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车身BVS设计规范
普通乘用车白车身防腐设计指导规范

普通乘用车白车身防腐设计指导规范白车身防腐设计是指普通乘用车在制造过程中,为了延长车身使用寿命和提高抗腐蚀性能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下面是普通乘用车白车身防腐设计的指导规范。
一、材料选择1.1钢材选择:应选择高强度、耐腐蚀性好的钢材,如镀锌钢板、不锈钢板等。
1.2薄板选择:应选择材质均匀、表面质量好、耐腐蚀性好的薄板。
二、涂层设计2.1防腐底漆:在白车身涂装前,应先进行底漆涂装,以增强涂层的附着力和耐腐蚀性。
2.2腻子层:在底漆干燥后,应进行腻子层处理,以充填车身表面的凹凸不平,提高涂装的平整度。
2.3面漆:应选用耐候性好、耐腐蚀性好的面漆,以保持车身涂层的稳定性和美观性。
三、装配设计3.1隔离设计:应将易受腐蚀的零部件与车身表面隔离,减少腐蚀的可能性。
3.2悬挂部件:应采用抗腐蚀性能好的材料制造,如不锈钢等。
3.3密封设计:应加强车身密封,防止水分侵入车身内部,造成腐蚀。
四、加工工艺4.1导电性处理:在车身制造过程中,应进行导电性处理,以保证涂层的附着性和防腐性。
4.2表面处理:在车身制造过程中,应进行表面处理,如除锈、去油等,以减少涂装过程中的污染。
4.3焊接工艺:应采用适当的焊接工艺,以减少热影响区域的腐蚀。
五、质量控制5.1涂装质量:应加强涂装工艺的控制,确保涂层的质量和厚度。
5.2检测与修复:应进行涂层的定期检测,一旦发现涂层存在问题,应及时进行修复。
六、维护和保养6.1清洁保养:应定期对车身进行清洁和保养,防止车身表面积存污垢和腐蚀物。
6.2防腐处理:应定期对车身进行防腐处理,在时间和成本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补漆等措施。
在普通乘用车白车身防腐设计中,以上所述的指导规范可作为参考,但具体的设计和工艺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和生产工艺来确定。
只有通过合理的材料选择、涂层设计、装配设计、加工工艺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综合考虑,才能保证普通乘用车白车身防腐设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延长车身的使用寿命。
白车身设计规范

白车身设计规范白车身设计规范一、冲压件设计规范1.孔1.1钣金上的冲孔设计要与钣金冲压方向一致。
1.2孔的公差表示方法1.3过线孔1.3.1过线孔翻边1.3.1.1过线孔翻边至少要3mm高。
此翻边对钣金起加强作用,防止在安装过程中产生变形,从而影响此孔的密封性。
1.3.1.2如果通过过线孔的零件是面积≤6的固体,或者钣金足够厚,使其在不借助翻边时也能够承受住过线孔安装时的压力,那么此过线孔可以不翻边。
1.3.2过线孔所在平面尺寸1.3.2.1过线孔为圆孔(半径设为Rmm)时,孔周圈的平面半径应为(R+6)mm1.3.2.2过线孔为方孔时,孔周边的平面尺寸应比孔各边尺寸大6mm。
1.4法兰孔1.4.11.5排水孔1.5.1排水孔设计在车身内部空腔的最低处,其直径一般为6.5mm。
1.5.2对于车身内部加固的防撞梁,应同样在其空腔的最低处布置排水孔。
1.5.3在车身结构件的空腔及凹陷处必须布置排水孔。
1.6空调管路过孔1.8管道贯通孔2.圆角3.边3.1密封边3.1.1行李箱下端3.1.1.1.为了使水排出止口,如图所示需要留出3.0mm的间隙。
3.1.1.2安装用止口应该具备恒定的高度和厚度(用于弯角的凸缘除外)。
3.1.1.3车门开口周围的止口厚度变化,包括制造变差的范围通常在1.8mm至6.0mm之间。
厚度的极端值会产生较高的插入作用力和密封条稳定性等问题。
3.1.1.4止口厚度的变化在任何位置不得超过一个金属板的厚度。
如果可能,仅可以使垂直的止口产生厚度变化,绝对不要使弯角半径产生厚度变化。
止口厚度的阶段变化会使密封条托架中的水渗漏。
3.1.1.5应该避免带有焊点的止口出现燃油和其它润滑油,这些物质会降低稳定性。
3.1.1.6止口结构类型及其优缺点3.1.2行李箱上端为了防止水从密封条止口泄漏并且进入行李舱,可按下面结构进行设计:3.1.2.1支架内的胶黏料或可发泡的热熔胶需符合漏水防止设计手册。
白车身专业知识(车身设计规则)

