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诊治指南

合集下载

精神分裂症诊治指引

精神分裂症诊治指引

精神分裂症诊治指南疾病简介: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大概为3.8%。

-8.4%。

,美国的研究,终身患病率高达13%。

;我国1994年调查数据,城市地区患病率7.11%°,农村4.26%。

精神分裂症病因复杂,尚末完全阐明。

多起病于青壮年,表现为感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和内心体验不协调,脱离现实。

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明显的智能障碍,可有注意、工作记忆、抽象思维和信息整合等方面认知功能损害。

病程多迁延,反复发作,部分患者发生精神活动衰退和不同程度社会功能缺损。

发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神经生物学因素①神经生化研究显示,患者存在有多种神经递质功能异常,主要涉及多巴胺()、5-羟色胺()、谷氨酸()。

中枢多巴胺水平增高,功能亢进,传统抗精神病药均为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受体的阻滞剂。

中枢5-羟色胺水平异常,新型抗精神病药除了对多巴胺受体有拮抗作用外,还对5-羟色胺受体有拮抗作用。

中枢谷氨酸水平低下,功能不足。

②神经解剖和神经影像学研究显示,患者颞叶、额叶及边缘系统存在脑组织萎缩,脑室扩大和沟回增宽。

③母孕期病毒感染,围产期并发症,幼年的不良应激和躯体疾病,与神经系统发育缺陷有关,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有一定影响。

遗传学因素大样本人群遗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者亲属中的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数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

分子遗传学研究提示了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易感基因位。

目前普遍认为,精神分裂症可能是多基因遗传,发病是由若干基因的叠加作用所致。

社会心理学因素不良的生活事件、经济状况、病前性格等社会心理学因素,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可能起到了诱发和促进作用。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尚末完全阐明,目前可以确定的一些影响因素,对疾病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目前较公认的观点是,易感素质和外部不良因素通过内在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疾病分类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3),根据占主导地位的临床表现分为:偏执型分裂症,青春型分裂症,紧张型分裂症,单纯型分裂症,末定型分裂症;根据所处疾病的病期和预后分为: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精神分裂症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残留期,慢性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衰退期。

分裂症治疗指南1

分裂症治疗指南1

换药方法 2.
• • • • 骤停原药加新药: 二药重叠短时间。 氯氮平不宜骤减。 可能出现疗效严重的EPS者。
换药方法 3.
• 缓减原药、缓加新药:
• 可减少撤药反应及症状复燃,但可能增 加二药合用引发的不良反应。
4.4.3.1 支持性心理治疗 4.4.3.2 认知疗法 4.4.3.3 心理咨询与技能训练 4.4.3.4 集体心理治疗 4.4.3.5 家庭治疗 4.4.3.6 行为疗法 4.4.3.7 音乐疗法 4.5 其他躯体治疗 5.1.1 首次发作患者
幻觉妄想状态
不合作患者
合作患者
注 射 典 型 抗 精 神 病 药 物
• (1) 可能出现焦虑、症状复燃、撤药反 • (2) 用药不当:药量不足或过多; • (3) 疗效空档,即新药尚末起效,原药 药效已消失; • (4) 新药疗效不及原药 • (5) 新药引发新的不良反应
换药方法 1.
• • • • 骤停原药换药法: 建议住院换药,氯氮平不宜骤停。 可能出现疗效空档致复发或撤药综合症。 适用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
• • • •
2.3 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的神经生化假说 2.3.1 多巴胺假说 2.3.3 5-羟色胺假说 2.3.4 其他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评估
• • • • • • • 3.1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评估 31.1 病史 3.1.2 临床与实验室检查 3.1.3 精神检查 3.1.3.1 精神检查的一般原则 3.1.3.2 精神检查的方法 3.1.3.3 精神检查提纲
氯氮平
如果有效,口服 相应药物继续 治疗
图1.幻觉妄想的治疗原则
兴 奋 激 越
兴奋,激越
口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物+注射苯二氮卓类药物

