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规模变化趋势的理论依据与影响因素分析
财政支出增长理论
![财政支出增长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909c52b9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d1.png)
通过财政支持,推动科技创新、环境 保护、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发展,能够 提升社会整体发展水平。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增加对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领 域的投入,能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01
财政收入与财政支 出的关系
财政支出增长会导致财政赤字增 加,长期赤字会对财政收入产生 负面影响,导致财政状况恶化。
现代阶段
现代财政支出增长理论更加注重财 政支出的可持续性和风险管理,以 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
主要观点和学说
瓦格纳法则
瓦格纳法则认为随着经济的增长,政府支出会相对增加, 这是因为人们对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需求会随着收入水 平的提高而增加。
梯度渐进主义
梯度渐进主义认为财政支出的增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政 府会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步增加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花 费的货币资金,包括公共服务和基础 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出。
理论发展历程
早期阶段
早期的财政支出增长理论主要关 注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以及
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中期阶段
随着公共经济学和财政学的发展, 财政支出增长理论开始关注财政支 出的效率和公平问题,以及财政支 出与社会福利的关系。
关注财政支出的社会效应
研究财政支出对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优化财政支出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福祉。
THANKS
感谢观看
财政支出增长对经济增长的 推动作用
财政支出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社会保障 等领域投入增加,能够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 的影响
不同领域的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对经 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及财政支出趋势分析
![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及财政支出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ae1873571fe910ef02df844.png)
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及财政支出趋势分析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及财政支出趋势分析学院:经济学院专业:金融姓名:李晓红学号:0223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及财政支出趋势分析本文讨论的是有关于财政支出的问题,从经济范畴入手能够更加清晰明了的理解其意义。
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财政的收入和支出是政府经济活动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矛盾的对立统一面。
纵观世界各国财政支出增长的情况,无论是发达国家,抑或是发展中国家,无论从绝对量还是相对量上都有不断增长的趋势,这是世界各国普遍的经济现象,但同时,这也成为各个国家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我国市场化取向的改革过程中,公共财政职能不是缩小而是要扩大,尤其是在经济体制转轨及发展时期,改革的成本、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国家为促进经济发展所采取的一系列相关措施等等,对财政支出都呈现出增长的需求。
以下我将对我国1998年——2012年财政支出的相关问题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并且预测财政支出的变化趋势,提出合理地应对措施。
一、1998——2012年财政支出与GDP的相关数据表1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自1998——2012年,不论是GDP的数额还是财政支出的数额,在绝对量和相对量上都是逐年增长的。
财政支出的增长率先是逐年下降,到2004年开始上升,并且在2008年达到最高,然后是波动下降;GDP的增长率总体呈现出的是波动上升的态势,在2007年达到最高,2009年的增长率相对于2008年来看,是大幅度的下降,而2010年的增长率相对于2009年来看是大幅度的上涨,2012年GDP的增长率相对于2011年又是大幅度的下降。
二、1998——2012年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1998——2012年财政支出增长率变化图图1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总体上来说,我国的财政支出是下降的。
财政支出规模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财政支出规模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994543f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c0.png)
财政支出规模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在国家财政支出中,政府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重中之重,这不仅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保障,更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然而,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支出结构以及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财政支出的规模一般用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来衡量。
通常情况下,财政支出规模越大,经济增长也越快。
这是因为财政支出可以刺激经济需求,推动经济的增长。
例如,在经济危机时期,政府会采取大规模的财政支出来刺激需求,从而加速经济的复苏。
但并不是所有情况下财政支出规模越大,经济就越好。
当财政支出规模过大时,会导致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
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财政赤字则会使国家负担过重,而导致经济形势不稳定。
二、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财政支出的结构也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财政支出结构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到资金的流向,从而影响到经济增长。
例如,政府将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创新,将会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与此相反,如果政府将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满足企业和个人的生产和消费需求,可能会导致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被部分消耗掉。
三、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影响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影响也很重要。
在经济增长的初期,政府需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推动经济增长。
在中期,国家应该将财政政策改为稳健政策,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在经济增长进入后期时,政府应该采取紧缩政策来控制经济运行,防止出现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
因此,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财政政策,可以使经济在不同的阶段发展更加平稳。
结论综上所述,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复杂而多变的。
