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电子湮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电子湮灭
正电子湮灭仪
正电子湮没技术(PAT)是一项相对较新的核物理技术。它利用凝聚态物质中正电子
的湮没辐射来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电子动量分布和缺陷状态等信息,从而提供一种非破
坏性的研究方法,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正电子湮没技术已进入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
金属物理、原子物理、表面物理、超导物理、生物学、化学和医学等诸多领域。特别是在
材料科学研究中,正电子在微缺陷和相变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正电子湮灭技术的发展概况
正电子湮没是一种核技术,可以研究气体、液体和固体(晶体或非晶),因此研究领
域非常广泛。由于正电子主要与物质中的活跃电子相互作用,因此获得的信息能更好地反
映物质的电子结构和化学环境的变化。它提供了比光谱、质谱、核磁共振和电子自旋共振
更多的信息。该技术不仅需要亚纳秒电子技术,而且设备和数据处理简单,易于建立和掌握。
此谱法的缺点是,各种物质的谱数据可能相类似,因而特征性差些。另外,至目前为止,这方面工作还是处在探索和建立规律的阶段,有待完善理论工作以指导应用。
正电子湮没技术的基本原理
一种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方法。正电子是电子的反粒子,两者除电荷符号相反外,其他
性质(静止质量、电荷的电量、自旋)都相同。正电子进入物质在短时间内迅速慢化到热
能区,同周围媒质中的电子相遇而湮没,全部质量(对应的能量为2mec2)转变成电磁辐射
──湮没γ光子。50年代以来对低能正电子同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表明正电子湮没特
性同媒质中正电子―电子系统的状态、媒质的电子密度和电子动量有密切关系。随着亚纳
秒核电子学技术、高分辨率角关联测量技术以及高能量分辨率半导体探测器的发展,可以
对正电子的湮没特性进行精细的测量,从而使正电子湮没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得到迅速发展。现在,正电子湮没技术已成为一种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新手段。
正电子的性质
1928年dirac在求解相对论性的电子运动的dirac方程时预言正电子的存在,1932
年andersan在威尔逊云室研究宇宙射线时发现了正电子。正电子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反
粒子。
正电子可以通过B+衰变、核反应和电子直线加速器产生,也可以通过g射线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当g射线的能量是电子静能量的两倍以上时,它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会
产生正负电子对效应。也就是说,当G光子经过原子核附近时,它们的能量被吸收并转化
为正负电子对。
正电子是轻子,它只参与电磁相互作用。除开所带电荷的符号与电子相反之外,正电
子的其它性质(包括质量、电荷的数量、自旋和磁矩)均与电子相同。正电子湮没
当g射线能量是通过原子核附近的电子静能量的两倍以上时,其能量被吸收并转化为
正负电子对。相反,当正负电子碰撞时,这两个粒子本身被湮灭并发射g光子。这个过程
是爱因斯坦质能转换的典型量子电动力学过程。
高能正电子进入物质后,通过与电子、原子或离子的非弹性散射损失能量,其动能迅
速降到热能,这一过程称为热化,热化过程所需的时间很短(只需几个ps,1ps=10c12s)。热化后的正电子在物质中扩散,在扩散过程中碰到电子发生湮没,产生g光子。扩散过程
的持续时间因材料的不同而异,主要由材料中的电子密度决定。正电子在材料中居留时间
即正电子湮没寿命。正电子湮没寿命与物质中的电子密度密切相关,正电子在材料中的射
程主要决定于热化阶段和材料的密度。在一般材料中,正电子射程约在20~300mm间。在
正电子实验中为了保证正电子在样品中湮没而不穿出,要求样品厚度约为1mm。
在不同的材料中,正电子的湮没机理和湮没寿命是不同的,这可以反映材料的微观结
构和电子密度。
正电子湮没过程是一个量子电动力学的过程,它的理论分析需用量子电动力学的理论。根据量子电动力学理论及场论的分析可知,正负电子湮没时可以发射单光子、双光子和三
