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数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州市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数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
A .a >b
B .﹣ab <0
C .|a |<|b |
D .a <﹣b
2.根据等式的性质,下列变形正确的是( ) A .若2a =3b ,则a =23
b B .若a =b ,则a +1=b ﹣1 C .若a =b ,则2﹣
3
a =2﹣3b
D .若
23
a b
=,则2a =3b 3.底面半径为r ,高为h 的圆柱的体积为2r h π,单项式2r h π的系数和次数分别是( ) A .π,3 B .π,2 C .1,4 D .1,3 4.计算(3)(5)-++的结果是( )
A .-8
B .8
C .2
D .-2 5.已知单项式2x 3y 1+2m 与3x n +1y 3的和是单项式,则m ﹣n 的值是( ) A .3 B .﹣3 C .1 D .﹣1 6.化简(2x -3y )-3(4x -2y )的结果为( ) A .-10x -3y B .-10x +3y C .10x -9y D .10x +9y 7.已知a =b ,则下列等式不成立的是( )
A .a+1=b+1
B .1﹣a =1﹣b
C .3a =3b
D .2﹣3a =3b ﹣2
8.按如图所示图形中的虚线折叠可以围成一个棱柱的是( )
A .
B .
C .
D .
9.一个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是( )
A .四棱锥
B .四棱柱
C .三棱锥
D .三棱柱 10.若代数式3x ﹣9的值与﹣3互为相反数,则x 的值为( )
A .2
B .4
C .﹣2
D .﹣4
11.下列各数中,比7
3
-小的数是( ) A .3-
B .2-
C .0
D .1-
12.某同学晚上6点多钟开始做作业,他家墙上时钟的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120°,他做完作业后还是6点多钟,且时针和分针的夹角还是120°,此同学做作业大约用了( ) A .40分钟
B .42分钟
C .44分钟
D .46分钟
二、填空题
13.一个角的余角等于这个角的
1
3
,这个角的度数为________. 14.如图,点A 在点B 的北偏西30方向,点C 在点B 的南偏东60︒方向.则ABC ∠的度数是__________.
15.把一张长方形纸按图所示折叠后,如果∠AOB ′=20°,那么∠BOG 的度数是_____.
16.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则原正方体中“国”字所在的面相对的面上标的字是_____.
17.若1x =-是关于x 的方程220x a b -+=的解,则代数式241a b -+的值是___________.
18.在一样本容量为80的样本中,已知某组数据的频率为0.7,频数为_____.
19.小明妈妈想检测小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效果,给了小明37个苹果,要小明把它们分成4堆. 要求分后,如果再把第一堆增加一倍,第二堆增加2个,第三堆减少三个,第四堆减少一半后,这4堆苹果的个数相同,那么这四堆苹果中个数最多的一堆为_____个.
20.据科学家估计,地球的年龄大约是4600000000年,将4600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为_________.
21.若代数式x 2+3x ﹣5的值为2,则代数式2x 2+6x ﹣3的值为_____.
22.如下图是一组有规律的图案,第1个图案由4个基础图形组成,第2个图案由7个基础图形组成,……,根据这些规律,则第2013个图案中是由______个基础图形组成.
23.钟表显示10点30分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________.
24.观察“田”字中各数之间的关系:
则c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压轴题
25.已知数轴上有A、B、C三个点对应的数分别是a、b、c,且满足|a+24|+|b+10|+(c-10)2=0;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
(1)求a、b、c的值;
(2)若点P到A点距离是到B点距离的2倍,求点P的对应的数;
(3)当点P运动到B点时,点Q从A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C点运动,Q点到达C点后.再立即以同样的速度返回,运动到终点A,在点Q开始运动后第几秒时,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8?请说明理由.
2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的坐标为(2,8),点N的坐标为(2,6),将线段MN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线段PQ(点P和点Q分别是点M和点N的对应点),连接MP、NQ,点K是线段MP的中点.
