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病科疾病颤病中医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颤病中医诊疗方案

颤病中医诊疗方案

颤病(帕金森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中颤病的诊断(周仲瑛主编.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1)头部及肢体颤抖、摇动,不能自制,甚者颤动不止,四肢强急。

(2)常伴动作笨拙、活动减少、多汗流涎、语言缓慢不清、烦躁不寐、神识呆滞等症状。

(3)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一般呈隐袭起病,逐渐加重,不能自行缓解。

部分病人发病与情志有关,或继发于脑部病变。

2.西医诊断: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

(1)符合帕金森症的诊断1)运动减少:启动随意运动的速度缓慢。

疾病进展后,重复性动作的运动速度及幅度均降低。

2)至少存在下列1项特征:①肌肉僵直;②静止性震颤4~6Hz;③姿势不稳(非原发性视觉、前庭、小脑及本体感受功能障碍造成)。

(2)支持诊断帕金森病必须具备下列3项或3项以上的特征1)单侧起病;2)静止性震颤;3)逐渐进展;4)发病后多为持续性的不对称性受累;5)对左旋多巴的治疗反应良好(70%~100%);6)左旋多巴导致的严重的异动症;7)左旋多巴的治疗效果持续5年或5年以上;8)临床病程10年或10年以上。

(3)必须排除非帕金森病下述症状和体征不支持帕金森病,可能为帕金森叠加症或继发帕金森综合征。

1)反复的脑卒中发作史,伴帕金森病特征的阶梯状进展;2)反复的脑损伤史;3)明确的脑炎史和(或)非药物所致动眼危象;4)在症状出现时,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和(或)多巴胺耗竭药;5)1个以上的亲属患病;6)CT扫描可见颅内肿瘤或交通性脑积水;7)接触已知的神经毒类;8)病情持续缓解或发展迅速;9)用大剂量左旋多巴治疗无效(除外吸收障碍);10)发病3年后,仍是严格的单侧受累;11)出现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垂直凝视麻痹、共济失调,早期即有严重的自主神经受累,早期即有严重的痴呆,伴有记忆力、言语和执行功能障碍,锥体束征阳性等。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常规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常规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常规中风中医护理常规中风因素质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所致。

以突然昏仆、不醒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脑,涉及肝肾。

一、护理评估1、根据入院评估表评估患者的情况,如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生活情况、休息、排泄等情况。

2、辨证:中脏腑证(风火闭窍、痰火闭窍、痰湿闭窍、元气衰败);中经络证(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

二、一般护理要点1、按照中医急症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防褥疮等并发症。

注意肢体的防寒保暖。

3、呕吐、流口水者,将头偏向一侧,防窒息;烦躁者加床栏保护;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块,留置尿管者,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4、病情危重者每30-60分钟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并做好记录。

5、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三、给药护理1、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2、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

3、及时记录服用至宝丹、牛黄解毒丸、苏和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的时间,神志清醒后及时报告医生。

4、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四、饮食护理1、参照辨证施膳指导。

2、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

3、昏迷和吞咽困难者,采用鼻饲。

五、情志护理1、耐心做好情志护理,解除患者恐惧、急躁、焦虑、紧张等不良刺激。

六、辨证施护1、高热者,冰袋冷敷头部。

2、元气衰败,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撤肢冷、脉微欲绝,遵医嘱艾灸。

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虚证加艾灸,必要时导尿。

3、便秘者,遵医嘱给予通便中药服用。

七、健康指导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恼怒、过激过喜过劳过饱,防疾病复发。

颤证中医护理PPT课件

颤证中医护理PPT课件


历史沿革 《内经》对本病已有认识。 《素问·至真要大论》日:“诸风掉眩,皆属于 肝。” 其“掉”字,即含震颤之义。 《素问·五常政大论》又有“其病摇动”、“掉 眩巅疾”、“掉振鼓栗”等描述,阐述了本病 以肢体摇动为其主要症状,属风象,与肝、肾 有关,为后世对颤证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病因病机


病因: 颤证病因为年老体虚,情志内伤,饮食不节, 劳逸失当,导致气血津液亏虚,筋脉失养或 瘀血、痰浊阻滞,气血运行不利、筋脉失约。 风阳内动 痰热生风 气血亏虚 髓海不足 阳气虚衰
病位及病理特点:


