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最新版
高温管理办法最新版全文
高温管理办法最新版全文高温管理办法最新版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高温天气下的劳动保护,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根据《劳动法》和相关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所有从事户外劳动的劳动者,特别是在高温天气下从事高温作业的劳动者。
第三条高温天气的定义:气温达到或超过气象部门预警的标准。
具体标准由当地气象部门根据本地气候和实际情况制定。
第四条高温作业的定义:在高温天气下,环境气温超过35摄氏度,并且无法通过自然通风、防水、遮阳等措施降低的户外作业。
第五条高温管理的原则:科学预防、合理安排、集中管理、有效保护。
第二章高温作业前的准备第六条高温作业前,用人单位应当组织对劳动者进行高温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劳动者对高温作业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第七条高温作业前,用人单位应当对工作场所进行检查,确保无漏雨、漏风等安全隐患,保障劳动者的安全。
第八条用人单位应当根据高温天气预报提前安排劳动者的作息时间,避免高温时段进行高强度作业。
第九条高温作业前,用人单位应当提前组织劳动者进行身体检查,筛查患有高温作业禁忌症的劳动者,并做好相应的工作调整。
第三章高温作业中的防护措施第十条劳动者在高温作业中应当穿着适合的劳动防护服装,如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并佩戴专业防热防晒帽、太阳镜和防晒霜等。
第十一条劳动者在高温作业中应当定时补充水分,饮水要渐渐增加。
禁止长时间连续进行高强度作业,应当适时进行休息。
第十二条劳动者在高温作业中应当避免暴露在热源附近,尽量选择阴凉、清洁的工作环境。
第十三条劳动者在高温作业中应当留意身体反应,如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应及时报告用人单位,并接受相应的医疗检查。
第四章高温作业后的安全措施第十四条高温作业后,用人单位应当提供充足的清凉饮料和饮水设备,帮助劳动者尽快恢复体能。
第十五条高温作业后,用人单位应提供清洁、凉爽的休息场所供劳动者休息,以保证其身心健康。
第十六条对于因高温作业而导致身体不适或损伤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及时提供医疗救治,并如实进行事故报告,依法保障其合法权益。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一、工作场所和环境要求1. 高温作业场所应配备充足的通风设备,确保空气流通和散热。
2. 工作场所要安装温度计,并定期检测和记录环境温度。
3. 高温作业现场应设置防护设施,包括遮阳棚、遮挡网等,以减少太阳直射和温度升高。
4. 作业场所要保持整洁,避免杂物堆放,防止火灾和高温引发事故。
二、作业人员的健康管理1. 对从事高温作业的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发现有患病风险的人员要及时调离高温作业岗位。
2. 高温作业人员要定期接受体检,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患者要加强监测。
3. 给予高温作业人员充足的休息时间,合理安排工作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超负荷工作。
三、防护装备和工具1. 提供适合高温作业的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服、防护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确保作业人员身体部位的保护。
2. 工具要符合高温作业的特殊要求,例如抗高温、防爆等特性,减少因工具故障引发事故的风险。
3. 高温作业人员要定期对防护装备和工具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使用效果。
四、紧急救援和应急预案1. 确立高温作业紧急救援团队,并制定相应的救援方案和流程,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
2. 制定高温作业应急预案,包括事故情况的处理和应对措施,确保工作人员了解和熟悉应急处理方法。
3. 定期组织高温作业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处理效果。
五、教育培训和宣传普及1. 对从事高温作业的人员进行相关安全教育培训,包括操作技能、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2. 制作和宣传高温作业安全标语和宣传资料,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宣讲活动,普及高温作业安全知识,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六、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1. 建立健全高温作业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对高温作业现场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整改。
2. 对违反高温作业安全规定的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包括批评教育、罚款、停工整改等,对造成重大事故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为了保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减少高温作业所产生的事故,提高工作效率,提出了一系列的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所有从事高温作业的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体工商户等。
一、安全责任1.1 高温作业应由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1.2 高温作业所涉及的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培训,了解高温作业的危险性和安全知识。
1.3 高温作业的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禁止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高温作业区域。
1.4 高温作业应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和演练,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性。
二、作业环境管理2.1 高温作业环境的温度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定期进行测量和检查。
2.2 确保高温作业区域通风良好,防止热源聚集和空气污染。
2.3 提供充足的饮用水和防暑降温设施,保证作业人员的生理需求。
2.4 高温作业区域应设置遮阳措施,防止太阳直射产生的高温。
三、作业人员管理3.1 高温作业人员应定期体检,确保身体健康,不得患有与高温作业不相适应的疾病。
