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治疗

合集下载

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治疗一、概念:亚低温主要是指轻度低温33-35℃(均为体何温度),中度低温29-32℃,在临床上用亚低温治疗又称冬眠疗法或者人工冬眠。

二、适应症:重型和特重型颅脑损伤、广泛性脑挫裂伤、脑水肿、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干损伤、难以控制的颅内高压、中枢性高热、心肺复苏术后。

三、作用:1)、主要是积极预防、控制脑水肿和脑缺氧。

(1)、防止由于脑损害而引起的高热、保护血脑屏障,防止脑水肿进一步恶化。

(2)、降低脑组织代谢率和耗氧量,减少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减低颅内压。

(3)、减少甘露醇用量,相应减少肾功能损害的毒副作用。

2)、降温时间窗:伤后亚低温实施越早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也越明显,尽量在伤后24h内实施。

中心体温在8-12h逐渐降至33-35℃,并维持24-48h为宜。

四、作用机理1)减低脑细胞氧耗量,降低脑能量代谢,减少脑组织乳酸堆积。

2)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及降低颅内压。

3)抑制有害物质释放,减少对脑组织的损害。

4)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

5)增加泛激素的合成,促进脑细胞结构很和功能的修复。

6)减少Ca2+的内流,调节钙蛋白激酶Ⅱ活性。

五、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当体温下降至25℃时,脑组织耗氧量仅正常的1/3;体温每下降1℃,脑血流量减少6.7%;但在复温后,氧耗并非恢复到以前水平,而是增加了15%;脑脊液压力也随体温下降而下降,体温每下降1℃,脑脊液压力下降5.5%;体温低于25℃时,脑实质容积约缩小4.1%;体温在18-20℃时,脑循环阻断30分钟是安全的。

六、方法:1)、局部降温:降温:冰袋、冰枕、冰帽、冰毯。

全身降温;冰水浴、亚低温治疗仪。

2)、降温前准备:1.头颅CT检查,如有手术指征,则先行急诊手术。

2.连接各种监护设备。

(使用亚低温治疗仪前要置入带有温度探头的导尿管,行BIS监测)3.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连接呼吸机(关闭呼吸机的加热装置?)、使用肌松药物。

4.常规化验检查(电解质、血凝等)。

亚低温治疗的正确实施

亚低温治疗的正确实施
率。
THANKS
感谢观看Leabharlann 安全性及风险评估安全性
亚低温治疗在专业人员的操作下是相对安全的。然而,由于 患者体温的降低,可能会引发一些并发症,如寒战、心律失 常、肺部感染等。
风险评估
在实施亚低温治疗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 病情严重程度、预期治疗效果、并发症风险等。根据评估结 果,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以确保患者的 安全。
操作规范制定
制定详细的亚低温治疗操作规范,包括治疗前的准备工作、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治疗后的护理要点等,确保 整个治疗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对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估,不 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03
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 注意事项
降温方法选择及操作要点
选择适当的降温方法
02
治疗前准备工作
患者评估与筛选标准
评估患者病情及适应症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确定患者是否适合 接受亚低温治疗。
筛选标准制定
根据亚低温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制定明确的筛选标准,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 有效性。
仪器设备准备及检查流程
亚低温治疗仪准备
选择符合标准的亚低温治疗仪,确保 其性能稳定、安全可靠。
记录要求
详细记录患者的体温变化、降温 方法、设备使用情况等信息,以 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总结经验 。
并发症预防措施
预防寒战
在降温过程中,注意给患者保 暖,避免寒战发生;如发生寒
战,应及时采取措施缓解。
预防肺部感染
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 通畅,定期翻身拍背,促进痰 液排出。
预防压疮
对长时间卧床的患者,要定期 更换体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使用气垫床等减压设备。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

