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幼儿教招聘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题 一

合集下载

幼儿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题及解析分享

幼儿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题及解析分享

幼儿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题及解析分享【案例一】强强对妈妈提出了一个要求,让他独自在洗衣机中洗自己的一双袜子,并且要把手伸到洗衣机里去操作,他说大人都是这样做的,他也要这样做。

妈妈告诉他小孩子是不可以去弄洗衣机的,这样很危险的。

强强不愿意听,偏要去弄,妈妈只得拔掉了洗衣机的电源插头。

强强折腾了半天,这边扳扳摸摸,那边敲敲打打,发现洗衣机没能转动起来,于是他大怒了,哭闹着:“我自己来”、“我要”。

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学前儿童性格特征表现为:好动;好奇、好问;好模仿;作为家长要充分了解学前儿童在此阶段的性格特征,在教育过程中让孩子多动,激发他的好奇心,对孩子冲动的不良行为要有耐心,并晓之以理。

【案例二】常有家长问,“孩子都上大班了,可还是那么胆小。

见什么怕什么。

前几天带他去公园玩滑梯,他愣不敢上去,好不容易抱上去了,他又不敢往下滑,吓得哭起来。

惹得周围人议论纷纷,我们做家长的挺不好意思的。

可这孩子天生就胆小,又有什么办法呢?”试分析孩子胆小的原因。

提出家庭教育中的措施。

参考答案:(1)分析原因:孩子胆小是常见的,并非天生的,也容易改正,关键是搞清楚孩子胆小的原因。

如父母溺爱,过度保护;父母斥责,过度刺激;孩子身体虚弱,缺乏信心;个性内向等。

(2)措施:父母溺爱,过度保护而胆小的孩子,就需彻底消除对他的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事;因自卑而胆小怕事的孩子,应多加鼓励、耐心帮助,避免斥责、嘲笑等消极刺激;因体弱多病而缺乏信心的孩子应多锻炼身体,多参加户外活动,多交往,从而在身体和心理上适应环境,勇敢起来;培养良好的个性,多参加同伴活动。

【案例三】每天睡觉前,倩倩必须把一条粉红色的毯子放在枕头边,她总是把脸贴在小毯子上才愿意入睡。

如果哪天小毯子被妈妈洗了还没有干,倩倩就哭闹着不愿意睡觉。

就这样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现在她连上幼儿园也要带着她的小毯子。

为此,倩倩的妈妈有些迷惑不解,女儿为什么睡觉时就要盯着平常的一条小毯子呢?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

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案例分析

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案例分析

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案例分析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

以下是一份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案例分析,供参考。

一、选择题1. 幼儿期是指哪个年龄段?A. 0-2岁B. 2-6岁C. 6-12岁D. 12-18岁答案:B2. 以下哪个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特征?A. 语言能力迅速发展B. 逻辑思维能力成熟C. 抽象思维能力发展D. 道德观念完全形成答案:A二、填空题1.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方面。

答案:认知、情感、社会性2.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幼儿期主要处于________阶段。

答案:前运算三、简答题1. 简述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

答案: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通常从自我中心逐渐过渡到他人中心,开始时幼儿主要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感受,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情感,形成更复杂的社会认知。

2. 幼儿期情绪调节的特点是什么?答案:幼儿期情绪调节的特点包括情绪表达的直接性、情绪反应的强烈性和情绪调节能力的逐渐成熟。

幼儿在情绪表达上往往直接且强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学习如何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小明是一个4岁的男孩,最近他开始上幼儿园。

在幼儿园里,小明经常因为玩具和其他小朋友发生争执,老师发现小明在争执中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哭泣或生气。

问题:根据幼儿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分析小明的行为可能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答案:小明的行为可能的原因包括:- 幼儿期的孩子正处于自我中心的阶段,他们可能还没有完全学会如何分享和理解他人的需求。

- 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还在发展中,他们可能在遇到挫折或冲突时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教育建议:-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故事讲述的方式,帮助小明理解分享的重要性和他人的感受。

- 教授小明一些基本的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计数等,帮助他在情绪激动时能够自我安抚。

- 鼓励小明参与集体活动,通过团队合作来培养他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同理心。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题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学科,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实际教学和家庭教育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幼儿心理问题,需要通过案例分析来解决。

下面,我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幼儿心理学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小明的分离焦虑。

小明是一名3岁的男孩,最近在幼儿园出现了分离焦虑的表现。

每当父母要离开时,他会大哭大闹,拼命拉扯父母不让他们走。

幼儿园老师反映,小明在家庭和幼儿园都表现出明显的分离焦虑,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生活。

分析,小明的分离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幼儿心理问题,通常表现为对父母或主要照顾者的分离行为产生焦虑和恐惧。

这可能是由于小明的安全感不足,对于分离的恐惧导致的。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和老师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小明克服分离焦虑,比如逐渐延长离开的时间,给予小明安全感的肯定和支持等。

案例二,小花的攻击行为。

小花是一名4岁的女孩,最近在幼儿园出现了频繁的攻击行为,经常打骂其他小朋友。

幼儿园老师反映,小花在幼儿园的攻击行为已经多次受到了警告和批评,但依然无法改变她的行为。

分析,小花的攻击行为可能是由于她内心的不安全感和情绪控制能力不足导致的。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和老师需要帮助小花建立积极的情绪管理能力,引导她学会用言语表达情绪,培养她的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从而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案例三,小明的社交障碍。

