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物理单元测试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含解析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2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练习含答案

2020--2021人教物理必修一第2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练习含答案人教必修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物体从长为L 的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滑到底端时的速率为v ,如果物体以v 0=v 2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沿斜面上滑,上滑时的加速度与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相同,则可以达到的最大距离为( )A .L 2B .L 3C .L 4D .2L2、如图所示是几个质点的运动图象,其中做匀变速运动的是( )甲 乙 丙 丁A .甲、乙、丙B .甲、乙、丁C .甲、丙、丁D .乙3、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是x =4t +2t 2,x 与t 的单位分别为m 和s ,则质点的初速度与加速度分别为( )A .4 m/s 与2 m/s 2B .0与4 m/s 2C .4 m/s 与4 m/s 2D .4 m/s 与04、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3 s 停止运动,那么汽车在先后连续相等的三个1 s 内通过的位移之比x 1∶x 2∶x 3为( )A .1∶2∶3B .5∶3∶1C .1∶4∶9D .3∶2∶15、(双选)甲、乙两物体所受的重力之比为1∶2,甲、乙两物体所在的位置高度之比为2∶1,它们做自由落体运动,则( )A .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2∶1B .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1∶1C .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1∶2D .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1∶16、一个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第1 s 末、第2 s 末、第3 s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是( )A .1∶1∶1B .1∶2∶3C .12∶22∶32D .1∶3∶5 7、折线ABCD 和曲线OE 分别为甲、乙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t =2 s 时,两图线相交于C 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个物体同时、同地、同向出发B .第3 s 内,甲、乙运动方向相反C .2~4 s 内,甲做减速运动,乙做加速运动D .第2 s 末,甲、乙未相遇8、关于公式x =v 2-v 202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公式只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B .此公式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C .此公式只适用于位移为正的情况D .此公式不可能出现a 、x 同时为负值的情况9、跳伞运动员以5 m/s 的速度匀速下降,在距地面10 m 处掉了一颗扣子,跳伞运动员比扣子晚着地的时间为(不计空气阻力对扣子的作用,g 取10m/s 2)( )A .1 sB .2 s C. 2 s D .(2-2)s*10、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2 m/s ,加速度大小为1 m/s 2,则经1 s 后,其末速度( )A .一定为3 m/sB .一定为1 m/sC .可能为1 m/sD .不可能为1 m/s*11、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B .位移总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C .加速度、速度、位移三者方向一致D .加速度、速度、位移的方向并不一定都相同12、一物体从静止开始以2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5 s 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2 s 的时间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静止.求:(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大小;(2)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13、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增大时速度一定增大. ( )(2)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二次方v 2一定与位移x 成正比. ( )(3)公式v 2-v 20=2ax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 )(4)初速度越大,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一定越大.( ) (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初速度、加速度、末速度三个因素有关.( )2020--2021人教物理必修一第2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练习含答案人教必修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物体从长为L 的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滑到底端时的速率为v ,如果物体以v 0=v 2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沿斜面上滑,上滑时的加速度与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相同,则可以达到的最大距离为( )A .L 2B .L 3C .L 4D .2L【答案】C [设加速度大小为a ,下滑时v 2=2aL ,上滑时0-⎝ ⎛⎭⎪⎫v 22=-2aL ′,则由以上两式得:L ′=L 4,故C 正确.]2、如图所示是几个质点的运动图象,其中做匀变速运动的是( )甲 乙 丙 丁A .甲、乙、丙B .甲、乙、丁C .甲、丙、丁D .乙【答案】C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为倾斜直线,故所给图中甲、丙、丁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C 正确.]3、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是x =4t +2t 2,x 与t 的单位分别为m 和s ,则质点的初速度与加速度分别为( )A .4 m/s 与2 m/s 2B .0与4 m/s 2C .4 m/s 与4 m/s 2D .4 m/s 与0【答案】C [对比x =4t +2t 2和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可知其初速度v 0=4 m/s ,2 m/s 2=12a ,则加速度a =4 m/s 2.]4、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3 s 停止运动,那么汽车在先后连续相等的三个1 s 内通过的位移之比x 1∶x 2∶x 3为( )A .1∶2∶3B .5∶3∶1C .1∶4∶9D .3∶2∶1【答案】B [可通过研究刹车过程的逆过程而使计算简化.刹车过程的逆过程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该逆过程在三个连续1 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所以刹车过程在连续相等的三个1 s 内的位移之比为5∶3∶1.B 正确.]5、(双选)甲、乙两物体所受的重力之比为1∶2,甲、乙两物体所在的位置高度之比为2∶1,它们做自由落体运动,则( )A .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2∶1B .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1∶1C .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1∶2D .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1∶1【答案】AD [根据自由落体的速度公式,末速度v 2=2gh 可以得出速度v =2gh ,高度之比为2∶1,所以落地速度之比为2∶1,A 项正确,B 项错误;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都是重力加速度g ,所以D 项正确,C 项错误.]6、一个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第1 s 末、第2 s 末、第3 s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是( )A .1∶1∶1B .1∶2∶3C .12∶22∶32D .1∶3∶5【答案】B [由v =at 可得v 1∶v 2∶v 3=1∶2∶3选项B 正确.]7、折线ABCD 和曲线OE 分别为甲、乙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t =2 s 时,两图线相交于C 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个物体同时、同地、同向出发B .第3 s 内,甲、乙运动方向相反C .2~4 s 内,甲做减速运动,乙做加速运动D .第2 s 末,甲、乙未相遇【答案】B [两物体同时、同向出发,但不是同地出发,A 错误;第3 s 内甲图线的斜率为负,向负方向运动,乙图线的斜率为正,向正方向运动,二者运动方向相反,B 正确;2~4 s 内,甲沿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乙沿正方向做加速运动,C 错误;第2 s 末,甲、乙的位置相同,甲、乙相遇,D 错误.]8、关于公式x =v 2-v 202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公式只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B .此公式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C .此公式只适用于位移为正的情况D .此公式不可能出现a 、x 同时为负值的情况【答案】B [公式x =v 2-v 202a 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既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也适用于匀减速直线运动,既适用于位移为正的情况,也适用于位移为负的情况,选项B 正确,选项A 、C 错误;当物体做反方向上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时,a 、x 同时为负值,选项D 错误.]9、跳伞运动员以5 m/s 的速度匀速下降,在距地面10 m 处掉了一颗扣子,跳伞运动员比扣子晚着地的时间为(不计空气阻力对扣子的作用,g 取10m/s 2)( )A .1 sB .2 s C. 2 s D .(2-2)s【答案】A [设扣子着陆的时间为t 1,则h =v 0t 1+12gt 21,代入数据解得t 1=1 s .设跳伞运动员着陆时间为t 2,则h =v 0t 2,解得:t 2=2 s ,而Δt =t 2-t 1=1 s .故A 正确,B 、C 、D 错误.]*10、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2 m/s ,加速度大小为1 m/s 2,则经1 s 后,其末速度( )A .一定为3 m/sB .一定为1 m/sC .可能为1 m/sD .不可能为1 m/s【答案】C [加速度大小为1 m/s 2,即a =1 m/s 2或a =-1 m/s 2,由速度公式v t =v 0+at 可得v t =3 m/s 或v t =1 m/s ,故选C.]*11、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B .位移总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C .加速度、速度、位移三者方向一致D .加速度、速度、位移的方向并不一定都相同【答案】D [根据x =v 0t +12at 2,位移与时间的平方不是正比关系,A 错误;位移可能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也可能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如先减速后反向加速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先增加后减小,B 错误;加速度、速度、位移的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C 错误,D 正确.]12、一物体从静止开始以2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5 s 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2 s的时间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静止.求:(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大小;(2)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解析](1)由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得v1=v0+a1t1=2×5 m/s=10 m/s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大小为10 m/s.(2)由v=v1+a2t2得a2=v-v1t2=0-102m/s2=-5 m/s2.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答案](1)10 m/s(2)5 m/s2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13、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增大时速度一定增大.( )(2)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二次方v2一定与位移x成正比.()(3)公式v2-v20=2ax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4)初速度越大,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一定越大.( )(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初速度、加速度、末速度三个因素有关.( ) 【答案】(1)×(2)×(3)√(4)×(5)√。
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第2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含答案