(1)求点K的坐标;
(2)若长方形PMNQ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正下方运动,(点A、B、C、D、E分别是点M、N、Q、P、K的对应点),当BC与x轴重合时停止运动,连接OA、OE,设运动时间为t秒,请用含t的式子表示三角形OAE的面积S(不要求写出t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连接OB、OD,问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三角形OBD的面积等于三角形OAE的面积?若存在,请求出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7.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数学中应用极为广泛.
观察下列按照一定规律堆砌的钢管的横截面图:
用含n的式子表示第n个图的钢管总数.
(分析思路)
图形规律中暗含数字规律,我们可以采用分步的方法,从图形排列中找规律;把图形看成几个部分的组合,并保持结构,找到每一部分对应的数字规律,进而找到整个图形对应的数字规律.
如:要解决上面问题,我们不妨先从特例入手: (统一用S表示钢管总数)
(解决问题)
(1)如图,如果把每个图形按照它的行来分割观察,你发现了这些钢管的堆砌规律了吗?像n=1、n=2的情形那样,在所给横线上,请用数学算式表达你发现的规律.
S=1+2 S=2+3+4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其实,对同一个图形,我们的分析眼光可以是不同的.请你像(1)那样保持结构的、对每一个所给图形添加分割线,提供与(1)不同的分割方式;并在所给横线上,请用数学算式表达你发现的规律:
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用含n的式子列式,并计算第n个图的钢管总数.
28.已知:如图数轴上两点A、B所对应的数分别为-3、1,点P在数轴上从点A出发以每秒钟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点Q在数轴上从点B出发以每秒钟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
(1)若点P和点Q同时出发,求点P和点Q相遇时的位置所对应的数;
(2)若点P 比点Q 迟1秒钟出发,问点P 出发几秒后,点P 和点Q 刚好相距1个单位长度;
(3)在(2)的条件下,当点P 和点Q 刚好相距1个单位长度时,数轴上是否存在一个点C ,使其到点A 、点P 和点Q 这三点的距离和最小,若存在,直接写出点C 所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29.如图,数轴上有A 、B 两点,且AB=12,点P 从B 点出发沿数轴以3个单位长度/s 的速度向左运动,到达A 点后立即按原速折返,回到B 点后点P 停止运动,点M 始终为线段BP 的中点
(1)若AP=2时,PM=____;
(2)若点A 表示的数是-5,点P 运动3秒时,在数轴上有一点F 满足FM=2PM ,请求出点F 表示的数;
(3)若点P 从B 点出发时,点Q 同时从A 点出发沿数轴以2.5个单位长度/s 的速度一直..向右运动,当点Q 的运动时间为多少时,满足QM=2PM.
30.如图,数轴上有A 、B 、C 三个点,它们表示的数分别是25-、10-、10.
(1)填空:AB = ,BC = ;
(2)现有动点M 、N 都从A 点出发,点M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移动,当点M 移动到B 点时,点N 才从A 点出发,并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移动,求点N 移动多少时间,点N 追上点M ?
(3)若点A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 和点C 分别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和7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试探索:BC -AB 的值是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请说明理由.
31.已知:如图,点M 是线段AB 上一定点,12AB cm =,C 、D 两点分别从M 、B 出发以1/cm s 、2/cm s 的速度沿直线BA 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 在线段
AM 上,D 在线段BM 上)
()1若4AM cm =,当点C 、D 运动了2s ,此时AC =________,DM =________;
(直接填空)
()2当点C 、D 运动了2s ,求AC MD +的值.
()3若点C 、D 运动时,总有2MD AC =,则AM =________(填空) ()4在()3的条件下,N 是直线AB 上一点,且AN BN MN -=,求MN AB
的值.
32.如图,A、B、P是数轴上的三个点,P是AB的中点,A、B所对应的数值分别为-20和
40.
