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内镜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直观、精品】内镜-颅底解剖

【直观、精品】内镜-颅底解剖

【直观、精品】内镜-颅底解剖学习解剖的最大的价值在于理解解剖关系,这有助于让医生能够在脑内构建立体的图像,能让医生在手术时“看见”还未被显露的结构,保护重要的血管、神经,比如颈内动脉和视神经。

本系列聚焦内镜下的解剖,旨在通过解剖过程展示重要的解剖标志。

一、蝶窦与鞍区蝶窦内有重要的解剖结构,也是内镜颅底手术开始的部位。

通过蝶窦可以到达鞍上、鞍旁及斜坡区域,是处理垂体瘤、视神经卡压的常规手术路径。

标准的鼻中隔粘膜瓣能覆盖鞍底的缺失,但是在扩大鼻蝶入路时也需要扩大的粘膜瓣以覆盖上至前颅底,下至斜坡的缺失。

相关手术视频,,直接到文末观看。

以下用图片展示解剖标志:1-下鼻甲;2-中鼻甲;3-蝶窦开口4-后鼻孔;5-蝶嘴2-中鼻甲;6-嗅沟2-中鼻甲(被推向中间);7-半月裂孔;8-钩突;9-筛泡切除中鼻甲可以看到上鼻甲2-中鼻甲10-上鼻甲翻起一侧鼻中隔粘膜瓣(1),可以在同侧看到血管粘膜瓣的蒂内有鼻后动脉(2)1-鼻中隔粘膜瓣(鼻中隔已切除);2-鼻后动脉粘膜瓣上缘至少留1cm的距离以保护嗅觉黏膜,粘膜瓣做好后放于鼻咽部,不影响下步手术操作显露蝶窦:切除鼻中隔后部(3)显露蝶嘴(4)3-鼻中隔后部;4-蝶嘴打开蝶窦及蝶窦内气房,进一步向各个方向扩大蝶窦显露,进一步切除鼻中隔板后缘向两侧扩大显露,可以看下如下结构:5-蝶骨平台;6-视神管隆起;7-外侧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8-床突旁颈内动脉;9- 内侧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10-鞍底;11-斜坡隐窝;12-斜坡旁颈内动脉;13-蝶窦分割(与颈内动脉管关系密切)显露垂体:磨除蝶窦分割(13)及鞍底骨质(10),继续磨除蝶嘴的下部骨质可以获得更多的操作空间。

4-蝶嘴;8-颈内动脉;10-鞍底;14-海绵窦磨除鞍底骨质显露鞍底硬膜,继续向两侧扩大显露范围到海绵窦内侧壁,术中需要辨认是否有中床突,去除时要小心,当中床突旁为环形时(包绕ICA),是不能完全磨除的,如果强行撕咬会有撕裂ICA的风险。

颅底解剖详解

颅底解剖详解
卵圆孔foramen ovale 位于颈动脉 沟外侧,有下颌神经通过。其前方 是圆孔foramen rotundurn,其中有 上颌神经通过。后外则是棘孔 foramen spinousum。脑膜中动脉 沟groove for middle meningeal a. 从棘孔行向外侧。
.
16
近颞骨岩部尖端可见三叉神经压迹 trigeminal impression,其外侧稍后方 是岩大神经管裂孔hiatus of canal for greater petrosal n.,岩大神经沟由此向 蝶岩裂延伸。岩小神经管裂孔hiatus of canal for lesser petrosal n. 紧靠岩大神 经管裂孔的前外侧。岩大、小神经之间 的距离为1~3 mm, 有时有交通支联 系。
枕内嵴internal occipital crest自枕内隆
颞骨岩部上缘有发育程度不等的岩上窦 沟groove for superior petrosal sinus 。
弓状隆起arcuate eminence 为一圆钝的 隆起,由前半规管耸起形成。
颞骨鳞部与蝶骨以蝶鳞缝相连结。弓状 隆起前外侧、颞骨岩部前面由鼓室盖 tegmen tympani形成,它是鼓室顶的一 层薄骨板,向前内侧延伸到咽鼓管之上。 隆起的外侧,鼓室盖的后部形成乳突窦 顶。三叉神经压迹之后形成岩上窦沟。 颅中窝以颞骨岩部上缘和鞍背与颅后窝 分隔。
.
4
颅底后部包括蝶骨、颞骨和枕骨。
鼻后孔的内侧界由犁骨构成, 鼻后孔的外侧界由翼突构成
翼突内侧板medial plate及其翼 钩,以及翼突外侧板lateral plate ,二板之间是翼窝。舟状 窝scaphoid fossa位于翼突内侧 板根部,并与破裂孔foramen lacerum 相邻。