在应对不同的经济形势时,政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来促进经济的发展。
此外,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以及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影响,不同的因素都会影响到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三、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三、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5c15835f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6d.png)
三、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财政支出规模是指政府为实现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目标而采取的财政支出行为的总体规模。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宏观调控的需要政府宏观调控是指政府利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工具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发展方向的行为。
政府因此需要支出资金用于促进经济增长、改善民生、稳定金融市场等方面的措施。
当经济形势不好、社会稳定出现问题时,政府需要大力支出以维护社会稳定,这时财政支出规模将会增加。
二、社会公共利益需求的变化社会公共利益需求的变化也会影响财政支出规模。
政府需要资金用于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支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工资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导致社会对于这些领域的需求增加,因此政府需要增加这些领域的支出。
三、国际形势的变化财政支出规模还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
国际贸易、金融市场、国际形势的变化等都会对国内经济产生影响,因此也会影响政府的财政支出规模。
例如国际经济萎缩、金融危机等都会影响国内经济发展,政府为应对这些变化而需要增加支出。
四、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需要政府需要保持财政预算的收支平衡,避免出现财政赤字或过度依赖借贷等问题。
因此,政府需要根据收入情况和国家经济状况合理确定财政收支规模。
五、政治目标的需要政府往往需要在政治上满足一些特殊的目标,如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地区发展等,在这些情况下政府需要增加支出以达到政治目标。
政治因素会对财政支出规模产生影响。
六、环保和生态建设政府在环保和生态建设方面也需要有一定的支出,以推动经济生态化发展和环境质量提高。
以上就是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各种因素的影响不是绝对的,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会有着不同的重要性。
政府应该根据国情、经济状况和政治要求,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合理确定财政支出规模。
试述影响财政支出规模宏观因素
![试述影响财政支出规模宏观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14c63a26a300a6c30c229fed.png)
试述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答:财政支出规模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安排的财政支出的数量。
财政支出规模通常表现为财政支出的总量,表现财政支出总量可以是支出数额的绝对量,也可以是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的相对量。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经济性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决定财政支出的财力保证。
经济性因素主要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前经济政策。
根据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分析,说明了经济不同发展阶段对财政支出规模以及支出结构变化的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财政支出规模的明显例证,是经济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
我国总的情况是长期内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仍处于转轨过程中。
从经济性因素来看,经济改革之初曾导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下滑,这是财政为经济改革必须付出的成本和代价。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和经济的稳定增长,财政收入增长加快了,但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建设新农村、大力发展教育卫生事业、扩大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护生态环境等任务,这就要求在一段时间内仍然需要适度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因而财政收入的增长可能性和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必要性,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财政运行的主要矛盾。
2.政治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政局是否稳定;皮科克与威斯曼认为,当一国发生战争或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时,财政支出规模必然会超常规地扩大,而且事后一般难以降到原来的水平。
(2)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首先是与一国的政治体制和市场经济模式有关,一般而言,倾向于集中的单一制国家,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高一些,倾向于分权的联邦制国家则相对低一些,北欧各国由于政府包办高福利而导致财政支出规模最高。
至于行政效率则涉及政府机构的设置问题,若一国的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经费开支必然增多,这是毫无疑问的。
当前我国的关键还是在于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财政支出效率的评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财政支出效率的评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dbe220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44.png)
财政支出效率的评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财政支出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对于财政支出效率的评估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财政支出效率如何评估、影响财政支出效率的因素及改进财政支出效率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财政支出效率的评估方式1. 费用效益分析法费用效益分析法是一种将所有相关的成本和收益相互对比,以确定一个有效的计算方法,主要是通过研究报告、数据、文献、情况分析等来评估财政支出效益。
该方法可以衡量财政支出所产生的全部社会收益,并对不同的投资方案进行比较评估,发现潜在的利润点和滥用资源的现象,从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有效性。
2. 资源配置效率资源配置效率是指财政支出所使用的资金是否能够为经济和社会效益创造最大化的效果。
该方法主要通过对处于不同经济阶段和社会发展水平地区的财政支出进行评估来评估财政支出的效率和作用。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政府发现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之处,及时对财政支出进行调整。
3. 绩效评估绩效评估法是对政府部门进行的评估收益和效益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政策的实施、成果的达成、绩效和评估等方面进行查看,便于政府在规范和改进工作中发挥领导作用。
并在有必要时,对政府的部门和行政部门进行改革和重组。
二、影响财政支出效率的因素1. 财政预算财政预算是政府财政支出的重要手段,对于如何发挥财政效益至关重要。
预算越明确和详尽,政府便能够在项目分配、管理、控制和执行的各个阶段中更好地协调好每一个环节。