(1)试求P点对应的数值;若点A、B对应的数值分别是a和b,试用a、b的代数式表示P点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值;
(2)若A、B、P三点同时一起在数轴上做匀速直线运动,A、B两点相向而行,P点在动点A和B之间做触点折返运动(即P点在运动过程中触碰到A、B任意一点就改变运动方向,向相反方向运动,速度不变,触点时间忽略不计),直至A、B两点相遇,停止运动.如果A、B、P运动的速度分别是1个单位长度/s,2个单位长度/s,3个单位长度/s,设运动时间为t.
①求整个运动过程中,P点所运动的路程.
②若P点用最短的时间首次碰到A点,且与B点未碰到,试写出该过程中,P点经过t秒钟后,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值(用含t的式子表示);
③在②的条件下,是否存在时间t,使P点刚好在A、B两点间距离的中点上,如果存在,请求出t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得出a、b两点到原点距离的大小,进而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由图可知a<0<b,
∴ab<0,即-ab>0
又∵|a|>|b|,
∴a<﹣b.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数轴,熟知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C
解析:C
【分析】
利用等式的性质对每个式子进行变形即可找出答案. 【详解】
解:A 、根据等式性质2,2a =3b 两边同时除以2得a =3
2
b ,原变形错误,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根据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1,即可得到a+=b+1,原变形错误,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根据等式性质1和2,等式两边同时除以﹣3且加上2应得2﹣3
a =2﹣3b
,原变形正
确,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D 、根据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6,3a =2b ,原变形错误,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等式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等式的性质.运用等式性质1必须注意等式两边所加上的(或减去的)必须是同一个数或整式;运用等式性质2必须注意等式两边所乘的(或除的)数或式子不为0,才能保证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由题意根据单项式系数和次数的确定方法即可求出答案得到选项. 【详解】
解:单项式2r h π的系数和次数分别是π,3; 故选:A . 【点睛】
本题考查单项式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单项式系数和次数的确定方法,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即可得答案. 【详解】
(3)(5)-++
=5+-3- =2
【点睛】
本题考查有理数加法,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熟练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是解题关键.
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同类项的概念,首先求出m 与n 的值,然后求出m n -的值. 【详解】 解:
单项式3
122m
x y
+与1
33n x
y +的和是单项式,
3122m x y +∴与133n x y +是同类项,
则13123n m +=⎧⎨+=⎩
∴1
2m n =⎧⎨
=⎩
, 121m n ∴-=-=-
故选:D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同类项,掌握同类项定义中的两个“相同”:(1)所含字母相同;(2)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从而得出m ,n 的值是解题的关键.
6.B
解析:B 【解析】
分析:先按照去括号法则去掉整式中的小括号,再合并整式中的同类项即可. 详解:原式=2x ﹣3y ﹣12x +6y =﹣10x +3y .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法则两个考点.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去括号法则,熟练运用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这是各地中考的常考点.
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 【详解】
A 、∵a =b ,∴a+1=b+1,故本选项正确;
B、∵a=b,∴﹣a=﹣b,∴1﹣a=1﹣b,故本选项正确;
C、∵a=b,∴3a=3b,故本选项正确;
D、∵a=b,∴﹣a=﹣b,∴﹣3a=﹣3b,∴2﹣3a=2﹣3b,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式的性质,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利用棱柱的展开图中两底面的位置对A、D进行判断;根据侧面的个数与底面多边形的边数相同对B、C进行判断.
【详解】
棱柱的两个底面展开后在侧面展开图相对的两边上,所以A、D选项错误;
当底面为三角形时,则棱柱有三个侧面,所以B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棱柱的展开图:通过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去理解和掌握几何体的展开图,要注意多从实物出发,然后再从给定的图形中辨认它们能否折叠成给定的立体图形.
9.A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四棱锥的侧面展开图得出答案.
试题解析:如图所示:这个几何体是四棱锥.
故选A.
考点:几何体的展开图.
