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质量管理制度
医院放射科管理制度范本8篇

医院放射科管理制度范本8篇管理制度是对一定的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
它是实施一定的管理行为的依据,是社会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保证。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各种管理制度,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医院放射科管理制度范本(一)一、放射科工作制度1、根据临床医生填写的要求摄片检查部位决定摄片规格,并登记编号,认真、及时做好摄片和报告工作。
2、按照临床医生填写的要求透视检查项目进行透视,遇到可疑病例应推荐摄片检查。
3、建立各种位置投照条件,保证片子质量。
4、遇到疑难病例请临床医生参与讨论,或送外院会诊。
做好信息反馈工作。
5、未经科主任或院领导批准,不得擅自为外来人员免费进行各种检查。
6、暗室持续整洁干燥不漏光。
7、图像资料统一保管,专人负责。
借片需办理借片手续。
8、装卸片子与冲洗均按暗室操作顺序进行。
9、各种造影务必预约登记,发放《病人术前注意事项单》,写好摄片检查报告。
10、精神病人检查时,务必由家属或工作人员陪同,以防意外,不合作病人应经临床医生初步治疗,安静合作下检查。
11、发现差错事故及时讨论找出原因,并作好登记,提出改正措施。
认真开展室间与室内质控工作。
12、下班前关掉所有机器,搞好机房办公室卫生及环境卫生等。
13、在科主任领导下读片,报告描述客观,字迹清楚,填写完整。
结合临床定期检查影像与诊断报告质量。
14、持续片子但是期,不受潮,暗盒不污染,不发霉,及时更换药液。
二、放射科安全制度1、下班前要检查关掉机房所有电器。
2、暗室工作时除恒温器外,关掉窗和红灯。
3、下班前办公室门窗和水电需关掉。
4、工作人员和检查病人严禁在机房和暗室吸烟。
5、指定专人作好安全记录。
三、放射科借片制度1、住院病人借片时,由临床医生填写借片单,片子及时归还。
2、外借摄片,有关人员须填写借片单,并经医务科批准,要求期限内归还。
每张照片付押金。
3、职工借片须填写好借片单,阅毕须及时归还。
四、导管室消毒隔离制度1、严格限制非相关人员进入导管室,进入人员务必戴口罩戴帽子换鞋更衣。
医院放射科管理制度

医院放射科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放射科的管理,确保医院的安全以及医疗质量,保障医务人员的健康和工作环境的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医院放射科是指提供医学放射学服务的科室,负责实施医疗影像检查、放射线治疗和核医学诊断与治疗等工作。
第三条:医院放射科遵循“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患者为中心”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医院的管理要求开展工作。
第四条:医院放射科制定管理制度,对放射科的组织、人员、工作流程、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等进行规范,确保医疗安全和质量。
第五条:医院放射科应设立专职管理人员,负责放射科的日常管理工作。
放射科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
第二章人员管理第六条:医院放射科应招聘具有相应专业技能和培训合格证书的医务人员从事相关工作,并按照岗位要求进行考核和评价。
第七条:医院放射科应建立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并针对每个岗位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和培训计划。
第八条:医院放射科应定期组织职业健康体检,确保医务人员的健康状况符合相关要求,并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和培训。
第九条:医院放射科应及时更新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举办培训班、学术讲座等,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第十条:医院放射科应建立健全医务人员的考核和奖惩制度,激励医务人员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第三章工作流程第十一条:医院放射科应建立科室的工作流程,包括患者接待、检查安排、设备操作、影像解读、诊断报告等环节。
第十二条:医院放射科应建立患者档案管理制度,包括患者信息的收集、归档、保密等,确保患者隐私和信息安全。
第十三条:医院放射科应建立影像解读和诊断报告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医疗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十四条:医院放射科应制定医疗放射线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设备使用、辐射防护、放射物处理等,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第十五条:医院放射科应建立设备维护和报废管理制度,定期进行设备的维修和更新,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放射科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放射科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放射科作为医学影像学的基础,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保证病患的安全与健康,提高放射科的质量水平,本制度旨在规范放射科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管理的相关操作,确保放射科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安全化。
二、质量控制管理1. 学术质量(1)医学影像学施行专业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医学影像学学术资质和专业技能,定期参加专业培训和学习,保持学术水平的更新和提高。
(2)医学影像学施行专业人员应参加医学影像学学术交流活动,并记录相关学术交流活动情况。
(3)医学影像学负责人应定期组织放射科学术会议,促进医学影像学业务交流和质量提升。
2. 设备维护与保养(1)放射科设备应定期进行例行性巡检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影像质量的稳定性。
(2)放射科设备应建立维修记录,详细记录设备的故障情况、维修措施和效果,以供后续参考。
(3)放射科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应交由专业技术人员或经过培训合格的人员进行。
(4)放射科设备维修和保养人员应定期参加设备维修和保养培训,保持专业技能的更新。
3. 影像质量管理(1)医学影像学负责人应明确影像质量标准,并制定质控检测方案。
(2)医学影像学负责人应定期组织质控检测活动,对影像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
(3)医学影像学施行专业人员应严格按照质控检测方案进行操作,确保影像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4)医学影像学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影像质量评价和质量分享会议,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
三、安全防护管理1. 放射科工作人员安全教育与培训(1)放射科工作人员应接受相关规定的安全培训和教育,了解辐射的危害性和安全防护措施。
(2)放射科工作人员进入放射区域前,应佩戴防护设备,如防护眼镜、手套和铅衣等。
(3)放射科工作人员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反规定操作。
2. 放射区域安全管理(1)放射区域应设有明显的警示标志,以提醒人员和病患注意辐射风险。
放射科影像诊断医疗质量管理制度(5篇)

