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案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商管理案例分析 小组成员:覃龙峡
王珂
崔文昌
乐文静
刘红运
孙秉宇
柯常加 黄大家
指导教师: 黄昌富
专业名称:工商管理
2011年9月11日
目录
一、..................................................... 公司治理理论概述............................................. 1.
1、定义..............................................
2、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 (1)
3、公司治理新内涵 (2)
4、公司治理结构的特征 (3)
二、..................................................... 公司治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4.
1、股权结构不合理 .................................... 4.
2、董事会和监事会权责不清或不对称 (5)
3、国有企业自身的劣根性 (5)
三、............................................................................................... 公司改善治理的途径方式分析.. (6)
1、构建合理的股权结构 (6)
2、明晰权责关系 ...................................... 6.
3、上市公司改善治理的一般路径 (7)
四、公司治理的发展趋势................................. 7.
1、多样化理论与趋同论 (7)
2、影响公司治理模式演进与趋同的因素 (8)
3、当前公司治理的新趋势 (9)
五、心得体会............................................ a.
工商案例分析报告
第一章一、公司治理理论概述
1.1 1、定义
公司治理理论是企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治理理论认为,“公司治理以现代公司为主要对象,以监督与激励为核心内容”:“公司治理不仅仅研究公司治理
结构中对经营者的监督与制衡作用,也强调如何通过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来保证公司决策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从而维护公司多方面利害相关者的利益”。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 ,又译为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
要的组织架构。
狭义上,公司治理主要是指公司的股东,董事及经理层之间的关系。
广义上,公司治理还包括公司与利益相关者(如员工、客户、供应商、债权人、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及有关法律、法规等。
公司治理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也是一个很新的概念。90年代以来,公司治理在发达国家成为一个引起人们持续关注的政策问题。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公司治理改革成为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热门话题和首要任务。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投资者要求各国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了一个公司治理运动的浪潮。
1.2 2、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
自1932年美国学者贝利和米恩斯提出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以来,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公司治理理论进行了研究,其中具代表性的是超产权理论、两权分离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它们构成了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理论基础。
1.1.1
2.1超产权理论
该理论认为,企业产权改革、利润激励只有在市场竞争的前提下才能发挥作其刺激经营者增加努力和投入的作用。要使企业完善自身治理机制,基本动力是引入竞争,变动产权只是改变机制的一种手段。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有:产权改革并不能保证公司治理结构就一定变得有效率,竞争才是保障治理结构改善的根本条件;对经营者的利润激励与企业绩效的提高并不总是正相关,只有在市场竞争的前提下才是如此。
1.1.2
2.2两权分离理论两权分离理论即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理论,它是随着股份公司的产生而产生的。现代公司已经发生了“所有与控制的分离”,公司实际已由职业经理组成的
“控制者集团”所控制。股权分散的加剧和管理的专业化,使得拥有专门管理知识并垄断了专门经营信息的经理实际上掌握了对企业的控制权,导致“两权分离”。
1.1.3
2.3委托代理理论
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所带来的最直接问题,是作为失去控制权的所有者如何监督制约拥有控制权的经营者,以实现所有者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去进行经营决策,而不是滥用经营决策权,这同时也是委托代理理论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公司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即委托代理理论中所指的委托人,经营者是代理人。代理人是自利的经济人,具有不同于公司所有者的利益诉求,具有机会主义的行为倾向。所以,公司治理结的中心问题就是解决代理风险问题,即如何使代理人履行忠实义务,具体地说,就是如何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督促经营者为所有者(股东)的利益最大化服务。
1.1.4
2.4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是近几年出现的有关公司治理新内涵的新概念,广义上指凡是与公司产生利益关系,与公司发生双向影响的自然人或者法人机构,都是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如股东、债权人、员工、顾客、供应商、零售商、社区及政府等个人和团体。该理论认为,公司的目的不能局限于股东利润最大化,而应同时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债权人、供应商、用户、所在社区及经营者的利益,企业各种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共同最大化才应当是现代公司的经营目标,也才能充分体现公司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存在的价值。因此,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应当能够向这些利益相关者提供与其利益关联程度相匹配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1.3 3、公司治理新内涵
近年来,围绕着公司治理目标、公司治理结构安排以及公司治理机制改革等一系列课题,法学家和经济学家提出了单边和多边治理理论,而且多边治理理论已经逐步占据了学术主流地位。
1.1.5 3.1以股东所有权理论为基础的单边治理理论
公司作为一个法人团体,必须具备人和物两个基本的要素。单边治理理论定义公司时,将公司理解为一个由物质资本所有者组成的联合体,公司的权力只能在所有者之间分配。因此,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股东通过何种制度设计使经营者在自己的利益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其实质是所有权对经营权的约束与监督问题。
单边治理理论包括以下一些基本内容:
股东所有权论。即作为公司所有者的股东才享有公司权力,他们对公司的财产不仅享有“剩余索取权”,而且还对公司的经营享有最高的直接控制权。为了体现这种股东至上主义,股东大会被认为是最高权力机关。
信托关系论。即董事会与股东大会之间被认为是一种信托关系,董事会对股东负信托义务,负责托管股东的财产并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以维护股东的利益。
委托代理关系论。即董事会与高层管理层之间被认为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其中, 董事会负责聘任或者解聘高级管理人员;而高级管理人员作为董事会的代理人在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