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4节 光和颜色 教案(第2课时)

合集下载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4节 光和颜色名师教案第二课时 浙教版.doc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4节 光和颜色名师教案第二课时 浙教版.doc

知识与能 力
教后反思 1、4 光和颜色 (第二课时)
1、 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光是复色光
2、 了解光的三原色是:红、蓝、绿及三原色的组合后的颜色
3、 了解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知道看不见的光:紫外 光和红外光
4、 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
教学重点
1、白光是复合光,三标棱镜对白光的折射作用,物体颜色的成因 教学难点
2、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及规律;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和透明物体颜色
的成因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讲解辅以多媒体
教具
幻灯机、蜡烛、电灯、三张玻璃纸(红、绿、蓝)、颜料工具一套、太阳能 小电扇、电视摇控器一个。

学生课
前准备 1、三棱镜、平面镜、肥皂泡泡盒、太阳能计算益、光盘、颜料工具一盒、 每组同学做一幅太阳镜:红.黄、绿.蓝。

山生活中的彩虹讲到光的色散,可见的七色光:而物体的颜色是本节 课的难点,我采用多媒体技术突破了这个难点,全班同学掌握地较好。

教学程序
一、 [课题引入]
过程方法 通过实验和归纳方法探究光和颜色的关系。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树立科学观察,积极思考,相互合作的精神。

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教学课件:第二章 第4节 光和颜色 (2)

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教学课件:第二章 第4节 光和颜色 (2)
在水中每秒的传播距离为真空中的3/4 1光年=9.46×1012千米/秒
结论:1、小孔成象,当孔较小时, 或距离较远时,不管透光孔的形状 如何,光斑总圆形的。
结论:2、小孔成象,当孔较大时, 或距离较近时,光斑形状与透光孔 的形状相同。
动画
1.打雷时,为什么先见闪电后闻雷声?
光速比声速快。
2.短距离赛跑时,计时员为什么 见到发令枪冒烟时就计时,而不 是听到枪声才计时?
答:B
2、通过小孔所成的像的性质如何?
所成的像与成像的物体 上、下颠倒,左右颠倒,能 在光屏上承接,大小与象距 的大小有关,亮度与小孔的 大小及象距有关。
答:BA
答:c
答:c
78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传到我 国的时候已经是20世纪初了
1939年出现了荧光灯,我们教室里的日 光灯就是
以后会有什么呢……期待……
生物光
光是直线传播的?
光在空气中传播
光在水中传播 光在玻璃中传播
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 是沿直线传播的
那不同的物质呢??
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可以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呢?
生活中哪些东西会发光?
如:火柴、电灯、电视、太阳、闪电、萤火虫等等
月亮、镜子也会是亮的,它们是光源吗? 不是!!
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动画
人造光源的发展史
• 穴居的原始人靠篝火照明和取暖
人造光源的发展史
• 后来逐渐学会了用火把
人造光源的发展史
• 2000多年前的战国,开始用油灯照明
人造光源的发展史
如:日食、月食、人影等
动画
用步枪瞄准射击时,当眼睛看到 瞄准点、准星尖和缺口三者重合 时,就认为三者处于同一直线上, 这是什么道理?

2024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第4节光和颜色第2课时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看不见的光

2024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第4节光和颜色第2课时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看不见的光
光灯发出的黄光照在穿蓝色上衣、白色裙子的表演者身
上,观众看到表演者(
C )
A.上衣呈蓝色,裙子呈白色
B.上衣、裙子都呈黄色
C.上衣呈黑色,裙子呈黄色
D.上衣、裙子都呈黑色
B.能力提升练
【点拨】
白色裙子能反射所有的色光,黄光照到白色裙子上
时,裙子反射黄光,因此看到裙子呈黄色;蓝色上衣只能
反射蓝光,黄光照到蓝色上衣上时,上衣不反射光,因此
反射
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3.光的三原色:


绿



A.基础巩固练
1.[2023·苏州]“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的枫叶呈现红色是
因为它(
A )
A.反射了红光
B.吸收了红光
C.反射了红、绿、蓝光
D.吸收了红、绿、蓝光
A.基础巩固练
【点拨】
秋天的枫叶呈现红色是因为枫叶反射了红光,故A正确。
A.基础巩固练
B.能力提升练
10.[2023·深圳期末]如图所示,用红色激光笔照射外层无色透
明、内层绿色透明的两个气球,观察到绿色气球爆炸。这
说明红光
可以
光,用绿色的纸板接收彩色光带 ,纸板只能反射绿色
光,因此观察到的光带的颜色是绿色。
A.基础巩固练
4.[2023·金华期中改编]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射向狭缝后经
过三棱镜到达白纸做的光屏上,光屏上A、B间出现了彩色
光带,这种现象叫做
色散的光叫做
单色
光的色散
光。
现象。经三棱镜不能再
A.基础巩固练
【点拨】
同 。不透明物体吸收跟它颜色
不相同
两空均填“相同”或“不相同”)

2.4光和颜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2.4光和颜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例题2:请解释为什么水中的鱼看起来向上游动。
答案:这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当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光线会向法线方向偏折,即折射角度比入射角度小。因此,当我们从空气中观察水中的鱼时,实际上看到的是折射后的光线路径,从而产生了鱼向上游动的视觉错觉。
例题3:请解释为什么镜子里的人像是左右颠倒的。
答案:这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在平面镜中,光线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即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然而,由于我们习惯于从左到右阅读,所以当我们将视线与镜面垂直时,我们看到的反射光线路径与实际光线路径相反,从而产生了左右颠倒的人像。
其次,我会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的使用。我使用了讲授法结合实验演示,但是有些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理解不够深入。我需要考虑如何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用更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可能的改进措施包括更多地使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如问题解决、案例研究等,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参与度。
再次,我会反思媒体的使用。我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和图片,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然而,我发现一些学生对于多媒体的注意力大于对课堂内容的关注。我需要更好地利用媒体资源,而不是让它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可能的改进措施包括更有效地利用媒体资源,例如,在关键概念上使用动画和视频,而在实验演示时则更注重学生的观察和参与。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1.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2.光的反射:光在物体表面发生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镜面反射是指光在平滑表面上的反射,漫反射是指光在粗糙表面上的反射。
3.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称为折射现象。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比为常数,称为折射率。

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教学设计:二4光和颜色2

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教学设计:二4光和颜色2

《光和颜色2》教案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备课人:莫美雅【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科学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学会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色是复色光2、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以及探究性学习的活动,培养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等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光和颜色》节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第二章第四节,主要内容为介绍光和颜色。

这是学生在学习了前面的视觉后对光的探究,为接下来学习光的传播相关知识打下了基础。

这样的安排顺序,体现了教材的内在逻辑和学生认知规律的统一性。

学情分析:从知识的掌握上看,学生对“光线”这个概念并不陌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能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运用到学习中去。

从年龄上看,七年级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观察能力,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完全有能力进行粗浅的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光的色散、可见光和不可见光的种类、物体的颜色教学难点:不可见光的特点、物体的颜色【教学方法与教学准备】教法:本节课运用设置情境以及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融合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达成学习目标。

问题导学法、讲授法和多媒体辅助法等学法:本节课指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交流讨论法教学准备:蜡烛、电灯、三张玻璃纸(红、绿、蓝)、电视摇控器一个。

【教学过程】【作业】完成作业本及《课时集训》2.4.2相关练习【板书设计】光和颜色一、光的色散二、物体的颜色三、看不见的光。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第4节光和颜色教案2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第4节光和颜色教案2新版浙教版

2.4光和颜色课题 2.4光和颜色(2)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光是复色光2、了解光的三原色是:红、蓝、绿及三原色的组合后的颜色3、了解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4、知道看不见的光:紫外光和红外光5、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重点难点分析白光是复合光,三标棱镜对白光的折射作用,物体颜色的成因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及规律;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和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课程资源的准备教学预设调控对策[准备引入]打开窗帘让学生判断射入的光是什么颜色的?[课题揭示]让学生玩用肥皂水吹泡泡的游戏。