精神分裂症及其治疗指南 ppt课件

精神分裂症及其治疗指南  ppt课件
PPT课件 12
2. 主要精神症状:本病症状复杂多样,症状学中的各种 症状,几乎均可见于本症。但临床实践表明,精神分 裂症的症状就其临床特点而言,可分为特征性症状和 其他常见症状。所谓特征性症状是指病人的精神活动 脱离现实,与周围环境不协调,以及思维(智)、情 感(情)、意志(意)等基本心理活动不协调。其他 常见症状,并不都见于各种亚型,但在疾病的一定阶 段是主要症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 “精神分裂”特 征,如幻觉、妄想、紧张综合征等,现分别叙述如下:
PPT课件 5
3 年龄因素 精神分裂症多发于青春期,可能与内分泌 有关。青春期性腺发育逐渐成熟,植物神经 不稳定,情绪易激动,对外界应激因素敏感。
PPT课件
6
4 社会心理因素 社会调查显示,精神分裂症发病低阶层是 高阶层的9倍,推测可能与物质条件差、心理负 担重、心理应激多有关。国内调查发现,精神 分裂症病前有精神刺激因素者占40-80%,虽 然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就是病因,但精神因素在 分裂症的发生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的诱发或促 发作用。
PPT课件 9
2.5-HT假说
早在1954年有学者就提出精神分裂症,可能与5-HT代 谢障碍有关的假说。最近10年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物的临床广泛应用,再次使5-HT假说在精神分裂症发 病机制中找到支持证据。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利培硐、奥氮平、喹硫 平等,除了对中枢DA受体有拮抗作用外,还对5-HT受 体有很强的拮抗作用,这些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拮抗 5-HT受体的作用多大干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其抗精神 病作用往往优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此支持5-HT假说。
PPT课件 18
六 诊断与鉴别诊断
做出分裂症的鉴别诊断绝非易事,复 杂而多变的临床相,跌宕起伏的病程,混 杂其中的社会、心理因素,缺乏知情者提 供可靠的病史,精神现状检查被动不合作, 都造成了诊断上的困难。

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1

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1

ECT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换药指征 1.
• 因原治疗疗效不满意如: • 阳性症状末控制; • 阴性症状或其他症状持续存在;
换药指征 2.
• 患者依从性好以及遵医嘱用药,但依然 复发;
换药指征 3.
• 或者不良反应使患者不能耐受如:EPS; 抗胆碱能样反应;
• 高催乳素血症,可见溢乳、闭经、性功能、 男性乳房女性化等; • 其他特异质不良反应,如粒细胞缺乏症或 其他血象改变; • 肝功能损害; • 高热综合症等。
有效,继续治疗
无效
换用另一种典型或非典型 抗精神病药
无效
合并使用抗抑郁剂
有效,继续治 疗
无效
ECT
阳性症状伴躁狂
非典型或典型抗精神病药, 或谨慎用氯氮平
有效,继续治疗
无效
合并心境稳定剂
换用另一种典型或非典型 抗精神病药
有效,继续治疗
无效,考虑ECT
躁 狂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非典型(或典型) 抗精神病药+增 效剂
4.4.3.1 支持性心理治疗 4.4.3.2 认知疗法 4.4.3.3 心理咨询与技能训练 4.4.3.4 集体心理治疗 4.4.3.5 家庭治疗 4.4.3.6 行为疗法 4.4.3.7 音乐疗法 4.5 其他躯体治疗 5.1.1 首次发作患者
幻觉妄想状态
不合作患者
合作患者
注 射 典 型 抗 精 神 病 药 物
换药注意问题 1.
• 疗效不满意;
• 原药应进行足够剂量、足长疗程后予以 评价,确需要换药者宜采取合适时机 (见换药方法), • 可缓解原药,缓加新药。
换药注意问题 2.
• 不良反应不能耐受者; • 宜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处理:

【精选文档】中国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PPT

【精选文档】中国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PPT
• 维持治疗以预防复发 • 建议
– 首次发作: 6-8 个月 – 2次发作: 3-5 年 – 2次以上的发作: 长期治疗 • 维持治疗期后,病情稳定,可缓慢减药直至终止治疗, 但应密切监测复燃的早期征象 • 一旦发现有复燃的早期征象,迅速恢复原治疗
抑郁症(CCMD-3)
单一药物治疗(一线药)
SSRI. SNRI NaSSA. TCA
• 其他药物 包括噻萘普汀、腺苷甲硫氨酸、路优泰 等,亦可酌情选用
一线抗抑郁药物
一线抗抑郁药物(1)
• SSRIs
– 氟西汀 – 帕罗西汀 – 舍曲林 – 氟伏沙明 – 西酞普兰
Fluoxetine Paroxetine
Sertraline Flovoxamine Citalopram
SSRIs适应症和禁忌症
– SSRIs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 – NaSSAs NE和特异性5-HT能抗抑郁剂 – TCAs 三环类抗抑郁药 – SNRIs NE及5-HT再摄取抑制剂
二线抗抑郁药物
• 除SNRIs 、 SSRIs、NaSSAs和TCAs作为一线 药外,其它皆列入二线用药,作为用药第二选择
• 对精神病性抑郁、非典型抑郁、双相障碍抑郁发作 也可首选阿莫沙平、吗氯贝胺和安非他酮等
• SNRIs:具有5-HT和NE双重抑制作用
• 主要有文拉法辛(venlafaxine) ,起效较快,在服用后
2周内即见效。有明显的抗抑郁及抗焦虑作用。有普通剂 和缓释剂两种
• 适应症: – 主要为抑郁症、焦虑症及难治性抑郁症
• 禁忌症: – 严重肝、肾疾病、高血压、癫痫患者应慎用。禁与 MAOIs和其他5-HT激活药联用,避免出现中枢5-羟 色胺综合征
难治性抑郁症的诊断

精神分裂症「临床指南」

精神分裂症「临床指南」

精神分裂症「临床指南」精神分裂症是最严重的精神疾病之一。

每1000名居民中就有4.6例,终生患病率约为1%,报告的中位发病率为每10万居民15例。

大约三分之二的精神分裂症新发病例发生在45岁之前,即年轻人到中年人。

其特点是经常复发,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社会和工作参与减少。

到目前为止,很少受到关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极高的死亡率。

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会使人的预期寿命缩短10到25年。

死亡率升高的原因有很多:自杀率上升(尤其是在疾病的早期),躯体疾病的共病及诊断不足,缺乏自我护理,精神/心理治疗不足,以及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

在诊断后的12个月内,大约10%的首次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人企图自杀。

根据调查,5-15%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会自杀。

此外,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其他临床特征通常被污名化;精神分裂症与以前的创伤和暴力经历有关(符合创伤后应激障碍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平均比例高达30%);共病性物质依赖的患病率高(主要是烟草,患病率高达80%)、酒精和大麻平均患病率约25%);高失业率和无家可归(约12%的患者无家可归);社会参与度降低。

新的德国临床实践指南2019年发布的精神分裂症临床实践指南是对1998年和2006年之前两个版本的全面修订和扩展。

方法:本研究选择负责制定德国临床实践指南的小组,其组成具有代表性和多元化性。

系统回顾了截至2018年3月的相关文献,确定了13389篇出版物、5篇临床指南、3篇其他相关的德国临床实践指南和4篇参考指南。

结果:•由于现有的抗精神病药物在疗效上没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建议急性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应以副作用为驱动,需要治疗的数量(NNT)为5-8。

•治疗应考虑到运动、代谢、性、心脏和造血方面等因素。

•建议进行持续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以防止复发(NNT: 3),并对每个病例进行定期的重新评估。

•还推荐使用以精神障碍和表现形式为主导的心理治疗和社会心理治疗形式,等级范围从强到中。

比如,用于阳性和阴性症状的认知行为疗法(效果大小d= 0.372-0.437)或预防复发的心理教育(NNT:9);还应与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使用。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疗指南及药物应用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疗指南及药物应用
氯丙嗪(Chlorpromazine)
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等。
氟哌啶醇(Haloperidol)
对于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均有一定疗效,尤其适用于伴有激越和攻 击行为的患者。
Hale Waihona Puke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Risperidone)
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均有较好疗效,且副作用相对较少。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疗指南及药 物应用
目录
• 精神分裂症概述 • 临床诊疗指南 • 药物应用 • 特殊人群精神分裂症诊疗要点 • 精神分裂症预防与康复 • 总结与展望
01
精神分裂症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 碍,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 面的障碍为主要表现,常导致患 者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如口干、便秘等,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水 分摄入等方式进行缓解。若出现严重副作用 ,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04
特殊人群精神分裂症诊疗要点
儿童青少年患者
早期识别与干预
对于儿童青少年患者,早期识别精神 分裂症迹象并及时干预至关重要,有 助于减轻症状、延缓疾病进展。
药物治疗
针对儿童青少年患者,药物治疗需谨 慎,应选用副作用较小的药物,并根 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等因素调整剂量 。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需结合病史、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及心理 评估等多方面的信息。通常采用国际通用的诊断标准,如 DSM-5或ICD-10。
鉴别诊断
在诊断精神分裂症时,需与其他精神障碍进行鉴别,如双相 情感障碍、抑郁症、焦虑症等。鉴别要点包括症状特点、病 程发展及家族史等。
02
THANKS。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指南[1]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指南[1]

