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课后习题:第二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测评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面两图中,左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右图为“巨蟒出山”景观图。

“巨蟒出山”是江西三清山的标志性景观,是由风化作用和重力崩解作用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

结合相关知识完成第1~2题。

1.形成“巨蟒出山”景观的岩石属于左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2.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有()
①岩浆侵入②地壳运动③外力作用④火山喷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题,由材料可知,形成“巨蟒出山”景观的岩石为花岗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左图中乙为岩浆岩,甲为变质岩,丙为沉积岩,丁为岩浆。

第2题,依据材料可判断该景观的形成过程,首先岩浆侵入形成岩浆岩,然后岩浆岩随地壳运动出露地表形成高山,最后受外力作用形成此景观。

2.A
冰楔作用是指在岩石裂缝内所含的冰融水经反复冻融,体积时涨时缩而造成岩层破碎的作用。

读图,完成第3~4题。

3.冰楔作用属于外力作用中的()
A.风化作用
B.流水搬运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
4.图示现象在下列哪一地区表现最显著?()
A.三峡谷地
B.淮北平原
C.青藏高原
D.皖南丘陵
3题,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碎崩解、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这一过程叫风化作用。

冰楔作用属于水对岩石的物理破坏作用,应为风化作用。

第4题,该现象是由冻融交替出现而形成的,四个地区中冻融交替现象表现最显著的地区是青藏高原。

4.C
下图为北美洲西部落基山脉中某地区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5~6题。

5.图中断层①②与岩层③④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A.①③②④
B.③④②①
C.②③④①
D.①③④②
6.图中()
A.甲处断层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B.乙处物质直接来源于地表
C.丙处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
D.丁处岩石由岩浆冷却形成
5题,后形成的岩层将先形成的岩层切断,图中断层①左侧只有花岗岩,说明断层形成后,右侧才有沉积岩层③形成。

岩层③发生明显位移,说明岩层③形成后被断层②切断,最后再有岩层④沉积。

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①③②④,A项对。

第6题,题图为北美洲西部落基山脉中某地区,图中甲处断层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是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处,A项错。

乙处是沉积岩层,乙处物质直接来源于地表,B项对。

丙处位于向斜构造的顶部,C项错。

根据图例,丁处岩石是变质岩,是变质作用形成的,D项错。

6.B
(2020全国卷Ⅲ)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

据此完成第7~8题。

7.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

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
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
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
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
7题,读图可知,断层①将灰岩④断开,故灰岩④先形成,断层①后形成;断层①形成后,地表被侵蚀,形成侵蚀面,之后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形成砂砾石层②;最后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③。

所以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④,D项正确。

故选D项。

第8题,读图可知,砂砾石层的下界存在侵蚀面,可知该面形成的时期遭受侵蚀,B、D两项错误。

侵蚀面相对平坦而广阔,说明地壳运动相对稳定,A项错误,C项正确,故选C项。

8.C
扇三角洲指临近高地直接进入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

辫状河三角洲指发育在断陷盆地缓坡的由辫状河流进入湖盆所形成的三角洲。

白音查干凹陷(由断层活动形成)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与蒙古相邻处。

下图是腾格尔期(地质时期)白音查干凹陷的沉积体平面图。

读图,完成第9~10题。

9.根据三角洲沉积规律推测,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1—泛滥平原,2—扇三角洲,3—辫状河三角洲
B.1—扇三角洲,2—泛滥平原,3—辫状河三角洲
C.1—泛滥平原,2—辫状河三角洲,3—扇三角洲
D.1—辫状河三角洲,2—泛滥平原,3—扇三角洲
10.白音查干凹陷()
A.基岩主要以沉积岩为主
B.北部沉积物粒度较南部小
C.南北断层的坡度无差异
D.北部沉积物颗粒混杂,分选差
9题,扇三角洲指临近高地直接进入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发育在陡坡,河流流程短,对应2;辫状河三角洲指发育在断陷盆地缓坡的由辫状河流进入湖盆所形成的三角洲,河流流程较长,河流水系是辫状,对应3;河流泛滥平原形成在河流两岸,不直接注入湖泊等稳定水体中,对应1。

第10题,白音查干凹陷北部扇三角洲发育,北部是陡坡,河流流速快,泥沙进入湖泊后沉积,沉积物颗粒混杂,分选差。

10.D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第11~12题。

11.图中地层,形成最早的是()
12.关于飞来峰景观的形成过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推移上覆—外力侵蚀
B.垂直上升—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
C.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外力沉积
D.岩层断裂—垂直上升—外力侵蚀—推移上覆
11题,沉积岩层埋藏越深,形成时间越早,图中右侧海拔0米以下的B所示岩层是海拔0米以下岩层中形成时间最早的,在右侧海拔0米以上的岩层中,C所示岩层又在B所示岩层之下,因而形成时间更早。

第12题,由图可知,飞来峰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结合题图所示的岩层状况可推知该飞来峰应为沉积岩层推移上覆之后被外力侵蚀而形成的(其岩层与图中右侧沉积岩层相吻合),而推移上覆则是由于岩层的水平挤压使得岩层断裂,之后继续受水平挤压而出现的(据图中岩层分布可知)。

