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表演游戏中教师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合集下载

论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论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论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幼儿园表演游戏是培养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表演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观察力、创造力等多个方面的能力。

为了能让幼儿园的表演游戏得到更好的效果,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表演游戏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预习指导:在幼儿园进行表演游戏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来给幼儿介绍游戏的内容和要求,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想象力。

2. 示例演示:教师可以给幼儿做一次游戏的示范演示,让幼儿能够清楚地看到游戏的具体要求和流程。

示范演示可以通过动作、语言等方式来进行,让幼儿能够有一个具体的参考。

3. 小组合作:在进行表演游戏时,可以将幼儿分为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合作。

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与他人沟通和相互支持。

4. 引导表演:教师可以在游戏中使用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来引导幼儿进行表演。

教师可以问幼儿某个角色的感受、想法,让幼儿通过表演来展示,并思考自己的角色。

5. 值得肯定:在幼儿表演游戏过程中,教师应该适时地给予幼儿积极的肯定和鼓励,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表演的价值。

教师还可以给予幼儿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幼儿进一步提升表演技巧。

6. 后期讨论:在幼儿园的表演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对游戏进行讨论,让幼儿能够自我评价和反思。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讨论游戏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并帮助幼儿找到改进的方向。

指导幼儿园的表演游戏需要教师有很强的教学能力和指导策略。

通过预习指导、示范演示、小组合作、引导表演、值得肯定和后期讨论等策略,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参与表演游戏,提高幼儿的多方面能力。

教师如何指导幼儿游戏

教师如何指导幼儿游戏

教师如何指导幼儿游戏
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适合幼儿的游戏: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兴趣和发展水平
设计适合他们的游戏。

游戏应该具有趣味性,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
且能够帮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和发展。

2.提供必要的材料:教师需要准备好游戏所需要的材料和道具。

这些
材料应该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安全要求,同时也应该能够培养幼儿的动
手能力和创造力。

3.给予适当的指导: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和
帮助。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讲解的方式来帮助幼儿理解游戏的规则和目标,并且指导他们如何进行游戏。

4.创设合作环境: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游戏,鼓励他们相互合
作和交流。

这样可以促进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鼓励幼儿思考和解决问题:在游戏中,教师可以给予幼儿一些挑战,鼓励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和创
造力。

6.提供反馈和鼓励: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给予幼儿一些积极的反
馈和鼓励,肯定他们的努力和成果。

这样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总之,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求设计适
合他们的游戏,并且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游戏,幼儿可以学习和
发展各种能力,同时也能够获得快乐和满足感。

支持幼儿自主开展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支持幼儿自主开展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支持幼儿自主开展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幼儿自主开展表演游戏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能力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了支持幼儿自主开展表演游戏,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指导策略:1. 提供丰富的角色扮演物品和道具:幼儿在表演游戏中扮演各种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合适的角色扮演物品和道具,例如服装、面具、模型玩具等,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并拓展他们的想象力。

2. 提供具体的表演游戏主题或故事情节: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开展表演游戏,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具体的主题或故事情节。

教师可以提议幼儿表演一个动物园的情景,或者表演一部童话故事,这样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组织自己的角色和情节。

3. 提供合适的环境和场地:幼儿开展表演游戏需要一个合适的环境和场地,教师可以为幼儿布置一个小剧场或者一个表演角落,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空间来表演。

4. 鼓励幼儿合作与分享:在表演游戏中,幼儿经常需要合作与分享,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与他人一起扮演角色或者合作完成表演任务,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 提供反馈和鼓励:幼儿自主开展表演游戏需要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教师可以积极关注幼儿的表演并提供积极的评价,例如赞美幼儿的创意和表演技巧,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和尝试新的想法。

6. 倾听和尊重幼儿的意见:在支持幼儿开展表演游戏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意见和决策,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教师可以邀请幼儿参与到表演游戏的规划和组织中,这样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7. 提供示范和引导:对于一些不太熟悉表演游戏的幼儿,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示范和引导。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进行一次表演游戏,展示给幼儿如何扮演角色和表达情感,然后鼓励幼儿模仿和尝试。

8. 注重幼儿的情感表达和创造力发展:表演游戏是一个可以让幼儿发泄情感和表达自我的良好途径,教师应该鼓励幼儿通过表演游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并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幼儿自主开展表演游戏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合适的物品和环境、提供具体的主题和故事情节、鼓励合作与分享、提供反馈和鼓励、倾听和尊重幼儿的意见、提供示范和引导、注重情感表达和创造力发展等指导策略来支持幼儿的表演游戏。

支持幼儿自主开展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支持幼儿自主开展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支持幼儿自主开展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幼儿自主开展表演游戏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自我表达能力的培养。

为了使幼儿能够更好地开展表演游戏,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指导策略:1. 营造良好的环境: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有趣的环境,鼓励他们自由发挥和运用想象力。

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的表演区域,提供各种表演道具和服饰。

2. 提供丰富的素材:为幼儿提供各种丰富的表演素材,例如故事书、音乐、玩具等。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唱歌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表演。

3. 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以实际的例子来诱导幼儿产生表演欲望,鼓励他们敢于表演和展示自己。

可以组织一些小型的表演活动,让幼儿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艺。

4. 提供适当的引导和启发:在幼儿表演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起到引导和启发的作用。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也要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自由选择和决策。

5. 鼓励幼儿的自我评价和反思:在幼儿结束一次表演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可以提问一些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他们表演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6. 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表演游戏通常需要多个幼儿合作完成,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会合作和分享。

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幼儿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次表演。

7. 创造机会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给幼儿提供扮演不同角色的机会,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可以设置角色扮演的角色扮演区域,让幼儿在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8. 鼓励幼儿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在幼儿表演游戏中,鼓励幼儿通过编排剧本、设计道具等方式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可以通过鼓励和正面评价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9. 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在幼儿自主开展表演游戏时,教师要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不要过早地干预和指导,要尊重幼儿的意愿和创意。

10. 注重幼儿的安全和身心健康:在幼儿表演游戏中,教师要注重幼儿的安全和身心健康。

幼儿园角色游戏组织方法与指导

幼儿园角色游戏组织方法与指导

幼儿园角色游戏组织方法与指导组织方法:1.选择主题:为了确保游戏目标明确,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特点选择适当的主题,如家庭、医生、消防员等。

主题的选择应与幼儿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和兴趣相结合。

2.角色分配: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不同的角色,如主角、配角和观众。

角色分配应根据幼儿的个体特点、能力和兴趣进行合理搭配,以确保每个幼儿都参与进来。

3.剧本编写:根据所选择的主题和角色,可以邀请教师或老师一起编写简短的剧本。

剧本可以包括对话、情节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扮演角色。

4.角色准备:为了更好地让幼儿进入角色,可以为他们提供相关的服装和道具。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角色选择合适的服装,并携带一些与角色相关的道具,如玩具医生工具、厨房用具等。

指导方法:1.角色介绍:在游戏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介绍每个角色的特点和职责。

通过讨论和观察,帮助幼儿理解不同角色的行为和责任,并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角色扮演。

2.情境创设:教师可以设定一个情境,让幼儿在其中进行角色扮演。

例如,在家庭主题中,可以模拟一个家庭生活场景,让幼儿通过扮演父母、孩子或宠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3.角色交流:鼓励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进行角色间的对话和交流。

教师可以问问题、提供情景和角色之间的关系,以激发幼儿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4.问题解决: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故意创造一些问题和困难,让幼儿在扮演角色的同时进行问题解决。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共同讨论解决办法,并帮助他们理解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5.角色反思: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回顾整个角色扮演的过程。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并提供反馈和鼓励。

教师也可以与幼儿一起讨论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并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和教训。

通过以上组织方法和指导,幼儿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角色和情感表达,培养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技巧。

同时,教师的引导和反思也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游戏中的经验和教训,促进他们的发展和学习。

幼儿园教师的幼儿艺术表演指导

幼儿园教师的幼儿艺术表演指导

幼儿园教师的幼儿艺术表演指导幼儿艺术表演在幼儿园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参与和表演艺术活动,幼儿不仅可以培养创造力和表现力,还可以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和社交能力。

作为幼儿园教师,正确的幼儿艺术表演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幼儿进行艺术表演。

第一点,理解幼儿表演的目的。

幼儿艺术表演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展示他们的才艺,更重要的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幼儿表演中,幼儿不仅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增强情感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和自信心。

幼儿园教师应该明确这些目标,并在指导幼儿表演过程中注重培养这些能力。

第二点,提供多样化的表演机会。

幼儿园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表演机会,例如学校节日演出、家庭亲子演出等。

通过不同的表演机会,幼儿可以获得不同的表演经验,并从中学习和成长。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特点,为他们选择适合的表演形式和角色,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第三点,培养幼儿的表演技巧。

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表演活动来培养幼儿的表演技巧。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模仿和角色扮演游戏来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

