普洱茶发展史
普洱茶

品茶,属于相当个别性的休闲。尤其普洱茶除了 品茗以外,尚有其它外围附属价值与乐趣,口感享受只是 其中之一;这也是在台湾除台湾茶之外,普洱茶能一枝独 秀区别于其它茶种的主因。优质普洱茶的界定,除了个人 香气口感的好恶,以及个人经济能力允许下,还有购买当 时的需求目的。笔者在此针对新制一年左右的生茶饼做说 明,从茶区、品种、茶菁辨识、饼模与紧压度、茶汤、香 气口感、叶底等等深入探讨,让消费者在选购时有所参考 依据。 茶品以口感与陈化特性区分,消费者购买时略可分为 三个方向:一为尝鲜,不储存。二为可立即尝鲜,且在五 至七年内能有快速变化者。三为适合长期储存的茶品。此 三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界线,或因消费者个人口感评鉴差异 过大,笔者在本文所陈述,仅能当建议,而非唯一规格标 准。 品普洱茶,尤其喜欢她沁心的回韵,那入口的苦涩随 后在唇齿间转化成芳香甘露,令人神清气爽,欲罢不能。 喜欢将普洱泡在透明的玻璃壶里,最爱看那温暖醇厚的红, 感受岁月就这样神奇将味道渗入茶中,时光流逝将大多数 的东西变得腐朽,对于普洱茶却是必要的沉淀和积累。
普洱茶(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 青茶为原料,采用渥堆工艺,经后发酵(人为加水提温促进细菌繁 殖,加速茶叶熟化去除生茶苦涩以达到入口淳化汤色红浓之独特品 性)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品质特征为:汤色红浓明亮,香 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红褐均匀。环境条件下生长的云南大叶 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日光干燥、蒸压成型等工艺制成 的茶包括散茶及紧压茶。其品质特征为:外形色泽墨绿、香气清纯持 久、滋味浓厚回甘、汤色绿黄清亮、叶底肥厚黄绿。
普洱茶的美,不是一人独酌所能完全 体会的,在和志趣相投的茶友一同分享好 茶时,普洱茶的美才能淋漓尽致地得到体 现。龙润愿意在这片专为全球爱普洱茶的 茶友所建的普洱体验空间里,与各界茶友 共同分享、品味普洱茶。做好人,喝好茶, 品味普洱,品味人生!
普洱茶 茶文化 茶马古道概览

茶马古道概览自唐以后,在云南与西藏、印度及东南亚各国之间逐渐形成了一条以马帮驮运云南普洱茶的通道,堪与著名的“丝绸之路”相媲美这就是至今还有巨大的人文意义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的源头思茅普洱,历史上长期为府、道、专署治地,是思普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闻名中外的普洱茶故乡。
明、清以来,普洱茶以普洱府治所生产加工集散的茶,称普洱茶,名扬天下,香飘四海,长盛不衰。
在1729年,思茅、普洱茶叶很兴盛,清朝廷在思茅厅设总茶店。
历史上的普洱茶产于普洱辖区(今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州)思茅厅之古六大茶山,即江内的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撒。
这六大古茶山至今犹存,有的还在生产普洱茶。
此外,江外勐海、澜沧,也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地。
日今,江外的南糯山和景迈尚存千年人工栽培型古茶树,万亩古茶园。
这些地方,以晒青毛茶为原料,经传统加工工艺生产、加工成散茶,蒸压成紧茶用笋叶和竹箩包装,经茶马古道运往内地、西藏和东南亚诸国。
一时,普洱茶名震京师,驰名海外,成为藏胞日常生活之必需。
清顺治18年,西藏派使臣到胜州(永胜)请求,在胜州与云南举行茶叶贸易,获准当年,做成生意5万担。
清政府实行配额专卖,征收茶捐。
1744年,普洱茶被朝廷列为贡品,由思茅同知(七品官名)承办贡茶事宜。
明清时期,茶马古道迅速发展起来,古道的源头以普洱、思茅两城为中心,向东、西、南、北辐射出5条茶马大道,往来不绝的马帮,为普洱茶传播输送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是它们源源不断把各茶山的茶叶驮运到思茅普洱加工制作后,又沿茶马大道西北运销西藏、尼泊尔、印度,南销东南亚诸国;内销由昆明中转全国各地。
贡茶则由官方驿道快运到北京。
茶马古道是连接地域、民族文化的纽带,是中土与西藏,外地商品流通、经济交流的通道,是民族文化融汇的通道,也是一条中华民族战胜艰难险阻,标记伟大民族精神的大道,是一条长长的民族团结和中外友谊的金桥。
五条茶马古道主要路线是:北道——由普洱经昆明中转内地各省、北京,称为“官茶大道”。
关于普洱茶的古书

