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务舞弊现象成因及分析
财务领域舞弊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背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企业财务舞弊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市场信誉。
为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防范和打击财务舞弊,本报告通过对财务领域舞弊现象的分析,旨在揭示舞弊的成因、手段和危害,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参考。
二、财务领域舞弊现象概述1. 舞弊类型(1)收入舞弊:虚构销售、虚增收入、提前确认收入等。
(2)成本舞弊:虚增成本、少计成本、隐瞒费用等。
(3)资产舞弊:虚构资产、低估资产、隐瞒资产减值等。
(4)负债舞弊:虚构负债、低估负债、隐瞒负债等。
2. 舞弊手段(1)虚构交易:通过虚构交易来虚增收入、虚减成本、虚增资产、虚减负债。
(2)篡改会计凭证:通过篡改会计凭证来掩盖舞弊行为。
(3)操纵会计政策:通过操纵会计政策来调整财务报表,达到掩盖舞弊的目的。
(4)关联交易:通过关联交易来转移资产、利润,达到舞弊目的。
三、财务领域舞弊成因分析1. 企业内部因素(1)管理不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为舞弊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2)激励机制不完善:企业激励机制不合理,导致员工为追求个人利益而进行舞弊。
(3)道德风险:企业内部员工道德素质不高,缺乏职业道德,容易产生舞弊行为。
2. 外部因素(1)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追求市场份额,可能会采取不正当手段,包括财务舞弊。
(2)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在防范财务舞弊方面存在不足,为舞弊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3)监管力度不足:监管部门对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企业舞弊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四、财务领域舞弊危害分析1. 侵害股东利益:财务舞弊导致企业财务报表失真,损害股东利益。
2. 误导投资者:财务舞弊误导投资者,导致投资决策失误。
3. 损害企业信誉:财务舞弊使企业信誉受损,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4. 社会影响:财务舞弊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平正义。
五、防范与打击财务领域舞弊措施1.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财务活动的监督和管理。
财务舞弊成因和治理
财务舞弊成因和治理财务舞弊成因分析(一)财务舞弊的部动因1、利益驱使企业经营业绩的压力,企业管理者的薪酬与公司经营业绩直接挂钩,通过提供虚假财务信息公司可获取投资者、债权人、原料或资金供给者等诸多经济利益关联者的信任,并由此骗取巨额的经济收益。
就如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为了达到上市的要求,上市之后又为了公司更好地发展制定了较高的发展目标,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需要更多的资金来维持公司的运营,这就需要公司的经营状况满足资金提供者的要求等。
而单位负责人为了一些利益也可能对公司的财务人员施加压力迫使他们出具假报表以达到一定要求。
虽然财务舞弊有一定的成本,但目前就我国而言,舞弊收益往往大于舞弊成本,这是很多公司作假的一个重要原因。
3、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能否发挥作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股权结构的合理安排。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较高,尤其是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
大股东占绝对或相对控制地位,中小股东比例较低无法对大股东形成有力的制衡。
这导致经理层迫于压力利用财务舞弊为大股东谋利的行为屡禁不止,严重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
其次,上市公司管理层权力过大,部控制人现象严重,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失效,董事会成员构成也不尽合理,董事会成员和经理人员往往互相兼任,使得约束机制丧失效力。
另外,由于监事会成员的身份和行政关系不能保持独立,其薪资职位基本由经营者决定,难以担当起监督董事会和经营者的职责。
2、信息不对称在我国上市公司目前的股权结构中,国家股、法人股占绝对比重,中小投资者是证券市场上的弱势群体;另外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管理者以企业法人身份独立自主地利用企业资本进行经营活动,因此资本所有者股东和运作者管理者之间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状态之下。
即便股东对管理者提出确切的经营目标,但因管理信息的非对称性,管理者凭借自己在公司的管理权威和信息掌握,从而处于有利地位。
管理者在披露信息时,会有选择地向股东提供对自己有利的信息,隐藏不利信息;在管理过程中选择最有利于自己而不是投资者的行为。
《2024年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范文
《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会计舞弊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其危害性不容忽视。
舞弊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利益,还可能对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造成严重损害。
因此,对会计舞弊的成因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有效的对策,对于维护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和透明具有重要意义。
二、会计舞弊的成因1. 利益驱动:部分企业或个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采取舞弊手段来获取不正当收益。
例如,虚构利润、隐瞒损失等。
2. 内部控制失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为舞弊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如审计制度不完善、财务人员职责不清等。
3. 法律意识淡薄:部分企业和个人法律意识淡薄,对舞弊行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导致舞弊行为频发。
4. 监管不力:监管部门对企业的监督力度不够,导致舞弊行为得不到及时查处。
同时,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不足,也为企业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的舞弊行为提供了便利。
三、会计舞弊的对策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会计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同时,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和个人的法律意识。
2.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财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