小明是一名5岁的男孩,他在幼儿园和家庭中都表现出明显的社交障碍,不善于与其他小朋友交流,经常选择独自玩耍,对于集体活动缺乏兴趣。

分析,小明的社交障碍可能是由于他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不足导致的。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和老师需要帮助小明建立自信心,鼓励他参与集体活动,培养他的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从而逐渐克服社交障碍。

结语: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心理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实际教学和家庭教育中,我们需要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心理学案例分析题(含答案)

心理学案例分析题(含答案)

1.如何理解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艺术:需要天赋、直觉和创造性;是科学:需要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教学首先要传授专业知识,从这一层面说,应该是一门科学;其次,在传授知识的时候,要考虑对象的接受能力、兴趣,让他们愉快地、最大限度地接受你的认可,从这一层面说,它又是一种艺术。

教学的科学性体现在它必须要符合自身内在的客观规律,不能违背规律进行;教学的艺术性是指教学要体现教师的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体现教师学生的复杂的思维情感的变化创生过程。

教学过程模式3 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4 种变量: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一、我是这样理解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的:教学首先要传授专业知识,从这一层面说,应该是一门科学;其次,在传授知识的时候,要考虑对象的接受能力、兴趣,让他们愉快地、最大限度地接受你的认可,从这一层面说,它又是一种艺术.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这是迄今为止的结论.教学的科学性体现在它必须要符合自身内在的客观规律,不能违背规律进行;教学的艺术性是指教学要体现教师的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体现教师学生的复杂的思维情感的变化创生过程.参加工作以来,所见的名师、教育专家等等都是有自己独到见解和独特教学风格的.这一点令我羡慕不已,并暗自努力,力争使自己也能成长为一名具有个人教育见解的人.能够提出自己的教育见解,首先是以在这个领域里广博的学养和见识为前提的.要将诸多知识、多家理论吃透,加之丰富的教学实践,以及对实践中不尽人意之处不断反思,最终形成见解,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我的教学风格的形成是在本人文化背景和性格特征背景下,主动探索形成的.我注重教学中师生关系的融洽,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幽默、愉快和有效的课堂.下面我尝试归纳总结自己创造性教风的一些特点: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作风,变我传你受为自我发现.课堂角色中,教师是主持,学生是主角,教师起引导、指导作用.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2.尊重个性的教学作风.丰富而自由的个性也是一个社会之所以具有丰富创造力的根本原因.3.创造性的评价思想.不以记忆和模仿作为评价成绩的标准,而是重视创造性的活动过程,赞赏异常的观点,鼓励创造性的发现,不批评创造过程的错误和失败.传统的语文课程评价侧重学生语文作业的效果,这是针对教学效果的静态评价.评价结果以简单的形式加以记录,并给予学生恰当的反馈,以鼓励多样化的学习方式4.民主的教学作风.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教学相长,教师是学生型的教师,学生是教师型的学生,真诚以待,彼此尊重和关心,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5、自由表达思想的氛围.二、“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的争论,由来已久。

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题汇总及心理学试题

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题汇总及心理学试题

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题汇总[案例1]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

”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

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

”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参考答案]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

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2]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

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案例3]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

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

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参考答案]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

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案例4]“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经典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经典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经典案例分析题及答案1、孩子已经2岁零7个月了。

近些天,孩子的“言行举止”总是让妈妈弄不明白,究竟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妈妈的脑际。

前几天,妈妈和孩子一块坐在院子里乘凉,孩子看到深蓝的天幕上那如洗的圆月、调皮地眨巴着眼睛的星星,非常兴奋,和妈妈有说不完的话。

可小孩哪里知道劳累了一天的妈妈的心思。

妈妈说:“天黑了,该睡觉了……”,“月亮为什么不睡觉?”、“那星星为什么还眨眼睛?”孩子的反问让妈妈惊讶!妈妈和孩子一块到大街上,他极不愿意让妈妈拉他的手,总是那样不听话。

最让妈妈担心的是平坦的道路他不走,却偏偏一摇三晃地走那凸凸凹凹的地方,正如在饭桌上,本来会自己好好地用汤匙吃饭,却故意把米粒洒一饭桌,用手捡着放到嘴里。

不过有时也挺可爱的。

比如,前天中午,妈妈把做好的饭菜刚送到饭桌上,还未来得及解围裙,孩子却一脸认真地说:“妈妈,你辛苦了。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面问题:(1)孩子的“言行举止”说明了什么?(2)这个时期,幼儿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答案:(1)孩子的言行举止说明:孩子正处于心理的高速发展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

比如,提出“星星为什么还眨眼睛”、“月亮为什么不睡觉”,说明思维的发展出现了最初的概括和推理;想象的发生,把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进行了延伸、扩展。