关于普洱茶的古书普洱茶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名茶,具有有益健康,消食化积,降血脂等功效。
早在唐朝时期,就有人开始喝普洱茶了。
普洱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
普洱茶的古书资料也非常丰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茶经》《茶经》是中国茶叶文化中最早的一部专著。
书中对于普洱茶的记载非常详细。
其中提到:“云南之茶,今所谓‘普洱’。
至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始有市于外。
”这表明普洱茶的历史已经有了几百年。
在《茶经》中,还介绍了普洱茶的制作方法、品质特点以及饮用方法等,都有非常详细的描述。
二、《全唐诗》在《全唐诗》中,也有对普洱茶的描写。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还有柳宗元的《赋得古原草送別》中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些都是对于风景优美、景观丰富的普洱茶产地所作出的描述。
三、《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收录内容极为丰富。
其中对于普洱茶也有不少的记录。
《永乐大典》记载:“普洱从前,不肯守太平,大臣废灭其国。
普洱之后(原书是‘普宁’),就有普洱馆。
有普洱则数十至百钱,它乡大出。
与茶贡,颇多市易。
”四、《茶录》《茶录》是清代学者陆羽所著的一本茶学经典。
书中提到,普洱茶,古称“enga”,意为“土茶”,是云南地区特别是西双版纳地区出产的一种茶叶。
普洱茶历史悠久,味道浓厚,是庶民所饮的主要茶叶之一。
《茶录》也对普洱茶的制作方法、品质特点以及名山大水对普洱茶的影响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五、《茶林新录》《茶林新录》是清代学者陈自明所写的一本茶学经典,共分为十二卷。
其中第四卷详细地介绍了普洱茶的制作方法和口感特点。
书中还提到普洱茶的饮用方法:“饮此茶,可以止渴、解热、消化,常饮可安神定志。
”还提到普洱茶的功效:“喝普洱茶可以降低胆固醇、减轻肥胖、改善消化、促进代谢。
普洱茶文化

五、普洱茶的分类
1、按制法分类
生茶:采摘后 以自然方式发酵, 茶性较刺激,放多 年后茶性会转温和, 逐渐达到熟茶的品 质。
熟茶:以科学加上人 为发酵法使茶性温和, 让茶水达到软水好喝。 以1973年后进行人工 发酵的茶为分界点。
2、按存放方式分类
湿仓普洱:通常放置于 可以控温控湿的发酵室, 以加快其发酵速度。由 于茶叶内含物破坏较多, 常有泥味或霉味,湿仓 普洱陈化速度虽较干仓 普洱快,但容易产生霉 变,其品质相对欠佳, 所以我们不主张采用湿 仓存放普洱。
普洱茶的五种汤色
宝石红 玛瑙红 琥珀红
泛青黄
褐黑
普洱茶的化学品质:
1、普洱茶的水浸出物
茶叶中水浸出物是指能被热水浸泡出的 物质,主要包括水溶性糖、水溶性茶多酚 及其氧化物、咖啡碱、游离氨基酸、水化 果胶等,是茶汤的主要成味物质。水浸出 物含量的高低反映了茶叶中可溶性物质的 多少,标志着茶汤的厚薄、滋味的浓强程 度。据研究表明,普洱茶的水浸出物含量 较其原料时有所增加,并随着贮藏年代的 增加而递增;普洱茶的水浸出物含量一般 在(35±3)% 。
六、普洱茶的保健功能
• 茶自被人类发现利用延续至今,最关键 的就是它具有诸多保健功效。将茶的疗 效略做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即:少睡, 安神,明目,清头目,止渴生津,清热, 消暑,解毒,消食,去肥腻,下气,利 水,通便,去痰,祛风解表,坚齿,治 心痛,疗疮治痿,疗饥,益气力,延年 益寿及其他。
• 科学研究表明,普洱茶除了和其他茶类一样 具有以上功能外,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在以下 几个方面疗效更为突出: • 1、降脂、减肥、降压、抗动脉硬化; • 2、防癌、抗癌; • 3、养胃、护胃; • 4、健牙护齿; • 5、消炎、杀菌、治痢; • 6、抗衰老。
乾隆写普洱茶的诗

乾隆写普洱茶的诗普洱茶的历史与传承古老的普洱茶1.普洱茶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茶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公元七世纪初唐时期。
2.初期,普洱茶主要产自云南地区,通过茶马古道传入中原地区。
3.随着时间的推移,普洱茶逐渐发展出了两类:生茶和熟茶。
乾隆与普洱茶1.乾隆皇帝是清朝历史上重要的皇帝之一,对文化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
2.乾隆皇帝深爱普洱茶,精通茶道,并且还亲自撰写了很多关于普洱茶的诗句。
3.乾隆皇帝对普洱茶的喜爱与推广,使得普洱茶在清朝时期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传播。
普洱茶的特点与品鉴生茶与熟茶的区别1.生茶:经过高温杀青后,直接在通风处晾晒而成,保存时间较短,茶叶保持原始的香气和味道。
2.熟茶:经过特殊的堆积发酵工艺处理而成,保存时间较长,茶叶更加柔和且味道更浓厚。
普洱茶的特点1.醇厚浓香:普洱茶有独特的陈香味,饮用时,茶香可以在口中久久停留,隐约飘散出木香、蜜香等不同的香气。
2.耐泡性强:普洱茶的茶叶经过发酵,茶叶质地更紧实,不易破碎,可以泡制多次,茶汤依旧香醇可口。
3.陈化潜力:普洱茶还可以通过陈化的过程进一步改善口感和香气,越陈越香,陈年普洱茶被称为茶界的“陈化之王”。
品鉴普洱茶的方法1.观看外观:观察茶叶的形态,判断其是否完整、匀整。
2.嗅闻香气:用鼻子靠近茶叶,细细嗅闻其香气,品味其中的芳香和陈香。
3.品尝口感:品尝茶汤的浓度、滋味以及口感的变化,体会茶叶的层次感和余香。
普洱茶的文化意义茶文化的传承1.普洱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几千年的茶叶传统。
2.通过普洱茶文化,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智慧和文明的印记。
乾隆诗歌中的普洱茶形象1.乾隆皇帝在他的诗歌中描绘了普洱茶的独特韵味,赞美了普洱茶的品质和历史。
2.这些诗歌不仅展示了乾隆对普洱茶的热爱,也使之成为普洱茶文化中的经典代表之一。
普洱茶与生活1.普洱茶作为一种饮品,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了人们分享友情、沟通交流的媒介。
关于普洱茶