2020--2021物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2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含答案人教(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质点沿直线运动,其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2 s 末质点的位移为零,前2 s 内位移为“-”,后2 s 内位移为“+”,所以2 s 末质点改变了运动方向B .2 s 末质点的位移为零,该时刻质点的速度为零C .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0.1 m/s ,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D .质点在4 s 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为0.4 m ,位移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 2、(多选)下列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B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C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D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总是相同3、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 =24t -6t 2,x 与t 的单位分别是m 和s ,则它的速度等于零的时刻t 为( )A.16 s B .2 sC .6 sD .24 s4、下列对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自由下落时,速度为0,加速度也为0B .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增大,加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方向改变C .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和加速度同时增大D .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的变化率是个恒量5、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3 s 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5 s 内的平均速度小3 m/s.则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A.1 m/s2B.2 m/s2C.3 m/s2D.4 m/s26、下列有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变化量是一个恒量B.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变化率是一个恒量C.在相等的时间内,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大小相等D.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一定不变7、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度v0=2.0 m/s,在第2 s内通过的位移是5 m,则它的加速度为()A.2.0 m/s2B.0.5 m/s2C.1.0 m/s2D.1.5 m/s28、某同学摇动苹果树时,一个苹果和一片树叶从同一高度处同时由静止落向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苹果和树叶都是自由落体运动B.苹果和树叶都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C.假如地球上没有空气,则苹果和树叶会同时落地D.由于苹果受到空气阻力,所以苹果不能看作自由落体9、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1 s内与第2 s内的位移之比为x1:x2,在走完第1 m时与走完第2 m时的速度之比为v1:v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x1:x2=1:3,v1:v2=1:2B.x1:x2=1:3,v1:v2=1: 2C.x1:x2=1:4,v1:v2=1:2D.x1:x2=1:4,v1:v2=1: 210、如图所示是几个质点的运动图像,其中做匀变速运动的是()A.甲、乙、丙B.甲、乙、丁C.甲、丙、丁D.乙11、飞机起飞的过程是由静止开始在平直跑道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飞机在跑道上加速到某速度值时离地升空飞行.已知飞机在跑道上加速前进的距离为1 600 m,所用时间为40 s,则飞机的加速度a和离地速度v分别为() A.2 m/s280 m/sB.2 m/s240 m/sC.1 m/s240 m/sD.1 m/s280 m/s12、某汽车在紧急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是6 m/s2,如果必须在2 s内停下来,汽车的行驶速度最高不能超过多少?13、(重力加速度的测量)某同学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1)请完成以下主要实验步骤:按图(a)安装实验器材并连接电源;竖直提起系有重物的纸带,使重物__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计时器下端;________,________,使重物自由下落;关闭电源,取出纸带;换新纸带重复实验.(2)图(b)和(c)是实验获得的两条纸带,应选取________(填“(b)”或“(c)”)来计算重力加速度.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都正确的情况下,得到的结果仍小于当地重力加速度,主要原因是空气阻力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0--2021物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2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含答案人教(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质点沿直线运动,其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2 s末质点的位移为零,前2 s内位移为“-”,后2 s内位移为“+”,所以2 s末质点改变了运动方向B.2 s末质点的位移为零,该时刻质点的速度为零C.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0.1 m/s,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D.质点在4 s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为0.4 m,位移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解析:由所给图像可知:质点从距原点负方向0.2 m处沿规定的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经4 s运动到正方向0.2 m处,在x - t图像中,“+”号表示质点在坐标原点正方向一侧,“-”号表示质点位于原点的另一侧,与质点实际运动方向无关. 位移由“-”变为“+”并不表示质点运动方向改变.由图像的斜率可得质点运动速度大小为0.1 m/s,综上所述,选项A、B、C错误,D正确.答案:D2、(多选)下列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C.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D.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总是相同解析:物体的加速度大,表示速度变化得快,故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所以A 选项正确;当速度和加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所以B 选项正确;速度变化量大,若用时很长,则加速度不一定大,故C 错误;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时,速度和加速度方向相反,故D 错误.答案:AB3、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 =24t -6t 2,x 与t 的单位分别是m 和s ,则它的速度等于零的时刻t 为( )A.16 s B .2 sC .6 sD .24 s4、下列对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自由下落时,速度为0,加速度也为0B .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增大,加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方向改变C .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和加速度同时增大D .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的变化率是个恒量解析: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不变,速度增大,而速度的变化率为加速度,是恒量,故选项D 正确.答案:D5、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3 s 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5 s 内的平均速度小3 m/s.则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A .1 m/s 2B .2 m/s 2C .3 m/s 2D .4 m/s 26、下列有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变化量是一个恒量B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变化率是一个恒量C.在相等的时间内,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大小相等D.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一定不变解析:对于不同时间,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变化量不同,A错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即速度变化率不变,B正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刻在变,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大小不相等,C错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方向一定不变,速度方向可能变化,D错误.答案:B7、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度v0=2.0 m/s,在第2 s内通过的位移是5 m,则它的加速度为()A.2.0 m/s2B.0.5 m/s2C.1.0 m/s2D.1.5 m/s28、某同学摇动苹果树时,一个苹果和一片树叶从同一高度处同时由静止落向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苹果和树叶都是自由落体运动B.苹果和树叶都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C.假如地球上没有空气,则苹果和树叶会同时落地D.由于苹果受到空气阻力,所以苹果不能看作自由落体解析:苹果和树叶都受重力和空气阻力,但空气阻力相对苹果的重力来说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故苹果的运动可以看作自由落体运动,而树叶的运动不能看作自由落体运动,故A、B、D项错误;假如地球上没有空气,苹果和树叶都只受重力,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同时落地,故C项正确.答案:C9、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1 s内与第2 s内的位移之比为x1:x2,在走完第1 m时与走完第2 m时的速度之比为v1:v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x1:x2=1:3,v1:v2=1:2B.x1:x2=1:3,v1:v2=1: 2C .x 1:x 2=1:4,v 1:v 2=1:2D .x 1:x 2=1:4,v 1:v 2=1: 2解析:由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x 1x 2x 3…x n =135…(2n -1)知x 1x 2=13,由x =12at 2知t 1t 2=12,又v =at 可得v 1v 2=12,B 正确.10、如图所示是几个质点的运动图像,其中做匀变速运动的是( )A .甲、乙、丙B .甲、乙、丁C .甲、丙、丁D .乙解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为倾斜直线,故所给图中甲、丙、丁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C 正确.答案:C11、飞机起飞的过程是由静止开始在平直跑道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飞机在跑道上加速到某速度值时离地升空飞行.已知飞机在跑道上加速前进的距离为1 600 m ,所用时间为40 s ,则飞机的加速度a 和离地速度v 分别为( )A .2 m/s 2 80 m/sB .2 m/s 2 40 m/sC .1 m/s 2 40 m/sD .1 m/s 2 80 m/s解析:根据x =12at 2得a =2x t 2=2 m/s 2,飞机离地速度为v =at =80 m/s.12、某汽车在紧急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是6 m/s 2,如果必须在2 s 内停下来,汽车的行驶速度最高不能超过多少?解析:根据v=v0+at,有v0=v-at=0-(-6 m/s2)×2 s=12 m/s=43.2 km/h汽车的速度不能超过43.2 km/h.答案:43.2 km/h13、(重力加速度的测量)某同学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1)请完成以下主要实验步骤:按图(a)安装实验器材并连接电源;竖直提起系有重物的纸带,使重物__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计时器下端;________,________,使重物自由下落;关闭电源,取出纸带;换新纸带重复实验.(2)图(b)和(c)是实验获得的两条纸带,应选取________(填“(b)”或“(c)”)来计算重力加速度.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都正确的情况下,得到的结果仍小于当地重力加速度,主要原因是空气阻力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为使纸带上打出的点较多,应使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下端,并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使重物自由下落.(2)由于重物下落过程做匀加速运动,因此打出的纸带上的点迹间隔应逐渐增大,故应选用题图(b)中的纸带.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都正确的情况下,实验结果仍小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主要原因是空气阻力和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的摩擦.答案:(1)靠近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2)(b)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的摩擦。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测试题(含解析答案)

物理必修第一册单元测试题(二)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5 m/s,方向向东,第5 s末的速度为10 m/s,方向向西,则第几秒开始物体向西运动( )A.第2 s初B.第4 s初C.第8 s末D.第10 s末2、下列物体的运动,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的是()A.苹果成熟后自由掉落B.纸片释放后向下飘落C.降落伞从高空缓缓降落D.皮球下抛后竖直下落3、如图所示是M、N两个物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可知()A.M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N物体做曲线运动C.t0秒内M、N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D.t0秒末M、N两物体的瞬时速度相等4、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那么,刹车后2s内与6s 内汽车的位移之比为( )A.1:3 B.3:1 C.3:4 D.2:35、首架环球航行的太阳能飞机据有关媒体报道:“阳光动力2号”太阳能飞机于2015年3月9日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起飞,展开为期近5个月的环球之旅,将在中国重庆、南京等地停留,最后返回出发点.总飞行天数25天,总里程达35000km.本次环球之旅的意义是向世人展示创新和环保理念,推广清洁能源.在白天飞行时,飞机“汲取”太阳能并转化为电能,攀升至8500m高空飞行,还能将多余的太阳能电力储备到高性能蓄电池中供夜间飞行;到了晚上,它将逐渐下降到1500m的高度,实现不用一滴燃油昼夜飞行.假设飞机在南京禄口机场降落后在跑道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在4号停机坪上.下列能反映其运动的v﹣t图象是()6、如图所示,A、B两物体相距s=7 m时,A在水平拉力和摩擦力作用下,正以v A=4 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物体B此时正以v B=10 m/s向右匀减速运动,加速度a=-2 m/s2,则A追上B所经历的时间是( )A. 7 sB. 8 sC. 9 sD. 10 s7、测速仪安装有超声波发射和接收装置,如图所示,B为固定测速仪,A为汽车,开始两者相距335 m,当B发出超声波的同时A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检测(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均为20m 的位移,第一段用时4s ,第二段用时2s ,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A .24m/s 9B .216m/s 9C .24m/s 3D .25m/s 3 2.一辆汽车以20m/s 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突然发现前方有障碍物,立即刹车,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m/s 2。