“不听话”说明孩子最初的独立性的出现;“故意用手捡米粒放进嘴里”说明孩子动作技能的发展,对新的动作产生了兴趣。

会说“妈妈辛苦了”,说明儿童已开始使用抽象的词语,但还经常需要和具体活动联系在一起。

(2)这个时期,幼儿教育应注意:①保护孩子的探究精神,但要和重视安全结合起来。

比如,走凸凹不平的路,既要防止摔伤,又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认知兴趣。

②对于孩子“反抗期”的执拗,要注意教育,不要养成任性的性格,同时又不能耻笑、威胁孩子。

③对待孩子的独立性,要注意教育,防止养成执拗性的同时,也要防止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不良性格。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题库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题库

案例分析题----学前教育部分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几乎所有的教育问题都要有心理学基础,即教育必须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所有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都是错误的,细分来讲:师幼互动、教学方式、环境创设等涉及的是教育学,也就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的言行举止的分析都是心理学的范围。

[一般会这么问:用所学的**理论解读实例中的幼儿(教师),你认为,该幼儿的表现反映出了哪一种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或者问教师的做法遵循或违背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如何解释?](1)案例分析——慢半拍的孩子请运用所学教育理论分析在下面案例中教师的教育观和教育策略,对你有什么启示?涛涛在我眼里,是个什么都要慢半拍的“低能儿。

”他对事物的反应能力有时可以用“太差了”来形容。

经常瞪着大眼睛,呆呆的想事情,我叫他名字三、四次,他都没有反应。

有时小朋友都去洗手了,他还愣在座位上不知在想什么,等小朋友一个一个都洗好了手,他却突然蹦到我面前,高喊:“老师,我还没洗手呢!”我不喜欢涛涛,说实在的他挺烦人的。

然而,有件事却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

一天上常识课时,我无意中提了这么一个问题:“哈哈镜里的人为什么会变高?”这个问题对于6岁的孩子来说,是有难度很大的,班上别的小朋友都只有瞎猜。

不料涛涛却认真的说起来:“老师,镜子不平呀!”我很吃惊,我怀疑他曾经听说过其中的道理,便问:“你怎么知道的?”“我是想出来的”佳威回答说。

我望着涛涛的小脸,突然有些惭愧……答:1.幼儿在气质、能力等各个方面都普遍具有个体差异。

气质无所谓好坏。

从能力来说,幼儿在能力的类型和水平上存在普遍差异。

2.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突出的方面。

老师不能因为幼儿某些方面稍弱就否定幼儿,对幼儿失望;应该善于发现幼儿的优势,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3.教育要面向全体,注意个别差异,公平对待每个孩子(2)案例分析——“好听的声音”一次音乐活动中,我让幼儿辨别乐音与噪音。

当我播放优美、抒情的音乐时,孩子们一致认为这是好听的音乐;而当播放噪音时,孩子们都捂住了耳朵。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题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一)1.沫沫今年三岁了,她最喜欢吃冰激凌。

有一次因为天冷,妈妈没有给沫沫买冰激凌,她就伤心地哭了起来,这时爸爸给了她一块巧克力糖,沫沫立刻又笑了起来。

又有一次,她看见隔壁家的小朋友哭了,也跟着哭了起来。

根据材料,试分析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趋势及培养学前儿童良好情绪的基本策略。

【参考答案】趋势:(1)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3)情绪不断社会化。

策略:(1)合理的生活制度、丰富的生活内容,能让幼儿处于愉快的情绪之中;(2)和谐的家庭生活、良好的情绪示范和教养态度对幼儿良好情绪的发展作用极大;(3)通过文学艺术作品培养幼儿高级情感;(4)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

2.学期过了一半,晨晨的新鲜感少了,他不再和以前一样兴奋。

回到家,妈妈问他上小学好不好,他的回答是上学没意思,不能像幼儿园那样自由,不能经常画画,还要做作业,中午不能午睡。

晨晨觉得还是上幼儿园好……结合案例,谈谈应如何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

【参考答案】(1)明确并解决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主要矛盾①幼儿园入学准备的教育目标;②幼儿园入学准备的教育对策。

(2)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减缓两者之间的教育坡度①调整观念;②体制方面保持沟通与衔接关系;③让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工作保持衔接关系,相互靠拢。

3.某省建设厅出台的《普通幼儿园建设》规定:幼儿园中班和大班的男、女厕位宜合理分隔,以后普通幼儿园新建、迁建都应按照这样的来设计规划。

人们对此看法不一,幼儿园小朋友“嘘嘘”该不该分开呢?请结合材料分析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阶段。

【参考答案】性别角色是被社会认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也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

(1)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2~3岁);(2)自我中心的认识性别角色(3~4岁);(3)刻板的认识性别角色(5~7岁)。

4.小强在幼儿园里经常为了抢夺玩具与小朋友发生冲突,有时甚至出现对小朋友拳打脚踢等攻击,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躲着他。

10个学前教育心理学典型案例分析题

10个学前教育心理学典型案例分析题

10个学前教育心理学典型案例分析题1.下面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教师应如何加以注意,试举例。