关于普洱茶(一)普洱茶常识1、什么是普洱茶?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是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
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大类型。
2.什么叫普洱(生)茶?什么叫普洱(熟)茶?普洱茶按是否经过渥堆发酵的工艺,可分为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
普洱(生)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未经人工渥堆发酵,直接压制成饼。
砖.沱等形式的紧压茶或者直接以散茶形式进行存放一一这也是传统意义上的普洱茶。
普洱(熟)茶是指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采取2 0世纪7 0年代研究成功的人工渥堆技术,通过控制茶叶堆子的发酵温度,发酵湿度和发酵时间,‘加速普洱茶的发酵过程和品质转变,再行以散茶或压制成砖,饼、沱等形式存放。
当年或年份较短的普洱(生)茶,汤色黄亮,随着时间的推移,茶饼色泽逐渐显暗直至深褐色(俗称“猪肝色”),其汤色也逐渐趋近红浓,滋味趋近醇厚,陈香日显。
但这一自然陈化过程需历时十余年甚至更长时间,,相当于“慢熟“。
于是,在包括勐海茶厂在内的现代茶人的努力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研究成功了人工渥堆发酵,技术,在几十天时间内通过调控温度和湿度等因子,加快茶叶内含物质转化过程,相当于”快熟‘。
通过人工渥堆发酵而成的熟茶虽然没有经过多年自然陈尼的普洱(生)茶独有的香味和口感,但其汤色和对人体具独特保健功效的物质已基本形成。
所以,笼统地讲,我们不妨将熟茶渥堆过程看作是一个加速陈化过程。
当年的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在内质和口感上差异较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比如1 0年或1 5年后,的内质和口感会朝一个方向趋近。
3.普洱茶名字的由来是什么?洱(Puer)为古地名,源于当地哈尼族语,普为寨,洱为水湾,普洱即水湾寨的意思。
唐朝时普洱名为步日,,属银生节度(今思茅和西双版纳一带),银生茶为普洱茶的前身,元朝时称之为普茶,明万历年间定名为普洱茶,极盛于清朝.4..请简单介绍一下普洱茶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普洱茶的历史

普洱茶的历史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已达两千年之久.民间有"武侯遗种"(武侯是指三国时期的丞相诸葛亮)的说法,故普洱茶的种植利用,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千百年来,普洱茶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皆因茶质优良。
普洱茶有其独特的加工工序,一般都要经过杀青、揉捻、干燥、堆捂等几道工序。
鲜采的茶叶,经杀青、揉捻、干燥之后,成为普洱毛青。
这时的毛青,韵味浓峻、锐烈而欠章理。
毛茶制作后,因其后续工序的不同分为"熟茶"和"生茶"。
经过渥堆转熟的,就成为"熟茶"。
再经过一段相当长时间贮放,待其味质稳净,便可货卖。
贮放时间一般需要2-3年。
干仓陈放5-8年的熟茶已被誉为上品。
"生茶"是指毛茶不经过渥堆工序而完全靠自然转化而成为熟茶。
自然转熟的进程相当缓慢,至少需要5-8年才适合食用。
但是完全稳熟后的生茶,其陈香中仍然存留活泼生动的韵致,且时间越长,其内香及活力亦发显露和稳健,由此形成普洱茶越陈越香,也养成了普洱爱好者爱收藏普洱茶的传统。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产条件的变化,现在的普洱茶与过去相比,制作工序上有所改变,产品也有所不同,但其风格和品质依照。
历史上普洱茶,是指以"六大茶山"为主的西双版纳生产的大叶种茶为原料制成的青毛茶,以及由青毛茶压制成各种规格的紧压茶。
如普洱方茶、普洱沱茶、七子饼茶、藏销紧压茶、圆茶、竹筒茶、拼装散茶等。
在长期的生产制作和销售过程中,普洱茶的花色品种不断更新,形成自己特有的产品系列。
普洱茶是云南历史名茶,也是中国名茶。
普洱茶原产于云南澜沧江流域的思茅、版纳、临沧等地,集散于思、普一带,闻名于普洱。
历史上所指的普洱茶,实际上是以云南大叶种茶制成的晒青毛茶为原料,经加工整理而成各种云南茶叶的统称。
普洱茶以青茶为原料,经过杀青、初揉、初堆发酵、复揉、再堆发酵、初干、再揉、烘干等八道工序加工而成。
普洱茶文化的历史起源