例如,给幼儿展示一段角色表演,并引导他们模仿和学习。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演练,帮助他们学习合作和协调。

最后,教师还可以为幼儿提供艺术指导,并教授一些基本的表演技巧,例如语音表达、动作协调等。

第四点,注重幼儿的情感表达。

艺术表演是幼儿情感表达的重要形式之一。

幼儿园教师应该注重幼儿情感表达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教育和情感训练来提高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情感角色扮演,通过表演来表示和传递自己的情感。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并学会适当地回应和分享情感。

第五点,鼓励家长参与。

在幼儿艺术表演中,家长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

幼儿园教师应该积极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表演活动,并鼓励他们在家庭中给予孩子表演的支持和认可。

教师可以组织家庭亲子表演活动,让幼儿和家长一起进行表演,增强亲子关系并促进家庭教育。

幼儿园教师的艺术表演指导

幼儿园教师的艺术表演指导

幼儿园教师的艺术表演指导艺术表演是一种能够培养幼儿多方面能力的教育活动,对于幼儿园教师而言,他们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指导幼儿的艺术表演活动。

本文将从培养幼儿兴趣、锻炼幼儿个人表达能力、提升幼儿综合素质以及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四个方面,探讨幼儿园教师如何进行艺术表演指导。

首先,幼儿园教师在艺术表演指导中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

幼儿对于艺术表演活动具有天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与教材选择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表演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入丰富的故事情节、多样化的角色扮演和创意游戏,让幼儿在表演中体验到乐趣与成就感,从而爱上艺术表演,培养他们的艺术天赋。

其次,艺术表演指导也应着重于锻炼幼儿的个人表达能力。

艺术表演需要幼儿动态的身体语言和准确的语音表达,而这些都需要良好的个人表达能力。

因此,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表演活动,例如舞蹈、说唱和戏剧等,激发幼儿对表演的自信心,并提供机会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艺。

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幼儿感兴趣的主题,组织小组表演或合唱,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进一步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

第三,艺术表演指导不仅仅关注幼儿的个人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

艺术表演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情感、智力、审美、创造力等多方面能力,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在表演指导中,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与其他科目的融合,使艺术表演教学呈现出更具综合性的特点。

例如,在教学中添加一些科学知识、历史背景和社会常识的讲解,让幼儿在表演中不仅仅是模仿动作,而是理解背后的含义,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最后,艺术表演指导过程中,幼儿园教师还应致力于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调整教室环境布局,创造艺术氛围。

例如,将教室装饰成一个小剧场,悬挂一些幼儿的艺术作品,展示他们的成果。

幼儿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幼儿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教师围绕幼儿的兴趣,借助趣味性、启发性的游戏,引导幼儿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边玩边学,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取更多的社会认知、科学知识,而且在文明礼貌、学习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也能获得提升,为其优良品格的塑造奠定基础。

但是在游戏过程中,教师的介入与指导将直接影响幼儿游戏的水平和质量。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促进幼儿游戏的开展,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收获与发展呢?一、树立游戏观念,坚持幼儿为本教师是幼儿游戏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幼儿才是游戏活动真正的主角。

游戏不应该是教师想要开展的游戏,而应是幼儿喜欢的、需要的游戏。

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念,时刻明确“以幼儿为本”的核心,倾听幼儿的想法,关注幼儿的兴趣。

比如,在阅读绘本《鳄鱼怕怕 牙医怕怕》后,教师发现幼儿对绘本故事中的情节很感兴趣,及时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希望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学习,引导幼儿养成勤刷牙、讲卫生的好习惯。

于是,教师与幼儿一起商讨计划,开展扮演游戏。

绘本中的角色有鳄鱼和牙医,有些幼儿则更喜欢扮演小兔、小猫等生活中常见的动物角色。

此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的需求与想法,给予幼儿施展与转变的空间。

游戏与学习是相互交融的,我们应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以及生活经验,创设他们需要的游戏,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游戏观、生活观,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快乐、获得成长。

二、创设游戏情境,实现寓教于乐游戏活动的内容应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也就是说,要立足于幼儿的实际生活创设游戏情境,引导他们在生活情境中学习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认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比如,小班幼儿中有很多都不会自己穿衣服,依赖性也比较强,此时,教师就可以创设“给娃娃穿衣”的游戏情境,投入洋娃娃、衣服等材料,引导幼儿给它们挑选衣服并穿上,以此来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穿衣技巧,提高生活技能。

再如,可以在大班创设“购物”的游戏情境,请幼儿分别扮演收银员、售货员、顾客等角色,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认真挑选、仔细询价,最后成功付款。

中班表演游戏教学措施

中班表演游戏教学措施

中班表演游戏教学措施1. 引言中班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表演游戏是中班教学中的一种常见形式之一。

通过表演游戏,幼儿能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意识、自信心等多方面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中班表演游戏教学的措施,以帮助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实施表演游戏教学。

2. 教学目标中班表演游戏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以下能力: - 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表演游戏,使幼儿能够运用简单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角色和情感。

- 合作意识:通过团队合作的表演游戏,培养幼儿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 自信心:表演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克服羞怯心理,提高自信心。

- 想象力和创造力:表演游戏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各种角色和情节。

3. 教学内容中班表演游戏教学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角色扮演:教师可以设计各种角色扮演游戏,如扮演动物、职业人员等,让幼儿通过模仿和表演来认识不同角色。

- 故事表演:通过故事表演游戏,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并通过表演来复述故事。

- 音乐表演:选取一些简单的歌曲,让幼儿通过歌唱和舞蹈来表演。

- 创作表演:鼓励幼儿自己创作角色和情节,进行小型的自由表演。

4. 教学步骤中班表演游戏教学的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介绍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入教学内容,并激发幼儿的兴趣。

- 第二阶段:角色理解和准备。

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角色的特征和情感,并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的准备,如选择服装、道具等。

- 第三阶段:表演实施。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表演游戏,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鼓励。

- 第四阶段:表演分享和总结。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表演的分享,并对表演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引导幼儿反思和提出改进意见。

5. 教学方法中班表演游戏教学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 模仿示范法: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表演示范来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角色特征。

论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论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论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幼儿园表演游戏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儿童活动,通过表演游戏,孩子们可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观察力。

在幼儿园里,老师们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的表演游戏来帮助孩子们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让他们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1. 设计游戏内容老师们需要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兴趣爱好设计合适的表演游戏内容。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故事情节和角色,例如《三只小猪》、《红帽子小姑娘》等经典故事,或者一些简单的角色扮演游戏,比如医生、警察、老师等。

2. 游戏角色分配在设计好游戏内容之后,老师们要根据孩子们的性格和特长来分配游戏角色。

可以根据孩子们的表现和自愿来确定每个孩子所扮演的角色,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并在其中得到发挥。

3. 提前准备道具和服装在游戏中,道具和服装是非常重要的辅助物品,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融入角色,并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老师们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道具和服装,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自己所需的道具和服装。

4. 游戏培训在进行表演游戏之前,老师们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游戏培训,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故事情节,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表现出自己的角色特点,并与其他孩子有更好的互动。

5. 游戏表演当所有的准备都就绪后,就可以进行表演游戏了。

老师们可以简单地介绍一下游戏的背景和情节,然后让孩子们依照游戏情节和角色扮演表演出来。

老师们可以适当地给予一些指导和鼓励,在游戏表演过程中及时帮助孩子们调整角色和情节的表达,使得游戏表演更加生动和精彩。

6. 游戏总结在游戏表演结束之后,老师们可以对孩子们的表演进行简单的总结,可以称赞孩子们各自的表现,并给予一些鼓励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提高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老师们也可以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分享自己在表演游戏中的感受和体会。

通过以上指导策略,幼儿园的老师们可以更好地设计和组织表演游戏,提高孩子们的综合能力,让他们在游戏中获得快乐成长。

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导读: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中的情节、内容和角色,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的一种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游戏之一。

幼儿的表演游戏融想象、创造于一体,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表演游戏还能锻炼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集体观念的发展和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为了使幼儿能更好地进行表演游戏并能在游戏中得到发展,教师应对表演游戏进行正确的指导。

在幼儿园游戏课程中,我们采取“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养模式,既体现了儿童游戏的自由意识,又体现了儿童活动的规则意识。

这种将学前儿童学习与生活融于一体的游戏形式,不但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而且对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中的情节、内容和角色,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的一种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游戏之一。

幼儿的表演游戏融想象、创造于一体,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表演游戏还能锻炼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集体观念的发展和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为了使幼儿能更好地进行表演游戏并能在游戏中得到发展,教师应对表演游戏进行正确的指导。

一、内容的选择选择内容是表演游戏中的一个必要环节,教材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直接影响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凡是幼儿熟悉并喜欢的故事、童话、诗歌等儿童文学作品及幼儿周围生活中有趣味,有意义的人和事都是幼儿表演的基本素材。