体表:筋脉。 脏腑:主要涉及肝、肾、脾。 病理(病机):主要病机是肝风内动,筋脉 失养。 病性:总属本虚标实。 以阴津亏虚为本,风、火、痰、瘀诸邪为标。 病久可损伤气血津液,同时,风火痰瘀之间 可以互相转化,且常相兼为病,致使本病证 候错综复杂。

病机图
阳化风动 郁而化火 痰蕴化热 痰瘀化火 气血生化 乏源 肾精亏虚


早、中餐低蛋白饮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 晚餐可适类和新鲜瓜果蔬菜
尽量不吃肥肉、荤油和动物内脏 每天喝6至8杯水

带扶手的高脚椅子 床不宜太高或太低,方便起卧 中晚期患者的床上安置固定的架子, 上有悬带下垂,方便患者借助吊带坐起 床的侧方绑一根宽带子,晚间可以借助

副作用:消化道症状、体位性低血压、心 律失常、幻觉、焦虑、剂未现象、晨僵现 象和异动症等并发症。
服用左旋多巴制剂与吃饭时间的关系
美多芭 息宁
饭前1小时

饭后1.5-2小时
心里护理

每个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进展速度 是不一样的,这种不同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患者的心理素质。家庭的关 怀尤为重要。帕金森病患者的家人, 一定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努力营造 和谐的家庭关系,并舍得投入精力, 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身心护理很重 要。

颤病(帕金森叠加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颤病(帕金森叠加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颤病(帕金森叠加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考《中医内科学》。

(1)头部及肢体颤抖、摇动,不能自制,甚者颤动不止,四肢强急。

(2)常伴动作笨拙,活动减少,多汗流涎,语言缓慢不清,烦躁不寐,善忘,神识呆滞,行走不稳,头晕目眩等症状。

(3)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一般呈隐袭起病,逐渐加重,不能自行缓解。

2.西医诊断参照《神经病学》。

(1)程度不一的帕金森样表现,以强直、少动为主,静止性震颤很少见,多以双侧起病(除皮质基底节变性外),对左旋多巴治疗不敏感。

(2)伴有其他征象,如不自主运动、垂直性眼球凝视障碍(见于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早期出现且严重的痴呆和视幻觉(路易体痴呆)、皮质复合感觉缺失和锥体束征(皮质基底节变性)等。

(二)证候诊断1.中气不足,气血亏虚证:肢体僵直,行走不稳,肢体颤动,头晕眼花,起则晕剧,甚则晕厥,面色少华,记忆下降,四肢乏力,动则加重,小腹坠胀,小便失控,大便费力,心烦不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肾两虚、痰浊内阻证:活动缓慢,姿势异常,肢颤不止,行走不稳,记忆减退,神识失控,时清时昧,胸脘痞闷,夜寐不安,惊惕肉瞤,心中懊恼,大便溏薄,夜尿频多,遗精易泄,舌质白,苔白腻,脉濡滑。

3.肝肾不足、瘀血阻络证:肢体颤抖,行走不稳,双目凝视,目光呆滞,反复跌倒,头昏目涩,言语不清,吞饮咳呛,项背前倾,面色晦暗,言语不利,步态慌张,皮脂外溢,发甲焦枯,舌质紫暗或夹瘀斑,苔薄白,脉细弦涩。

4.阴阳两虚、痰瘀互阻证:肢体扭转,不能站立,肢颤不已,表情呆板,头晕眼花,面色晄白,筋脉拘紧,言语謇涩,吞饮呛咳,反应迟钝,失眠惊惕,目涩耳鸣,腰酸腿软,小便失禁,畏寒肢冷,舌质淡白或夹瘀斑,舌体瘦小,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涩。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 中气不足、气血亏虚证治法:健脾升清、补益气血(1)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药物组成:黄芪、党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葛根、薏苡仁、肉桂等。

脑病科痫病癫痫中医护理方案

脑病科痫病癫痫中医护理方案

痫病(癫痫)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风痰闭阻证发病前常有眩晕,头昏,胸闷,乏力,痰多,心情不悦。

发作呈多样性,或见突然跌倒,神志不清,抽搐吐涎,或伴尖叫与二便失禁,或短暂神志不清,双目发呆,茫然所示,谈话中断,持物落地,或精神恍惚而无抽搐,舌质红,苔白腻,脉多弦滑有力。