同时观察泡泡的颜色?展示图片:彩虹图片演示:让一位学生上台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反射到白墙上,并观察白墙上光的颜色。

[新课展开]四、光的色散提问:白色的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和肥皂泡后,为什么会出现七色色呢?经过三棱镜后也出现了七种颜色,说明白光是单色光吗?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讲述: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颜色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是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首先发现的;生活中的哪个现象就是光的色散现象?——彩虹观察: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电视屏幕上的颜色。

能看到几种颜色。

太阳光的组成——太阳光是一种复合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注意与生活中说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不同。

五、物体的颜色5.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展示图片:展示几幅有关各种物体颜色的图片讲述: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五光十色,美丽动人,有红色的花,绿色的草,蓝色的天空,白色的云朵……各种物体都具有各自的色彩。

可是,这些艳丽的颜色,在漆黑的夜里就统统消失了。

这说明只有在阳光(白色光)的照射下,物体才呈现出颜色。

那么,为什么在同样光源的照耀下,各种物体会有不同的颜色呢?1、看到物体颜色的条件:哪种单色光能进入眼镜,看到的就是哪种颜色。

小游戏找一找墙上出现了几种颜色?动画演示:光的三原色及二色、三色的混合色。

课件演示:颜料三原色的混合结果。

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教学课件:第二章 第4节 光和颜色 (4)

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教学课件:第二章 第4节 光和颜色 (4)

• 白色:物体表面反射(或透过)所有色光 • 黑色:物体表面吸收所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光
光的三原色
• 红、绿、蓝混合能 够产生各种色彩。
美术中的颜料三原色是什么呢?
阅读:植物叶子的颜色
• 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植物叶子大多数是绿色 的?但有些植物为什么到了秋天,叶子变 成了黄色或红色?
看不见的光
• 你知道遥控器控制 电视机的原理吗?
第4节 光和颜色
(第二课时)
你知道天空中的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吗?
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单色光:不能再分解的光
复色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
这个实验最早由英国物理学家 牛顿完成。
光的色散
物体的颜色是怎么形成的呢?
物体的颜色形成原因
• 眼睛接收物体反射(或透过)出来的光。
白色与黑色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课堂总结
• 作业:作业本A
• 红外线:红光外侧,肉 眼看不见的光。 应用:热效应
• 任何物体都会向外界辐 射红外线,且温度越高, 红外线辐射越强。

紫光外侧,也有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光, 叫做紫外线。
紫外线的应用
• 可以让荧光物质发光。
1.可以杀菌 2.人体适量照射紫外线,有益健康;长期照射,容易诱发皮 肤癌。(为了避免大量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地球上的臭 氧层可以吸收大量紫外线。)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示例第4节光和颜色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示例第4节光和颜色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准备:各种不同颜色的玻璃片。

各种光源(蜡烛、手电发等)、水槽、玻璃砖、平面镜、光的色散演示仪、三棱镜、带圆孔的硬纸板,红、绿、蓝三种透明的塑料薄膜,红、绿、蓝三块有色玻璃,红、绿、蓝、黑四种纸屏。

教学流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引入设疑激趣: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为什么有的是红色、有的是蓝色、而有的又是黑色,夏天雨过天晴,天上为什么会出现彩虹?带上蓝色的有色眼镜看物体会是什么样子?新课教学光源:设问:哪些物体能够自己发光?哪些是人照的?哪些是天然的?学生举例归纳: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分为:人照光源、天然光源。

人照光源简介。

光的直线传播设问:光发出后是如何传播的?直线、曲线?在水中呢?玻璃中又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1: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观察并得出结论:光在空气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2:观察用手电筒发出的光在水中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实验3:观察用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玻璃中是怎样传播的?注意:可以在最后使光斜射到水面或玻璃面上,让学生观察到:虽然光在空气、水中、玻璃中传播的路线都是直的,但在空气与水、空气与玻璃的分界面处,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以加深对“光沿和直线传播”的条件——同一种均匀介质的理解,同时也为下一节讲述光的折射现象打下伏笔。