1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利用相反数的性质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x的值.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3x﹣9﹣3=0,
解得:x=4,
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了相反数的性质及解一元一次方程,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先根据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可排除C,再根据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解:根据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可知-3<
7
3 -.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其方法如下:(1)负数<0<正数;(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2.C
解析:C
【解析】
试题解析:设开始做作业时的时间是6点x分,
∴6x﹣0.5x=180﹣120,
解得x≈11;
再设做完作业后的时间是6点y分,
∴6y﹣0.5y=180+120,
解得y≈55,
∴此同学做作业大约用了55﹣11=44分钟.
故选C.
二、填空题
13.【解析】
【分析】
设这个角度的度数为x度,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即可求解.
【详解】
设这个角度的度数为x度,依题意得90-x=
解得x=67.5
故填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角度的求解,解题的关键是
解析:67.5
【解析】
【分析】
设这个角度的度数为x度,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即可求解.
设这个角度的度数为x度,依题意得90-x=1 3 x
解得x=67.5
故填67.5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角度的求解,解题的关键是熟知补角的性质.
14.【解析】
【分析】
由题意根据方向角的表示方法,可得∠ABD=30°,∠EBC=60°,根据角的和差,可得答案.
【详解】
解:如图:
由题意,得∠ABD=30°,∠EBC=60°,
∴∠FBC
解析:150︒
【解析】
【分析】
由题意根据方向角的表示方法,可得∠ABD=30°,∠EBC=60°,根据角的和差,可得答案.
【详解】
解:如图:
由题意,得∠ABD=30°,∠EBC=60°,
∴∠FBC=90°-∠EBC=90°-60°=30°,
∠ABC=∠ABD+∠DBF+∠FBC=30°+90°+30°=150°,
故答案为150︒.
【点睛】
本题考查方向角,利用方向角的表示方法得出∠ABD=30°,∠EBC=60°是解题关键.15.80°
【解析】
【分析】
由轴对称的性质可得∠B′OG=∠BOG,再结合已知条件即可解答.
解: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B′OG=∠BOG
又∠AOB′=20°,可得∠B′OG+∠BOG=
解析:80°
【解析】
【分析】
由轴对称的性质可得∠B′OG=∠BOG,再结合已知条件即可解答.【详解】
解: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B′OG=∠BOG
又∠AOB′=20°,可得∠B′OG+∠BOG=160°
∴∠BOG=1
2
×160°=80°.
故答案为80°.
【点睛】
本题考查轴对称的性质,理解轴对称性质以及掌握数形结合思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伟
【解析】
【分析】
根据在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中,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即可解答.【详解】
解: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
“伟”与“国”是相对面,
“人”与
解析:伟
【解析】
【分析】
根据在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中,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即可解答.
【详解】
解: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
“伟”与“国”是相对面,
“人”与“中”是相对面,
“的”与“梦”是相对面.
故答案为:伟.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体与展开图的面的关系,掌握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3
【分析】
根据题意将代入方程即可得到关于a ,b 的代数式,变形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将代入方程得到,变形得到,所以=
故填-3.
【点睛】
本题考查利用方程的对代数式求值,将方
解析:-3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将1x =-代入方程即可得到关于a ,b 的代数式,变形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将1x =-代入方程得到220a b --+=,变形得到22a b -=-,所以
241a b -+=2(2)1 3.a b -+=-
故填-3.
【点睛】
本题考查利用方程的对代数式求值,将方程的解代入并对代数式变形整体代换即可. 18.56
【解析】
【分析】
由已知一个容量为80的样本,已知某组样本的频率为0.7,根据频数=频率×样本容量,可得答案
【详解】
样本容量为80,某组样本的频率为0.7,
该组样本的频数=0.7×80
解析:56
【解析】
【分析】
由已知一个容量为80的样本,已知某组样本的频率为0.7,根据频数=频率×样本容量,可得答案
【详解】
样本容量为80,某组样本的频率为0.7,
该组样本的频数=0.7×80=56
故答案为:56
【点睛】
此题考查频率分布表,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解析】
【分析】
本题有两个等量关系;原来的四堆之和=37,变换后的四堆相等,可根据这两个等量关系来求解.