12.A
读某种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第13~14题。

13.A地区的地质演变过程可能是()
A.水平挤压—岩层下降—外力侵蚀
B.岩层下降—外力侵蚀—水平运动
C.水平挤压—岩层上升—外力侵蚀
D.岩层下降—水平运动—外力侵蚀
14.若乙、丙、丁分别表示岩浆岩、石灰岩、变质岩,要在甲处修建铁路,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
A.火山喷发
B.断层下陷
C.地下溶洞塌陷
D.地下冻土融化
13题,岩层发生弯曲变形说明受水平挤压力;顶部岩层缺失,说明岩层上升遭受侵蚀。

第14题,甲处为可溶性石灰岩,容易受地下水溶蚀而形成溶洞。

14.C
下图为某断陷湖剖面示意图。

断层移动了曾经连续的沉积岩层。

据此完成第15~16题。

15.该湖所在地区至少发生过的断层次数为()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16.断层发生时可能引发()
A.地震
B.泥石流
C.火山喷发
D.滑坡
1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煤层1和煤层2发生明显错位,且沉积岩2右侧厚度明显大于左侧,说明在发生第1次断层后,形成了沉积岩2,因右侧地势更低,沉积物才更厚。

在煤层2形成之后发生了第2次断层,造成沉积岩3右侧厚度大于左侧,因此至少发生过的断层次数为2次。

故选B项。

第16题,断层发生时,岩层断裂错位释放能量,可能引发地震。

故选A项。

16.A
大陆边缘是陆地与洋底之间的过渡地带,海深为0—3千米,大陆边缘的地壳一般属于陆壳,但厚度往往小于大陆内部的地壳,有宽有窄。

根据板块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特征,大陆边缘分为稳定型(A图)
和活动型(B图和C图)两大类。

读大陆边缘类型示意图,完成第17~19题。

17.下列大陆边缘属于上图中A类大陆边缘的是()
A.我国东海岸
B.墨西哥西海岸
C.新西兰东海岸
D.菲律宾东海岸
18.下列山脉属于B类大陆边缘类型中边缘山脉的是()
A.阿特拉斯山脉
B.西高止山脉
C.安第斯山脉
D.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19.根据板块构造理论,C类大陆边缘成因可能是()
①洋壳与陆壳碰撞挤压②陆壳与陆壳碰撞挤压
③洋壳与洋壳碰撞挤压④洋壳与洋壳张裂分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17题,根据板块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特征,大陆边缘分为稳定型(A图)和活动型(B图和C图)两大类。

A图为稳定型大陆边缘,未处在大板块交界处,如我国东海岸。

B类型形成边缘山脉或海沟,如科迪勒拉山系(墨西哥西海岸包含在其中),C类型形成岛弧或海沟等,如亚洲东部的岛弧链(菲律宾群岛包含其中)、新西兰南北二岛。

故选A项。

第18题,B类大陆边缘类型中边缘山脉是由大陆板
块和大洋板块挤压碰撞形成的。

阿特拉斯山脉是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形成的,为陆陆板块碰撞;西高止山脉位于印度洋板块内部;安第斯山脉是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的挤压碰撞形成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位于亚欧板块内部。

故选C项。

第19题,C类大陆边缘为岛弧或海沟等,应为挤压边界,陆壳与陆壳碰撞挤压形成褶皱山脉。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C类大陆边缘成因可能是洋壳与陆壳碰撞挤压、洋壳与洋壳碰撞挤压。

故选C项。

18.C19.C
黄土高原拥有世界约70%的黄土,这里处在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交界处,降水集中,植被破坏严重。

下图为黄土高原兰州—郑州沿线地形剖面图,a、b为沿线上的两地。

据此完成第20~21题。

20.图中黄土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基岩风化
B.流水堆积
C.风力堆积
D.风力侵蚀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地地表凹陷的主要原因是风力侵蚀
B.b地位于郑州附近,流水堆积抬高地势
C.从a地至b地堆积的黄土层厚度逐渐变薄
D.从b地至a地堆积的黄土层颗粒逐渐变细
20题,黄土高原处在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交界处,西北季风从蒙古高原和西北内陆一带带来的沙尘在黄土高原上沉积下来形成黄土层,故黄土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堆积作用。

第21题,a地地表凹陷的主要原因应该是流水侵蚀作用;b地黄土层厚,且黄土堆积颗粒粗,应位于兰州附近;从a地至b地黄土层厚度逐渐变厚;从b地至a地堆积的黄土颗粒逐渐变细。

21.D
万达高速公路是连接重庆万州到四川达州的一条高速公路。

读万达高速公路穿过川东山区的景观图,完成第22~23题。

22.该路穿越山区时不呈“之”字形,而是“逢山开隧,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

其原因主要是()
①节省运营时间,提高运输效率②减少所经聚落,减少拆迁量③缩短公路里程④减轻生态破坏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3.影响万达高速公路施工的最大障碍是()
A.资金
B.地形
C.技术
D.移民
22题,“逢山开隧,遇沟建桥”是为了缩短公路里程,节省运营时间。