在幼儿园,小班孩子常在午睡后将左脚的鞋穿在右脚上,将右脚的鞋穿在左脚上,即使教师告诉他这只鞋是左脚的,他也会出错。

而大班孩子很少出现这种现象。

参考答案:这是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方位知觉发展水平存在差异造成的。

在幼儿方位知觉上,3岁儿童仅能辨别上下,4岁儿童能辨别前后,这正是小班幼儿的知觉水平。

5岁使,方位知觉有跃进的倾向,开始能正确的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

2.如果在幼儿园,一个小孩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而是自己在一个角落自己玩。

你怎样看待这样的孩子?参考答案:这个现象可能有不同的原因:有的孩子可能是由于和某个小朋友闹矛盾,生气了;有的可能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希望被老师关注;还有的可能是性格比较孤僻,不爱和小伙伴交往等。

因此老师对待同一种行为表现(孤僻),要分析其真正的原因,要了解孩子的个性,在孩子的个性的整天中,了解孩子行为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

如果我们不具体分析其原因,而采取同样的策略,就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甚至产生反作用。

3.“一个孩子问:妈妈,您知道世界上最骄傲的动物是什么吗?我告诉你吧,是金鱼!它总是摇头晃脑。

”为什么这个孩子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请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这是因为儿童概括的反映客观事物的能力,是逐渐发展的。

儿童概括的发生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1)直观的概括。

儿童最初用对物体最鲜明最突出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这时语词只有标志的功能。

(2)动作的概括。

儿童对学会使用的实物能够进行概括,但对不会使用的实物则借助于动作,在头脑中形成表象。

(3)2岁左右,出现了语词的概括。

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舍弃那些可变的次要特征。

因此可以说,直观的概括是感知水平的概括,动作的概括是表象水平的概括,而语词的概括才是思维水平的概括。

4.下面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宋朝有个“神童”方仲永,幼小聪慧,五岁赋诗,文才过人,深得当时大文学家王安石的赞赏。

幼儿教师招聘笔试经典“案例分析”题型及答案

幼儿教师招聘笔试经典“案例分析”题型及答案

幼儿教师招聘笔试经典“案例分析”题型及答案1、在一次游戏活动中,某小朋友在做“炒菜”访谈,不知什么时候,她把娃娃的玩具搬到了走廊上。

老师看见了,对她说:“娃娃的东西怎么能到处乱放呢?赶快把这些玩具搬回去。

”她很不情愿地搬了回去。

老师听到她在嘀咕着:“我都没游戏玩,我想到外面去玩。

”就这样,这堂课由于老师没有充分准备好游戏活动的条件而没有顺利进行。

请你用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等相关原理分析上述案例。

答:在该案例中,由于老师没有充分准备好游戏活动的条件而使得幼儿的游戏没有顺利进行。

所以教师在组织学前儿童游戏时,应该:(1)提供充分的游戏时间保证儿童有充分的游戏时间,使促进儿童发展游戏、提高游戏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在学前儿童的一日生活中应保证儿童每天有足够的游戏时间,并且根据时间的不同组织学前儿童玩不同的游戏。

(2)创设必要的游戏场所游戏场所也是儿童开展游戏的必备条件。

固定的场所和设备能吸引并便于学前儿童开展游戏,因此应该在室内和室外都都有固定的游戏场地。

(3)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和玩具游戏材料、玩具时学前儿童游戏的物质基础和支持。

要使学前儿童的游戏健康、丰富、生动,必须配备适合、充足的玩具。

可供学前儿童游戏的玩具有两大类:成型玩具(专门化玩具)和未成型玩具(非专门化玩具)。

2、一天,我和梁老师在学前儿童看电视的时候用吹塑纸剪了几片花瓣,然后在火上烧烤后制成了菊花。

当薛诗雨、汪佳琦等小朋友看见后觉得很好奇,就走过来看,我和梁老师就叫她们学着剪花瓣,开始的时候,汪剪得快,但剪得不整齐;薛剪得慢,剪得还算整齐;剪得较好的算是沈佳蕾……自由活动时,夏凡、张译文、刘嘉缘等也要剪,我就让沈做小老师,别看她平时不声不响的,做起小老师来还挺像样的。

小朋友将剪好的花片给我之后,我到厨房去烧烤之后布置在墙上,吴哲、关杰等小朋友都说这样的菊花比绉纸做的要好看。

结合案例,说明应该如何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前儿童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题(心理学部分)及答案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题(心理学部分)及答案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题(心理学部分)及答案案例分析题(心理学部分)第一节普通心理学类一、相关理论链接(一)感知觉在教学中的应用1.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的适应:视觉适应(明适应和暗适应)、嗅觉适应、听觉适应、味觉适应、触压觉的适应、温度觉适应。

感觉的对比: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2.知觉的分类及特性分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社会知觉(第一印象、晕轮效应、刻板印象、近因效应)。

特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恒常性(二)注意1.注意的分类与规律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2.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三)意志1.意志的品质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坚忍性)。

2.意志品质的培养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梳理科学的世界观;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四)智力1.智力的个体差异大量的研究表明,人们的智力水平呈常态分布(又称钟形分布)。

绝大多数人的聪明程度属于中等。

智商分数极高与极低的人很少。

一般认为,IQ超过140的人属于天才,他们在人口中不到1%,低于70的属于智力低下。

2.智力的群体差异第一,男女智力的总体说平大致相等,但是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

第二,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二、教育案例实例【资料1】杨某(男)和肖某(女)是大学同班同学,十年前刚上大一的时候,肖某身材高挑,明眸皓齿,长发飘飘。