【详解】
设第一堆为a 个,第二堆为b 个,第三堆为c 个,第四堆有d 个,
a+b+c+
解析:16
【解析】
【分析】
本题有两个等量关系;原来的四堆之和=37,变换后的四堆相等,可根据这两个等量关系来求解.
【详解】
设第一堆为a 个,第二堆为b 个,第三堆为c 个,第四堆有d 个,
a+b+c+d=37①;2a=b+2=c-3=2
d ②; 第二个方程所有字母都用a 来表示可得b=2a-2,c=2a+3,d=4a ,代入第一个方程得a=4, ∴b=6,c=11,d=16,
∴这四堆苹果中个数最多的一堆为16.
故答案为16.
【点睛】
本题需注意未知数较多时,要把未知的四个量用一个量来表示,化多元为一元. 20.6×
【解析】
试题解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 的形式,其中1≤|a|<10,n 为整数.由于4 600 000 000有10位,所以可以确定n=10-1=9.
所以,4 600 000 0
解析:6×910
【解析】
试题解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 的形式,其中1≤|a|<10,n 为整数.由于4 600 000 000有10位,所以可以确定n=10-1=9.
所以,4 600 000 000=4.6×109.
故答案为4.6×109.
21.17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根据题意可得:+3x=7,则原式=2(+3x)+3=2×7+3=17.
故答案为:17
【点睛】
本题考查代数式的求值,利用整体代入思想解题是关键
解析:17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根据题意可得:2x+3x=7,则原式=2(2x+3x)+3=2×7+3=17.
故答案为:17
【点睛】
本题考查代数式的求值,利用整体代入思想解题是关键
22.6040
【解析】
【分析】
根据前3个图,得出基础图形的个数规律,写出第n个图案中的基础图形个数表达式,代入2013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第1个图案中有1+3=4个基础图案,
第2个图案中有1
解析:6040
【解析】
【分析】
根据前3个图,得出基础图形的个数规律,写出第n个图案中的基础图形个数表达式,代入2013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第1个图案中有1+3=4个基础图案,
第2个图案中有1+3+3=7个基础图案,
第3个图案中有1+3+3+3=10个基础图案,
……
第n个图案中有1+3+3+3+…3=(1+3n)个基础图案,
当n=2013时,1+3n=1+3×2013=6040,
故答案为:6040.
【点睛】
本题考查图形规律问题,由前3个图案得出规律,写出第n个图案中的基础图形个数表达式是解题的关键.
23.【解析】
由于钟面被分成12大格,每格为30°,而10点30分时,钟面上时针指向数字10与11的中间,分针指向数字6,则它们所夹的角为4×30°+×30°.解:10点30分时,钟面上时针指向数字
解析:【解析】
由于钟面被分成12大格,每格为30°,而10点30分时,钟面上时针指向数字10与11
的中间,分针指向数字6,则它们所夹的角为4×30°+1
2
×30°.
解:10点30分时,钟面上时针指向数字10与11的中间,分针指向数字6,
所以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等于4×30°+1
2
×30°=135°.
故答案为:135°.
24.【解析】
【分析】
依次观察每个“田”中相同位置的数字,即可找到数字变化规律,再观察同一个“田”中各个位置的数字数量关系即可.
【详解】
解:经过观察每个“田”左上角数字依此是1,3,5,7等奇数
解析:270
【解析】
【分析】
依次观察每个“田”中相同位置的数字,即可找到数字变化规律,再观察同一个“田”中各个位置的数字数量关系即可.