放射科影像诊断医疗质量管理制度1.全科室人员必须把医疗护理质量放在工作的首位,强化质量意识,自觉接受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的检查监督。
2.认真落实和严格执行科室制定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3.成立由科主任领导的,包括诊断和投照技术组及导管组人员组成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科室诊断和投照技术质量管理工作。
4.坚持实行每日早间集体读片制度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规范诊断报告的书写。
5.坚持实行技术读片制度,由医疗质量管理小组人员对照片质量进行讲评。
6.加强质量管理力度,严肃制度的落实情况检查。
7.明确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严格“三基”培训,定期进行考核。
8.加强影像资料的管理,实行入库前再次检查核对和借片制度。
放射科影像诊断医疗质量管理制度(2)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和规范,确保放射科影像诊断医疗的质量和安全性。
该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立质量管理委员会:成立专门的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和指导放射科影像诊断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2. 制定管理规范和流程:制订管理规范和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操作标准。
例如,指导医师对患者进行诊断前的评估和准备工作,规范影像采集和处理流程,确保影像的质量。
3. 建立质量评估机制:建立质量评估的体系,定期对放射科影像诊断医疗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估和分析,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
4. 进行培训和教育:定期组织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
包括放射科医师的专业培训、技术人员的操作培训等。
5. 进行质量监测和控制:定期监测和控制放射科影像诊断医疗的质量,例如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比对实验室结果等。
6. 建立质量档案和纪录:建立患者的质量档案和纪录,记录患者的影像信息和医疗质量评估结果,以备后续参考和评估。
通过以上措施,放射科影像诊断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医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减少错误和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利益。
放射科影像诊断医疗质量管理制度(3)是放射科部门为保证诊断影像质量并提高诊断准确性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放射科质量管理制度

放射科质量管理制度
一、投照前嘱病人除去颈链、耳环、腰带及服饰上的金属及硬质物品,对照片有影响的衣物要更换,以免影响照片质量。
二、胸腹部投照要嘱病人吸气及屏气,以免呼吸运动影响照片质量。
婴幼儿及不合作病人,要家属配合固定,伺机进行投照。
三、造影检查要预约,并做好事前准备及胃肠准备,保证造影顺利完成及照片质量。
四、危重或做特殊造影的病人,应由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对不宜搬动的病人应到床边检查。
五、技术人员要熟悉掌握投照技术及暗室胶片冲洗技术,确保甲级片率>60%,废片率<30%,投照后要在申请单上签名。
六、重要摄片,由医师和技术员共同确定投照技术条件,并待观察照片合格后方嘱病人离开。
七、诊断医师要持证上岗,依法行医,进修或实习医师写的报告,应经上级医师签名。
八、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阅片要全面、细致,按顺序从上而下,从左至右,综合分析X线征象,避免遗漏细微病灶及阳性X线征,保证诊断的准确率及符合率。
九、每天集体阅片,经常研究诊断和投照技术,合力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疑难病例由高年资医师审片后才发出报告。
十、按时出报告,平诊病人照片后1小时出报告,急诊半小时出报告。
(疑难病例除外)
十一、严守操作规程,坚守岗位,共同协作,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不断提高照片质量及诊断技术水平。
放射科质量控制制度

放射科质量控制制度引言:放射科质量控制制度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制度,它旨在确保放射科的工作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放射科质量控制制度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设备质量控制1.1 设备校准:定期对放射设备进行校准,包括X射线机、CT机、核磁共振仪等,确保设备输出的辐射剂量和图象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1.2 设备维护: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包括清洁设备表面、更换耗材和配件等,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1.3 设备故障处理:建立设备故障处理流程,及时处理设备故障,保证设备的可用性和安全性。
二、操作规范控制2.1 操作培训:对放射科医务人员进行操作规范的培训,包括设备操作、辐射防护、图象质量评价等,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2 操作规程:制定放射科操作规程,明确各项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包括患者准备、设备操作流程、辐射防护要求等,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标准化。
2.3 质量评价:建立图象质量评价指标,对放射图象进行质量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图象质量问题,提高诊断准确性。
三、辐射防护控制3.1 防护设施:确保放射科有合格的防护设施,包括铅墙、铅门、防护窗等,保护操作人员和患者免受辐射伤害。
3.2 个人防护:规定放射科医务人员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铅衣、护眼镜等,减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3.3 辐射监测:建立辐射监测系统,对放射科工作区域和医务人员进行辐射监测,确保辐射剂量不超过安全标准。
四、质量管理控制4.1 质量目标:制定放射科质量目标,如图象质量指标、报告准确率等,定期评估和监控,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4.2 质量评估:建立质量评估体系,对放射科的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审核,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4.3 事故管理:建立事故管理制度,对放射科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及时采取纠正措施,避免事故再次发生。
五、质量文件控制5.1 制度文件:编制放射科质量控制制度文件,明确各项制度和要求,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医院放射科管理制度(三篇)