2. 管理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不仅能够带来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提高效率,还能够带来财政管理制度的不断改进和差异化的解决方案。
依靠技术手段的创新,能够提高复杂经济的财政支出和控制能力。
3. 财政监管制度财政监管制度在财政预算和执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能够更好地规范财政支出的走向和使用途经,有效避免成本的滥用,提高财政支出效率。
三、改进财政支出效率的方法1. 财政预算制度的有序建设在建立财政预算制度的基础之上,完善财政预算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进一步协调各个部门的各项预算,确保财政资源的最佳使用。
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影响因素分析
![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809918128ea81c758f578e4.png)
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影响因素分析作者:苏鹏娟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02期摘要:本文通过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通过增长理论来解释我国财政支出增长,分析中国地方财政支出的规模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地方财政支出;影响因素;建议一、关于财政支出理论的文献综述1、瓦格纳法则即“公共支出不断增长法则”认为许多公共物品比如教育和福利的需求具有正的收入弹性,当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随之以更大的比例增长。
2、财政支出规律。
财政支出具有向上的刚性,导致支出规模呈现增长的趋势。
Peacock和Wiseman认为,政府财政支出应该紧密结合国民对税收水平的容忍程度。
如果政府意图通过政府储蓄来提高国民储蓄,那么税收收入将更多的转化成财政支出。
3、David L.Lindauer认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需要考虑到其特有的时代背景:经济发展理论和宏观调控理论的壮大,对发展中国家公共部门的扩张产生了深远影响。
发展理论模型重视发展中国家市场失灵的范围,平衡增长、重新再分配和需求战略等都要求有大政府。
研究经济增长源泉的部分理论认为人力资本起到重要作用,这一思想使得政府倾向于在教育和医疗等领域支出更多。
今后随后的理论强调市场才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政府不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但是早期的理论仍然产生了深远影响。
4、一个国家的财政分权程度方面,公共选择学派的代表人物布伦纳和布坎南认为,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公共部门规模应该与财政分权程度呈反向变化的关系。
马斯格雷夫从政府的再分配职能出发,认为在一个公共部门高度分权的环境下,政府对穷人的援助相对要少得多。
Oates (1985)从实证角度对财政分权与政府规模的关系作了深入分析。
结果表明,财政分权程度和政府规模大小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二、我国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现状我国地方财政支出占全国总财政支出的比重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的趋势(从1980年的46%上升到2011年85%),这表明地方政府财政权力大幅度提高,财政支出规模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显示我国的财政支出以地方财政支出为主要内容,故本文拟重点以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为主要分析对象。
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
![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57f4fd2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ec.png)
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对财政支出增长现象的解释主要有:瓦格纳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皮考克和魏斯曼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马斯格雷夫的“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理论”等。
1.瓦格纳法则——“政府活动扩张法则”公共支出之所以会不断增长,是因为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对政府活动的需求。
因“政府职能不断扩大以及政府活动持续增加”导致公共支出增长。
2.皮考克和魏斯曼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他们将公共支出增长的因素归结为两种:(1)内在原因公众可以容忍的税收负担是财政支出的最高限度。
公众可容忍税收水平的提高,是公共收入增长的内在原因。
(2)外在原因公共收入因动荡原因增加后,很难再降低。
公共支出和公共收入总是同步增加的。
3.马斯格雷夫的“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马斯格雷夫用经济发展阶段论来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
认为:财政支出数量的变化,是随着不同时期财政支出作用的变化而变化的。
4.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理论”生产率偏低的政府部门的规模必然越来越大,政府部门的支出必然快速增长。
5.公共选择学派的解释公共选择学派分别从选民、政治家、官僚行为及民主制度的特征等方面,提出了理解政府支出规模的新视角。
【例题1·单选题】“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的提出者是( )。
A.马斯格雷夫B.瓦格纳C.皮考克D.鲍莫尔『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的提出者是瓦格纳。
【例题2·单选题】(2007年)根据英国经济学家皮考克和魏斯曼提出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在正常年份财政支出的最高限度是( )。
A.社会财富总量B.财政支出需要C.公众可以容忍的税收负担D.政府举借债务规模『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梯度渐进增长理论”认为公众可以容忍的税收负担是财政支出的最高限度。
【例题3·多选题】公共选择学派分别从( )的特征等方面,提出了理解政府支出规模的新视角。
A.选民B.政治家C.官僚行为D.民主制度E.政府机关的效率『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公共选择学派分别从选民、政治家、官僚行为及民主制度的特征等方面,提出了理解政府支出规模的新视角。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财政支出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财政支出的变化趋势及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698fcd306bd97f192279e9b7.png)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财政支出的变化趋势及原因摘要:改革开放30 年以来,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经历了很大的变化。
通过对这30 年支出报告的分析可以看出财政支出绝对规模逐年上升,财政预算收支占GDP 的比重则呈U 型变化。
结合改革开放的历程,得出我国财政收支规模变化与改革有密切关系的结论,财政收支规模的变化源于经济体制的改革。
关键词:改革开放;财政支出;变化趋势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财政体制一直处于不断变动中,尤其是改革开放30 年来,以放权让利为核心的体制变革使得财政体制的变动更为剧烈。
财政收入和支出占GDP 比重的变化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有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财力的这种变化已经出现太大的负面影响,应该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制止;有人则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财力的变化尚属正常;还有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财力就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所以不存在一些人担心的问题。
(一)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1.我国小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即预算内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呈现出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预算内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1978年为30 .96%,1995年降到最低点11.6%,以后逐渐上升,2002年上升到21.4%。