#诊疗方案#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指南丁勤章050011河北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精神分裂症(以下简称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发病于青壮年,具有突出的思维障碍和情感、感知、认知、行为等多方面的异常,导致精神活动的不协调(分裂),一般无意识障碍,病程迁延,呈进行性进展,晚期精神衰退。

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可以分为单纯型、青春型、紧张型、偏执型、其他型等亚型。

对非精神科专业的医师,也可以按阳性症状群和阴性症状群加以区分。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三早)是本病预后的关键;巩固治疗、维持治疗是预防复发的要素。

早期发现有赖于医生对分裂症诊疗知识的了解程度和科学普及工作开展的状况。

早期诊断在于对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掌握。

而早期治疗则在于及时的药物治疗及其合理应用。

治疗分裂症以抗精神病药物为主,辅以职业训练和心理治疗。

巩固治疗指治疗已经取得良好效果,并达到临床缓解的标准时,原治疗剂量不变,再用1~3个月。

如在此期间病情稳定,没有反复,可考虑逐渐减量至维持剂量。

维持治疗在于3~5年或更长一段时间的不间断维持剂量的治疗。

本文主要介绍首发分裂症的、供基层精神科专业和非精神科专业医生参考的、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指南。

1治疗原则111尽可能单一用药,用足剂量(治疗剂量)和足疗程(用药时间),避免过早减、停药或频繁换药。

112药物剂量应从小量开始,逐渐增加;减药、换药应有指征和缓慢。

113注意每种抗精神病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和不良反应。

114根据患者的精神症状、躯体状况、依从性和药物相互作用来选择抗精神病药物。

115达临床缓解标准后,要有巩固治疗和维持治疗期(维持剂量约为治疗剂量的1/3左右)。

维持治疗可继续使用原抗精神病药物,也可选用长效抗精神病药物。

2治疗指南(方案)211第1步根据四种不同的临床表现,分别选择治疗分裂症的一线抗精神病药物。

21111阴性症状群包括思维贫乏、联想缓慢、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社会功能缺陷等精神症状。

精神分裂症诊治指南

精神分裂症诊治指南

精神分裂症诊治指南疾病简介: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大概为 3.8‰-8.4‰,美国的研究,终身患病率高达13‰;我国1994年调查数据,城市地区患病率7.11‰,农村4.26‰。

精神分裂症病因复杂,尚末完全阐明。

多起病于青壮年,表现为感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和内心体验不协调,脱离现实。

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明显的智能障碍,可有注意、工作记忆、抽象思维和信息整合等方面认知功能损害。

病程多迁延,反复发作,部分患者发生精神活动衰退和不同程度社会功能缺损。

发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神经生物学因素①神经生化研究显示,患者存在有多种神经递质功能异常,主要涉及多巴胺()、5-羟色胺()、谷氨酸 ( )。

中枢多巴胺水平增高,功能亢进,传统抗精神病药均为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受体的阻滞剂。

中枢5-羟色胺水平异常,新型抗精神病药除了对多巴胺受体有拮抗作用外,还对5-羟色胺受体有拮抗作用。

中枢谷氨酸水平低下,功能不足。

②神经解剖和神经影像学研究显示,患者颞叶、额叶及边缘系统存在脑组织萎缩,脑室扩大和沟回增宽。

③母孕期病毒感染,围产期并发症,幼年的不良应激和躯体疾病,与神经系统发育缺陷有关,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有一定影响。

遗传学因素大样本人群遗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者亲属中的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数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

分子遗传学研究提示了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易感基因位。

目前普遍认为,精神分裂症可能是多基因遗传,发病是由若干基因的叠加作用所致。

社会心理学因素不良的生活事件、经济状况、病前性格等社会心理学因素,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可能起到了诱发和促进作用。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尚末完全阐明,目前可以确定的一些影响因素,对疾病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目前较公认的观点是,易感素质和外部不良因素通过内在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疾病分类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3),根据占主导地位的临床表现分为:偏执型分裂症,青春型分裂症,紧张型分裂症,单纯型分裂症,末定型分裂症;根据所处疾病的病期和预后分为: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精神分裂症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残留期,慢性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衰退期。