医院放射科管理制度医院放射科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科室之一,承担着重要的医疗工作任务,为医院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必要的放射影像学支持。
为了保证放射科的工作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医院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放射科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放射科的组织架构、工作流程、设备管理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放射科的组织架构1. 放射科负责人放射科负责人是放射科的核心管理者,负责对放射科的全面管理和协调工作。
其职责包括制定放射科的发展战略和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和安排放射科的日常工作,监督和评估放射科人员的工作表现,以及与其他科室的沟通与协调等。
2. 放射科技术人员放射科技术人员是放射科的专业操作人员,负责进行各种放射诊断检查和治疗操作。
他们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熟悉各种放射设备的操作,并能够正确评估和解读放射影像学结果。
3. 放射科医师放射科医师是放射科的医疗专家,负责解读和评估放射影像学结果,提供准确、全面的诊断报告。
他们需要熟悉各种放射诊断技术和放射解剖学知识,以及相关疾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原则。
4. 放射科护士放射科护士负责协助放射科技术人员进行放射检查和治疗操作,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对患者的关怀能力,以及对放射设备和防护措施的了解和应用。
二、放射科的工作流程放射科的工作流程是指放射科从接到检查申请到最终报告发放的整个过程。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接诊和登记放射科接到患者的检查申请后,需要及时进行接诊和登记,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检查要求。
2. 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查要求,放射科医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包括X线、CT、MRI、超声等。
3. 检查准备和执行放射科技术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检查准备工作,包括祛除金属物品、注射对比剂等。
然后根据具体的检查方法,进行检查操作。
4. 影像处理和解读放射科技术人员需要对检查获得的影像进行处理和优化,然后交给放射科医师进行解读和评估。
放射科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管理制度(4篇)

放射科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管理制度放射科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科室,主要负责医疗影像检查和治疗中的放射性物质的应用。
由于放射科工作的特殊性,为了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需要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质量控制和安全防护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质量控制1. 质量目标和指标(1)影像质量目标:针对不同影像检查方法,制定相应的影像质量目标,确保影像清晰、准确。
(2)质量指标:包括射线输出量、曝光剂量、图像分辨率、噪声等指标,以及医学影像质量评价的相关参数。
2. 设备质量控制(1)设备定期检修:按照规定的检修周期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设备校准和调试:对设备进行校准和调试,确保其输出量和曝光剂量满足要求。
(3)设备评估:定期对设备进行评估,包括图像质量评价、分辨率测试、噪声测试等,确保设备性能满足要求。
3. 操作质量控制(1)操作规范:建立放射科操作规范,包括设备操作流程、曝光参数调整、患者位置等,确保每一步操作规范执行。
(2)影像评价:定期对放射科影像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3)医学影像质量评价:定期对医学影像质量进行评价,包括图像分辨率、噪声等参数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二、安全防护管理1. 放射性物质的管理(1)放射性物质购置和使用审批: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办理放射性物质的购置和使用审批手续,确保合法、规范使用。
(2)放射性物质的储存和保管:建立放射性物质的储存和保管制度,确保放射性物质的安全存放。
(3)放射性物质的追踪和核算:对放射性物质进行追踪和核算,确保放射性物质的使用量和余量准确。
2. 辐射防护(1)个人防护装备:为医务人员配备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铅衣、护目镜、手套等,确保医务人员的安全。
(2)放射源防护:建立放射源防护措施,包括设备防护装置、防护墙体、辐射区域标识等,确保周围环境和他人的安全。
(3)辐射剂量监测:对医务人员进行辐射剂量监测,定期检查个人辐射剂量,确保不超过国家和行业规定的安全限值。
放射科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管理制度范文(3篇)

放射科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管理制度范文一、根据规定组织放射工作人员参加专业技术、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
二、放射工作人员,工作时佩戴个人剂量元件并按规定参加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
三、按规定对放射诊疗场所和诊疗设备进行防护与状态检测。
四、严禁对妊娠妇女进行____线检查,尤其是妊娠____周的妇女。
五、对儿童进行____线检查时,应尽量采用____线摄影检查,照射野面积一般不超过胶片面积的____%,并采用短时间曝光的摄影技术。
六、新安装、维修或更换重要部件后放射诊疗设备,请取得资质印证的服务机构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七、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和射线防护知识,正确掌握适用范围,合理使用____线诊断。
八、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后过滤”和小照射野工作。
九、工作人员在使用____线摄影时,应严格按所需的投照部位调节照射野使有用线束限制在临床需要的范围内并与成像器件相匹配。
十、施行____线检查时注意受检者防护,对受检者非投照部位,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摄影中除受检者,其他人员应在机房外等候,对受检者需要扶携时,对扶携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十一、进行____线摄影检查时,合理选用胶片以及胶片与增感屏的组合,熟练掌握暗室的操作技术。
放射科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管理制度范文(2)一、引言本制度旨在规范放射科的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管理工作,确保医疗影像的质量和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安全。
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的放射科工作。
二、放射科质量控制管理2.1 设备检测与校准2.1.1 放射科设备在安装后首次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测与校准。
设备的校准应定期进行。
2.1.2 检测与校准包括设备性能检测、剂量校准、空气质量检测等内容。
具体检测和校准要求可参照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进行。
2.1.3 检测与校准记录应详细记录,存档备查。
2.2 影像质量控制2.2.1 影像质量控制应包括设备的日常检查与维护、影像质量的评估与监控等。
放射科质量管理制度

