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测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测试卷(含答案)
学校“虞悦”文学社招贤纳士啦!班里同学组建了几个专题学习小组,开展“阅读思悟与感时交流”综合性学习活动,以锻炼自己,提升素养,争取顺利成为文学社社员。

请你积极参与!
活动一品经典之味
1.诗歌组对七上册教材诗文作了主题式整理,请你一同完成整理单。

(10分)
⑴将【主题一】【主题二】中的诗文补充完整。

(8分)
⑵参照【主题一】样式,为【主题二】拟写一个主题词。

(2分)
诗文·主题整理单
【主题一】小我之思
◎别提归期/我的心事你该明白/在这巴山湿漉漉的秋雨中/我的心事/你不明白
解析:这是洛夫对《夜雨寄北》中这“①▲,②▲”两句诗的再创造解构。

◎“③▲,④▲”(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评价:面对友人的不幸远谪,诗人唯有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

【主题二】▲
◎“正是江南好风景,⑤▲。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评价: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⑥▲,⑦▲”(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评价:不以衰老自弃的诗人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在梦中实现了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可有“三军可夺帅也,⑧▲”的壮志豪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七年级学生在本学期开展了“领略青瓷之韵、探寻文化之根”研学活动,共赴瓷源文化小镇上浦,探寻越窑青瓷的前世今生,厚植爱乡情怀。

影视组想就此拍摄一则“永远的越窑青瓷”主题短视频。

2.以下是为视频片头的画外音配的字幕,负责人小影请你帮忙斟酌部分字形和用词。

(4分)
瓷源文化小镇,zuò①▲(A.坐 B. 座)落于上虞区上浦镇。

境内自然风光秀美,文化底yùn ②▲深厚:青瓷文化、虞舜文化、东山文化汇聚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

古瓷尚青,青则清,清则廉,廉则威,威则公,公则明,明则正;熊熊炉火烧造出千峰翠色的越窑青瓷,给人们以清白廉洁的丰富想象,在历史长河中③(▲)地影响着上虞文化。

⑴根据拼音,选择或写出合适的汉字。

(2分)
①(▲)②▲
⑵根据语境,为③处括号内选择合适的成语。

(③▲)(2分)
A.潜移默化
B. 如影随形
3.了解“青瓷”文化,有必要了解“瓷”字的本源含义。

小视同学想在该视频中加入“瓷”字的汉字解说环节。

请你根据“瓷”字的字形结构图、字体演变过程示意图,帮他解释“瓷”字最初的意思。

(3分)
第1页共9页
第 2 页 共 9 页 “瓷”字字形结构 “瓷”字字体演变过程
◎为丰富视频内容,同学们研究越窑青瓷的知识,搜到两则古诗文材料,请你一起研读。

材料一:
碗:越州上,鼎州、婺州次;丘州上,寿州、洪州次。

或.
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

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
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晋杜琉《荈赋》所谓:“器择陶拣,出自东瓯”。

瓯,越州也,瓯越上。

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以下。

越州瓷、丘瓷皆青,青则益.
茶,茶作红白之色。

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

(摘自《茶经》)
材料二:
贡馀秘色①茶盏
【唐末五代】徐夤
捩②
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

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古镜破苔当席上,嫩荷涵露别江濆。

中山竹叶醅初发,多病那堪中十分。

(选自《全唐诗》) 【注】①秘色:秘色瓷。

唐、五代之际越窑青瓷中的上乘之作。

②捩(li è):扭转,这里可理解为采撷。

4.参考提示,理解文言词义。

(5分)
文言词汇 方法借鉴 字词释义
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 查找字典:❶有的,有的人。

❷也许,或许。

❸又。

①或: ▲ 殊为不然.
课内延伸:❶代词。

这样,那样。

❷是的,对的。

❸应允,许诺❹表示“……的样子”。

①舍然.大喜: ▲ ①殊为不然.: ▲ 若.
邢瓷类雪 语境推断: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

④若: ▲ 青则益.茶 成语迁移:徒劳无益. ①益: ▲
5.材料一中画线句子无标点,请你用“/”为其断句(断两处)。

(2分)
邢 瓷 白 而 茶 色 丹 越 瓷 青 而 茶 色 绿 邢 不 如 越 三 也。

6. 陆羽《茶经》盛赞越瓷茶器,请结合材料一,说明越瓷胜于邢瓷的特质。

(3分) 【解说】左图表示相扣的两片
瓦,表示食物。

所以,“瓷”最
初的意思是 ▲ 。

答:▲
7.读《贡馀秘色茶盏》首联,可知“秘色瓷”之色▲,其“秘”与其作为▲的地位有关。

(2分)
8.材料一提到茶器对茶色的影响,请结合“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一联,想象描述新茶注入秘色茶盏的景象。