结论: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应用:“三点一线”,射击、站队、栽树。

光速演示:闭合开关整个教室几乎同时被照亮。

设问:是离灯近的地方和远的地方,哪个先被光照亮?光传播需要时间吗?讲解光速:光在不同的物质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每秒达3×105千米,相当于每秒钟围绕地球赤道七圈半;在空气中传播比在真空中稍慢一点;在水中每秒钟传播的距离为真空中的3/4。

设问:光在一年可以传播多远?L=9。

4608×1012千米。

打雷时,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百米比赛时,记时员,是见到发令枪冒烟就记时,还是听到枪声记时?设疑:光速是如何测出来的?谁最先测出来?请同学们下去查找有关资料,下节交流。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2.4光和颜色第2课时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2.4光和颜色第2课时

色光颜 色
衬衣颜色
白衬衣 黑衬衣 红衬衣 绿衬衣 蓝衬衣
白光 白


绿

红光 红




绿光 绿


绿

蓝光 蓝




新知讲解
思考与讨论3:当只用一束绿光( 或其他非红色的光 )照射红苹果时,红苹 果会呈现什么颜色?
用一束绿光 ( 或其他非红色的光 ) 照射红苹果时红苹果呈现黑色。 红苹果只反射红色光,而其他颜 色的光几乎都被吸收了。
红外线直角仪
新知讲解
人们模仿响尾蛇制成了一种红 外制导导弹,导弹上的红外装 置可以引导导弹追踪热的目标 ,对其进行有效攻击。
新知讲解
2.紫外线 (1)紫外线的作用 ①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紫外线验钞机
人民币上有用荧光物质 印的字,我们会看到人 民币上有在日光下看不 到的文字。
新知讲解
②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常被人们用来消毒灭菌。
紫外线灯来灭菌。
紫外线消毒柜
新知讲解
③照射适量的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健康,但照射过量的紫外线,会 使人皮肤变黑,诱发皮肤癌。 ④紫外线可使照相机胶片感光,因而可利用紫外线摄影。 (2)紫外线的来源 自然界中的紫外线主要来源于太阳。 臭氧层吸收大部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保护了地球生物不受紫外线 的伤害,因而保护地球臭氧层不被破坏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知讲解
二、物体的颜色 大自然中的物体多数都不是光源,那么,它们为什么会有五颜六 色呢?
鲜艳花朵
红色玻璃
新知讲解
探究活动1:透明物体的颜色
让太阳光经三棱镜分解 后的彩色光带,先后透 过红、蓝、绿三种有色 玻璃片后,你在白纸上 依次看到了什么颜色?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4节 光和颜色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4节 光和颜色教案

《第1节感受世界》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从几个物体中找出哪些是光源。

2、理解光传播和声音传播的区别:光在同一种透明物体中沿直线传播。

3、记住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

4、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

(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掌握课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初步学会用光路图形象表示光现象的物理方法。

2、培养学生用实验来展示科学现象、分析实验现象、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1、认识在同一种物体中光以直线传播,并能解释某些现象。

2、知道什么叫光的色散。

3、知道光源的概念以及光的传播速度。

4、了解红外线与紫外线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1、认识在同一种物体中光以直线传播,并能解释某些现象。

2、知道什么叫光的色散。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准备:各种不同颜色的玻璃片。

各种光源(蜡烛、手电发等)、水槽、玻璃砖、平面镜、光的色散演示仪、三棱镜、带圆孔的硬纸板,红、绿、蓝三种透明的塑料薄膜,红、绿、蓝三块有色玻璃,红、绿、蓝、黑四种纸屏。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利用媒体展示有关光的一些图片,在学生欣赏时提问:你为什么能看到这些图片?(因为有光进入了人的眼睛)请你闭上眼睛,你还能看见这些图片吗?(不能)为什么?(光没有进入我们的眼睛。