幼儿在初次接触表演游戏时,应选择角色个性鲜明、情节简单,拥有趣味、动作性强,对话多次重复、语言琅琅上口等方面的儿童文学作品。

所以,我在组织幼儿进行表演游戏前,经过仔细揣摩和反复筛选,选择了故事《三只蝴蝶》、《小羊和狼》这两篇作品,如《三只蝴蝶》中,有孩子们常见的、较为熟悉的蝴蝶,故事中"蝴蝶飞呀"动作性强,适合幼儿爱动的特点,又易于表演,故深受幼儿喜爱,通过游戏,能使幼儿获得同伴间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的体验。

幼儿园表演游戏及指导—表演游戏的指导

幼儿园表演游戏及指导—表演游戏的指导

大班表演游戏
指导要点
• 主题选择:既利于表演又具有一定文学性的作品。 • 材料准备:种类较多、结构性较低的材料,时间不少于30分钟。 • 角色分配:让幼儿自主决定;游戏中教师要提供关于角色表演的反馈,提高幼儿的表现能力;
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表现作品。 • 指导方法:教师尽量不干预幼儿的游戏,如需介入可采用语言指导。
表演游戏指导的基本原则
(一)游戏性先于表演性
• 保证幼儿的“游戏性”体验; • 教师是表演游戏的组织者和辅助者。
(二)游戏性与表演性的统一
表演游戏指导的基本任务
• 协助幼儿选择表演游戏的主题 • 帮助幼儿熟悉作品 • 创设表演游戏的环境 • 帮助幼儿进入游戏 • 指导幼儿选择和分配角色 • 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表演技能 • 促进幼儿表演游戏水平的提高
(三)创设表演游戏的环境
场地与布景
• 简单方便、色彩鲜明、宜夸张
服装与道具
• 各种人物、动物、童话人物的道具、头饰
(四)帮助幼儿进入游戏
故事重温法 音像示范法
(五)指导幼儿选择和分配角色
主角、配角 正面角色、反面角色
• 解决角色分歧的办法: • 轮换法、发现法
(六)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表演技能
教师示范表演 教师与幼儿共同表演 对幼儿进行表演技能训练
如:
• 《拔萝卜》 • 《小兔乖乖》
中班表演游戏
特点
• 游戏的目的性与计划性:目的性有了一定提高,嬉戏性强,需要老师一定的提示才能坚 持游戏主题。
• 表演水平:以一般性表演为主,以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较少运用语言和表情表现角色。 • 角色意识:有所增强,但还不能很好地区分日常行为与角色扮演行为;能够分配角色,
但角色更换意识不强。 • 社会性水平:联合游戏阶段,交往频率增加,幼儿之间会讨论一些与表演有关的问题。

幼儿表演游戏中教师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幼儿表演游戏中教师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幼儿表演游戏中教师的组织与指导策略摘要:表演游戏是一种主观的游戏活动,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愉快地再现生活中的情景,以满足表演的欲望。

幼儿园的表演游戏以童话故事和文学作品为主,幼儿可以结合音乐、语言、动作、表情等完成创造性的表现,从而促进幼儿的多元发展。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究幼儿表演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表演游戏;指导策略;自主游戏教师对幼儿表演游戏的观察与指导对幼儿的学习发展十分重要,有效的指导影响着幼儿表演游戏的质量。

而当下幼儿园教师对表演游戏的指导过于形式化,教师并没有及时掌握幼儿的游戏动态,指导不到位,导致幼儿在进行着无效的表演游戏活动。

因此,探究指导幼儿表演游戏的有效策略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要注重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重视观察指导,转变游戏理念忽视对幼儿表演游戏的观察指导会影响他们以后的游戏和发展,观察不能流于表面。

观察并不只是了解幼儿的游戏信息,评价幼儿的游戏活动,而应该实时地记录幼儿的游戏状态,分析幼儿的心理与其出现的问题,教师在认真地观察过后给予指导,有效的游戏指导基于教师科学合理的活动观察[1]。

教师不能只注重指导,而忽略了观察的过程,教师要在跟进幼儿表演游戏的过程中结合观察与指导,使幼儿的游戏效果达到最佳的状态。

比如,在幼儿园表演游戏活动《拔萝卜》中,教师在幼儿表演拔萝卜和对话的过程中,对幼儿进行细心的观察与指导,提醒幼儿表演的过程中要注意声音响亮,说话的时候也要注意人物的语气,让幼儿在体验游戏快乐的同时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与表演能力。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所讲,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教师应该转变幼儿的游戏理念,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幼儿在表演游戏中提升与发展。

教师也可以去游戏资料查阅室来更新游戏理念,在自主游戏主题探讨中提升幼儿的表演游戏观念。

二、优化游戏实践,提升指导能力优化幼儿表演游戏的实践活动可以从丰富游戏材料出发,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性,掌握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幼儿能够有互动,有回应的游戏材料[2]。

论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论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论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摘要】幼儿园表演游戏在幼儿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制定有效的指导策略至关重要。

设定清晰的目标和主题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游戏内容和规则,从而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是培养幼儿表现能力和自信心的关键。

提供准确的指导和反馈可以帮助幼儿不断进步,同时鼓励团队合作和互动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只有通过有效的指导,才能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收获。

家长和老师需要了解如何有效地指导幼儿园表演游戏,给予他们最好的支持和引导。

通过这些措施,幼儿将能够在表演游戏中展现出最好的自己,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表演游戏、指导策略、目标、主题、兴趣、参与度、表现能力、自信心、指导、反馈、团队合作、互动、发展、有效指导。

1. 引言1.1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重要性幼儿园表演游戏作为幼儿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在幼儿的整个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表演游戏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情感、语言和社交能力,还可以促进他们的身体协调和动手能力。

通过参与表演游戏,幼儿可以面对挑战、克服困难,培养自信心和自主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幼儿园中,表演游戏还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在游戏中,幼儿需要和其他小伙伴一起协作完成任务,这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还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和亲密关系。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帮助幼儿全面发展自身能力,更在于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只有在幼儿园阶段养成良好的表演游戏习惯和能力,幼儿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环境,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和潜力。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指导策略的制定与实施也尤为重要。

1.2 指导策略的必要性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对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幼儿教育的一部分,表演游戏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培养表现能力,还可以促进幼儿的语言沟通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如何组织与指导幼儿进行角色游戏

如何组织与指导幼儿进行角色游戏

如何组织与指导幼儿进行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园教育中常见的教学方法之一,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介绍如何组织和指导幼儿进行角色游戏。

首先,在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游戏之前,教师需要为幼儿营造一个适合角色游戏的环境。

教师可以设置一个角色游戏角落,里面有各种角色扮演的道具和衣物,例如服装、小道具、家具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将角色游戏的主题贴在墙上,以帮助幼儿了解游戏的目的和内容。

其次,在指导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角色示范法:教师可以先示范一个角色,例如护士、医生、老师等,并表演一些与这个角色相关的活动。

然后,教师可以邀请幼儿轮流扮演这个角色,并模仿教师的表演。

这样可以帮助幼儿理解角色的特点和行为,并提高他们的模仿能力。

2.角色抽象法: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角色的概念,例如“警察负责保护人民的安全”,“医生负责治疗病人”,并让幼儿就这些概念展开游戏。

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角色的职责和行为,并从中学会如何合作和交流。

3.角色生成法: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一起创造角色,并为他们提供一些启发和引导。

例如,教师可以让幼儿想象自己是一个动物、植物或者虚构的角色,并告诉他们这个角色的特点和能力。

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讨论这个角色在虚构的世界中可以做什么,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角色游戏。

除了以上的方法,教师还可以注意以下几点:1.尊重幼儿的选择: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选择,不要强迫他们扮演不感兴趣的角色。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调整游戏的内容和主题,以增加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创设情境:教师可以为角色游戏创设一些情境,例如建立一个超市、医院或者学校的场景,并提供相应的道具和背景音乐。

这样可以增加游戏的真实感,并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参与度。

3.引导互动: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之间的互动,例如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合作和分享。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问题或者情景,以促进幼儿之间的对话和思维碰撞。