从刹车开始计时,6秒内的位移x 的大小与第6秒末的速度v 的大小分别为( )A .48m x =,4m/s v =B .50m x =,0v =C .48m x =,0v =D .50m x =,4m/s v = 3.汽车从制动到停止共用了5s ,这段时间内汽车每1s 前进的距离分别为9m 、7m 、5m 、3m 、1m 。
可知( )A .初速度为9m/sB .末速度为1m/sC .加速度方向一定向后D .加速度一定减小4.如图所示,甲同学用手拿着一把长50cm 的直尺,并使其处于竖直状态;乙同学把手放在直尺零刻度线位置做抓尺的准备。
某时刻甲同学松开直尺,乙同学看到后立即用手抓直尺,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为20cm ;重复以上实验,乙同学第二次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为10cm 。
直尺下落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状态。
若从乙同学看到甲同学松开直尺,到他抓住直尺所用时间叫“反应时间”,取重力加速度g =10m/s 2。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乙同学第一次抓住直尺之前的瞬间,直尺的速度约为4m/sB .乙同学第一次的“反应时间”比第二次长C .若某同学的“反应时间”大于0.4s ,则用该直尺将无法用上述方法测量他的“反应时间”D .若将尺子上原来的长度值改为对应的“反应时间”值,则可用上述方法直接测出“反应时间”5.图示为甲、乙两辆电动汽车的速度图像,它们在同一平直公路上,朝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已知它们在t =5s 时相遇,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都加速时的甲乙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B .t =0时刻甲车在乙车后方30m 远处C .分析知t =15s 时甲车与乙车再次相遇D .分析知t =30s 时甲车与乙车再次相遇6.某观景台离地高度为320m ,现有一位游客乘坐高速电梯由地面直达观景台,电梯先匀加速之后匀速最后匀减速到达观景台时速度恰好为零,他利用手机自带的计时器测得该过程总共用时82s ,其中电梯匀加速上升和匀减速上升阶段的时间各是2s ,据此计算电梯匀速运行过程中的速度为( )A .3m/sB .4 m/sC .5 m/sD .6 m/s 7.某汽车从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 2 m/s 2 ,加速的最后一秒运动的路程为20米,此后开始匀速运动。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测试(精选练习)(原卷版+解析)

人教版新教材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测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某高铁列车在某段距离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由0增加到5m/s时位移为25m,则当速度由5m/s增加到10m/s时,它的位移是()A.25m B.75m C.125m D.175m2.a、b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两车的位移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车运动方向始终不变B.a、b两车相遇两次C.t1到t2时间内,a车的路程小于b车的路程D.t1到t2时间内,a车和b车的位移都在均匀增大3.(2022·上海浦东新·高一期末)无人驾驶汽车车头装有一个激光雷达,就像车辆的“鼻子”,随时“嗅”着前方80m范围内车辆和行人的气息。
无人驾驶汽车以v≤15m/s的速度前进,若雷达发现前方有静止障碍物,就会启动“全力自动刹车”安全系统自动刹车,使汽车避免与障碍物相撞。
已知5m s8m s之间的某一值,则此系统自动刹车的最此安全系统在不同路况下刹车加速度大小为22长时间约为 ( )A .1.87sB .3sC .10sD .16s4.我国海军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时,有六艘海盗快艇试图靠近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保护的商船,中国特战队员发射爆震弹成功将其驱离。
假如其中一艘海盗快艇在海面上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设运动过程中海盗快艇所受阻力不变,且始终沿直线运动。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海盗快艇在0~66 s 内从静止出发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直线运动B .海盗快艇在66 s 末开始掉头逃离C .海盗快艇在66 s 末离商船最近D .海盗快艇在96~116 s 内的加速度为a =-0.75 m/s 25.甲、乙、丙三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通过A 点时,物体甲的速度是6m/s ,加速度是1m/s 2;物体乙的速度是2m/s ,加速度是6m/s 2;物体丙的速度是4m/s -,加速度是2m/s 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通过A 点,物体甲最快,丙最慢B .通过A 点前1s 时,物体甲最快,乙最慢C .通过A 点后1s 时,物体乙最快,丙最慢D .2s 后,甲乙丙的运动方向均相同6.(2021·甘肃白银·高一阶段练习)雨后,某人用高速相机拍下一幅水滴下落的照片,如图所示,其中第4滴水刚要离开屋檐,若滴水的时间间隔相同,第1滴与第2滴水的实际间距为1m ,取重力加速度大小210m/s =g ,不计空气阻力,则拍下照片的瞬间,图中第2滴水的速度大小为( )A.2m/s B.3m/s C.4m/s D.5m/s7.(2021·广东·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高一阶段练习)如图所示,在地面上一盘子C的正上方A处有一金属小球a距C为20 m,在B处有另一个金属小球b距C为15 m,小球a比小球b提前1 s由静止释放(g取10 m/s2)。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检测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s内通过的位移是3m,则()A.物体的加速度是0.4m/s2B.前3s内的位移是6mC.第3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D.3s末的速度是4m/s2.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开始刹车后的第1s内和第2s内位移大小依次为18m和14m。
则刹车后6s内的位移是()A.40m B.48m C.50m D.150m3.在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阅兵式上,20架直升机停编队后排成“70”字样飞过阅兵区,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编队做的是往复运动B.0~t1时间内编队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C.0~t1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有可能大于t2~t3时间内的平均速度D.t2~t3时间内的位移有可能大于0~t1时间内的位移4.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开始沿一直线运动,甲的x-t和乙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为匀速直线运动,乙为匀加速直线运动B.甲、乙均在3s末回到出发点,距出发点的最大距离均为4mC.0~2s内与4s~6s内,甲的速度等大反向,乙的加速度等大反向D.6s内甲的路程为16m,乙的路程为12m5.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m/s,1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在这1s内该物体的()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 B.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7m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2D.加速度的大小一定小于10m/s26.质量为m的滑块在粗糙水平面上滑行,通过频闪照片分析得知滑块在最初2s内的位移是最后2s内位移的3.5倍,且已知滑块在最初1s内的位移为8m,由此可求得()A.滑块的加速度为22m/sB.滑块的初速度为10m/sC.滑块运动的总时间为5s.D.滑块运动的总位移为205m7.甲、乙两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运动过程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6s内甲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0~6s内乙物体的速度逐渐减小C.t=5s时两物体一定相遇D.0~6s内存在某时刻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8.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前4s 内()A.乙比甲运动得快B.2s末乙追上甲C.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D.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40m远9.有一种“傻瓜”照相机,其光圈(进光孔径)随被摄物体的亮度自动调节,而快门(曝光时间)是固定不变的,为估测某架“傻瓜”照相机的曝光时间,实验者从某砖墙前的高处使一个石子自由落下,拍摄石子在空中的照片如图。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单元测试卷 含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1.关于伽利略理想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伽利略理想实验是假想的,是没有科学依据的B. 伽利略理想实验是在可靠的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抽象思维的一种科学推理方法C.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有利地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关于力与运动的观点D.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可以在实验室直接完成2.甲乙两个物体沿同一直线同时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2s时甲和乙一定相遇B. 2s时甲的速度方向开始反向C. 4s时乙的加速度方向反向D. 2-6s内乙的位移为零3.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t+t2(m),则当物体速度为3m/s时,物体已运动的时间为()A. 0.5 sB. 1 sC. 2 sD. 3 s4.滑雪爱好者以某一初速度冲上斜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斜面顶端时的速度恰好为零。
已知他通过斜面中点时的速度为v,则他在上滑过程中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A. B. C. D.5.如图所示是A、B两质点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质点以20m/s的速度匀速运动B. B质点做曲线运动C. B质点最初4s做加速运动,后4s做减速运动D. A、B两质点在4s末时刻速度大小相等6.一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其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物体在3s内的位移为A. 0mB. 2mC. 3mD. -1m7.甲、乙两个金属球,甲的重量是乙的2倍,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球同时落地B. 甲球先落地C. 甲球落地时的速度较大D. 同一时刻在空中的位置不一定相同8.一物体自距地面高度H=20m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g取10m/s2.则它在落地前一秒内通过的位移是()A. 5mB. 10mC. 15mD. 20m9.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4 s后停止,若在第1 s内的位移是14 m,则最后1 s的位移是()A. 3.5 mB. 2 mC. 1 mD. 0二、多选题10.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落到地面用了3s的时间,不计空气阻力,取g=9.8m/s2,则该物体()A. 是从44.1m的高处开始下落的B. 落到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14.7m/sC. 最后1s下落了24.5mD. 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为14.7m/s11.一辆汽车4s内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2m/s,末速度为10m/s,在这段时间内( )A. 汽车的加速度为2m/s2B. 汽车的加速度为8m/s2C.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6m/sD. 汽车的加速度为10m/s212.长为L的软项链两端拴着甲乙两球,某同学用手拿着甲球站在三楼阳台上,由静止释放甲球让项链下落,如果站在四楼阳台上重复上述实验,不计空气阻力,则两次甲、乙两球相继落地的()A. 速度平方之差不变B. 速度之差不变C. 位移之差不变D. 时间之差不变13.水平传送带被广泛地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用于对旅客的行李进行安全检查.如图所示为车站的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紧绷的传送带AB始终保持1 m/s的恒定速率运行.旅客把行李无初速度地放在A 处,设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AB间的距离为2 m,g取10 m/s2.若乘客把行李放到传送带的同时也以1 m/s的恒定速度平行于传送带运动去B处取行李,则A. 行李到达B处的速度为2m/sB. 乘客比行李提前到达B处C. 行李到达B处所用时间为2.5sD. 若传送带速度足够大,行李可以比乘客提前到达B处三、实验题探究题14.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周期为0.02s,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5个计数点A、B、C、D、E,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各点到A点的距离依次是2.0cm、5.0cm、9.0cm、14.0cm。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4.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两次。
?
四、数据处理
1.挑选纸带并测量
在打出的纸带中选择一条点迹最清晰的。为了便于测量,舍
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迹,找一个适当的点当作计时起点
(0点),每5个点(相隔0.1 s)取一个计数点进行测量,如图所示。
(相邻两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电源频率为50 Hz)
时应根据纸带上所打计时点的多少,以能在纸带上取6~7个计
数点为原则来选,不一定是每隔四个点选一个,B错误;对刻度
尺读数时应该估读,所以C正确;用v-t图线处理数据时应让图
线经过尽量多的点,但偏离较大的点误差较大,应不予考虑,故
D错误。
?
4.(数据处理)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
点计时器使用的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 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
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打点计时器应固定在长木板上,且靠近滑轮一端
B.开始实验时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一端
C.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
D.牵引小车的钩码个数越多越好
?