普洱茶文化的历史起源一般而言,冲泡普洱茶的水,水温要在90℃以上,茶的香气和滋味才会更明显。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普洱茶文化的历史起源,一起来看看。
普洱茶文化的历史起源普洱茶是云南历史名茶,也是中国名茶。
原产于云南澜沧江流域的思茅、版纳、临沦等地,集散于思茅、普沮一带,闻名于普洱。
云南普洱茶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商周,到唐代己成为主要商品;明代“士庶所用皆普茶”;少数民族“不可一日无茶;清代入贡朝廷,声名崛起、闻名遐迩,成为华茶名品。
经历代沧桑锤炼,显放陈香,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普洱茶文化是高原大山的文化,多样民族的文化,地域特色的文化,历史积的文化。
作为普洱茶主产区西双版纳的古“六大茶山”,三国前就有茶树种植,经过两晋时期的逐步发展,唐、宋时期已成为较为成熟的商品茶基地,明洪武年间该地区更是被划作一个单独的行政区域。
由于当时的加工技术非常简单,所制茶叶均为晒青散茶,不易运输,人们便将散茶蒸软后压制成饼状紧茶。
当时云南交通不便、茶叶外运全靠人背马驮,经过长途跋涉,原先压制紧实的晒青团茶、由于历经长时间运输和贮放,在湿热及微生物作用下,茶叶中化学物质发生了一系列氧化、缩聚反应,无意中形成了甘、滑、醇、厚的品质特点及独特的药理功效。
历代饮用,经久不完。
清朝中叶,古“六大茶山“盛名一时,产品远销四川、西藏、南洋各地,普滇茶从此闻名中外。
普洱茶文化的历史云南是世界茶树发源地,全国乃至全世界各种各样茶叶的根源大多在云南的普洱茶产区。
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
元朝时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
普洱一词首见于此,从此名震国内外,直到明朝末年,才改叫普洱茶。
三国时期“武侯遗种”,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农历七月二十三日打开了普洱茶话史。
“茶山有茶王树,较五山独大,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
普洱茶的历史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随贡茶和大众茶的用量日增,茶山年产茶增至十万担,运量随之增大,路泞受阻,遂由茶商、士坤出钱,民众出力,铺建易武至思茅的茶马驿道,六年后建成,全长211公里,宽1.13米,全为青石板铺成。道光三十年(1850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两次编写《普洱府志》,对清末普洱茶的各况作了简要记述,综合其他资料情况,得知清末普洱各地的茶业渐渐衰落:(1)、宁洱县,至光绪年间,县城有专办“茶引”、茶税、监办贡茶的茶局一处;为茶而来长驻宁洱建商会馆有:秦晋、两广、四川、江西、两湖及玉溪、建水、石屏、盱江、通河等会馆十余处;有商号180余家,其中较大商号有“协太昌、同心昌、荣和昌”等20余家,这些商号多数经营并加工茶叶。宁洱加工的普洱茶有毛尖、芽茶、小满茶、紧团茶、改造茶、金月天等品牌,外型为团饼、方砖、牛心和人头团茶等。同治元年至四年(1862~1865年),遭受“白旗下坝”五年争战,城损商衰,茶市不兴,各地茶商渐撤,茶园荒芜。(2)、思茅厅内,设有茶叶总店,除专制“八色贡茶外”外,还加工各种紧团茶、园饼茶和毛尖茶。民间专业加工销售茶叶的较大商号有“恒和园”、“裕泰丰”、“雷永丰”等10余家,生产园饼、方砖、紧团茶和双喜牌茶。同治年间受“白旗下坝”战争之苦,茶业一度削弱。光绪23年(1897年)设思茅海关后,茶市又复活跃,私商恢复,较大商号有“鼎光恒”、“同仁利”、“裕泰丰”、“信仁和”、“广益祥”等数家。各商设两盘揉茶机加工茶叶,每机年加工4百至千斤茶叶,主要茶产品有园、方、团茶。(3)、六大茶山(即易武后名勐腊),清雍正二年(1724年),茶商和工匠大量涌入达“数十万”之众,事端不断,一度被清庭“严禁客商入山作茶”。雍正十三年(1735年),实行“茶引”购茶,茶商复入茶山作茶,主要茶品种为园饼茶,又称为“园宝茶”,因七饼为一筒出售,又称“七子饼茶”或“七子园”茶。茶山大量供思茅用茶外,当地生产的园宝茶经易武销至缅甸、泰国、香港,再转南洋及至欧、美洲进入国际茶叶市场。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法国占领老挝和越南并对中国边境封锁,使六大茶山茶业受挫。
云南普洱茶

从毒理学的标准(WHO,1977)来看,四个茶样都属于实际无毒
范围。
普洱黑茶的急性毒性要比烘青绿茶较小。
结论:从急性毒性角度来看,普洱黑茶的饮用安 全性是很高的。
32
总结:
33
普洱茶与黑茶的区别
普洱茶 原料 大叶种 不同级别
黑 茶
工艺
中小叶种 叶老梗长
普洱熟茶:鲜叶—杀青—揉捻—干燥—渥堆 黑 茶: 鲜叶—杀青—揉捻—渥堆—干燥
茶园 采茶
古 茶 树
六 大 茶 山
二. 以制法分类
生茶: 指晒青毛茶不经渥堆以自然方式发酵的茶 称之为生茶。生茶含有果胶,单宁酸等成分。茶 性刺激需要放置多年后茶性才会转为温和。(生 茶寿命为60-70年左右,存放20年品质最佳。) 熟茶:指晒青毛茶经过人工渥堆产生较快的后发 酵速度而转熟,使茶性温和,达到软水好喝之境 界。发酵过的“熟茶”一般前2-3年品质提升较快。
(三)、依外型分类
①饼茶
例如:七子饼、生肖饼 纪念饼等
②沱茶
例如:小沱茶、 金瓜贡沱等
③砖茶
例如:喇嘛贡茶、 喇嘛金银贡茶、
散茶:制茶过程中未经过 紧压成型,茶叶状为散条 型的普洱茶。
17
散茶
紧压茶
18
三. 以存放方式分类:
干仓普洱茶: 指存放在干净通风的仓库,使茶叶 自然发酵陈化具有樟树香。 如果经过自然陈放1020年,并妥善保有就能越陈越香,成为珍品。空 气湿度70%以为下干仓。 湿仓普洱茶: 通常放在地下室等较湿热不通风的 地方,加快其发酵的速度。喝起来有陈泥味或霉味。 这类茶陈化速度较干仓普洱茶快,妥善保存5-10 年让它自然发酵,就能越陈越香。空气湿度70%以 上为湿仓。
作用
普洱茶知识介绍