白车身设计规则1.基本原则1.1 白车身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并行设计过程,要彻底地摒弃孤立地单个零件设计方法,任何一个零件只是其所处在的分总成的一个零件,设计时均应考虑其与周边相关零部件的相互关系。
(我们参考一下侧围、车架总成)1.2 任何一种车型的白车身结构均可按三层板的设计思想去构思结构设计,即最外层是外板,最内层是内板,中间是加强板,在车身附件安装连接部位应考虑设计加强板。
(比如侧围、前罩板总成)1.3 所设计的白车身结构在满足整车性能上、结构上、冲压工艺、焊接工艺、涂装工艺、总装工艺是否比参考样车或其他车型更优越,是否符合国内(尤其是客户)的实际生产状况,以便预先确定结构及工艺的改良方案。
1.4 白车身在结构与性能上应提供车身所需的承载能力,即强度和刚度要求。
2.白车身钣金的材料选取原则汽车覆盖件所用材料一般是冷轧钢板。
2.1按国家标准选取钣金材料2.1.1钣金按表面质量分有I,II两级:I级质量最好,适用于外板;II级次之,适用于内板与加强板。
2.1.2钣金按冲压拉延等级分有P,S,Z,F,HF,ZF六级P:普通拉深级,适用于拉延深度浅的零件;S:深拉深级,适用于拉延深度一般的零件;Z:最深拉深级,适用于拉延深度较深的零件;F:复杂拉深级,适用于结构复杂且拉延深度较深的零件;HF:很复杂拉深级,适用于结构较复杂且拉延深度较深的零件;ZF:最复杂拉深级,适用于结构非常复杂且拉延深度较深的零件;2.1.3钣金按强度等级分有:普通强度,高强度,超高强度高强度和超高强度钢板按其强化机理分为:固溶强化、析出强化、组织强化,复合组织强化、热处理硬化型强化、相变强化、冷作强化、时效强化等。
高强度钢板的强化机理定义:固溶强化利用固溶铁中原子产生的格子变形的强化机理。
析出强化使Ti、Nb、V等的碳化物和氮化物以细小的形态析出,由于这些析出物,位错活动受到阻碍,据此形成强化的机理。
组织强化利用将钢从高温的奥氏体急冷时生成硬质的马氏体和贝氏体的强化机理。
普通乘用车白车身防腐结构设计指导规范

The guideline of structure design of sedan body in white for anticorrosion普通乘用车白车身防腐结构设计指导规范团体标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发 布 XXXX-XX-XX 发布XXXX-XX-XX 实施T/CSAE 92-2018ICS 43. 040. 60T 40(报批稿)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该标准所涉必要专利信息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IT/CSAE92 - 2018目 次前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3.1 白车身 (1)3.2 开启件 (1)3.3 腰线 (1)3.4 折边胶 (1)3.5 点焊密封胶 (2)3.6 焊缝密封胶 (2)3.7 电泳涂装 (2)3.8 防锈蜡 (2)4 白车身防腐蚀结构设计 (2)4.1 设计内容 (2)4.2 设计准则 (3)4.2.1 内腔结构设计 (3)4.2.1.1 电泳结构设计 (3)4.2.1.2 排液结构设计 (4)4.2.1.3 排气结构设计 (5)4.2.2 密封结构设计 (5)4.2.2.1 白车身常见密封形式与典型部位,见表2; (5)4.2.2.2 闭合件密封 (6)4.2.2.3 车身密封 (7)4.2.3 设计示例 (9)附录A (资料性附录)电泳涂装特性 (10)1 开孔直径与电泳涂装 (10)2 板间距与电泳涂装 (10)3 开孔间距与电泳涂装 (11)4 多层板结构 (11)5 孔位布置与电泳涂装 (12)T/CSAE 92 - 2018附录B (资料性附录)结构设计示例 (13)1 车底门槛 (13)1.1电泳 (13)1.2 排液、排气 (14)1.3 密封 (16)1.4 门槛、前地板区域的抗石击涂层(PVC)设计 (16)IIT/CSAE 92 - 2018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白车身过孔设计规范