2003年估计这一比重达到21.6%。
2.中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中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即预算内财政支出与预算外财政支出之和占GDP的比重的变化,必须联系国家对于预算外支出资金口径的调整来考察。
1993年国务院对1986年决定的预算外资金范围进行了调整,原来确定为预算外资金的国有企业留利和专项基金不再作为预算外资金,而此项资金占预算外资金的比重一直维持在80%左右。
这就是说1978—1992年间预算外资金规模只有统计年鉴公布的预算外资金规模的20%,这样对1978—1992年间的中口径财政支出规模就可以用该期间占GDP的比重来计算。
199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对预算外资金的概念作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将13项数额较大的政府性基金纳入预算管理,地方财政部门掌管的预算外资金也纳入地方预算。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分析及其合理控制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分析及其合理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3c6525d328ea81c758f578ed.png)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分析及其合理控制摘要:文章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了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下降的背后仍然是政府实际支配资源规模的扩大,对这种变化趋势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判断,剖析了我国“财政之谜”(财政支出规模下降而企业负担重)的实质,给出了我国适度财政支出规模的基本要求及界定标准,提出合理控制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基本思路就是根据公共财政的内在要求,系统改造现行财政支出制度安排,构建符合公共财政要求的公共财政支出制度框架。
关键词:财政支出;预算外资金;预算内资金;公共支出;规模控制一、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及分析判断(一)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1.我国小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即预算内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呈现出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预算内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1978年为30 .96%,1995年降到最低点11.6%,以后逐渐上升,2002年上升到21.4%。
2003年估计这一比重达到21.6%,见下表一。
表一我国小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表单位:亿元,%┏━━━━━┳━━━━━┳━━━━━┳━━━━━┳━━━━━━┳━━━━━━━┓┃年份┃1978┃1980 ┃1985 ┃1990 ┃1993 ┃┣━━━━━╋━━━━━╋━━━━━╋━━━━━╋━━━━━━╋━━━━━━━┫┃ F ┃1122.1 ┃1228.8 ┃2004.2 ┃3083.4 ┃4642.3 ┃┣━━━━━╋━━━━━╋━━━━━╋━━━━━╋━━━━━━╋━━━━━━━┫┃GDP ┃3524.1 ┃4617.8 ┃8964.4 ┃18547.9┃34634.4 ┃┣━━━━━╋━━━━━╋━━━━━╋━━━━━╋━━━━━━╋━━━━━━━┫┃F/GDP ┃30.96 ┃26.6 ┃22.4 ┃16.6 ┃13.4 ┃┗━━━━━┻━━━━━┻━━━━━┻━━━━━┻━━━━━━┻━━━━━━━┛表一我国小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表(续)┏━━━━━┳━━━━━━┳━━━━━━┳━━━━━┳━━━━━┓┃年份┃1995 ┃1996 ┃1997 ┃1998 ┃┣━━━━━╋━━━━━━╋━━━━━━╋━━━━━╋━━━━━┫┃ F ┃6823.7 ┃7937.5 ┃9233.6 ┃10798.2 ┃┣━━━━━╋━━━━━━╋━━━━━━╋━━━━━╋━━━━━┫┃GDP ┃58478.1 ┃67884.6 ┃74462.6 ┃78345.2 ┃┣━━━━━╋━━━━━━╋━━━━━━╋━━━━━╋━━━━━┫┃F/GDP ┃1l.6 ┃11.7 ┃12.4 ┃13.8 ┃┗━━━━━┻━━━━━━┻━━━━━━┻━━━━━┻━━━━━┛表一我国小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表(续)┏━━━━━┳━━━━━━┳━━━━━┳━━━━━┳━━━━━┓┃年份┃1999 ┃2000 ┃200l ┃2002 ┃┣━━━━━╋━━━━━━╋━━━━━╋━━━━━╋━━━━━┫┃ F ┃13187.7 ┃15886.5 ┃18902.6 ┃22012 ┃┣━━━━━╋━━━━━━╋━━━━━╋━━━━━╋━━━━━┫┃GDP ┃82067.5 ┃89403.6 ┃95933.3 ┃102398 ┃┣━━━━━╋━━━━━━╋━━━━━╋━━━━━╋━━━━━┫┃F/GDP ┃16.1 ┃17.8 ┃19.6 ┃2l.4 ┃┗━━━━━┻━━━━━━┻━━━━━┻━━━━━┻━━━━━┛说明:F代表预算内财政支出。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与分析判断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与分析判断](https://img.taocdn.com/s3/m/af3676e7f5335a8102d2209f.png)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及分析判断收藏人:猫的雅舍| 来源 | 分享2014-10-03 | 阅:1 转:79一、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及分析判断(一)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1.我国小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即预算内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呈现出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预算内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1978年为30 .96%,1995年降到最低点11.6%,以后逐渐上升,2002年上升到21.4%。
2003年估计这一比重达到21.6%,见下表一。
2.中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中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即预算内财政支出与预算外财政支出之和占GDP的比重的变化,必须联系国家对于预算外支出资金口径的调整来考察。
1993、1996年国务院两次调整了预算外资金支出口径,从而导致预算外资金范围的缩小,这样预算外资金1993、1997年两次大幅度下降,因此对中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变化可以按照预算外资金口径两次调整的时间来分析。
1993年国务院对1986年决定的预算外资金范围进行了调整,原来确定为预算外资金的国有企业留利和专项基金不再作为预算外资金,而此项资金占预算外资金的比重一直维持在80%左右。
这就是说按1993年调整后的预算外资金口径计算,1978—1992年间预算外资金规模只有统计年鉴公布的预算外资金规模的20%,这样对1978—1992年间的中口径财政支出规模就可以用该期间(预算内支出十统计年鉴公布的预算外资金支出的20%)占GDP的比重来计算。
199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对预算外资金的概念作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将 13项数额较大的政府性基金纳入预算管理,地方财政部门掌管的预算外资金也纳入地方预算。
因此,1996年国务院只是将预算内外资金相互间进行了调整,一部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并没有缩减预算内外资金的总规模。
这样,1993年以后中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就可以用统计年鉴公布的预算内外支出之和占 GDP的比重来衡量,不需调整,据此可以得到我国中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
论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长的影响因素
![论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长的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8c4b4d9a0508763230121255.png)