放射科质量管理制度一、引言放射科作为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科室之一,承担着医疗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责任。
为了确保放射科的工作能够准确、高效地进行,保障病人的安全和健康,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
本文将就放射科质量管理制度进行论述,分析其重要性和实施步骤。
二、质量管理制度的概念和意义质量管理制度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通过制定、实施和持续改进管理常规和流程来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一套文件化制度和规范。
放射科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提高影像诊断准确性、降低病人暴露剂量、规范操作流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放射科质量管理制度的要素1. 质量方针和目标:明确放射科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制定以病人安全和满意为导向的工作思路。
2. 资质要求:确定放射科医师、技术人员的资质要求和培训计划,保证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3. 设备管理:确保放射设备的安全性和工作状态符合标准要求,进行设备维护和定期校准。
4. 放射剂量管理:确立合理的辐射剂量监测标准和方法,减少病人和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暴露风险。
5. 质量控制:建立适当的质量控制流程,包括图像质量评估、设备性能测试和操作规范等。
6. 数据管理:规范化的数据收集、归档和管理,确保诊断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四、放射科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1. 制定质量管理制度文件:根据放射科的实际情况,编写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文件,明确各项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2. 质量管理制度的宣贯:通过内部培训和会议等方式,向放射科全体成员宣传和介绍质量管理制度。
3. 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全体放射科工作人员应按照制度要求进行操作和管理,确保各项制度的有效实施。
4. 监督、检查和评估:建立监督机制,不定期对放射科的质量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5. 持续改进:根据监督和检查的结果,及时进行问题的改进和优化,确保质量管理制度的不断提升和完善。
五、质量管理制度的效果与总结通过建立和实施放射科质量管理制度,可以显著提升放射科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放射科管理制度

放射科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完善放射科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要求,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放射科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技人员、护士、管理员等。
第三条放射科是医院的重要部门,负责影像学检查和放射治疗工作,是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第四条放射科工作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医院的安全和质量。
第五条放射科工作应秉持“安全第一、服务至上”的原则,确保医疗服务质量。
第六条放射科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和技能,接受规范的培训和考核。
第二章组织结构第七条放射科设立科主任,负责管理和领导放射科的工作。
第八条放射科设立副主任,协助科主任管理放射科的工作。
第九条放射科分为放射诊断科和放射治疗科,分别设立科室主任,负责本科室的管理工作。
第十条放射科设立质控组,负责质量控制和事故处理工作。
第三章工作职责第十一条放射科主任负责制定放射科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组织和指导放射科的工作,协调各科室之间的合作关系。
第十二条放射科副主任协助科主任管理放射科的工作,处理日常事务,协调各科室之间的工作。
第十三条放射诊断科主任负责组织和指导影像学检查工作,保障检查质量,提供准确的检查报告。
第十四条放射治疗科主任负责组织和指导放射治疗工作,保障治疗效果,确保患者安全。
第十五条质控组负责放射科的质量控制,定期开展质控检查,及时处理不良事件。
第四章工作流程第十六条放射科应按照规定的工作流程进行工作,保障影像学检查和放射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第十七条放射科工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和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工作,严格保密,保障患者隐私。
第十八条放射科工作人员应按照医疗设备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第十九条放射科工作人员应认真填写患者相关资料,准确记录检查结果和治疗方案,确保医疗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第二十条放射科工作人员应积极参与质量评价和安全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质量。
放射科质量管理制度

放射科质量管理制度
1、实行三全、多因素质控方案,即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全面质量把关。
对服务质量、机械设备质量、摄影和诊断质量有记录和持续改进措施。
对人员技术素质的培养,机械设备功能的发挥、维护、保养以及操作规程、诊断方法、时间、环境等多因素的质量管理,进行综合控制。
2、设备室内控制,做到专机专人负责,建立使用日志及维修档案,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測。
3、机房内质控,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及X线使用的操作规程。
4、按照临床影像技术标准开展工作,摄片质控符合标准:
(1)甲级片
①位置正确
②对比度、清晰度良好
③无污染划损、可制版
④日期完整、无错号
⑤造影片充盈满意,显影清晰,充分显示解剖结构形态提供满意的诊断依据。
(2)上述各项中有一项不符,则定为乙级片。
(3)有两项不符,则定为丙级片。
甲乙丙均为诊断片
(4)废片由于技术不良造成不能作为诊断依据的片定为废片。
废片小于2%。
5、对X线影像密度的要求,组织影像密度D=0.25-2.00。
放射科质量管理制度