答案:BC
解析:打点计时器应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选项A
错误;小车开始时靠近打点计时器是为了使小车的运动距离
使滑轮伸出桌面,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没有滑轮的一端,
连接好电路。
?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面挂上适当的
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连在小车的后
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
车(填“接通电源”或“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检测卷一、单选题(本题有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如图所示,光滑斜面上的四段距离相等,质点从O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先后通过a 、b 、c 、d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质点由O 到达各点的时间之比:::2a b c d t t t t =B .质点通过各点的速率之比:::2a b c d v v v v =C .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b vv =D .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2dv v =2.某同学沿平直的公路骑行,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关于该同学的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A .整个过程中有两段是匀速直线运动B .整个过程中有两段是匀加速直线运动C .返程时的速度比出发时的速度大D .在t =14 h 时距离起点的位移最大 3.跳水运动员训练时从10m 跳台双脚朝下自由落下,某同学利用手机的连拍功能,连拍了多张照片。
从其中两张连续的照片中可知,运动员双脚离水面的实际高度分别为6.8m 和5m 。
由此估算手机连拍时间间隔最接近以下哪个数值( ) A .0.01sB .0.1sC .0.02sD .0.2s4.用一根长15m 的细绳,两侧各系一个小球A 和B ,将小球A 与一大桥桥面相齐,细绳和小球B自然下垂,松开A球后落入河中,测得两球落入河中的时间差为1s。
(不计空气阻力的影响,g=10m/s2),试着求出大桥桥面与水面之间的高度是多少()A.15m B.25m C.20m D.45m5.某物体做直线运动,位移遵循的方程为x=6t-t2(其中,x的单位为m,t的单位为s)。
则该物体在0~4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A.8m B.9m C.10m D.11m6.如图所示,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位移s和时间t关系的图像,从图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A.v甲大于v乙B.v甲小于v乙C.v甲等于v乙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7.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2=-(m),当质点的速242s t t度为零,则t为多少()A.2s B.8s C.6s D.24s8.一质点在一段时间内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2t时间内质点的速度与加速度方向始终相反B.0~1t和1t~2t两段时间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反C .0~1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小于1t ~2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D .0~1t 时间内的加速度逐渐减小,1t ~2t 时间内的加速度逐渐增大二、多选题(本题有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一物理必修1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练习一、单选题1.一汽车以某一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
行驶过程中,司机忽然发现前方有一警示牌,立即刹车。
刹车后汽车立即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
已知从刹车开始计时,汽车在 0~2s 内的位移大小为48m ,4s ~6 s 内的位移大小为3m 。
用 、 分别表示汽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大小及刹车后的加速度大v a 小,则( )A. B. a =458m/s 2,v =2378m/s a =323m/s 2,v =1043m/s C. D. a =8m/s 2,v =32m/s a =6m/s 2,v =30m/s2.汽车自 点从静止开始在平直公路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车的加速度是 ,途中分别经过 、 A 2m/s 2P 两根电线杆,已知 、 电线杆相距 ,车经过电线杆 时的速度是 ,则下列结论中Q P Q 50m Q 15m/s 正确的是( )A. 经过 杆的速度是B. 经过 杆的速度是 P 8m/s P 10m/sC. 汽车经过 、 电线杆的时间是D. 汽车经过 、 电线杆的时间是 P Q 5s P Q 10s3.利用速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结合,可以自动作出物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的运动小车的s-t 图像如图所示,在0~15s 的时间内( )A. 小车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B. 小车做曲线运动C. 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0D. 小车的位移约为8m4.如图,a 、b 、c 、d 为光滑斜面上的四个点.一小滑块自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通过ab 、bc 、cd 各段所用时间均为T .现让该滑块自b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则该滑块( )A. 通过bc、cd段的位移之比为1:3B. 通过c、d点的速度之比为1:2C. 通过c点的速度小于通过bd段的平均速度D. 通过c点的速度大于通过bd段的平均速度5.如图是某质点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得到的正确结果是()A. 0~1 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B. 0~2s内的位移大小是3 mC. 0~1s内的加速度小于2~4s内的加速度D. 0~1s内的运动方向与2~4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6.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像。
高中人教版物理必修1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卷Word版含解析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分数________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4分,满分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1.物体以5 m/s 的初速度下落(忽略空气阻力),那么下列关于该物体的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是自由落体运动B .不是自由落体运动C .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自由落体运动D .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B【解析】由于该物体的初速度v 0≠0,不符合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故该物体的运动不是自由落体运动,但该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B 正确.2.一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那么物体在0~t 0和t 0~2t 0两段时间内( )A .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1B .位移大小之比为1∶1C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D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2【答案】B【解析】由图象可得,a 1=v 0t 0,a 2=-2v 0-v 0t 0=-3v 0t 0,⎪⎪⎪⎪a 1a 2=13,选项A 错误.x 1x 2=v 02t 02v 02×23t 0-v 02×13t 0=11,选项B 正确.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可知:v -1=v -2=v 02,选项CD 错误.3.A 、B 两物体从同一点开始运动,由A 、B 两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可知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B 两物体同时从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B .A 、B 两物体自同一时刻向不同方向运动C .A 、B 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均为5 m/s 2D .A 、B 两物体在A 出发后4 s 时,相距20 m【答案】D【解析】由v -t 图象可知,A 、B 两物体自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且B 比A 晚出发2 s ,选项AB 错误;图中直线的斜率大小表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由v -t 图象可知,a A =5 m/s 2,a B =10 m/s 2,选项C 错误;A 、B 两物体在A 物体出发后4 s 时,x A =40 m ,x B =20 m ,两物体相距20 m ,选项D 正确.4.如图所示,将一小球从竖直砖墙的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的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 ,每块砖的厚度均为d .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B .位置1不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C .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d T2 D .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7d 2T【答案】BCD【解析】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从静止开始运动的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而题图中位移之比为2∶3∶4∶5,故位置1不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选项A错误,B 正确;由Δs =aT 2知a =d T 2,选项C 正确;v 3=3d +4d 2T =7d 2T,选项D 正确. 5.某动车组列车以平均速度v 从甲地开到乙地所需的时间为t ,该列车以速度v 0从甲地出发匀速前进,途中接到紧急停车命令紧急刹车,列车停车后又立即匀加速到v 0继续匀速前进,从开始刹车至加速到v 0的时间是t 0(列车刹车过程与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相等),若列车仍要在t 时间内到达乙地,则动车组列车匀速运动的速度v 0应为( )A.v t t -t 0B.v t t +t 0C.v t t -12t 0D.v t t +12t 0 【答案】C【解析】从开始刹车至加速到v 0的过程中,列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总位移大小为12v 0t 0,根据题意有v t =12v 0t 0+v 0(t -t 0),解得:v 0= v t t -12t 0,选项C 正确. 6.一物体以初速度v 0=20 m/s 沿光滑斜面匀减速向上滑动,当上滑距离x 0=30 m 时,速度减为10 m/s ,物体恰滑到斜面顶部停下,则斜面长度为( )A .40 mB .50 mC .32 mD .60 m【答案】A【解析】根据v 2-v 20=2ax 求出物体的加速度为a =⎝⎛⎭⎫v 022-v 202x 0=102-2022×30m/s 2=-5 m/s 2,物体到达斜面顶部时速度为0,则斜面长度L =0-v 202a =40 m ,选项A 正确,选项BCD 错误.7.如图所示为一质点从t =0时刻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图中斜虚线为t =4 s 时对应图象中的点的切线,交时间轴于t =2 s 处,由此可知该质点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 )A .2 m/s 2 B.12m/s 2 C.32 m/s 2 D.23m/s 2 【答案】B【解析】由题图可知,t =4 s 时图象的切线斜率为该时刻的速度,则v =2 m/s ,故加速度a =v t =12m/s 2,B 正确. 8.一根轻质细线将2个薄铁垫片A 、B 连接起来,一同学用手固定B ,此时A 、B 间距为3L ,A 距地面为L ,如图所示.由静止释放A 、B ,不计空气阻力,且A 、B 落地后均不再弹起.从开始释放到A 落地历时t 1,A 落地前的瞬时速率为v 1,从A 落地到B 落在A 上历时t 2,B 落在A 上前的瞬时速率为v 2,则( )A .t 1>t 2B .t 1<t 2C .v 1∶v 2=1∶2D .v 1∶v 2=1∶3【答案】C【解析】A 垫片下落用时t 1等于B 垫片开始下落L 用时,B 垫片再下落3L 用时t 2,由于t 1、t 2时间内B 下落的位移满足1∶3的关系,故t 1=t 2,v 1∶v 2=1∶2,所以只有C 正确.9.A 、B 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朝同一方向运动,如图所示为两车运动的v -t 图象,下面对阴影部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若两车从同一点出发,它表示两车再次相遇前的最大距离B .若两车从同一点出发,它表示两车再次相遇前的最小距离C .若两车从同一点出发,它表示两车再次相遇时离出发点的距离D .表示两车出发时相隔的距离【答案】A【解析】在v —t 图象中,图象与时间轴所包围的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两条线的交点为二者速度相等的时刻,若两车从同一点出发,则题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就表示两车再次相遇前的最大距离,故A 正确.10.