3.2 作业人员应佩戴符合标准的防护用品,如防晒帽、防护服、防热手套等。
3.3 作业人员应按照规定的作业时间和休息时间进行轮班作业,避免长时间连续作业。
3.4 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禁止私自解除安全设备或改变工艺。
四、应急救援管理4.1 高温作业现场应配备足够数量和种类的急救药品,并提供相应急救人员。
4.2 高温作业现场应设置灭火器材,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4.3 在高温作业过程中,如发生紧急情况,应立即报警并按照事先制定的应急预案进行救援。
五、安全风险评估5.1 在进行高温作业前,应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评估和安全技术措施论证。
5.2 高温作业应制定详细的作业方案和操作规范,并向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
5.3 高温作业的安全风险评估应定期进行更新,以保证作业过程的安全性。
六、监督检查及处罚措施6.1 监督部门应对高温作业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引言:高温作业是指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条件下进行作业活动。
由于高温环境会给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制定一系列的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温作业环境要求1.\t高温作业环境温度不得超过35℃,湿度应保持在相对湿度50%~60%之间;2.\t高温作业现场应保持通风良好,确保空气流通;3.\t高温作业地点要清洁干净,防止积尘造成空气污染;4.\t高温作业现场应防止阳光直射,可根据需要设置遮阳设施。
二、高温作业人员要求1.\t高温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关操作证书及经验;2.\t高温作业人员应经过相关体检,确保身体适宜从事高温作业;3.\t高温作业人员应具备正确的防护用品,并正确佩戴;4.\t高温作业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温监测,并注意身体状况的变化;5.\t高温作业人员不得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影响身体健康的疾病;6.\t高温作业人员要经过相关安全培训,掌握高温作业的安全操作方法。
三、高温作业安全操作规范1.\t高温作业人员须按照作业规程进行操作,严禁擅自更改作业程序;2.\t高温作业人员应认真阅读并遵守高温作业操作手册;3.\t高温作业人员应严格按照防护用品佩戴规定佩戴,并及时更换损坏的防护用品;4.\t高温作业人员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备和防护用品的正常使用;5.\t高温作业人员应做好现场卫生清洁工作,防止积尘和废弃物对空气质量的污染;6.\t高温作业人员应及时向上级报告出现的安全隐患和异常情况。
四、高温作业应急预案1.\t建立高温作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和应急处置流程;2.\t建立高温作业人员紧急救护培训制度,确保工作人员具备基本急救知识;3.\t高温作业现场设置紧急避险通道,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撤离;4.\t高温作业现场应配备应急救援设备和器材,如急救箱、灭火器等;5.\t高温作业人员应定期进行应急演练,熟悉应急预案的操作流程。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1. 前言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工作,会给工作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因此,在高温作业场所,特别需要进行安全管理和预防措施。
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制定本规定。
2. 适用范围适用于高温环境下进行的各种作业活动,包括室内和室外作业。
3. 高温标准本规定所指的高温环境是指环境温度高于28℃,或相对湿度大于80%的空气环境。
4. 岗位责任4.1 企业主体责任企业应制定高温作业管理制度,并在岗位上设置专门负责人员,负责高温作业的安全管理、日常检查、安全教育等工作。
4.2 作业人员职责作业人员应按照工作计划和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并接受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指导,提高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
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更应关注自身安全状况,并遵照企业规章制度和安全作业标准操作。
4.3 管理人员职责管理人员应严格执行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规程,定期进行作业场所安全检查,并对不规范、不安全操作进行纠正和引导。
5. 安全防范5.1 防暑降温在高温作业期间,企业应配备足够的防暑降温设施和药品,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换。
同时,安排必要的休息时间和工作配比,保证作业人员的身体状况。
5.2 防火和爆炸在高温工作环境下,火源和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容易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
因此,企业应严格管理和控制火源,并配备灭火设备和应急预案;对于爆炸易发区域,应设置专门的隔离和限制措施。
5.3 防毒部分高温作业环境中,存在一些有毒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甲醛、甲苯等,这些气体会对人体造成损伤,甚至诱发嗜睡、昏迷、死亡等重大事故。
因此,企业应进行必要的防毒措施并设置监测仪器,及时监控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
6. 应急救援在高温作业环境下,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应急救援预案,对突发事故进行及时、有效的应对。
同时,应建立完备的急救体系,配备专业急救人员和急救设备,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7. 安全教育和培训企业应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同时严格把关在高温环境下的人员体检标准,并进行相应的医学体检和引导。
劳动法高温作业规定最新版全文
劳动法高温作业规定最新版全文劳动法高温作业规定最新版全文一、高温作业的定义高温作业是指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从事劳动活动。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高温作业环境温度在摄氏35度以上即可被定义为高温作业。
二、高温作业的法定休息时间根据劳动法的规定,从事高温作业的劳动者享有两个法定休息时间。
劳动者每工作1小时,应有30分钟的休息时间。
