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合集下载

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解释及示例

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解释及示例

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解释及示例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示例: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示例: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流水对)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扇面对)3、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示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4、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示例: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5、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示例: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高考要求的八种修辞手法

高考要求的八种修辞手法

高考要求的八种修辞手法比方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比方——打比方:用一种事物或情境比另一种事物或情境。

一般比方句都有本体、喻体和喻词。

诗经中的“比”,“以彼物比此物也”,指的就是比方的修辞方法。

1.明喻:是一种特别明显的比方。

比方词有:像”“犹如”“好比”“仿佛”“犹如”“一样”等。

例如:①姑娘就像花一样,小伙子心胸多宽广。

②网吧犹如雨后的春笋,突然间密密麻麻地出现在校内四周。

③假如说瞿塘峡像一道门,则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

2.暗喻:指的是本体和喻体都说出来,用“成”“变成”“是”“就是”“成为”“等于”等比方词连接或者不用比方词的比方。

如:①她们是替带工赚钱的机器。

②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③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

——《荀子》3.借喻:指的是本体和比方词都不出现,而由喻体干脆代替本体出现的比方。

如:①天上的银盘皎洁光明。

②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③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构成比方必需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需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①同类相比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度这天黑沉沉的,似乎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

五千年历史中,涌现出了多数仁人志士,如范仲淹、岳飞、文天祥、陆游、于谦、林则徐、谭嗣同等等。

2、甲乙之间必需有相像点,同时又必需在整体上极其不同,不是同一类事物。

全部的比方都是跛脚的,也就是说只取其一个相像点而已。

例如:上排牙齿犹如下排牙齿。

火车的汽笛犹如轮船的汽笛一般发响了。

一、比方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如: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2、化抽象为详细,深邃为浅显;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方小的可以战胜大的。

3、表达感情如: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飞机)成阵。

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

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

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演讲和书面表达中,用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八种,分别是:
1. 比喻:用具有相似性的事物或现象来表示或说明另一事物或现象,以加深理解和发展想象。

2. 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特征、行为或情感,使其具有生命活力,从而达到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

3. 夸张:通过对事物或现象的夸大描述,以突显其特点,强调某种感情或观点。

4.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增强表达的语气和感染力。

5. 设问: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引导读者或听众思考问题,突出重点,加强表达效果。

6. 排比:将同类事物或现象进行有规律的排列,以强调主题,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7. 对仗:在词语、短语或句子中,采用对称、平行的结构,以突出主题,美化语言。

8. 谐音:利用语言的发音相似性,创造幽默、风趣的表达效果。

这八种修辞手法在文学创作、演讲和书面表达中被广泛应用,可以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作品或演讲更具吸引力。

在实际应用中,修辞手法往往相互结合,共同发挥作用。

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

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

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根据《考试说明》对修辞方法的运用要求,我们还应该注重在识记概念的基础上,能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和综合分析不同的修辞方法。

如何去理解分析?同学们感到比较棘手的是对一些修辞方法的内部分类把握不准,对表达作用和效果相似的修辞格不易辨识,混淆不清。

为了解除这一难题的困扰,使同学们对不同的修辞方法有一个明晰的认识,在这里将此作为重点,对容易混淆的修辞格逐一辨析。

1.明喻、暗喻、借喻的区分由于它们都同属于比喻,都追求同样的语言表达效果和表达作用,因而其本质是相同的。

其不同点更多的是体现在其形式上,区别的根据是本体、喻体、喻词的异同和隐显。

具体来看:明喻,是直接说甲像乙,也就是说本体像喻体。

连接本体和喻体有明显的比喻词,如“像”、“像……似的”、“像……一样”、“如”、“犹”、“好比”等等。

例:(泥石流)在沟道较直的地方,好像..巨龙游..火车奔驰;在沟道较弯的地方,又宛如动。

暗喻,是说甲是乙,也就是说本体是喻体。

连接本体和喻体没有明显的比喻词,而为“是”、“成为”、“变成”、“当作”等表示判断意义的动词,甚至有时连判断动词也不用,因此在表意上具有暗示性。

但应该牢记的是,不管暗喻具有多强的暗示性,它本体和喻体全都出现。

例①.远处绵延的燕山褶皱带作了首都的苍翠的屏障。

例②.啊,雷锋!你,《国际歌》里的一个音符;你,红旗上的一根纤维;你,花丛中的红花一瓣;你,浪花里的一滴水!例①是一个完整式的暗喻,连接本体和偷体的是“作了”;例②为省略式的暗喻,先对本体“雷锋”呼告,再用“你”指代,然后用逗号表示停顿,连接喻体“音符”、“纤维”、“红花一瓣”、“一滴水”。