2、痰火扰神证发作时昏仆抽搐,吐涎,或有吼叫,平时急躁易怒,心烦失眠,咯痰不爽,口苦咽干,便秘溲黄,病发后,病情加重,彻夜难眠,目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3、瘀阻脑络证平素头晕头痛,痛有定处,常伴单侧肢体抽搐,或一侧面部抽动,颜面口唇青紫,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舌苔薄白,脉涩或弦。

多继发于颅脑外伤、产伤、颅内感染性疾患后,或先天脑发育不全。

4、心脾两虚证反复发作,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面色苍白,体瘦纳呆,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而弱。

.5、心肾亏虚证痫病频发,神思恍惚,心悸,健忘失眠,头晕目眩,两目干涩,面色晦暗,耳轮焦枯不泽,腰膝酸软,大便干燥,舌质淡红,脉沉细而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意识障碍1.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心率、血压、呼吸、汗出等生命体征等变化,及时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2.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保持安静,避免人多惊扰。

3.取适宜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4.定时更换体位,保持四肢良肢位,予温水擦浴2次/日,保持局部气血运行,预防压疮发生。

5.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纱布或涂金霉素眼膏;遵医嘱取金银花、煎煮后做口腔护理。

6.遵医嘱留置导尿,做好尿管护理2次/日。

抽搐)二((1)癫痫发作时,使患者平卧,头侧向一边,立即松开衣领、裤带、上下齿之间置放牙垫以保护舌头。

牙关紧闭时,使用开口器,勿强行撬开牙齿。

(2)及时清除口腔痰涎,必要时使用吸引器吸出,以利呼吸。

(3)缺氧明显者,立即给氧。

(4)设专人守护,以防碰伤,不可强行约束患者,以防造成意外损伤。

(5)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噪音及强光刺激。

康复科常见病症中医护理常规

康复科常见病症中医护理常规

第九章针灸康复科常见病症中医护理常规一般中医护理常规一、病室环境(一)保持病室环境安静、空气清新,床单位清洁、干净、舒适。

(二)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一般室温以18-20℃为宣,相对湿度50%-60%。

实热证者常怕热喜凉,保持室温16-20℃为宜;虚寒证者室温稍高,可安排向阳房间。

(三)脑梗急性期、脑疝、抽搐发作等危重症患者应安置在监护室,便于病情观察及治疗护理。

(四)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二、入院介绍(一)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科主任及护士长,并通知医师。

(二)介绍疾病相关知识、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住院作息时间、请假、探视、陪护等相关剧度。

三、病情观察(一)入院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体重,观舌苔脉象,问平素二便、饮食、睡眠情况及过敏史,并做好记录。

(二)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并告知相关注意事项。

(三)根据护理级别,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四)根据病情需要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精神及意识状态,检查患者的神经系统,了解患者的肢体情况,如有无瘫痪,肌张力、感觉有无异常,病理反射能否引出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五)意识障碍患者应密切观察瞳孔变化、对光反射及有无视觉改变。

(六)各种引流管保持通畅,不受压,不脱落,注意及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及气味等,引流袋每日更换一次,遵守无菌技术原则。