浅谈幼儿园表演区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浅谈幼儿园表演区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浅谈幼儿园表演区的组织与指导策略表演区是幼儿园中可融合节奏乐表演、音乐表演、舞蹈表演、故事表演、时装表演于一体的表演空间.表演区作为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活动形式.因为它为幼儿提供了更多表演机会,使幼儿在轻松、愉快、自愿的状态下进入游戏.这正符合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所提的:“为幼儿的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然而在实际的表演区的开展中,如何创设适宜环境、灵活组织与有效地引导呢笔者将就表演区活动的开展略谈己见.一、表演区环境的创设———序、美、意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一个好的环境应该对孩子有一定的良性刺激作用.教育价值与审美价值应同时存在.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教育要“注意环境,利用环境.”创设适宜的环境是幼儿能否顺利进行表演区活动的先决条件.因此环境的创设应遵循“序、美、意”三原则,能激发幼儿表演情趣,适应各式表演活动的需要.原则一:“序”,序指环境的布置和材料的投放要动静有序.这是由表演区活动内容所制约的,如故事表演、卡拉OK演唱、节奏乐表演是偏于静态的;而舞蹈表演、时装表演是趋向于动态的,那么教师在材料的摆放时就应有所区别.如放置材料的橱柜不同或各层橱柜的标志,放置筐的颜色不同,形成有序摆放的表演区环境.原则二:“美”,指环境的布置要美观、和谐.笔者在设置表演区空间时,在班级的一三角地带处拉起了粉红色的双层幕布,上层是纱,有一群向上飞翔的七彩纱制蝴蝶,给予幼儿温馨、想象、和谐美的表演场景.下层是不透明的浅粉色幕布,幕布后就可以放置一些可移动的表演道具,如表演台、百宝箱、可拉移的节奏图谱栏等,供幼儿自由取放.从而保证了表演区的美观.而幕布两侧靠墙处则悬挂着铁丝网,可将幼儿表演需用的头饰、打击乐器、手环等用小夹子夹住,达到整体和谐的效果.一般表演区中适宜采用的色调时柠檬黄、粉红、草绿、浅紫等中彩色系,给予幼儿中等强度的色彩刺激,可保持幼儿一定的表演兴奋度.原则三:“意”,是指环境和材料应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使幼儿在表演活动中受到正确的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如在表演区色调规划给予幼儿潜移默化的色彩影响;材料的投放上应注意可操作性、可创造性,如提供可再加工的表演材料,手环、头饰、皱纹纸等,便于幼儿在音乐表演、舞蹈表演、时装表演时进行自我装扮,既能激发表演情趣,又给予幼儿创新、想象装扮的空间.二、表演区材料的投放———多样、多功能材料是幼儿开展活动的必要条件.“有材料的陪伴”的学习是幼儿学习的特点,材料的适宜性直接影响着幼儿表演区活动的成效.因此提供丰富合适的可进行表演的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能够有效地提供幼儿表演的可能性.一表演材料的多样性进入表演区的孩子表演能力是各不相同的,让各种能力的幼儿都可以选择自己兴趣的,适合其发展水平的表演材料.有利于幼儿通过活动使各方面的能力都较全面地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并引发广泛的兴趣.而单一的表演材料,幼儿使用一段时间后,很快就会失去兴趣,失去表演欲望.因此表演材料要充足,形式上要多样.如在故事表演三只蝴蝶中,我为孩子准备了可进行语言、动作、表情表演等综合表演的一组材料:平面蝴蝶、花朵头饰、纱巾缝制的可拆卸翅膀、绉纹纸制花裙子等;一组以对话表演为主的瓶子偶,主要是提供塑封的蝴蝶、花朵的图片,黏贴在塑料小瓶上,而后倒置,在表演台上进行操作表演;另一组材料是以音乐动作表演为主的,提供故事录音带、背景音乐,让幼儿以肢体动作为主进行表演三只蝴蝶故事中的情节.根据幼儿的兴趣,活动具体情况等分阶段投放.二表演材料的多功能性多功能性的材料为幼儿的创造性表演,即兴表演激发灵感,使幼儿的表演活动更加灵活有趣.因此表演材料应尽量做到可以一物多玩,一物多用.例如在谈及材料的多样性例中,教师为三只蝴蝶所准备的瓶子偶,其上的塑封图片是可更换的,更换不同的角色图片后,即可以用作角色交流讲述表演.此外,还可以在瓶子偶里面装上些许绿豆或黄豆,盖子密封用做节奏乐表演,变成“会唱歌的瓶子娃娃”.又如在幼儿做器械操时所使用的道具筷子,是现成的表演区材料.这些捆成一束的筷子,扎上了漂亮的绿绸带后,孩子们特别喜欢.投放于表演区后,幼儿即可用它来进行筷子敲击,进行打击乐练习;又可以进行筷子舞表演;有的孩子还富有创意地将其当成了卡拉OK表演时的小麦克风,真是让人忍俊不禁.正是充分发挥了材料的多功能性.三、表演区的组织———灵活、有序表演区活动是幼儿自由选择的,因此组织形式应当有别于表演游戏、或是集体教学中的表演活动.组织形式当更灵活、而且能活中有序.因此应当做到:一表演的空间需灵活.如在进行表演区活动时,应允许幼儿根据需要,重新布置表演场地或改变材料摆放位置,根据所兴趣的,或表演活动所需改变表演空间.如在班级的表演区幕布设置为双层,后有可移动的表演台,当要进行木偶、手偶、瓶子偶表演时,幼儿可将幕布拉开一层,在表演台后进行表演.而当进行歌舞表演时则可在幕布前的泡沫垫上进行表演.需要进行节奏乐表演时,幕布后方的可拉式小节奏版又可派上用场.二组织形式需有序.教育家洛克说过,“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因此在开展表演区的时候,让幼儿明白进区有序,材料层次有序,有易有难,材料分类编排合理.在进区时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在进区时幼儿需将自己的椅子摆好,戴上进区牌、进行进区情况记录,而后开始进行表演.在让幼儿形成进入表演区的良好习惯前提下,让幼儿自主选择表演,自娱自乐.体现教师主导,幼儿为主体的相互关系.四、表演区的指导———有的放矢表演区活动的开放性、自主性、创造性对教师指导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才能适度而有效地指导呢一适时介入.在介入指导以先,教师应先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适时介入、应留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兴趣和表演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 ,在指导中不随意打扰幼儿的活动,采用协商的口吻,如在幼儿交换表演内容的间隙,说“可以怎么样表演,一定会更棒的”语言宜少不宜多,宜肯定,不宜否定.宜启发,不宜直接给解答.二互动学习.在表演区活动中,幼儿于同伴之间的互动机会有许多,因此每个幼儿都能通过伙伴之间的相互交流不断摩擦出新的火花,进而模仿、创造不同的表演内容.对于表演能力强孩子,教师应多给与其树立榜样的机会,以强带弱;而表演能力相对弱的孩子则应引导其在观察、模仿,体验表演的快乐、成功,逐步树立其自信心.三赏识激励.孩子比成人更需要赞扬,班级里有一个特别内向,不善表现的孩子,于是在一次表演区活动时,我请了一位爱表现的孩子邀请她一起表演,她同意了,并且完整地表演了节目,虽然动作很不自然,但看得出她在得到了伙伴们的掌声后很高兴,我也在大家面前表扬了她,至少她已能从不愿意参与表演,到敢于自己上台表演.从那以后,我发现这孩子更喜欢进入表演区活动,而且表演越来越大方,个性也更加活泼了.其实,教师的一次赞赏的目光,一次鼓励的微笑,一句欣赏的口吻,便能激励幼儿更积极地投入表演活动.长此以往,便可挖掘出幼儿更多的表演潜能,感受表演的快乐.综上所述,表演区活动的开展是一细致、逐步深入的过程,教师在进行表演区活动创设,材料投放,及实际的组织指导中都需做教育的有心人,使表演区活动的开展真正做到针对性强,有的放矢,就能使表演区活动真正发挥实效,成为幼儿喜欢、有益幼儿身心发展的活动区.。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一、故事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即幼儿扮演儿童文学作品中的角色,用对话、动作、表情等富有创造性的表演,再现文学作品.由于表演游戏是通过表演来创造性地再现文学作品,所以也是一种创造性游戏.故事表演游戏允许儿童根据作品提供的想象线索,通过角色扮演开展游戏活动.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可用旁白或串联情节的方式来帮助幼儿推动游戏进程,不再要求儿童记忆复述故事,重点集中在理解作品内容,体验角色心理,并用适当的语言、动作、表情再现人物形象及情节发展.因此故事表演游戏突出了游戏和活动的特点,在语言教育的同时,尊重幼儿大胆的想象和创新,尊重幼儿喜爱娱乐和活动的特点.故事表演游戏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组织方式一整体表演型即要求幼儿在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按照故事的情节发展连贯完整地表演动作,表演的成分比较多.在表演活动时,儿童一对一地扮演角色,即故事中的人体角色由一名儿童表演,群体角色则不作严格限制,可由若干儿童同时担任.例如拔萝卜、小兔乖乖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在旁领诵故事,串联情节,扮演角色的儿童则在角色台词需要时参与对话或对白,其余儿童可随教师附诵故事.组织指导应注意:1、教师讲1—2遍故事后,帮助幼儿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征.2、让幼儿自己讨论如何用动作、语言表现角色的特征,讨论需要什么道具,用什么东西来代替充分发挥讨论在表演游戏中的作用.3、表演过程中,不严格要求幼儿复述故事,而是由教师串联情节,导引故事.4、提供的道具要简单,且易于操作,可以虚代实,不要装饰性过强或过实的道具.为什么①幼儿注意力集中在道具上,忽略了角色动作和情感体验.②游戏以物代物象征性作用的需要.充分发挥讨论在表演游戏中的作用:①通过和幼儿讨论老师可以了解幼儿的计划、愿望和经验,以便在游戏中给予幼儿最大的支持.②讨论可以起到承上启下,把活动引向深入的作用.③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作为下一次活动的出发点.