精神分裂症中医神志病临床诊疗指引

精神分裂症中医神志病临床诊疗指引

中医神志病临床诊疗指南一精神分裂症1范围本《指南》提出了精神分裂症的诊断、辨证、治疗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

本病相当于中医学的“癫狂病”,癫病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多疑多虑,静而少动为特征;狂病以精神亢奋,喧扰不宁,毁物打骂,动而多怒为特征。

3诊断及鉴别诊断3.1诊断要点3.1.1临床表现感知觉障碍:主要有言语性幻听,内容可以是争论性、评论性,或命令性幻听,也可以表现为思维鸣响。

思维障碍:主要为思维联想障碍和妄想,最常见思维散漫,思维破裂或不连贯等。

被害妄想和关系妄想4慢性患者可表现为思维贫乏,如词汇短缺,言谈无内容。

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迟钝或淡漠,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以及外界刺激不协调等。

精神分裂症早期或康复期的焦虑、抑郁情绪也不少见。

意志行为障碍:患者活动减少,缺乏主动性,行为变得孤僻退缩、懒散、丧失兴趣、社交活动贫乏、生活毫无目的等现实脱离。

同时伴或不伴怪异行为,如收集废物、自言自语、丧失个人卫生习惯,常蓬头垢面,或无目的性的冲动行为等。

3.1.2病史多有情志刺激,意欲不遂等诱发因素,或有家庭史。

发病早期常见抑郁不乐,情感淡漠,喜静恶动,不愿出门,怕见生人,沉默寡言,注意减退,不寐,猜疑等。

充分发展期表现为生活工作能力下降或丧失,完全不适应社会,出现幻觉和思维障碍,情感淡漠,言行紊乱,生活懒散。

长期不愈者表现为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减退,或行为退缩等。

3.1.3辅助检查一般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常规,胸透或胸片,尤其注意血糖、肝功能、心电图、脑电图、核磁共振等变化,以便对同时存在的躯体疾病,或对具有精神分裂症样症状的其他躯体疾病作出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分裂症诊治指南疾病简介: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大概为 3.8‰-8.4‰,美国的研究,终身患病率高达13‰;我国1994年调查数据,城市地区患病率7.11‰,农村4.26‰。

精神分裂症病因复杂,尚末完全阐明。

多起病于青壮年,表现为感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和内心体验不协调,脱离现实。

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明显的智能障碍,可有注意、工作记忆、抽象思维和信息整合等方面认知功能损害。

病程多迁延,反复发作,部分患者发生精神活动衰退和不同程度社会功能缺损。

发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神经生物学因素①神经生化研究显示,患者存在有多种神经递质功能异常,主要涉及多巴胺(dopamine)、5-羟色胺(serotonin)、谷氨酸 (Glutamic acid)。

中枢多巴胺水平增高,功能亢进,传统抗精神病药均为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受体的阻滞剂。

中枢5-羟色胺水平异常,新型抗精神病药除了对多巴胺受体有拮抗作用外,还对5-羟色胺受体有拮抗作用。

中枢谷氨酸水平低下,功能不足。

②神经解剖和神经影像学研究显示,患者颞叶、额叶及边缘系统存在脑组织萎缩,脑室扩大和沟回增宽。

③母孕期病毒感染,围产期并发症,幼年的不良应激和躯体疾病,与神经系统发育缺陷有关,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有一定影响。

遗传学因素大样本人群遗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者亲属中的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数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

分子遗传学研究提示了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易感基因位。

目前普遍认为,精神分裂症可能是多基因遗传,发病是由若干基因的叠加作用所致。

社会心理学因素不良的生活事件、经济状况、病前性格等社会心理学因素,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可能起到了诱发和促进作用。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尚末完全阐明,目前可以确定的一些影响因素,对疾病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目前较公认的观点是,易感素质和外部不良因素通过内在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疾病分类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根据占主导地位的临床表现分为:偏执型分裂症,青春型分裂症,紧张型分裂症,单纯型分裂症,末定型分裂症;根据所处疾病的病期和预后分为: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精神分裂症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残留期,慢性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衰退期。