如果环境温度达到摄氏37.5度以上,每工作1小时应有45分钟的休息时间。
三、高温作业的劳动保护措施1.提供适当的防暑设施:雇主应为从事高温作业的劳动者提供必要的防暑设施,如通风设备、防暑饮料等,以确保劳动者的舒适度和安全。
2.定期体检和健康监测:雇主应定期安排从事高温作业的劳动者进行体检和健康监测,以确保他们的身体状况良好并能够适应高温环境。
3.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雇主应为从事高温作业的劳动者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如防暑帽、遮阳服等,以减少热量的损失和对身体的伤害。
4.培训和教育:雇主应对从事高温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他们具备必要的防暑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
四、高温作业的违规处理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如果雇主在从事高温作业的环境中违规操作,将会受到相应的违规处理,包括罚款和其他行政处罚。
五、劳动者权益保护根据劳动法的规定,从事高温作业的劳动者有权要求雇主提供必要的防暑设施和防护用品,并享有法定的休息时间。
劳动者对雇主的违规操作有权要求取消并索要相应的赔偿。
六、法律责任追究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如果雇主不提供必要的防暑设施和防护用品,导致员工在高温环境下发生身体问题或伤害,将会受到法律责任的追究。
七、高温作业的管理与监督各级劳动局和劳动监督部门应加强对高温作业环境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雇主遵守劳动法的规定并为从事高温作业的劳动者提供必要的保护。
总结:高温作业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因此劳动法对高温作业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保护措施。
雇主应承担起保护劳动者权益的责任,提供必要的防暑设施和防护用品,并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时间。
2023年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2023年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劳动安全卫生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为保障高温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高温作业是指在环境温度超过25℃并伴有高温气候(如炎热天气、高温环境等)下从事的工种和岗位。
第三条高温作业安全管理是指对从事高温作业的人员、设备、环境等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确保高温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第四条国家、企事业单位和高温作业人员应当共同承担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责任,共同努力减少高温作业带来的安全风险和不良影响。
第五条高温作业安全管理应当涵盖以下内容:高温作业的危害评估、应急救援措施、防护措施、健康监测、岗前培训等。
第二章高温作业危害评估第六条对涉及高温作业的工种和岗位,单位应当进行高温作业危害评估,并建立相应的台账。
第七条高温作业危害评估应当综合考虑环境温度、湿度、辐射等因素对人体的影响,评估高温作业对人体的危害程度。
第八条高温作业危害评估应当包括:高温引起的健康问题、高温对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影响、高温作业引发的事故风险等。
第九条所有高温作业危害评估结果应当进行公示,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和防护措施。
第三章高温作业的防护措施第十条高温作业人员应当佩戴防护装备,包括但不限于防晒服、防尘口罩、安全帽等。
第十一条高温作业现场应当设置降温设施,如使用风扇、空调、冷却喷雾等方式。
第十二条下列情况下,高温作业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暂停或调整工作:高温指数超过警戒值、高温天气持续时间过长、高温作业人员出现不适等。
第十三条对于长时间连续高温作业的岗位,应当采取轮换工作人员的措施,以保护高温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第四章健康监测和岗前培训第十四条高温作业人员应当经过健康检查,并定期进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高温作业带来的健康问题。
第十五条所有从事高温作业的人员,应当经过岗前培训,掌握高温作业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第十六条高温作业人员的培训记录应当进行归档,并定期进行复查和更新,以确保其安全意识和操作能力。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一条高温作业系指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散热量大于23w/m3.h或84kj/m3.h的车间;或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计算温度时,工作场所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含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0℃地区的露天作业,不含矿井下作业)。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的作业。
]第二条高温作业场所综合温度应符合GBZ 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第三条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设计应符合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有关防暑的要求。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安全、职业卫生和工会等部门应制定计划,采取保障人身健康的措施,并对防暑降温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条防暑降温设备应有专人管理,按时检修维护,每年在暑季前检维修一次,并进行效果评价,制定切实可行的使用办法和管理制度。
第二章技术措施第六条应尽量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改进工艺过程和操作过程,减少高温和热辐射对员工的影响。
第七条应对高温作业场所进行定时检测,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和辐射强度,掌握气象条件的变化,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第八条对封闭、半封闭的工作场所,热源尽可能设在室外常风向的下风侧,对室内热源,在不影响生产工艺过程的情况下,可以应用喷雾降温。