颅部临床应用解剖

颅部临床应用解剖

颅部
1.颅顶:额顶枕区 和颞区 2. 颅底: 3. 颅腔及其内容物
颅顶是颅的上面,可分为头皮和颅顶骨。
一、头皮应用解剖
头皮是颅顶的软组织,保护颅骨及颅内容 物的屏障。按区域可分为正中的额顶枕区和两
侧颞区。
1.额顶枕区软组织层次及结构特点
1) 皮肤
2)浅筋膜 3)帽状腱膜 4)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腱膜下层) 5)颅骨外膜
(三)头皮撕脱伤
头皮撕脱伤,是一种开放性头皮损伤。 常因长发被卷入转动的机轮,强力牵扯,而 将头皮撕脱。由于头皮皮肤、浅筋膜、帽状 腱膜被大量纤维束紧密地连在一起,不易分 离,故此三层结构作为一个整体,一并自帽 状腱膜附着处撕裂而断离。头皮撕脱边界, 可与帽状腱膜附着边缘相同,侧面多为暴露 的骨膜。
1)皮肤 2)浅筋 膜
Hale Waihona Puke 3)帽状腱膜4)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形成:头皮和颅骨外膜之间的 疏松结缔组织,潜在的间隙。 特点:颅顶的“危险区” 此层如果感染 —— 导静 脉 —— 颅内硬脑膜窦。 此层如果出血 —— 整个颅顶。
5)颅骨外膜
即颅骨外板的骨膜是致密结缔组织,易与颅骨分离, 但在骨缝处与缝韧带紧密愈着,不易分开。颅骨外 膜下感染或发生血肿,常局限在一块颅骨的范围内。
头皮损伤根据直接暴力因子的性质、作用 方式不同而表现为各种不同的伤情,直接暴力 作用方式主要为打击、冲撞、切割、穿戳、摩 擦、牵扯、挤压与产伤等,主要损伤类型为擦 伤、挫伤、裂伤、血肿和撕脱伤等。
(一)头皮裂伤
头皮裂伤是一种开放性头皮损伤,可因锐 器刺伤、切伤或砍伤以及高速火器投射所致。 裂伤如只累及皮肤、浅筋膜,伤口由于浅筋 膜内大量致密的纤维束的原因裂开不大。同 样由于浅筋膜内血管壁被纤维束约束于皮肤 和帽状腱膜之间,血管断裂后又不能收缩, 实现不了止血机制,故出血反而比更深层裂 伤要严重,甚至出血凶猛导致出血性休克。

中国神经外科颅底内镜临床应用技术专家共识

中国神经外科颅底内镜临床应用技术专家共识

中国神经外科颅底内镜临床应用技术专家共识(2014 版)-|+一、前言近10 余年来,神经内镜技术发展迅速,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基本覆盖了神经外科的各个领域,已经成为神经外科医师的有力工具。

其中,颅底内镜技术发展尤为迅速。

颅底病变位置深在,解剖关系复杂,重要结构繁多,又涉及多学科领域,是神经外科手术中最富有挑战性的领域之一。

神经内镜技术以其视野广阔、成像清晰、手术创伤小、病变处理彻底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起源或侵及颅底的各种病变的治疗。

随着神经影像、神经监测和神经导航等神经外科新技术的发展,高速磨钻、激光、超吸、支持臂等新设备的改进,颅底内镜手术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适应证进一步拓宽。

国内颅底内镜技术发展水平目前并不均衡,技术水平差异较大。

颅底内镜手术技术临床应用的适应证、禁忌证和具体技术的应用方面没有统一标准,多以经验治疗为主,缺乏循证医学的指导。

所以,有必要制订有关颅底内镜手术技术的专家共识,规范和指导颅底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

为此,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内镜专家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神经内镜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中国神经外科颅底内镜技术I 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供广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参考应用。