【详解】
解:经过观察每个“田”左上角数字依此是1,3,5,7等奇数,此位置数为15时,恰好是第8个奇数,即此“田”字为第8个.观察每个“田”字左下角数据,可以发现,规律是2,22,23,24等,则第8数为a=28.观察右下角的数字可得右下角的数字正好是左上角和左下角两个数字的和,所以b=15+a=271,右上角的数字正好是右下角数字减1,所以c=b-1=270.
故答案为:270.
【点睛】
本题以探究数字规律为背景,考查学生的数感.解题时注意把同等位置的数字变化规律,用代数式表示出来。

三、压轴题
25.(1) a=-24,b=-10,c=10;(2) 点P的对应的数是-44
3
或4;(3) 当Q点开始运动后第
6、21秒时,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8,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绝对值和偶次幂具有非负性可得a+24=0,b+10=0,c-10=0,解可得a、b、c的值;
(2)分两种情况讨论可求点P的对应的数;
(3)分类讨论:当P点在Q点的右侧,且Q点还没追上P点时;当P在Q点左侧时,且Q点追上P点后;当Q点到达C点后,当P点在Q点左侧时;当Q点到达C点后,当P 点在Q点右侧时,根据两点间的距离是8,可得方程,根据解方程,可得答案.
【详解】
(1)∵|a+24|+|b+10|+(c-10)2=0,
∴a+24=0,b+10=0,c-10=0,
解得:a=-24,b=-10,c=10;
(2)-10-(-24)=14,
①点P在AB之间,AP=14×
2
21
=
28
3

-24+28
3
=-
44
3

点P的对应的数是-44
3

②点P在AB的延长线上,AP=14×2=28,
-24+28=4,
点P的对应的数是4;
(3)∵AB=14,BC=20,AC=34,
∴t P=20÷1=20(s),即点P运动时间0≤t≤20,
点Q到点C的时间t1=34÷2=17(s),点C回到终点A时间t2=68÷2=34(s),当P点在Q点的右侧,且Q点还没追上P点时,2t+8=14+t,解得t=6;
当P在Q点左侧时,且Q点追上P点后,2t-8=14+t,解得t=22>17(舍去);
当Q点到达C点后,当P点在Q点左侧时,14+t+8+2t-34=34,t=46
3
<17(舍去);
当Q点到达C点后,当P点在Q点右侧时,14+t-8+2t-34=34,解得t=62
3
>20(舍去),
当点P到达终点C时,点Q到达点D,点Q继续行驶(t-20)s后与点P的距离为8,此时2(t-20)+(2×20-34)=8,
解得t=21;
综上所述:当Q点开始运动后第6、21秒时,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8.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掌握非负数的性质,再结合数轴解决问题.
26.(1)(4,8)(2)S△OAE=8﹣t(3)2秒或6秒
【解析】
【分析】
(1)根据M和N的坐标和平移的性质可知:MN∥y轴∥PQ,根据K是PM的中点可得K 的坐标;
(2)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三角形OAE的面积S;
(3)存在两种情况:
①如图2,当点B在OD上方时
②如图3,当点B在OD上方时,
过点B作BG⊥x轴于G,过D作DH⊥x轴于H,分别根据三角形OBD的面积等于三角形OAE的面积列方程可得结论.
