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100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100附答案
一、高考文化常识
1.下列对课本中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常用籍贯和出生地称人以示尊敬,如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被称为“王临川”;还有用任职之地的地名来称人的,如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还有用官职来称人的,如王羲之被称为“王右军”。
B.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又称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姑娘们最为重视。这天晚上,妇女们看牵牛织女星,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C. 在古籍文献中,对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名称。如每月第一日叫“朔”,二日为“既朔”,十五日“望”,十六日“既望”,最后一天为“晦”。
D. 古人常用“天干”(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和“地支”(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称为天干地支纪年法。如:“岁在癸丑”“壬戌之秋”。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刺史”,汉初文帝因为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称为“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行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B. “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条小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人因以“三径”代隐士住处。“三径之资”指隐居的资本。
C. “督邮”,汉代各郡的重要属吏。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
D. “元嘉草草”中的“元嘉”是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3.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属于千支纪年法。
B. 《诗经》中的名句名篇常常被后代的文学作品引用,本文中的“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等都化用了《诗经》中的句子。
C. 古代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月末一天叫“晦”。“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指农历十六日。
D. 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大创造。“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的就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4.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古代王公贵族家里都有舍人。)
B. 斋戒五日(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进行重大活动前,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洁净身心,以示虔诚庄敬。)
C. 召有司案图(有司: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D. 设九宾于廷(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5.下列关于我国二十四节气的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A. 惊蜇—谷雨—霜降—寒露
B. 清明—小满—秋分—白露
C. 雨水—芒种—小寒—大雪
D. 春分—大暑—处暑—小雪
6.下列关于句中划线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晋侯、秦伯围郑:侯、伯,指爵位。周初的诸侯由中央统一分封,诸侯有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等级。
B. 箕踞以骂曰:箕踞,两脚张开而坐,是一种不敬的坐态。古人席地而坐,臀部紧挨着脚后跟,相当于跪坐。
C.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边担任警卫的人。乘,指四匹马拉的车。
D. 既祖,取道: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古人很重视祭祀,如君主会祭社(谷神)稷(土神)。
7.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B. “记”是一种古代文体,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情怀抱负或阐述观点。
C. 《沁园春·雪》《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词牌名。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D. “一尊还酹江月”中的“尊”是盛酒器具,“酹”在这里是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8.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B. 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善于用典。
C. 投笔指投笔从戎,源于汉武帝时的宗悫弃文从武,投身疆场,为国立功,施展抱负。
D. 《庄子》33篇,分为内、外、杂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出于庄子后学。
9.下列诗句所写内容与我国传统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①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②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③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④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A. ①中秋②重阳③除夕④元日
B. ①重阳②中秋③除夕④元日
C. ①重阳②中秋③元日④除夕
D. ①中秋②重阳③元日④除夕10.下列对句中划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则虽欲长侍足下”,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属于历史词,现几乎已不再使用。
B.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金,先秦甚至秦汉时期,白银还没有成为货币,“金”就是铜。
C.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祖,临行时祭祖先,是古时常见的一种送行仪式,这里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D. “为变徵之声”,变徵,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
的变调,声调悲壮。
11.下列各项中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径”代称隐士的住处。蒋诩隐居在院中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
B. “宣室”是汉代未央宫前殿正室,汉文帝曾在在这里接见梁鸿,留下了一段佳话。
C. “缙绅”也写作“搢绅”,代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士佩戴的“绅”长三尺。
D. “赋”可以指铺陈的手法;也可以指介于诗文之间的一种有韵文体,讲究文采韵律。1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驾:指马行走一天的路程
B. 句读之不知句读:泛指文字的诵读
C.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指农历十五日
D. 朝菌不知晦朔朔: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1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语出《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季鹰指晋朝吴地人张翰。《世说新语》记载,他在洛阳做官,西风起即想起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辞官回乡。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
B.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语出《师说》。其中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C. 初七下九,语出《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D.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所著。《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14.下列对联中,全是写泰山的一组是()
①地到无边天作界,山登绝顶我为峰
②一条界破青山色,万古带疑白练飞
③卧龙两表酬三顾,岱岳千寻接九霄
④谈经云海花飞雨;说法天都石点头。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5.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御史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拥有弹劾纠察之权。
B. 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秦始皇时始设太学。
C. 五经指儒家经典《诗》《书》《礼》《乐》《春秋》
D. 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
1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中的“长吏”是指职位较高的官吏,汉时俸禄二百石至四百石。
B. 陶渊明的家叔陶夔曾官至太常卿,“太常卿”是当时掌管国家祭祀礼乐医药的官职。
C. 《归去来兮辞》的“辞”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讲究押韵,注重平仄。
D. “三径就荒”中的“三径”之典来源于西汉兖州刺史蒋诩,后成为隐士居所的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