例小蝌蚪找妈妈问题:青蛙产卵后是否孵卵二分段表演型即将整个故事切割成若干段落,讲一段故事,进行一段表演.这种类型的表演游戏可以由多人扮演同一角色,例如中班三只蝴蝶中红蝴蝶、白蝴蝶、黄蝴蝶、红花、白花、黄花、太阳公公、雨都可以根据需要,让若干幼儿扮演,解决了角色少、观众多的矛盾,每个幼儿都扮演一定的角色,没有台上台下的感觉,幼儿能够比较轻松地进入角色.组织指导应注意:1、故事虽然被分割成几个段落进行,教师仍要注意引导幼儿讨论,体验角色的心理发展变化.2、如果若干幼儿表演同一角色,可提示幼儿一起商量角色的动作,同时鼓励幼儿做出与同伴不一样的同作,尤其是每一段结尾的造型动作.3、参加表演的人较多,教师的指导有难度,教师一方面不要控制干预太多,又一方面又要防止失控乱糟糟的局面.4、道具同样要求简单、方便,能帮助儿童进入角色.三区域活动型表演区即在活动区或者表演区、或者语言区、或者角色表演区开展的故事表演游戏.特点是自主性强,游戏成分多.1、幼儿在区域中自主进行的故事表演游戏的一般规律:1目的性角色行为逐渐减少,嬉戏性角色行为逐步增加.幼儿表演游戏中的角色行为可以分为目的性角色行为与嬉戏性角色行为.目的性角色行为是指幼儿按自己的兴趣扮演角色,嬉戏打闹,他们玩的内容可能与故事内容有关也可能无关.一般来讲,随着游戏过程的展开和时间的延续,幼儿的目的性角色行为逐渐减少,嬉戏性角色行为逐步增多.也就是说,在表演游戏的最初阶段,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及情节的表现,因而目的性角色行为较多;随着游戏时间的延续,幼儿感兴趣的东西逐渐增多,出现越来越多的与故事内容不甚相关的行为,或者幼儿不满足于原来的故事情节,自己注意发挥和改编,例如:狼一遍遍撞房子,小动物们热衷于追打狐狸等,这就是嬉戏性角色行为.要使幼儿的嬉戏性角色行为再度向目的性角色行为发展,并使其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需要教师适时的介入和指导.2以一般性表现为主,生动性表现在游戏过程中没有明显增加.幼儿的目的性角色行为分为三种:被动性表现:幼儿需要他人的提示,告知才能扮演角色.一般性表现:幼儿表演时说话语气平淡,表情单调.生动性表现:幼儿能够逼真形象地扮演角色,他们能用夸张但适宜的语气、语调、动作、表情等去表现角色.幼儿表演游戏中以一般性表现为主,说明幼儿自身很难完成从一般性表现到生动性表现的提升.3同伴交往是表演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伴交往是幼儿表演游戏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可以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又是幼儿合作表现故事内容的必要手段,对于表演游戏的开展具有支持作用.表演游戏中的同伴交往内容可以分为五类:A、角色:幼儿围绕角色认定和分配所进行的沟通.B、规则:幼儿围绕游戏的开始,出场顺序、动作和对白顺序等进行的沟通.C、情节:幼儿围绕故事序列、细节、内容进行的沟通.D、材料:幼儿围绕材料的使用,材料分配进行沟通.E、动作对白:幼儿围绕故事中出现的动作,对话等进行的沟通.嬉戏性角色行为,一般性表现,同伴交往等虽然不是表演游戏的理想状态,但却有着其自身不容忽视的价值,它们是幼儿表演游戏自然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嬉戏性角色行为是幼儿在表演游戏多样性探究阶段出现的行为,它为以后游戏内容或情节的丰富提供素材;一般性表现行为既是幼儿交往合作的初步成果,也是幼儿把加别人的角色的言语、动作、转变为自己的言语、动作的最初形态,它为生动性表现奠定基础;同伴交往则有助于幼儿理解故事和合作游戏.幼儿已有的经验不但是表演游戏顺利进行的保证,而且决定着表演游戏的发展方向.2、组织指导:1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丰富生活经验. 2根据作品中的主要活动情境来设置场景,布置游戏区. 3在游戏表演区放置一定数量的玩具和材料,有利于幼儿进一步拓展游戏表演的内容.4角色的扮演基本上由儿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 5指导游戏,可以采用外部干预、内部干预两种方法.外部干预即教师在区域外及时向幼儿提供合理性建议,控制过分的行为.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内部干预即教师扮演游戏中的一个主要角色,引导儿童的游戏进程.二、歌舞表演游戏的指导在传统的音乐游戏中,主要是指在音乐伴奏和歌曲伴唱下的活动,这是一种规则游戏,其学习的份量较重,主要在老师的组织下开展的一种音乐教育活动.由于一部分儿童音乐作品富有童话色彩,具有丰富的情节,主题鲜明,可通过角色扮演来表现音乐形象.于是,儿童在理解歌曲或乐曲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经验,创造性地表演.这样,音乐游戏的规则由外显转向内隐,演变为一种表演游戏.因此,歌舞表演游戏是从音乐游戏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自发性游戏,由于它的结构特点更接近于表演游戏,因此,有人把它归为表演游戏一类.以区别于有规则的音乐游戏.在歌舞表演游戏中,有两种较典型的游戏与传统的音乐游戏有着较显着的区别,一是模仿性律动游戏,二是歌唱式表演游戏.一模仿性律动游戏韵律活动是指随音乐进行的有节奏的身体动作.作为韵律活动的基本内容,律动具有动作与音乐双重特点.简单地讲,律动就是一种动作模仿,其核心是节奏.律动的内容主要取材于动物的动作、人的劳动生活方式,自然现象以及日常生活以及运动中的动作、其中,动物形态的律动倍受儿童的喜爱.模仿性律动游戏属于表演游戏的一种形式,但同时要遵循律动教学的一般规律,因此,模仿性律动游戏的指导方法必须从选材和组织两方面入手,采取灵活的策略.1选材方面,既要考虑儿童动作发展水平,又要兼顾律动曲的适宜性.儿童动作的发展往往的是从大的整体动作到小的精细动作.音乐、即律动曲应节奏鲜明,形象性强,能引起儿童活动的表演欲望.2积累感性经验,增强音乐理解能力和动作表现能力.律动游戏不是一种机械模仿式的枯燥练习,而是一种富有感情色彩和创造性的生动表演.儿童必须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贮存足够动作表象,才能在律动游戏中,形成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表演方式.3激发表演兴趣,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音乐环境可利用玩具或道具来表演律动.动物模拟性律动,通过角色扮演,戴上头饰或面具,幼儿律动的兴趣更浓.二歌唱表演游戏即幼儿根据自己对歌曲中词意和曲调的理解,通过身体动作或舞蹈动作,塑造人物形象.歌唱表演游戏的教育功能,主要不在于使幼儿学习新歌曲,学习演唱的技能和方法,而在于运用唱歌和舞蹈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使幼儿学习新歌曲,学习演唱的技能的方法,而在于运用唱歌和舞蹈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使幼儿在歌舞活动中获得乐趣的同时,陶冶情操.指导要点:1选择富有一定的情节,便于角色扮演的歌曲,在歌词上,最好是采用对话式,或情境语方较多的抒情式.在乐曲上,节奏感强一些,旋律以欢快为主调,便于幼儿表演时充分表达童稚的欢乐. 2在游戏表演过程中,引导幼儿注意把词、曲的理解与创造性表演的舞蹈动作统一起来.3鼓励幼儿大胆地为歌曲配动作,创编一些简单的舞蹈. 4创造条件,引导幼儿为歌曲增编歌词或自编歌曲.长期以来,艺术教育领域中游戏的比例很小,虽然音乐游戏作为一种独立的游戏方法,但是,由于游戏规则的限制,往往用于组织教学,而缺乏自由活动的可行性.把歌舞表演游戏独立出来,可以部分地改变这一局面,使儿童在自由活动中有机会开展音乐舞蹈活动,真正把自由转化为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第三节皮亚杰对儿童游戏的论述作者:来源:点击:1636时间:2009-5-15瑞士着名心理学家、认知发展学派的创始人皮亚杰是认知发展游戏理论的代表人物.皮亚杰的游戏理论,又称游戏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与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是他的认知发展理论的组成部分,他是在研究儿童象征性功能的形成和发展时,注意到儿童的游戏.皮亚杰认为许多游戏理论不能正确地解释这种儿童期所特有的现象,主要原因是这些游戏理论都把游戏看做是一种孤立的机能或活动.因此,皮亚杰把游戏看做是智力活动的一个方面,把游戏放在儿童智力发展的总背景中去考察,试图通过研究儿童的游戏和模仿,找到沟通感知运动与运算思维活动之间的桥梁.他认为游戏是学习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和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相结合的方法,是思维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决定了他们不同的游戏方式,并提出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和有规则游戏,分别与认知发展的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相对应.一、游戏的实质根据“适应学说”的理论,皮亚杰认为幼儿发展过程是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过程,适应来源于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协调或平衡.同化和顺应是皮亚杰从生物学中借用的两个概念,是机体适应外界的两种基本机能.同化意味着接纳和整合,即主体用自己原有的动作图式去整合外部事物,从而加强和丰富自己的动作.例如,当孩子学会了抓握这一动作之后,他就试着去抓手边的每一件东西,即把它们纳入抓掌图式中.顺应就是主体改变自己原有的动作图式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协调就是适应或智力活动的特征.例如,孩子要想拿到一块积木,必须先移开一个障碍物,这种现实要求他改变自己原有的抓握图式,否则他就拿不到积木.个体正是通过同化与顺应的协同活动来适应环境的.在皮亚杰看来,游戏的实质是同化超过了顺应.游戏并非独立的活动,而是智力活动的一个方面,正如想像与思维的关系一样.游戏的存在,不是游戏本身的原因,而是由儿童早期行为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不平衡造成的.