同时,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
3. 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企业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同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财务人员积极揭露舞弊行为。
4. 加强监管力度: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企业的监督力度,加强对企业的检查和审计。
同时,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形成监管合力。
5. 引入科技手段: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和防范舞弊行为。
6. 建立举报机制:鼓励员工、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积极举报会计舞弊行为,对举报人进行保护和奖励。
同时,加强对举报信息的调查和处理,确保举报得到及时、公正的处理。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已经成为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关注的焦点。
然而,由于一些公司存在财务数据造假等行为,给市场和投资者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也对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本文将重点探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及相应的对策。
一、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1. 市场竞争压力某些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认为,只有有竞争力的财务指标和业绩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实现公司的稳步发展。
因此,在面临强烈市场竞争压力时,这些公司就会倾向于夸大公司的业绩和利润。
2. 公司内部利益冲突某些上市公司的高管、董事会成员和股东之间可能会存在不同的利益冲突。
这些冲突可能导致管理层不惜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包括夸大财务数据来满足股东的利益预期。
3. 贪污腐败依赖于行业、区域等因素的不同,某些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可能面临资金问题,这可能会促使管理层使用不合适的资金来源和方法。
如果管理层依赖于非法途径获得资金,则可能夸大公司业绩,以掩盖违法和不正当的活动。
4. 管理体制不健全某些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可能不具备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或管理机制。
这种不规范的管理体制往往导致公司内部的风险持续存在,从而增加了公司财务数据被操纵的风险。
二、对策措施1. 完善监管机制加强对上市公司监管的力度,让监管政策更具体更明确,监督机制更加完备,便于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展开更为深入的调查和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财务报告造假等违法行为,从而确保市场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营造诚信的市场环境。
2. 增强公司内部监管和自我调整机制增强公司自我监管和调整机制,完善公司内部监督、审计和风险管理制度,确保诚信约束机制的有效性,深化公司治理改革,进一步增强公司的内部监管能力。
3. 加强投资者教育和透明度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投资者对财务报告中各项指标的了解和分析能力,增强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
我国财务舞弊现象成因及分析
我国财务舞弊现象成因及分析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呈现出大繁荣的景象,尤其在信息批露上也日趋完善,不过就实际方面考虑,我国信息披露制度仍有很多方面不尽人意,如财务舞弊近年来不绝于耳,这导致利益相关人所获取的信息的真实性不能保证,如果加以利用可能会起反作用。
目前中国证券会针对上述情况陆续推出各种政策以降低舞弊行为,但我国上市公司的舞弊行为却很难从根源上杜绝,一方面该行为不利于上市企业的长治久安;另一方面相关利益人的利益无法保障。
所以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及审计报告并没有任何价值,该行为对于国家甚至世界的经济决策起到的均是负面作用。
所以,就财务舞弊这一越来越盛的恶性循环,需要分析出引起舞弊行为的主要要素,针对其要素定向解决,从根源上防止或消除该行为才是根本之道。
本文以财务舞弊为着眼点,就不足之处给出应对性方案,使资本市场迎来健康稳定的气息。
关键词:财务舞弊;完善;危害目录一、导言 (1)(一)研究背景 (1)(二) 研究意义 (1)1.有利于完善我国会计行业和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1)2.有利于促进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1)3.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快速发展 (1)(三)财务舞弊含义 (2)二、相关理论 (2)(一)财务舞弊的相关理论 (2)(二)舞弊动因理论 (3)1、三角理论 (3)2、冰山理论 (3)3、风险电子理论 (3)4、“GONE”理论 (3)5、利益驱动与信息不对称理论 (4)三、传统财务舞弊手段 (4)(一)利用借款费用的费用化与资本化做手脚 (4)(二)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 (4)(三)利用完工百分百法调整收入 (5)四、财务舞弊的诱因及危害 (5)(一)财务舞弊的诱因 (5)1.获取私利 (5)2.管理者的压力 (5)3.资本市场动机 (5)4.减少或延缓企业应纳所得税 (6)5.企业经济紧张 (6)6.国家的财政要求 (6)7.法制体系不完善,监管制度不严 (6)(二)财务舞弊的危害 (6)1、损害投资者利益 (6)2、损害公司内部有关人员利益 (7)3、损坏相关中介机构利益 (7)4、造成市场诚信缺少 (7)五、财务舞弊的治理措施 (7)(一)完善董事会制度,提高董事会决策效率 (7)(二)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 (7)(三)加强审计监督 (8)(四)加强会计人员培训,提高素质、责任感和风险意识 (8) 六、结论 (9)关键词:财务舞弊;动因;手段;治理措施一、导言(一)研究背景伴随现代资本市场的出现财务舞弊就未曾间断过,上世纪英国的南海泡沫案件以及郁金香泡沫等案件从属性上看均属于财务舞弊。
财务报告舞弊现象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现象日益凸显。
财务报告舞弊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利益,还影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甚至对国家金融安全构成威胁。
本文旨在分析财务报告舞弊现象的原因、表现形式及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财务报告舞弊现象的原因1. 企业利益驱动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为了美化财务报表,提高股价,可能会采取财务报告舞弊手段。
这种现象在上市公司尤为突出,因为上市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需要通过良好的业绩表现来吸引投资者。
2. 内部控制薄弱内部控制是防止财务报告舞弊的重要手段。