编号代替密级商密×级▲汽车工程研究院设计技术规范白车身过孔设计规范2007-9-20制订2007-12-30发布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前言本规范根据设计人员的设计经验而编写,其中设计流程部分参照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现行工作流程。
本规范由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提出。
本规范由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委管理。
本规范起草单位: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车身所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张海清本规范批准人:编制:校核:审定:批准:本规范的版本记录和版本号变动与修订记录—2007白车身过孔设计规范1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M1,N1类汽车密封系统的设计。
本规范规定了轿车白车身各种装配孔、工艺孔的设计要求。
2 BIW过孔分类3 BIW过孔大小3.1穿透性凸焊螺栓过孔3.2凸焊螺母过孔注:第二、三层零件过孔大小根据实际焊接情况而定,如果焊接误差大则过孔需要相应加大。
3.3总装螺栓螺母过孔注:第二、三层零件过孔大小根据实际焊接情况而定,如果焊接误差大则过孔需要相应加大。
3.4卡子固定孔大小注:由于各种线卡、塑料卡子、油管卡子等种类繁多、形状各异,所以卡子过孔大小需要根据具体的卡子要求来定;一般来说,如果过孔是方孔,需要倒R1的角。
3.5焊接用孔注:焊枪过孔大小需要根据焊点个数和焊枪大小来定;夹具定位孔的大小需要根据零件总成大小来定,总成越大,孔越大。
3.6涂装过孔注:涂装排水孔大小需要根据密闭腔体和涂装液排出速度而定,对过孔形状没有具体要求,但要考虑堵头形状。
3.7总装工具过孔总装工具过孔大小需要根据工具的大小、形状而定,如果是套筒或者起子,可以打φ30以上大小的孔。
3.8总装零部件过孔总装零部件过孔需要根据零部件的大小、形状而定,如玻璃升降器、锁等零件的安装过孔。
3.9 BIW减重孔BIW减重孔主要作用是减小BIW重量,孔的大小和形状根据零件的具体情况而定,主要考虑的因素有:3.9.1 冲压工艺性要好;3.9.2 不能影响车身的强度和刚度;3.9.3 不能影响车身的密封性等NVH性能。
汽车白车身设计规范

汽车白车身设计规范1. 范围本标准归纳了[BIW]白车身结构设计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本标准适用于长春宇创公司白车身结构设计及检查。
2. 基本原则2.1白车身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并行设计过程,要彻底地摒弃孤立地单个零件设计方法,任何一个零件只是其所处在的分总成的一个零件,设计时均应考虑其与周边相关零部件的相互关系。
评注:周边造型匹配[面差、分缝影响外观];周边安装匹配[焊接装配、安装件的连接、安装空间]2.2任何一种车型的白车身结构均可按三层板的设计思想去构思结构设计,即最外层是外板,最内层是内板,中间是加强板,在车身附件安装连接部位应考虑设计加强板。
评注:结构的强度、刚度与横截面积有关系,与周边的展开的周长也有关系,“红旗3”轿车的一个宣传点就是其前防撞横梁为六边型。
2.3所设计的白车身结构在满足整车性能上、结构上、四大工艺[冲压工艺、焊接工艺、涂装工艺、总装工艺]是否比参考样车或其他车型更优越,是否符合国内(尤其是客户)的实际生产状况,以便预先确定结构及工艺的改良方案。
2.4白车身在结构与性能上应提供车身所需的承载能力,即强度和刚度要求。
3. 冲压工艺要求3.1在设计钣金件时,对于影响拉延成型的圆角要尽可能放大,原则上内角R>5,以利于拉延成型;对于折弯成型的圆角可以适当放小,原则上 R- 3即可,以减小折弯后的回弹。
1)板件最小弯曲半径最小弯曲半径见下表:h 》R+2t 。
见上表。
R 中心的距离L 不得过小,其值L >2t 。
见上表。
5)凸部的弯曲 避免如a 图情形的弯曲,使弯曲线让开阶梯线如图r >2t n=r m >2t k >1.5t L b ,或设计切口如c 、d 。
>t+R+k/2 孔径如)最大倾斜角度96罚6<d^l2e <10°D>12BWlh 2) 弯曲的直边高度不宜过小,其值 3) 弯曲边冲孔时,孔边到弯曲半径4) 圆角弯曲处预留切口。
车辆白色改装方案设计规范