放射科质量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放射科的质量管理工作,确保医疗质量的稳定和可靠,维护患者的利益和安全,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放射科的所有工作人员。
第二条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是以患者为中心,强调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和风险控制。
第三条放射科的质量管理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程序文件、质量监控、质量分析等环节,是一个全员参与、全员质量的协作过程。
第四条质量管理的原则是科学性、合理性、持续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章质量管理体系第五条放射科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结构、职责划分、工作流程和质量控制等方面。
第六条放射科的质量管理体系由放射科主任负责,组织编制和完善,并不断改进。
第七条放射科的组织结构应该合理,明确各职能岗位的职责和权限,保证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八条放射科应当制定工作流程,规范从患者接诊到报告发放的整个工作流程,确保每一步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第九条放射科应当建立质量控制措施,包括设备的质量监控、操作员的技能培训、放射源的管理等,确保质量管控的全面性。
第三章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第十条放射科应当制定质量方针,明确放射科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强调医疗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第十一条质量方针应当向全体工作人员宣传,确保所有人员的共识和理解。
第十二条放射科应当制定质量目标,包括但不限于准确率、迅速性、可靠性等方面的目标,以量化的方式体现,便于考核和改进。
第四章质量监控第十三条放射科应当建立质量监控机制,包括内控和外控。
第十四条内控是指放射科自身进行的质量监控工作,包括设备的校准和质量控制、操作流程的监控和规范、报告的准确和及时。
第十五条外控是指放射科通过与其他科室或外部机构进行对比、交流和学习,以提高自身的质量水平。
第十六条放射科应当制定质量监控计划,明确监控的内容、频率和责任人,确保质量监控工作的有序进行。
第五章质量分析和持续改进第十七条放射科应当建立质量分析机制,对于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和改进的方案。
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制度(4篇)

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员工和患者的人身安全,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第二章组织架构第二条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以下简称质安小组)由相关人员组成,包括但不限于放射科主任、质量管理人员、放射科技术人员等。
负责制定、执行和监督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章质安小组职责第三条质安小组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制定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并及时更新。
(二)组织开展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培训。
(三)制定和执行放射科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方案。
(四)监督放射科设备的维护和检测,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五)定期开展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的内部审查和外部评估。
(六)协助做好放射科事故的应急处置和调查工作。
(七)及时报告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相关情况。
第四章工作流程第四条质安小组工作流程包括工作计划制定、执行、监督和整改四个基本步骤。
(一)工作计划制定:1. 质安小组成员每年制定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包括每个季度的具体工作任务和要求,并提交到科主任审核并报批。
2. 工作计划内容包括设备质量控制、放射剂管理、职业暴露防护、患者安全等方面。
(二)执行和监督:1. 质安小组成员按照工作计划执行相关任务,确保工作的落实。
2. 质安小组定期召开会议,汇报工作进展情况,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经验交流和分享。
3. 工作经验交流和分享内容包括医学前沿知识、质量控制技术、设备维护保养等。
(三)整改:1. 质安小组每季度进行一次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评估,评估结果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制定整改措施,并按计划进行整改。
2. 质安小组成员对工作中的不合理和缺陷,积极提出改进意见,推动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
第五章培训与考核第五条质安小组成员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提高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
第六章奖惩措施第六条对质安小组成员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给予奖励或惩罚。
放射科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放射科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管理制度是为了保证放射科工作的质量和安全,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措施来管理和控制放射科工作中的风险和安全问题。
一、放射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1. 诊断放射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制度:确保放射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包括设备的日常使用、保养和定期维修等。
2. 操作规程和技术操作指南的制定和执行:规定放射科工作人员的操作程序和技术操作指南,确保操作规范和准确。
3. 影像质量控制制度:确保放射影像的质量,包括监测和调整设备参数和影像质量控制指标等。
4. 质量保证计划的制定和执行:针对放射科工作的特点,制定质量保证计划,确保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放射科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1. 辐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放射科工作人员和病人的辐射安全,包括辐射防护设施和装备的管理和使用、辐射安全培训和教育等。
2. 辐射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规定各种操作情况下的辐射安全措施和操作流程,确保操作人员的辐射安全。
3.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和演练:制定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组织辐射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水平。
4. 辐射剂量监测和记录管理:对放射科工作人员和病人的辐射剂量进行监测和记录,确保辐射剂量的控制和记录的准确性。
以上是放射科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管理制度的一些内容,具体的制度和措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执行。
放射科安全管理制度及质量保证方案

放射科安全管理制度及质量保证方案
一、放射科安全管理制度
1.建立放射安全职责体系。
明确放射科管理者、放射科医师、放射科技师、放射防护员等职责及管理流程。
2.放射设备管理。
做好放射设备的规范使用和维护保养工作,确保放射设备的正常运转。
3.放射剂量监测。
建立放射剂量监测体系,定期对放射科工作区域和工作人员进行剂量监测。
4.职业健康监测。
对职业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5.应急预案和演练。
建立放射安全应急预案和演练计划,确保在放射灾难或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响应。
6.安全培训。
定期进行放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二、放射科质量保证方案
1.质量指标管理。
建立放射科质量指标,对放射科工作中的质量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
2.技术规范管理。
遵循国家和行业的放射科技术规范,定期进
行技术规范的培训和更新。
3.设备检测验收。
对新购进的放射设备进行检测验收和记录,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安全。
4.实验室资质认证。
定期进行实验室资质认证,确保放射科实验室符合相关的技术、设备、人员和管理条件。
5.质量评估和改进。
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改进,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改善。
放射科影像诊断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范文(3篇)