然而,部分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为舞弊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3. 监管不力监管机构在监管过程中存在漏洞,导致部分企业得以逍遥法外。
此外,监管机构在执法过程中存在不严、不公等问题,也助长了舞弊现象。
4. 会计准则不完善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舞弊提供了可操作的空间。
部分会计准则过于复杂,难以理解,导致企业会计人员对准则的理解出现偏差,从而引发舞弊行为。
5. 社会风气影响社会风气对财务报告舞弊现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采取舞弊手段,这种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舞弊现象。
三、财务报告舞弊现象的表现形式1. 收入确认舞弊企业通过提前确认收入、虚构收入等方式,人为提高利润,美化财务报表。
2. 成本费用舞弊企业通过虚列成本、少计费用等手段,降低成本费用,提高利润。
3. 资产负债舞弊企业通过虚增资产、虚减负债等方式,美化财务报表,误导投资者。
4. 投资收益舞弊企业通过虚构投资收益、隐瞒投资损失等手段,美化财务报表。
5. 财务报告披露舞弊企业故意隐瞒重要信息,误导投资者。
四、财务报告舞弊现象的危害1. 损害企业利益财务报告舞弊导致企业财务状况失真,损害了企业利益。
2. 损害投资者利益投资者根据虚假的财务报告做出投资决策,导致投资损失。
3. 影响市场公平竞争财务报告舞弊企业通过虚假的财务报表获得竞争优势,损害了市场公平竞争。
财务舞弊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背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竞争日益激烈,部分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采取各种手段进行财务舞弊,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本报告针对一起典型的财务舞弊案例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财务舞弊的手段、危害及防范措施,为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案例简介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在2015年至2018年间,通过虚构交易、虚增收入、隐瞒费用等手段,虚增公司利润,误导投资者。
具体舞弊手段如下:1. 虚构交易:A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开发票等手段,将不存在的销售收入计入公司报表,虚增营业收入。
2. 虚增收入:A公司通过提前确认收入、延长收入确认周期等手段,将本应计入下期的收入提前计入本期,虚增当期利润。
3. 隐瞒费用:A公司通过虚构费用、降低费用标准等手段,将本应计入本期的费用推迟计入下期,减少当期费用,虚增当期利润。
4. 虚增资产:A公司通过虚构资产、虚增资产价值等手段,将不存在的资产计入公司报表,虚增公司资产总额。
三、舞弊手段分析1. 虚构交易:虚构交易是财务舞弊的常见手段,企业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开发票等手段,将不存在的销售收入计入报表,从而达到虚增收入、利润的目的。
在本案例中,A公司虚构了大量的销售合同,虚增了营业收入。
2. 虚增收入:虚增收入是财务舞弊的另一种常见手段,企业通过提前确认收入、延长收入确认周期等手段,将本应计入下期的收入提前计入本期,从而虚增当期利润。
在本案例中,A公司通过延长收入确认周期,将本应计入下期的收入提前计入本期,虚增了当期利润。
3. 隐藏费用:隐藏费用是财务舞弊的又一手段,企业通过虚构费用、降低费用标准等手段,将本应计入本期的费用推迟计入下期,从而虚增当期利润。
在本案例中,A公司通过降低费用标准,将本应计入本期的费用推迟计入下期,虚增了当期利润。
4. 虚增资产:虚增资产是财务舞弊的一种手段,企业通过虚构资产、虚增资产价值等手段,将不存在的资产计入报表,从而虚增公司资产总额。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一、背景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是保护投资者权益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
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上市公司存在财务报告舞弊的现象,给投资者和市场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二、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1. 利益驱动: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会采取编造虚假报告来掩盖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
虚增收入、减少负债,虚构应收账款等手法。
2. 内部控制不严: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导致了财务报告舞弊的滋生。
内部控制环境欠佳,管理层和内部审计部门的失职渎职是导致财务报告舞弊的重要原因。
3. 不透明的信息披露:一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透明,对外公布的财务数据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给投资者带来了误导,导致投资者无法及时获得真实的企业经营状况,从而容易成为财务报告舞弊的受害者。
4. 监管不力: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审核不力,监管体系缺失,监管机制不完善,导致了财务报告舞弊案件屡禁不止。
5. 道德风险:企业管理人员的道德风险也是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企业管理层的私心、私欲,往往会导致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的发生。
三、对策1. 完善内部控制:上市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和审计制度,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
3. 加强监管力度: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加强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审核,加大对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严惩掩盖、造假财务报告的行为。
4. 完善企业治理机制:加强企业内部治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的内部组织架构,保证企业管理层真实、公正地履行公司治理职责,有效约束公司管理人员的道德风险。
5. 增加投资者教育: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让投资者能够更加理性地对待投资,并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减少对财务报告舞弊的受害可能。
财务舞弊事件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事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然而,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采取财务舞弊的手段,以达到粉饰业绩、误导投资者等目的。
本报告针对一起典型的财务舞弊事件进行分析,以期为企业防范和打击财务舞弊提供借鉴。
二、事件概述2019年,我国某知名上市公司A公司因涉嫌财务舞弊被证监会调查。
经调查,A公司在2016年至2018年间,通过虚构业务、虚增收入、虚减成本等手段,虚增利润近10亿元。
该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对投资者信心造成了严重打击。