04
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性原则
确保治疗过程中的安全,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舒适性原则
关注患者的舒适度,减轻 治疗带来的不适感。
有效性原则
确保亚低温治疗的有效性 ,促进患者康复。
护理措施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 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 ,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控制低温程度
全身亚低温治疗通常用于治疗新生儿低体温、心肺复苏 等情况。
全身亚低温治疗的方法包括使用冰毯、冰水浴等。
亚低温治疗设备与技术
亚低温治疗设备主要包括温度监 测仪、冷却装置、温度控制仪等

亚低温治疗技术包括温度监测、 温度控制、复温等步骤,需要专
业医护人员的操作和监测。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亚低温治 疗的设备和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 完善,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亚低温治疗通常将患者的体温控制在 32℃~35℃之间,这个温度范围既能 降低脑组织代谢率,又不至于引起严 重的并发症。
亚低温治疗原理
降低脑组织代谢率
亚低温治疗通过降低体温,减缓脑组 织的代谢速度,减少脑细胞对氧和能 量的需求,从而减轻脑组织的损伤。
减少钙离子内流
亚低温治疗可以抑制钙离子内流,减 轻钙离子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有助 于保护脑细胞。
亚低温治疗持续时间
适当的亚低温治疗时间对于疗效的发挥至关 重要。
护理干预
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亚低温 治疗的疗效。
06
亚低温治疗的未来展望
亚低温治疗技术的研究进展
01
亚低温治疗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 ,未来将进一步探索其作用机制 ,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02
新型亚低温治疗设备的研发和应 用,将为临床提供更加便捷和精 准的治疗手段。

亚低温疗法的治疗时间选择对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亚低温疗法的治疗时间选择对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亚低温疗法的治疗时间选择对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亚低温疗法是一种通过将患者体温降至37℃以下的治疗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包括心脏病和急性脑梗死。

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静脉溶栓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而亚低温疗法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其治疗时间的选择对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就亚低温疗法的治疗时间选择对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

亚低温疗法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

它能够通过减缓脑组织的新陈代谢、降低脑组织对氧的需求、减少细胞凋亡和减轻神经炎症反应等方式,保护受损的脑组织,减轻脑梗死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

而在静脉溶栓治疗中,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可以更好地挽救患者的神经功能。

将亚低温疗法作为辅助治疗手段,结合静脉溶栓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

在选择亚低温疗法的治疗时间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需要考虑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病程。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尤其是那些出现大面积脑梗死、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早期治疗可能会更加适合,以尽快地保护受损的脑组织。

而对于病情相对较轻的患者,可以适当延迟亚低温疗法的开始时间,以更好地配合静脉溶栓治疗。

需要考虑亚低温疗法对于静脉溶栓治疗的影响。

在静脉溶栓治疗后立即开始亚低温疗法可能会影响溶栓药物的代谢和清除,从而降低溶栓效果。

在选择亚低温疗法的治疗时间时,需要考虑到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点和药物的作用时间,以避免两者之间的相互干扰。

还需要考虑亚低温疗法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早期治疗可能会带来更多的并发症风险,而延迟治疗则可能会因为诸如反复梅奥期间长而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针对以上问题,近年来有关亚低温疗法治疗时间选择的临床研究也日渐增多。

这些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等方式,探讨了亚低温疗法不同治疗时间对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

其中一些研究发现,早期亚低温疗法能够更好地保护脑组织,减轻脑梗死损伤,提高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

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治疗;并发症;预防;护理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

江基尧等于1993年首先将28℃~35℃的轻、中度低温称为亚低温[1]。

随后亚低温这一概念被国内外学者所广泛认同。

现临床上适用于重症脑挫伤而循环功能代偿良好者,躁动不安、高热、丘脑下部或脑干损伤者,以及严重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居高不降者;还可用于结核性脑膜炎和重症化脓性脑炎高热、重度中暑和重型脑出血及结合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

但亚低温对抗体免疫有抑制作用,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者,其可损害呼吸道自然防御功能,冬眠及肌松药物抑制患者的吞咽功能和咳嗽反射,易发生并发症如静脉炎、肺部和泌尿系统感染、冻伤、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压疮等,因此护理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