一辆汽车从车站开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开出一段时间后,司机发现有一位乘客未上车,急忙制动,车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结果汽车从开始启动到停下,共用10 s ,前进了15 m ,则在此过程中,汽车达到的最大速度是( )A .1 m/sB .1.5 m/sC .3 m/sD .8 m/s【答案】C【解析】设汽车最大速度为v ,匀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为a 1,位移为s 1;匀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为a 2,位移为s 2.由题意知:v 2=2a 1s 1,v 2=2a 2s 2,s 1+s 2=15 m ,v a 1+v a 2=10 s ,联立以上四式可得v =3 m/s.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11题6分、12题6分、13题11分、14题11分、15题13分、16题13分,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11.某学生利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来测量一个质量为m =50 g 的重锤下落时的加速度值,该学生将重锤固定在纸带下端,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以下是该同学正确的实验操作和计算过程,请填写其中的空白部分:①实验操作:________,释放纸带,让重锤自由落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取下纸带,取其中的一段标出计数点如图乙所示,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x 1=2.60 cm ,x 2=4.14 cm ,x 3=5.69 cm ,x 4=7.22 cm ,x 5=8.75 cm ,x 6=10.29 cm ,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间隔T =0.02 s ,则重锤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 =________,代入数据,可得加速度a =________m/s 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该同学从实验结果发现,重锤下落时的加速度比实际的重力加速度小,为了有效地缩小这个实验测得的加速度与实际的重力加速度之差,请你提出一个有效的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接通电源 实验结束关闭电源 ②(x 4+x 5+x 6)-(x 1+x 2+x 3)36T 29.60 (2)将重锤换成较大质量的重锤(或者采用频闪照相法)【解析】(1)①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纸带,实验结束,应立即关闭电源.②由逐差法求解重锤下落的加速度:a =(x 4+x 5+x 6)-(x 1+x 2+x 3)9×4T 2=(x 4+x 5+x 6)-(x 1+x 2+x 3)36T 2=9.60 m/s 2. (2)重锤下落时的加速度比实际的重力加速度小,是因为重锤下落时所受空气阻力过大或者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限位孔之间的摩擦阻力过大.为了有效地缩小这个实验测得的加速度与实际的重力加速度之差,可以将重锤换成较大质量的重锤(或者采用频闪照相法).12.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打出一条纸带.A 、B 、C 、D 、E 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 ,各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则在打D 点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 2.若当交流电的实际频率小于50 Hz 时,仍按50 Hz 计算,则测量的加速度值比真实的加速度值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0.34 0.4 偏大【解析】T =0.1 s ,v D =x CE 2T =0.0682×0.1 m/s =0.34 m/s ,v B =x AC 2T =0.26 m/s ,a =v D -v B 2T=0.4 m/s 2.交流电实际频率变小时,T 较真实值偏小,则测量的加速度较真实值偏大.13.如图所示,小球以6 m/s 的速度由足够长的斜面中部沿着斜面向上滑.已知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 2,则小球的速度大小何时达到3 m/s ?(小球在光滑斜面上运动时,加速度的大小、方向都不改变)【答案】1.5 s 或4.5 s【解析】小球先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由6 m/s 逐渐减小为零,然后又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取沿斜面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则v 0=6 m/s ,a =-2 m/s 2,小球的速度大小为3 m/s 有两种情况:向上滑时v 1=3 m/s ,向下滑时v 2=-3 m/s.由公式v =v 0+at 得t =v -v 0a ,所以t 1=v 1-v 0a =3-6-2s =1.5 s ,t 2=v 2-v 0a =-3-6-2s =4.5 s. 14.同一高度有A ,B 两个球,A 球自由下落5 m 后,B 球以12 m/s 的速度竖直投下.(取g =10 m/s 2)问:(1)B 球开始运动后经过多长时间追上A 球?(2)从B 球投下时算起到B 球追上A 球时,A ,B 两球下落的高度各为多少?【答案】(1)2.5 s (2)56.25 m 61.25 m【解析】(1)设B 球经时间t 追上A 球,A 球先运动的时间为t ′,由h =12gt ′2,得t ′=2h g =1 s ,所以,A 球运动时间为(t +1),当B 球追上A 球时有12g (t +1)2=v B t +gt 22,解得t =2.5 s.(2)从B 球投下起到追上A 球时,B 球下落的高度为x B =v B t +12gt 2=61.25 m ,则A 球下落的高度为x A =x B -5 m =56.25 m.15.飞机起飞过程可分为两个匀加速运动阶段,其中第一阶段飞机的加速度为a 1,运动时间为t 1.当第二阶段结束时,飞机刚好达到规定的起飞速度v 0.飞机起飞过程中,在水平直跑道上通过的路程为s .求第二阶段飞机运动的加速度a 2和时间t 2.【解】第一、二阶段结束时飞机运动速度分别为:v 1=a 1t 1,v 0=v 1+a 2t 2运动距离分别为:s 1=12a 1t 21,s 2=v 1t 2+12a 2t 22 总距离为s =s 1+s 2解得:a 2=v 20-a 21t 212s -a 1t 21,t 2=2s -a 1t 21v 0+a 1t 116.近年来隧道交通事故成为道路交通事故的热点之一.某日,一轿车A 因故障恰停在某隧道内离隧道入口50 m 的位置.此时另一轿车B 正以v 0=90 km/h 的速度匀速向隧道口驶来,轿车B 到达隧道口时驾驶员才发现停在前方的轿车A 并立即采取制动措施.假设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t 1=0.57 s ,轿车制动系统响应时间(开始踏下制动踏板到实际制动)t 2=0.03 s ,轿车制动时加速度大小a =7.5 m/s 2.问:(1)轿车B 是否会与停在前方的轿车A 相撞?(2)若会相撞,撞前轿车B 的速度大小为多少?若不会相撞,停止时轿车B 与轿车A 的距离是多少?【解】(1)轿车B在实际制动前做匀速直线运动,设其发生的位移为s1,由题意可知:s1=v0(t1+t2)=15 m实际制动后,轿车B做匀减速运动,位移为s2,有v20=2as2则s2=41.7 m,轿车A离隧道口的距离为d=50 m,因s1+s2>d,故轿车B会与停在前方的轿车A相撞(2)设撞前轿车B的速度为v,由运动学公式得v20-v2=2a(d-s1)解得v=10 m/s。
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单元素养评价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物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单元素养评价(二)(90分钟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所示,纯电动汽车不排放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某辆电动汽车在一次刹车测试中,初速度为18 m/s,经过3 s汽车停止运动.若将该过程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则这段时间内纯电动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 )A.3 m/s2 B.6 m/s2 C.15 m/s2 D.18 m/s22.钢架雪车也被称为俯式冰橇,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比赛项目之一.运动员需要俯身平贴在雪橇上,以俯卧姿态滑行.比赛线路由起跑区、出发区、滑行区及减速区组成.如图,若减速区AB间距离为200 m,运动员某次用时15 s通过减速区以某一速度通过终点,假设运动员在AB段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从以上数据可以确定( )A.运动员通过A点时的速度 B.运动员通过B点时的速度C.运动员在AB段运动的加速度 D.运动员在AB段运动的平均速度3.一家从事创新设计的公司打造了一台飞行汽车,既可以在公路上行驶,也可以在天空飞行.已知该飞行汽车在跑道上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速度达到40 m/s后离开地面.离开跑道后的加速度为5 m/s2,最大速度为200 m/s.飞行汽车从静止到加速至最大速度所用的时间为( )A.40 s B.52 s C.88 s D.100 s4.汽车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那么开始刹车后2 s内与开始刹车后6 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A.1∶1 B.1∶3 C.3∶4 D.4∶35.如图,“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实验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的一部分(照片中的数字是小球下落的距离,单位是cm),为了根据照片测得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则一定要记录的是( )A.小球的直径 B.小球的质量C.小球初速度为零的位置 D.频闪光源的周期6.两个小球从两个不同高度处自由下落,结果同时到达地面,下列选项图中能正确表示它们运动的是( )7.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2年2月20日在北京闭幕.如图所示,高山滑雪运动员在斜坡上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滑行距离x1后,又在水平面上匀减速滑行距离x2后停下,测得x 2=2x 1,运动员经过两平面交接处速率不变,则运动员在斜坡上的加速度a 1与在水平面上的加速度a 2的大小关系为( )A .a 1=a 2B .a 1=4a 2C .a 1=12a 2 D .a 1=2a 2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8.一汽车在公路上行驶,位移和速度关系为x =40-v 210,其中x 单位为m ,v 单位为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做减速运动,初速度大小为10 m/s 2B .汽车做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 m/s 2C .汽车经过4 s 速度减小到零D .汽车经过2 s 速度减小到零 9.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那么在0~t 0和t 0~3t 0两段时间内( )A .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1B .位移大小之比为1∶2C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D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 10.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开始沿同一直线运动,甲的x t 图像和乙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B .甲、乙均在3 s 末回到出发点,距出发点的最大距离均为4 mC .0~2 s 内与4~6 s 内,甲的速度等大同向,乙的加速度等大同向 D.6 s 内甲的路程为16 m ,乙的路程为12 m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计算题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1.(8分)在做“探索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1)下列仪器需要用到的有________.(2)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操作步骤,其中有误的步骤是________.A.将电火花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的一端,并接在220 V交变电源上B.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计时器的限位孔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适当重的槽码D.将小车移到靠近计时器的一端后,放开小车,再接通电源(3)在实验中得到一条如图所示的纸带,已知电源频率为50 Hz,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测量出x5=4.44 cm,x6=4.78 cm,则打下“F”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_____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4)若实验时电源频率大于50 Hz,则打下“F”点时小车的实际速度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测量速度.12.(8分)某物理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器材有:底座、带有标尺的竖直杆、光电门1和2组成的光电计时器(其中光电门1更靠近小球释放点),小球释放器(可使小球无初速度释放)、网兜.实验时可用两光电门测量小球从光电门1运动至光电门2的时间t,并从竖直杆上读出两光电门间的距离h.(1)改变光电门1的位置,保持光电门2的位置不变,小球经过光电门2的速度为v ,不考虑空气阻力,小球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则h 、t 、g 、v 四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为h =________.