(4分)
答:▲
活动三悟名著要义
◎火眼金睛辨真伪
9.读完《穿井得一人》明白:我们应具备分辨真伪的思考能力。

在研读《西游记》时,名著组选择“真假美猴王”这一情节来进行研究性阅读。

小虞筛选整理出以下三回内容,请你一起参与研读:结合小说中悟空形象个性方面的相关内容,谈谈如何辨别真假美猴王。

(提示:可从对待师傅、手下群猴、取经态度等角度思考。

)(3分)
三个回目:
第五十六回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
第五十七回真行者落伽山诉苦假猴王水帘洞誊文
第五十八回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
答:▲
◎求学之路探成长
10.小尚在阅读《朝花夕拾》时,
发现可以通过鲁迅先生的“求
学之路”,探索他的心路历程,
于是绘制了右边的思维导图,请
你一起参与完成下面任务。

(6
分)
⑴从“选择”的角度给②处填空:
②▲(1分)
⑵仔细阅读思维导图,从“变”的角度来阐释你对鲁迅的“选择”的理解。

(5分)
答:▲
第3页共9页
活动四解成长之惑
阅读开启智慧,阅读丰盈思想与情感。

请与散文组的同学一起阅读、思考、分享吧。

(18分)
童年随之而去
木心
①回家啰!
②满船的人兴奋地等待解缆起篙,我忽然想着了睡狮庵中的一只碗!
③在家里,每个人的茶具饭具都是专备的,弄错了,那就不饮不食以待更正。

到得山上,我还是认定了茶杯和饭碗。

茶杯上画的是与我年龄相符的十二生肖之一,不喜欢。

那饭碗却有来历——我不愿吃斋,老法师特意赠我一只名窑的小盂,青蓝得十分可爱,盛来的饭,似乎变得可口了。

④母亲说:“毕竟老法师道行高,摸得着孙行者的脾气。


⑤我又诵起:“雨过天青云开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⑥母亲说:“对的,是越窑,这只叫盌①。

这只色泽特别好,也只有大当家和尚才拿得出这样的宝贝,小心摔破了。


⑦每次餐毕,我自去泉边洗净,藏好。

临走的那晚,我用棉纸包了,放在枕边。

不料清晨被催起后头昏昏地尽呆看众人忙碌,忘记将那碗放进箱笼里。

索性忘了倒也是了,偏在这船要起篙的当儿,蓦地想起:
⑧“碗!”
⑨“什么?”母亲不知所云。

⑩“那饭碗,越窑盌。


11 “你放在哪里?”
12 “枕头边!”
13 母亲素知凡是我想着什么东西,就忘不掉了,要使忘掉,唯一的办法是那东西到了我手上。

14 “回去可以买,同样的!”
15 “买不到!不会一样的。

”我似乎非常清楚那盌是有一无二。

16 “怎么办呢,再上去拿?”母亲的意思是……
17 我走过正待抽落的跳板,登岸,坐在系缆的树桩上,低头凝视河水。

18 满船的人先是愕然相顾,继而一片吱吱喳喳,可也无人上岸来劝我拉我,都知道只有母亲才能使我离开树桩。

母亲没有说什么,轻声吩咐一个船夫,那赤膊小伙子披上一件棉袄,三脚两步飞过跳板,上山了。

19 船里的吱吱喳喳渐息,各自找乐子,下棋、戏牌、嗑瓜子,有的开了和尚所赐的斋佛果盒,叫我回船去吃,我摇摇手。

这河滩有的是好玩的东西,五色小石卵,黛绿的螺蛳,青灰而透明的小虾……心里懊悔,我不知道上山下山要花这么长的时间。

20 鹧鸪在远处一声声叫。

夜里下过雨。

21 是那年轻的船夫的嗓音——来啰……来啰……可是不见人影。

22 他走的是另一条小径,两手空空地奔近来,我感到不祥——碗没了!找不到,或是打破了。

23 他憨笑着伸手入怀,从斜搭而系腰带的棉袄里,掏出那只盌,棉纸湿了破了,他脸
第4页共9页
第 5 页 共 9 页
上倒没有汗——我双手接过,谢了他。

捧着,走过跳板……
24 一阵摇晃,渐闻橹声欸乃,碧波像大匹软缎,荡漾舒展,船头的水声,船梢摇橹者的断续语声,显得异样地宁适。

我不愿进舱去,独自靠前舷而坐。

夜间是下过大雨,还听到雷声。

两岸山色苍翠,水里的倒影鲜活闪袅,迎面的风又暖又凉。

母亲为什么不来?
25 河面渐宽,山也平下来了,我想把碗洗一洗。

26 人多船身吃水深,俯舷即就水面,用碗舀了河水顺手泼去,阳光照得水沫晶亮如珠……我站起来,可以泼得远些——一脱手,碗飞掉了!
27 那碗在急旋中平平着水,像一片断梗的小荷叶,浮着,氽②着,向船后渐远渐远……
28 望着望不见的东西——醒不过来了。