借喻,是直接由喻体取代本体,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例①.仰起头来朝西望,半空挂着一条两尺来宽的白带子。

例②.阳婆把胭脂抹了一河,便匆匆地落了山。

“白带于”比喻作者在泰山看到的自上而下的飞瀑,“胭脂”比喻日落时的晚霞。

两个例句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都未出现。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八种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八种

常见的修辞手法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描写了冬季北国气候严寒,冰雪覆盖的壮阔景色,读起来音调铿锵,节奏明快,更增强了表现力。

八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八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八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如: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3)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

如: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拟物)②蜡炬成灰泪始干。

(拟人)(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如: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为扩大夸张)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5)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八种常用的修辞方法

八种常用的修辞方法

一、八种常用的修辞方法1.比喻(1)定义: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就可以用一事物为另一事物打比方,这种修辞手法叫比喻。

(2)比喻的结构:比喻一般包括三个部分:本体(被比的事物或情境)、喻体(作比的事物或情境)和比喻词(表明比喻关系的词)。

【例1】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

这一比喻句中的本体为“枯草”,喻体为“铜丝”,比喻词为“有如”。

(3)种类: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如下三种基本情况:①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好像、仿佛、如同、犹如、宛如、像是、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等联结。

其典型形式为:甲像乙。

【例2】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例3】小河如同闷坏了的孩子,喧闹着,要到广阔的野地去游荡。

【例4】那荷花精神颜色无一不像,只多着一张纸,就像是湖里摘下来贴在纸上的。

【例5】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此外,明喻还可用“比、赛、胜”之类较为特殊的比喻词来联结。

【例6】人比黄花瘦。

【例7】他简直力大赛过牛。

【例8】日出江花红胜火。

②暗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就是、成了、变成”等联结、其典型形式为:甲是乙、【例9】何等动人的一页又一页篇章!这是人类思维的花朵。

【例10】更多的时候,层峦叠嶂成了水墨山水。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值得注意:a.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

【例11】这里是花的海洋。

b.本体和喻体是同位关系。

【例12】老王八你不要灌米汤。

【例13】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③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14】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例15】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除了以上三种基本类型,这里还介绍另外两种特殊的情况:④博喻: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16】一枝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详解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详解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等。

一、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2、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3、常见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4、典型例句(1)露似珍珠月似弓。

(2)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3)云彩好似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地飘浮在空中。

(4)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5)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二、拟人1、定义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2、表达效果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典型例句(1)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2)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

(3)青蛙唱着恋歌,嫩蒲的香味散在晚春的暖气里。

(4)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5)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三、排比1、定义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2、表达效果(1)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2)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3)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常用八种修辞手法

常用八种修辞手法

常用八种修辞手法八大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

1、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

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比”或者“譬(辟)”。

例句:她那红润润的圆脸蛋,像溢满浆汁的苹果。

2、拟人: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例句:公园里的花开了,露出了灿烂的笑脸。

3、夸张:夸张的修辞手段指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言语的力量,用夸大的词句来形容事物。

例句:整个礼堂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4、排比:排比是把结构相同、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段落并排(两段即可),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例句:母爱是写在脸上的笑容,母爱是日常的唠叨,母爱是彻夜难眠的牵挂。

5、反复:反复的修辞手法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词语反复。

为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达到强调的目的。

例句:花开花落,她长大了;花开花落,她变美了;花开花落,她更成熟了。

6、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的修辞方式。

例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7、设问: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

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例句: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8、反问:反问是修辞手法,作用是加强语气、抒发强烈的情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例句: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2、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3、夸张: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一定要注意:对某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毫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4、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5、对偶/对仗: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近或相反的意思。

6、借代: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本体事物相联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

7、反问: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

用问的语气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
气。

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

反问是四大句类中的一种(其他三种是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

8、设问: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直白地说就是自问自答。

常用的修辞手法八种

常用的修辞手法八种

常用的修辞手法八种一、比喻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理解或描述某个事物。

比喻常用于文学作品中,能够使文字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他的眼睛像闪亮的星星,透露出智慧的光芒。

二、拟人拟人是指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类的特征和行为,使其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拟人,可以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认同。

例如: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好像在和大地交流。

三、排比排比是指将同一类事物或相似的概念以并列的方式表达出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达的力度。