1 基础护理加强基础护理,如口腔、皮肤、泌尿道、呼吸道等的护理。

严格无菌操作,备齐各种抢救设备及药物,并处于应急状态,护理记录规范、及时、准确。

抢救病人时应冷静、敏捷、熟练[2]。

严防感染发生及压疮发生。

1.1 口腔护理对亚低温治疗患者口腔护理应每日3~4次,根据口腔pH值选用清洗液,一般pH≥7采用2%~3%的硼酸液,pH<7选用2%碳酸氢钠液,口插管患者每日更换牙垫1~2次[3]。

1.2 亚低温治疗病人最好平卧,使用气垫床,并勤翻身、拍背,但不能让病人坐起、激烈翻动或搬动,以免出现循环不稳,体位性低血压。

1.3 严格无菌操作保持静脉输液、吸氧管等管道的通畅,采用静脉留置针,建立两条静脉通道。

注意各种引流管、深静脉置管的护理及管理。

1.4 加强皮肤观察如皮肤出现花斑说明末梢循环不良,应加强护理、按摩、保暖。

做好皮肤护理,每2h翻身1次,骶尾部、足部使用海绵垫保护,必要时使用气垫床。

防止压疮及冻伤的发生。

1.5 定期监测凝血功能亚低温状态血流相对缓慢,血液粘稠度增加,定时进行凝血功能测定,防止发生凝血功能障碍[4]。

1.6 医护人员勤洗手护理操作的各个环节均应严格无菌操作[3] ,以防引起医院感染。

亚低温最好的治疗PPT课件

亚低温最好的治疗PPT课件
大纲
1、概念及背景 2、亚低温治疗的保护机制 3、如何实施亚低温治疗 4、亚低温治疗的临床应用
.
1
什么叫亚低温?
.
2
1.1概念
轻度低温(32~35℃)、
中度低温(29~33℃)、
深低温(17~28℃)、
超深低温(16 ~ 4℃)
其中29~35℃又定义为亚低温。20世纪 90年代以来,临床研究发现32~35 ℃亚 低温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 死率。目前推荐35 ℃,效果好,副作用 少。
.
26
如何工作:
冷却的盐水流入球囊内 Cooled saline flows within balloons
静脉血流经每个 球囊时被冷却
Closed-loop system – no fluid infusion
密封系统-无液体进入到体内
.
27
.
28
4、亚低温治疗的临床应用
.
29
4.1适应症
低温治疗可以明显抑制包括谷氨酸多巴 胺等内源性毒物的产生和释放,从而减 轻继发性脑细胞损伤。
.
10
2、亚低温治疗的保护机制
四、抑制神经元的凋亡
颅脑损伤导致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进 而导致能量代谢障碍,出现神经细胞凋 亡表现。
压低温治疗通过抑制凋亡路径,通过抑 制半胱氨酸酶活性,防止线粒体功能障 碍,从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达到脑保 护作用。
-不透射线 Radiopaque
-介入包 Insertion Kit
Catheter
5 mm
4 mm
热交换球 囊
2腔或3腔导管
盐水流 入端口
流回设 备
Can be used for up to 7 days可以. 持续使用7天