论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长的影响因素作者:毛凯林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24期摘要:财政支出是财政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支出的规模也在不断增大。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扩大的因素有很多,本文着重通过宏观因素(如政治、经济因素等)和微观因素(如公共物品的需求、预算管理方式等)两个方面,分析了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长的原因。
关键词:财政支出规模;宏观因素;微观因素一、财政支出规模现状纵观世界各国财政支出,都呈现着不断增长的趋势,这是世界各国普遍的经济现象,当然我国也不例外。
由我国2008——2016年财政支出和GDP相关情况和变化趋势可知,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不论是在绝对量还是在相对量上,GDP和财政支出的数额都在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而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的财政支出是下降的。
但仔细看来,财政支出的总量仍不容小觑。
财政支出的增长率先是逐年下降,2011年的增长率相对波动较大,到2012年又开始逐年下降,但在2015年又有点小增长。
但是,增长率几乎均在10%以上,这足以说明在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过程中,财政支出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是指财政支持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该系数若大于1,则说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
从图中可以看出,2015年,该系数是最大值,接近数值2.5。
在次期间,2009年达到一个小高峰后,2010年相对于2009年而言,下降幅度大,但是之后又出现了起起伏伏的波动态势。
几乎大部分年度的财政支出增长系数大于1,可见财政支出规模仍很大。
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与GDP增长额之间的关系,即GDP增加一个单位的同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或财政支出增长额占GDP增长额的比例。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该指标始终大于10%,说明财政支出增长额占GDP增长额的比例始终是较大的。
除2009年和2015年财政支出的数值突然增大外,其他年份一直处于微小波动中。
财政支出规模变化趋势的理论依据与影响因素分析
![财政支出规模变化趋势的理论依据与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e468f778762caaedc33d4ba.png)
财政支出规模变化趋势的理论依据与影响因素分析经济发达国家100多年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了瓦格纳法则的正确性:即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财政支出占GDP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
因而瓦格纳法则成为广为引用的分析财政支出增长的最为经典的分析;皮科克和威斯曼强调财政支出的增长呈现出一种阶梯增长的特点,而战争之类的社会剧变是财政支出步上新台阶的主要因素;马斯格雷夫在瓦格纳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更为详细的假说,即财政支出的增长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就政党竞争对财政支出的影响而言,梅尔泽和理查德的分析证实了更大的不平等程度是导致财政支出日益增长的原因;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发展变化具有本身的特殊性,本文对影响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标签:财政支出规模GDP 影响因素分析一、文献回顾1.瓦格纳法则20世纪初以来,世界各国财政支出比率总的趋势是上升的,针对财政支出的不断膨胀,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AdolfWagner)最先提出财政支出扩张论,他的研究成果被后人称之为“瓦格纳法则”(Wagner’s Law)。
瓦格纳法则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
瓦格纳的结论是建立在经验分析基础之上的,他对19世纪的许多欧洲国家以及日本和美国做了考察,认为一国工业化经济的发展与本国财政支出之间存在着一种函数关系,即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必然会引起社会的进步,社会的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扩张及财政支出规模的膨胀。
此外,瓦格纳把对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服务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归因于需求的收入弹性,即随着实际收入的上升,这些项目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将会快于GDP的增长。
2.皮科克(Peacock)和威斯曼(Wiseman)的内外因素论英国经济学家皮科克和威斯曼在20世纪60年代初对英国1890年以后的财政支出历史数据进行了经验分析,提出了导致财政支出增长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及财政支出趋势分析
![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及财政支出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f3d18d1bceb19e8b9f6ba47.png)
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及财政支出趋势分析学院:经济学院专业:金融:李晓红学号:201121070223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及财政支出趋势分析本文讨论的是有关于财政支出的问题,从经济范畴入手能够更加清晰明了的理解其意义。
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财政的收入和支出是政府经济活动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矛盾的对立统一面。
纵观世界各国财政支出增长的情况,无论是发达国家,抑或是发展中国家,无论从绝对量还是相对量上都有不断增长的趋势,这是世界各国普遍的经济现象,但同时,这也成为各个国家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我国市场化取向的改革过程中,公共财政职能不是缩小而是要扩大,尤其是在经济体制转轨及发展时期,改革的成本、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国家为促进经济发展所采取的一系列相关措施等等,对财政支出都呈现出增长的需求。
以下我将对我国1998年——2012年财政支出的相关问题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并且预测财政支出的变化趋势,提出合理地应对措施。
一、1998——2012年财政支出与GDP的相关数据表1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自1998——2012年,不论是GDP的数额还是财政支出的数额,在绝对量和相对量上都是逐年增长的。
财政支出的增长率先是逐年下降,到2004年开始上升,并且在2008年达到最高,然后是波动下降;GDP 的增长率总体呈现出的是波动上升的态势,在2007年达到最高,2009年的增长率相对于2008年来看,是大幅度的下降,而2010年的增长率相对于2009年来看是大幅度的上涨,2012年GDP的增长率相对于2011年又是大幅度的下降。
二、1998——2012年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1998——2012年财政支出增长率变化图图1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总体上来说,我国的财政支出是下降的。
仔细看来,财政支出的增长率先是逐年下降,2003年的增长率最低,到2004年开始上升,并且在2008年达到最高,然后是波动下降,但是,增长率始终没有低于10%,这足以说明在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过程中,财政支出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论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影响因素
![论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35369043866fb84ae45c8d92.png)
论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影响因素作者:朱雅倩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02期摘要:财政政策对一国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也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