四、用药护理(一)遵医嘱按时给药,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2次/d。

根据疾病证型及药性指导患者用药时间、方法,实热证者宜凉服:虚寒者宜热服。

(二)做好用药后的知识宣教,并注意观察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

五、情志护理(一)调畅情志,针对患者存在的顾虑,及时讲解相关知识,介绍成功病例,帮助患者保持最佳身心状态,促进疾病康复。

(二)关心体贴患者,常用物品放置床旁,尽可能帮助患者解决生活所需。

六、饮食护理(一)指导患者适宜多吃含纤维素及蛋白质丰富饮食,忌辛辣、油腻等刺激之品,禁烟酒,保持大便通畅。

颤病的中医辨证施护

颤病的中医辨证施护
推拿按摩可以调整脏腑功能
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和经络,推拿按摩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从而改 善颤病患者的全身症状。
中药熏洗与贴敷对颤病患者康复的促进作用
01
中药熏洗能够温通经络
使用中药进行熏洗,可以温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缓解颤病患者的肌
肉僵硬和疼痛等症状。
02
中药贴敷可以刺激穴位
将中药贴敷于相应的穴位上,可以刺激穴位,发挥药效,从而改善颤病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因病机的不同,颤病可分为肝肾不足型、气血两虚型、痰瘀阻络型和风火内动型等 。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颤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神经系统检查和辅 助检查等。临床表现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 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主;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肌张力增高 、腱反射亢进等;辅助检查如颅脑CT或MRI等可排除其 他脑部病变。
鉴别诊断
颤病需与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肝豆状核变性等疾病 进行鉴别诊断。帕金森病以静止性震颤为主,伴有肌强 直和运动迟缓;特发性震颤以姿势性震颤为主,无肌强 直和运动迟缓;肝豆状核变性则有铜代谢障碍和锥体外 系症状等。
颤病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颤病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属于“风病”范畴,与肝肾、气 血、痰瘀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中医治疗颤病注重整体 观念和辨证论治,通过调整脏腑功能、平衡阴阳气血、 化痰祛瘀通络等方法来达到治疗目的。同时,中医还强 调颤病的预防和调护,通过饮食、情志、起居等方面的 调理来预防颤病的发生和发展。
避免长时间卧床休息,以免导致肌肉萎缩和 关节僵硬。
锻炼方式选择及注意事项
01
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状 况,选择适宜的锻炼方 式,如太极拳、八段锦 等。
02
锻炼过程中注意动作轻 柔、缓慢,避免剧烈运 动导致意外损伤。

颤病 (帕金森病) 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颤病 (帕金森病) 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颤病(帕金森病)中医护理常规一、常见证候要点1.肝血亏虚,风阳内动证:肢体颤振,项背僵直,活动减少,面色少华,行走不稳,头晕眼花,心烦不安,不寐多梦,四肢乏力,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细。

2.痰热交阻,风木内动证:头摇肢颤,神呆懒动,形体稍胖,头胸前倾,活动缓慢,胸脘痞闷,烦热口干,心中懊恼,头晕目眩,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

3.血脉瘀滞,筋急风动证:头摇或肢体颤振日久,面色晦暗,肢体拘痉,活动受限,项背前倾,言语不利,步态慌张,皮脂外溢,发甲焦枯,舌质紫暗或夹瘀斑,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涩。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静止性震颤1、观察震颤发作时肢体情况。

2、指导放松情绪,以免紧张加重震颤症状。

3、艾灸:取患侧曲池、外关、肩井、足三里、三阴交。

4、穴位拍打:取经络胃经、胆经、膀胱经、大肠经、小肠经等阳经。

5、穴位敷贴:取神阙,予葱白、大黄、吴茱萸等穴位敷贴。

(二)肌强直1、观察患者移动和改变体位的能力、精细动作和整体动作、主动和被动的活动能力。

2、物理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可达到松弛痉挛肌的目的,同时可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及肌力和功能的恢复。

3、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对缓解肌强直有一定疗效。

4、指导功能锻炼。

三、中医特色治疗(一)康复护理1、放松锻炼:放松和深呼吸锻炼有助于减轻帕金森病患者心理紧张,减轻在公共场所行动不便,动作缓慢及肢体震颤等症状。

2、关节运动范围训练:力求每个关节活动都要到位,注意避免过度的牵拉及出现疼痛。

3、平衡训练:加强姿势反射、平衡、运动转移和旋转运动的训练。

双足分开站立,向前后左右移动重心,跨步运动并保持平衡;躯干和骨盆左右旋转,并使上肢随之进行大的摆动;重复投扔和拣回物体;运动变换训练包括床上翻身、上下床、从坐到站、从床到椅的转换等。

4、步态训练:关键在于抬高脚尖和跨大步距。

患者两眼平视,身体站直,两上肢的协调摆动和下肢起步合拍,跨步要尽量慢而大,两脚分开,两上肢在行走时做前后摆动,同时还要进行转弯和跨越障碍物训练。

脑病科优势病中医护理常规

脑病科优势病中医护理常规

脑病科优势病中医护理常规目录中风 (1)眩晕 (2)头痛 (3)压疮 (4)眩晕中医护理常规眩晕是由风阳上扰,痰瘀内阻等导致脑窍失养,脑髓不充而表现为头晕目眩,视物旋转。

临床表现:头晕目眩,视物旋转。

临证(症)施护:一、肝肾阴虚1. 卧床休息,减少不必要的搬动及活动,室内保持安静,避免各种不良刺激。

2. 观察病情变化,如眩晕剧烈,泛泛欲动,手足麻木,持物不灵,甚至震颤,应绝对卧床休息及时通知医生。

二.气血亏虚1.卧床休息,减少活动,症状减轻后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等。

2.病室内空气新鲜,环境整洁,温湿度适宜。

三.痰浊中阻1. 眩晕呕吐剧烈者,汤等应少量多吃频服,针刺内关止吐,防吐。

2.绝对卧床休息,恶心呕吐者宜头偏向一侧,保持床单清洁。

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忌辛辣,肥厚,生冷,烟酒之品,素体肥胖者适当控制饮食,高血压患者饮食不宜过饱。