本共识有机结合了基于专家临床经验的临床指南和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循证指南两者的优点有机结合,在广泛收集专家组临床经验、临床证据的基础上,形成共识,并根据循证医学的研究结果制定了颅底内镜诊疗相关技术的临床指导意见。

共识制定参照了世界卫生组织的WHO 指南编写和 AGREE II 发展的临床指南编写方法学原则,首先由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内镜专家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神经内镜与微创专业技术全国考评委员会会商确定共识编写组的组长和副组长人选,然后邀请全国知名的颅底内镜技术专家,以及神经外科专家、统计学专家、学者组成共识编写组。

编写时首先提出临床问题,然后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确定检索手段、关键词检索国内外的文献证据,收集共识推荐意见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

颅底解剖小讲课(结合CT影像)

颅底解剖小讲课(结合CT影像)
治疗方法。
注意事项
治疗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 、身体状况、病情等因素,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效果与预后
治疗效果
大多数颅底疾病经过及时、正确 的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
果。
预后情况
不同类型的颅底疾病预后不同,与 患者的年龄、病情、治疗方式等因 素有关。
注意事项
治疗后应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 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 以促进康复。
相关解剖
后颅底由枕骨、颞骨和下颌骨构成,其中枕 骨构成后颅底的中央部分,颞骨构成后颅底
的侧壁,下颌骨则与口腔相通。
05
颅底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与流程
01
02
03
诊断方法
CT、MRI、X光等影像学 检查,结合病史、症状和 体征,综合判断颅底疾病 的类型和程度。
诊断流程
初步检查→进一步检查→ 确诊→制定治疗方案。
中颅底手术入路主要用于切除中颅底的肿瘤,如听神经瘤、 三叉神经鞘瘤等。手术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保护三叉神经、 面神经和外耳道。
相关解剖
中颅底由颞骨、颧骨和上颌骨构成,其中颞骨构成中颅底的 侧壁,颧骨构成中颅底的底部,上颌骨则与鼻腔和口腔相通 。
后颅底手术入路
后颅底手术入路
后颅底手术入路主要用于切除后颅底的肿瘤 ,如颈静脉球瘤、垂体瘤等。手术过程中需 要特别注意保护脑干、小脑和后组脑神经。
详细描述
中颅底主要由蝶骨和颞骨构成。蝶骨是中颅底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内部有一个称为蝶窦的空腔。颞骨则位于中颅 底的两侧,其内部包含有外耳道和中耳。
后颅底解剖结构
总结词
后颅底是颅骨后部的一部分,主要包含枕骨和斜坡。

颅底应用解剖

颅底应用解剖

功能多样性
颅底神经不仅负责感觉和 运动功能,还参与自主神 经、内分泌等系统的调节。
易受损性
由于颅底神经位置深在, 容易受到损伤,如肿瘤、 炎症、外伤等。
颅底神经的应用
诊断
颅底神经受损时,通过相关检查可确 定受损部位及病因。
治疗
科研
颅底神经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揭示神经 系统的工作机制和相关疾病的发病机 制。
颅底的应用领域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神经外科
颅底结构复杂,涉及多 个脑部血管和神经,是 神经外科手术的重要区 域之一。了解颅底的应 用解剖有助于提高手术 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耳鼻喉科
颅底与耳、鼻、喉等器 官相邻,颅底的病变可 能影响这些器官的功能 。因此,耳鼻喉科医生 需要了解颅底的应用解 剖,以便更好地诊断和
04 椎动脉
是脑部血液供应的重要分
支,负责脑部的后部和侧
部血液供应。
颅底血管的特点和功能
血管分布广泛
颅底血管分布广泛,能够满足脑 部各部位对血液供应的需求。
血流速度快
颅底血管血流速度快,能够快速地 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满足脑部代 谢需求。
调节能力强
颅底血管具有强大的调节能力,能 够根据脑部需求进行血流量调节。
包括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等,主要 控制面部表情。
舌骨上肌群和舌骨下肌群
包括二腹肌、下颌舌骨肌等,主要参与张 口和闭口运动。
颅底肌肉的特点和功能
颅底肌肉具有较强的耐力 和持久力,能够持续进行 收缩运动而不易疲劳。
颅底肌肉具有较强的力量, 能够完成咀嚼、表情、颈 部屈曲和侧屈等运动。
颅底肌肉具有一定的灵活 性,能够适应不同的运动 需求和环境变化。