由于儿童早期认知结构发展还不成熟,往往不能保持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平衡.要么同化大于顺应,要么顺应大于同化.当顺应作用大于同化作用时,主体就会重复范型人或物的动作,这时就会产生模仿;当同化作用大于顺应作用时,主体自身的需要占主导地位,因而较少考虑外部事物的要求,只是为了满足自我的愿望与需要去改造现实,具有游戏的特征,这时就会出现游戏.一种图式或活动是模仿还是游戏或探究,取决于同化和顺应在图式或活动中所占的比例.游戏就是同化顺应之间的不平衡,幼儿在游戏中并不发展新的认知结构,而是努力使自己的经验适合于先前存在的结构.二、儿童游戏的发展阶段皮亚杰通过系统的、长期的观察研究,推翻了游戏的本能练习的观点.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在感知运动阶段的发展细分为6个阶段:反射练习期、初级循环反应、二级循环反应、二级图式协调、三级循环反应、思维的发生.皮亚杰通过观察发现,游戏产生于初级循环反应阶段,例如婴儿重复地吮吸手指就是一种循环反应,但这并不是游戏,而是一种适应活动.当这种循环反应延续下去时就会变成游戏.皮亚杰指出,从适应活动转向游戏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惟一的判断标准就是孩子的表情.当循环反应刚刚开始时,孩子的表情是严肃认真的,但他们一旦学会了这种动作,再继续这一动作时就是为了获得机能性快乐,这时他们的表情是轻松愉快的,循环反应也就转变成嬉戏性行为.这一转变就表明了游戏的发生.他认为游戏的发生要以动作能力和心理发展的一定水平为前提,提出了关于游戏发生、发展的过程,把游戏的发生、发展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反射练习期0——1个月;第二阶段:练习性游戏发生期2——4、5个月;第三阶段:有目的的动作逐渐形成期4、5——9个月;第四阶段: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9、10——11、12个月;第五阶段:为了看到结果而行动期11、12——18个月;第六阶段:象征性游戏形成期18——24个月.皮亚杰不仅用认知发展的术语来解释幼儿的游戏,而且认为幼儿认知发展的阶段决定幼儿在任何特定时期的游戏方式.游戏的发展是与儿童的认知发展相一致的.每种游戏在心理结构上都有自己的特点,代表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水平.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智力的一个方面,所以游戏的发展阶段与智力的发展阶段是相适应的.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和儿童游戏的相应表现,皮亚杰把儿童游戏分成三个发展阶段,并归纳出每个阶段儿童游戏的主要形式:第一阶段:练习性游戏0——2岁;第二阶段:象征性游戏2——7岁;第三阶段:规则性游戏7——11、12岁.在感知运动阶段,幼儿是用具体方式游戏的,通过身体动作和摆弄、操作具体的物体来进行游戏.练习性游戏是感知运动水平上出现的典型游戏,这是一种最初形式的游戏.练习性游戏是以不断地重复已习得的动作而取得“机能性快乐”,“动”即是快乐.在前运算阶段,幼儿发展了表象能力,可以假扮不在眼前的事物,可以用语言而不是利用整个身体的动作进行游戏.象征性游戏是幼儿游戏的典型形式.表象和符号是这个阶段游戏的主要特征,以后发展成为有规则的游戏.在具体运算阶段,游戏变得更能适应真实环境,游戏服从真实世界的规则和顺序.因此,幼儿达到了能更好地使思维顺应世界的阶段.皮亚杰游戏阶段论皮亚杰认为游戏对于认知的发展只是一种“机能练习”,即游戏是对新的刚刚出现的认知机能所进行的练习和巩固.所以在他看来,虽然游戏与儿童认知的发展具有密切的联系,但是游戏是被决定的,因为首先是认知活动发动了游戏.所以,认知的发展在前,游戏在后,认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游戏只是作为发展的一部分起到丰富发展的作用.三、练习性游戏的发生、发展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游戏以练习性游戏为主,这也是儿童出现最早的一种游戏形式.这种游戏是为了取得机能性快乐而重复习得的活动.“机能性快乐”是法国心理学家彪勒提出的,指因满足身体的某种生理需要而获得的快乐.儿童通过身体的动作摆弄、操作具体物体来进行游戏,所以游戏的驱力不是外加的,游戏动作本身就是一种强化因素,“动”即快乐.这种游戏的功能就是对动作的积极重复和巩固,从动作的重复中得到机能性快乐,产生或获得有力量的感觉.练习性游戏不是出生后头两年或前言语阶段所特有的现象,而是在整个儿童期都可以看到的游戏形式.只要有新的机能需要掌握,就会有这种练习.但是语言的出现,儿童通过这种游戏而获得的新东西越来越少,于是这种游戏也逐渐减少,并表现出3种发展趋向:第一,因为增加了表征而变成象征性游戏;第二,向社会化方向发展,趋向于规则游戏;第三,向真正的适应发展,变为严肃的工作.四、象征性游戏的发展在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游戏有了关键性的变化,即象征性游戏发展起来了,这种游戏是幼儿游戏的典型形式,也是自我中心的表征活动时期的游戏的特征.象征性游戏与练习性游戏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具有一个特殊的嬉戏性表征结构.表征是一种超越了感知活动的机能类型即象征性功能,它的特征在于“它超出了当前的范围而扩展到时空适应的领域,即它唤起了直接知觉与动作场之间的东西”.“表征是一个信号物的联合”,是由“信号物”和“被信号化之物”构成的一种心理结构.例如,在儿童驾着木棍当马骑这个象征性游戏中,木棍就是信号物,马及骑马的景象就是被信号化之物.在象征性游戏的表征结构中,同化超过了顺应而占优势,这在被信号化的图式中、信号物与被信号化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信号物本身都有所体现.所以,象征性游戏就是脱离现实生活中所实际运用的具体事物和环境,由儿童主观地在信号物与被信号化之物之间建立联系并加以组织的活动.象征性游戏是儿童游戏的高峰,它反映了符号机能的出现和发展,即理解一种东西能代表另一种东西.这种游戏反映了对环境的同化倾向,儿童的主要成就是学会使用不同的象征,而象征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就是象征性游戏:假装、假扮和幻想的世界.皮亚杰指出,早期的假装游戏主要是用一个物品来代替另一个物品.他描述了自己两岁女儿杰奎琳是怎样假装一个鹅卵石是一只狗、一块饼干是一只狮子而一把举在头顶的刷子是一把伞,等等.此后不久,大约在3岁时,儿童开始用自己身体的某部分来代表别的人或别的物品.儿童将符号物与被符号所表示的事物联系起来,象征性游戏是符号化的一种类型,词和表象是符号化的另一些类型.象征性游戏在自我中心的表征活动时期的第一阶段即前运算阶段2-4岁大量出现,并达到发展的高峰期.随着儿童生活空间的扩展,他们在感知运动阶段的游戏形式已不足以满足他们的需要,于是前一阶段刚刚建立起来的平衡被打破了,儿童必须去寻求新的平衡.自我中心是儿童期的典型特征,所以他们便开始以自我为中心,通过象征性的投射、象征性的认同以及象征性的联合去同化新的事物,以满足自身的需要.所以,可以说,象征性游戏是“自我中心思维最特殊的类型”.随着儿童思维的发展,他们的社交圈子越来越大,游戏的角色也不断增多,而且越来越要求游戏接近现实,于是在7-12岁的儿童中,象征性游戏开始减少,规则性游戏逐渐产生.这是象征性游戏发展的一个方向,即被规则游戏所代替.它的另一个发展方向就是逐渐转变为结构性游戏.五、游戏的功能皮亚杰认为,游戏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同化作用来转变现实,以满足自我在情感方面的需要,而不必通过顺应来进行平衡而受顺应的约束.儿童需要游戏,尤其是象征性游戏,这是因为儿童难以适应周围的现实世界.“为了达到必要的情感上和智慧上的平衡”,为了“满足他自己的需要”,儿童就会做游戏.皮亚杰认为游戏有两个主要作用:一是愉快,或纯粹的乐趣,婴儿或幼儿经常长时间地使用一种玩具游戏,或者带着深深的满足把石头扔到坑里或水里;二是游戏提供的适应作用,幼儿经常游戏,幼儿最后更能使行为适应真实世界的要求.在游戏中孩子可以不受现实的限制和约束,可以实现许多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的愿望.因此,皮亚杰认为,儿童需要一种自我表达的工具,以使同化作用成为可能.象征性游戏就是儿童所需要的这样一种工具,因为它不需要使用太多的由成人通过强制性的、集体的形式传递给他们的社会性语言,而是按照儿童个体的需要来加以改变,作为另一种意义上的语言,唤起儿童过去经验,使自我得到满足,而不是迫使儿童去适应现实.因此,皮亚杰非常重视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认为游戏是解决儿童情感冲突、帮助儿童健康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体现了皮亚杰心理学思想的精华,从内容到方法,较为充分地经受住了时代科学成就的考验.皮亚杰开拓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考察儿童游戏的新途径,他的研究视角与观点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儿童游戏理论的普及,并且对70—80年代以来游戏研究的繁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尤其是皮亚杰反对把游戏看作是一种本能运动,以及通过长期观察和研究所提出的游戏发展的阶段,是他的理论中最闪光、最有价值的部分.皮亚杰游戏理论引发了一系列关于游戏与智力发展关系的实验研究,极大地扩展了人们对于儿童的智力发展价值的认识,对于传统的游戏与学习相对立的观念,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后人对皮亚杰游戏理论的发展和补充,进一步推动了游戏研究的发展,使人们对于儿童游戏的认识更为深入,开始注意融游戏与智力发展为一体,开始重视游戏促进儿童在智力、情感、社会性、身体等方面的发展价值.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对学前教育实践也具有巨大的影响,产生了许多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为基础的课程模式,如凯米KAmii-Devires课。