新生自我介绍时,大家都被她吸引,认为肖某的人生一定会和一般的女孩子有所不同。

杨某则是个外形不修边幅、邋里邋遢又不爱说话的人,时常外出不上课,大学四年过去都没有多少人能记住他,也认为他会是个一事无成的小人物。

然而,十年后,同学聚会,杨某经过自己的努力已经小有成就,西装革履,身姿笔挺。

肖某则由于结婚生子改变太大,昔日风采不复存在。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含答案)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含答案)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含答案)根据对某幼儿园大、中班幼儿的调查,80%的中班幼儿和98%的大班幼儿喜欢教师始终面带微笑,这种情绪能够感染幼儿,使其在日常生活和研究中放松,建立起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信任感。

因此,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需要教师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幼儿适应环境的变化,消除分离焦虑;积极主动地与幼儿交往;真正关注幼儿和幼儿的活动并感兴趣;理解和宽容地对待幼儿的错误;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帮助幼儿摆脱不良行为惯。

在案例中,___的行为暴露了他对儿子的不理解和不尊重。

幼儿此阶段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其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喜欢模仿,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

因此,家长和教师需要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帮助幼儿健康成长。

教师体罚幼儿是一种违反法律和道德的行为。

《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都明确规定了对教师体罚幼儿的处罚措施。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立法、执法、监督、学校、家庭、社会等,保护幼儿的合法权益。

___和___同岁,在幼儿园小班上学。

___的父母忙于工作,所以她被送到镇上的奶奶家。

幼儿园强调知识研究,一年后,___已经能认识许多字,而___却沉浸在游戏中,不研究,一个字也不认识。

___的父母开始担心,害怕幼儿园的教学会影响___今后的研究。

游戏活动在幼儿园活动中的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幼儿体力、智力、创造力、情感、社会性和美感的发展。

这些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尊感,这是幼儿成长的早期阶段重要的感受。

为了保护、培植、发展幼儿的自尊感,幼儿教师必须注意避免减弱、损害幼儿自尊的误区。

___老师和___老师在谈论___在家里的表现时,表达了对家长教育方式的不满。

幼儿园与家庭是伙伴关系,家长和教师是平等的教育主体。

在幼儿园与家庭的配合中,教师要坚持尊重家长、确立家长主体地位的原则,和家长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从而达到园所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小学幼儿园教育资格考试考编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小学幼儿园教育资格考试考编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1.不会听课的小刚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翁,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支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节课。

等到被老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

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很着急。

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的又神游了。

请分析小刚不会听课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原因(1)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虽已发展了有意注意,但还是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分心。

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

上课不专心听讲,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

(2)对上课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

如果教师讲的有趣,他肯定会全神贯注。

(3)虽已上三年级,却还未养成上课听讲的良好习惯。

(4)不适应教师的讲课形式或不喜欢任课老师,而迁怒于听课。

(5)平时很少收到教师的关注,而教师的批评正是一种关注,潜意识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不认真听讲。

方法(1)根据小学生年龄的特点,上课时多采用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小动物,通话,实物等会使课堂生动活泼。

另外也可适当的增加活动性的内容,让学生参加,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2)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评价,外部奖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

鼓励小学生提各种问题等来激发学习动机。

(3)上课前调整好情绪。

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听好课的基础。

(4)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课前预习,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寻找答案。

为了不分散注意力,将上课无关的东西放进书包里,在讲课时,思考哪些是重点,认为重点的就记下来,准备课后复习,同时,对一些没听懂的也要记下来,以便下课问教师或者同学。

(5)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小学生,平时应给予较多的关注。

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比如,平时交往中,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都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有位置的,。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题(过关)【最新版】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题(过关)【最新版】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题(过关)【最新版】《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题(过关)1、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霍尔曾说过“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有一句名言:“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豪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强盗…”。

试分析(1)上述两位心理学家各自代表的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派别是什么?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为什么?(2)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遗传和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有哪些作用?请结合案例说明。

2、常听一些家长反映:孩子到2岁以后就不像1岁以前那么听话了。

特别是2~3岁儿童,嘴里经常说“我自己来”;行动上有了自己的主意,不听从成人的吩咐,不让他做的事,他偏要做。

例如,在外面玩久了。

成人对他说“该回家了!”他却说“我不回家,我还玩呢!”家长对此感到很头痛,不知道应该怎样教育好。

请你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案例中孩子的表现说明了1~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说明主要特征?2).这一主要特征的出现,在儿童心理发展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3).对于这种现象,成人应该怎样正确教育?3、实验研究告诉我们:在良好的教育下、3岁幼儿能集中注意3~ 5分钟、4岁幼儿能集中注意10分钟、5~ 6岁幼儿能集中注意15分钟左右。

如果教师组织得法、5~ 6岁幼儿可集中注意20分钟.但从总的来说、幼儿注意的稳定性不强、特别是有意注意的稳定性水平较低、容易受外界无关刺激的干扰。

请根据学前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上述研究结论、回答下列问题:1)影响幼儿注意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要提高幼儿教育和活动效果、教师应努力做到哪几点?(共12分)4、试作所学有关注意的知识分析下面的现象,并指出如何处理这种情况?老师指着图问小朋友:“看!花丛中有两只蜜蜂,从远处又飞来两只蜜蜂(教师又拿出两只蜜蜂),小朋友看,花丛中现在有几只蜜蜂了?”一位小朋友说:“老师,我还捉过蜜蜂呢。