超清图解:鼻窦及颅底CT解剖

超清图解:鼻窦及颅底CT解剖

超清图解:鼻窦及颅底CT解剖
▍本文为作者整理
颅底及相关血管神经孔道(图5-1)包括前颅底、中颅底、后颅底,以及毗邻的颅窝,由筛骨、额骨、蝶骨、颞骨、枕骨构成,在内镜下进行相应复杂解剖区域的手术操作要求术者熟练掌握重要神经血管孔道在这些颅骨中的走行,以及与鼻窦、眶的毗邻关系,目前认为CT检查是鼻窦、颅底及眼眶区域手术术前标准的影像学检查,它可以显示重要的骨性结构,避免术中引起眼眶及颅内并发症,并协助评估鼻窦、颅底病变的范围和严重性。

在进行内镜鼻窦、眼眶或颅底手术前,了解相关区域的CT解剖是关键的术前准备环节。

在部分病例中,磁共振(MRI)检査也是必需的。

大多数正常鼻窦的解剖变异与鼻窦炎性疾病的相关性较差,但对手术计划的制定和手术操作的安全有重要意义。

对CT的全面回顾可能会发现脑脊液漏的解剖危险因素,如颅底陡峭、筛骨凹不对称或深嗅沟。

既往曾行手术或病变范围广泛也可能导致骨质的不完整,增加损伤重要结构的风险,例如动脉,如颈内动脉或筛前动脉部分或完全显露。

过度气化也会导致这些血管及其他结构(如视神经)易受到损伤。

了解这些重要解剖结构之间的毗邻关系,可以指导鼻窦解剖安全完成。

一、轴位图像
二、冠状位图像
前后筛窦以中鼻甲基板为界,蝶窦及后组筛窦以上鼻甲基板为界。

三、矢状位图像
本文摘译自:鼻内镜外科手术解剖学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耳鼻喉时空官方立场。

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地应用。

颅底应用解剖

颅底应用解剖

耳前颞下窝入路:
耳后颞下窝入路:
翼腭窝
指上颌骨体后方与翼突之间
的骨性裂隙,居颞下窝内上。 Rober t ( 1991) 将其列入颞 下窝。翼腭窝顶为蝶骨体下 方,前界为上颌骨,后界为 翼突及蝶骨大翼的前面,内 侧为腭骨垂直部。窝的前后 径上宽下窄,中部宽约6毫米, 向下渐窄并移行于颞下窝。
翼腭窝
翼腭窝内含蝶腭神经节、上 颌神经及颌内动脉。
翼腭窝前上经眶下裂与眶相 通,后方经园孔与颅内相通, 内上经蝶腭孔于鼻咽相通, 下方经翼腭管、腭大孔、腭 小孔与鼻腔相通,外侧经翼 颌裂进入颞下窝。
翼腭窝及其周围组织结构
颅底分区的意义在于了解肿瘤或其他 病变的侵犯范围,便于在影像学检查中 准确定位,增加手术和其他治疗的针对 性和安全性,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常用手术入路解剖学: 经迷路入路: 经中颅底入路:
岩骨乙状窦前入路:
颅后窝(一)
颅后窝位置最低,底由蝶骨、 颞骨及枕骨构成。前界为斜坡, 由鞍背、蝶骨体和枕骨基底组 成,前外侧为颞骨岩部上缘, 后外侧由横窦沟围成,中央为 枕骨大孔,孔的前外侧为舌下 神经管内口,舌下神经和咽升 动脉脑膜支由此通过。两侧颅 后窝主要容纳小脑。
颅底应用解剖
颅底由额骨、筛骨、蝶骨、岩骨和 枕骨组成。
其结构复杂,诸多的骨性孔道或裂 隙作为颅内外血管和神经进出的通路。
颅底应用解剖
颅底有内外两个面.
内面借蝶骨小翼后缘和 颞骨岩部上缘分为前、 中、后三个颅窝。
外面借两侧翼内板与 枕大孔外缘连线将其分 为中线区和侧颅底区。
颅前窝
由额骨眶板、筛骨水平板、蝶 骨小翼和蝶骨体前部构成,约占 颅底前后径的1/3。其前界为额骨 鳞部,与额窦一板相隔。后界由 蝶骨小翼后缘、前床突、视神经 管口及交叉沟构成。两侧为额骨 眶部。颅前窝正中凹陷部分为嗅 窝。中线骨嵴称鸡冠,其前方盲 孔在成人多已闭合。两侧为筛板 形成筛窝底部,筛板上有数十个 筛孔,嗅丝由此入颅至嗅球。

