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迎接未来科学技术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

传统的教育只重视知识量的积累,习于死记硬背的认识习惯和“海绵式”的思维方式,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靠死记硬背去获得学业和职业上的保障。

这种体制教育下的政治课老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脱离实际,空调说教,教师只顾抓升学率,学生陷入题海中,哪里谈得上创新精神和能力?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朱棣文教授严肃地指出:“中国的学生学习很刻苦,书本成绩很好,但是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

”思想政治课面对新形势,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从三方面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一些探索。

1. 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教学中,为培养创新意识,使学生养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的意识。

首先改变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创造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不限制学生向教师发问和相互之间的讨论,尊重学生的个性,消除学生对批评的顾虑,使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敢于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以积极、平等、宽容和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不应是自我权威的维护者和书本、教材的代言人,而是学生创造力的激发者、培养者和欣赏者;其次,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对于敢于提出意见的学生给予赞许,对学生的新意见予以重视,鼓励大家分析其独特之处,不去回答学生自发提出的问题,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寻找解决方法,以探讨和解决问题为目
标,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并以平等的身份参加学生的讨论,制止相互讽刺和打击,尽量利用多种机会鼓励不爱表现的学生进行创新活动,提醒爱表现的学生多听他人的意见,吸收他人的精华,改进自己的思路;再次,自己要有创新意识,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肯定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学生就倾向于挑战、好奇、冒险,激发了学生更大的积极性,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2. 创新思维的培养
疑问是创新的先导,当有了产生解决问题重要性,大脑才能活跃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认识史就是怀疑和标新历史,牛顿在谈到成功的秘诀时说:“我一直在想、想、想。

”爱因斯坦曾精辟地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科学上的实验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制造悬念,启发思考,由此产生矛盾、疑惑、惊讶,使学生探索作答,使思维具有创新性。

为了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我引导学生分析今年抗洪精神时要求学生开阔思路,广泛联想,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学会辐射,学会多角度,多方位思考和解决问题。

从哲学角度分析洪水成因:用普遍联系原理,今年洪水不是孤立现象。

天文学家认为目前天体运动处于新的变异期;地质学家认为地球处于新的活跃期;环境学家认为人类
地球破坏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出现“厄尔厄诺”现象与“拉厄那”现象,大量砍伐森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规律的客观关系原理分析,一些地方只顾经济效益不顾环境保护。

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进程起到阻碍作用,有些地方领导防洪意识差,领导不得力。

抗洪中体现的经济、哲学、政治常识原理让同学们自己分析,结果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从经济常识上讲,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在抗洪中发挥巨大威力,改革开放为抗洪救灾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证,社会主义制度是在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从哲学上讲,发扬集体主义精神,舍小家保大家。

政治常识上则体现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人民解放军为主体的武装力量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执行者,共和国的钢铁长城;新一届政府面对洪水,协调配合,行使国家职能,充分说明机构改革大大促进了政府各部门的工作效率。

对于洪灾的结果,充分说明机构改革大大促进了政府各部门的工作效率。

对于洪灾的后果,要求同学们对立统一原理进行分析,既要看到洪灾使人民财产遭到的巨大损失,也看到战胜自然灾害锤炼人们的意志和能力,洪水将缓减供过于求造成的经济紧缩,促使我们认真总结教训,在发展经济、兴修水利、保护环境、改造环境方面提高认识。

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视野更加开阔,发散性思维能力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克服传统的教育观念,崇尚创新,崇尚怀疑,崇尚冒尖,崇尚独立自主,培养学生一问多思,一问多答,即从正向、
逆向、侧向、横向等方面思考,从平面、立体、宏观、微观、主观、客观方面多角度地思考,善于广泛联想,把发散性和集中性思维结合起来,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结合起来,不苟同于传统和一般的答案方式。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创造新的想法,新的事物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体现在日常的教学中,而且更主要的依赖学生的亲身实践。

讲高一经济常识时,要求同学们利用课余,寒假暑假结合课本中所学的知识和内容联系社会现象,撰写小论文,同学们积极性非常高,有不少小论文达到一等水平,“从县城商业看我国的所有制结构”,“股份制一定能够救活企业吗?”“对春节期间鸡蛋价格涨跌的反思”等等,他们结合自己的知识剖析事例,认真分析,提出自己独特见解,有些不免带有点幼稚,但无疑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面对通货紧缩要求,同学们设计一下最佳投资方案,使自己的积蓄保值增殖等。

讲高二哲学时,引导同学们用哲学原理充分分析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分析封建思想、迷信的危害,树立唯物辩证法观点。

组织学生搞调查、参观、采访,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看看都能体现哪些哲学道理,这样既可加深、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又可从观察、调查,亲自动手过程中提高分析思考,分辨是非的能力,勇于实践,开拓进取。

讲高三政治常识时,我把一些党政机关的人员请进课堂让他们介绍党的性质、宗旨、组织活动原则,介绍国家机构的组成和职能。

并带领学生走出去了解我国正党、人代会、法院、检察院等增强感性认识,增强同学们的法制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维护社会稳定。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教育的成功在于使每个人的能力和创造性得到最充分的开发,求学的目的,不应只是求学问,而应该培养有知识,能独立思考的人”。

只要我们教师素质过硬,方法得当,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就一定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而取得进步,推进素质教育的落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