车辆白色改装方案设计规范随着人们对车辆外观要求不断提高,车辆改装已成为一种流行文化。
其中以车身颜色改装最为普遍,而白色作为一种高级感十足的颜色,也备受车主们的喜爱。
本文旨在探讨车辆白色改装方案设计规范,以便车主们进行改装时更加科学合理地选择。
第一步:确定改装目的在进行车辆白色改装前,车主首先需要确定改装的目的,包括:•提升车辆美感:白色车身整洁大气,可以让车辆更加耀眼•凸显个性特色:白色作为一种经典色彩,改装可以体现车主个性•提高车辆品牌的形象:许多豪华汽车品牌都选择白色作为其代表颜色,改装可以提升品牌形象只有明确了改装目的,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方案设计。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白色不同厂家、不同车型的白色并不一样,有的白色带有蓝色整体感,有的则偏向米白色。
因此,在进行车辆白色改装时,车主需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车型特点选择合适的白色。
在选择白色时,要考虑白色的色调、饱和度、质感等因素,以保证改装效果达到最佳。
第三步:采用专业的改装涂料在实施车辆白色改装时,车主需要选择专业的改装涂料,以保证颜色表现力和色彩饱和度。
在涂料的选择上,应考虑涂料的质地、透明度等因素,以充分展现白色的优越感和个性化。
第四步:选择合适的改装方案车辆白色改装方案有很多,包括车身贴膜、车身喷漆、16SS、进气道升级、轮圈升级等。
车主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选择合适的改装方案。
•车身贴膜:优点是简便易行、难以损坏车漆,但缺点是不可能完全贴合车身弧度,影响美观。
•车身喷漆:改装效果好、凸显个性,但需要述职专业喷漆技术和高质量的喷漆材料,同时价格较高。
•16SS:这种改装方案可以更好的提升车辆动力性能,同时可以增加驾驶乐趣。
•进气道升级:当进气道换成性能高的材料时,可以提高车辆的排量和动力,同时让发动机更容易散热。
•轮圈升级:换上美观而高性能的轮圈能够提高整车的外观造型和运动性能。
在选择改装方案时,车主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以达到预期的改装效果。
白车身三维设计规范[1]
![白车身三维设计规范[1]](https://img.taocdn.com/s3/m/85ba28813186bceb19e8bbd2.png)
精选商密×级▲白车身零部件三维设计规范2005-08-××发布2005-10-30实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布—200×前言中国汽车工业正飞速发展,长安公司也在进行裂变式发展,汽车的自主开发是中国汽车业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汽车自主开发设计中,会用到各种参考资料,它们对设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归纳,使之成为规范,会使我们思路清晰,设计中有据可依,同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而车身三维设计是车身结构设计的基础和关键,所以,我们收集了德国EDAG设计公司和意大利IDEA设计公司以及长安公司历年的设计资料及设计经验,并加以比较、整理和完善形成一套完整的车身三维设计规范。
在此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希望能对车身设计人员特别是刚刚从事车身设计的人员提供参考。
本规范由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提出。
本规范由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委管理。
本规范起草单位: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本规范批准人:(五号宋体)Ⅰ—200×引言车身三维设计是汽车工程化设计的关键阶段。
主要设计工具是三维设计软件CATIA_V5:设计需要完成车身上各个零件的三维模型,焊接打点图、挤胶图及螺母、螺栓图,零件的定位位置、零件的压紧位置,零件的料厚方向等。
本规范的主要目的是让车身设计人员进行车身三维设计时,依据规范的设计规则,了解设计的方法、设计步骤及注意事项,对车身三维设计具有指导作用,从而缩短设计周期,节省研制经费,提高产品可靠性。
—200×车身三维设计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车身三维设计的规则及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M1汽车的车身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普通乘用车白车身防腐蚀设计规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

《普通乘用车白车身防腐设计指导规范》编制说明(标准送审稿)a.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本标准依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014年12月12日印发中汽学函[2014]73号《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技术规范起草任务书》/任务书编号2014-3制定,标准名称《普通乘用车白车身防腐设计指导规范》。
本标准主要完成单位: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格麟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中国第一汽车有限公司天津技术开发分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红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2、主要工作过程2015年12月由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以下简称中汽学会)提出制定《普通乘用车白车身防腐设计指导规范》标准的申请,2016年1月成立了标准工作组,提出撰写思路并进行分工。
标准工作组于2016年3月在上海召开了标准启动会,会议确认了标准工作计划、撰写大纲、章节目录和工作分工。
2016年5月标准稿(标准框架编制)沟通(重庆)2016年12月标准稿(第一阶段草稿)沟通(成都)2017年5月标准稿组内评审(邮件形式)2017年5月标准稿(第二阶段草稿)评审会议(柳州)2017年9月标准稿定稿评审会议(沈阳)2017年10 月向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提交标准送审稿2017年11 月单项标准终审会议(北京)2018年01月标准发布3 、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及主要工作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格麟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中国第一汽车有限公司天津技术开发分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红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白车身设计规则