幼儿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题及解析

幼儿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题及解析

《幼儿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题及解析》【案例一】一个14个月大的小孩被成人抱着是,着急地往柜子的方向挣扎,嘴里叫“ta、ta(音)。

成人先给他拿出奶糕粉,他有摇头又摆手,说:”xi、xi“。

成人于是给他拿糖罐,问:”是那个吗?“他使劲喊:”xi、xi “。

成人拿一块糖放在他嘴里,他脸上露出了笑容。

分析案例中的现象回答如下问题:(1)此案例反映出儿童言语进展中把握语法的什么特点?(2)教师和家长在教育进程中应注意什么?【答案】案例中的儿童言语进展处于单文句时期,特点是表达不够清楚明确,语音不够清楚。

必需辅以表情和动作。

教师和家长不能笑话儿童,应教小孩正确的发音和完整的语句。

【案例二】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要利用大量直观形象教具,以帮忙幼儿明白得教学内容;在给小孩讲故事时,讲到“大象用鼻子把狼卷起来”,老是用手做出“扔”的样子。

小孩们也会学着教师的样子做出相应的动作,脸上会露出会意的笑容。

分析案例中现象回答如下问题:(1)此案例表现了儿童思维进展中的什么特点?(3)依照该特点,教师应如何有针对性地教学?【答案】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要紧特点。

教师应大量利用直观教具和丰硕的体态语言组织教学活动,以帮忙儿童明白得教学内容。

【案例三】3岁左右的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类招架行为或执拗现象,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一有机遇便要采取独立的行为,比如:儿童往往要求自己穿衣、用饭;爱说“不”或不让动手偏用手去摸;不知什么叫危险,什么叫不行,若是受到成人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招架。

那个案例说明现在儿童心理进展处于什么时期?其要紧的心理特点是什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答案】案例中那个小孩正处于幼儿心理进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其要紧的心理特点是(1)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表现;(2)显现对成人的招架行为或各类不符合社会行为准那么的表现,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产生。

正确做法:成人不能够对儿童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

注意教育技术,避免形成对立。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1、一个幼儿能够正确回答这样一个问题:"这里有六个苹果,我们两个人分,两个人要一样多,每个人可以分到几个苹果"。

但是他不会回答:"3+3等于几"这样的问题。

家长感到很奇怪。

在大人看来,前者属于除法题,后者是加法,为什么幼儿会回答前者而不会回答后者?请你分析一下原因。

2、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要使用大量直观形象的教具,以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讲到“大象用鼻子把狼卷起来”时,总是用手做出“卷”的动作,说到“大象把狼扔到河里去”,又用手做出扔的样子,孩子们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做出相应的动作,脸上会露出会议的笑容。

分析案例中现象回答如下问题:(1)此案例体现了儿童思维发展中的什么特点?(2)根据该特点,教师该如何有针对性的教学?答:1)案例体现了幼儿的思维发展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

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依靠头脑中的具体形象和动作来思维。

2)老师在教学中应该适合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多采用具体形象的教具、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动作等来进行教学。

也可以让儿童根据老师的语言描述作出相应的动作,一边做动作一遍思考想像,帮助儿童理解领会教学内容。

3、儿童在2、3岁的时候经常说"我的",开始不让人家动他的东西。

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孩子逐渐会用"我"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愿望。

请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1、答:1)这种现象表明了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

2)他不是通过算术公式来解决问题的,他之所以能回答前面的问题,是因为这个问题在他心中形成了直观的形象,而后一个题目仅仅是抽象的公式。

2、答:1)案例体现了幼儿的思维发展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

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依靠头脑中的具体形象和动作来思维。

3)老师在教学中应该适合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多采用具体形象的教具、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动作等来进行教学。

也可以让儿童根据老师的语言描述作出相应的动作,一边做动作一遍思考想像,帮助儿童理解领会教学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经典案例一(5例)1、没有长性的明明案例描述明明今年三岁半了,是一个非常聪明、活泼、好动的女孩子,是全家的掌上明珠。

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家里有很多的玩具和图书。

一天放学后,明明的妈妈向老师诉说:“王老师,明明在家做什么事情都没有长性,积木搭不到十分钟又去玩拼图,拼图没玩几分钟又去抱娃娃......有时磨着我们给她讲书,可是没讲几页她又不想听了,要去玩汽车。

您说,这可怎么办呀?”问题1、请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明明为什么做事没有长性?2、如果你是老师,你会给家长哪些建议?案例分析明明做事没有长性,与其注意发展有关。

3岁左右的孩子,无意注意占明显优势,很容易被新奇、强烈、运动变化、感兴趣的事物所吸引,注意力容易转移到别的活动中去;这个年龄的孩子注意力持续的时间较短,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明明频繁转换活动内容的行为对于3岁左幼儿来说也是比较常见的。