当热源(炉子、蒸汽设备等)影响员工操作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第九条高温作业场所的防暑降温,应首先采用自然通风,必要时使用送风风扇、喷雾风扇或空气淋浴等局部送风装置。
第十条根据工艺特点,对产生有害气体的高温工作场所,应采用隔热、强制送风或排风装置。
第十一条对于高温环境中的狭小房室,应有良好的隔热措施,使室内热辐射强度小于700W/m2、气温不超过28℃。
第三章保健措施第十二条对高温作业员工应进行上岗前和入暑前的职业健康检查。
凡有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严重的呼吸、内分泌、肝、肾疾病患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高温作业是指工作环境温度高于室温25℃,及作业过程中产生的高温条件下进行的各类作业。
高温作业涉及多个行业领域,如炼钢、冶炼、化工、铸造、建筑等。
由于高温作业的特殊性,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
因此,制定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非常重要。
为了保障高温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制定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是企业和机构必须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
下面,我们就从高温作业环境要求、人员防护措施、安全培训和管理等方面来详细阐述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一、高温作业环境要求1. 温度控制要求:工作环境温度不得超过规定的高温限度,限度值应根据所属行业和作业的特点进行科学设置,并经相关专业机构验证。
2. 通风要求:确保高温作业场所内空气流通良好,可以采用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的方式。
3. 空气湿度要求:应根据高温作业的特点和需要,设置适当的湿度限制值,以保证作业人员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4. 光照要求:要求有良好的照明设施,保证作业人员能够清晰地看到作业区域和设备,确保作业的安全进行。
二、人员防护措施1. 个人防护装备:高温作业人员必须佩戴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火服、防高温手套、防高温鞋、防眩光眼镜等。
2. 防晒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对于长时间在户外高温作业的人员,要求佩戴宽边帽、防晒霜等,以减少紫外线的照射。
3. 体温调节措施:为了避免高温导致人员中暑或体温过高,要求作业人员均匀摊薄热量,加强水分摄入,适时休息。
4. 培训措施:对高温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包括高温作业的危害性、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和紧急救援等。
三、安全培训和管理1. 岗前培训:在高温作业开始之前,必须对参与作业的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培训,让其了解高温作业的危害性和防护措施。
2. 定期检查:对高温作业场所进行定期检查,确保环境和设备的安全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应急预案:制定高温作业的应急预案,包括事故报告和紧急救援措施,确保在发生意外情况时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1]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了保障员工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的安全与健康,规范企业高温作业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所有从事高温作业的职工及管理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办公室、仓库等各个工作场所。
第三条定义1.高温作业:指作业环境温度在35摄氏度及以上的作业活动。
2.职工:指受雇于本企业,接受薪酬的员工,包括全职、兼职、临时工等。
第二章高温作业安全管理第四条基本要求1.企业应建立高温作业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
2.企业应制定高温作业应急预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企业应为从事高温作业的职工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和设备,并确保其有效使用。
4.企业应定期对从事高温作业的职工进行培训,提高其对高温作业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第五条工作环境管理1.企业应保持高温作业场所的通风良好,确保新鲜空气的流通。
2.企业应定期检查和维护高温作业场所的通风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3.企业应保证高温作业场所的温度在法定范围内,不得超过规定的高温作业温度。
第六条个人防护1.从事高温作业的职工应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服、防护鞋和其他个人防护用品。
2.从事高温作业的职工应定期更换防护用品,确保其有效性。
3.从事高温作业的职工应避免穿戴过于紧密的衣物,以便散热和调节体温。
第七条作息调整1.企业应根据高温作业的特点,合理安排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
2.企业应提供饮用水或饮料,确保从事高温作业的职工有足够的液体摄入。
3.企业应鼓励从事高温作业的职工进行适当的运动和休息,以缓解工作压力和恢复体力。
第八条应急预案1.企业应制定高温作业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职责和工作流程。
2.企业应定期组织高温作业的演练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3.企业应建立紧急通讯机制,确保高温作业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报警和求助。
第三章考核标准第九条考核内容1.企业应定期对高温作业的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包括工作环境管理、个人防护、作息调整等方面。
高温作业防暑安全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高温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预防高温中暑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从事高温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及其高温作业人员。