本文由世纪茗家-专注陈皮普洱茶提供一、什么是普洱茶?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
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
二、普洱茶发展历史1、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已达两千年之久;民间有"武侯遗种"(武侯是指三国时期的丞相 )诸葛亮)的说法,故普洱茶的种植利用,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2、唐朝时普洱名为步日,属银生节度。
银生茶为是为普洱茶的前身元朝时称之为普茶,明朝万历年间才定名为普洱茶。
3、商用演变:普洱茶用于贸易始于唐代,闻名于宋朝,极盛于清朝。
4、普洱茶因历史悠久,被喻为“有生命的古董、可以喝的文物”。
三、普洱茶至高的历史地位:清朝皇宫贡品、国礼普洱茶进贡朝廷,至迟起于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云贵总督鄂尔泰推行“改土归流”时应已岁贡。
3年后设置“普洱府治”,控制普洱茶购销权利,同时推行‘岁进上用茶芽制’,选最好的普洱茶进贡朝廷,以图博得皇帝的欢心。
《普洱府志》记载:“普洱所属六大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十余万人”,可知当时盛况。
宫廷贵族与风雅人士饮用普洱茶蔚为风潮,有「夏喝龙井,冬喝普洱」的风俗雅兴。
正如末代皇帝溥仪对作家老舍所言:“普洱茶是皇室成员的宠物,拥有普洱茶是皇室成员的显贵标志”清朝廷收纳的普洱茶,除了供皇宫享用和分送皇亲国戚之外,还当作高级礼品馈赠外国使团。
如公元1792年,英国特派前驻印度马德拉斯总督马戛尔尼爵为首的观光团一行95人来华,以向乾隆祝贺80大寿为名,要求清廷增设通商口岸,降低关税,允许设立租界,派驻公使,并送上大批寿礼。
乾隆没有同意英方的要求。
但作为礼尚往来,也回赠了大批珍贵礼物,其中就有普洱茶和普洱茶膏。
明清时期以普洱为中心向外辐射出六条茶马古道,将普洱茶行销至中国本土,西藏,越南,缅甸,泰国等地,并转运到港澳,东南亚,甚至欧洲。
乾隆赐名普洱茶的记载

乾隆赐名普洱茶的记载
从历史角度来看,乾隆赐名普洱茶是一种皇权的象征,也是对
当时普洱茶品质的高度认可。
乾隆皇帝的赐名使得普洱茶声名大噪,成为了贡品茶,并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
这一事件也在一定程度
上推动了普洱茶的生产和流通,对普洱茶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从茶文化角度来看,乾隆赐名普洱茶也标志着普洱茶成为了一
种具有特定身份和地位的茶类。
这一事件不仅在当时对普洱茶的推
广和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后来普洱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乾
隆赐名普洱茶的记载也成为了普洱茶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被后人
传颂和纪念。
总的来说,乾隆赐名普洱茶的记载是普洱茶历史上一个重要的
事件,从历史和茶文化角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事件的记载也为
我们了解普洱茶的历史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参考。
云南普洱茶

收藏与升值
3. 抗氧化
普洱茶中含有丰富的 抗氧化物质,如茶多 酚、儿茶素等,能够 清除体内的自由基, 减缓衰老过程
收藏与升值
4. 抗炎
普洱茶具有抗炎作用 ,能够减轻炎症反应 ,对于改善慢性炎症 性疾病有一定的帮助
收藏与升值
5. 抗癌
研究表明,普洱茶中的多种活性成分能够抑 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具有一定的抗癌 作用
其中,晒干是普洱茶特有的干燥 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茶叶 的香气和口感
品质鉴别
PART 3
品质鉴别
01.
鉴别普洱茶的品质主要从外观、香气、口感、汤色等方面入手。好的普洱茶,外 观匀整一致,色泽红浓明亮,香气纯正持久,口感醇厚顺滑,汤色红浓明亮
02.
在购买普洱茶时,消费者应该注意选择正规的茶叶专卖店、大型超市或者品牌官网来购买。其中,以 "普洱茶之家"、"云南大益茶厂"、"云南七子饼茶"等等为名的品牌,都是比较知名的普洱茶品牌
此名
C
根据发酵程度 的不同,普洱 茶又分为普洱 熟茶、普洱生 茶两种,简称
熟普和生普
云南普洱茶
产地云南普洱茶的产地云南普洱 茶产于云南省西南部,
以云南省西南部澜沧江流域为主产区。这里的气候条件 适宜,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为普洱茶的生长提供了得 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历史渊源
PART 1
历史渊源
01
普洱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 追溯到距今已有几千年的西周 时期。古代的普洱茶,是以乔 木大树茶为主要原料,经过自 然晾晒、蒸压等工艺制作而成。 其口感醇厚,汤色红浓明亮,
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叶
普洱茶的文化内涵
PART 9
普洱茶的文化内涵
普洱茶的历史