三、事件分析1. 舞弊动机A公司财务舞弊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点:(1)追求短期利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A公司为了提高业绩,不惜采取舞弊手段虚增利润,以吸引投资者关注。
(2)掩盖经营困境:A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市场竞争加剧、产品滞销等问题,为了掩盖这些问题,公司管理层采取了财务舞弊手段。
(3)满足高管利益:A公司部分高管为了获取高额薪酬和奖金,通过财务舞弊手段虚增利润,以达到个人利益最大化。
2. 舞弊手段A公司采取的财务舞弊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虚构业务:A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开增值税发票等方式,虚增收入。
(2)虚增收入:A公司通过提前确认收入、虚增应收账款等方式,虚增利润。
(3)虚减成本:A公司通过虚构采购合同、虚减存货等方式,虚减成本。
(4)关联交易:A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转移到关联方,以达到粉饰业绩的目的。
3. 舞弊原因(1)内部控制不健全:A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为财务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
(2)审计监督不力:A公司外部审计机构未能及时发现财务舞弊行为,审计监督不力。
(3)道德风险:部分管理层和员工职业道德缺失,为追求个人利益而采取舞弊手段。
四、防范与建议1.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内部监督和制约,从源头上防范财务舞弊。
财务人员舞弊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财务舞弊是指企业财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通过伪造、篡改、隐匿、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等手段,以达到非法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财务管理日益复杂,财务舞弊案件也呈现出上升趋势。
本报告通过对某企业财务人员舞弊案例的分析,旨在揭示财务舞弊的特点、原因和防范措施,为我国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提供参考。
二、案例背景某企业成立于1990年,主要从事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行业领军企业。
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加剧,企业业绩下滑,财务状况恶化。
2018年,企业内部审计发现财务部门存在严重违规现象,经调查发现,财务人员李某涉嫌舞弊。
三、案例经过1. 发现线索2018年,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对财务报表进行审核时,发现某笔业务收入与实际销售情况不符。
审计人员进一步调查发现,该笔业务收入被李某篡改,用于掩盖其个人支出。
2. 调查取证审计部门成立专项调查组,对李某进行调查。
经查,李某自2015年起,利用职务之便,采取虚列支出、伪造发票、虚增成本等方式,非法侵占企业资金。
调查组共发现李某涉嫌舞弊金额达数百万元。
3. 处理结果根据调查结果,企业对李某进行了严肃处理,将其开除并追究相关责任。
同时,企业对财务部门进行全面整顿,加强内部控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四、案例分析1. 舞弊特点(1)手段隐蔽:李某通过虚列支出、伪造发票等方式,将舞弊行为隐藏在正常业务中,不易被发现。
(2)金额较大:李某舞弊金额达数百万元,对企业财务状况造成严重影响。
(3)时间长:李某舞弊行为持续数年,说明企业内部控制存在严重漏洞。
2. 舞弊原因(1)内部监督不力: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未能及时发现李某的舞弊行为,说明内部监督机制存在缺陷。
(2)道德风险:李某利用职务之便,追求个人利益,道德风险意识淡薄。
(3)制度漏洞: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为舞弊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3. 防范措施(1)加强内部审计: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定期对财务报表进行审核,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论财务舞弊的成因、形式及审计对策
论财务舞弊的成因、形式及审计对策一、成因:1.管理制度不健全:存在着财务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方面不完善的问题,导致了财务部门的工作难以规范进行。
2.员工素质不高:缺乏职业道德、诚信意识及财务知识等,易导致造假行为的发生。
3.财务部门的人事变动频繁:员工进出比较频繁,容易造成财务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缺失,并且也给了其他员工制造假情况的机会。
4.财务人员过多追求业绩和奖金:营利和奖金的前景常常导致员工的财务欺诈。
5.不合理的工作压力:很多公司在财务总监、财务主管等人员的督导下,常常给员工不合理的进账期限,而员工为了完成任务,则利用了一些不正当的手段。
二、形式:1.虚增资产价值:利用虚假的会计信息制造虚假资产价值,使公司显得更有价值。
2.虚假负债信息:有时候,公司为了让资产与负债合计后数额减少,会出现虚假的负债。
3.高估收入信息:如果公司想要表现到更多的收益,则会故意将收入数据高估。
4.隐藏开支信息:公司会故意隐藏一些开支,借此提高公司营利,以满足一些包括管理人员在内的财务利益。
5.财务侵占:常常指员工或管理层的财务欺诈,包括制定虚假费用报销,虚增工程量等。
三、审计对策:1.加强管理制度:制定规范的财务制度,建立健全的会计准则,完善内部审计机制,并细化职责,加强监督管理。
2.加强教育培训:培养员工职业道德,增强他们对财务欺诈问题的敏锐认知。
3.加强员工监督:对员工监督要强化,确保监督机制成为对财务欺诈的有效防范和打击手段。
4.加强信息系统安全:建立先进的信息系统,加强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保密性,防止外部入侵以及内部人员篡改以及登录个人账户等不法行为。
5.严格审计程序:制定完善的审计规程,通过高效的审计程序得以打击和处理那些行为不正的人士,平衡权力,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财务舞弊的案例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财务舞弊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通过虚假的会计记录、报表或其他手段,以达到非法目的的行为。
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企业的财务秩序,损害了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本报告将通过对一起财务舞弊案件的深入分析,揭示其背后的原因、手法和影响,以期为我国企业防范和打击财务舞弊提供借鉴。
二、案件背景(一)公司简介本案涉及的上市公司为A公司,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曾一度是国内电子行业的领军企业,但近年来因财务舞弊丑闻陷入困境。
(二)财务舞弊原因1. 公司内部治理缺陷:A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薄弱,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2. 业绩压力:A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加剧、产品更新换代加快等压力,业绩下滑,为达到业绩目标,管理层采取了财务舞弊手段。