放射科影像诊断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范文放射科影像诊断是现代医学中重要的诊疗手段之一,它通过利用射线、声波、磁场和放射性同位素等物理技术,获取患者的内部结构和功能信息,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然而,放射科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因此对其医疗质量管理非常重要。
为了保障放射科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院制定了以下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一、标准化设备采购与维护规范1. 根据临床需求和质量评价,制定设备采购标准,并且与专业团队等多方面进行评估和特定要求;2. 确保设备安装和验收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并且制定设备维护与巡检计划;3. 建立设备故障隐患登记和处理程序,及时修复故障并记录维修过程,减少设备故障对影像质量的影响。
二、严格的防护措施和操作规程1. 建立洁净室、暗房和操作室的管控措施,确保影像采集的环境清洁,减少射线污染;2. 推行医务人员防护措施的教育培训,并制定相关防护操作规程;3. 建设辐射防护设施,确保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三、技术质量管理规范1. 制定和实施放射科影像诊断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2. 对医学影像设备进行质量控制测试,包括传输函数、线性度、空间分辨率等参数的测定;3. 建立影像质量评价系统,根据患者和临床需求,定期对医学影像数据进行评估和质量控制。
四、质量管理团队的建设1. 组建专业的质量管理团队,包括影像科医生、技师、工程师、质控人员等;2. 建立质量管理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责;3. 开展相关培训和交流会议,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水平和意识。
五、不断改进和创新1. 定期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2. 推行质量改进项目,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提高放射科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 建立患者满意度调查体系,了解患者对医疗质量的评价,及时改进服务。
以上是我院放射科影像诊断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为了确保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我们将持续加强对医学影像设备、操作规程、技术质量和团队建设的管理和监督,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医院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医院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医院放射科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放射科的质量管理与安全操作,以及对放射科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和管理。
第三条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全面管理、科学规范、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四条放射科应建立健全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级人员和部门的职责,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放射科工作的安全、准确和高效。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五条放射科成立质量管理小组,负责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
质量管理小组由科室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控员及安全员组成。
第六条科室负责人对本科室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负总责,技术负责人负责放射技术质量管理工作,质控员负责质量控制工作,安全员负责安全防护工作。
第七条放射科应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第三章质量管理与控制第八条放射科应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的放射诊疗规范和标准,建立健全放射诊疗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
第九条放射科应加强放射设备、放射药品和放射防护用品的管理,确保其安全、有效和合规使用。
第十条放射科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校准,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准确。
第十一条放射科应加强放射诊断和治疗的质量控制,开展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
第十二条放射科应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第四章安全管理与防护第十三条放射科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第十四条放射科应加强放射防护工作,严格执行放射防护操作规程,保障患者和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权益。
第十五条放射科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第五章持续改进与监督第十六条放射科应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对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
放射科放射科质量管理制度

放射科放射科质量管理制度
一、科内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切实履行职责。
二、每月一次质量检查及不定时抽查,有记录,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每周一次集体阅片,定期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并有记录。
四、每月一次病例随访,并有记录。
五、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字迹清楚,诊断与描述一致,有上级医师审核,双签字。
六、遵守技术操作规范,保证机房合适的温度、湿度,定期校正机器。
七、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报告科主任,及时整改。
八、每周一次设备保养,发现故障、隐患及时上报,及时维修,并记录在案。
放射科影像诊断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模版(3篇)