亚低温病人治疗的护理

亚低温病人治疗的护理

02
病人护理工作重要性
确保治疗安全顺利进行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指标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报告医生处理 。
保持呼吸道通畅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在进行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守 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等并发症的 发生。
定期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确保患者呼 吸顺畅,防止窒息等危险情况发生。
密切监测。
呼吸
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 深度,注意有无呼吸困
难或呼吸暂停现象。
血压
低温会影响血压,可能 导致低血压或高血压,
需定时测量。
体温
维持体温在设定范围内 ,避免过高或过低。
保持呼吸道通畅
头部抬高
适当抬高头部,有利于呼吸道分 泌物排出。
及时吸痰
对于有痰的患者,应及时吸痰, 避免痰堵引起窒息。
雾化吸入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制 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包括护 理目标、护理措施、护理时间 等。
针对患者可能存在的并发症风 险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 预案。
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护理计划 ,解释相关护理措施的目的和 注意事项,并取得其理解和配 合。
04
护理过程中注意事项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心率、心律
亚低温治疗可能导致心 动过缓和心律失常,需
提高护理质量
通过本次护理工作,护理团队积累了丰富的亚低温治疗护理经验,提 高了护理质量和水平。
分析存在问题和不足
护理操作规范性有待提高
部分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情况,需要加强培训和 指导。
病人舒适度不足
由于亚低温治疗需要降低病人体温,可能导致病人出现不适感,需 要在护理过程中加强关注和照顾。
循序渐进

亚低温疗法

亚低温疗法

亚低温疗法亚低温疗法(hypothermia therapy)是指采用药物和物理降温的方法,使体核温度降至32~34℃之间,从而达到减轻脑损害、保护脑功能的目的。

临床上多采用两种方法来降低脑部温度,一是用冰袋、冰帽等头部局部降温;二是用药物和物理降温的方法进行全身降温。

一、原理1.降低脑细胞耗氧量和脑代谢率,减轻乳酸堆积。

2.抑制脑损伤后白三烯B4及其他内源性有害因子的生成和释放,减轻脑水肿,有效降低颅内压,在25~37℃,体温每降低1℃颅内压可平均降低5.5%。

3.保护血脑屏障。

有研究表明,在30~33℃时血脑屏障的破坏程度显著减轻。

4.稳定细胞膜的通透性,主要是稳定Na+-K+泵的功能,使细胞内外的钠钾离子恢复正常,以防止脑水肿发展。

5.能显著抑制缺氧所造成的神经元钙离子内流,降低神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阻断钙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

二、适应范围(一)适应证1.心肺复苏术后。

2.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脑缺血。

3.颅内感染、脑干损害,尤其是伴有去大脑强直发作者。

4.持续性中枢性高热者。

5.颅脑外伤后有明显精神症状或谵妄、躁动不安者。

(二)禁忌证1.患儿处全身衰竭状态。

2.合并休克尚未纠正者。

3.未完全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者。

三、操作步骤1.遵医嘱应用冬非合剂冬眠灵(氯丙嗪)和非那更(异丙嗪)各1mg/(kg·次)静脉缓慢注射或肌内注射,以避免机体在物理降温时出现寒战。

2.待患儿进入昏睡状态,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明显减弱后开始用物理降温措施。

采用亚低温治疗仪,也可用冰枕、冰帽和颈、腋、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或敷冰水毛巾来降低体温。

3.监测肛温,把患儿的体温控制在肛温32~34℃。

四、护理要点1.低温疗法的效果与开始使用低温的时间有关,凡具有使用低温指征的患儿应尽早使用。

对心肺复苏术后患儿,在心跳呼吸恢复或心跳恢复及机械控制呼吸后即可开始降温,甚至在心脏按压的同时即可在头部用冰袋降温。

因为脑细胞损害和脑水肿在循环停止十几分钟即出现,循环停止后中枢神经细胞功能恢复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脑循环状态和脑部温度。