白车身设计规则1. 范围本标准归纳了白车身结构设计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白车身结构设计及检查。
2.基本原则2.1 白车身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并行设计过程,要彻底地摒弃孤立地单个零件设计方法,任何一个零件只是其所处在的分总成的一个零件,设计时均应考虑其与周边相关零部件的相互关系。
2.2 任何一种车型的白车身结构均可按三层板的设计思想去构思结构设计,即最外层是外板,最内层是内板,中间是加强板,在车身附件安装连接部位应考虑设计加强板。
2.3 所设计的白车身结构在满足整车性能上、结构上、冲压工艺、焊接工艺、涂装工艺、总装工艺是否比参考样车或其他车型更优越,是否符合国内(尤其是客户)的实际生产状况,以便预先确定结构及工艺的改良方案。
2.4 白车身在结构与性能上应提供车身所需的承载能力,即强度和刚度要求。
3.冲压工艺要求3.1 在设计钣金件时,对于影响拉延成型的圆角要尽可能放大,原则上内角R≥5,以利于拉延成型;对于折弯成型的圆角可以适当放小,原则上R≈3即可,以减小折弯后的回弹。
3.2在设计钣金件时,考虑防止成型时起皱,应在适当的地方(如材料聚集处)布置工艺缺口,或布置工艺凸台、筋。
3.3 孔与孔,孔与边界距离应大于2t,若在圆角处冲孔,孔与翻边的距离应大于R+2t。
开孔时尽量不要开在倒角面上,以避免模具刃口早期磨损。
3.4 三面或多面交汇的尖角处在倒圆时应尽量倒大成球形。
4.焊接工艺要求4.1 焊接搭接边重叠部分的宽度一般在10~15mm 为佳,最少不得小于8mm;4.2 考虑焊接工艺时应考虑焊枪的接近性。
4.3 对于无法焊接的内板,可以考虑开焊接工艺过孔,一般要求Φ30以上;4.4 对于无法点焊的部位,可以考虑二氧化碳保护焊或塞焊;4.5 考虑布置焊接工艺孔。
5. 装配工艺要求5.1 考虑零部件装配时装配工具的接近性;5.2 考虑零部件自身安装或拆卸的方便性;5.3 对于安装工艺过孔,应考虑做成翻边孔,以增加零件本身的刚度,以及不伤手和工具。
乘用车白车身设计规范

Q/TJ-JS02032-2009
4.1.3白车身通常采用整体钣金结构形式(部分零 件采用分段式焊接以提高材料利用率,局部用轻 质材料替代),骨架加外覆盖件。使用钣金件的 综合成本低(生产效率高),适合大批量生产, 具有良好的外观质量。
Q/TJ-JS02032-2009
4.1.4白车身结构可按三层板的设计思想去构思结构设 计,即最外层是外板,最内层是内板,中间是加强板, 在车身附件安装连接部位应考虑设计加强板(结构的 强度、刚度与横截面积有关系)。
Q/TJ-JS02032-2009
4.1.5所设计的白车身结构在满足整车性能、结构上、 四大工艺(冲压工艺、焊接工艺、涂装工艺、总装工 艺)是否比参考样车或其他车型更优越,是否符合国 内(尤其是客户)的实际生产状况,以便预先确定结 构及工艺的改良方案。
Q/TJ-JS02032-2009
4.1.6白车身在结构与性能上应提供车身所需的承载能 力,即强度和刚度要求。 4.1.7在竞标车的基础上进行全新造型设计,外观符合 批准的效果图;造型须满足结构尺寸设计要求。 4.1.8对白车身结构调整优化。 4.1.9完成主断面的初始二维图,按照主断面图进行三 维数模的详细设计,在设计中不断地完善优化主断面。
Q/TJ-JS02032-2009
3.3 结构设计工艺性(结构工艺性) 贯穿于机械设计的全过程,并与之同步的综合考虑制 造、装配工艺及维修等方面的各种技术问题,称之为 机械设计工艺性。而这种工艺性体现在结构设计之中, 故又称为结构设计工艺性。
Q/TJ-JS02032-2009
4 白车身设计原则和输入条件 4.1 白车身设计原则 4.1.1白车身设计原则上按照项目车型产品设计任务书进 行设计。 4.1.2白车身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并行设计过程,要彻 底地摒弃孤立地单个零件设计方法,任何一个零件只是其 所处在的分总成的一个零件,设计时均应考虑其与周边相 关零部件的相互关系。设计要点:周边造型匹配(面差、 分缝影响外观);周边安装匹配(焊接装配、安装件的连 接、安装空间)。
白车身设计规则(设计规范)

保定长安客车制造有限公司企业标准白车身设计规则发布实施前言为了使本公司白车身结构设计满足冲压、装配、焊接、涂装等工艺要求,并且车身结构要满足强度、刚度、密封……等等需要,特参考国内外各种白车身结构及各种工艺要求,结合本公司已经开发车型的经验,编制此《白车身设计规则》,使本公司设计人员在白车身结构设计过程中,尽可能避免因经验不足造成设计缺陷或错误、最大限度地提高设计成功率以减少不必要的返工、节约开发成本及制造成本、并便于技术交流、提高白车身结构设计的质量。
本标准于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柏山白车身设计规则1. 范围本标准归纳了白车身结构设计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白车身结构设计及检查。
2. 术语结构设计工艺性贯穿于机械设计的全过程中,并与之同步地综合考虑制造、装配工艺及维修等方面的各种技术问题,称之为机械设计工艺性。
而这种工艺性体现于结构设计之中,故又称之为结构设计工艺性。
3.基本原则3.1 白车身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并行设计过程,要彻底地摒弃孤立地单个零件设计方法,任何一个零件只是其所处在的分总成的一个零件,设计时均应考虑其与周边相关零部件的相互关系(即边界条件)。
3.2 任何一种车型的白车身结构均可按三层板的设计思想去构思结构设计,即最外层是外板,最内层是内板,中间是加强板,在车身附件安装连接部位应考虑设计加强板。
3.3 所设计的白车身结构在满足整车性能上、结构上、冲压工艺、焊接工艺、涂装工艺、总装工艺是否比参考样车或其他车型更优越,是否符合国内(尤其是客户)的实际生产状况,以便预先确定结构及工艺的改良方案。
3.4 白车身在结构与性能上应提供车身所需的承载能力,即强度和刚度要求。
4.白车身钣金的材料选取原则汽车覆盖件所用材料一般是冷轧钢板。
4.1按国家标准选取钣金材料4.1.1钣金按表面质量分有I,II两级:I级质量最好,适用于外板;II级次之,适用于内板与加强板。
HOFF汽车设计(上海)有限公司白车身设计规范