财政支出作为政府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维持政府职能的基础,也反映了政府介入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规模和深度,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财政支出的规模是否适当,不仅影响政府职能的实现,并且直接影响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程度。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存在最优限度,政府支出的规模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因此对财政支出规模进行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我国近10年的财政支出规模现状分析,概括了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以及社会性因素。
关键词:财政支出规模;经济增长;影响因素一、我国财政收支规模的现状分析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同时,经济发展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二者基本保持一致。
2007年-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007年的270232.3亿元增长到年的744127亿元,增长绝对额为473894.7亿元,年均增长额为52655亿元,增长了2倍;2007年-2016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也从2007年的49781.35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188623.16亿元,增长了138841.81亿元,年均增长额15426.87亿元,增长了3倍。
中国的财政支出比例系数从2007年到2016年一直保持平稳上升趋势,说明我国的政府对经济运行的介入或干预程度多年没有太多的变化。
二、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影响因素中国从2007年到2016年的财政支出是随着GDP的增加而逐年增加的。
这也符合并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财政支出规模上升的发展趋势的学说,就中国而言,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大小取决于财政支出的范围,具体来说主要是受三个因素的影响:第一是经济性因素,主要指的是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模式等;第二是政治性因素,它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政府的职能、政局是否稳定和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第三是社会性因素,包括人口状态、文化背景、历史传统、国际环境等因素。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82fd47e355270722182ef7e8.png)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有哪些?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有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
一、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1、经济性因素主要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的选择和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
2、政治性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1)政局是否稳定;(2)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
3、社会性因素:人口因素、文化背景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财政支出规模。
二、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微观因素1、福利经济学通过效用最大化方法,将市场有效供给运用到政府公共用品供应中,通过影响财政支出增长的变量,2、公共物品的需求、公共物品的成本和价格、公共物品的质量、生产组织形式等,分析研究财政支出规模。
3、近年来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中采取编制部门预算、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及对预算外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都是从微观管理入手,提高财政支出效益,控制财政支出规模而采取的有效办法。
三、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1、静态指标1)绝对指标①绝对指标的概念:以一国货币单位表示的财政年度内政府实际安排和使用的财政资金的数额。
②绝对指标的作用:第一,其是计算相对指标的基础;第二,对绝对指标从时间序列加以对比可以看出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趋势2)相对指标①相对指标的概念:绝对指标与有关指标的比率。
②相对指标的作用:2、动态指标1)动态指标是考察财政支出变化发展趋势的指标2)动态指标的类型①财政支出的边际系数=财政支出增加额/国民生产总值增加额。
②财政支出的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
四、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分类1、按照考察时点的不同,可分为预算支出规模和决算支出规模。
2、按照选用的价格标准的不同,可分为名义财政支出规模和实际财政支出规模。
3、按照选择的衡量指标类型的不同,可分为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
4、按照指标统计口径的大小,可分为总规模、中央财政支出规模和地方财政支出规模等五、影响财政支出结构的因素(1)财政收入总量。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731b03567ec102de2bd896b.png)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徐 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系,北京 100026)文摘编号:1005-913X (2007)01-073-CA摘 要:瓦格纳公共支出增长理论对解释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实际情况具有局限性。
在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税收制度与财政分权的影响,其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更倾向于政府运用以增加或削减财政支出为主要特征的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进行的反向调动。
关键词:瓦格纳法则;财政支出规模;实证分析中图分类号:F81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 (2007)01-0073-04收稿日期:2006-11-13作者简介:徐桢(1979-),女,安徽砀山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政学。
一、相关文献简要评述国际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财政支出规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瓦格纳定律,以及种种需求引致论和财政能力假说的实证分析的验证上,而且在进行分析时所选择的变量也有较大的差异性。
描述财政支出规模的变量有:各级政府总支出、中央财政支出、政府投资支出与政府消费支出、转移性支出与非转移性支出及其与对应的相对规模指标,而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变量有财政收入、政府对税收的征缴能力、城市化率、就业率、政府公务人员的需求以及议员的思想意识形态等。
总的来说,国际文献计量分析中运用太多变量往往会使人难以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也会给分析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另一方面,国际上的实证分析主要针对发达国家,而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较少,对我国财政支出规模方面的研究适用性不强。
国内方面,针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动因的研究文献不多,但归纳起来有以下不足:首先,瓦格纳法则研究的对象是成熟的市场经济的工业化,其起点是一个自由经济下的“小政府”。
而我国处于转型时期,农业人口仍然占我国人口的绝大部分,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在我国不同程度地存在。
政府转型起点是一个“全能政府”。