《鼻颅底外科内镜解剖与手术图谱》札记

《鼻颅底外科内镜解剖与手术图谱》札记

《鼻颅底外科内镜解剖与手术图谱》读书笔记目录一、内容概括 (2)1. 内镜外科的发展历程 (3)2. 鼻颅底外科的重要性 (4)二、鼻颅底外科基本概念 (5)1. 鼻颅底区域的定义与结构特点 (6)2. 鼻颅底外科手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7)三、内镜解剖与手术基础 (8)1. 鼻颅底内镜解剖概述 (10)2. 手术设备与器械介绍 (11)3. 麻醉方式与注意事项 (12)四、鼻颅底外科手术入路 (14)1. 经鼻入路 (14)1.1 前径路 (15)1.2 后径路 (17)2. 经颅入路 (18)2.1 额底入路 (18)2.2 眶上入路 (19)3. 综合入路 (19)五、鼻颅底外科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 (21)1. 鼻窦炎 (22)2. 鼻息肉 (23)3. 鼻出血 (25)4. 鼻颅底肿瘤 (26)六、手术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27)1. 手术规划与准备 (28)2. 手术操作技术 (29)3. 出血控制与止血方法 (30)4. 颅内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31)七、术后管理与随访 (32)1. 术后观察与护理 (33)2. 出院指导与康复建议 (35)3. 随访计划与评估 (36)八、总结与展望 (37)1. 鼻颅底外科内镜解剖与手术的发展趋势 (38)2. 未来挑战与研究方向 (39)一、内容概括《鼻颅底外科内镜解剖与手术图谱》是一本关于鼻颅底外科领域的专业书籍,其内容丰富、深入,主要围绕鼻颅底外科内镜解剖及手术技术展开。

读书笔记的第一部分,即内容概括,主要介绍了本书的主旨、结构以及所涵盖的主要内容。

本书着重于鼻颅底外科内镜的解剖知识、手术技术以及相关疾病的诊疗方法。

全书分为几个主要部分,首先介绍了鼻颅底区域的解剖结构、生理特点及其在内镜下的表现,使读者对鼻颅底区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然后详细描述了各种鼻颅底外科手术的技术要点、操作步骤以及手术中的注意事项,实用性强。

书中还涉及了鼻颅底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原则以及最新的治疗进展。

颅底显微解剖在耳科手术中的应用

颅底显微解剖在耳科手术中的应用

颅底显微解剖在耳科手术中的应用
颅底显微解剖在耳科手术中的应用主要是在颅底听神经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听神经瘤是一种耳部肿瘤,位于内耳与脑干之间,手术难度较高。

通过颅底显微解剖技术,可以在手术中更清晰地观察到病变部位和周围解剖结构,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具体应用包括:
1. 显微镜下的放大视野:颅底显微解剖技术能够提供高倍放大的视野,使医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观察和辨认解剖结构,减少手术操作中对正常结构的损伤。

2. 病变部位的定位:在手术前,医生可以通过颅底显微解剖技术对病变部位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估,确定手术方案和预测手术难度。

3. 精确切除病变:颅底显微解剖技术帮助医生在手术中准确定位病变,并保护周围重要的神经结构,有助于手术中精确切除听神经瘤。

4. 减少手术风险:颅底显微解剖技术可以提供更清晰的手术视野,避免手术中对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的损伤,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颅底显微解剖在耳科手术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手术的
精确性和安全性,减少对正常结构的损伤,对于颅底听神经瘤切除术具有重要意义。

