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炎(慢性胃炎)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治疗与预防、用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胃炎(慢性胃炎)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治疗与预防、用药

【定义】

胃炎是指各种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炎症,按发病急、缓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两大类。

急性胃炎

胃炎

慢性胃炎

【急性胃炎】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胃粘膜炎症。

【分类】

急性单纯性胃炎

按胃粘膜改变程度分

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胃窦炎(幽门)

按发病部位分胃体炎

全胃炎

【发病因素】

1、理化因素:物理因素如过冷、过热或粗糙饮食,可直接伤害胃粘膜,化

学因素常见各种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扑热息痛、乙醇。

2、生物因素:食用不干净或被细菌、病毒感染污染食品。

3、应激因素:如大手术、严重创伤、烧伤等。

【临床症状】

起病急,表现为上腹饱满、隐痛、食欲减退、嗳气、恶心和呕吐。有出血者

可有呕血及黑便。由致病微生物及病毒引起者,常在进食数小时或24小时内发病,多伴腹泻、发热和稀水样便,体检有上腹、压痛、肠鸣音亢进等。

【治疗】

1、一般治疗可告诉患者注意:卧床休息,大量饮水,短期禁食或给予流质饮

食。

2、药物治疗:

阿托品0.5mg im 庆大霉素24万iv 胃复安10mg im 50%GS 654-2 10mg im 黄连素西沙必利 0.9%N.S

藿香正气水2支P.O 吡哌酸吗丁啉

Vc 2g

阿莫西林 10%Kcl

果胶铋剂雷尼替丁胃酶

硫糖铝法莫替丁乳酸菌素

麦滋林奥美拉唑

慢性胃炎

【定义】指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慢性炎症。

【病理】

一、浅表性胃炎:炎症限于胃小凹和粘膜固有层的表层。肉眼见粘膜充血,水肿,或伴有渗出物,主要见于胃窦,也可见于胃体,有时见少量糜烂及出血。镜下见膜浅层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深层的腺体保持完整。此外,某些患者在胃窦部有较多的糜烂灶,或伴有数目较多的疣关凸起,称慢性糜烂性或疣状胃炎。

二、萎缩性胃炎:炎症深入粘膜固有膜时影响胃腺体,使之萎缩,称萎缩性胃炎。胃粘膜层变薄,粘膜皱襞平坦或消失,可为弥漫性,也可呈局限性。镜下见胃腺体部份消失,个别者可完全消失,粘膜层、粘膜下层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有时粘膜萎缩可并发胃小凹上皮细胞增生,致使局部粘膜层反而变厚,称萎缩性胃炎伴过形成。如炎症蔓延广泛,破坏大量腺体,使整个胃体粘膜萎缩变薄,称胃萎缩。

萎缩性胃炎可发生肠腺上皮化生和假性幽门腺化生,在增生的胃小凹和肠化上皮的基础上可发生异型增生(dysplasia)。异型增生是一种不正常粘膜,具有不典型细胞、分化不良和粘膜结构紊乱的特点,认为极可能

是癌前病变。

【慢性胃炎分类】

慢性浅表性胃炎:适应治疗,早期治疗,其胃粘膜可以恢复

正常,胃功能可以康复。

慢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情迁延日久,胃腺大部分被破坏,不可逆转了。

胃功能无法恢复正常。

【病因】

慢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急性胃炎的遗患:急性胃炎后,胃粘膜病变持久不愈或反复发作,均可形成慢性胃炎。

二、刺激性食物和药物:长期服用对胃粘膜有强烈刺激的饮食及药物,如浓茶、烈酒、辛辣或水杨酸盐类药物,或食时不充分咀嚼,粗糙食物反复损伤胃粘膜、或过度吸烟,菸草酸直接作用于胃粘膜所致。

三、十二指肠液的反流:研究发现慢性胃炎患者因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常引起胆汁反流,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胰液中的磷脂与胆汁和胰消化酶一起,能溶解粘液,并破坏胃粘膜屏障,促使H+及胃蛋白酶反弥散入粘膜,进一步引起损伤。由此引起的慢性胃炎主要在胃窦部。胃一空肠吻合术患者因胆汁返流而致胃炎者十分常见。消化性溃疡患者几乎均伴有慢性胃窦炎,可能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有关。烟草中的尼古丁能使幽门括约肌松弛,故长期吸烟者可助长胆汁反流而造成胃窦炎。

四、免疫因素:免疫功能的改变在慢性胃炎的发病上已普遍受到重视,萎缩性胃炎,特别是胃体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缩粘膜内可找到壁细胞抗体;胃萎缩伴恶性贫血患者血液中发现有内因子抗体,说明自身免疫反应可能是某些慢性胃炎的有关病因。但胃炎的发病过程中是否有免疫因素参与,尚无定论。此外,萎缩性胃炎的胃粘膜有弥漫的淋巴细胞浸润,体外淋巴母细胞转化试验和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异常,提示细胞免疫反应在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上可能有重要意义。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慢性甲状

腺炎、甲状腺机能减退或亢进、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均可伴有慢性胃炎,提示本病可能与免疫反应有关。

五、感染因素:1983年Warren和Marshall发现慢性胃炎患者在胃窦粘液层接近上皮细胞表面有大量幽门螺旋杆菌(campylobacter pylori)存在,其阳性率高达50-80%,有报道此菌并不见于正常胃粘膜。凡该菌定居之处均见胃粘膜炎细胞浸润,且炎症程度与细菌数量成正相关。电镜也见与细菌相连的上皮细胞表面微突数减少或变钝。病人血中和胃粘膜中也可找到抗螺旋杆菌抗体。用抗生素治疗后,症状和组织学变化可改善甚或消失,因此认为,此菌可能参与慢性胃炎之发病,但目前尚难肯定。

【症状】

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症状的轻重与胃粘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水瘦、舌炎、腹泻等,个别病人伴粘膜糜烂者上腹痛较明显,并可有出血。

上腹痛、消化不良、呕血、黑便。常常症状为反复发作,无规律性腹痛、疼痛经常出现于进食过程中或餐后及多数位于上腹部、脐周、部分患儿部委不固定,轻着间歇性隐痛或钝推、严重者为剧烈绞痛。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继续影响营养状况及生长发育。胃粘膜糜烂出血者伴呕血、黑便。

【临床表现】

慢性胃炎起病缓慢,早期症状多轻微,部分患者有消化不良的表现。随着病情迁延,出现上腹部胀满不适,进餐后尤甚。无规律性上腹隐痛,尤以进油腻食物后明显,疼痛部位多在上腹偏左,程度轻重不一,常伴有嗳气、泛酸、恶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