)新课讲解:一、光源问:那么光从哪里来?(学生举例)你能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吗?(能够自身发光)我们把能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观看媒体上播放出的一些物体,判断是否是光源)提问:我们经常说皎洁的月光,月亮是不是光源?光彩夺目的钻石是不是?为什么?可我们明明看到了月亮钻石了,我们不是说看见物体必须有光从这个物体上射入我们的眼睛吗?(能反射光)所以月亮钻石包括桌子、椅子也不是光源,我们却能看到它,因为它能反射光,光再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就看到了。

第四节光和颜色 教学设计(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四节光和颜色 教学设计(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四节光和颜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确什么是光源,能确认生活中常见光源。

2、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能列举出生活中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并进行解释。

3、记住真空中的光速。

4、了解光的色散,知道白光是复色光。

5、确认红外线、紫外线的存在,知道他们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

6、了解物体的颜色是怎样形成的。

能力目标:1、提高探究能力,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问题进行有序探究,得出结论或作出解释。

2、学习分析归纳的科学方法,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在主动探究学习中,激发学习热情,体验解决问题后的愉悦,逐渐养成乐于思考,乐于动手实践的科学学习习惯。

【重点与难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色散、物体颜色的形成。

【教学准备】:手电筒、牛奶水、玻璃杯、激光教鞭、玻璃砖、小孔成象演示装置、课本P22图1-30、P23图1-33实验装置、橘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引入:设问:在一个黑暗的教室中间能否看清黑板上的标题?思考:人为什么在漆黑的屋子里看不见物体?小结:人要想能看见物体必须有光射到眼睛里。

只有五彩缤纷的光射入我们的眼睛,我们才能看到丰富多彩的世界。

(二)新课学习:一.光源1、提出问题:你知道我们周围那些物体能发光吗?(要求学生举例子)学生举例:太阳、电灯、燃烧的蜡烛、手电筒、月球、钻石、荧火虫2、想一想:你们所说的物体都是自己能发光的吗?(要求学生作出判断)3、小结:光源:通常我们把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且光源是自身能发光的物体。

4、思考:月亮是光源吗?刚才我们讲到的哪些是光源?钻石是光源吗?黑板上的字能看到是光源吗?小结:光源是指自己能发光,能看到的物体并不一定是光源。

过渡:声音的传播要依赖于介质,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同样光源发出的光也能在空气、水、玻璃等物质中传播,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生:水在水中也能看到物体;空气:看见各种物体;玻璃透过玻璃可以看到物体。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4节 第2课时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4节  第2课时

第二课时光的色散与物体的颜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色散,知道白光是复色光。

(2)确认红外线、紫外线的存在,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

(3)了解物体的颜色是怎样形成的。

【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问题进行有序探究,能对生活中的一些光的色散现象和物体的颜色做出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主动探究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解决问题后的愉悦之情,逐渐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和乐于动手实践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1)三棱镜对白光的折射作用。

(2)物体颜色的成因。

【难点】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和规律。

教学过程知识点一光的色散【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63~64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单色光:不能再分解的光,如红光、绿光、蓝光等。

复色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如白光(太阳光也是一种白光)等。

2.太阳光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教师点拨】通过三棱镜的光线都向底边偏折。

太阳光是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七种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从小到大按照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

【跟进训练】1.天地万物五光十色,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D)A.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B.通过三棱镜可使太阳光发生色散C.光的色散的实质就是复色光被分解为单色光D.白光是单色光2.夏天雨后,天空会出现绚丽的彩虹,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弧形彩虹的外侧是红色,内侧是紫色。

知识点二物体的颜色【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64~65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白色物体反射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

2.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教师点拨】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而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黄、青。