3. 利益驱动:部分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参与或默许财务舞弊行为。
三、财务舞弊手法1. 虚增收入:A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开发票等方式虚增收入,虚报销售收入。
2. 虚减成本:A公司通过虚构采购订单、虚报库存等方式虚减成本,虚报利润。
3. 隐瞒债务:A公司通过隐瞒负债、虚构担保等方式隐瞒债务,虚报财务状况。
四、案件调查过程1. 监管部门介入:监管部门在接到举报后,立即对A公司进行立案调查。
2. 内部审计:监管部门聘请专业审计机构对A公司进行全面审计,发现财务舞弊事实。
3. 调查取证:监管部门通过调查取证,查明A公司财务舞弊的具体手法和涉案人员。
4. 公开处理:监管部门对A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公开处理,包括罚款、吊销营业执照、追究刑事责任等。
五、案件影响1. 公司股价下跌:A公司财务舞弊事件被曝光后,公司股价大幅下跌,投资者利益受损。
2. 行业信誉受损:A公司财务舞弊事件损害了整个电子行业的信誉,影响了投资者对我国电子行业的信心。
3. 监管环境恶化:A公司财务舞弊事件暴露出我国部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加剧了监管环境的恶化。
财务舞弊的动因分析及对策
治理结构缺陷与内部控制失效
治理结构缺陷
公司的治理结构可能存在缺陷,例如董事会监督不力、管理 层权力过大或内部审计形同虚设等,这可能导致舞弊行为的 发生。
内部控制失效
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可能存在缺陷或失效,例如缺乏有效的 内部审计程序、风险评估不足或员工培训不足等,这使得舞 弊行为更容易发生。
道德观念缺失与职业操守沦丧
本文总结了前人研究的成果,概括了财务舞弊的动因和对策,以期为防范和 尽管前人对财务舞弊的动因和对策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 • 国内外学者对财务舞弊的动因分析主要集中在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但这些因素只是冰山一角,仍有许
多其他因素可能影响财务舞弊的发生,如企业文化、员工素质等,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财务舞弊动因的范 围。 • 目前对财务舞弊的对策主要集中在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等方面,但这些措施往往只是事后补救,未来 研究可以关注如何从源头上预防财务舞弊的发生,例如完善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素质等。 • 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财务舞弊的动因和对策等方面,但缺乏将两者结合起来的研究,未来可以探讨如何通过建 立综合的治理机制来预防和治理财务舞弊。
。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财务 舞弊事件呈上升趋势,对全球经 济和社会稳定产生了严重影响。
研究财务舞弊的动因,有助于深 入探讨其产生的根源和影响因素 ,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理
论支持。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通过对财务舞弊现象的深入观察和分析,揭示其产生的内在原因和外部驱动因 素,为构建有效的预防和应对措施提供参考。
案例启示
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完善治理结构、强化 审计监督等,以防范财务舞弊的发生。
绿大地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背景介绍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日趋突出。
这已经成为影响全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金融风险防范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成因分析1.经济利益驱动上市公司面临着获得更多投资和融资的压力,因此会将财务数据虚构,以获得更高的股价和盈利。
此外,高层管理人员和股东为了保持股权或增加财富,也会通过舞弊手段获取公司的私利。
2.信息不对称上市公司内部信息流通的不均衡,导致内部关键信息层层保密,使得公司其他员工和股东缺乏对公司真实状况的了解,误判市场。
此外,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也往往无法获取公司的关键信息,难以对财务报表做出准确评估。
3.审计缺陷一些上市公司外部审计机构纵容上市公司错误的会计记录和不当的财务报告,导致上市公司大量伪造盈利、隐瞒负债的现象在审计过程中未能被发现。
缺乏及时记录和披露确切的会计记录,引起整个市场的恐慌,股价暴跌。
4.监管不到位上市公司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监管改革也在不断推进,但监管的力量还是不够强大。
有些上市公司存在着严重的财务问题,却被多次审核通过,相关当局缺少有力的措施,难以推动争取监管改革,导致监管效果不佳。
二、对策建议1.完善监管机制加强监管机制的建设,增强监管机构的监管效力和信誉,提升监管能力和应对危机的能力。
监管机构应加强对相关政策的宣传,引导上市公司合规运作合法。
2.提高财务透明度上市公司应该充分披露经营活动的准确信息,并充分披露财务数据,让外部证券机构和股东了解经营状况,切实提高公司的财务透明度。
3.加强内部控制上市公司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定期对内部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以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同时,加强员工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维护公司形象和保护公司财产的意识。
上市公司应选择信誉和实力强大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彻底的审计,加强内部服从与控制,及时记录会计核算数据并披露准确、真实、完整的财务报告。
财务舞弊结果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摘要本报告针对某公司近期发生的财务舞弊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揭示舞弊原因、手段、影响及后果,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建议。
通过本次分析,有助于提高公司内部控制水平,防范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二、背景介绍某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近年来,公司业绩稳步增长,但在2019年年底,公司财务报表被审计师发现存在严重的财务舞弊行为。
经调查,公司部分管理人员涉嫌通过虚构业务、虚增收入、隐瞒费用等手段,虚增公司利润,以达到个人利益的目的。
三、舞弊事件概述1. 舞弊手段(1)虚构业务:部分管理人员通过伪造合同、虚开发票等方式,虚构销售业务,虚增收入。
(2)虚增收入:部分管理人员通过调整销售价格、延迟确认收入等方式,虚增收入。
(3)隐瞒费用:部分管理人员通过调整成本、隐瞒费用等方式,降低费用支出,提高利润。
2. 舞弊时间:2016年至2019年。
3. 舞弊金额:涉及金额约5000万元。
四、舞弊原因分析1. 内部控制缺陷(1)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缺乏对关键业务流程的监督和制约。
(2)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部分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认识不足,执行不到位。
2. 人力资源管理问题(1)薪酬激励制度不合理:公司薪酬激励制度与业绩考核脱节,导致部分管理人员为追求个人利益而进行舞弊。
(2)员工培训不足:部分管理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了解不深。
