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示范教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方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气温以及气温的相关概念,气温的测定方法;

2. 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能够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3. 根据某地区气温数据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据此说出气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阅读和绘制气温曲线图;

2.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

难点:

1.气温的变化规律;

2.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方法。

课前准备

制作PPT。

相关资源

制作PPT所需资料。

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多媒体展示下列问题:

1.冬天为什么鸟儿要向南飞?

2.为什么这个时候北方要比我们四川冷?

1/ 9

2 / 9

3.为什么云南四季如春?

4.为什么6月峨眉山山脚很热,山顶却可能下雪?

教师:以上这些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为什么存在这样的现象?这节课我们来一探究竟。 【新知讲解】 一、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含义及测量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相关内容,在书中找到相应答案,并回答问题。 提问:什么是气温?

回答: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记作℃。人们比较关心的是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提问:人们一般用什么来测量气温?

多媒体展示“百叶箱”,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材料“气温的观测”,了解气温观测的一般要求和过程。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点拨、小结:

气温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和温度表,设施是百叶箱。测定某地某日的平均气温,首先要测定这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值,一般选择北京时间的8时、14时、20时和2时,然后计算其平均值,就是某日的平均气温。用类似的方法,还可以统计出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承转:从气温的观测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气温是变化的,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

活动:多媒体展示以下表格,学生根据表格数据,尝试画出气温曲线图。

2.气温曲线图

多媒体展示“某地气温的日变化曲线图”,学生读图分析,回答问题。

提问: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出现在什么时间?计算气温日较差的大小。

回答:最高气温为29.7℃,出现在午后两点;最低气温为24.5℃,出现在日出前后。气温日较差为5.2℃。

教师补充: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之差称为气温日较差,它反映了气温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称为气温日变化。同样道理,还有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称为气温年变化。一年中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多媒体展示“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学生读图并回答问题。

3/ 9

教师:我们知道了气温日较差。同理,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气温年较差。

多媒体展示北半球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1)气温年较差

(2)南、北半球比较

1)北半球: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____月,月平均气温最低值出现在____月;

2)南半球: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_____月,月平均气温最低值出现在____月。

(3)陆地与海洋比较

4/ 9

根据表格所填信息思考:

1)知道为什么南北半球冷热相反吗?

2)你知道为什么同是北半球,海洋总是比陆地推迟一个月达到最冷或者最热吗?

回答:由于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所以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也是相反的;并且在同一季节,由于海洋的热容量大,表现为夏季受热增温速度比陆地要慢,冬季冷却降温速度也慢。所以海洋上的最高月均温和最低月均温会比陆地上要晚一个月左右。

二、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的特征与判读

多媒体展示“等温线模式图”,学生观察等温线图回答问题。

问题:

(1)气温的水平分布,通常用什么来表示?

(2)等温线图上,同一条等温线的温度有什么特点?

(3)等温线分布的疏密反映了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引导,共同得出答案:

(1)通常用等温线分布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2)在等温线图中,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5/ 9

(3)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

教师补充:通过等温线分布图阅读等温线图,可以分析世界或某个区域气温分布的规律。一般的判读原则有:

(1)根据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判读气温差异和递变的方向;

(2)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分析气温差异的大小,等温线密集,差异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小;

(3)如果等温线闭合,中心气温低则为低温中心,中心气温高则为高温中心。

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1)气温与纬度的关系

多媒体展示“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学生读图观察,并回答问题。

提问:从赤道向两极,气温数值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影响因素是什么?引导学生观察20℃等温线与回归线、0℃等温线与极圈的位置关系。

学生回答:北半球等温线由北向南数值逐渐升高;南半球等温线由南向北逐渐升高;可知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2)气温与地形的关系

提问: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亚洲青藏高原地区温度比周围高还是低?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青藏高原地区温度比周围低,因为青藏高原的海拔比四周高,受地形因素的影响。

教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说明了气温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6/ 9

(3)气温与海陆位置的关系

提问:读图对比观察南、北半球20℃、10℃、0℃、-10℃等温线,并分别加以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南/北)半球等温线更加平直/弯曲。原因是(南/北)半球性质比较单一,海洋面积广阔。

回答:南半球的等温线更加平直;原因是南半球海洋面积更加广阔。

教师总结世界气温的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

(1)纬度位置: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表现为在等温线分布图上,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南半球等温线由北向南递减。

(2)海陆位置:同一纬度,夏季时陆地的气温比海洋高;冬季时陆地的气温比海洋低。

(3)地形因素:在山地,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一般规律是: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约多少0.6℃。

典型例题:

例1.某中学的地理兴趣小组某天在2时、8时、14时、20时测得气温分别是4℃、8℃、20℃、12℃,则当日该中学所在地的日平均气温是()

A.44℃ B.16℃ C.12℃ D.11℃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日平均气温的计算。日平均气温是当日测量的温度之和除以测量的次数,因此根据题意可知,该中学所在地的日平均气温是(4℃+8℃+20℃+12℃)/4=11℃。根据题意,故选D。

7/ 9

例2.如图是某地区7月等温线分布图,甲、乙两地中有一处为海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位于北半球 B.乙位于东半球 C.甲为海洋 D.乙为海洋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根据气温的分布规律:由低纬度向高纬度地区气温递减,可知,该图所示区域为南半球;南半球的7月份是冬季,冬季同纬度地区的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图示中的甲地气温要低于乙地,表明甲地是陆地,乙地是海洋。根据题意,故选D。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一、气温的变化

1.气温及其相关概念

2.气温曲线图

二、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图的判读

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8/ 9

(1)气温与纬度的关系

(2)气温与海陆位置的关系

(3)气温与地形的关系

9/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