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_《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亲爱的同学,认真是一种态度,努力是一种精神。相信你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让我们在对历史的共同回望中,更好地珍惜今天,绽放光彩。

【学习目标】

1.知道九一八事变经过、结果及东北人民的抗日战争;

2.知道华北危机、一二·九运动以及西安事变;(学习重点)

3.分析理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学习难点)

一、东北沦陷局部战

自主学习:

九一八

事变

名称

时间 地点 策划者 经过 结果 合作探究:

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借口?

九一八事变的结果和影响?

面对日本的暴行,作为学生,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材料一:“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制定的大陆政策 材料二:“今天之满蒙地位……不仅在我国国防上, 就在经济上,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生命线。”

——1927年,田中义一提出了《田中奏折》

材料三: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 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材料四: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国民政府集中重兵三次“围剿”红军,无心北顾。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一年年国土的沦丧指什么?

学生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口号是什么?表达了中国民众什么态度和主张?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课本剧《西安事变》事变后,各派政治力量态度如何?

中国共产党的态度和主张?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课堂训练

1、歌曲《松花江上》唱到:“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事变发生在()

A、1930年皇姑屯

B、1931年沈阳

C、1933年山海关

D、1931年长春

2、“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采取的方针是()

A、抵抗

B、不表态

C、片面抗战

D、不抵抗

3、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的主要领导人是()

A、吉鸿昌

B、杨靖宇

C、佟麟阁

D、赵登禹

4、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的是()

A.五四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一二·九运动

D.西安事变

5.右图中的建筑物位于沈阳北郊柳条湖地区,它记录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与该建筑物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南京大屠杀

6.歌词:“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

A.局部抗战阶段 B.全面抗战阶段

C.局部反攻阶段 D.全面反攻阶段

7、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A.粉碎国民党亲日派的企图

B.为全民族的利益

实现共同抗日

C.力图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D.加剧国民党内部的

矛盾

8、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请回答:

(1)当时日本军队在东北有何行动?

(2)当时蒋介石对日本侵略采取什么态度?造成了什么结果?《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反思

“教然后而知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常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激发教师终身学习。以下是本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故事及点滴反思与体会。

确定教学重难点。通过课标解读,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是本节课的重点,蒋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为什么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是本节课的难点。对此,本课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升华,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种资源,通过恰到好处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思考,讨论,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树立对国家、民族正确的责任感以及人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在教学知识过程中,比较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性,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两大知识点进行前后梳理。还通过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的备课要围绕学生的需要去设置,关注学情,调动他们最大的积极性,让整节课发挥最大的有效性。教学几年来,我一直在探讨,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好,如何让四十五分钟不浪费,特别是这样的学科,更不能占用学生课下的时间,向课堂要效率,让学生既喜欢上历史,又把一节课的内容把握,做到我学习,我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我一直觉得历史不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它故事性,趣味性很浓,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他们很想学,而不是应灌输观点要他们学。

首先导入新课,用歌曲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歌曲选择《松花江上》,哀婉悲愤的曲调一下子吸引了学生,这也正是本节课需要的情感,在歌声中体会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痛恨之情油然而生,这样进入知识的学习学生把情感投入了,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通过这样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情得到了升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不再是一

句空话,而是有了深刻的认识,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接下来课堂的学习充分利用多媒体,设置历史情境,再现历史情境,播放九一八视频资料,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资料中了解九一八事件,获得感性认识。出示问题: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东北三省沦陷的原因?等问题,学生在感性资料的感触下很快都参与到问题的解答中,不由自主的相互讨论,争抢回答。这节课就在学生积极参与中进行了。接下来的西安事变也进行的非常积极,在讨论中共主张和平解决,不杀蒋介石的原因时,有的同学还长篇大论结合背景,令我折服。通过这节课,我觉得只要点燃了他们的注意点,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学生给我们的不仅是惊喜,更多的是感动

本节课的亮点是课本剧的运用。通过课本剧,孩子们锻炼了思维,展示了能力。两段视频资料的选用起到了承上启下、引导启发的作用。避免了老师对众多历史史实的用空洞的语言简单讲述的方式来处理的弊端,拉近了历史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真正来感知历史、了解历史。九一八事变的那段视频清楚地介绍了柳条湖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等内容。看完之后让学生再次复述重点,不仅有利于掌握基本知识点,而且在之后的启发,更让学生知道它是日本蓄谋以久的侵华战争。

历史的诠释有很多种,我们究竟该如何选择?这堂课无论从作品的解读、片断主题的确定、要点的选择,还是语言的表述等方面,我都在努力向该方面追求。没有遗憾的课是不存在的,反思本节课,我认为我存在以下两点不足:

1.备课不够精细。

通过教学反馈,我意识到最初不少心思花在对学生的学习情绪的调动上。因此,在情景创设,问题设计、情节讲述上下了很多功夫。可是,在资料的搜集和使用上没有注意到细节之处。可能会对学生心理造成一定影响。

2.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还有些薄弱。

在课堂上,控制力、协调力、应变力等显得有些薄弱。一方面是由于知识的奠基不够雄厚,另一方面是由于自身语言情感感染力不够,所以使某些设计环节未达到预期效果。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习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理解、分析,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标分析: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永恒主题,通过本课历史教学唤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勿忘国耻,拥护中国共产党,使教学历史知识与思想教育互相渗透,并联系实际,借古开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