【跟进训练】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白纸上写红色的字,在红色灯光下能轻松辨认B.白纸在绿光照射下,仍然是白色的C.彩色电视机的画面是用红、蓝、绿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得到的D.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绿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B.将光的三原色混合在一起会混合出黑色C.将颜料的三原色混合在一起会混合出白色D.将颜料中的蓝、黄颜料按适当比例混合在一起可得到绿颜料知识点三看不见的光【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66~67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中小学资料】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第4节 光和颜色教案2 (新版)浙教版

【中小学资料】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第4节 光和颜色教案2 (新版)浙教版

2.4光和颜色

难点
棱镜后也出现了七种颜色,说明白光是单色光吗?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
红、橙、黄、绿、蓝、靛、紫
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五光十
说明只有在阳光(白色光)的照射下,物体才呈现出颜色。

那么,为什么在同样光源的照耀
对不同颜色的光线,吸收能力和反射能力又各不相同。

被物体吸收的光线,人们就看不见,只有被反射的光线,人们才能看到。

因此,某种物体能反射什么颜色的
小实验:每个小组中的一个同学用一幅自制的眼镜,观察一张白纸。

现象交:用摇控器转换电脑,让学生思考,摇控器是什么实验转换的?
阳光下的一张白纸,。

浙教版七下科学第二章第四节《光和颜色》(第2课时)

浙教版七下科学第二章第四节《光和颜色》(第2课时)

看到的 是黑色
全部吸收
看到的 是白色
全部反射
思考下列各种颜色
1.在暗室中,把红色玻璃纸挡在手电筒前,将光照射到绿色 植物,植物将会是什么颜色?
黑色
2.将玻璃纸换成绿色,然后照在黄色的橘子上,橘子将变成 什么颜色?再用绿光照绿色植物,植物将呈什么颜色?
黑色
绿色
供探究实验的器材:手电筒、红色玻璃纸、绿色玻璃纸、橘子、绿叶等。
是黑色,因为绿纸只能反射绿光,所以红光照在绿纸上将 被吸收。
课堂小结
第 一 课 时
第 二 课 时
课堂练习
常见光的问题
课堂练习
请你设计:在舞蹈表演中,演员通过服装色 彩的变换使表演的节奏、动作更加优美。如果让 你来做舞台设计,要求演员只穿着一套服装却在 舞台上出现红、橙、黄、绿、紫光循环变化的服 装色彩效果,你该如何设计?
活动二:将三棱镜放置于投影机光线前,并在黑板旁的幕 布上仔细观察。
在幕布上出现彩色光带:红、橙、黄、绿、蓝、靛、紫
光的色散原理图
三棱镜
太线
点击进入色散和色光动画
白纸屏
红 橙分 黄解
成 各
绿种 单 色
蓝光 靛 紫
光的色散
1.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颜色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2.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叫复色光。
思考下列各种颜色
3.太阳光照在白纸上,白纸为什么呈白色?戴蓝色眼镜 的人看红,纸是什么颜色?为什么?如果让红光照射到绿纸 上,绿纸会呈什么颜色?为什么?
因为白纸能反射各种色光,所以太阳光照在白纸上呈白色。
是黑色,因为红纸只能反射红光,而蓝色眼镜只能透过蓝 光,红光通过蓝色的眼镜将被吸收,故只能是黑色。
活动四:让太阳光透过纸板的狭缝上,经三棱镜分解后的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_242光和颜色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_242光和颜色

光和颜色(二)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4节第2课时教学内容第4节光和颜色(二)浙教版内容分析(教材处理)第二课时内容主要包括光的色散、不可见光、颜色等内容,这部分内容必须以实验与生活实例为基础,让充分的事实去“说话”,从而形成科学的现实主义事实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不透明物体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

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光是复色光;知道看不见的光:紫外光和红外光;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光的色散实验及色光照射透明与不透明物体表面的实验,分析色散实验的规律及色光在不同物体上的发生反射、透射后的物体颜色,形成以实验现象归纳总结的方法。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观察光的色散实验及色光照射透明与不透明物体表面的实验,认识自然界各现象的奥妙,树立科学的实验观。