例如:我爱你,不仅仅是因为你的美貌,更是因为你的善良、聪明和勇敢。

四、夸张夸张是一种夸大事物的手法,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有趣。

夸张多用于幽默或夸张的描述中。

例如:他的胃口大得能吃下一头大象。

五、反问反问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

反问常用于修辞或讽刺的语境中,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例如:难道你不觉得这个消息让人震惊吗?六、对比对比是将两个相对矛盾或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以凸显它们之间的差异或共同点。

对比常用于描写人物特征、情感变化等方面。

例如:他的笑容像阳光般温暖,而她的笑容则像冬日里的寒风。

七、倒装倒装是一种改变语序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诗歌、歌曲等文学作品中,能够增加表达的艺术感和节奏感。

例如:飞鸟悄悄地来,花儿渐渐地开。

八、修辞问答修辞问答是一种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来表达观点或强调某个问题的修辞手法。

修辞问答常用于演讲或辩论中,能够增强表达的说服力。

例如: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行动起来。

以上是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它们能够使语言更加丰富多彩,增强文本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这些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不要滥用修辞手法,以免造成语言过于花哨或失去表达的准确性。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1.比喻句
答题思路: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把A比作B,生动形象地写出谁(物体/人)怎么样。

2.拟人
答题思路: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

把谁拟人化,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3.借代
答题思路:运用了借代修辞手法。

能起到谁怎么样,使之具体、生动。

4.夸张
答题思路:运用了夸张修辞手法。

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谁怎么样,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5.对偶
答题思路: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

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

答题思路:运用了排比修辞手法。

既层层递进,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增加语势,深化主题,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补充知识点:
议论文往往用排比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6.设问(自问自答)
答题思路:运用了设问修辞手法。

自问自答。

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

7.反问
答题思路:运用了反问修辞手法。

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即打比方,帮助人容易深入理解。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具体见下表: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附】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此外有:“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

常见八种修辞手法

常见八种修辞手法

常见八种修辞手法1 拟人含义: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的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2 比喻含义: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3 排比含义: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4 夸张含义: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5 对偶含义: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分析】:描写了冬季北国气候严寒,冰雪覆盖的壮阔景色,读起来音调铿锵,节奏明快,更增强了表现力。

常见的8种修辞手法 中考必考

常见的8种修辞手法 中考必考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八种: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

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

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稿子一嗨,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可有趣啦!先来说说比喻,这就像给一个东西穿上了一件特别的外衣,让它一下子变得生动又形象。

比如说“月亮像个大圆盘”,是不是一下子就觉得月亮又圆又亮啦?拟人也超好玩的!把那些不是人的东西当成有人的思想和动作。

像“风儿欢快地唱歌”,风儿本来不会唱歌,可这么一说,感觉风都活泼起来了呢!夸张就更有意思啦!“飞流直下三千尺”,哪可能真有三千尺呀,但这么一夸张,那瀑布的气势就全出来啦!排比呢,就像一群小伙伴排着整齐的队伍,一句一句,特别有节奏感。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是不是很有力量?对偶也不错哦,两个句子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多顺口呀!反问能加强语气,“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明明是在问,可答案很明显啦!设问是自己问自己答,“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一家人平平安安。

”是不是很清楚地就说明了问题?这八种修辞手法呀,就像我们语言的魔法棒,能让我们说的话、写的文章变得超级精彩!怎么样,是不是很有趣?稿子二嘿,朋友们!咱们来唠唠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呗!比喻呀,那简直就是给事物化了个美美的妆。

比如说“妹妹的脸蛋像红苹果”,一下子就知道妹妹的脸蛋红扑扑、圆嘟嘟的,多可爱!拟人呢,就是让东西都活起来啦!“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仿佛小草有了好奇心,迫不及待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夸张啊,那就是把事情放大好多倍!“我饿得能吃下一头牛”,虽然不可能,但能感觉到真的是超级饿。

排比呀,就像一串糖葫芦,一个接一个,特别有味道。

“天上的云变化多端,有时像棉花糖,有时像骏马,有时像巨龙。

”是不是很有画面感?对偶嘛,就像双胞胎,长得特别像,整整齐齐的。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多工整!反问可厉害啦,不用回答,就能明白意思。

“这难道不是你干的?”其实就是说肯定是你干的!设问呢,自己抛出问题再回答,“谁是最可爱的人?当然是战士们!”一下子就清楚重点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