2)、矩形件:当矩形件四周的圆角半径R3=(0.05-0.20)B,拉伸高度 h≤(0.3-0.5)B(式中B为矩形件的短边宽度)。 3)、有凸缘件一次拉伸工序可制成的条件d/D≥0.4(式中d为圆筒形部分直 径,D为毛坯直径)。 13、安装面应为平面;同时有几个安装点的零部件,安装点最好在一个平 面上,当不能满足此要求时,各安装面也最好保持平行;当零件安装点所 在面不能保持平行时,安装面也应分别与零件接触面保持平行。 14、零部件在车身上左右都有安装点时,安装平面应与车身坐标系平行。 15、运动部件要根据运动分析,留出相应余量:①.运动件之间不允许有干 涉;②运动件之间的间隙要有一段安全系数,以保证零件功能的实现。如: 前门有一定的开启角度,其在开合运动时,不允许和翼子板、侧围等相关 部件有干涉。 Nhomakorabea88
89
倒角片体
未倒角片体
原车倒角数模
SHEET_M ETRAL
TITLE 2D_DIM
不可见(Invisible) 原车未倒角数模
151 图框(标题栏、 不可见(Invisible) 反图框) 152 2D尺寸 不可见(Invisible) 孔和尺寸的相关标识
2
HOFF汽车设计(上海)有限公司白车身设计规范
3、 倒角处让位:当两个件零贴时,倒角处需注意让位,倒角大小以零件 实测为准(最小相差2mm)如下图:
5
HOFF汽车设计(上海)有限公司白车身设计规范
4、弯曲件的弯边长度不宜过小,其值h>R+2t。当h较小时,弯边在模具上 支持的长度过小,不容易形成足够的弯距。
汽车白车身设计规范doc

汽车白车身设计规范吉利汽车研究院车身设计科二00八年五月1目的规范车身科关于乘用车车身设计和研发的工作程序与方法。
2范围适用于乘用车车身的设计和开发。
3 职责3.1 车身科科长负责车身科内一切任务及事务的下发、审核、批准(有特殊规定除外)3.2 车身科科内组长负责本组内有关任务的分解、下发、与审核。
3.3 车身科科内审核员负责对本岗位相关设计的校对。
3.4 车身科设计员负责对本岗位相关总成及零部件的设计、修改、验证及技术文件输出。
4. 程序4.1 设计输入4.1.1根据有关领导的指示或经相关程序批准下发的《XX车型设计任务书》或《XX车型整车定义描述》或《XX车型总布置方案》和下发的工作计划进行设计输入。
4.1.2 车身科科长对即将下发的车身设计计划(设计任务书),组织人员收集相关资料。
4.1.3车身科科长将研究院下达的工作计划或工作任务分解到各设计组,并由组长分解到各设计人员。
4.1.4 针对产品的开发策划表,编制车身设计开发计划表(计划表在必要时可作修改)4.2 方案设计4.2.1 按《XX车型设计任务书》或《XX车型整车定义描述》或《XX车型总布置方案》对车身部分的规定与要求确定初步设计方案,广泛调研同类车型的相关结构,在消化、吸收和借鉴的基础上确定初步设计方案,列出主要新开发件清单。
4.2.1.1 依据测量科提供的外曲面点云,设计外曲面数据。
4.2.1.2绘制车身间隙面差图。
共5页第1页4.2.1.3设计人初选车身零部件,按车身外曲面做工程分析,要求出工程分析图,分析图中应包括:a)重要结构、尺寸,和主要断面图b)运动分析图c)车身首次系统图4.2.2 方案设计评审4.2.2.1 时机在完成总体方案设计,尤其在确定具体技术设计方案前进行。
4.2.2.2 评审内容a)是否满足设计输入的要求;b)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工艺性、经济性、可靠性以及与国内外同类车型的对比分析;c)产品布局、结构合理性、安全性和维修方便性;d)产品特性对强制性标准、法规的符合性;f)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采用的必要性,和实际生产的可行性;g)对实现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要求的可能性;h)是否具有恰如其分的性价比;i)在评审过程中,项目负责人要对评审时提出的各种问题作好详细记录,评审后写出评审会议纪要,以便作为下次评审的重点检查内容。
汽车设计-白车身涂胶轨迹图设计规范模板