晚餐不宜过饱,临睡前不宜进食,忌饮浓茶,咖啡等,可适量饮温热牛奶。

用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

并发症护理:1.有晕厥的可能:(1)指导病人不要做突然坐起,站立等动作,以免发生意外,要有专人陪护。

(2)如突然发生晕厥,将病人平卧,解开衣领,呕吐者将头偏向一侧,以免发生窒息,并立即通知医生配合抢救。

2.恶心,呕吐的患者可按摩内关穴以止吐。

健康指导:1. 保持情绪舒畅乐观,注意劳逸结合,切勿过劳,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不宜从事高空作业,尽量避免游泳,乘船等。

2. 定期测量血压,定期复诊,坚持吃药。

中风的中医护理常规中风又名卒中,因本病起病急骤,变化迅速与风胜善行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名中风。

临床表现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塞涩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

临证(症)施护1、风火上扰、肝阳暴亢症状: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头痛、头晕、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神志昏蒙、肢麻筋挛、舌质红等,脉弦数。

护理原则:清肝熄火,潜阳醒神(1)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脑病科护理常规

脑病科护理常规

脑病科中医护理常规一、脑病科一般护理常规(一)病室环境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三)人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人院患者当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

3.若体温37.5˚C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

4.若体温39˚C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医嘱执行。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六)每周测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九)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十)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一)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二)遵医嘱准确给药。

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三)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四)预防院内交叉感染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五)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二、中风病护理常规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所致。

以突然昏扑,不省人事,口角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蹇涩或失语,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与自然界风行扇形多变似,故名中风,亦称“卒中”。

病位在脑,涉及肝、肾。

脑血管意外可参照本病护理。

脑病科痫病(癫痫)中医护理方案

脑病科痫病(癫痫)中医护理方案

痫病(癫痫)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风痰闭阻证发病前常有眩晕,头昏,胸闷,乏力,痰多,心情不悦。

发作呈多样性,或见突然跌倒,神志不清,抽搐吐涎,或伴尖叫与二便失禁,或短暂神志不清,双目发呆,茫然所示,谈话中断,持物落地,或精神恍惚而无抽搐,舌质红,苔白腻,脉多弦滑有力。

2、痰火扰神证发作时昏仆抽搐,吐涎,或有吼叫,平时急躁易怒,心烦失眠,咯痰不爽,口苦咽干,便秘溲黄,病发后,病情加重,彻夜难眠,目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3、瘀阻脑络证平素头晕头痛,痛有定处,常伴单侧肢体抽搐,或一侧面部抽动,颜面口唇青紫,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舌苔薄白,脉涩或弦。

多继发于颅脑外伤、产伤、颅内感染性疾患后,或先天脑发育不全。

4、心脾两虚证反复发作,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面色苍白,体瘦纳呆,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而弱。

5、心肾亏虚证痫病频发,神思恍惚,心悸,健忘失眠,头晕目眩,两目干涩,面色晦暗,耳轮焦枯不泽,腰膝酸软,大便干燥,舌质淡红,脉沉细而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意识障碍1.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心率、血压、呼吸、汗出等生命体征等变化,及时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2.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保持安静,避免人多惊扰。

3.取适宜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4.定时更换体位,保持四肢良肢位,予温水擦浴2次/日,保持局部气血运行,预防压疮发生。

5.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纱布或涂金霉素眼膏;遵医嘱取金银花、煎煮后做口腔护理。

6.遵医嘱留置导尿,做好尿管护理2次/日。

(二)抽搐(1)癫痫发作时,使患者平卧,头侧向一边,立即松开衣领、裤带、上下齿之间置放牙垫以保护舌头。

牙关紧闭时,使用开口器,勿强行撬开牙齿。

(2)及时清除口腔痰涎,必要时使用吸引器吸出,以利呼吸。

(3)缺氧明显者,立即给氧。

(4)设专人守护,以防碰伤,不可强行约束患者,以防造成意外损伤。

(5)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噪音及强光刺激。

颤病护理常规

颤病护理常规

颤病护理常规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轻者表现为头摇动或手足微颤,币者可见头部振摇,肢体颤动不止,甚则肢节拘急,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颤病在筋脉,与肝、肾、脾等关系密切。