放射科影像诊断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卫生法》,为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放射科影像诊断工作,包括影像学、放射治疗、核医学及介入放射学等。
第三条放射科负责制定医院放射科影像诊断质量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每年组织一次质量管理评审,及时修订和完善制度。
第二章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第四条放射科设有正高级专家、副高级专家、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和技师等职称。
第五条人员配备:(一)每班配备医生和技师,医生负责影像学诊断和放射治疗,技师负责影像采集和设备操作。
(二)影像学设备的维护、质量控制和技术支持由技师和放射物理师共同负责。
(三)技师应持有相应的放射诊断操作证书,放射物理师应持有相应的职称和资质。
第六条放射科负责人由指定的正高级专家担任,具有相应的职称和资质。
第三章影像质量管理第七条放射科应定期对各类影像设备进行巡检和校准,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八条影像设备的操作应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进行,减少操作中的误差。
第九条影像质量控制包括:(一)对设备进行日常的质量控制测试,如灵敏度检测、空值检测等。
(二)对影像的质量进行评价,包括曝光剂量、像质、几何失真等方面。
第十条医院应建立成像资源管理系统,对影像进行数字存储和管理,确保影像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第四章放射防护管理第十一条放射防护工作应遵守《放射防护法》和相关标准规定,确保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和患者的安全。
第十二条医院应建立放射防护规章制度,包括:(一)对放射防护措施的管理和评价。
(二)对放射防护装备的管理和维护。
(三)对放射防护培训的组织和实施。
第十三条放射科应建立个人剂量监测制度,及时掌握医务人员的辐射剂量,保障其安全。
第十四条医务人员应接受放射防护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五章影像诊断质量管理第十五条影像学医生应按照规定参加影像学诊断评估,定期进行质量控制评价并进行个人学科培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科质量管理制度一、放射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1.全科室人员必须把医疗护理质量放在工作的首位,强化质量意识,自觉接受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的检查监督。
2.认真落实和严格执行科室制定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3.成立由科主任领导的,包括诊断和投照技术组及导管组人员组成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科室诊断和投照技术质量管理工作。
4.坚持实行每日早间集体读片制度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规范诊断报告的书写。
5.坚持实行技术读片制度,由医疗质量管理小组人员对照片质量进行讲评。
6.加强质量管理力度,严肃制度的落实情况检查。
7.明确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严格“三基”培训,定期进行考核。
8.加强影像资料的管理,实行入库前再次检查核对和借片制度。
二、放射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组长:黄雄杰、罗官迎成员:侯金锡、陈新校、陈锦兄三、放射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职责1.放射科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在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并对其负责。
2.落实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建立的操作规程,医疗质量标准及措施。
3.建立健全本科室医疗工作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4.定期开展活动,每月对本科室医疗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将检查结果通报全科及上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5.对职能部门反馈的质量问题及时进行落实整改。
6.负责落实本科室医、护人员的再教育,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7.负责制定本科室防止医疗差错事故的措施。
四、放射科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则根据卫生部《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的有关精神,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科室成立质量保证管理小组,制定《放射科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节。
》一.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提高影像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获得最佳影像质量,减少放射剂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依据,达到代价—危害—利益三方面的最优化。
1.提高各级影像专业技术水平;2.改善影像科各专业人员间的关系,全面进行质量管理;3.建立各种设备、各项指标的标准和评价方式,为影像诊断质量的提高作出更客观、正确的决策;4.通过代价—危害—利益分析,以经营的观点管理放射科。
二.放射科“X 射线防护与诊断质量保证管理小组” (下称管理小组)负责制定质量保证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负责科室质量控制和日常的质量管理工作。
三.管理小组以下列法规和文件为依据和准则,进行质量控制管理和放射防护管理工作。
包括《医用X 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及影像质量保证管理规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儿童X 射线放射诊断卫生防护标准》、《育龄妇女和孕妇的X 线检查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以及省、市卫生行政部门为贯彻执行以上法规而做出的有关规定和实施细则,同时认真执行医院的有关规定。
四.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影像诊断质量保证和减少差错的重要环节。
卫生部医政司编撰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必须严格认真执行。
管理小组要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并时常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五.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放射科分为普放及CT 两个组。