汽车设计-白车身涂胶轨迹图设计规范模板白车身涂胶轨迹图设计规范1范围本规范定义了车身涂胶的种类及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对涂胶工艺的设计指导。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结合汽车整个制造过程所涉及的工作部位以及功能等实际情况,可将车用胶粘剂分为焊装工艺用胶、涂装工艺用胶两大类。
焊装工艺用胶主要有点焊密封胶、折边胶、膨胀减震胶;涂装工艺用胶主要有焊缝密封胶和抗石击涂料两类。
粘结技术在汽车制造上的应用,不仅可以起到增强汽车结构、紧固防锈、隔热减震和内外装饰的作用,还能够代替某些部位的焊接、铆接等传统工艺方法,实现相同或不同材料之间的连接,简化生产工艺、优化产品结构的效果。
在汽车轻量化、节能降耗、延长使用寿命和提高性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1 点焊密封胶点焊密封胶是在焊接前涂布在钣金件搭接处的一种密封胶。
主要用于焊装工艺。
2.2 折边胶用在车门、发动机罩盖和行李箱盖板等卷边结构处,粘结强度高,可完全取代点焊结构。
主要用于焊装工艺。
2.3 膨胀减震胶在车门内外板之间、车身覆盖件与加强梁之间常常用到这类胶。
主要用于焊装工艺。
2.4 焊缝密封胶涂于车身焊装后焊缝上的密封胶。
主要用于涂装工艺。
2.5 抗石击涂料抗石击涂料用于车身底板、挡泥板、轮罩内板等部位。
主要用于涂装工艺。
3车身涂胶的基本要求车身涂胶工艺以涂胶图的形式输出,要求涂胶图应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描述零部件设计喷涂要求和注意事项。
同时,涂胶图必须要求注明打胶位置、打胶宽度、厚度及用量要求。
4 车身涂胶的设计规则白车身的涂胶设计应遵循以下几点规则:4.1 涂点焊密封胶点焊密封胶主要用在车身工作环境比较恶劣的部位,或者焊缝密封胶无法进行涂抹的部位。
主要在焊装车间使用,白车身中主要使用部位为:前竖板与前围板搭接处、后轮罩内板与后轮罩外板搭接处等等。
一般使用直径为¢6mm 的打胶枪进行涂抹在两焊接边的中心位置,要求打胶速度平缓,涂胶均匀过渡,不允许出现间断现象。
满足侧碰法规的白车身结构设计