教学重点白光是复合光,三标棱镜对白光的折射作用,物体颜色的成因教学难点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及规律;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和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教学用具教师准备:三棱镜、电灯、三张玻璃纸(红、绿、蓝)、颜料工具一套、电视摇控器一个、三块玻璃(红、绿、蓝)。

情境设置情境一:雨过天晴有时会出现美丽的彩虹,你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下面模拟彩虹实验。

让一位学生上台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反射到白墙上,并观察白墙上光的颜色。

找一找墙上出现了几种颜色?情境二:(演示)用摇控器转换电脑,让学生思考,摇控器是以什么实现频道转换的?情境三:你知道验钞机是利用什么原理的?情境四:(讨论)你知道红外线与紫外线哪能些应用吗?情境五:(演示实验1)实验一:让太阳光透过纸板的圆孔,照到白纸上,先后将红、蓝、绿三种透明塑料薄膜蒙在纸板上,你在白纸上依次看到了什么颜色?(演示实验2)分别使用红、绿、蓝、黑、白五种颜色的纸屏,直接接受经棱镜色散后的彩色光,观察纸屏上分别出现什么颜色的条纹?情境六:1.在暗室中,把红色玻璃纸挡在手电筒前,将光照射到绿色植物,植物将会是什么颜色?2.将玻璃纸换成绿色,然后照在黄色的橘子上,橘子将变成什么颜色?再用绿光照绿色植物,植物将呈什么颜色?教学过程边教边悟情境一:雨过天晴有时会出现美丽的彩虹,你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下面模拟彩虹实验。

科学七年级下浙教版1.4光和颜色教案2

科学七年级下浙教版1.4光和颜色教案2
学生思考:
小结:
1.能够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反射光的物体并不是光源。
情境三:你是怎么来区分白天与黑夜的?太阳光从哪儿发出来的?太阳离我们近吗?那么太阳发出的光是以什么形式传播到地球表面的呢?
学生讨论思考:
演示1:(用激光电筒,将光的红点射到墙上)你们看到光了吗?看到光传播的路径了吗?你能否做出一种假设,假设光有空气中是以什么路径传播的?
生:
情境四:你能否举出生活中你曾经能明显地看到过光的传播路径的例子。
学生举例:
小结:
(展示图片)放映机的光束;穿过森林的太阳光束;雾天车灯的光束;
雨中车灯的光束……
情境五:要想确切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同学们必须用实验自己去研究,你想了解光传播规律中的哪些具体的问题?并通过实验去完成
学生讨论:
小结:
情境六:生活中哪些实验是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的?
情境七:科学探究:阳光下树阴中的圆形光斑是怎样形成的?
教学过程
边教边悟
情境一:利用媒体展示有关光的一些图片,在学生欣赏时提问:你为什么能看到这些图片?
学生讨论:
小结:因为有光进入了人的眼睛(强调光进入眼睛,而不是眼睛发出光,眼睛不可能发出光的)。
情境二:进入人眼睛的光从哪里来?请举例说明。并找出它们的规律进行分类
4.得出结论和解释:
(1)小孔成像,当孔较小时,或距离较远时,不管透光孔的形状如何,光斑总是圆形的。
本章累计6个
教学内容
第4节 光和颜色(一)
内容分析
(教材处理)
第四节光和颜色主要内容包括光源、光的传播规律、光在传播过程中的色散现象以及光在物体表现发表反射及透射过程中的颜色。本节课分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是光源与光的传播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和颜色》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与地位
《光和色彩》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第二章第四节,是对颜色之谜的揭秘。

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为知道级,与前后知识点联系不太紧密,而且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各种颜色,但对颜色成因知之甚少,有比较迫切的了解需求。

因此,本节课确定为让学生掌握白光色散知识点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用实验来探究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一定的光学基础知识,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在能力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对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但在理论上对一些现象还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光的色散和色光的混合
难点:色光的混合及物体的颜色
(四)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

(2)知道光的三原色。

(3)知道看不见的光:紫外光和红外光
(4)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
(5)会用色光的混合和物体颜色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把白光分解成为各种色光的实验探究。