3. 监督机制不完善(1)审计监督不到位: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监督力度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舞弊行为。
(2)外部审计存在缺陷:外部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未能发现公司财务报表中的异常情况。
五、舞弊后果分析1. 经济损失:公司因财务舞弊导致利润虚增,虚增金额约5000万元,给公司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2. 信誉受损:公司财务舞弊事件被曝光后,公司声誉受到严重影响,客户和投资者对公司失去信心。
3. 法律风险:公司财务舞弊行为可能涉及违法违规,给公司带来法律风险。
理论届财务舞弊分析报告(3篇)
第1篇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财务舞弊现象日益严重,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本文从财务舞弊的定义、类型、原因及危害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旨在为我国理论界和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财务舞弊是指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通过虚构交易、隐瞒事实、篡改数据等手段,故意歪曲财务状况的行为。
近年来,我国企业财务舞弊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理论界财务舞弊现象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财务舞弊的定义、类型及原因1. 定义财务舞弊是指企业为了实现非法目的,通过虚构交易、隐瞒事实、篡改数据等手段,故意歪曲财务状况的行为。
财务舞弊具有以下特点:(1)故意性:企业有意识地实施舞弊行为,以达到非法目的。
(2)隐蔽性:舞弊行为往往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不易被发现。
(3)严重性:财务舞弊行为严重损害了企业利益、投资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2. 类型(1)收入舞弊:虚构销售收入、隐瞒销售退回等。
(2)成本舞弊:虚列成本、隐瞒成本支出等。
(3)资产舞弊:虚构资产、隐瞒资产损失等。
(4)负债舞弊:虚构负债、隐瞒负债支出等。
(5)所有者权益舞弊:虚构所有者权益、隐瞒所有者权益变动等。
3. 原因(1)企业内部因素: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利益输送、高管权力过大等。
(2)外部因素:市场竞争激烈、监管不力、审计质量不高、道德风险等。
三、财务舞弊的危害1. 损害企业利益:财务舞弊导致企业资产流失、负债增加,严重影响企业正常运营和发展。
2. 损害投资者利益:财务舞弊使投资者无法真实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经济损失。
3.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财务舞弊行为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降低了社会信任度。
4. 损害审计质量:财务舞弊使审计工作难度加大,降低了审计质量,影响了审计行业的公信力。
四、防范财务舞弊的措施1. 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公司治理机制,明确各层级职责,加强内部监督。
财务舞弊分析报告书范文(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报告名称:财务舞弊分析报告报告日期:2023年X月X日报告单位:XXX公司审计部报告编制人:XXX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对XXX公司在2022年度财务报表中发现的财务舞弊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包括舞弊动机、手段、影响及防范措施等,为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二、背景介绍XXX公司成立于20XX年,主要从事XXX行业的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近年来,公司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经营业绩显著。
然而,在2022年度的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我们发现公司存在财务舞弊行为,严重影响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声誉。
三、舞弊行为分析1. 舞弊动机(1)业绩压力:公司为了满足股东和投资者的期望,追求短期业绩增长,不惜采取舞弊手段虚增收入、利润。
(2)个人利益:部分管理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舞弊,获取不正当收益。
2. 舞弊手段(1)虚构交易:通过虚构销售合同、采购订单等,虚增收入和利润。
(2)调整报表:通过调整会计估计、变更会计政策等手段,调整利润。
(3)隐瞒费用:将应计入当期费用的支出延迟至下期,虚增当期利润。
(4)关联交易:利用关联方关系,进行不公平交易,转移公司利益。
3. 舞弊影响(1)财务报表失真:公司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
(2)损害公司声誉:舞弊行为损害了公司的社会形象和声誉,影响公司长期发展。
(3)法律风险:公司可能面临法律诉讼,承担法律责任。
四、防范措施1. 加强内部控制(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加强监督检查:定期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增强员工的诚信观念。
2. 优化激励机制(1)建立长期激励机制:将员工薪酬与公司长期业绩挂钩,避免短期行为。
(2)完善绩效考核体系:科学设定绩效考核指标,避免业绩压力导致的舞弊行为。
财务舞弊经济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财务舞弊是指企业通过虚构交易、隐瞒债务、夸大资产、虚增收入等手段,以达到非法目的或误导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财务舞弊现象日益严重,给我国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财务舞弊的经济分析,揭示其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为我国防范和打击财务舞弊提供参考。
二、财务舞弊的原因分析1. 盈利压力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面临巨大的盈利压力。
部分企业为了达到业绩目标,不惜采取财务舞弊手段虚增收入、隐瞒成本,以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2. 利益驱动财务舞弊往往涉及企业内部管理层、股东、债权人等多方利益。
在利益驱动下,部分企业为了实现个人或集团利益最大化,不惜采取舞弊手段。
3. 法规不完善我国财务法规体系尚不完善,部分法规存在漏洞,为财务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
此外,执法力度不足、监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也使得财务舞弊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4. 内部控制缺陷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导致财务舞弊行为有机可乘。
例如,缺乏有效的审计、监督和激励机制,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5. 企业文化因素部分企业内部存在不健康的竞争文化,企业领导层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忽视长期发展,导致财务舞弊行为屡禁不止。