表演游戏中教师的支持和指导策略

表演游戏中教师的支持和指导策略

表演游戏中教师的支持与指导策略教研主题:表演游戏中教师的支持与指导策略教研目标:1、大班幼儿在表演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师的支持和指导策略的研究。

2、发现大班幼儿在表演游戏中材料的选择、语言的表达及情节的构造的特点。

教研形式:案例研究参与研讨人员同长及教研组成员9名主持: ×x老师活动准备:1、知识经验准备:(1)参照《指南》《纲要》,了解大班幼儿语言发展及表演的发展的特点。

(2)提前了解什么是表演游戏,大班幼儿游戏的特点。

2、物质材料准备:表演游戏“蛤蟆爷爷的秘诀”、桌子3张、笔、电脑3台、成语3套。

活动进程:一、游戏:你做我猜。

玩法:将教师分成两组,一名教师描述、一名教师做动作、一名教师来猜。

二、主持人就教研主题的选择及教研流程进行简单的介绍。

三、主持人提问: (两组教师分别发言)1、什么是游戏?2、什么是表演游戏?3、表演游戏的特点是什么?表演在前,还是游戏在前?4、表演游戏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四、根据我们的一段表演视频,教师们请根据我们的图表,自主分成三组(材料组、想象组、情节组),分别从幼儿表现、原因分析、教师的指导策略上进行记录。

五、观看表演游戏案例,各小组利用图表或图片等做好记录。

各组讨论并推选本组中心发言人,准备发言。

六、现场教研1、材料组发言,其余两组质疑,组员补充。

2、想象组发言,其余两组质疑,组员补充3、情节组发言,其余两组质疑,组员补充。

4、主持人小结教师们在本次教研研讨活动中获得的提升。

表演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表演游戏中,大班幼儿在游戏中呈现的特点。

表演游戏中教师指导的策略。

5、教师用两句话说说对此次活动的感悟。

七、专业引领园长就此次活动做专业引领。

幼儿园教师游戏表演的指导策略

幼儿园教师游戏表演的指导策略

幼儿园教师游戏表演的指导策略游戏表演是深爱小朋友喜爱的一种活动方式。

幼儿园教师应该不断深入研究并挖掘游戏表演的教育价值,使其由过去的单纯以发展小朋友语言为目的的活动,转变为含多种教育因素在内的各种系列活动。

幼儿也由在教师导演下的被动模仿,转变为在教师帮助与支持下进行自主活动。

在这样的游戏表演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对小朋友主体性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

一、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掌握小朋友的兴趣点,了解小朋友的需要和经验兴趣和需要是小朋友参与游戏表演的出发点,而小朋友的已有经验不但是游戏表演顺利进行的保证,而且决定着游戏表演的发展方向。

然而,小朋友的兴趣和需要是多方面的,他们的经验也存在着个体差异。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小朋友的游戏,倾听他们之间的对话发现其关注点。

冬天,小朋友之间有关“小动物都到哪里去了”的议论引起了教师的注意,在教师的引导和支持下,一个以小朋友自编小动物过冬的故事为内容的系列表演活动──《挖洞的故事》开展起来。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能引起小朋友共同兴趣的参观或观察活动,引发出表演活动,如《小蝌蚪找妈妈》系列表演活动,就是从春天观察小蝌蚪后开展起来的。

二、充分发挥讨论在游戏表演中的作用通过和小朋友讨论,教师可以了解小朋友的计划、愿望和经验,以便在游戏中给予小朋友最大的支持。

当《挖洞的故事》编好后,师生一起讨论:利用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做什么?小朋友提出做壁板、做头饰、做道具进行表演等主张。

讨论还可以起到承上启下,把活动引向深入的作用。

小朋友尝试用单一材料制作道具表演《挖洞的故事》后,下一步是扩展有关小动物过冬的知识经验,还是继续故事表演呢?我们决定听孩子的。

讨论结果,他们提出要用更多的材料制作道具,活动便向探索用不同材料制作道具的方向发展下去。

讨论上一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作为下一次活动的出发点。

在第一次《小蝌蚪找妈妈》的表演活动中,小朋友搞不清青蛙产卵后是否还要孵卵,这个问题就成为第二次活动的主要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表演游戏中教师的组织与指导策略作者:邹秋霞来源:《教育界》2022年第16期【摘要】表演游戏是幼儿园游戏的主要形式之一,教师根据故事内容,引导幼儿扮演其中的角色,运用语言、动作和表情等再现作品内容。

表演游戏中,幼儿是表演的主体,教师是指导者,教师要尽可能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认真观察幼儿在表演游戏中的表现,及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指导,并关注幼儿的反馈,从而让幼儿在表演游戏中收获快乐与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学;表演游戏;指导作者简介:邹秋霞(1979—),女,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凤凰幼儿园。

表演游戏作为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形式之一,深受幼儿的喜爱,幼儿教师应该深入了解不同幼儿的性格特征以及表演的水平,通过表演游戏对幼儿加以指导,从而有效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组织能力,进而切实促进幼儿的发展和成长。

一、选择适当的表演游戏素材选择表演素材就是选择表演主题,表演活动中的语言和动作都是围绕表演主题展开的。

适合的表演素材能够充分调动起幼儿已有的认知经验,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表演活动中;不适合的表演素材会让幼儿无所适从,不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因此,教师一定要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适合的表演素材。

教师要选择幼儿能够理解的表演素材。

幼儿的年龄比较小,生活认知经验有限,理解能力也比较有限。

熟悉的表演素材能够更好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导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开展个性化的表演。

如果是故事素材的表演游戏,教师就要选择幼儿易于理解的故事,可以是动物方面的故事,可以是植物方面的故事,也可以是人物故事等;如果是以生活情境为素材的表演游戏,教师就要选择幼儿所熟悉的购物情境、看病情境、理发情境、家庭生活情境等。

教师要选择具有表演性的素材。

素材是为表演活动服务的,平铺直叙的故事素材不适合表演。

教师可以选择角色多,情节曲折、生动的故事内容,比如《小黑鱼》《黑猩猩面包店》《小绵羊生气了》《请安静,图书馆里有只金丝雀》《我们要去捉狗熊》《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等绘本故事,以及《掩耳盗铃》《揠苗助长》等简单的寓言故事。

教师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表演素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浓厚的兴趣驱动下,幼儿会更积极学习表演技能,认真梳理故事内容,揣摩故事中角色的语言特点和动作特点等。