CT 室由从事多年CT 工作的医师和技师为固定技术骨干,其他医师技师采取定期轮换,以保证质量和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材。
轮换医师的诊断报告由主治以上的CT 医师审核签发。
CT 室医师要负责审查签发中、晚班的急诊报告。
各专业组每天各由一位医师值班。
六.CT 扫描方案和是否增强由医师进行确定,原则上由原扫描医师书写诊断报告。
在扫描中凡遇到疑难或者不能确定的病例,应及时请其它医师会诊确定进一步检查方法。
在增强全过程,必须密切注意病人情况,如发现过敏或者毒性反应,应即将处理,同时联系急诊科派人参加处理。
七.坚持集体读片和会诊制度。
每周四为读片时间,由科主任或者高年资医师主持,全科人员参加并作好记录。
工作中遇到疑难病例要主动请上级医师或者其它医师进行会诊。
凡是要求会诊的医师必须首先介绍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照片上的各种影像征兆,并提出自己的初步意见。
参加会诊的医师必须认真负责地阅读片,对所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诊断意见。
首诊医师综合分析会诊意见后写出诊断报告,并由参加会诊的上级医师审核签发。
八.从事放射诊断不满三年的住院医师的诊断报告要经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所有住院医师的CT 诊断报告需经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
.低年资医师值中、晚班的诊断报告一定要注明“急诊报告,以正式报告为准”,并嘱患者第二天早上取正式报告,以免错、漏诊。
在值班中遇紧急的疑难病例应及时要求上级医师回科会诊,或者报告科主任。
凡被要求参加会诊的同志均须无条件迅速回科会诊。
九.凡是透视发现有异常X 线改变的患者都必须摄片 (复查病例或者有旧片的例外),临床高度怀疑消化道穿孔的病例,经透视未发现游离气体,应嘱患者变换几次体位后摄包括双膈肌的立位腹平片,凡是怀疑肠梗阻的患者要拍摄全腹立位和卧位各一张。
立位片要包双膈肌,卧位片包盆腔。
原则上怀疑胸部病变的均要照胸部正侧位片,特殊是肿块性病变、肺门区病变、纵隔处病变及心后方等处的病变,一定要照胸部侧位片,以确定病变部位和形态。
外伤的要照全胸正斜位片,做胸部CT 检查前一定要摄全胸正侧位片。
中、晚班急诊照片由科主任或者当班高年资医师审阅,中、晚班值班人员必须登记急诊病人的联系电话,以便复审发现问题时,能及时通知病人,修改诊断意见。
十.认真执行《病例随访制度》,病例随访制是检查诊断质量、总结经验提高诊断水平,积累科研教学资料的一项重要措施。
科内设有专门登记本,每月下旬派医师到病房和病案室查阅病历,核对影像诊断与手术病理及最后诊断并进行登记。
每月第四个星期四向科内通报随访情况,并进行回顾性读片,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十一.认真书写诊断报告书。
诊断报告书是放射科最重要的医疗文件;是放射科工作成果的表现形式;也是反映诊断水平高低的最终表现。
报告书写要规范化,要按卫生部编撰的《放射科管理和技术规程》中规定的“诊断报告的书写要求和格式”书写诊断报告。
1.诊断室内保持肃静,室内光线适宜。
严禁不用观片灯,在走道或者不宜观片的地方随便看片,以免发生错误。
读片时首先要认真查对片号、日期、投照部位及摆布是否与申请单及片袋上一致。
有旧片者要与旧片作比较。
2.书写报告时,有异常表现的要重点描述。
病变描述要真实地反映观察的过程。
对异常征兆应描述其部位、大小、形状、密度、边缘、数目及其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或者与正常组织的移行带等。
有鉴别意义的阴性表现亦应描述,描述应尽量使用医学术语。
复诊病例对诊断明确的,要指明病变演变情况,诊断不明确的通过随诊观察,可提出新的诊断,但应论述提出新诊断的依据。
3 .承诺出报告时间:⑴X 线报告:急诊30 分钟,普通1 小时;⑵CT 报告:急诊30 分钟,普通24 小时(隔日上午9 点30 分前)。
十二.放射诊断的思维方法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首先对每一个病灶进行分析,确定其病理性质。
2.将全部病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意见。
普通的诊断原则是将所有的影象所见用一个疾病去解释,解释不通时,才用两个或者多个疾病去解释。
3.影像诊断意见与临床症状及临床诊断比较,不符合者应重复读片及分析。
在读片时要认真阅读申请单,参考各种临床资料和检查,必要时要亲自检查患者,问询并补充病史。
如果放射诊断与临床表现和诊断不一致或者差别很大,要重新审查X 线所见或者诊断意见是否正确,必要时重复X 线检查,如果X 线检查正确无误,应主动与临床联系,与临床医师会诊,以明确诊断。
要求检查阳性率≥70%,诊断符合率≥90%。
达不到者按考核标准予以扣分。
4.X 线的诊断与临床诊断基本相符者,可作出诊断意见。
诊断意见用简单的概括语句表达,其内容包括:X 线检查方法、重要X 线所见、病理基础和可能疾病。
5.因急腹症患者在不同时段X 线征兆可有明显变化,诊断医师应在透视或者照片检查“阴性”的病人诊断书上写明检查时间。
十三.每月28 日,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随机抽查20 份照片,按《放射科报告质量要求及评分标准》对照片质量进行评定,规范诊断报告书写,对诊断质量进行评定,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医师,评定结果作为专业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废片、错、漏、误诊与当月绩效挂钩。
十四.摄片技术、照片质量是X 线诊断质量控制的极其重要环节,也是作好受检人员防护工作的重要环节。
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应协助科主任组织本组业务学习、技术研讨、改进技术提高照片质量。
1.评片制度是保证和提高照片质量的重要措施,每天由质控成员组织评片,全科人员都必须参加。
实事求是地评判照片等级,作为技术考核依据。
对废片要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作好记录。
为了能准确掌握标准,应定期组织学习《X 线影片质量标准》,甲级片率要达到≥55%,废片率≤2%。
达不到标准者按考核标准扣分。
2.摄片时要子细认真,要求作到三查七对:(1)查申请单:核对姓名、病历号、X 线号、摄片部位和位置。
(2)查患者:核对检查部位和脏器、胶片尺寸、照片范围。
(3)查摄影条件:核对电源电压、台次、程序、焦点和摄影参数(如kV、mAs 等)。
凡是复查照片的,应参考原照片及各种摄影条件。
3.CT 扫描前要向患者解释扫描方法,训练患者按指令屏气。
摄胸片和腹部平片应训练患者呼吸屏气方法。
4.检查完毕要认真填写各种记录,整理好申请单、照片和片袋,严格核对,发现不符要立刻纠正。
同一病人,同一天同一部位第二次照片时应在X 线片上标明照片顺序。
5.为了减少因取报告时间问题上的无谓纠纷,摄片人员必须在申请单上注明检查时间,并及时把影像传送到工作站处理。
6.为了缩短危重病人在放射科停留时间和减少搬动病人,凡是绿色通道的危重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
即不管患者要照多少部位,均由首先接诊的技师完成,检查完后即刻进行影像处理,并将打印好的照片交给医师诊断。
十五.实行专机负责制与定期轮换相结合的制度,以利于专业技术的相对稳定、保证质量和培养人材,同时也有利于机器的保养和维护。
1.CT 组与常规组人员定期轮换,原则上具有医师职称、持有上岗证人员方能进CT 室单独操作CT 机。
2.本科室的专机专人每周轮换一次。
每周五下午为机器清洁和保养时间,责任人都要做好所操作机器的清洁工作。
工作中发现机器故障应报告科主任,并记录故障情况及时填写维修申请单。
3.在使用前,技术员必须熟悉该机性能、操作方法和规程,以及适合该机的摄影参数。
每台机应有相应的各种摄片参数表。
不熟悉操作规程者,不能单独操作机器。
十六.影像投照技术是稳定和提高照片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
1.操作人员必须了解各设备的基本结构、功能,熟悉主要部件的装卸、保养方法,能排除简单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