第三条高温作业防暑安全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二)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三)责任明确、措施到位;(四)依法管理、科学治理。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高温作业防暑安全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高温作业防暑安全管理制度,保障高温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高温作业防暑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高温危害,确保高温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第六条各级工会组织应当依法维护高温作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参与高温作业防暑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七条高温作业防暑安全工作实行责任制,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高温作业防暑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第二章高温作业的定义与分类第八条高温作业是指在工作场所内,由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太阳辐射热或高温气体等造成的作业环境温度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作业。
第九条高温作业按温度等级分为以下三类:(一)高温作业:工作场所气温达到35℃以上(含35℃)的作业;(二)高温强热作业:工作场所气温达到40℃以上(含40℃)的作业;(三)极高温度作业:工作场所气温达到50℃以上(含50℃)的作业。
第十条高温作业按作业性质分为以下几类:(一)高温冶炼作业;(二)高温熔融作业;(三)高温烘烤作业;(四)高温熔铸作业;(五)高温热处理作业;(六)高温电气作业;(七)其他高温作业。
第三章高温作业防暑安全管理第十一条用人单位应当对高温作业进行危害辨识,制定高温作业防暑安全操作规程,并报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为高温作业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暑降温设施,包括:(一)通风降温设施;(二)隔热设施;(三)防晒设施;(四)清凉饮料;(五)防暑药品;(六)其他必要的防护用品。
高温作业管理规定最新版
高温作业管理规定最新版高温作业管理规定最新版一、背景介绍高温作业是指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进行的工作活动。
高温环境对人体健康和安全产生很大的影响,容易导致中暑、脱水、热衰竭等不良后果。
因此,为了保护工作者的健康和安全,制定一套高温作业管理规定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的和适用范围1. 目的:确保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的工作具备安全和健康保障,预防高温相关职业病和事故的发生。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需要在高温环境下从事工作的岗位和人员,包括户外作业和室内高温环境作业。
三、管理原则1. 预防为主:优先采取措施降低高温作业的温度,例如通过通风、降温设备等措施。
2. 监测与控制:建立高温作业监测体系,确保作业环境温度符合相关标准,采取控制措施对人员进行有效保护。
3. 风险评估:对高温作业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和预案。
4. 培训和教育:加强对高温作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高温作业危害和防护措施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5. 工作时间安排:合理安排高温作业时间,避免在高温炽热时段进行长时间连续作业。
四、安全措施1. 温度控制:在高温作业区域内,采取降温措施,确保作业环境温度不超过规定标准,例如使用空调、通风设备、降温喷雾等。
2. 防暑降温物品:为高温作业人员提供防暑降温物品,如蒸馏水、运动饮料、冰袋、防暑药品等。
3. 衣着要求:高温作业人员应穿着适合高温环境的工作服,避免过于厚重的衣物,同时应配戴防护用品,如帽子、太阳镜、手套等。
4. 作息时间调整:在高温天气下,适当调整高温作业人员的作息时间,避免在天气酷热时段进行高强度工作。
5. 饮水要求:高温作业人员应保持足够的补水,每小时至少喝500毫升水,并定期进行体内水分监测。
6. 人员轮换:长时间高温作业时应进行适当的人员轮换,确保每个人得到足够的休息和恢复时间。
五、应急措施1. 中暑应急处置:对于中暑者,应立即将其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提供蒸馏水或运动饮料,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工程高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工程高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规范和加强工程高温作业安全管理,确保工程高温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工程高温作业质量,以及预防和减少工程事故发生,制定本《工程高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章工程高温作业范围工程高温作业,是指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的工程作业,包括但不限于炼油、冶金、玻璃等行业的高温作业。
第三章工程高温作业人员管理1. 工程高温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安全培训,并持有相应的证书方可从事工程高温作业。
2. 工程高温作业人员需定期进行体检,确保身体健康状况符合高温作业的要求。
3. 工程高温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作业程序进行操作,不得擅自修改操作流程或者违规操作。
4. 工程高温作业人员在作业前必须全身穿着符合高温要求的工作服,佩戴防护用具。
5. 工程高温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停止作业并进行处理。
第四章工程高温作业设备管理1. 工程高温作业设备必须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2. 工程高温作业设备必须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安装完备的安全保护装置。
3. 工程高温作业设备在作业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查,保证各部位运行正常。
4. 工程高温作业设备需定期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性能。
第五章工程高温作业现场管理1. 工程高温作业现场必须进行标识,明确高温区域,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