29 对母亲怎说……那船夫。

30 母亲出舱来,端着一碟印糕艾饺。

31 我告诉了她。

32 “有人会捞得的,就是沉了,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

只要不碎就好——吃吧,不要想了,吃完了进舱来喝热茶……这种事以后多着呢。


33 最后一句很轻很轻,什么意思?
34 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可怕的预言,我的一生中,确实多的是这种事,比越窑的盌珍贵百倍千倍万倍的物和人,都已一一脱手而去,有的甚至是碎了的。

35 那时,那浮氽的盌,随之而去的是我的童年。

(选自《哥伦比亚的倒影》,2006年1月第一版。

有删改)
【注】①盌(w ǎn ):碗 ②氽(t ǔn ):漂浮,一般用于方言。

11.阅读选文,按统一格式完成思维导图①②③处填空。

(6分)
12.文章③—⑥段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答: ▲
13.小语和小文在朗读⑯段母亲的语言时,发生分歧。

你支持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4分) 小语:要读出疑问语气。

母亲的意思是,与“我”商量,询问我是否想回去取碗。

小文:要读出反问语气。

母亲的意思,回转上山去取碗是不可能的,不要想那碗了。

我同意 ▲ 的观点。

理由如下: ▲
14.以下是小文的质疑性批注,请你选择其中一条,帮她释疑。

(4分)
批注1(第33段):“我”把越窑盌遗落在睡狮庵,山高路远,母亲还是派人去取回给我。

这里碗只是漂远了一点,请船夫划船亦可轻易追回,为什么母亲不再帮我追回?
批注2(结尾处):为何说“那浮氽的盌,随之而去的是我的童年”?
我来解释批注 ▲ 。

▲ 。

老法师·赠碗 (① · ▲ ) 母亲(派人)·取碗 河滩·等碗 (② · ▲ ) (③ · ▲ )
活动五夸家乡之美
15.青瓷之源,孝德之乡,梁祝故里,大美上虞。

亲爱的同学们,“百观”公众号向全体市民征稿啦!请你积极投稿,争取录用,这样,你离校“虞悦”文学社的大门或许又近了一步!
请从以下栏目中任选一个
....,按要求完成写作,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600。

(40分)征稿栏目征集要求写作提示
这个冬天不太冷
随着防疫政策的放开,我们开始直
面新冠病毒的袭击。

请讲一讲在这场全
新的战役中,让你印象深刻的人和事。

要求: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
细节描写。

医院里,病人骤增,
医护人员甚至带病上岗;
家里,“牧羊人”的一天;
我们如何熬过艰难的“一
周”……
上虞老味道
请介绍一种上虞的老味道。

要求:抓住事物的特征,使用恰当
的方法来说明;可以运用文学手法来描
述,增强说明效果。

东关女儿红、崧厦霉
豆腐、梁弄大糕、长塘竹
笋、道墟羊肉、四季鲜
果……
上虞好风景
描绘你家周围的最美的风光。

要求:抓住景物的特点,从不同角
度描写景物;融情于景,适当的联想与
想象能让景物更有魅力。

曹娥江畔、龙山之巅、
街道公园、青瓷博物馆、
弄堂小屋、美丽乡村……
温馨提示:如果你刚到上虞,还不了解上虞,可选取你家乡的人、物、景来书写。

题目:▲
第6页共9页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活动一品经典之味
1.(10分)
⑴(8分)①君问归期未有期②巴山夜雨涨秋池③我寄愁心与明月④随
君直到夜郎西⑤落花时节又逢君⑥僵卧孤村不自哀⑦尚思为国戍轮台
⑧匹夫不可夺志也
⑵(2分)家国之思/家国之志
活动二探瓷乡之源
2.(4分)⑴(2分)① A ②蕴⑵(2分)③A
3.(3分)用来盛装食物的瓦器(器皿)。

(写出装食物、器皿或瓦器两个意思即可)
4.(5分)①有的人②……的样子③这样④如果⑤好处,对……有好处(利于)
5.(2分)邢瓷白而茶色丹 /越瓷青而茶色绿/ 邢不如越三也。