颈内动脉颅底内镜手术解剖

颈内动脉颅底内镜手术解剖

颈内动脉颅底内镜手术解剖朱杭军;张建东【摘要】目的对颅底内镜相关的颈内动脉解剖进行观测,为安全实施手术提供参考.方法对8具成人尸头颈内动脉分别以内镜术式和大体方式解剖,观察颈内动脉和周围结构之间关系,并做相关解剖测量.结果颈内动脉前膝位于蝶窦外侧壁后上和视神经压迹向内下约成60度角方向、鞍底外侧,其水平段和面神经鼓室段大致位于同一直线上,前部和Ⅲ、Ⅳ、Ⅴ等脑神经相邻,后部和耳蜗相邻出破裂孔.结论颈内动脉和耳鼻结构密切相关,其各段都可通过密切关联结构进行定位,了解该区域结构之间关系对安全开展颅底内镜手术意义重大.%Objective To study the endoscopic anatomy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safety of endoscopic skull base surgery.Methods Endoscopic and general dissections and relative data measurement were performed in the ICA region of 8 adult cadaveric heads (16 sides).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ICA and its surrounding structures were observed and related anatomic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Results Anterior bend of ICA was located at the superior-posterior aspect of lateral sphenoid wall,slanting inward at about 60° angle with optic nerve impression outboard the sellar base.The horizontal section of ICA was roughly on the same line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tympanic segment of facial nerve with cranial nerves Ⅲ,Ⅳ and Ⅴ adjacent to its front part.Its posterior was adjacent to cochlea and emerged from foramen lacerum.Conclusions With close relationships to the structures of ear and nose,each segment of ICA can be located with closely related prehensive understandings of thesurrounding structures as well as their relationship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safety of endoscopic skull base surgery.【期刊名称】《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年(卷),期】2017(023)006【总页数】3页(P526-528)【关键词】颈内动脉;解剖;内镜【作者】朱杭军;张建东【作者单位】解放军第101医院耳鼻咽喉科,江苏无锡214044;解放军第101医院耳鼻咽喉科,江苏无锡214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5.9内镜以其具有微创、能从多角度全面观察病变、方便观察处理隐匿病变以及高清晰术野等优势近年在颅底手术中得到广泛运用[1-5],但其视野小、缺乏层次感等不足使得传统解剖知识不能完全满足内镜手术需要,而颈内动脉为极其重要结构,且同耳鼻手术密切相关,为此我们模拟颅底内镜手术及扩大的鞍区海绵窦手术,并对颈内动脉和耳部结构关系进行解剖观测,力图比较全面展示该重要结构和耳鼻相关结构的空间关系,为安全开展相关颅底内镜手术提供参考。

颅底内面观的名词解释

颅底内面观的名词解释

颅底内面观的名词解释颅底内面观,是指解剖学中研究头颅内部骨骼和组织结构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对颅底内面的观察和研究,可以了解人体内部神经、血管等结构的分布情况,对于诊断和治疗颅内疾病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颅底内面观的意义颅底内面相当于头颅内部的“底盘”,承托着大脑和脑干等结构。

颅底内面与脑中动脉、基底动脉等重要血管紧密相连,还与视神经、三叉神经等重要神经有关。

因此,对颅底内面的观察和研究可以帮助解剖学家、医生和研究者更好地了解头颅内部的构造和功能。

二、颅底内面的结构1. 脑底颅底内面的背侧称为脑底,脑底上有一层薄薄的骨板,被称为脑底板。

脑底板上分布着许多骨突,如小脑岩、岩尖等,这些突起物对于支撑和稳定颅底内面具有重要作用。

2. 脑动脉分布颅底内面是许多重要血管的通道和分布区域。

最重要的是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它们是供应大脑充足血液的主要动脉。

同时,颅底内面还有一些小的动脉分支,如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等。

3. 神经的通道颅底内面除了血管之外,还是许多重要神经的通道。

最著名的是视神经和三叉神经。

视神经是眼球与大脑相连的桥梁,其通过颅底内面的视觉轴窝进入颅内。

而三叉神经,又称为顶枕神经,是头部的主要感觉神经,其在颅底内面有一个突起物,称为三叉神经岩尖。

4. 骨骼结构颅底内面由许多骨骼构成,包括颧骨、枕骨、蝶骨等。

这些骨骼构成了颅底内面的基础,支撑和保护着大脑和其他重要结构。

三、颅底内面观的临床意义对于医学领域来说,颅底内面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首先,通过对颅底内面的观察,医生可以了解疾病对颅底内结构的影响。

例如,一些肿瘤、动脉瘤或血管畸形等,都可能影响颅底内的血管、神经或骨骼结构,通过观察病变的位置和形态,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其次,颅底内面观在外科手术中也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对于某些需要通过颅底内面进入头颅的手术,医生需要准确定位和评估手术路径。

通过对颅底内面的观察和研究,医生可以更好地规划手术方案,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颅底影像解剖PPT演示幻灯片