【详解】
(1)由题意得:PM=4,
∵K是PM的中点,
∴MK=2,
∵点M的坐标为(2,8),点N的坐标为(2,6),
∴MN∥y轴,
∴K(4,8);
(2)如图1所示,延长DA交y轴于F,
则OF⊥AE,F(0,8﹣t),
∴OF=8﹣t,
∴S△OAE=1
2
OF•AE=
1
2
(8﹣t)×2=8﹣t;
(3)存在,有两种情况:,
①如图2,当点B在OD上方时,
过点B作BG⊥x轴于G,过D作DH⊥x轴于H,则B(2,6﹣t),D(6,0),∴OG=2,GH=4,BG=6﹣t,DH=8﹣t,OH=6,
S△OBD=S△OBG+S四边形DBGH+S△ODH,
=1
2OG•BG+
1
2
(BG+DH)•GH﹣1
2
OH•DH,
=1
2×2(6-t)+
1
2
×4(6﹣t+8﹣t)﹣
1
2
×6(8﹣t),
=10﹣2t,
∵S△OBD=S△OAE,
∴10﹣2t=8﹣t,
t=2;
②如图3,当点B在OD上方时,
过点B作BG⊥x轴于G,过D作DH⊥x轴于H,
则B(2,6﹣t),D(6,8﹣t),
∴OG=2,GH=4,BG=6﹣t,DH=8﹣t,OH=6,S△OBD=S△ODH﹣S四边形DBGH﹣S△OBG,
=1
2OH•DH﹣
1
2
(BG+DH)•GH﹣1
2
OG•BG,
=1
2×2(8-t)﹣
1
2
×4(6﹣t+8﹣t)﹣
1
2
×2(6﹣t),
=2t﹣10,
∵S△OBD=S△OAE,∴2t﹣10=8﹣t,
t=6;
综上,t的值是2秒或6秒.
【点睛】
本题考查四边形综合题、矩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一元一次方程等知识,解题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
27.(1)3456;45678
S S
=+++=++++ ;(2) 方法不唯一,见解析;(3)方法不唯一,见解析
【解析】
【分析】
先找出前几项的钢管数,在推出第n项的钢管数.
【详解】
(1)3456;45678
S S
=+++=++++
(2)方法不唯一,例如:
12
S=+1233
S=+++123444
S=+++++12345555
S=+++++++(3)方法不唯一,例如:
()()
12 (2)
S n n n n
=++++++
()()
()()
=.....12.....
1
11
2
n n n n
n n n n
+++++++
=+++
()
3
1
2
n n
=+
【点睛】
此题主要考察代数式的规律探索及求和,需要仔细分析找到规律.
28.(1)
1
3
-;(2)P出发
2
3
秒或
4
3
秒;(3)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由题意可知运动t秒时P点表示的数为-3+2t,Q点表示的数为1-t,若P、Q相遇,则P、Q两点表示的数相等,由此可得关于t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答案;
(2)由点P比点Q迟1秒钟出发,则点Q运动了(t+1)秒,分相遇前相距1个单位长度与相遇后相距1个单位长度两种情况分别求解即可得;
(3)设点C表示的数为a,根据两点间的距离进行求解即可得.
【详解】
(1)由题意可知运动t 秒时P 点表示的数为-5+t ,Q 点表示的数为10-2t ;
若P ,Q 两点相遇,则有
-3+2t=1-t ,
解得:t=43
, ∴413233
-+⨯=-, ∴点P 和点Q 相遇时的位置所对应的数为1
3-;
(2)∵点P 比点Q 迟1秒钟出发,∴点Q 运动了(t+1)秒,
若点P 和点Q 在相遇前相距1个单位长度,
则()2t 1t 141+⨯+=-, 解得:2t 3
=; 若点P 和点Q 在相遇后相距1个单位长度,
则2t+1×(t+1) =4+1, 解得:4t 3
=, 综合上述,当P 出发
23秒或43
秒时,P 和点Q 相距1个单位长度; (3)①若点P 和点Q 在相遇前相距1个单位长度, 此时点P 表示的数为-3+2×23=-53,Q 点表示的数为1-(1+23)=-23
, 设此时数轴上存在-个点C ,点C 表示的数为a ,由题意得 AC+PC+QC=|a+3|+|a+
53|+|a+23|, 要使|a+3|+|a+53|+|a+23
|最小, 当点C 与P 重合时,即a=-
53
时,点C 到点A 、点P 和点Q 这三点的距离和最小; ②若点P 和点Q 在相遇后相距1个单位长度, 此时点P 表示的数为-3+2×43=-13,Q 点表示的数为1-(1+43)=-43
, 此时满足条件的点C 即为Q 点,所表示的数为43-
, 综上所述,点C 所表示的数分别为-
53和-43
.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轴上的动点问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正确理解数
轴上两点间的距离,从中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也考查了分类讨论思想.