普洱茶的历史普洱茶是一种古老的、具有悠久历史的茶叶品种。
据史书记载,普洱茶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一名名叫祝瞻国的茶商在云南省临沧地区培植了一种特殊的茶叶,这就是现在的普洱茶。
当时,这种茶叶是为了满足贵族的需要而产生的,而这些贵族在云南地区寻找最好的茶叶品种的愿望促进了普洱茶的生产和流通。
随着时间的推移,普洱茶逐渐开始普及,成为更多人的日常茶饮之一。
在元朝时期,普洱茶逐渐流传到了四川和陕西等地,并且开始被广泛饮用。
但是,由于当时的交通状况非常不便,普洱茶的流通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直到明朝期间,随着云南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普洱茶的生产规模也逐渐扩大,同时进一步推广了茶叶的贸易与流通,普洱茶逐渐成为全国知名的茶叶品种。
20世纪50年代,随着普洱茶的不断改良与创新,普洱茶的生产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普洱茶开始增加多样化的品种,而其中以散茶和普洱底料为主导,也成为了普洱茶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生产环节。
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普洱茶的生产和流通环节也逐渐得到了推广和完善。
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普洱茶作为中国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认可,而且也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与推广。
随着现代化的冲击与洗礼,人们对传统茶饮和文化的认知正在不断扩大,茶叶文化和茶饮的推广也在不断地进行着。
普洱茶的历史不仅源远流长,同时也记录了一段段饱含民间智慧与勤劳汗水的历程。
这种茶叶品种因其特殊的香味和独特的滋味,一直以来都被紧紧地抱在人们的心中,并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精神文明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普洱茶入门知识点

普洱茶入门知识点普洱茶是一种经过特殊加工处理的茶叶,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它源于中国云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入门普洱茶的旅程中,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1. 普洱茶的种类:普洱茶主要分为生茶和熟茶两种。
生茶又称为青茶或生普洱,是指经过采摘后直接晾晒、杀青、揉捻而成的茶叶。
熟茶又称为熟普洱,是指经过发酵处理的茶叶。
两者在外观、口感和保存方式上都有所不同。
2. 普洱茶的产区:普洱茶主要产于中国云南地区,包括普洱市、临沧市、西双版纳州等地。
云南的气候、土壤和海拔高度等因素为普洱茶的生长提供了独特的条件,使得普洱茶具有独特的品质和口感。
3. 普洱茶的历史:普洱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
最早的普洱茶是以散茶的形式存在的。
后来,随着茶叶贸易的发展,普洱茶开始以压制的形式出现。
这种压制的茶叶可以更好地保存和运输。
4. 普洱茶的特点:普洱茶有着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生茶具有苦涩、鲜爽的特点,随着年份的增加,茶叶会逐渐变得柔和、回甘。
熟茶则具有深沉、陈香的特点,茶叶经过发酵后,口感更加圆润、顺滑。
5. 普洱茶的冲泡方式:冲泡普洱茶需要一定的技巧。
首先,选择合适的茶具,如紫砂壶、玻璃杯等。
其次,将茶叶放入茶具中,用沸水冲泡,第一泡为茶叶的“洗茶”,可以去除茶叶的杂质。
然后,根据个人口味调整冲泡时间和水温,一般来说,茶叶的冲泡时间为10-30秒,水温为90-95℃。
最后,品尝普洱茶的香气和口感,享受茶叶带来的愉悦体验。
6. 普洱茶的保存:普洱茶属于发酵茶类,因此在保存方面有一些特殊要求。
首先,应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选择通风干燥的地方保存茶叶。
其次,可以将茶叶存放在陶罐、铁罐或密封袋中,避免与空气接触。
最后,注意避免与有异味的物品放在一起,以免茶叶吸味。
7. 普洱茶的功效:普洱茶有着多种功效。
首先,它可以促进消化,帮助消化脂肪,减轻胃肠负担。
其次,普洱茶还具有降血脂、降血压的作用,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益处。
普洱贡茶史

普洱贡茶史探讨陈虎李双秀普洱茶的声名远播,除因自身特有的品种、品类和品质特征外,与其早早地就被列为贡品不无关系,可以说,在普洱茶的发展过程中,作为贡茶的时期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而细细考究,普洱贡茶的历史也一如普洱茶的历史一样神秘、引人入胜,一样的精深而致远。
在最早有关普洱茶记载的距今1100多年唐朝樊绰撰的«蛮书»(864年)中云“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尽管书中并未提及普洱茶这一名称,但从所记产茶的区域、历史沿革和饮茶民族等可以推断,这就是后来命名为普洱茶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其中,银生城即今思茅市景东县,是当时南诏六节度之一银生节度的所在地,其辖地含今思茅、西双版纳等地区。
据考证,南诏政权允许这些地方的被征服部落民族保留原来的社会经济制度,同时规定必须以当地土特产品缴纳贡赋,茶叶便是其中之一。
这种作为贡赋给南诏国王朝的茶叶也应称为“贡茶”。
正是南诏王朝的统治和对茶叶的需求,使银生城成为南诏时期滇南茶叶的产地、集散地及南诏银生贡茶的中转地。
南诏的统治民族蒙舍蛮(即今白族、彝族的先民)正是通过银生城收取滇南澜沧江流域一带朴子蛮(即今布朗族、哈尼族的先民)等民族缴纳的贡茶,并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12世纪,南宋李石撰«续博物志»卷七中重复了这一段话,“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椒姜烹而饮之”。
银生茶是当时云南茶叶的总称,也是后来普洱茶的前身,只不过“银生茶”是“散收,无采造法”。
从历史来看,云南地处边远,素有“极边之地”之称,再加上南诏的统治,因此制茶方法和技术落后于当时内地团饼茶的制作。
在随后的列朝列代,银生贡茶都是皇室王宫的必贡品之一。
以上是普洱茶在立名之前作为“贡茶”的历史,也可以说是普洱贡茶的襁褓阶段。
明末万历年间进士谢肇淛时任云南右参政期间编撰的«滇略»中首次出现“普洱茶”名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
普洱的茶文化起源历史