亚低温冬眠治疗

亚低温冬眠治疗

温开水冲管,避免鼻饲液积存在管腔中变质或堵塞管腔
18

低温持续期
❖ 皮肤护理 亚低温期间皮肤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差, 抗压力降低,易并发冻伤和压疮。因此,应加强皮肤 的护理,冰毯应放床单下,保持床单的清洁干燥,如 有使用冰袋应加布袋,仔细观察冰袋放置处的皮肤循 环情况,每2小时翻身1次并按摩受压部位,翻身时动 作轻稳,避免拖、拉、推动作。
16
低温持续期
❖ 循环系统监测 主要有ECG、血压、脉搏、肢端循环 及面色等。正常情况下,若亚低温治疗有效,由于冬 眠合剂的抗肾上腺素能作用,病人应表现为微循环改 善,肢端温暖,面色红润,血压正常,脉搏整齐有力 ,心率偏慢。若病人出现面色苍白,肢端发绀,血压 下降,心律不齐,说明微循环障碍,冬眠过深及体温 太低,应立即停用冬眠药物并给予保暖,纠正水、电 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 微循环。维持心率60-100次/分,舒张压在60mmHg以 上。
减轻脑水肿,降 低颅内压
3
抑制有害物质释 放
减少对脑组织的 损害
4
亚低温脑保护治疗适应症
❖ 大面积脑梗死或脑出血 ❖ 重度颅脑损伤 ❖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 心肺复苏后脑病
5
亚低温相对禁忌症
❖ 失血性休克 ❖ 严重心肺疾患 ❖ ﹤16岁儿童或﹥70岁老人
6
降温方案
药物降温
氯丙嗪50mg、 异丙嗪50 mg、 杜冷丁100 mg 加生理盐水稀释 到50 ml
7
物理降温
体表降温 体腔降温 血管内降温
亚低温实施方案(体表降温)
❖ 亚低温方案: 控温毯 + 机械通气 + 冬眠肌松合剂
8
控温毯工作原理
压缩机或者半导体提供冷源将水箱内水制冷,由温度控 制系统控制临床需要的水温,再通过水循环系统输出 到水毯内循环,水毯与患者身体接触,利用温差控制 患者的体温,营造亚低温的环境。

亚低温治疗护理

亚低温治疗护理

亚低温治疗护理
第9页
体温降低1℃,心输出量降低5% 。维持平均动脉压大于80mmHg,心率 >60次/分,呼吸18~22次/分,以确保
主要生命器官血液供给,一旦发觉心 率失常应及时汇报医生并处理。
亚低温治疗护理
第10页
低温使下丘脑释放抗利尿素降低以 及肾脏重吸收功效减弱而造成患者多尿 ,从而轻易造成电解质丢失。所以,应 严密观察患者尿液颜色、形状和量,定 时监测生化参数,尤其注意镁、钾、钙 改变,预防电解质紊乱。
20mg。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适应症同Ⅰ号方。
Ⅳ号方:异丙嗪(非那根)50mg,氢化麦角碱(海德嗪)0.3~0.9mg。
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适合用于有呼吸衰竭病人。
Ⅴ号方:氯丙嗪(冬眠灵)50mg,异丙嗪(非那根)50mg,普鲁卡因
500mg。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适合用于少尿患者,
那根)50mg。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适合用于高热、
烦躁病人,呼吸衰竭者慎用。
Ⅱ号方:哌替啶(度冷丁)100mg,异丙嗪(非那根)50mg,氢化麦角
碱(海德嗪)0.3~0.9mg 。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适合
用于心动过速病人。
Ⅲ号方:哌替啶(度冷丁)100mg,异丙嗪(非那根)50mg,乙酰丙嗪
亚低温治疗护理
第11页
因为低温血小板可粘附聚集成团, 且外周血小板进入脾脏,肝脏增多,使 血小板降低,同时低温条件下凝血因子 酶活性降低和血小板凝血功效差,轻易 造成凝血功效障碍。进行亚低温中必须 定时监测凝血四项,同时注意观察皮肤 及粘膜有没有出血等。
亚低温治疗护理
第12页
• 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呼吸道管理, 预防肺部感染,尤其是气管切开患者 ,应定时吸痰 ,手法要轻,严格执行

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治疗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神经系统状况,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大小、肌张力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同时,应保持病人的舒适,避免过度刺激和过度活动,减少病人的不适感。

3.体温监测护理人员应定时监测病人的体温,包括肛温、皮肤温度等,及时调整降温仪的温度和降温速度,确保病人的体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4.心肺功能监测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病人的心肺功能,包括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同时,应定时翻身、拍背、吸痰等,保持呼吸道通畅。