6.(3分)越瓷像玉,质感温润;越瓷像冰,釉色晶莹剔透;越瓷色青,显茶色更美。

7.(2分)捩翠融青(写青、翠亦可)贡品(贡瓷)
8.(4分)【示例】当新茶注入明亮洁净如月、青翠欲滴如染的秘色茶盏,茶色与瓷色互相衬托,像明月与春水辉映,让茶色绿得清透、自然、柔润;轻轻旋转茶盏,薄冰一般的釉质晶莹剔透,让瓷色更绿更亮,热茶的水汽也像染了绿色,如轻云一般袅袅升起,真是绝美的视觉享受。

这是茶与器的精彩结合,是人工与自然的共同成就。

活动三悟名著要义
9.(3分)可从如下角度辨别真假美猴王:
对待师傅:真悟空遭师傅拒绝后仍尊敬师傅,有情有义;假悟空却抡棒打师傅,霸道无理。

(1分)
对待手下:真悟空与手下猴子们融洽相处;假悟空不顾死活,还要将它们扒了皮吃。

(1分)
取经态度:真悟空不注重取经结果,重在磨炼自己的过程;假悟空只图取经成功后,能万代传名。

(1分)
10.(6分)⑴(1分)②主动选择
⑵(5分)三次求学三次出走,同时也是三次成长。

从为了躲避衍太太流言的中伤选择逃离家乡去南京求学,到为了医治国民肉体的疾病而选择去日本学医,再到弃医从文,(每次选择1分,共3分)这是从被动到主动、从为个人前途到为家国命运的选择变化。

这一次次的变化,就是鲁迅不断探索与追寻,最终成长为一名有担当、有民族责任感的战士的过程。

(1分)
活动四解成长之惑
11.(6分)①睡狮庵·遗碗②小伙子·送碗③船头(河中)·失碗
12.(4分)这一部分属于插叙。

介绍了这只越窑盌的来历,并通过母子对话表达了我们对这只越窑盌的珍视。

为后文“我”遗忘了碗,宁可让一船人等待也一定要索取,不慎漂走后无尽惆怅的情节与心绪做铺垫。

13.(4分)我同意小文的观点。

理由如下:①当时“满船的人兴奋地等待解缆起篙”,且船上人很多,如果回去取,要一船人等“我”,明显不合适。

②前文母亲说“回去可以买,同样的!”可见母亲希望重买一只,而不是取碗回来。

③后文提到,“我”懊悔,觉得上山下山时间太长了。

母亲显然早知道这一点的,所以不会支持回去取。

④后来母亲派人去取,是因为“我”不肯听从母亲的建议,固执地不肯上船。

所以母亲的做法是无奈之举,并非一开始就想回去取。

(选择小文,得1分,写出以上任意理由得2分。

选择小语,最多得1分)
14.(4分)
【示例1】我来解释批注1
母亲是一个温柔而宽容的人,对自己的孩子充满真挚的关爱。

孩子因不慎遗忘了心爱的碗而愁闷,劝说亦无法让孩子释怀。

母亲只好派人回山取碗。

这是一个母亲对不慎犯错的孩子的理解与宽容,是一个母亲希望弥补孩子的遗憾所做的努力。

母亲也是一个睿智而豁达的人,懂得抓住教育的契机。

当碗第二次被孩子弄丢时,母亲淡定地让孩子吃东西喝茶,告诉孩子那个碗会被别人捞起。

这是母亲想告诉孩子,喜爱的东西,不一定要长久拥有,只要美好存在着,“不碎”,那么我们就没有失去。

如这个精美的越窑盌,别人捞到了,也会珍爱,我们不必遗憾。

她还轻描淡写地告诉孩子,失去美好的东西“这种事以后多着呢”,这是为了让孩子懂得“失去是人生的常态,不可执着”的道理。

【示例2】我来解释批注2
那“浮氽的盌”,是一只精美的越窑碗,“我”非常喜欢,以致第一次不慎遗忘的时候,固执任性地要求母亲取回。

当好不容易取的碗,又被“我”失手“飞掉”后,母亲不再帮我追回,只用轻描淡写的“这种事以后多着呢”,终结了“我”肆意而任性的童年。

越窑盌,象征人生中的美好的事物,也象征了“我”肆意任性的童年。

“浮氽”而去的碗,象征着人生美好事物的失去。

人生中很多美好的事物,即使我们无比珍惜,千万呵护,也终将失去。

所以失去是常态,放手是智慧。

当“我”懂得这个道理,就意味着成长,而成长意味着童年的逝去。

如同那只越窑盌,终究失去了。

作者的这句话,既是感叹,也是告诫。

告诫我们:珍惜生命中的一切美好,因为美好容易失去,或注定失去;但当美好失去时,也要用平常心来对待,因为这是生命的常态,不可强求。

活动五夸家乡之美
15.(40分)评分标准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