临床表现精神分裂症的表现涉及多个方面,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表现,但每一位患者的表现仅是其中的个别症状,并不是要具备所有的症状。

如何根据表现进行诊断,祥见疾病诊断。

疾病早期症状大部分病人属慢性起病,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能力下降、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对人冷淡,与人疏远,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对家人不知关心照顾,生活懒散,敏感多疑,性格改变等。

部分病人可有失眠、头痛、头晕、无力、情绪不稳等不适感及神经症症状。

部分病例可急剧起病,临床上多表现为突然兴奋、冲动,言语凌乱,行为紊乱,片断幻觉和妄想。

思维联想障碍表现为思维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是精神分裂症最具有特征性的症状。

患者整段的谈话或写作内容缺乏逻辑性,叙述不很切题,不能围绕谈话的中心思想明确表达意义,与其交谈有十分困难的感觉,使人感到迷惑不解(思维松驰)。

语句之间缺乏联系,言语凌乱(思维破裂)。

患者在说话时联想突然中断,脑内一片空白,之后转换为新的话题(思维中断)。

同时感到思维被抽走(思维被夺)。

在脑中突然涌现一连串的联想(思维云集或强制性思维)。

有时感到脑子里的想法不是自己的,是外界强加的,是别人借自己的脑子思考问题(思维插入)。

上述情况下患者伴有明显不自主感,不受自己控制。

患者在思考时感到自己的思想同时变成了言语声,自己和他人都能听到(思维化声)。

自己的想法被扩散出去,所有人都知道(思维扩散)。

)患者的逻辑推理过程离奇古怪,荒谬离奇(逻辑倒错)。

将一些普通的词句、动作、符号赋予特殊的意义,除患者外旁人无法理解(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创造字、词或符号,并赋予特殊的意义(语词新作)。

慢性患者和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语量少,言语简单,言语内容贫乏,缺乏主动言语(思维贫乏)。

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构成了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群思维内容障碍主要表现为妄想。

妄想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这种信念与客观事实、所受教育水平、文化背景等不相符合,甚至荒谬离奇,但患者确坚信不疑,无法被说服,也不能亲身的经历加以纠正。

妄想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出现各种妄想,部分病人妄想非常突出。

在疾病初期,患者对某些明显不合理的想法可能将信将疑,随着病情的发展,与病态的信念融为一体,自己不能识别。

关系妄想、被害妄想是最多见的妄想,患者感到自己受到威胁,无根据地认为有人想陷害、破坏、谋害自己,进行跟踪、监视等(被害妄想)。

患者感到周围发生的事都与自己有关,是针对自己的,认为周围的人都在说他、议论他(关系妄想)。

患者感到自己的思维、情感、行为及躯体运动受外人或外界某种力量控制,不受自己的控制(被动体验,被控制感,影响妄想)。

认为自己的想法和所做的事别人就都已知道(内心被洞悉感)。

认为自己的父母不是亲生父母(非系统妄想)。

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钟情妄想)。

坚信爱人对自己不忠,另有外遇(嫉妒妄想)。

无根据地夸大自己的能力、地位、财富(夸大妄想)。

突然发生,与患者的经历、现实环境无关的病理性信念(原发性妄想)。

患者突然对正常的知觉体验产生妄想(妄想知觉)。

幻觉幻觉指在客观现实中并不存在某种事物的情况下,患者却感知到他的存在,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

最常见的幻觉为幻听,周围没有人说话,患者却听到有说话声。

以言语性幻听多见,内容为评论性、争论性、命令性或思维鸣响(患者想到什么,就有一个声音讲出他所想的内容)是具有特征性意义的幻听,较持续存在的言语性幻听也具有诊断价值。

其它类型的幻觉有视幻觉、触幻觉、味幻觉、嗅幻觉、内脏幻觉等。

情感障碍患者对周围事物情感反应缺失,早期为细致的情感缺失,如对亲人的关心体贴(情感平淡),严重时对涉及自身利益的重大事漠不关心,对一般人都感到烦恼痛苦的事,患者无相应的情感反应(情感淡漠)。

还可表现情感与周围环境不协调,无原因自笑,很难与患者进行情感沟通。

上述症状为精神分裂症特征性症状。

意志行为障碍表现孤僻离群、被动退缩、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整日无所事事,生活懒散,无高级意向要求(意志减退),工作、学习、交往没有兴趣,能力明显下降,社会功能受损。