财政支出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财政支出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d915524aaea998fcc220e56.png)
中国财政支出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财政支出,是指一个财政年度内政府通过预算安排的财政支出总额。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各影响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程度存在着差异。
财政收入和政府产出成本因素成为制约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GDP和人口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作用不明显,但其对与民生直接相关的文教科卫支出规模具有显着影响。
随着财政支出模式和支出重点的转变,人均GDP、人口和教育支出和卫生方面的支出等因素对财政支出发挥主导作用。
一、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及研究假设(一)经济发展因素经济发展,是社会财富不断增加,进而使财政收入不断增长,这为财政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大提供了可能。
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相应地水源、税基不断扩大,增加了税收收入;其次随着经济发展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民拥有财富的规模会越来越大,是个人交纳的各种税收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也是政府通过聚结债务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成为可能。
(二)政治因素政治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政治局面的稳定状况、政治体制结构及政府工作效率、政府活动范围等。
当一个国家发生战争或出现重大自然灾害等情况时,财政支出规模将超常扩大。
从整体结构看,一般情况下权力集中的单一制国家,其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高一些,相反会低一些。
从政府工作效率看,如果工作效率高,则用于政府运转的经费开支会相对低一些,反之就要相对高一些。
从政府活动范围看,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需求会越来越多、质量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使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相应带动了财政支出规模的日益增长。
(三)经济体制制度因素经济体制不同,政府职能也不相同,是财政支出的范围和规模存在差异。
我过在稽核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范围是大而广的,相应地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是比较高的。
从一些重要的经济制度上看,如,在社会保障制度商若实行高标准、高福利制度,则财政支出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必然要相对地高。
影响财政支出因素
![影响财政支出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ac24a52fe2bd960590c677ce.png)
影响财政支出合理规模的因素分析(一)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分析为探讨财政支出的合理规模,必须从分析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入手,参照前人的规范性分析并结合我国财政支出发展变化的现实情况,寻求我国财政支出的最佳规模。
归纳起来,经常影响财政规模的宏观因素有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三个方面。
1、经济性因素。
经济性因素主要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前经济政策。
根据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分析,说明了经济不同发展阶段对财政支出规模以及支出结构变化的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财政支出规模的明显例证,是经济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
我国总的情况是长期内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仍处于转轨过程中。
从经济性因素来看,经济改革之初曾导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下滑,这是财政为经济改革必须付出的成本和代价。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和经济的稳定增长,财政收入增长加快了,但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建设新农村、大力发展教育卫生事业、扩大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护生态环境等任务,这就要求在一段时间内仍然需要适度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因而财政收入的增长可能性和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必要性,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财政运行的主要矛盾。
2、政治性因素。
政治性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局是否稳定;皮科克与威斯曼认为,当一国发生战争或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时,财政支出规模必然会超常规地扩大,而且事后一般难以降到原来的水平。
二是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首先是与一国的政治体制和市场经济模式有关,一般而言,倾向于集中的单一制国家,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高一些,倾向于分权的联邦制国家则相对低一些,北欧各国由于政府包办高福利而导致财政支出规模最高。
至于行政效率则涉及政府机构的设置问题,若一国的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经费开支必然增多,这是毫无疑问的。
当前我国的关键还是在于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支出规模变化趋势的理论依据与影响因素分析经济发达国家100多年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了瓦格纳法则的正确性:即
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财政支出占GDP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
因而瓦格纳法则成为广为引用的分析财政支出增长的最为经典的分析;皮科克和威斯曼强调财政支出的增长呈现出一种阶梯增长的特点,而战争之类的社会剧变是财政支出步上新台阶的主要因素;马斯格雷夫在瓦格纳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更为详细的假说,即财政支出的增长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就政党竞争对财政支出的影响而言,梅尔泽和理查德的分析证实了更大的不平等程度是导致财政支出日益增长的原因;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发展变化具有本身的特殊性,本文对影响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标签:财政支出规模GDP 影响因素分析
一、文献回顾
1.瓦格纳法则
20世纪初以来,世界各国财政支出比率总的趋势是上升的,针对财政支出的不断膨胀,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AdolfWagner)最先提出财政支出扩张论,他的研究成果被后人称之为“瓦格纳法则”(Wagner’s Law)。
瓦格纳法则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
瓦格纳的结论是建立在经验分析基础之上的,他对19世纪的许多欧洲国家以及日本和美国做了考察,认为一国工业化经济的发展与本国财政支出之间存在着一种函数关系,即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必然会引起社会的进步,社会的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扩张及财政支出规模的膨胀。
此外,瓦格纳把对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服务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归因于需求的收入弹性,即随着实际收入的上升,这些项目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将会快于GDP的增长。
2.皮科克(Peacock)和威斯曼(Wiseman)的内外因素论