(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ht t 图线,若图线斜率的绝对值为k ,根据图线可求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13.(12分)公交车作为现代城市很重要的交通工具,它具有方便、节约、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等许多作用.某日,某中学黄老师在家访途中向一公交车站走去,发现一辆公交车正从身旁平直的公路驶过,此时,他的速度是1 m/s ,公交车的速度是15 m/s ,他们距车站的距离为50 m .假设公交车在行驶到距车站25 m 处开始刹车,刚好到车站停下,停车时间10 s .而黄老师因年龄、体重、体力等关系最大速度只能达到6 m/s ,最大起跑加速度只能达到2.5 m/s 2.(1)若公交车刹车过程视为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是多少? (2)试计算分析,黄老师是应该上这班车,还是等下一班车.14.(12分)某路口,有按倒计时显示的时间显示灯.一辆汽车在平直路面上正以36 km/h 的速度朝该路口停车线匀速前行,在车头前端离停车线70 m 处司机看到前方绿灯刚好显示“5”.交通规则规定:绿灯结束时车头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允许通过.则:(1)若不考虑该路段的限速,司机的反应时间为 1 s ,司机想在剩余时间内使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停车线,则汽车的加速度至少多大?(2)若该路段限速60 km/h ,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 s ,司机反应过来后汽车先以2 m/s2的加速度沿直线加速3 s ,为了防止超速,司机在加速结束时立即踩刹车使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结果车头前端与停车线相齐时刚好停下,求刹车后汽车加速度大小(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15.(14分)据报道,一儿童玩耍时不慎从45 m 高的阳台上无初速度掉下,在他刚掉下时恰被楼下的管理人员发现,该人员迅速由静止冲向儿童下落处的正下方楼底,准备接住儿童.已知管理人员到楼底的距离为18 m ,为确保安全稳妥地接住儿童,管理人员将尽力节约时间,但又必须保证接儿童时没有水平方向的冲击.不计空气阻力,将儿童和管理人员都看成质点,设管理人员奔跑过程中只做匀速或匀变速运动,g 取10 m/s 2.(1)管理人员至少要用多大的平均速度跑到楼底?(2)若管理人员在加速或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相等,且最大速度不超过9 m/s ,求管理人员奔跑时加速度需满足什么条件?单元素养评价答案(二)1.解析:根据a =v -v 0t 得a =0-183m/s 2=-6 m/s 2,“-”表示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故选项B 正确.答案:B2.解析:根据题意,知道AB 间距离和通过的时间,则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以求得运动员在AB 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无法求得两个端点的瞬时速度以及在AB 段运动的加速度.答案:D3.解析: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 =v 0+at 知,飞行汽车在跑道上行驶的时间为t 1=v 1a 1=402 s =20 s .飞行汽车从离开地面到加速至最大速度的时间为t 2=v 2-v 1a 2=200-405s =32 s ,故t =t 1+t 2=52 s ,B 正确.答案:B4.解析:由Δv =at 知,汽车从开始刹车到停止的时间t 刹=v 0a =205s =4 s ,刹车后2s 内汽车的位移x 1=v 0t -12at 2=20×2 m -12×5×22m =30 m ,刹车后6 s 内汽车的位移x 2=v 0t 刹-12at 2刹 =20×4 m -12×5×42m =40 m ,则x 1∶x 2=3∶4,故C 正确.答案:C5.解析:根据Δx =gT 2得重力加速度为g =Δx T2,可知需要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需要测量频闪光源的周期或频率大小,故D 正确,A 、B 、C 错误.答案:D6.解析:由题意,两个小球从两个不同高度处自由下落,初速度为0,同时到达地面,说明两个小球不是同时下落,且高度大的小球应先下落,则在v t 图像中图线与横坐标所包围的面积应大一些;在下落过程中,两个小球的加速度相同,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图像斜率相同,即两直线应平行,故A 、B 错误;高度大的小球运动时间长,则末速度应大一些,而D 中末速度相同,故D 错误,C 正确.答案:C7.解析:设交接处的速度为v ,则运动员在斜坡上的加速度大小a 1=v 22x 1,在水平面上的加速度大小a 2=v 22x 2,x 2=2x 1,则a 1=2a 2,故本题选D.答案:D8.解析:根据题意x =40-v 210,整理得v 2-400=-10x ,对应v 2-v 20 =2ax ,解得v 0=20 m/s ,a =-5 m/s 2,所以汽车做匀减速运动,初速度大小为20 m/s ,加速度大小为5 m/s 2,故A 错误,B 正确;由v =v 0+at ,得t =0-20-5s =4 s ,故C 正确,D 错误.答案:BC9.解析:根据v t 图线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可知,在0~t 0和t 0~3t 0两段时间内汽车加速度大小之比为a 1∶a 2=v 0t 0∶v 02t 0=2∶1,故A 错误.根据v t 图线与t 轴所围图形的面积等于位移大小可知,0~t 0和t 0~3t 0两段时间内位移大小之比为x 1∶x 2=v 0t 02∶v 0·2t 02=1∶2,故B 正确;0~t 0和t 0~3t 0两段时间内平均速度大小之比v -1∶v -2=0+v 02∶v 0+02=1∶1,故C 错误,D 正确.答案:BD10.解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而图甲中速度大小和方向均发生变化,则甲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图乙中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均发生变化,则乙做的不是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故A 错误;甲在3 s 末位移为零,即回到出发点,而乙的位移为6 m ,没有回到出发点,故B 错误;x t 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v t 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0~2 s 内与4~6 s 内,甲的两段图线平行,即速度等大同向;0~2 s 内与4~6 s 内,乙的两段图线平行,即加速度等大同向,故C 正确;甲前2 s 内路程为4 m ,第3 s 内路程为4 m ,第4 s 内路程为4 m ,最后2 s 内路程为4 m ,总路程为16 m ,乙的路程为s =2×4×32m =12 m ,故D 正确.答案:CD11.解析:(1)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验中,依据实验原理,通过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借助刻度尺来测量长度,从而研究小车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故选项A 、B 正确,C 、D 错误;(2)将电火花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的一端,并接在220 V 交变电源上,A 正确;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计时器的限位孔,B 正确;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适当重的槽码,C 正确;将小车移到靠近计时器的一端后,应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故选项D 错误;(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下纸带上“F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 =x 5+x 62T =4.44+4.782×0.1×10-2m/s =0.46 m/s ;(4)若实验时电源频率大于50 Hz ,则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0.1 s ,由F 点的瞬时速度表达式v =x 5+x 62T可知,其实际速度大于测量速度. 答案:(1)AB (2)D (3)0.46 (4)大于12.解析:(1)小球经过光电门2的速度为v ,则小球从开始释放到经过光电门2的时间t ′=v g ,所以从开始释放到经过光电门1的时间t ″=t ′-t =v g-t ,所以经过光电门1的速度v ′=gt ″=v -gt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两光电门间的距离h =v ′+v 2t =vt -12gt 2.(2)根据h =vt -12gt 2,得h t =v -12gt ,又htt 图线斜率的绝对值为k , 则k =12g ,所以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 =2k . 答案:(1)vt -12gt 2(2)2k13.解析:(1)公交车刹车的加速度a 1=0-v 21 2s 1=0-1522×25 m/s 2=-4.5 m/s 2,故其加速度的大小为4.5 m/s 2.(2)公交车从与黄老师相遇处到开始刹车用时t 1=s -s 1v 1=50-2515 s =53s ,公交车刹车过程用时t 2=0-v 1a 1=103 s .黄老师以最大加速度达到最大速度用时t 3=v 2-v 3a 2=6-12.5 s =2 s.黄老师加速过程中的位移s 2=v 2+v 32t 3=7 m ,以最大速度跑到车站的时间t 4=s -s 2v 2=50-76s =7.2 s .t 3+t 4<t 1+t 2+10 s ,所以黄老师应该上这班车.答案:(1)4.5 m/s 2(2)黄老师应该上这班车14.解析:(1)司机反应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是:x 1=v 0t 1=10 m ;加速过程:t 2=5 s -t 1=4 s , 70 m -x 1=v 0t 2+12a 1t 22 ,代入数据解得:a 1=2.5 m/s 2. (2)汽车加速结束时通过的位移:x 2=v 0t 1+v 0t 3+12a 2t 23 =10 m +10×3 m +12×2×32 m =49 m ,此时与停车线间距为x 3=70 m -x 2=21 m ,此时速度为v 1=v 0+a 2t 3=10 m/s +2×3 m/s =16 m/s(小于60 km/h),匀减速过程:2a 3x 3=v 21 ,代入数据解得:a 3=12821 m/s 2=6.1 m/s 2.答案:(1)2.5 m/s 2(2)6.1 m/s 215.解析:(1)儿童下落过程,由运动学公式得h =12gt 2管理人员奔跑的时间t ≤t 0对管理人员奔跑过程,由运动学公式得x =v -t 解得v -≥6 m/s(2)假设管理人员先匀加速接着匀减速奔跑到楼底,奔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v 0,由运动学公式得v -=0+v 02得v 0=2v -=12 m/s >v m =9 m/s故管理人员应先加速到v m =9 m/s ,再匀速,最后匀减速奔跑到楼底.设匀加速、匀速、匀减速过程的时间分别为t 1、t 2、t 3,位移分别为x 1、x 2、x 3, 由运动学公式得x 1=12at 21x 3=12at 23 x 2=v m t 2 v m =at 1=at 3 t 1+t 2+t 3≤t 0 x 1+x 2+x 3=x解得a ≥9 m/s 2.答案:(1)6 m/s (2)a ≥9 m/s 2。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无风秋日,晚霞满天,一片梧桐叶从高为5m 的枝头自静止飘落至地面,所用时间可能是(g 取10m/s 2)( ) A .0.1sB .0.5sC .1sD .3s2.如图所示的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减速运动的是( )A .B .C .D .3.一辆摩托车平直公路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用了5s 时间经过甲、乙两个标记位置,已知甲、乙间的距离为60m ,车经过乙时的速度为16m/s ,则( ) A .车从出发到乙位置所用时间为10s B .车的加速度为25m/s 3C .经过甲位置时速度为5m/sD .从出发点到甲位置的距离是40m4.图示为甲、乙两辆电动汽车的速度图像,它们在同一平直公路上,朝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已知它们在t =5s 时相遇,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都加速时的甲乙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B .t =0时刻甲车在乙车后方30m 远处C .分析知t =15s 时甲车与乙车再次相遇D .分析知t =30s 时甲车与乙车再次相遇5.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3米跳板比赛中,我国跳水运动员施廷懋获得金牌。
经过对跳水过程录像的理想化处理,将施廷懋(可视为质点)离开跳板时作为计时起点,其运动过程的v -t 图像简化为如图所示,忽略空气阻力,则运动员 ( )A .0-t 1运动员自由下落B .在t 2时刻开始进入水面C .在t 2时刻在空中最高点D .在t 3时刻浮出水面6.如图所示,木块A 、B 并排且固定在水平桌面上,A 的长度是3L ,B 的长度是L ,一颗子弹沿水平方向以速度1v 射入A ,以速度2v 以穿出B ,子弹可视为质点,其运动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子弹穿出A 时的速度为( )A .124v v -B .22124v v -C 22123v v +D 22123v v + 7.滑雪场游玩中,小明从雪坡的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直线下滑,途中依次经过a 、b 、c 三个标志点,已知ab =4m ,bc =8m ,通过ab 和bc 所用时间均为2s ,则他通过b 、c 两个标志点的瞬时速度大小分别为( ) A .2m/s ; 3m/s B .3m/s ; 4m/s C .3m/s ; 5m/s D .4m/s ; 6m/s8.酒后驾驶会导致许多安全隐患,是因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交长,反应时间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同步习题: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的应用(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专题强化练1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的应用选择题1.(2019山西晋中高一上期末,)某质点由A经B到C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历时4s。