还可出现愚蠢、幼稚、怪异行为。

较轻时患者表现少语、少动,行为迟缓,严重时不吃、不喝、不语、不动,伴肌张力增高(紧张性木僵)。

在木僵状态时,可以突然出现兴奋、冲动、行为杂乱(紧张性兴奋)。

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组成紧张症状群紧。

自知力自知力指对自己疾病和表现的认识能力。

患者对幻觉、怪异的想法和行为意识不到是病,患者不能认识到自己精神活动有问题,不能意识到自己的病态变化,否认有病,无自知力。

临床类型及表现1. 偏执型以妄想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常伴有幻觉。

以敏感多疑、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多见。

其次为影响、嫉妒等。

绝大多数病人数种妄想同时存在。

2. 青春型在青年期起病,表现兴奋、话多、活动多,言语凌乱,行为怪异、杂乱、愚蠢、幼稚,思维、情感和行为不协调。

3. 紧张型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以紧张综合症为主要临床表现。

4. 单纯型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社会性退缩等阴性症状为主要临床相。

起病隐袭,缓慢发展,病程至少二年,并逐渐趋向精神衰退。

一般无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

5. 末定型不符合以上四种类型,难以分型或为混合型式者。

6. 其它如儿童或晚发性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或残留型、慢性衰退型等。

疾病危害如未获得及时治疗,疾病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患者日常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受损,学生因学习能力下降而退学、休学,成人因工作能力受损而失去工作,对家人不知关心照顾,不能承担家庭的责任。

有的发展到精神衰退状态,造成精神残疾。

有时受幻觉、妄想、逻辑障碍、情绪障碍等精神症状的影响,患者可能出现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需要特别指出:精神分裂症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绝大部分症状都可以缓解,可以避免发生不良的结局。

疾病诊断与很多其他科疾病不同,由于精神分裂症目前病因未完全阐明,至今还没有确切的实验室检查或者化验结果支持临床进行诊断,作为诊断依据。

一些量表的评估和实验室检查,可作为医生辅助诊断和确定严重程度参考,并可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不能作为确切的诊断依据。

诊断的确定仍然要靠病史,结合精神症状以及病程进展的规律。

如果没有明显原因,表现出上述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精神活动自身内部及与外界环境不协调,持续一定的时间,对异常的表现没有认识,要高度怀疑精神疾病的可能。

疾病鉴别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疾病导致大脑功能紊乱,可出现精神症状。

鉴别点如下:①精神症状出现的时间与躯体疾病密切相关,精神症状随躯体疾病的加重而加重,随躯体疾病的好转而好转;②仔细、连续了解病史和观察,可以发现躯体病症状;③体格检查和和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相关的支持证据;④不会有精神分裂症特征性症状。

药物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某些精神活性物质(如兴奋剂、酒精等)及药物(如激素等)的使用,可导致精神症状出现。

鉴别点:有确定的用药史,精神症状的出现时间用药密切相关。

应激反应和适应性障碍存在明确的较重大的精神刺激,表现的精神症状与不良的应激体验相一致,病程相对短暂,没有持续荒谬离奇、脱离现实的精神分裂症样的表现。

情感性障碍(Affective disorder)①情感性障碍的躁狂状态与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相鉴别。

躁狂状态表现情感高涨,活动增多,为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后者表现行为杂乱、愚蠢、幼稚,为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

②情感性障碍中抑郁状态与精神分裂症鉴别:抑郁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快感缺失、兴趣下降,思维联想迟缓,运动抑制。

没有持续荒谬离奇、脱离现实的精神分裂症样的表现。

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人格障碍是一种固定的情绪和行为模式,偏离常态,多发生自青少年,一般无精神病性症状。

想了解更多关于精神分裂症的医学常识请点:/jsflz/2013/0509/132087.html精神分裂症治疗流程治疗方法治疗细则药物治疗一般而言,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分为,急性期治疗、慢性期治疗(或者,也可以说是长期维持性治疗)。

根据疾病不同时期,药物治疗所用的药物类型、剂量、服用次数等各不相同,需要患者在主治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方能取得最佳疗效。

饮食调节精神分裂症在中医,属于癫狂之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为阴阳失调。

病理过程中痰迷心窍,瘀血阻脑及痰瘀互结等,皆不断促使病情加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