我们可以建议家长从以下三个方面促进孩子注意力的发展:(1)减少无关刺激的干扰。

幼儿常常会因为无关刺激物的干扰出现注意分散现象,因此要清除环境中可能分散注意力的事物。

家长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整理箱或抽屉,将孩子的玩具、图书摆放其中。

每次孩子游戏前和孩子商量好,只拿一个玩具出来。

这个玩具不玩了,收放好,再换另一个。

在孩子搭积木、拼拼图的时候,家长最好不要看电视,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这样可以减少因无关刺激的干扰,降低幼儿注意分散的概率。

(2)明确游戏的目的。

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在注意活动中占主导地位,是一种最有效的注意,要培养这一注意,首先使幼儿明确任务,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并使行为服从于活动的目的及要求注意的事项,使孩子不断积极、主动、自觉地保持注意。

家长可用简短、明确的语言帮助幼儿明确此次游戏所要达到的目标。

例如,孩子选择了拼图,家长可以这样引导:“你想将这些拼图都拼好吗?”(3)培养幼儿的坚持性。

注意力的形成和发展与意志密切相关。

因此,意志力强、坚持性比较长久的幼儿,其有意注意保持的时间也会相对长一些。

例如,拼图没有拼完,孩子就不想拼了,家长可以这样引领孩子:“你刚才说要把这些拼图都拼好,现在还有两块没拼上,你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呢,继续把它拼完吧!”如果孩子不肯,家长可以试着这样说:“我们一起把它拼完好吗?”尽量引导幼儿将事情做完。

2、时代奥城案例描述区域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之一。

在区域活动时间孩子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的材料和内容。

区域活动时也最有利于教师对幼儿进行个案观察,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一天区域活动时,小二班的大宇选择了桌面材料---小弄积木。

大宇搭建军好上面的作品后,一边拉关李老师的手,一边指着他搭建的建筑物说:“李老师,快来看呀,时代奥城。

”“你去过时代奥城吗?”“去过!是妈妈带我去的,时代奥城就是这个样子的。

”晚上大宇妈妈来接他时,李老师向她讲起这件事情,妈妈说两周前确实带他去过时代奥城。

问题1、以大宇为例,分析小班幼儿的记忆特点。

2、如何在活动中促进幼儿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发展?案例分析此案例体现了小班幼儿的记忆特点:无意识记占优势,以形象记忆为主。

(1)人在出生后的三年内,记忆基本上是无意识记,无意识记是指事前没有预定的目的、自然而然发生的识记。

妈妈带大宇去时代奥城并没有特意给他讲解时代奥城的建构特点,也没有要求他识记。

因此,大宇对时代奥城的记忆属于无意识记。

妈妈是两周前带他去的时代奥城,现在他还能记得这件事,说明他能将这些信息保留较长时间,具有较好的信息保存能力。

(2)幼儿期以形象记忆为主。

形象记忆是借助具体的形象记忆某种材料的记忆。

大宇对时代奥城的记忆就属于形象记忆。

通过搭建的形式创造性的再现了他所经历过的事情。

幼儿期无意识记占优势,有意识记开始出现并逐步发展。

幼儿的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他们所获得的许多知识都是通过无意识记得来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儿童感兴趣的、印象鲜明强烈的事物容易记住。

也就是说,符合儿童兴趣需要的,能激起强烈情绪体验的事物,记忆效果较好;直观、具体、生动形象和鲜明的事物,记忆效果好;要记住的东西能成为儿童有目的活动的对象或活动的结果,记忆效果较好;与儿童活动的动机、任务相联系的对象,记忆效果较好。

针对上述幼儿记忆特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教师应通过多种活动方式,调到幼儿的多种感官此参与活动,让幼儿看看、听听、摸摸、动动等,提高无意记忆的有效性;(2)教师通过学唱歌曲、诵读儿歌、复述故事、回想问题、强调游戏规则等方法,促进幼儿有意识记的发展。

(3)有意识记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幼儿是否意识到要记住的任务,活动的动机对幼儿记忆的有意性和积极性有很大影响,所以要加强幼儿言语系统的调节机能,经常提出明确的的意识记的要求,并且注意发展幼儿积极的活动动机,促进他们有意识记能力的提高。

3、学儿歌案例描述一天,李老师只是通过语言教孩子们学习儿歌《小雨和小草》,由于这首儿歌本身语言比较形象生动,篇幅比较短小,因此不到二十分钟孩子们就能背诵这首儿歌了。

之后,李老师就没再带领孩子们进行复习。

一周后,当李老师请孩子们重新背诵这首儿歌时,小朋友们面面相觑,没有人能记起儿歌的内容。

问题1、请运用记忆理论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幼儿的遗忘。

2、结合案例,说一说作为教师如何依据幼儿学习和记忆特点组织教学活动以提高幼儿的记忆效果。

案例分析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过了相当长的时间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

从这个原理,我们可以知道,幼儿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会被遗忘。

案例中的李老师由于在幼儿学会儿歌后,没有进行圾进有效的复习,因此一周后幼儿已经不能回忆起儿歌的内容。

根据幼儿学习和记忆的特点,如果教师这样组织活动,幼儿的记忆效果可能会好一些:(1)学儿歌前,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小草和小雨,让幼儿对这两种事物获得感性认识。

因为,幼儿形象记忆占优势,幼儿观察过小草和小雨,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记忆表象,在学习儿歌时就能回忆起观察过现象,帮助幼儿记忆。