帕金森病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1_颤病发生的时间、诱发因素、伴随症状。

2.发作时意识、面部表情、呼吸。

3.是否有家族史。

4.心理状态、生活自理能力。

5.家庭支持系统。

6.辨证肝风内动证、痰浊阻滞证、瘀血滞证、气血两虚证、阴阳两虚证。

(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介绍主管医师、护士、科主任、护士长,并通知医师。

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4)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5)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护理措施。

4)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

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2.用药护理(1)用药过程中观察肢体震颤、肌强直及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以确定药物的疗效。

(2)给患者讲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注意观察。

(3)遵医嘱行为教育:强调必须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停药或减药,要坚持长期治疗。

(4)用药注意事项告知:金刚烷胺:。

肾功能不全、癫痫和肝病患者慎用,哺乳期妇女禁用。

左旋多巴空腹用药效果好,用药注意有无“开关现象”和“剂末现象”。

3.饮食护理(1)饮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适量优质蛋白易消化食物。

(2)采用坐位或半卧位进食、饮水,缓慢进餐。

每天喝6~8杯水及饮品。

康复科常见病症中医护理常规

康复科常见病症中医护理常规

第九章针灸康复科常见病症中医护理常规一般中医护理常规一、病室环境(一)保持病室环境安静、空气清新,床单位清洁、干净、舒适。

(二)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一般室温以18-20℃为宣,相对湿度50%-60%。

实热证者常怕热喜凉,保持室温16-20℃为宜;虚寒证者室温稍高,可安排向阳房间。

(三)脑梗急性期、脑疝、抽搐发作等危重症患者应安置在监护室,便于病情观察及治疗护理。

(四)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二、入院介绍(一)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科主任及护士长,并通知医师。

(二)介绍疾病相关知识、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住院作息时间、请假、探视、陪护等相关剧度。

三、病情观察(一)入院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体重,观舌苔脉象,问平素二便、饮食、睡眠情况及过敏史,并做好记录。

(二)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并告知相关注意事项。

(三)根据护理级别,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四)根据病情需要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精神及意识状态,检查患者的神经系统,了解患者的肢体情况,如有无瘫痪,肌张力、感觉有无异常,病理反射能否引出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五)意识障碍患者应密切观察瞳孔变化、对光反射及有无视觉改变。

(六)各种引流管保持通畅,不受压,不脱落,注意及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及气味等,引流袋每日更换一次,遵守无菌技术原则。

四、用药护理(一)遵医嘱按时给药,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2次/d。

根据疾病证型及药性指导患者用药时间、方法,实热证者宜凉服:虚寒者宜热服。

(二)做好用药后的知识宣教,并注意观察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

五、情志护理(一)调畅情志,针对患者存在的顾虑,及时讲解相关知识,介绍成功病例,帮助患者保持最佳身心状态,促进疾病康复。

(二)关心体贴患者,常用物品放置床旁,尽可能帮助患者解决生活所需。

六、饮食护理(一)指导患者适宜多吃含纤维素及蛋白质丰富饮食,忌辛辣、油腻等刺激之品,禁烟酒,保持大便通畅。

神经外科中医护理常规(新)

神经外科中医护理常规(新)

神经外科中医护理常规2010年6月制定目录一、头部内伤 (3)二、出血中风 (7)三、颅内肿瘤 (9)四、动脉瘤 (14)五、脑血管畸形 (18)六、癫痫 (22)七、休克 (25)八、昏迷 (28)九、糖尿病 (32)一、头部内伤头部内伤是指头部遭受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如钝击、穿透伤、爆炸或下坠的间接损害所造成的。

包括头皮损伤、脑震荡、脑挫伤、颅骨骨折、脑干损伤、脑受压、颅内血肿等。

其特点是病情急、重、危、变化快。

按损伤程度分轻、中、重三型。

由于伤及中枢神经系统,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高。

属中医的“头部内伤”范畴。

【临床表现】1.较轻的病人可表现为神志清楚,能正确回答问题,轻度头痛、头晕、呕吐。

2.稍重者可有较剧烈头痛、头晕、反复呕吐、精神淡漠、不愿说话甚至嗜睡。

3.重者昏迷或深昏迷,严重躁动或完全不动,频繁呕吐,频繁或持续癫痫发作或去大脑强直发作,表现出运动区及脑干的损害;如有偏瘫或截瘫,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等,提示脑疝形成;严重损伤者对刺激完全无反应,接近或已进入脑死亡。