前2s和后2s位移分别为AB=8m和BC=12m,该质点的加速度大小及B点的瞬时速度的大小分别是()A.1m/s25m/sB.2m/s25m/sC.1m/s210m/sD.2m/s210m/s2.(2019云南玉溪一中高一上期末,)(多选)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D被分成三个长度相等的部分,即AB=BC=CD,一小物体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深度解析)A.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v B∶v C∶v D=1∶2∶3B.物体在AB段和BC段的平均速度之比为(√2-1)∶1C.物体通过B、C、D三点的速度满足v C=√v B2+v D22D.物体通过B、C、D三点的速度满足v C=v B+v D23.(2020湖北广水一中高一期末,)一个小球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沿斜面滑下,经过斜面中点时速度为3m/s,则小球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A.4m/sB.5m/sC.6m/sD.3√2m/s4.(2020安徽芜湖高一检测,)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1s内与在第2s内位移之比为x1∶x2,在走完第1m时与走完第2m时的速度之比为v1∶v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深度解析)A.x 1∶x 2=1∶3,v 1∶v 2=1∶2B.x 1∶x 2=1∶3,v 1∶v 2=1∶√2C.x 1∶x 2=1∶4,v 1∶v 2=1∶2D.x 1∶x 2=1∶4,v 1∶v 2=1∶√2 5.(2020河南新乡一中高一期中,)(多选)如图所示,物体自O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 、B 、C 、D 为其运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2 m,BC=3 m,且物体通过AB 、BC 、CD 所用的时间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求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B.可以求得CD=4 mC.可以求得O 、A 之间的距离为1.125 mD.可以求得O 、B 之间的距离为12.5 m 6.(2020浙江诸暨高一模拟,)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通过第一段位移x 1的过程中,其速度变化量为Δv,紧接着通过第二段位移x 2,速度变化量仍为Δv 。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本必修第一册: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单元测试卷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踢毽子是我国民间的一项体育游戏,被人们誉为“生命的蝴蝶”.今年来,踢毽子成为全民健身活动之一.毽子由羽毛和铜线组成,在下落时总是铜线在下羽毛在上,如图所示,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毽子的自由下落是自由落体运动B.铜钱重,所以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C.如果在月球上踢毽子,也总是出现铜钱在下羽毛在上的现象D.总是铜线在下羽毛在上的原因是因为有空气阻力的存在2.飞机的起飞过程是从静止出发,在直跑道上加速前进,等达到一定速度时离地.已知飞机在直跑道上加速前进的位移为1 600 m,所用的时间为40 s,假设这段运动是匀加速运动,用a表示加速度,v表示飞机离地时的速度,则()A.a=2 m/s2,v=80 m/sB.a=1 m/s2,v=40 m/sC.a=2 m/s2,v=40 m/sD.a=1 m/s2,v=80 m/s3.以速度v0=20 m/s竖直上抛一小球,2 s后以相同的初速度在同一点竖直上抛另一小球,问两球在离抛出点多高处相遇(g取10 m/s2)()A. 10 m处B. 15 m处C. 20 m处D.不会相遇4.车站上的一名工作人员站在站台上靠近火车第1节车厢的车头旁。
当火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测得第1节车厢经过该工作人员需要3 s,则该工作人员在9 s内能看到从他身边经过的车厢数(不计车厢间隙)为()A. 3节B. 6节C. 9节D. 12节5.甲、乙两质点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中a、b所示,其中a图线为抛物线的一部分,不考虑二者碰撞,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做曲线运动,乙做直线运动B.乙质点在t2~t3时间段内做匀速直线运动C.t1~t4时间段内甲、乙两质点的平均速度相同D.t3~t4时间段内乙比甲运动得快6.汽车关闭发动机后匀减速前进40 m过程中速度由12 m/s减为8 m/s。
若再经过10 s,则汽车又前进了 ()A. 24 mB. 32 mC. 40 mD. 60 m7.某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0=10 m/s,加速度大小a=2 m/s2,该物体在某1 s内的位移为5 m,此后它还能运动()A. 2 mB. 4 mC. 6 mD. 8 m8.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如图为它运动的位移时间x-t图象,则()A.两物体同时运动,从同一地点出发B.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前x0(m)处C.乙在途中停留了一段时间,甲是一直在运动D.从计时开始,经过t1时间两物体速度相等9.甲、乙两辆汽车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两车在某一时刻刚好经过同一位置,此时甲的速度为5 m/s,乙的速度为10 m/s.甲车的加速度大小恒为1.2 m/s2.以此时作为计时起点,它们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以上条件可知()A.乙车做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加速运动B.在前4 s的时间内,甲车运动位移为29.6 mC.在t=4 s时,甲车追上乙车D.在t=10 s时,乙车又回到起始位置10.如图所示为打点计时器记录的一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的纸带的一部分,D1是任选的第一点,D11、D21是第11点和第21点,若加速度的值是10cm/s2,则该打点计时器的频率是()A. 10 HzB. 20 HzC. 30 HzD. 40 Hz11.沿直线做匀加速运动的质点,从某时刻开始,在连续相邻的t、2t、3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v2、v3,则(v2-v1)∶(v3-v2)的比值为()A. 3∶5B. 2∶3C. 1∶1D. 4∶312.在航空母舰上,舰载飞机借助助推设备,在2 s内就可把飞机从静止加速到83 m/s,设起飞时飞机在跑道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供飞机起飞的甲板跑道长度至少为()A. 83 mB. 166 mC. 41.5 mD. 332 m13.两物体A、B的x-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从第3 s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 A>v B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A比B迟3 s才开始运动C.在5 s内物体的位移相同,5 s末A、B相遇D. 5 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14.(多选)A、B、C三物同时、同地、同向出发作直线运动,下图是它们的位移与时间的图象,由图可知它们在t0时间内(除t0时刻外)()A.平均速度v A=v B=v CB.平均速度v A>v B>v CC.A一直在B、C的前面D.A的速度一直比B、C要大15.在2009年罗马游泳世锦赛男子800 m自由泳决赛中,中国飞鱼张琳以7分32秒12的成绩夺冠并打破世界纪录,成为中国游泳史上男子第一人.若张琳前8 s的运动速度图象如图,根据图象可知()A.第2 s末的加速度2 m/s2B. 8 s内的位移为 19.5 mC.第1 s末与第5 s末速度方向相反D.第1 s内与第2 s内位移相等二、填空题(共3小题)16.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x-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v甲________v乙,经过6 s,两车相距________m.17.如图所示,为一物体的x-t图象,它是一抛物线,从图象中可以判定物体做________运动,物体在8 s内的位移是________ m,物体运动48 m所经历的时间是________ s,物体在第7 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是________ m/s.18.滑块以某一初速度冲上斜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斜面顶端时的速度恰为零,若已知滑块在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1,则滑块在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若已知滑块通过斜面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滑块在前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_________.三、简答题(共3小题)19.有一质点做直线运动,其运动规律用如图甲所示的x-t图象表示,由图可知在开始2 s内质点做匀速运动的速度为________m/s.请在如图乙所示的v-t图象的坐标系中把该质点的运动规律表示出来.甲乙20.请将如图某物体运动的v-t图象转化为x-t图象.21.如图所示是曲线形状相同的v-t图象甲和x-t图象乙.试分析两图各自表示的运动情况.四、计算题(共3小题)22.快速公交车进站时要求定点停车,当车停稳后车门与站台候车区的屏蔽门必须对齐,以便乘客上下车.公交车进站过程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减速前以54 km/h的速度行驶.晴天时,司机距停车点20 m处开始刹车,公交车恰好停在停车点.雨天时,公交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晴天时的,若公交车减速前仍按54 km/h的速度行驶,且进站仍要停在停车点,司机应在距停车点多远处开始停车?23.设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开始时刻(t=0)的速度为v0(叫作初速度),加速度为a,请根据加速度定义式求t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24.符合国家安全技术标准的汽车满载时以54 km/h的速度行驶,若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4.5 m/s2,求(1)制动距离;(2)该汽车刹车后3 s的速度和位移分别是多少?(3)刹车后6 s的速度和位移分别是多少?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毽子的自由下落过程中,羽毛受到了较大的阻力,故不能看作自由落体运动,A错误;因为空气阻力对羽毛的阻碍作用更明显,所以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B错误;月球上没有空气阻力,铜钱和羽毛单独下落的加速度相同,故一起下落时不存在铜钱拖着羽毛的情况,C错误,D正确.2.【答案】A【解析】由x=v0t+at2得,加速度a=-=2 m/s2.则飞机离地时的速度v=at=2×40 m/s=80 m/s,A项正确.3.【答案】B【解析】先判断先竖直上抛的小球到达最高点用的时间为:t==s=2 s,所以另一小球抛出时,它恰好在最高点将要做自由落体运动.由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可得,两球再经过 1 s后相遇.故两球相碰处离出发点的高度为:h=v0t-gt2=20×1-×10×12m=15 m.4.【答案】C【解析】以火车为参考系,工作人员相对于火车从静止开始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前3 s内,有x1=at∶在前9 s内,有x2=at∶由∶∶式可得===9由题意可知,9 s内工作人员看到9节车厢从身边驶过。
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镇雄县第四中学2020年高一上学期物理第二单元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 命题人:_________ 得分:_____一、选择题(1-7为单选,8-10为多选)1.一辆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4 m/s ,经过4 s 速度达到12 m/s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汽车的加速度为2 m/s 2B .汽车每秒速度的变化量为2 m/sC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6 m/sD .汽车的位移为32 m2.物体做直线运动,在t 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x ,在中间位置x2处的速度为v 1,在中间时刻t2处的速度为v 2,则v 1和v 2的关系错误的是( ) A .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v 1>v 2 B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 1>v 2 C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v 1=v 2 D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 1<v 23.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7 s 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3 s 内的平均速度大6m/s ,则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A .1 m/s 2B .1.5 m/s 2C .3 m/s 2D .4 m/s 24.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运动时速度为36 km/h ,司机突然以2 m/s 2的加速度刹车,则刹车后8 s 汽车滑行的距离为( )A .25 mB .16 mC .50 mD .144 m5.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s 内和第2s 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m 和7m ,则刹车后6s 内的位移是( )A.20mB.24mC.25mD.75m6.某一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v-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前4s 内的位移是7m B.物体在第三秒末离出发点最远 C.物体在0-1s 内的加速度为2m/s 2D.物体在第1s 末运动的方向发生变化7.A 、B 两质点从同一地点运动的x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B 两质点在4 s 末速度相等B .