三、财务舞弊的危害分析1. 侵害投资者利益财务舞弊行为会导致投资者对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产生误判,进而导致投资决策失误,侵害投资者利益。
2. 影响资本市场稳定财务舞弊行为会扰乱资本市场秩序,导致股价波动、市场失灵,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3. 损害企业声誉财务舞弊行为会损害企业声誉,降低企业品牌价值,影响企业长远发展。
4. 加剧社会不公财务舞弊行为会导致财富分配不均,加剧社会不公,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四、应对财务舞弊的措施1. 完善法规体系加强财务法规体系建设,填补法规漏洞,提高执法力度,确保法规的有效实施。
2. 强化内部控制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财务报告舞弊的现状分析(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务报告舞弊问题日益严重,给企业、投资者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本文从财务报告舞弊的定义、类型、成因、现状及防范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我国企业防范财务报告舞弊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财务报告舞弊是指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通过虚构、隐瞒、歪曲等手段,使财务报告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行为。
近年来,财务报告舞弊事件频发,给企业、投资者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因此,分析财务报告舞弊的现状,探讨其成因和防范措施,对于维护我国金融市场稳定、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财务报告舞弊的定义与类型1. 定义财务报告舞弊是指企业为了实现非法目的,通过虚构、隐瞒、歪曲等手段,使财务报告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行为。
其主要目的是误导投资者、债权人、监管部门等利益相关者,以获取不正当利益。
2. 类型根据舞弊手段的不同,财务报告舞弊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虚构交易:企业虚构交易,夸大收入、利润,降低负债,以美化财务报告。
(2)隐瞒交易:企业隐瞒实际交易,故意少计收入、利润,高估负债,以掩盖财务问题。
(3)歪曲事实:企业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故意夸大或缩小某些财务指标,误导利益相关者。
(4)滥用会计政策:企业滥用会计政策,故意选择有利于自身的会计处理方法,以操纵财务报告。
三、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1. 监管环境因素(1)监管制度不完善:我国现行财务报告制度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洞,为企业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
(2)监管力度不足:监管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存在监管不到位、处罚力度不够等问题。
2. 企业内部因素(1)管理层利益驱动:企业管理层为了实现业绩目标,不惜采取舞弊手段。
(2)内部审计机制不健全: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不独立,审计工作流于形式,无法有效发现和防范舞弊。
(3)员工职业道德缺失:部分员工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为舞弊行为提供便利。
3. 社会环境因素(1)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脱颖而出,不惜采取舞弊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呈现出大繁荣的景象,尤其在信息批露上也日趋完善,不过就实际方面考虑,我国信息披露制度仍有很多方面不尽人意,如财务舞弊近年来不绝于耳,这导致利益相关人所获取的信息的真实性不能保证,如果加以利用可能会起反作用。
目前中国证券会针对上述情况陆续推出各种政策以降低舞弊行为,但我国上市公司的舞弊行为却很难从根源上杜绝,一方面该行为不利于上市企业的长治久安;另一方面相关利益人的利益无法保障。
所以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及审计报告并没有任何价值,该行为对于国家甚至世界的经济决策起到的均是负面作用。
所以,就财务舞弊这一越来越盛的恶性循环,需要分析出引起舞弊行为的主要要素,针对其要素定向解决,从根源上防止或消除该行为才是根本之道。
本文以财务舞弊为着眼点,就不足之处给出应对性方案,使资本市场迎来健康稳定的气息。
关键词:财务舞弊;完善;危害目录一、导言 (4)(一)研究背景 (4)(二) 研究意义 (4)1.有利于完善我国会计行业和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4)2.有利于促进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4)3.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快速发展 (4)(三)财务舞弊含义 (5)二、相关理论 (5)(一)财务舞弊的相关理论 (5)(二)舞弊动因理论 (6)1、三角理论 (6)2、冰山理论 (6)3、风险电子理论 (6)4、“GONE”理论 (6)5、利益驱动与信息不对称理论 (7)三、传统财务舞弊手段 (7)(一)利用借款费用的费用化与资本化做手脚 (7)(二)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 (7)(三)利用完工百分百法调整收入 (8)四、财务舞弊的诱因及危害 (8)(一)财务舞弊的诱因 (8)1.获取私利 (8)2.管理者的压力 (8)3.资本市场动机 (8)4.减少或延缓企业应纳所得税 (9)5.企业经济紧张 (9)6.国家的财政要求 (9)7.法制体系不完善,监管制度不严 (9)(二)财务舞弊的危害 (10)1、损害投资者利益 (10)2、损害公司内部有关人员利益 (10)3、损坏相关中介机构利益 (10)4、造成市场诚信缺少 (10)五、财务舞弊的治理措施 (10)(一)完善董事会制度,提高董事会决策效率 (10)(二)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 (11)(三)加强审计监督 (11)(四)加强会计人员培训,提高素质、责任感和风险意识 (12)六、结论 (12)关键词:财务舞弊;动因;手段;治理措施一、导言(一)研究背景伴随现代资本市场的出现财务舞弊就未曾间断过,上世纪英国的南海泡沫案件以及郁金香泡沫等案件从属性上看均属于财务舞弊。
若按照事件中提及到的时间考虑,不难看出财务舞弊已由来已久,大有越来越甚的态势。
一旦财务舞弊出现,证券市场及上市企业都会受到冲击,所以,从上世纪财务舞弊出现以来该问题一直是困扰学术界及政府的一块心病,是目前资本市场中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对于中国来说,资本市场虽然还没有发展成熟,但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已经越来越盛,大小舞弊案例接踵而来。
相关利益人无法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加以利用,不但使相关利益人的利益受损;同时上市公司的品牌、口碑、影响力以及市场占有率都会受到重创。
所以需要国家和企业共同努力营造出一个美好的资本市场环境。
(二) 研究意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其财务舞弊行为的研究,也一直是学术界所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对于企业财务舞弊的手段及其防范措施进行研究,主要具有以下三个意义。