(2)根据学习内容,在班级里创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环境。

环境材料的选取与制作要考虑幼儿的兴趣、生活经验以及生动形象性。

因为,幼儿无意识记占优势,有意识记逐渐发展。

幼儿的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他们所获得的许多知识都是通过无意识记来的。

心理不研究表明,凡是儿童感兴趣的,形象鲜明强烈的事物是容易记住;符合儿童兴趣需要的、能激起强烈情绪体验的事物,记忆效果较好;直观、具体、生动、形象、鲜明的事物,记忆效果较好。

(3)根据儿歌的内容,准备相应的色彩鲜艳的图片或课件,结合图片讲解儿歌内容,帮助幼儿理解。

幼儿机械识记占优势,意义识记逐渐发展。

由于幼儿经验少,理解能力不高,缺乏记忆的方法,所以只能以机械识记为主。

但研究表明,幼儿的意义识记效果好得多。

因此,教师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后,幼儿的记忆效果会更好些。

(4)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在大脑中建立多方面联系,加深幼儿的记忆。

例如,教师可以让幼儿边说儿歌边表演。

(5)及时复习。

老师可以利用进餐前等生活活动过渡环节帮助幼儿时行复习,将短时记忆转变成长是记忆。

4、找不同案例描述在组织幼儿时行“找不同”的活动中,王老师先请孩子们看看这两幅画面是否一样。

开始时有孩子答道:“一样”。

王老师引导道:“你们仔细看看这两幅面有不一样的地方吗?”“没有蝴蝶”;“裤子不一样”;“没有花”;“衣服上没有带子”......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在下面喊着。

“你们说得很对!一下子就发现了这么多不一样的地方。

你们再仔细看看还有什么不一样。

”过了一会儿,甜甜回答说:“蝴蝶结不一样。

”“甜甜真棒,又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地方。

还有不一样的地方吗?看看谁最聪明能够找到。

”过了一会儿达达说:“一只小猪有圈圈,一只没有。

”老师不明白他的意思,请他上来指一指。

“原来你发现了这里不同,快给他拍拍手。

”“还有吗?”孩子们都在认真观察,努力寻找,但过了好一会儿琮是没有孩子能找到。

问题1、此案例体现了小班幼儿观察力发展的哪些特点?2、此时王老师该如何引导幼儿发现这个不同之处?案例分析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知觉。

这个案例主要表现了幼儿观察力发展的以下四个特点:(1)从观察的有意性来看,幼儿还不善于自觉和有目的地进行观察。

在没有其他刺激干扰的情况下,能根据成人要求进行观察。

(2)从观察的顺序性来看,小班幼儿观察时,往往碰到什么就观察什么,顺序紊乱,前后反复,也多遗漏。

表现在这个案例中就是,孩子们先看到的是蝴蝶,再是裤子的颜色的不同,再是没有花,然后又发现一只小猪没有带子,最后才是上猪头上的蝴蝶结不同。

(3)从观察的细致性看,小班幼儿往往只能观察到事物的粗略轮廓,做不到全面细致。

只看到面积大的和突出的部分,很少注意细小的和不十分惹眼的部分,所以他们不能发现这个细小部位的不同。

(4)从观察的理解性看,小班幼儿往往只能看到孤立的事物或事物的表面现象,因而他们大多叙述孤立的单个事物、看不到各个事物之间的关系。

在此案例中孩子们看到的是一只小猪身上没有袋子,而另一只有;一只小猪没有圈圈,而另一只有。

但是,们不能看出这条带子和这个圈圈组成的是一个书包。

正是由于小班幼儿观察缺乏顺序性和细致性,因此他们才没有发现小猪嘴巴不同这个细小之处。

老师可以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引导幼儿进行有顺序的观察。

在此案例中老师可以这要做:“现在我们一起来从上到下观察小猪的头部。

小猪头上戴的蝴蝶结一样吗?小猪的两只耳朵一样吗?眉毛一样吗?嘴巴一样吗?鼻子一样吗?”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看到了小猪嘴巴不同。

如果孩子们还是不能找到,老师可以将小猪的头部放大,以便幼儿能更清晰地看到。

正是由于小班幼儿观察理解性不强,所以孩子们都没有看到小猪身上的书包,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带子和圈圈连起来看是什么,帮助幼儿发现原来是一个书包。

总之,教师可以在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为幼儿提供观察的机会,选择幼儿容易理解的事物,引导幼儿学会观察的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

5、娃娃家的小风波案例描述区角活动开始了,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向娃娃家跑去。

显然,他们都喜欢这个可以装扮自己,快快把自己变大的地方。

由于某种原因,然然没能拿到进入娃娃家的进区胸卡,因此她站在区域门口有些不开心。

“牛牛,你出来让我玩。

”然然霸道地叫着。

“你没有牌,你不能玩。

”牛牛解释道。

“可是我很想玩。

”然然意识到强硬的不行,于是缓和了自己的语气,并用求助的眼光看着老师,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

可是,这是老师并没有介入,等待着牛牛的反应。

“那我也很想玩。

”牛牛看了看手中的玩具,接着说:“那等我玩一会儿,我们再交换,你先玩其它的好吧?”“不要赖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