前4 s 内A 、B 之间距离先增大后减小,4 s 末两质点相遇C .前4 s 内A 质点的位移小于B 质点的位移,后4 s 内A 质点的位移大于B 质点的位移D .A 质点一直做匀速运动,B 质点先加速后减速,8 s 末回到出发点 8.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x -t 图象如图所示,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出发时刻为计时起点,则从图象中可以看出( ) A .甲、乙同时出发 B .乙比甲先出发C .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前面x 0处D .甲在中途停了一会儿,但最后还是追上了乙9.物体由静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 s 内通过的位移是3 m ,则( ) A .第3 s 内平均速度是3 m/sB .物体的加速度是1.2 m/s 2C .前3 s 内的位移是6 mD .3 s 末的速度是3.6 m/s10.某时刻,两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下列关于两车的位移x 、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能反映t 1时刻两车相遇的是( )二、实验题11.在用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电源频率为50HZ ,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A、B、C、D、E、F、G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x1=1.20cm,x2=2.01cm,x3=2.79cm,x4=3.60cm,x5=4.39cm,x6=5.21cm.(1)实验步骤:在上述实验中,按照下面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下述步骤中操作不妥的是__(填序号),应改为___________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物理单元测试AB 卷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B )卷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从v 增加到2v 时经过的位移是s ,则它的速度从v 增加到3v 时发生的位移是( )A.2sB.23sC.43sD.83s2.将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斜面分为四等份,如图所示,AB BC CD DE ===,在斜面的底端A 点有一个小滑块以初速度0v 沿斜面向上运动,刚好能到达斜面顶端E 点。
则小滑块向上运动经过D 点时的速度大小是( )A.05vB.04vC.03vD.02v3.高速公路的ETC 电子收费系统如图所示,ETC 通道的长度是识别区起点到自动栏杆的水平距离。
某汽车以21.6 km/h 的速度匀速进入识别区,ETC 天线用了0.3 s 的时间识别车载电子标签,识别完成后发出“滴”的一声,司机发现自动栏杆没有抬起,于是采取制动刹车,汽车刚好没有撞杆。
已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0.7 s ,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25m/s ,则该ETC 通道的长度约为( )A.4.2 mB.6.0 mC.7.8 mD.9.6 m4.几个水球可以挡住子弹?实验证实:4个水球就足够了!4个完全相同的水球紧挨在一起水平排列,如图所示,子弹(可视为质点)在水球中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恰好穿出第4个水球,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子弹在每个水球中速度变化相同B.由题干信息可以确定子弹穿过每个水球的时间C.由题干信息可以确定子弹在每个水球中运动的时间相同D.子弹穿出第3个水球的瞬时速度与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5.入冬以来,全国多地多次发生雾霾天气,能见度不足20 m。
在这样的恶劣天气中,甲、乙两汽车在一条平直的单行道上,乙在前、甲在后同向行驶。
某时刻两车司机同时听到前方有事故发生的警笛提示,同时开始刹车。
两辆车刹车时的v t 图像如图,则()A.若两车发生碰撞,开始刹车时两辆车的间距一定等于112.5 mB.若两车发生碰撞,开始刹车时两辆车的间距一定小于90 mC.若两车发生碰撞,则一定是在刹车后20 s 之内的某时刻发生相撞D.若两车发生碰撞,则一定是在刹车后20 s 以后的某时刻发生相撞6.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进行下潜试验,从水面开始竖直下潜,最后返回水面,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4 min 和6~10 min 两时间段平均速度大小相等B.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为20.025m/sC.3~4 min 和6~8 min 加速度方向相反D.本次下潜的最大深度为6 m7.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其中A B C D E F G 、、、、、、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123456,T x x x x x x 、、、、、分别为AB BC CD DE EF FG 、、、、、的长度,下列用来计算打D 点时小车速度的表达式中误差最小的是( )A.34x x T +B.342x x T +C.23454x x x x T +++D.162x x T +8.甲、乙两球质量分别为12m m 、,从同一地点(足够高)同时由静止释放。
两球下落过程所受空气阻力大小f 仅与球的速率v 成正比,与球的质量无关,即f kv =(k 为正的常量)。
两球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
落地前,经时间0t 两球的速度都已达到各自的稳定值12v v 、。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释放瞬间甲球加速度较大B.1221m v m v =C.甲球质量大于乙球质量D.0t 时间内两球下落的高度相等9.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
上升第一个4H 所用的时间为1t ,第四个4H 所用的时间为2t 。
不计空气阻力,则21t t 满足( )A.2112t t <<B.2123t t <<C.2134t t <<D.2145t t << 10.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在0t =时,乙车在甲车前50m 处,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对汽车运动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车先做匀速运动再做反向匀减速运动B.在第20s 末,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大小相等C.在第30s 末,甲、乙两车相距50mD.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甲、乙两车可以相遇两次11.科技馆中的一个展品如图所示,在较暗处有一个不断均匀滴水的水龙头,在一种特殊的间歇闪光灯的照射下,若使间歇闪光时间间隔正好与水滴从A 下落到B 的时间相同,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现象:水滴似乎不再下落,而是像固定在图中的A B C D 、、、四个位置不动。
对出现的这种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210m/s g =)( )A.水滴在下落过程中通过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满足AB BC CD t t t <<B.2s 10C.水滴在相邻两点之间的位移满足135AB BC CD s s s =∶∶∶∶ D.水滴在各点的速度之比满足149B C D v v v =∶∶∶∶12.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车在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v t-图像。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相遇时,乙车的速度为10 m/sB.甲车超过乙车后,两车不会再相遇C.乙车启动时,甲车在其前方50 m处D.相遇前,甲车落后乙车的最大距离为50 m13.有四个物体A B C D、、、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A B、运动的x t-图像如图甲所示,C D、沿同一方向运动的v t-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可知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物体A B、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在0~3 s的时间内,物体A B、之间距离逐渐增大C.3st=时,物体C D、的速度相同D.3st=时,物体C D、之间距离最小14.如图甲所示,小车开始在水平玻璃板上运动,后来在薄布面上做减速运动。
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所打出的纸带及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单位:cm )如图乙所示,纸带上相邻两点间对应的时间间隔为0.02 s 。
(1)计算计时器打出点2、3时小车的速度大小,填入表中。
计数点序号1 2 3 4 5 速度1/(m s )n v -· 10.75v = 2v =_____ 3v =_____ 40.45v = 50.35v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小车在薄布上运动的v t -图像。
(3)求出小车在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大小。
15.如图所示,悬挂的直杆AB 长为a ,在B 端以下h 处有一长为b 的无底圆柱筒CD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若将悬线剪断,问:(1)直杆下端B穿过圆柱筒的时间是多少?(2)整个直杆AB穿过圆柱筒的时间是多少?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速度从v 增加到2v 时,有:22(2)2v v as -=,速度从v 增加到3v 时,有:22(3)2v v as '-=,联立两式得:83s s '=,故A 、B 、C 错误,D 正确。
2.答案:D解析:将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逆向看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2200202EA D ED v ax v ax -=-=、,又4EA ED x x =,解得:02D v v =。
故D 项正确,A 、B 、C 项错误。
3.答案:D解析:21.6km/h 6m/s =,汽车在前0.3s 0.7s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为:1012()6(0.30.7)m 6m x v t t =+=⨯+=;随后汽车做减速运动,位移为:22026m 3.6m 225v x a ===⨯;所以该ETC 通道的长度为:12(6 3.6)m 9.6m L x x +==+=。
4.答案:D解析:设水球的直径为d ,子弹运动的过程为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末速度为零。
我们可以应用逆过程,相当于子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因为通过最后1个、最后2个、以及后3个、全部4个的位移分别为23d d d 、、和4d ,根据212x at =知,时间之比为12,所以子弹在每个水球中运动的时间不同;由以上的分析可知,子弹依次穿过4个水球的时间之比为:(21)1--∶;由题干信息不可以确定子弹穿过每个水球的时间,故B 、C 错误。
子弹在水球中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受力是相同的,所以加速度相同,由v at ∆=可知,运动的时间不同,则速度的变化量不同,故A 错误。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子弹穿过前3个水球的时间与穿过第4个水球的时间是相等的,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知,子弹穿出第3个水球的瞬时速度与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故D 正确。
5.答案:C 解析:由题图可知,甲车的加速度22125m/s 1m/s 25a -==-,乙车的加速度22215m/s 0.35m s 0/a -==-,两车速度相等经历的时间为20 s ,此时两车的速度15m/s v v a t =+=甲,甲车的位移1(525)20m 300m 2x =⨯+⨯=甲,乙车的位移1(515)20m 200m 2x =⨯+⨯=乙,可知要不相撞,则两车的距离至少300m 200m 100m x ∆=-=,若两车发生碰撞,则两车的距离小于100 m ,故A 、B 错误。
因为速度相等后,若不相撞,两者的距离又逐渐增大,可知若两车发生碰撞,两辆车一定是在刹车后的20 s 之内的某时刻发生相撞的,故C 正确,D 错误。
6.答案:A解析:根据v t -图像与横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则0~4 min 内的位移大小为:1(120240) 2.0m 360m 2x =⨯+⨯=;6~10 min 内位移大小为1 3.0240m 360m 2x '=⨯⨯=,可知,0~4 min 和6~10 min 两时间段位移大小相等,所用时间相等,则平均速度大小相等,故A 正确;v t -图线的倾斜程度表示加速度的大小,0~1 min 和3~4 min 加速度最大,大小为222.0m/s 0.033m/s 60v a t==≈,故B 错误;v t -图像的斜率的正负反映加速度的方向,可知3~4 min 和6~8 min 加速度方向相同,故C 错误;由题图可知4min t =时“蛟龙号”下潜到最深处,最大深度为:1(120240) 2.0m 360m 2s =⨯+⨯=,故D 错误。
7.答案:B解析:某点的瞬时速度可用以该点为中间时刻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来代替:12n n n x x v T++=,而且所选时间段越短,误差越小,选项B正确。
8.答案:C解析:D.根据v t -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通过的位移,由图可知,t 时间内甲球下落的高度比乙球的大;故A 错误;BC 、两球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后都做匀速运动,稳定时kv mg=,因此最大速度与其质量成正比,故有1122m v m v =,因为12v v >,所以12m m >.故C 正确,B 错误;A.释放瞬间球的速度为0,则空气阻力为0,两球均只受重力,两球的加速度均为重力加速度g ,故C 错误; 故选: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