2. 工程高温作业现场必须有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监督作业过程,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3. 工程高温作业现场必须配备足够的急救设备和紧急处理物品,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及时处理。
4. 工程高温作业现场必须有应急预案,包括应急逃生路线图、应急疏散指示牌等,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疏散人员。
第六章工程高温作业安全管理1. 工程高温作业应当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演练。
2. 工程高温作业应当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3. 工程高温作业应当加强安全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工程高温作业应当建立事故报告和调查制度,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排查,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再次发生。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是指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的作业活动的安全管理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的要点:
1. 环境评估:在进行高温作业之前,应对作业现场进行环境评估,确定是否存在高温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防护设备: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热服、隔热手套、防火眼镜、防尘面具等,以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3. 人员培训:对从事高温作业的人员进行培训,包括高温作业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急救知识等,以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4. 作业时间安排:合理安排高温作业的时间,避免在高温强度最大的时候进行作业,尽量选择在早晨或傍晚等温度较低的时段进行。
5. 饮食健康:提供充足的饮用水和适当的饮食,以保持作业人员的体力和水分平衡,避免中暑等健康问题的发生。
6. 作息时间安排:合理安排高温作业人员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和恢复,避免长时间连续作业导致疲劳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7. 急救措施:制定高温作业的急救预案,提供相应的急救设备和应急救护人员,以处理高温作业中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
8.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高温作业现场和设备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确保作业的安全进行。
以上是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的一些要点,具体的规定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执行。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2篇)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一条为保护高温作业职工健康,促进安全生产,根据厂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高温作业系指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的气温时,其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气温2℃或2℃以上的作业。
第三条高温作业场所综合温度应符合GBZ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第四条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设计应符合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有关防暑的要求。
第五条各单位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企业应制定计划,采取保障人身健康的措施,并对防暑降温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六条防暑降温设备应有专人管理,按时检修维护,每年在夏季前检维修一次,并进行效果评价,制定切实可行的使用办法和管理制度。
第二章技术措施第七条应尽量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改进工艺过程和操作过程,减少高温和热辐射对员工的影响。
第八条应对高温作业场所进行定期监测,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和辐射强度,掌握气象条件的变化,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第九条对封闭、半封闭的工作场所,热源尽可能设在室外常风向的下风侧,对室内热源,在不影响生产工艺过程的情况下,可以应用喷雾降温。
当热源(炉子、蒸汽设备等)影响员工操作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第十条高温作业场所的防暑降温,应首先采用自然通风,必要时使用送风风扇、喷雾风扇或空气淋浴等局部送风装置。
第十一条根据工艺特点,对产生有害气体的高温工作场所,应采用隔热、强制送风或排风装置。
第十二条对于高温环境中的狭小房间,应有良好的隔热措施,使室内热辐射强度小于700W/m2,气温不超过28℃。
第三章保健措施第十三条对高温作业员工应进行上岗前和入暑前职业健康检查。
凡有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严重的呼吸、内分泌、肝、肾疾病患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第十四条发现有中暑症状患者,应立即到凉爽地方休息,除进行急救治疗和必要的处理外,还应到职业病诊断机构诊疗。
高温作业防护管理规定
高温作业防护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高温作业的危害,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保证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一切高温作业场所和高温作业岗位。
第三条高温作业是指环境温度较高,或者由于工作特点、设备设施的影响导致的工作环境温度较高的作业。
第四条在高温作业过程中,经测定的环境温度超过37.5℃,或者由于热辐射、蒸汽、高温流体等因素导致的局部温度超过50℃。
第二章高温作业风险评估第五条在进行高温作业前,应进行风险评估,确定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高温危害因素和风险等级。