(2)感受色光混合的实验过程。

(3)经历研究透明体和不透明体颜色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性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科学兴趣,激发他们乐于交流、善于合作的能力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幻灯机、手电筒、三张玻璃纸(红、绿、蓝)、。

2、学生准备:三棱镜、平面镜、三张玻璃片(红、绿、蓝)、三色陀螺(不同比例的三原色)3个、紫光灯、餐巾纸、洗衣粉。

3、课前做好用平面镜分解太阳光的实验。

三、教学过程
[准备引入]
我们能看到太阳,是因为犹太阳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在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欣赏各种花的图片,五彩斑斓的自然界总会让我们赏心悦目,我们能看到各种物体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进入我们的眼睛。

[课题揭示]
阳光下的肥皂泡会展现什么颜色?展示图片:肥皂泡的图片。

与这个现象相似的还有天空中的彩虹。

问:为什么同样是反射太阳光看到物体,为什么会看到物体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探究活动一:《我是小牛顿》
让学生用三棱镜将手电筒的光反射到白屏上,并观察白屏上光的颜色。

找一找墙上出现了几种颜色?
[新课展开]
一、光的色散
提问:白色的太阳光或手电筒的光,经过三棱镜和肥皂泡后,为什么会出现七色色呢?经过三棱镜后也出现了七种颜色,说明白光是单色光吗?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
讲述: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颜色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是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首先发现的。

太阳光的组成——太阳光是一种复合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注意与生活中说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不同。

二、物体的颜色
探究活动二:《我是灯光师》
你能利用手电筒和各种玻璃板制造单色光吗?
你能说说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
结论: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物体的色光的颜色决定。

应用:这幅照片是怎样拍摄而成的?
探究活动三:《我是舞美灯光师》将不同的单色光照射在不同颜色的物体上,你观察到什么
现象?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该物体反射的色光颜色决定。

三、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小游戏:《旋转的色彩》
将三个由不同面积的色纸拼接而成的陀螺以基本相同的速度旋转,你发现了什么?
讲述:电视屏幕上只能观察到三种颜色:红、绿、蓝。

但是我们却能看到更多的七色。

这是怎么回事呢?
动画演示:光的三原色及二色、三色的混合色。

红、蓝——品红色红、绿——黄色绿蓝——青色红、绿、蓝——白色介绍:平常画画也可以调色,它也有三原色,是哪三原色呢?它的调色结果和光一样吗?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课件演示:颜料三原色的混合结果。

四、看不见的光
演示:用摇控器转换电脑,让学生思考,摇控器是什么实验转换的?
问:你能看到所有的太阳光吗?
展示资料:《紫外线与红外线的发现历程》
1800年,美国科学家海歇尔做了一个实验:把光分成彩色光带,用温度计测量各种光的温度。

他发现靠近红光外的不可见部分,温度比红光还高。

于是他设想在太阳的辐射中,除了可见光之外,一定还有一种肉眼看不见的辐射。

后来,人们就将这种具有热效应的光称为红外线。

一年之后,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日光光谱的紫端外侧能够使含溴化银的照片感光,因此发现了紫外线的存在。

科学发展史教学:纵观人们对太阳光的认识历程,你想到了什么?科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会经历漫长的年代……
讨论:《寻找隐形的光》你知道红外线与紫外线哪能些应用吗?
红外线的应用:红外测温仪;红外夜视仪、红外遥感、红外摄像仪、红外望远镜
紫外线的应用:荧光效应、杀菌、消毒的作用
探究活动四:《我是质检员》
生活中,为了使物体的增白效果更强,一部分不法商贩往往会在其中加入荧光剂,你是否能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案检测?
来试试吧!检测下餐巾纸和洗衣粉把!
归纳:紫外线与红外线的特点与应用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对太阳光与物体的颜色有了一定的了解,你能将今天的内容建构一个结构图吗?
探究活动五:《我是小老师》
让我们一起看看今天的知识结构图吧!
四、布置作业
作业本第四节第二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