29.(1)5 ;(2)点F 表示的数是11.5或者-6.5;(3)127
t =
或6t =. 【解析】
【分析】
(1)由AP=2可知PB=12-2=10,再由点M 是PB 中点可知PM 长度;
(2)点P 运动3秒是9个单位长度,M 为PB 的中点,则可求解出点M 表示的数是2.5,再由FM=2PM 可求解出FM=9,此时点F 可能在M 点左侧,也可能在其右侧;
(3)设Q 运动的时间为t 秒,由题可知t=4秒时,点P 到达点A ,再经过4秒点P 停止运动;则分04t ≤≤和48t <≤两种情况分别计算,由题可知即可QM=2PM=BP ,据此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
(1)5 ;
(2)∵点A 表示的数是5-
∴点B 表示的数是7
∵点P 运动3秒是9个单位长度,M 为PB 的中点 ∴PM=
12
PB=4.5,即点M 表示的数是2.5 ∵FM=2PM
∴FM=9
∴点F 表示的数是11.5或者-6.5
(3)设Q 运动的时间为t 秒, 当04t ≤≤时,由题可知QM=2PM=BP ,故点Q 位于点P 左侧,
则AB=AQ+QP+PB ,而QP=QM-PM=2PM-PM=
12BP ,则可得12=2.5t+12⨯3t+3t=7t ,解得t=127
; 当48t <≤时,由题可知QM=2PM=BP ,故点Q 位于点B 右侧,
则PB=2QB ,
则可得,()()123422.512t t --=-,整理得8t=48,解得6t =.
【点睛】
本题结合数轴上的动点问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3问要根据题干条件分情况进行讨论,作出图形更易理解.
30.(1) AB =15,BC =20;(2) 点N 移动15秒时,点N 追上点M;(3) BC -AB 的值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数轴上点的位置求出AB 与BC 的长即可,
(2)不变,理由为:经过t 秒后,A 、B 、C 三点所对应的数分别是-24-t ,-10+3t ,10+7t ,表示出BC ,AB ,求出BC-AB 即可做出判断,
(3)经过t 秒后,表示P 、Q 两点所对应的数,根据题意列出关于t 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得到t 的值,分三种情况考虑,分别求出满足题意t 的值即可.
【详解】
解:(1)AB =15,BC =20,
(2)设点N 移动x 秒时,点N 追上点M ,由题意得:
15322x x ⎛⎫=+ ⎪⎝
⎭, 解得15x =,
答:点N 移动15秒时,点N 追上点M .
(3)设运动时间是y 秒,那么运动后A 、B 、C 三点表示的数分别是
25y --、103y -+、107y +,
∴BC ()()107103204y y y =+--+=+,AB ()()10325154y y y =-+---=+, ∴BC -AB ()()2041545y y =+-+=,
∴BC -AB 的值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整式的加减,数轴,以及两点间的距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行程问题中等量关系和数轴上点,
31.(1)2AC cm =,4DM cm =;(2)6AC MD cm +=;(3)4AM =;(4)13
MN AB =或1. 【解析】
【详解】
(1)根据题意知,CM=2cm ,BD=4cm .
∵AB=12cm ,AM=4cm ,∴BM=8cm ,∴AC=AM ﹣CM=2cm ,DM=BM ﹣BD=4cm . 故答案为2,4;
(2)当点C 、D 运动了2 s 时,CM=2 cm ,BD=4 cm .
∵AB=12 cm ,CM=2 cm ,BD=4 cm ,∴AC+MD=AM ﹣CM+BM ﹣BD=AB ﹣CM ﹣BD=12﹣2﹣4=6 cm ;
(3)根据C 、D 的运动速度知:BD=2MC .
∵MD=2AC ,∴BD+MD=2(MC+AC ),即MB=2A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