4.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如瘫痪、肌力减退、感觉障碍、病理征阳性。

【护理】一、临证护理(一)病情观察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肢体活动等情况,注意有无昏迷,昏迷时间的长短,有无中间清醒期,以及口、鼻、乳突部有无出血瘀斑、脑脊液漏,并注意有无合并其他脏腑、躯体损伤症状,有无呕吐及呕吐物的性状等。

2.病人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术前准备。

(1)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视力模糊、烦躁不安等。

(2)意识进行性障碍:如昏迷逐渐加重,或原发性昏迷,清醒后不久又进入昏迷。

(3)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对侧肢体瘫痪。

(4)脉搏洪大而缓,微细欲绝,呼吸深慢或浅促,血压骤升或骤降。

(5)使用甘露醇脱水后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瞳孔、血压、呼吸、尿量等变化。

(二)一般护理1.按神经外科疾病常规护理。

震颤麻痹护理

震颤麻痹护理

震颤麻痹护理
【观察要点】
1、观察震颤发生的部位、时间、性质。

2、观察肌张力情况。

3、卧床病人要注意观察皮肤受压情况。

4、观察观察药物的副作用
【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疾病的性质,特别是要家属理解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解除思想顾虑,不要有自卑感,要与健康人一样保持情绪稳定和心情舒畅。

2、一般护理:注意患者饮食起居,鼓励患者自己要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和运动,以使其尽量减少孤独感,如患者动作已明显减少,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时,应加强基础护理,定期给患者修剪指甲和洗澡等。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有无因动作迟缓等所导致的并发症,如跌伤等。

4、对中晚期的患者,行动不便,甚至后期翻身也有困难,应注意预防褥疮的发生,并注意防止坠床。

【健康教育】
1、保持乐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

3、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4、不要吃过冷过热的食物,不吃刺激性的调味品,吞咽要缓慢,进食时要仔细咀嚼,避免出现吞咽困难。

5、多吃蔬菜、水果,多做主动运动如腹部运动,定时练习腹式呼吸,以促进肠蠕动,如发生便秘可服用导泻剂:如果导、大黄苏打片、麻仁丸等。

6、如能下床应尽量多活动。

不能下床或活动过少时,应定时定量的被动活动以防止关节固定,对肢体强直或挛缩者应经常加以按摩。

7、加强营养,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8、定期门诊随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病科疾病颤病中医护理常规
【概念】
颤病以肝血亏虚、痰热交阻或血脉瘀滞,年龄、饮食、情志、劳倦为诱因。

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

其病位在肝,涉及脾肾。

【护理评估与观察要点】
1.观察患者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观察患者颤病发生的时间、诱发因素、发作时意识、伴随症状。

3.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自理能力、是否有家族史及家庭支持系统。

【常见证候要点及治法】
1.风阳内动证:肢体颤动粗大,程度较重,不能自制,眩晕耳鸣,面赤烦躁,易激动,心情紧张时颤动加重,伴有肢体麻木,口苦而干,语言迟缓不清,流涎,尿赤,大便干。

舌质红、苔黄,脉弦。

治法:镇肝熄风,舒筋止颤。

2.痰热风动证:头摇不止,肢麻震颤,重则手不能持物,头晕目眩,胸脘痞闷,口苦、口黏,甚则口吐痰涎。

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平肝熄风。

3.气血亏虚证:头摇肢颤,面色㿠白,表情淡漠,神疲乏力,动则气短,心悸健忘,眩晕,纳呆。

舌体胖大,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滑,脉沉濡无力或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濡养筋脉。

4.髓海不足证:头摇肢颤,持物不稳,腰膝酸软,失眠心烦,头晕,耳鸣,善忘,老年患者,常兼有神呆、痴傻。

舌质红,舌苔薄白或红绛无苔,脉象细数。

治法:填精补髓,育阴熄风。

5.阳气虚衰证:头摇肢颤,筋脉拘挛,畏寒肢冷,四肢麻木,心悸懒言,动则气短自汗,小便清长或自遗,大便溏。

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治法:补肾助阳,温煦筋脉。

【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实施。

2.用药护理
(1)内服中药:宜少量多次温服。

服药后避受风寒,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

神志昏迷患者应采用鼻饲法,药物应研碎水调后灌服。

(2)用药过程中观察肢体震颤、肌强直及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以确定药物的疗效。