第六条高温作业风险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一)确定高温作业所在的工作场所和工作岗位。
(二)测定环境温度和局部温度,评估高温作业对人体的影响。
(三)确定高温作业的时间和频率。
(四)确定高温作业场所和岗位的特殊危害风险。
第七条高温作业风险评估应由专业人员进行,评估结果应报告给相关部门和人员,并作为高温作业防护管理的依据。
第八条对于高温作业存在较高风险的场所和岗位,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环境温度和局部温度,减少对人体的危害。
第三章高温作业防护设施第九条在高温作业场所,应设置相应的高温作业防护设施,包括但不限于防护帽、防护眼镜、防护服、防护手套等。
第十条高温作业防护设施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保证其质量和使用效果。
第十一条在高温作业场所,应设置充足的通风系统和降温设备,确保环境温度和局部温度在可接受范围内。
第十二条在高温作业岗位,应设置防止热辐射和蒸汽烫伤的屏障和防护设施,保护岗位工作人员的安全。
第十三条高温作业岗位应设置充足的休息区和饮水设施,保证员工在高温作业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补水。
第十四条高温作业场所应设置紧急救援设备和应急方案,以应对突发情况的发生。
第十五条高温作业防护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应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修,确保其正常使用。
第四章高温作业管理措施第十六条在高温作业过程中,应加强对员工的健康监测,包括但不限于体温检测、血压检测等。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第一条目的本规定旨在预防高温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保障员工健康。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各相关部门。
第三条职责划分1.安全环保部门负责制定相应计划,实施人身健康保障措施,并对防暑降温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负责作业点温湿度的监测。
2.设备管理部门负责防暑降温设施的配备、检查及维修管理。
3.各部门应积极履行本部门防暑降温职责。
第四条定义高温作业是指工作地点存在生产性热源,当地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出现时,工作地点气温较室外气温高出2℃或2℃以上的作业。
第五条规定内容1.技术措施(1)尽量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优化工艺过程与操作过程,减轻高温及热辐射对员工的影响。
(2)安全环保部门应对高温作业场所进行检测,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及辐射强度,密切关注气象变化,适时采取改进措施。
(3)封闭或半封闭工作场所的热源应设于室外常风向的下风侧;室内热源在不影响生产工艺过程的前提下,可采用喷雾降温。
热源(如炉子、蒸汽设备等)影响员工操作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4)高温作业场所的防暑降温应优先采用自然通风,必要时配备送风风扇、喷雾风扇等局部送风装置。
(5)针对产生有害气体的高温工作场所,应实施隔热、强制送风或排风装置。
(6)高温环境中的狭小房室应具备良好的隔热措施,使室内热辐射强度小于700W/m2,气温不超过28℃。
(7)防暑降温设备应有专人管理,定期检修维护,每年暑季前进行一次检修,并评估效果,制定切实可行的使用与管理制度。
2.保健措施(1)高温作业员工在上岗前应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患有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严重呼吸、内分泌、肝、肾疾病的患者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2) 中暑症状患者应立即至凉爽处休息,并进行急救治疗与必要处置,必要时前往职业病诊断机构就诊。
(3)高温作业者应按相关规定供应含盐清凉饮料,并符合卫生要求。
(4)热辐射强度较大的高温作业员工应配备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如防护手套、鞋、护腿、围裙、眼镜、隔热服装、面罩等。
野外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最新
野外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最新野外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最新一、背景介绍随着气候变暖的趋势,夏季高温天气越来越严重,许多野外工种在高温下进行作业,给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了风险。
为了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纷纷制定野外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以指导和规范工人的作业行为,防止因高温而造成的事故和伤害。
二、野外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的重要性1.保护工人的生命安全:高温下作业容易引发热射病、中暑等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野外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的出台,旨在通过管理措施和防护措施的实施,有效保护工人的生命安全。
2.维护工人的身体健康:高温作业会对工人的身体造成很大的负担,容易引发疲劳、肌肉抽筋等问题,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多种疾病。
野外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的落实,可以通过合理安排作业时间、提供必要的休息和防暑降温设施等方式,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
3.提高工作效率:高温天气容易导致工人的体力和精力消耗过大,从而降低工作效率。
野外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的实施,可以提供合理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帮助工人更好地调整和保持工作状态,提高工作效率。
三、野外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的主要内容1.岗位责任:明确野外高温作业的责任主体和职责,明确岗位责任,强调相关人员要对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
2.作业时间安排:合理安排工人的作业时间,避开高温时段,减少高温作业的时间,降低高温作业带来的风险。
3.防护设备和物品:提供必要的防暑降温设施,如防暑服装、防晒霜、帽子、太阳伞、多功能防护眼镜等,以减少紫外线和高温对工人身体的伤害。