普洱的茶文化起源历史普洱茶名称的出现在明朝,明代谢肇制的《滇略》卷三中云:“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
说明,明朝期间云南紧压茶是鼎盛的。
然而,普洱茶历史上的开篇文章在唐代樊绰的《蛮书》中,其卷三云:“茶出银生成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唐朝时期,南昭国是云南的地方政权,蒙舍蛮是南昭国的主要力量,受唐王朝扶植,它们间的交往是密切的,蒙舍蛮的这种饮茶方式,在唐朝也是普及的,甚至成了大唐市民们的习俗,虽然陆羽觉得不屑一顾,但是其《茶经》里却作了重要记载。
云南利用茶叶的历史早于唐代,在三国的《七诲》里提到了“南中茶子”,南中相当于四川省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两省。
而要说到云南茶叶的重要发展,或者说普洱茶的成型,我认为是盛唐汉文化与南诏少数民族文化交融的结果,至于说更早的关于古滇国用茶的历史还有待考证。
现在学术界,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用茶是在巴蜀,特别是巴,三国《广雅》就载有荆巴间采茶作饼的史料。
古滇国、南诏与巴蜀的交往与争战,对云南茶叶的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
陆羽《茶经》里没有直接记载云南茶区,应该是与当时南诏国是地方自治政权有关,而且南诏初期,云南之地是少数民族部落割据的,后来南诏与唐朝的关系,也是时而和平共处,时而争战不断。
《蛮书》记载“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说明当时云南少数民族制茶用的是初级的晒青茶工艺,采摘不讲究,制造也就是最简单的日晒,在樊绰 ( 出史南诏的唐朝使者 ) 看来,这也是与唐朝饼茶的制茶工艺 ( 蒸青制茶 ) 相比而言的。
在云南民间走访,许多少数民族不知道什么是普洱茶,说晒青茶,他们却十分熟悉,并称之为“老黑茶”,是他们“原生与本土”的重要饮料,以及重要的经济来源。
可以说,一千多年以来,积淀、传承与发扬的晒青茶工艺是普洱茶的基础。
而晒青茶古老的品饮方式,目前在云南少数民族中仍有流传,如佤族、拉祜族的烤茶、土锅茶,白族的“三道茶”,纳西族德“龙虎斗茶”等。
中国普洱茶的历史典故

中国普洱茶的历史典故导读:有关中国普洱茶的历史典故一、普洱茶名出现到清宫贡茶云南南部的茶叶,唐宋以来销往西藏。
以后历代皇朝常用云南普洱茶同土番交换马匹,是“茶马贸易”的茶叶。
茶叶有了稳定的销路,需求增多,便促进茶叶生产的发展,逐渐形成云南南部历史上著名的'六大茶山(在今西双版纳境内),声誉远播。
明末始见普洱茶名记载.公元1644年清朝建立,1659年顾治16年,清朝的统治势力到达云南.雍正皇帝指派满族心腹大臣鄂尔泰出任云南总督,1726年雍正4年,鄂尔泰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的统治政策(废土司、设官府、置流官、驻军队,加强行政统治),1729年雍正7年设置“普洱府”治,1735年雍正13年在府属的思茅镇设立行政组织的“思茅厅”(辖区包括今之西双版纳)。
于是思茅的普洱成为六大茶山茶叶的购销集散中心,集市贸易相当繁荣。
清朝为控制普洱茶的购销权,鄂尔泰总督于雍正7年在思茅设立官办的茶叶总店,指派“通判”官员亲自掌管总茶店,推行变相的茶叶统购专卖的土政策,不许私相买卖,独笼其利,剥削山民,同时推行岁进上用茶芽制,选取最好的普洱茶进贡北京,以图博得皇上欢心。
二、清宫赏识普洱茶的原因云南普洱茶进入清官,经过同各地贡茶比较,茶味与茶性都不同于小叶种茶,深得帝王家青睐,视为罕见名茶。
究其原因,在于深山老林原始大茶树的大叶种茶,具有茶味特别浓厚的特殊品质,帮助消化的功力最强,并有治病、保健的作用。
普洱茶的特性。
明、清时代人士早有体验,并有多种文字记载,明末学者方以智认为“普洱茶蒸之成团”、“最能化物”;清人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以药性观点记载说,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苦涩,逐痰下气,刮肠通泄”,“消食化痰。
清胃生津,功力尤大”。
这种茶性非常适合清宫贵族们的需要。
世所咸知,清朝满族祖先本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游猎民族,肉食为主,进入北京成为帝王统治者后,养尊处优,饮食珍馐无所不极,需要一种消化功力大的茶叶饮料。
普洱茶工艺发展历程