满足侧碰法规的白车身结构设计“满足侧碰法规的白车身结构”设计规范1 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满足国家侧碰法规的白车身结构的设计规则及方法。
本规范适用其质量为基准质量时,最低座椅的R点与地面的距离不超过700mm 的M1和N1类车辆。
2 引用标准下列文件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本规范引用了ECE R95、FMVSS 214的部分内容。
本规范引用了我国《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法规的部分内容。
本规范引用了我国《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法规的部分内容。
3规范内容设计满足侧面碰撞的车身结构时,最大的困难在于即使有足够好的材料来制作缓冲吸能结构,但能用于缓冲和吸能的区间却十分有限。
为使吸能结构充分的发挥作用,常用的改进抗侧碰性能的方法主要是增加缓图1 撞击力传输方向冲吸能区两侧的厚度和加大缓冲吸能区两侧的内部刚度。
根据这一方法,侧面防护的思路是将撞击力有效的转移到车身上具有吸能保护作用的车门、梁、柱、地板、车顶及其部件,以便分散撞击力,吸收碰撞能量。
在进行碰撞试验时,国家侧碰法规对假人的伤害值要求如下表:成员损伤评价指标为头部、胸部、腹部和腰部各损伤值。
头部性能指标HIC 跟假人头部质心加速度相关,除非碰撞时乘员空间有结构突出和假人头部接触,该指标一般很少超标,所以在白车身设计上可不予过多的考虑。
胸部肋骨变形指标与粘性指数可以综合考虑,一般是由车门内板和中立柱内饰板变形产生的,表现在车身上即为侧围内板的侵入量与侵入速度。
由粘性指数的计算公式可见:粘性指数VC 不仅跟肋骨变形量相关,还和变形速率相关,极易超标。
为保证乘员必要的生存空间,中立柱的变形是有限制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中立柱的时候既要充分考虑变形吸能,又要使变形在我们可接受的范围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车身BVS设计规范
白车身BVS设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白车身BVS设计规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卜冽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口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合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口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合用于本文件。
GB/T 1. 1-202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份: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3术语和定义
卜列术语和定义合用于本标准。
3.1
整车尺寸技术规范Vehicle dimension technicaI specifications
整车尺寸技术规范简称整车DTS,是根据市场调研、市场竞争车型最优信息、用户要求以及创造过程中反馈的信息,确定市场定位、满足用户需求,对车辆外观(外部和内部)质量一一订视零部件之间的间隙、面差、平行度、对齐性、一致性以及装配关系等要求作出的规定。
整车DTS是整车技术规格(VTS)中重要的组成部份,是统-、规范新开辟车型在概念设计、工程设计、工程样车试制、供应商管理、工艺工装开辟、产品质量管理、试生产、批量穩定生产及售后服务等整个新产品车型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技术文件。
3.2
白车身BVS Body vehicle spec i f icat ions
指从车身调整线卜线的白车身的尺寸技术规范。
4白车身BVS组成
白车身BVS主要用于描述白车身零部件之间的间隙和面差的相互关系,通常表示的方式如下:间隙(或者面差)设计名义值+间隙(或者面差)公差要求。
按白车身部位划分,白车身BVS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a)前脸区域:翼子板与大灯开II检具间隙面差、翼子板与发动机盖间隙而差:
b)侧脸区域:前门周圈区域间隙面差、后门周圏区域间隙面差:
c)后脸区域:尾门与后大灯开II检具间隙面差、尾门与侧围、顶盖间隙而差;
d)内间隙:前门与侧围胶条密封面间隙、后门与侧围胶条密封而间隙、尾门与侧围胶条密封面间隙。
5白车身BVS影响因素
白车身BVS主要有以下影响因素:
a)车门重力卜垂引起的车门旋转:
b)车门密封胶条推力引起的车门的面差变化;
c)其他因装配总装件所带来的尺寸变化。
6白车身BVS设计步骤及思路
6. 1白车身侧面区域BVS设计思路
白车身侧而区域BVS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内容:
a)车门数模装配及其卜沉量确定。
将车门数模装配至白车身总成数模.确定前门的卜沉量(前门腰线相对于B柱特征线);
注:前门受重力的下沉量的确定,可以由以下两种方法给出:①以往车型经验值;②将带有总装件的车门装祀到白车身总成上,测虽车门腰线的下沉蜻。
b)确定前门旋转点并进行预调整旋转。
普通以上卜钗链安装点的连线的中点作为旋转点,将车门向上旋转,如图2所示;
注:车门旋转点的选择需根据具体设计结构来确定。
若校链与车身为过孔结构.则以上下絞链连线中心为旋转点;若絞链与车身为n定位结构・则以上絞链或者下校链为旋转点进行旋转,同时需要调整旋转后车身较徒安装点的工装.
图2前门旋转示意图
c)白车身BVS测量及对应截面截取。
截面参照整车Cutting Planes位置,选取所需的测量截面。
将前门按以上步骤变化完成后,测量相应位置理论值并提取対应的截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图3前门断面测量示意图
d)车门区域内间隙及截面截取。
测量门框周圏内间隙数值,作为车身内间隙理论值,公差与整车内间隙保持一致,内间隙测量位置如图4所示。
a・c Gap: 15.6 ♦/-1.5
d h Gap: 14.0 V-15
图4前门内间隙测量示意图
6 2白车身其他区域BVS设计思路
白车身BVS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内容:
a)侧脸区域BVS设计:与前门相同,将后门数模装配至白车身总成数模,按照《整车DTS测量规范》测量对应区域间隙面差,提取对应截面,公差与整车DTS保持一致;
b)后脸区域BVS设计:将后背门数模装配至白车身总成数模,按照《整车DTS测量规范》测量对应区域间隙面差,提取对应截面,公差与整车DTS保持一致;
c)前脸区域BVS设计:将前大灯检具数模装配至白车身总成数模.按照《整车DTS 测量规范》
测量对应区域间隙面差,因检R创造公差与实际前大灯公差存在差异,此区域白车身BVS公差与整车DTS不同,需单独计算,前脸区域測量位置如图5所示。
图5前大灯开口检具区域测量位置示意图
7 白车身BVS验证
白车身BVS验证主要验证涂装、总装变化是否满足卜•线的DTS要求。
具体验证方案如卜.:跟踪记录同一台车,记录其在车身、涂装、总装的BVS数据,通过分析相同区域在车身、涂装、总装的尺寸变化,判断车身BVS是否满足整车DTS要求。
此过程需反复进行,不断验证,直到项目SOP后最终锁定白车身B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