4.作业指导和培训:对工人进行针对高温作业的培训,加强他们对高温作业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提高工人对高温作业的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
5.休息和饮水:合理安排工人的休息时间和地点,提供充足的清凉水和饮用水,以保持工人的体力和水分平衡,避免脱水和中暑的发生。
6.监测和预警:建立高温作业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工作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等信息,为工人提供及时的预警和安全提示。
高温管理规定最新版全文内容
高温管理规定最新版全文内容高温管理规定最新版全文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企事业单位对高温工作的管理,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高温工作指环境温度较高的工作,包括室外工作和高温作业环境。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企事业单位及其员工,包括室外工作和高温作业环境的员工。
第四条企事业单位应当建立高温工作管理制度,明确高温工作的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
第五条工会及其相关组织应当积极参与高温工作管理,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高温工作管理应当以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为宗旨,采取科学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高温对员工的不良影响。
第二章高温工作环境评价与监测第七条企事业单位应当对高温作业环境进行评价,明确高温区域和高温作业时段。
第八条高温工作环境评价应当综合考虑温度、湿度、辐射、空气流通等因素的影响。
第九条企事业单位应当配备相应设备对高温作业环境进行监测,并及时记录监测结果。
第十条当高温作业环境出现超标情况时,企事业单位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及时通知员工,并限制或暂停高温作业。
第三章高温工作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第十一条企事业单位应当通过健康风险评估,了解高温对员工的健康影响。
第十二条高温工作健康风险评估应当考虑员工的健康状况、工作强度、工作时间和工作环境等因素。
第十三条企事业单位应当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控制高温工作对员工的健康风险。
第十四条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合理调整工作时间、提供高温工作保护用具、优化工作环境等。
第四章员工权益保障第十五条企事业单位应当为高温工作的员工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和药品,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第十六条高温工作的员工有权拒绝高温作业,企事业单位不得强令员工从事高温作业。
第十七条企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员工的劝阻制度,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劝阻工作。
第五章处罚与救济措施第十八条对违反本规定的企事业单位,有关监督部门可以依法采取相应处罚措施。
第十九条员工对企事业单位违反本规定造成的损失有权要求赔偿,并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投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最新版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最新版
一、概述高温作业指的是在环境温度高于35℃的条件下
进行的工作。
由于高温作业容易引发中暑、脱水、电击等危险,因此有必要制定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以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工作人员管理1. 聘请专业人员:雇佣具有相关专业
知识和经验的工作人员负责高温作业的安全管理。
这些专业人员需具备疾病预防、急救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对高温作业的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理的能力。
2. 健康检查:高温作业前,应对所有从事该工作的员工
进行健康检查,确保他们在体力和身体状况上适合进行高温作业。
工作人员如果存在心脏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等相关病史,应禁止其参与高温作业。
3. 培训和教育:对所有从事高温作业的员工进行培训和
教育,使他们了解高温作业的危险性、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培训内容应包括高温作业的健康影响、适应症状的识别、防暑降温措施等。
三、工作环境管理1. 温度监测:在高温作业区域内设置
温度监测仪器,定期测量和记录环境温度,并根据温度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和控制措施。
2. 通风设施:确保高温作业区域有良好的通风设施,保
证空气流动和新鲜空气的供应。
可采用风机、通风管道等设备来增加空气流通。
3. 防暑降温设备:在高温作业区域内设置必要的防暑降
温设备,如空调、扇风机、遮阳篷等,以减轻员工在高温环境下的热负荷。
四、个人防护管理1. 适宜服装:员工需穿着适合高温环
境的工作服装,应选择透气性好、吸湿排汗的面料,避免过度吸湿导致不适。
2. 防护用具:根据高温作业的具体需求,提供员工必要
的防护用具,如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帽等,以保护其身体的安全。
3. 补水和防晒:提醒员工加强水分补充,鼓励他们定时
喝水。
同时,推广使用防晒霜等防晒措施,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五、应急处理和监督管理1. 应急预案:制定专门的高温
作业应急预案,明确相应的风险等级和应对措施。
在高温作业过程中,如发现中暑、晕厥等意外情况,应迅速采取救护措施,并及时报警、送医。
2. 监督管理: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或委员会,负责对高
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定期对高温作业区域进行巡视,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
六、总结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工作人员、
工作环境和个人防护的全面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高温作业的危险性,减少事故和伤亡的发生。
同时,应急处理和监督管理的实施也能提升高温作业安全管理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