第23题,万达高速公路施工需要建设众多的桥隧以保证路面平坦,可见影响公路施工的主要障碍是崎岖的地形。

23.B
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

读图,完成第24~25题。

24.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
B.②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沙砾洪积
C.③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
D.④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
25.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

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4题,由图中可以看出,①地断裂抬升,地势较高,不可能受到黄河干流流水的侵蚀作用;②地断裂下陷,属于洪积倾斜平原,是河流流出山口后泥沙沉积形成的,不可能有黄河干流沙砾的沉积;③地断裂下沉,属于冲积平原,黄河干流又流经此处,所以是黄河干流泥沙冲积而成;④地断裂抬升,但是其属于沙丘覆盖的平原,沙丘属于风力堆积地貌,与黄河干流泥沙的堆积无关。

第25题,根据材料中的叙述“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可以判断,地势较高的地方地下水位较深。

河流的冲积平原、洪积倾斜平原处,泥沙在此沉积,土层较厚。

结合以上两个条件,修建皇家陵墓最佳地点是②地。

①④两地土层太薄,③地地势较②地低,地下水位相对较浅。

25.B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

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

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1)题,板块运动(挤压)导致地形隆升并形成山脉,使得里海逐渐与地中海分离,形成内陆湖盆。

山脉隆升,使注入湖泊的河流减少,导致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

山脉隆升,影响大气环流和水汽的输送,会导致气候更加干旱,湖泊水量减小,水位下降,湖泊水不能外流,会逐渐形成内陆湖。

第(2)题,末次冰期晚期,气温开始回升,湖泊北方的大陆冰川融水量增加,导致湖泊淡水补给增多,而此时气温相对还比较低,湖面蒸发较弱,淡水的补给大于蒸发,湖水盐度较低,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第(3)题,要抓住时间节点: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也就是气候进一步变暖,里海北方的冰川大幅消退后。

答题时抓住三个关键:一是要说明盐分的来源(由北方的大陆冰川融水补给,改为冰川消退后的河流补给),河流带来盐分;二是要说明盐分无法随径流排出(无出水口),只能在湖泊积累;三是说明
水分可以通过蒸发而排出。

总之,就是要把水、盐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分析清楚。

第(4)题,由以上题目可知,里海成为内陆湖的起因来自地壳运动导致的山脉隆升,因此需要具体分析板块的运动状况。

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

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

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

(3)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4)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27.(2020全国卷Ⅰ)(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

如下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

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1)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

(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

(3)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原因。

(1)题,由材料可知,玄武岩最初形成的是平坦的地形单元,但在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说明平坦的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且由台地变成平顶山和尖顶山,说明面积变小。

第(2)题,由材料可知,玄武岩最初形成的是平坦的地形单元,后经流水的侵蚀、切割,形成尖顶山、平顶山和台地。

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

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

第(3)题,据以上分析可知,通过保留的部分可以判断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早晚,构成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是较早形成的,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

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的时间较晚,也就是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故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

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

(2)形成的先后次序: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

理由: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

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

(3)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

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

28.(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

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

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

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2)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

(3)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

(1)题,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主要从河水对河岸的侵蚀作用及河岸岩性、河岸形态等角度进行分析。

该河段地处河流上游河段,因地壳抬升导致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河流以下切侵蚀为主;河岸岩性单一(或相近),河岸直立,因此水位变化对河面宽度影响小。

第(2)题,读图可知,该断面河水深度增加,其原因主要从河流补给量的变化及河水的侵蚀、淤积作用进行分析。

4—6月份,该河段河流主要以季节性融雪补给为主,随着气温升高,补给量增加,河流水位上升,致使河水深度增加;该河段河流以季节性融雪补给为主,河水含沙量低,且流量、流速持续增加,淤积作用弱,河流不断下切侵蚀河床,河道变深,河水深度增加。

第(3)题,8月份该河段以降水补给为主,坡面侵蚀强,导致河水含沙量高。

因降水具有不连续性,河流径流量变化大,流量减小、流速降低时,泥沙淤积作用明显。

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未摆动);单一岩性(岩性相近)河岸,河岸直立。

(2)变化特征:深度增加。

原因:融雪补给为主,流量持续增长,水位上升;融雪补给为主,含沙量低,流速持续加快,侵蚀河床。

(3)降水补给,(坡面侵蚀强,)河水含沙量高;径流量与流速变率大,流速降低时泥沙快速淤积。

29.(8分)下图示意某区域地质构造。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出图示地质构造及判断理由。

(2)描述图示地区各岩层的形成过程。

(3)若图中河流沿岸居民点很少且居民点规模很小,其地质原因是什么?
断层。

岩层在河流沿线附近发生断裂,并且产生位移。

(2)岩层f、e、d、c按顺序沉积;在岩层c沉积后,岩浆沿断层侵入形成b岩层;最后岩层a沉积。

(3)位于断层线一带,多地质灾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