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分认定与评价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州第四中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分认定与评价方案

为了有效推动课改过程,真正落实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试验)》和《广东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实施指导意见》,结合本校的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课程构成

1、研究性学习活动:必修学分15分。分三年学习,一个学期一个课题,每个课题3个学分。

2、社会实践活动:必修学分6分。分三年学习,一学年一周实践活动,每周2个学分。

3、社区服务:必修学分2分。高中三年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第一学年4天;第二学年4天;第三学年2天。

二、课程内容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程内容分为两类:

1、实践性的专题调查研究。旨在使学生通过对自然、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调查,掌握发现矛盾和问题的基本方法,形成怀疑和探索思维的初步能力,培养探索的兴趣和能力,同时使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关注。

2、探究性的小课题研究。本着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研究课题的能力的精神,通过对科学、技术、社会等方面的简单的研究,实际知识的综合运用、训练,提高学生解决综合性的问题的创造性能力。

(二)、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要求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活动,以社会为课堂,在动手动脑中进行体验和探究的综合学习过程。社会实践的内容主要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其内容包括:

1、入学训练:必修项目。主要进行国防教育、军事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和纪律的养成教育。

2、校内实践活动:主要指学校传统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学校传统活动,以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成人仪式教育等为例,指学校每年例行举办的重大节日和活动;学生社团活动指学校社团成员围绕某一主题共同组织开展的活动。

3、校外实践活动:

(1)社会各行各业的体验性活动

如学工(商)、入学训练、学农林牧副渔、科技文化活动、志愿者活动、勤工俭学等;还可以参加社区的政策调研、政策研究等。

(2)外出参观、考察、访问或调查。

结合研究性学习,实地参观和考察的内容一般涉及本地区的自然、人文景观、历史文化遗产、德育基地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调查的内容一般是指现实社会生活、生产方式等焦点、热点问题,进行环保、国情、民情调查,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验证性和探究性的调查;访问则一般以国家或地方政府机构、政府官员、特殊人物、特殊群体等为访问对象。

(三)、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指学生以服务者的身份在课外时间在社区内以集体或个人形式应用所学的知识,参加以服务社区、发展自我、多方面体验并认识服务对象为目的的各种公益活动。社区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

1、志愿者公益活动

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所开展的各种为公众谋利益的活动。如为社区大型活动提供志愿者服务,在公共活动场所(如公园、图书馆)参与管理服务,城市交通秩序维护活动,参加助残帮困活动等;如与环保、卫生、

绿化、美化等有关的公益劳动、各种大型活动的义务工作以及其他志愿者活动等。公益活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

2、宣传教育活动

学校可配合社区的需要,组织学生通过制作板报、知识讲座、现场讲解等多种方式开展法制、环保、卫生、科技、拥军拥属活动、城乡文体活动、中小学生假期学习或活动辅导等多方面的宣传活动。宣传教育可以增强学生对社区发展的使命感,并激励学生身体力行。

3、帮贫助困

学校鼓励学生自觉而乐意地为社区特殊人群(如:经济困难人口和残疾人等)的生活服务,并在服务中发展爱心和同情心,增强自我的奉献精神。

4、社区民俗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社区依照民间风俗习惯所开展的活动,使其通过体验社区生活获得文化传统的熏陶,形成对社区的归属感。

三、课程实施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

1、以小组合作研究为主,允许个人独自完成,也可以采取个人研究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小组人数一般为6~8人;综合性的研究专题,可以采用个人研究(或小组研究)与集体讨论形式(即在总课题下设子课题),参与同学围绕同一研究主题,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点,再通过集体讨论,分享初步研究成果,进行思维碰撞,再进行探究,然后各自完成论文。

2、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和各课题指导小组。原则上,本年段各学科教师为课题指导教师,同时,由学校领导小组聘请其他年段或校外专家为课题指导教师。可以一个教师指导数个课题小组,也可以数个教师指导一个课题小组,(视课题大小,难易而定)。

3、实施环节说明:

(1)、学生课题研究小组的组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课题,自由协商组成研究小组,(最好在本班范围内,以便于管理,也允许跨班级。)并选

举组长。对没有完成组合的少数学生,教师在尊重学生选择的基础上,适当提出建议,帮助他们组建小组。小组组建后,由组长组织本小组同学从新讨论、设计研究(调查)方案,并填写统一的《课题设计登记表》。(附表1)

(2)整个研究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体。指导教师只是适度参与,负责对整个过程的监控、帮助和指导,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咨询、方法指导、要随时跟踪检查研究进展情况,及时指导学生调整研究计划,纠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

(3)成果表现形式

成果表现方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实施报告、调查报告、小论文、小创作、小发明,可以是辩论会、研讨会,可以是展示专栏、墙报、刊物(包括电子刊物)等。

4、成果评定:

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要有课题名称、成员和指导教师、课题调研成果、课题研究的价值、课题研究计划、活动过程记录(包括原始材料)、形成性的小论文或作品、参考文献等内容,研究性学习学分认定见附表2。

附表1:

高州市第四中学研究学习课题设计登记表

填表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