1.有利于完善我国会计行业和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现阶段针对企业财务舞弊的相关研究,本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目前我国关于企业财务舞弊问题的研究内容与体系进行丰富和填充,为现实我国财务舞弊的相关政策完善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从而减少企业财务舞弊的概率,维持企业的可持续运转。
2.有利于促进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目前,如果光靠道德约束,已经无法对企业财务舞弊现象进行实际有效的制止。
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让企业财务舞弊的危害性有所了解,进而有所重视,对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自我审视和完善,最终使企业得到更好地发展。
3.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快速发展企业当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稳定的经济来源于企业的发展,只有企业的经济得到坚固、积极的发展,我国的整体经济才能稳定发展、结构调整不断优化、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三)财务舞弊含义财务舞弊的含意是指有目的、有预谋的、有针对性的财务做假及欺瞒谎报,导致财务报表的信息不准确的行为。
主要有:对财务数据有意更改;对相关交易的数值、额度等瞒报;采用不合理的会计政策等。
这样可以达到舞弊者的目的,或是获得巨额收益,或是为了给相关利益人交代,粉饰公司效益等。
财务舞弊是通过财务上的欺瞒谎报等形式给舞弊者创造利益,但此种行为却让其他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甚至损失还大,舞弊时现代的一个肿瘤。
财务舞弊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侵占资产,侵占资产表示审计单位的相关负责人或员工出于各自的目的,通过财务上的造假或欺瞒等行为使被审计单位遭受损害的不正当行为,如:管理层或员工接受回扣,个人费用列为单位款项,非法使用公司的公有资金;二是做出欺诈性财务报告,一方面是由于管理层利用企业表面的利润使利益相关人对审计单位的评判失去信任。
美国安然、世通,我国的红光实业、银广厦,琼民河等舞弊案件均属于这一种类,财务舞弊无处不在,财务舞弊行为对市场参与者十分不公平,很难获取有效信息,以至于在其进行投资决策时没有任何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只能凭借个人主观意愿去参与;以及这一行为是不可接受的,非法的企业行为,进行财务舞弊的机会增加,使公司的控制结构衰弱,公司的治理变得越来越无效,也恶化了其审计职能的质量,财务舞弊的概念里面包括偷税、漏税、实际上纳税人在伪造、变造、隐匿甚至擅自销毁账簿的原因就是为了减税甚至不交税,这就导致财务舞弊,总而言之,财务舞弊的根本原因就是满足使用者的欲望,已达到使用者预想的情况,如果使用者的欲望减小,财务舞弊的情况也会随之减少或者没有,财务舞弊从未真正杜绝过,伴随技术及管理观念的更迭,我国的财务舞弊行为出现不减反增的趋势,进行造假和欺瞒的手段更是千出百样,如以下情况:1、对财务报表所依据的交易数据、凭证及文件的存档进行造假、谎报瞒报等。
2、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3、就交易事项以相关信息在财务报表作出虚假不真实的表达。
4、故意或蓄意使用不当的对于确认、计量、分类或列报有关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5、故意违反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编制财务报表二、相关理论(一)财务舞弊的相关理论关于舞弊性财务报告表美国相关单位给出的解释是:基于自身利益通过对财务造假或欺瞒谎报等行为误导利益相关人做出利他的判断。
全美反舞弊财务报告委员会这样阐述舞弊性财务报告:操控者因故意或疏忽导致财务出现错误结果。
诸如,数据没有记录全面,信息被按照个人意愿进行修改,交易事项没有全部记录在案。
以上两种关于财务舞弊的定义虽出发点有所差异,不过诠释的内涵大同小异。
因此财务舞弊是:基于自身利益进行财务造假或欺瞒谎报导致相关利益人受损的行为。
(二)舞弊动因理论自从财务舞弊出现以来,各大学者对其孜孜以求、潜心钻研,总结出舞弊动因如下,将会一一详细阐述:1、三角理论三角理论指出,企业舞弊必须满足三要素:即压力和机会及借口。
这就如同化学实验中想要燃烧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只有条件符合才能实现燃烧的目的。
企业舞弊也是一样,如果缺少任何一样都不能完成。
2、冰山理论冰山理论中将舞弊产生的原因加以总结,即结构部分和主观意识。
前者是企业内部问题,诸如管理不善,财务部门职权混乱,没有把记录、监管、核查等环节分别管理等行为造成;后者是来源于主管形态,诸如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态度以及利益驱使等,这两部分原因共同导致舞弊行为发生。
3、风险电子理论理论指出舞弊行为主要受两个风险因子的影响。
一般风险因子有:舞弊者有舞弊的可能,诸如能接触到财务数据的员工或得到原始凭据的部门等,舞弊被抓到的可能性,作弊后带来的惩处;个别风险因子并不受企业或组织管控,诸如当有机会对数据造假的人在面临巨大诱惑或突发情况(家人住院急需一笔救命钱)的情况下,可能就会出现舞弊。
4、“GONE”理论理论指出舞弊是否出现主要和4点有关。
第一是贪婪,当相关人在巨大利益驱使下可能会出现舞弊行为,这是个人品行问题;第二是机会,想要实现舞弊就需要能接触到相关财务情况,如报表,凭证以及交易记录文档等;第三是需要,是个人在进行此行为的原因,如有的人是为了钱,有的人是为了成功跳到其他企业等;第四是暴露,舞弊被发现的几率多少,被惩处的后果,如果惩处结果轻且不易被发现,就会加剧舞弊行为的出现。
5、利益驱动与信息不对称理论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个人而言,追求更多效益及更好的生活无可厚非。
由于现在企业员工和公司多是雇佣的契约关系,一旦出现比契约价值超出很多倍的利益出现,且自身道德底线较低的情况下,可能就会为了巨大个人利益做出有损公司利益的事情,即舞弊行为。
现阶段我国企业实际运营中,通过代理人掌握公司的运营权,而委托人对公司的消息更多来源于代理人,两者间就会出现信息鸿沟,此时,代理人可能因为利益驱使做出有违委托人意愿的事情。
三、传统财务舞弊手段会计政策一种用于做会计报表的手段,会计估计表示依据目前信息对未有定论的交易或事项进行预判。
对于企业来说,使用的会计政策不同会造成报表结果有所不同;会计估计里参杂个人主观意愿,所以结果和实际存在较大误差。
目前就会计处理方法方面,有多种不同的方法,但由于选择方式不同则出现的结果会有所偏差,不少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进行财务的弄虚造假,用来完成企业战略目标。
(一)利用借款费用的费用化与资本化做手脚根据企业准则,固定资产进行的借款费用,固定资产没有达到可使用状态时出现的利息费用进行资本化处理;如果是对外投资出现的利息费用不能进行资本化处理,在当期损益中记录;如果在筹建期间出现的费用算为开办费,如此一来,上市企业可以利用借款费用的相关形式进行舞弊。
当需要当前利润时,费用性指出要下降,一般企业会将应费用化的利息转变资本形式的花销,不但增加资产且费用下降,达到利润提升的目的;当企业想要减少当期收益时,则与上述相反,如此便能实现利润的下降,从而实现少交或不交税款等目的(二)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通过现阶段舞弊造假的案例来看,很多企业通过资产减值实现该目的。
公司的管理者或相关人员会充分利用资产减值的规则进行财务舞弊的运作。
其中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是管理成人为决策,只要有人参与的事情,难免会存在主观偏好及相关目的等。
一般企业会通过资产减值实现利润储存的目的,当有需要时再用其解决财务问题。
据调查发现,不少企业借助减值准备能冲回的策略,当亏损时就会做此准备,达到决亏损的目的,当日后情况渐渐好转的情况下再将其释放出来,此时就达到从亏损到盈利的转变,使公司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