颅底影像解剖PPT演示幻灯片
26
颈动脉管
* *
*
27
颈动脉管(入口)
* *
*
*
28
颈动脉管(水平段)
*
*
*
*
29
颈动脉管(出口)
* *
*
*
30
后颅窝
由枕骨、颞骨岩部后面构成 重要孔管:内耳道、颈静脉
孔、咽鼓管、颈乳孔、舌下 神经管、枕骨大孔
31
内耳道
位于颞骨岩部内的骨性管 道,由内向外接近水平走 行,正常成人长10~20mm
14
眶上裂
眶上裂 视神经管
15
圆孔
位于眶上裂下方,蝶骨大 翼内缘,与蝶窦外侧壁关 系密切
三叉神经上颌支(Ⅴ2)、
圆孔动脉、导静脉 翼腭窝━中颅窝
16
* *
圆孔
*
*
17
卵圆孔
位于颅中窝底鞍旁,圆孔后外方,椭圆形,大小 约4.2mm×9.0mm
三叉神经下颌支(Ⅴ3)、导静脉、副脑膜中动脉 颅中窝━颞下窝
*
*
18
卵圆孔
* *
*
*
19
棘孔
位于卵圆孔的后外侧,呈圆形,直径约3~4mm 脑膜中动脉
颅中窝━颞下窝Βιβλιοθήκη * ***
20
棘孔
*
*
*
*
21
破裂孔
位于颈动脉沟的后端、后 床突的外侧
由颞骨岩尖内侧、蝶骨体、 枕骨斜坡外侧缘围成
内口与颈动脉管内口相通, 外口由下蝶岩韧带封闭
颈内动脉、交感神经丛
舌咽神经(Ⅸ)、迷走神经(Ⅹ)、副神 经(Ⅺ)、颈内静脉
舌下神经(Ⅻ)、咽升动脉脑膜支
副神经,延髓,椎动、静脉,脊髓前、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底内镜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颅底内镜是一种通过自然腔道进入颅底进行检查和治疗的微创手术技术。

它采用高分辨显微镜和光纤系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或颞后三角等自然腔道,进入颅底进行内窥镜下的手术和观察。

颅底内镜手术技术在颅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颅底内镜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颅底内镜可以用于直接观察和处理颅底脑膜瘤、颅底动脉瘤、颅底神经纤维瘤等颅底肿瘤。

同时,颅底内镜也可以用于治疗颅底脑膜脑膨出、颅底动脉瘤破裂引起的瘤内出血等急性危急疾病。

其次,颅底内镜具有微创的优势。

传统的颅底手术需要开放颅骨,移开大脑进行手术,这会对大脑造成更大的损伤,恢复也更慢。

而颅底内镜手术只需要通过自然腔道进入颅底,不需切开颅骨,避免了对大脑的直接损伤,减少了手术创伤,病人术后恢复更快。

另外,颅底内镜具有高分辨率的优势。

通过颅底内镜观察颅底疾病时,显微镜的高分辨率可以清晰地显示颅底解剖结构,帮助医生准确定位和评估病变。

此外,颅底内镜还可以结合显微镜下的放大器,进一步提高观察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

此外,颅底内镜还有许多其他的临床应用。

如在颅底动脉瘤手术中,颅底内镜可以通过颞后三角进入岩静脉窦,观察和夹闭岩静脉窦内的动脉瘤。

在颅底脑膜脱垂手术中,颅底内镜可以通过鼻腔进入基底脑池,观察和处理脑膜脱垂。

在颅底
神经纤维瘤手术中,颅底内镜可以通过颞后三角进入小脑丘脑池,观察和切除纤维瘤。

在进行颅底内镜手术时,医生需要对颅底的解剖知识有深入的了解。

颅底是连接颅腔和脑膜的重要结构,包括大脑底面、脑干、脑血管、神经和交通结构等。

对颅底的解剖结构了解越深入,操作越熟练,手术风险越低。

总之,颅底内镜是一种新兴的微创手术技术,在颅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自然腔道进入颅底进行手术和观察,减少了手术创伤,恢复更快。

然而,在进行颅底内镜手术时,医生需要熟悉颅底的解剖结构,减少手术风险。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颅底内镜手术将为颅底疾病的治疗带来更多的优势和可能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