5.营养支持亚低温治疗期间,病人的代谢率降低,营养需求也相应降低,但仍需保证足够的营养供给。

护理人员应定时给予营养支持,包括口服或静脉营养,确保病人的营养状况良好。

6.药物管理护理人员应按照医嘱规定,合理使用冬眠药物,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避免药物过量或误用。

同时,应定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药物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停止药物使用。

上头盔,内部装有冷却剂,通过降低头部温度来减少脑部损伤。

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度降温可能会导致低血压和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应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2.冰袋敷在局部,可缓解疼痛和肿胀,但也可能引起皮肤冻伤或感染,应注意保护皮肤并定期更换冰袋。

全身降温法1.亚低温治疗是一种常用的全身降温法,但需要注意的是,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和电解质水平可能会受到影响,应谨慎使用,并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电解质水平。

2.其他全身降温法包括冷水浴和冰浴,但这些方法可能会引起低血压、心律失常和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应慎重使用,并在严密监测下进行。

总之,无论采用何种降温方法,都需要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降温方法,并在严密监测下进行。

为了使用冰帽降温时避免冻伤,需要在患者的后颈部、双耳外部以及接触冰块的部位垫上海绵垫。

由于中枢性高热体温分布不均匀,躯体及头部温度高,而肢体温度不高,因此,使用冰帽可以直接降低脑局部温度,从而减少脑细胞的耗氧量,达到脑保护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蚌医附院ICU 杨梅
一、亚低温治疗
1.定义
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它是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物,使病人进入睡眠状态,在配合物理降温,使病人体温处于一种可控性的低温状态肛温32~35C,从而达到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对外界及各种病理性刺激的反应减弱,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
2..亚低温治疗的作用机制
①缓解ATP的消耗速率,减少低血流灌注区域的氧需求;
②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的生物合成、释放和摄取;
③改变细胞内信使的活性,改变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
④延缓破坏性的酶促反应,抑制氧自由基反应和炎性反应;
⑤减轻对血-脑屏障的破坏;
⑥保护膜蛋白的流动性;
⑦缓解再灌注导致的细胞内钙超载;
⑧减轻细胞内酸中毒等;
⑨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等;
3.方法:
使用冬眠药物和物理降温相结合的方法使机体处于亚低温状态中心温度为3235℃;先将冬眠合剂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哌替啶100mg+%氯化钠注射液40ml用微量泵静脉泵入,根据病情及患者对药物的反应调整用量,使患者安静无寒战,结合物理降温,可根据具体条件使用半导体或循环水制冷式降温仪,降温效果差者可加用冰袋或酒精擦浴,也可使用血管内降温机;
4.临床意义
1降低机体新陈代谢及组织器官氧耗;
2改善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及肺水肿;
3提高血中氧含量,促进有氧代谢;
4改善心肺功能及微循环;
5.适应症
1心肺复苏后病人