英国经济学家皮科克和威斯曼在20世纪60年代初对英国1890年以后的财政支出历史数据进行了经验分析,提出了导致财政支出增长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财政支出增长的内在因素是指公民可以忍受的税收水平的提高。
政府在决定预算支出规模时,应该考虑公民的赋税承受能力,公民所容忍的税收水平是财政支出规模的约束条件。
财政支出增长的外部因素是指社会动荡(比如战争)对财政支出造成的压力,即危机时期私人部门无法解决战争、饥饿、经济危机所形成的社会问题,公共支出代替私人支出,公共支出增加。
但在危机时期过去以后,公共支出并不会退回到先前的水平,战后会积累大量的债务,公共支出会持续较高水平,所以,每一次较大的经济和社会动荡,都会导致财政支出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这种财政支出上升的规律也称“更替效应”(displacement effect)。
3.马斯格雷夫(Musgrave)和罗斯托(Walt.Whitman.Rostow)的经济成长阶
段论
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用经济成长阶段论来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
他们认为: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公共部门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等投资,对于经济与社会发展处于早期阶段的国家进入“起飞”以致进入发展的中期阶段是必不可少的;在发展的中期阶段,政府投资还应继续进行,但这时政府投资将逐步转换为对私人投资的补充;经济发展达到成熟阶段,公共支出将从基础设施支出转向不断增加的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的支出,而且这方面支出的增长将大大超过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长速度也会快于GDP的增长速度。
4.梅尔泽(Meltzer)和理查德(Richard)的分析
梅尔泽和理查德(1981)运用公共选择理论给出了对于公共支出增长的一种分析。
假定所有政府活动都是再分配性质的,政府运用比例税筹集财政收入,并对个人进行一次总付的转移支付。
如图1所示,横轴表示税率,纵轴表示一次总付的转移支付。
设转移支付的规模为tYa,t为税率;Ya为人均收入。
假定越过t*点,税收的负激励效应将导致工作时间的减少和人均收入的减少。
假定税率可以被看做是一种劣等品,越少越好;而转移支付则是一种正常品,越多越好,可推知个人在这两种商品之间的无差异曲线形如图中的Ⅰ或Ⅱ。
再假定人口中的能力分布是变化的,能力低的人收入低,税收也低,因而得到的转移支付相对较高;高能力的人的无差异曲线较为陡峭,如曲线Ⅰ;而低能力的人的无差异曲线则较为平坦,如曲线Ⅱ;而对于一些不工作的人,税率的作用已变为中性,因而无差异曲线将变为Ⅲ,即税率高低不会对其福利水平有任何影响,有影响的是转移支付的大小。
为运用该模型进行分析,还需存在日益增加的投票权,梅尔泽和理查德发现,过去两世纪以来一直存在着投票权的扩张,这通常意味着参与政治过程的低收入(或能力)个人的增加,因此中间投票人的无差异曲线会变得更平坦,如曲线Ⅱ,极端情况下是曲线Ⅲ。
图中从点1到点2至点3的移动,表明了投票权扩大对于公共支出增长的影响。
梅尔泽和理查德的分析暗含着一种判断,更大的不平等程度是导致公共支出日益增长的原因,因而伴随着投票权的扩大,政治过程中的收入分配不平等也随着扩大了。
二、中国财政支出规模变化趋势分析
世界各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的财政支出不论是从绝对规模来看还是从相对比率来看,都呈现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而增长,达到一定水平则相对稳定。
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发展变化有本身的特殊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率总的趋势是波折上升的曲线,而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发展变化却是特殊的,1995年以前一路下滑,1996年停止下滑,1997年开始回升。
这种变化趋势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特征,如图2所示:
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包的过高、统的过死,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就必然较
高。
改革开放不可避免要经历一个放权让利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过程,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下降,财政支出下降,同时导致财政支出增长弹性和增长边际倾向的下降(见表)。
然而,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逐年下滑是不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的,一旦经济体制跨入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随着经济改革的发展和GDP的增长,经济下滑必然停止并且回升,我国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和边际倾向及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都在1996年停止下降,1997年开始回升。
1998年~2002年回升速度较快,2003年以后趋于平稳上升。
三、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分析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基础性因素。
尽管经济体制改革是导致财政支出比率下降的直接因素,但却是一个外生因素,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完善和GDP的增长,财政收入增长不断加快。
我国财政支出比率下滑的根本原因在于税收限制,即税收收入的实际增长率大大低于经济增长率,因此,提高税收收入占GDP的比率是阻止财政支出增长率下滑趋势的经济手段之一。
而现阶段为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教育卫生事业、扩大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求在一段时期内仍需要适度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和行政效率也对财政支出规模有影响,一般来说,倾向于集中的单一制国家,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高一些,倾向于分权的联邦制国家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相对低一些。
而行政效率则表现为,若一国的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经费开支必然增多;社会性因素(包括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及城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政支出规模。
例如,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相应的义务教育、卫生保健、社会保障、失业和贫困救济、生态保护及城镇化等支出的增长压力就大,以上问题对财政支出不断提出新的需求,构成影响财政支出规模扩大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政治决策与财政支出规模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公共选择理论就是将经济分析的工具和方法运用到政治决策过程,深入研究政府决策程序和选择制度,寻求财政决策的最佳途径。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在政府推动下建立和形成的,所以政治决策程序对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变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为寻求我国合理的财政支出规模和财政支出规模变化规律,必须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健全重大问题集体决策机制和专家咨询制度,实行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推进依法行政,最终形成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陈共:财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五版
[2]刘宇飞:当代西方财政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
[3]邓子基王开国张馨:财政支出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
[4]丛树海:财政支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邓子基张馨:现代西方财政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4
[6]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7]侯荣华:财政支出合理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1,11
[8]王玥娟:财政支出适度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