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一 第二单元 5 荆轲刺秦王 同步训练(含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荆轲刺秦王

一、语基落实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卿.岂无意哉

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B.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C.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钱币。

D.诸郎中

..执兵

郎中:宫廷的侍卫。

思路解析:C项,“币”,礼品。

答案:C

2.下列句子中都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卒起不意,尽失其度②往而不反者,竖子也③偏袒扼腕而进④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⑤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⑥进兵北略地⑦唯大王命之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②④⑦

D.①②④

思路解析:①“卒”通“猝”;②“反”通“返”;④“振”通“震”。

答案:D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B

C

D

思路解析:A项,①连词,表修饰;②连词,表递进。B项,①介词,表被动;②动词,召见。C项,都表“……的原因”。D项,①连词,来;②介词,因为。

答案:C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可以.解燕国之患②日以.尽矣③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④以.次进⑤而乃以.手共搏之⑥皆白衣冠以.送之

A.①③/②/④⑤/⑥

B.①⑤/②/④/③/⑥

C.①③⑥/②④/⑤

D.①④/②/③⑤/⑥

思路解析:①⑤介词,用;②副词,通“已”,已经;③目的连词,来,用来;④介词,按照;⑥相当于“而”,表顺承。

答案:B

5.对下列加点的“为”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②乃令秦武阳为.副③为.变徵之声④又前而为.歌曰⑤嘉为.先言于秦王曰⑥愿举国为.内臣

A.①/②③④⑥/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⑤/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思路解析:①读“wéi”,表被动;②读“wéi”,动词,做,担任;③读“wéi”,动词,发出;④读“wéi”,动词,作;⑤读“wèi”,介词,替;⑥读“wéi”,动词,做。

答案:A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6~10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略:掠夺,夺取。

B.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诚信,信用。

C.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购:重金征求。

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刻毒。

思路解析:B项,“信”,凭信之物,信物。

答案:B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B

C

D

思路解析:A项,①介词,因为;②连词,用来。B项,①连词,于是;②副词,才。C项,都是助词,的。D项,①连词,表修饰;②连词,表并列。

答案:C

8.下列语句全都能表现荆轲义勇精神的一项是()

①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②臣乃得有以报太子③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④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⑤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⑥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⑥

思路解析:②是荆轲强调信物的重要性;④表现太子丹的仁德;⑥是樊於期对秦王的痛恨。排除这三句即可。

答案:B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写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连用

“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以短促的语气交代逼人的形势,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

B.太子在大军压境之际,心生恐惧,向荆轲说“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一语,婉转含蓄,既有意向荆轲说明燕国的处境,也含有催促荆轲行动之意。

C.荆轲三问樊於期,先动之以情,激起樊於期对秦的仇恨之心;然后晓之以理,说明此举一可报仇,二可解燕国之患;最后告之以谋,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动计划。

D.荆轲赴秦刺杀秦王就必须先接近秦王,因而,信物就成了关键。所选文段表现了荆轲的侠肝义胆、果敢勇决、擅长辞令;而樊於期就显得头脑简单,过于轻信他人。

思路解析:D项有误,表现了荆轲义薄云天,深谋远虑,机智沉着;樊於期自刎献身,既表现了他的义勇刚烈,也表现了他对荆轲的理解与信任。

答案:D

10.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思路解析:翻译这两个语句,要注意文言实词和文言句式。第(1)句中“忍”,忍心;“更”,改变。第(2)句要注意被动句和疑问句的翻译。

参考答案:(1)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伤害长者的心,希望您再想想别的办法吧!

(2)这样的话,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有没有这个心意呢?

(二)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5题。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