2颅脑损伤及重型颅脑手术后病人
3低温麻醉病人
4高热惊厥或中枢性高热病人
5感染中毒休克早期及颅内感染病人
6..亚低温治疗的原则
1应尽早、尽快实施亚低温治疗;
2冬眠深度不应过深,以病人进入睡眠状态为宜
3亚低温治疗持续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3~5天,最长为5~7天;
4降温不宜过快,体温每小时下降1℃为宜,复温速度要慢一般每个4小时复温1℃ ,在12-16小时内升至37℃;
二、护理
1..环境要求
亚低温治疗的病人最好置于一个安静、空气新鲜的单间里,室温控制在20~25℃之间,以免因为室温过高而影响病人体温的下降和稳定;同时定时进行空气消毒,净化室内空气,以减少感染发生机会;
2..神经系统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亚低温对脑组织无损害,但低温可能掩盖颅内血肿的症状,应提高警惕;特别在复温阶段,因为复温过快易引起颅内压增高;因此,应注意颅内压的监测,必要时给予脱水和激素治疗;
3..呼吸监测
亚低温治疗的病人由于冬眠合剂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因此呼吸频率相对较慢,但节律整齐;若病人呼吸频率太慢或快慢不等,且胸廓呼吸幅动度明显变小,出现点头样呼吸,应考虑呼吸中枢抑制过度,因此应立即停用冬眠合剂,必要时予呼吸中枢兴奋剂静脉滴入或行机械通气;
4..循环监测
若亚低温治疗有效,病人应表现为微循环改善,肢端温暖,面色红润,血压正常,脉搏整齐有力,心率偏慢;
若病人出现面色苍白,肢端发绀,血压下降,心律不齐,说明微循环障碍,冬眠过深及体温太低,应立即停用冬眠药物并给予保暖;
5..体温护理监测
一般情况下,应保持病人的肛温在32~35℃之间,头部重点降温的病人可维持鼻腔温度在33~34℃;
若体温超过36℃,亚低温治疗的效果较差;
若体温低于32℃,易出现呼吸、循环功能异常;
若体温低于30℃,易出现心律失常室颤;对于体温过低的病人,应适当降低冬眠合剂的量,必要时停用并对病人采取加盖被子、提高室温等保暖措施;
6..呼吸道管理
若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吸气°三凹征±,呼吸机频繁高压报警,听诊气道内有干啰音,提示呼吸道梗阻;定时、及时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畅,同时应重视呼吸道的湿
化及温化,维持病人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平衡,以维持呼吸道粘液纤毛的正常排痰功能,防止呼吸道分泌物潴留,肺部感染发生,痰栓形成及缺氧;
7..体位护理
冬眠合剂中的氯丙嗪和杜冷丁具有扩张血管降血压作用,因此亚低温治疗中的病人最好平卧位,不能使病人突然坐起、激烈翻动或搬动,否则易出现循环不稳、体位性低血压;
8..基础护理
亚低温治疗的病人对外界的刺激反应差,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应做好病人的皮肤、口腔、眼睛泌尿道等护理;氯丙嗪易引起便秘,因此应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腹胀、便秘出现,必要时
进行灌肠或使用缓泻剂;
9..复温护理
亚低温治疗结束复温时应先撤去物理降温,让体温自然恢复,同时逐渐降低冬眠合剂的量,最后停用冬眠合剂;切忌突然停用冬眠合剂,以免病情反复;若体温不能自行恢复,可采用加盖被子、温水袋等方法协助复温;
三、亚低温治疗的并发症
1..寒战
降温过程中常有寒战发生;寒战可显着增加能量和氧需求,持续寒战使代谢率提高1倍;可应用镇静剂、麻醉药予以对抗;采取手、足和面部皮肤保温措施,有可能减少寒战的发生;
2..免疫抑制及增加感染风险
低温减少促炎性细胞因子分泌,抑制白细胞的迁移和吞噬作用,从而抑制炎性应答反应,削弱机体的免疫功能;同时由于低温引起胰岛素抵抗,导致高血糖,可能进一步增加感染的风险;应
严密监测警惕感染的发生,尤其应关注手术切口、外伤创面、导管穿刺部位及压疮的护理;
3..电解质异常
在低温诱导和维持期,可发生多种电解质水平低下,导致低镁血症、低钾血症、低磷血症和
低钙血症等;
4..干扰凝血功能
低温通过影响血小板数量和功能、抑制凝血通路的酶类及凝血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的活性,最终产生抗凝效应,导致凝血酶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对于具有低温治疗指征,但同时有活动性出血或有极高出血风险的患者,可采用较浅的低温水平,并注意严密监测;