相反,如果幼儿本身就不喜欢表演内容,那么他们的行为就会非常被动,整个表演活动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因此,教师一定要在充分征求幼儿意见的基础上,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表演内容,从而更好地增强幼儿表演的趣味性。

二、与幼儿一起准备游戏道具和材料游戏道具和材料能够对表演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有效增强表演游戏的趣味性。

幼儿非常喜欢游戏道具和材料,尤其是一些装饰性的衣物,比如公主裙等服饰,会让扮演公主的小女孩兴奋不已;游戏道具听诊器,会让扮演医生的幼儿保持专注的状态;等等。

而且制作游戏道具的过程也会让幼儿感受到无穷的乐趣,有效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因此教师要与幼儿共同准备游戏材料,共同制作游戏道具,从而为高质量的表演游戏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要引导幼儿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道具。

比如制作公主裙,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使用家中的废旧布条进行自主设计,制作不同样式的裙子,从而让表演游戏充满趣味性与创造性。

有的游戏道具还可以就地取材,比如商场购物表演游戏所需要的道具,教师可以选择幼儿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物品作为商品,并标上相应的价格,这样的道具更能让幼儿容易接受。

教师还可以和幼儿以沙盘为材料进行表演游戏,比如制作立体的城市沙盘,然后再组织幼儿参观城市沙盘,让幼儿分别扮演导游以及参观者,开展相应的游戏互动。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运用沙盘创设动画故事中的情境,然后结合动画故事情节,开展相应的表演活动。

要注意的是,在游戏道具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幼儿耐心的指导,当幼儿制作游戏道具,将活动场地弄得混乱不堪时,教师要告诉幼儿应该养成收拾整理的良好习惯等。

如果教师总是严厉地批评幼儿,或是否定幼儿的创意,那么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

三、表演前,教师要辅助幼儿开展表演游戏表演游戏前,教师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不仅要帮助幼儿选择恰当的表演主题,还要与幼儿一起研究表演内容与表演技能,促进幼儿表演游戏的顺利进行。

首先,教师要帮助幼儿理解表演内容。

在表演前,教师要和幼儿一起解读表演内容,让幼儿熟知和理解表演内容,还要深入理解表演内容中的语言特点和情节发展过程,进而才能呈现出生动、形象的表演。

教师要多措并举,结合相关的动作来解释故事中的难点。

比如《西游记之灵猴出世》的绘本故事中涉及翻跟头、腾云驾雾等多个动作,幼儿在理解和表演时存在困难,那么教师可以一边运用语言加以解释,一边做出相关的动作,从而帮助幼儿更深入地理解绘本故事内容。

其次,教师要培养幼儿的表演技能。

幼儿表演时不仅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自主组织语言,还要做出与表演内容相关的动作、神态等。

因此教师要结合具体的表演内容,引导幼儿开展针对性的学习和练习,从而全面提升幼儿的表演技能。

比如语言方面,教师不仅要指导幼儿熟记角色的台词内容,还要指导幼儿模仿角色讲话的声调、语气以及节奏等,在表演的过程中还要根据角色的处境变化,做出灵活的调整。

比如幼儿要扮演牛魔王,教师就要指导幼儿练习粗犷的语言声调;要扮演小猴子,教师就要指导幼儿加快讲话的节奏;要扮演猪八戒,教师就要指导幼儿使用憨厚的语气等。

最后,教师要指导幼儿进行分组。

一般情况下,因为一个表演主题大约需要四五个幼儿参演,所以教师需要把幼儿分成若干小组,且要引导幼儿结合表演主题来协商各自所扮演的角色。

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分组意愿,尽可能地满足幼儿。

当幼儿无法自主协商解决时,比如有好几个小男生都想要扮演孙悟空,教师就要运用教學智慧,帮助幼儿协商,比如可以组织幼儿通过“抓阄”,或通过“石头、剪刀、布”等方式选择故事中的角色,或者向幼儿介绍其他角色的亮点,让幼儿考虑扮演其他角色。

四、表演游戏中教师要进行指导表演游戏中,教师要认真观察幼儿的各种表现,并结合幼儿的具体表现,提供相应的帮助和引导,从而切实提升表演游戏的质量。

教師可以做表演游戏的引导者,促进表演游戏的深入开展。

教师可以发出相应的指令,或做出相应的语言示范与动作示范,并引导幼儿做出相应的游戏动作,从而有效促进表演游戏的开展。

在幼儿园中,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命令发布者,而是幼儿学习与游戏的合作者与参与者,与幼儿共同享受游戏的乐趣。

幼儿本身就非常喜欢与教师一起游戏,因此当教师发现有小组的表演游戏处于“卡顿”状态时,就可以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其中,从而推动表演游戏的顺利开展。

比如在以面包店为主题的情境表演游戏中,扮演顾客的幼儿很快就选择好了商品,然后付款离开了,而扮演导购员的幼儿无所事事地站在商品旁边,等待着下一个顾客。

顾客和导购员并没有互动,游戏效果显现不出来。

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教师可以选定一个角色参与其中,给幼儿做示范。

比如以顾客的身份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认真观察各种商品,仔细询问导购员各种商品的功能以及价钱,并尝试着与导购员“讨价还价”,让幼儿意识到这样的游戏才更有趣,更有效,从而有效培养幼儿的语言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

再比如在《小水滴回家》的绘本故事表演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想象小水滴回家之后的生活,思考哪些场所有可能是小水滴的家,并引导幼儿将想象的后续故事内容表演出来。

当幼儿表演这一想象性的故事内容出现“卡顿”的情况时,教师也要及时参与其中,或是以小水滴朋友的身份出现,或是以小水滴家人的身份出现,将小水滴回到家之后有可能发生的故事表演出来。

教师可以做表演游戏的支持者,给幼儿营造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

无论是以动物、人物为素材的表演游戏,还是以生活情境为素材的表演游戏,在幼儿的表演过程中教师都需要全程支持幼儿。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具备十足的耐心,要温和且坚定地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要耐心地教授给幼儿相应的语言和动作。

五、激发幼儿表演的创造性一般情况下,表演游戏都是幼儿提前确定好角色,在教师设计的故事情节中进行相应的语言表达和动作表演。

当幼儿进行过多次练习后,就牢记了与表演主题相关的语言,记住了相应的故事情节。

这种形式的表演活动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但是却不能够很好地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在现代教育理念下,教师要让幼儿的表演游戏跳出条条框框的限制,要引导幼儿自主创设游戏活动流程。

教师要引导幼儿将表演活动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基于生活情境的表演主题,大多都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历过的,因此在组织这类游戏活动时,教师可以给幼儿自由发挥的空间,可以尝试着放手,让幼儿开展个性化的表演。

比如教师可以呈现若干个情境主题,或是导游带领游客参观的情境主题,或是病人看病的情境主题,或是到朋友家中做客的情境主题,然后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并开展相应的表演。

教师要引导幼儿结合表演主题展开丰富的想象。

某些绘本故事以及寓言故事可以启迪幼儿的思维,使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

因此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幼儿结合故事的结尾部分想象后续的发展情节,并将故事的后续内容表演出来,从而全面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以《母鸡萝丝去散步》这一绘本故事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当母鸡回到鸡笼里待一段时间后,它肯定还会再次出去散步,狐狸肯定也不会善罢甘休,那么再次出去散步的萝丝还会碰见狐狸吗?会遇到危险吗?教师让幼儿对此展开丰富的想象,并将其创造性地表演出来。

六、多元化评价,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表演游戏中,教师的评价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幼儿的表演行为,恰当的评价语言会让幼儿如沐春风,有效调动幼儿参与表演的积极性;而不当的评价语言则会打击幼儿表演的积极性。

由于幼儿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因此教师不能运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幼儿。

教师要对幼儿的表演行为给予多元化的评价,从而切实促进幼儿的发展和成长。

教师要多给予幼儿鼓励性的评价。

每一个幼儿都希望获得教师以及小伙伴的肯定,当他们的某一行为获得教师的赞赏后,就会产生无穷的力量,就会以满满的热情再次参与到游戏中。

因此教师一定要及时发现幼儿表演游戏中的良好行为,或是清晰流畅的语言,或是滑稽可爱的动作,或是创意性的设计等,这些都是值得肯定和赞赏的。

当然,教师如果发现了幼儿在表演游戏中存在的问题,那么也要及时提出来,进行正确的示范,从而引导幼儿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使幼儿获得发展与成长。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相互评价,也可以邀请家长参观其子女的表演,并引导家长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等。

当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多元化,幼儿的表演行为就可以获得更科学的评价,他们也可以结合评价内容来规范自身的行为。

结语表演游戏是幼儿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作为表演游戏的引导者、参与者和支持者,要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主题,要与幼儿一起准备游戏道具和材料,要加强对幼儿的多元化评价,并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从而引导幼儿积极自主地参与到表演活动中,获得语言思维、创造力以及操作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