光子,但发射双光子的概率最大。
实验方法
正电子寿命普方法
22Na通常用作正电子源,源强度从几个微居里到几十个微居里。该测量设备类似于核光谱学中常用的符合系统,称为正电子寿命谱仪。图1中寿命谱仪的示意图是快速符合系
统的框图。光谱仪的时间分辨率一般为3×10-10s左右,最好为1.7×1010s
22na放射的正电子入射到测试样品中,同其中的电子发生湮没,放出γ射线。用
1.27mev的γ光子标志正电子的产生,并作为起始信号,511kev的湮没辐射γ光子标志正
电子的“死亡”,并作为终止信号。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就是正电子的寿命。在凝聚态物
体中,自由正电子湮没的平均寿命在(1~5)×10-10s范围内。双γ角关联方法
正电子源通常为64Cu、22Na和58co。测量时,将另一个探头相对于固定探头沿Z方
向旋转,测量重合计数率随角度的分布,从而得到电子在某一方向上的动量分布。这种方
法需要高精度的机械设备和强大的光源(几十毫居里点光源),典型的角度分辨率为
0.5mrad。在一些工作中,多探测器系统可以用来测量二维动量分布。多普勒展宽谱的测
量
使用高能量分辨率ge(li)或高纯锗半导体探测器,测量湮没辐射的能谱。能量分辨率可达1kev(对85sr,514kev的γ射线)左右。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只需用几微居里的弱源,
获取数据快,适用于动态研究。缺点是获取的数据粗糙,对湮没电子动量的分辨不如角关
联实验好,典型情况下差四倍。正电子湮没技术可用来研究物质微观结构及其变化。在固
体物理中应用最广泛。可用来研究晶体缺陷(空位、位错和辐照损伤等),固体中的相变,金属有序-无序相变等。
在无损检测中,它可用于检测机械部件(如涡轮叶片和飞机起落架)的疲劳损伤,并
在小裂纹出现之前进行预测。在化学中,它可以用来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识别有
机化合物结构中的碳正离子,以及研究聚合物的微观结构。在生物学中,研究溶液中生物
大分子的结构。在医学上,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可以获得人体心脏、大脑和其他器官的横
断面图像,研究它们的代谢过程,并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肿瘤的早期发现。作为唯一的
轻子系统,电子二倍体是验证量子电动力学的理想系统。应用
正电子湮没技术应用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大量工作集中在发现和观察现象、改进实
验技术、提出各种理论模型进行尝试性描述上,至今已跨入致力于物理过程定量或半定量
理论与实验研究的阶段。
目前,几乎所有能用Pat测量空位形成能的纯金属都已被测量,并开始进入薄合金
(低合金)中空位形成能的定量测定阶段。对于材料科学中的大多数问题,仍然缺乏定量
描述,新的可能的理论模型和实验结果仍在出现。金属及合金研究
金属中的点缺陷:形变、疲劳及辐照等手段都能造成金属中产生大量的空位、空位团、位错等缺陷。pat能够用来追踪这些缺陷的产生及退火回复过程,这将导致对缺陷浓度、
种类、运动激活能、杂质―缺陷相互作用等问题的了解,从而成为金属物理及金属学研究
中的重要工具。离子固体
研究晶体中的各种缺陷(色心):晶体中的热缺陷随着晶体温度的变化而提问;各种
色心的存在、变换和聚集;掺杂对各种空位的影响;各种辐照对晶体缺陷的影响;晶体缺
陷与塑性变形的关系。Pat还可用于研究离子固体的相变和掺杂引起的组分缺陷半导体
各种半导体材料中的空位型缺陷是可能的正电子捕获中心,因而可以用pat研究各种
情况下半导体中空位型缺陷的产生、迁移、合并、消失的过程。pat在半导体中的研究课
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研究辐照效应;研究离子注入层中的损伤;研究硅氢键的性质;研究
硅的激光退火过程。分子材料
pat在聚合物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研究聚合物的相变;研究了
结晶聚合物的结晶度;研究聚合物化学成分的变化;研究聚合物的聚合过程和聚合度;研
究了G辐照对聚合物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聚合物中的缺陷。Pat可用于液晶相变的研究。此外,它还可以研究石英、CaF2和冰等高质量分子晶体中的缺陷,以及玻璃材料的结晶和相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