普洱茶工艺发展历程从云南普洱茶的产生到现在,加工工艺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而茶叶的加工过程往往决定了现在的普洱茶到底是不是普洱茶。
关于普洱茶,目前最早的记载出现于唐代《蛮书》。
“无采造法”,没有具体的方法,和一些调料,如辣椒、姜等熬制在一起吃,直到现在还可以在云南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看到凉拌茶这道菜。
真正出现普洱茶制作工艺的准确年代是在光绪年间的《普洱府志》里。
在1382年,明代关于普洱茶的记载也是没有系统的制作方式,“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瀹作草气,差胜饮水耳”,在当时明代驻军的眼中,普洱茶就只是比喝水稍好一点。
1664年,《物理小识》记载的“蒸而成团”,已经是明确的工艺,“团”所指的是紧压的物块,包括饼、沱等都属于“团”。
再过了接近100年,在历史的记载中可以发现,炒茶工艺已经出现,且普洱茶的名称在1825年已经出现在了正史的记载中,阮福的《普洱茶记》写到“普洱茶名遍天下。
味最酽,京师尤重之。
”经历了200年,从“蒸而成团”到“蒸炒并存”的阶段。
再经过大概100年的时间,出现了和现在非常接近的加工工艺,炒后变软,然后揉茶,晾干即得毛茶,就是初制茶。
1939年李拂一所著的《佛海茶业概况》,已经把普洱茶的初制茶的工艺说得非常清晰:“入釜炒使凋萎,取出竹席上反复搓揉成茶,晒干或晾干即得,是为初制茶”,我们也发现了当时所说的泼水茶。
实际上,普洱茶的制作历史非常短,真正成熟的普洱茶制造工艺,从时间上来说,也就是和存茶的历史非常接近。
1950年,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成立,部队进驻后把下属的所有茶厂,全部统一了普洱茶的加工工艺。
50年代统一了加工工艺之后,就分为初制和精制两个部分,延续至今的普洱茶工艺,加工流程大致包括杀青、揉捻、日光干燥、精制分级、拼配蒸压成型五个环节。
初制方法为每次取鲜叶2~2.5千克置铁锅中炒萎,用手搓揉,使出汁成条,晒干后即成毛茶,亦称散茶,就是现在的云南晒青毛茶,当时叫“滇青”;复制包括毛茶精制和蒸揉二部分,精制是毛茶经筛、簸、捡,剔去片、梗、茶末,进行分级。
普洱茶的研究文献

普洱茶的研究文献
普洱茶的研究文献
一、简介
普洱茶是中国传统的风味茶,也是最受欢迎的茶叶。
它知名于世,受到众多消费者的喜爱,但是普洱茶种类繁多,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几千年前南北朝至今,其发展变化甚多,影响着中国茶文化,受到众多消费者的喜爱。
所以,普洱茶的研究文献也很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普洱茶的历史、分类和形成的过程,以及普洱茶的功效、质量和消费者对它的评价等。
二、文献综述
1.中国普洱茶:历史、分类与形成
赵元怀等(2020)以普洱茶为研究对象,对普洱茶的历史、分类和形成进行了研究,发现普洱茶从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随着普洱茶文化的发展,普洱茶逐渐发展成为多种茶类;普洱茶的历史从北朝至今已有千余年,普洱茶的分类、成因和影响等受到茶文化的深刻影响。
2.普洱茶的萃取物组成及功效
张红(2015)对普洱茶的萃取物组成及其功效进行了研究,发现普洱茶的萃取物组成包括茶多酚、儿茶素和多酚苷等;普洱茶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抑制血糖升高、减少血脂升高等功效,还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3.普洱茶消费者的质量及消费者评价
黄智明等(2020)详细报道了普洱茶的质量和消费者的评价,发
现普洱茶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制作工艺;消费者对普洱茶的评价具有偏向性,更偏向于茶叶以及易溶解物的化学特性。
三、结论
通过对以上普洱茶的研究文献的综述,可以看出,普洱茶的研究内容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历史、分类与形成、萃取物组成及功效以及消费者的质量及消费者评价等。
普洱茶是中国传统的风味茶,受到众多消费者的喜爱,具有色泽、香气、味道等独特质量,广受消费者欢迎。
因此,普洱茶的研究文献对中国茶文化的了解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为普洱茶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洱茶发展史
普洱茶是中国茶文化中的珍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下面将从普洱茶的起源、发展、演变和现状等方面,展开对普洱茶发展史的探讨。
一、起源与初期发展
普洱茶起源于中国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地区,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云南是茶树的原发地之一,而普洱茶正是在这片土地上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在古代,普洱茶又称为“束河茶”,当时主要是以饼茶的形式存在。
这种饼茶由古老的茶树叶经过采摘、制作、压制而成,具有较强的耐久性和便于储存的特点,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
在长途贸易中,普洱茶成为重要的交换品,被广泛运往其他地区,促进了普洱茶的传播和发展。
二、宋代的兴盛与明清的低谷
宋代是普洱茶的鼎盛时期,当时的普洱茶以其独特的风味和药用价值备受推崇。
宋代文人墨客对普洱茶有着极高的评价,纷纷留下了许多赞美普洱茶的诗词和文章。
然而,明清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对普洱茶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普洱茶的生产和销售受到了限制,市场需求减少,茶农的收
入也大幅下降。
这一时期,普洱茶的发展陷入低谷,市场规模大幅缩小。
三、改革开放与复兴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茶叶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普洱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普洱茶产业以支持和扶持,茶农们开始重视普洱茶的规范种植和精细加工,提高了普洱茶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随着国内外对健康饮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普洱茶凭借其独特的健康功效和文化内涵,逐渐走进了更多消费者的生活。
普洱茶市场规模逐年扩大,茶产量和销售额也不断攀升,成为中国茶叶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现代普洱茶的发展与创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茶叶产业的现代化改造,普洱茶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茶企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了普洱茶的生产效率和品质。
同时,茶企还注重产品研发和创新,推出了更多种类和口味的普洱茶产品,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在国际市场上,普洱茶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认识和喜爱普洱茶,普洱茶的出口量逐年增加。
普洱茶也成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传播使者,为中华茶道的推广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结起来,普洱茶经历了从起源、初期发展到兴盛、低谷再到复兴的历程,历经千年而不衰。
现如今,普洱茶已经成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茶叶市场上备受瞩目的品类之一。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普洱茶将继续创新发展,为茶叶产业的繁荣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