5..诱发高血糖
低温可显着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岛细胞的胰岛素分泌,故接受低温治疗的患者发生高
血糖的风险增加;由于昏迷患者发生低血糖不易被发现,除应严密监测外,不宜将血糖控制过低,维持在8~10mmol/L之间较为稳妥;
6..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轻度低温导致心动过缓和体循环阻力增加;体温低于30℃时心律失常的风险增加,但在33℃以上时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极低;
7..影响药物的清除及效能
多数情况下,低温对药物的影响是减少其清除,使药物的血药浓度升高;应用镇静和镇痛药物时应加强临床观察和评估,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1.亚低温治疗开始时先给冬眠药物再行物理降温,停止亚低温治疗时,先停物理降温,再逐
渐停用冬眠合剂;
2..复温应缓慢进行,多采用自然复温至正常,一般在12小时恢复正常,防止复温休克和颅内
压骤升;
3.多器官功能衰竭,失血性休克,严重心肺疾病,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禁用亚低温治疗,儿童老
年患者慎用;
4.预防和处理并发症包括冻伤及压疮,水电解质紊乱,凝血障碍,复温休克,心律失常及各种
感染等;
5.当患者达到治疗温度,颅内压降至正常范围,维持24小时即可停止亚低温治疗,若病情需
要可延长低温时间,通常一个疗程为3¨C7天;
讨论:
临床常用的物理降温的方
及注意事项
局部冷疗法
1.头置冰帽为患者
戴上冰帽,患者后颈部、双耳外面和接触冰块的部位垫以海绵垫,以防止冻伤;因为中
枢性高热体温分布不均匀,躯体及头部温度高,而肢体温度不高,所以头置冰帽,可直
接降低脑局部温度,从而减少脑细胞耗氧量,起到脑保护作用;头置冰帽期间,要注意
观察头部化,每10 min查看一次局部皮肤颜色,尤其注意患者耳廓部位有无发紫、
麻木及冻伤发生,注意心率变化,有无心房纤颤,心室纤颤与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
2.大血管处置冰袋
当患者出现高热时,可把冰袋装在布袋内或用小毛巾包裹,然后放在前额、颈部、腋窝、腹股沟及腘窝等血管丰富处,每次放置时间不超过30 min,以免局部冻伤或产生继发效应;使用冰袋过程中也要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的变化;
全身冷疗法
1.温水擦浴取
32 ℃一34 ℃温水,暴露擦拭部位,以浸湿的纱布垫包裹手掌,自颈部外侧沿上
肢外侧擦至手背,自腋窝沿上肢内侧擦至手掌,自颈下肩部擦拭全背部至臀部,然后
穿好上衣,脱去裤子,自髋部沿下肢外侧擦至足背,自腹股沟沿下肢内侧擦至内踝,
最后从臀下沟沿下肢后侧擦至足跟,边擦边按摩;腋窝、肘窝、腹股沟、腘窝处稍用
力擦拭并延长擦拭时间,以促进散热;禁忌擦拭胸前区、腹部、后颈部、足心部位,
因这些部位对冷刺激比较敏感,易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腹泻等不良反应;擦拭过程
中注意为患暂保暖,30min后测体温;
2.乙醇擦浴
取25%一30%乙醇4l ℃一43℃ ,操作步骤同温水擦浴;乙醇是一种挥发性液体,热乙醇挥发更快,擦浴时在皮肤上迅速蒸发,吸收和带止机体大量的热并刺激皮肤血管扩张,因此,机体散热增加,降温效果更强,乙醇温度高于皮肤2℃一3 ℃有利于血管扩张,血流增快、皮肤表面温度高汗腺分泌增加,毛孔增大,带走大量热量;
3.静脉降温法
对个别顽固性高热,可给予静脉输注低温液体,有效率l00%;可将0.9%的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置入冰箱降温至0℃一10℃时取出,用保温套包裹;50岁以上及小儿患者输入5 ℃一10 ℃ 500 ml液体40滴min,其余年龄输0 ℃一4 ℃ 1 000 ml液体60滴/min,输注时需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和心电监护,测体温1次/10 min,若收缩压低于
100mmHg或者体温降至℃以时应停止冰水输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