(3)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4)予服药行为教育:强调必须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停药或减药,坚持长期治疗。

3.饮食指导
(1)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适量优质蛋白易消化食物。

多食含酪氨酸的食物如瓜子、杏仁芝麻等,适当控制脂肪的摄入。

(2)风阳内动证: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如芥菜、南瓜、紫菜、西瓜、梨、豆制品等,忌食辛辣烟酒、动物内脏及动风滞气的食物。

(3)痰热风动证: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清热化痰之品如西瓜、冬瓜、梨、柑橘等。

(4)气血亏虚证:饮食以开胃健脾、益气养血,营养丰富、易消化及血肉有情之品为主,如蛋类、瘦肉、猪血、黑芝麻、红枣、山药、黄芪粥、党参粥、薏米粥、莲子红枣粥等。

宜少量多餐,忌烟酒咖啡,辛辣及生冷食物。

(5)髓海不足证:饮食宜营养丰富、易消化、有补肾生精作用的食物,如银耳、红枣、黑芝麻。

(6)阳气虚衰证:饮食以补肾助阳食物为主,如胡核桃仁粥、枸杞羊肉粥、杜仲苁蓉褒猪腰等。

4.情志护理
(1)向患者介绍与本病有关的知识,使其了解其病程及预后。

(2)指导家属照顾患者,使患者感到来自家庭的支持和爱心。

(3)细心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鼓励患者表达并注意倾听其心理感受,给予正确的信息引导,防止情志过极。

(4)鼓励患者培养兴趣与爱好,保持良好的心态。

5.常见症状施护
(1)静止性震颤
1)观察震颤发作时肢体情况。

2)指导放松情绪,以免紧张加重震颤症状。

3)艾灸:取患侧曲池、外关、肩井、足三里、三阴交。

4)穴位拍打:取经络胃经、胆经、膀胱经、大肠经、小肠经等阳经。

5)穴位敷贴:取神阙,予葱白、大黄、吴茱萸等穴位敷贴。

(2)肌强直
1)观察患者移动和改变体位的能力、精细动作和整体动作、主动和被动的活动能力。

2)物理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可达到松弛痉挛肌的目的,同时可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及肌力和功能的恢复。

3)水疗:中药浴对缓解肌强直有一定疗效。

4)热疗光浴、红外线、短波透热、大中药封包治疗等对肌强直有缓解作用。

5)肌电生物反馈可达到使该肌肉松弛的目的。

6)指导功能锻炼。

6.康复护理
本病早期,患者运动功能无障碍,应指导患者尽量参与各种形式的活动,坚持四肢各关节的功能锻炼。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显著降低,此时应注意患者活动中的安全问题,走路时持拐杖助行或由他人搀扶。

(1) 放松锻炼:放松和深呼吸锻炼有助于减轻帕金森病患者心理紧张,减轻在公共场所行动不便,动作缓慢及肢体震颤等症状。

(2) 关节运动范围训练:力求每个关节活动都要到位,注意避免过度的牵拉及出现疼痛。

(3) 平衡训练:加强姿势反射、平衡、运动转移和旋转运动的训练。

双足分开站立,向前后左右移动重心,跨步运动并保持平衡;躯干和骨盆左右旋转,并使上肢随之进行大的摆动;重复投扔和拣回物体;运动变换训练包括床上翻身、上下床、从坐到站、从床到椅的转换等。

(4)步态训练:关键在于抬高脚尖和跨大步距。

患者两眼平视,身体站直,两上肢的协调摆动和下肢起步合拍,跨步要尽量慢而大,
两脚分开,两上肢在行走时做前后摆动,同时还要进行转弯和跨越障碍物训练。

转弯时要有较大的弧度,避免一只脚与另一只脚交叉。

【健康(出院)指导】
1. 慎起居,避风寒。

对长期卧床患者,要按时翻身,做好皮肤护理,防治压疮的发生。

2. 遵医嘱正确用药,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 饮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适量优质蛋白的易消化的食物。

神昏及吞咽障碍患者予以鼻饲流质饮食并做好口腔护理。

4.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紧张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