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一.选择题
1.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原因是()
①统治者组织开发江南
②北方多战乱
③江南经济发达
④北方民族矛盾尖锐。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东汉末年以来,由于北方战乱多和民族矛盾尖锐,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故选B.
本题考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原因.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东汉末年以来,由于北方战乱多和民族矛盾尖锐,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
2.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南迁。
其中被称为“五胡”的是()
①匈奴②鲜卑③蒙古族④满族⑤羯族⑥越族⑦氐族⑧羌族。
A. ①②③⑤③
B. ①②⑤⑦⑧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⑤⑥⑧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南迁.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
故选B.
本题考查五胡内迁.
本题考查学生对五胡内迁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3.东晋政权的建立者是()
A. 司马懿
B. 司马炎
C. 司马迁
D. 司马睿
【答案】D
【解析】西晋灭亡的第二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历史上称为“东晋”.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东晋的建立者.
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司马睿建立东晋.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 恢复北方农业生产
B. 巩固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C. 接受汉人文化
D. 加速北方的封建化进程
【答案】B
【解析】为了巩固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北魏孝文帝统治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措施,进行改革.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目的知识点.本题以魏孝文帝改革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5.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最能体现民族融合的措施是()
A. 颁布均田令
B. 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官
C. 迁都洛阳
D. 革除旧俗,吸收汉人文化
【答案】D
【解析】民族汇聚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北魏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主动采取措施,加快了民族融合的步伐.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改革内容中最能体现民族融合的措施是革除旧俗,吸收汉人文化,所以D符合题意.A北魏孝文帝之所以推行均田令主要是为了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维护其政权统治,所以排除.B实行官吏俸禄制,为严惩贪官,所以排除.C迁都洛阳,主要是为了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故选D.
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另外向学生说明,拓跋宏即北魏孝文帝,后改名元宏.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六位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
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比欧洲早了约1000年的成就出现在()
A. 数学方面
B. 农学方面
C. 地理学方面
D. 医学方面
【答案】A
【解析】南朝祖冲之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故选A.
本题考查祖冲之的贡献.
本题主要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数学成就,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总结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7.西晋统一南北,结束了自哪一朝代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三国
【答案】C
【解析】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
故选C.
本题考查了西晋统一.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西晋统一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
8.发生在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下列关于这一局面形成的评价,
正确的是
A. 战乱频繁,严重的破坏了社会经济
B. 封建国家分裂,不利于统一
C. 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 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的相关知识。
ABC三项都只看到了局部和表象,没有认识到历史发展趋势和三国鼎立的本质意义,故均应排除;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军阀割据混战局面,实
现了局部统一,为西晋重新实现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故ABC错误,D理解正确。
故选D。
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主要的历史特点是:
A. 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
B.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 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
D. 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出现了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等割据分裂政权,这期间还出现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高潮。
政权分立、民族融合是当时的突出特点。
故选B。
10.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战役是:
A. 官渡之战
B. 赤壁之战
C. 涿鹿之战
D. 城濮之战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赤壁之战。
208年,曹操率领二十万大军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展开激烈的交战,周瑜用火攻打败曹军。
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不敢轻易南下。
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魏、蜀汉、吴三国鼎立奠定基础。
故选B。
11.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一次战役,它使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
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这次战役是指
A. 长平之战
B. 巨鹿之战
C. 淝水之战
D. 官渡之战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淝水之战的相关知识。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383年8月,前秦苻坚率军南下进攻东晋。
面对强敌压境,东晋统治者赞同主战派丞相谢安的主张,决定奋起抵抗。
淝水之战中,前秦政权被东晋战败,前秦政权瓦解。
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一次战役,它使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
所以ABD不对,C正确。
故选C。
12.“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对下列哪位书法家作品的赞誉:
A. 王羲之
B. 颜真卿
C. 张旭
D. 赵孟頫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王羲之的作品。
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飘若浮云,矫若蛟龙”,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故选A。
13.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是在(D )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西晋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北人大量南迁的知识。
依据所学知识,西晋后期,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出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故选D。
14.266年,代魏称帝,建立西晋政权的是()
A. 曹丕
B. 司马昭
C. 司马炎
D. 司马懿
【答案】C
【解析】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
故选C.
本题考查了西晋建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司马炎建立西晋.
15.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主要表现有:
①耕地面积不断增加②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先进技术
③手工业有快速进步④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江南地区的开发。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南下移民和当地的民众共同努力之下,大量荒地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包括推广和改进犁耕,实现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使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
此外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等农业的多种经营。
手工业有快速进步。
④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是出现在西汉初期,排除④。
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主要表现有①②③。
故选A。
16.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到“公元383年,这个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料的打败了前秦绝对
优势的北方联军”。
这个流亡政府是:
A. 东汉
B. 西晋
C. 东晋
D. 北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淝水之战。
根据题干给出的“公元383年”可知评述的是淝水之战,这次战争的双方是前秦和东晋,这里的“流亡政府”是东晋。
383年,前秦王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
但由于骄傲自大,指挥失误再加上秦军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斗士不愿为前秦卖命导致前秦大军被东晋军队8万人在淝水之战中打败。
故选C。
17.前秦是十六国时期北方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曾一度统一黄河流域,它是哪一民族建立的:
A. 匈奴
B. 鲜卑
C. 氐
D. 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前秦政权的史实。
前秦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曾一度统一黄河流域。
350年氐族人苻洪占据关中,称三秦王,共历六主,享国四十四年。
故选C。
18.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 恢复和发展北方的经济
B. 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C. 加速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D.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答案】D
【解析】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共同生活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北魏孝文帝顺应历史发展趋势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改革措施,其根本目的是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他迁都的最重要原因是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只是巩固统治的表现形式;统治阶级采取的所有措施都是巩固自己的统治。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
注意扎实掌握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影响等。
19.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
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哪一政权,总称为“十六国”()
A. 成汉
B. 西秦
C. 北燕
D. 后赵
【答案】A
【解析】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十六国是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的五胡在中国北方范围内相继建立的国家,北魏史学家崔鸿以其中十六个国家撰写了《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一成、一夏),于是后世史学家称这时期为“五胡十六国”。
实际上这一时期国家数目远多于16。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十六国,注意题目强调的位置。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20.下列关于北魏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其先后顺序是()
①北魏建立
②迁都洛阳
③统一黄河流域
④北魏分裂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③④②①
D. ②①③④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386年初,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迁都盛乐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后来北魏分裂,所以正确的先后顺序是①③②④。
故选:B。
本题以北魏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北魏的历史。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注意掌握北魏历史的相关知识点。
21.小明同学寒假和家人一起出去旅游,回来告诉同学们:“我去的城市号称‘六朝古都’,三国时它叫
建业,而东晋时则叫建康。
”小明同学去的是()
A. 北京
B. 上海
C. 南京
D. 杭州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东晋时则叫建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康是今江苏南京。
孙吴时名建业,东晋改成建康。
故选:C。
本题以小明同学寒假和家人一起出去旅游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三国鼎立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注意掌握三国鼎立的有关内容。
22.南朝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存在于南方的四个朝代的总称。
这四个政权按照出现顺序的正确排列是()
A. 宋、齐、梁、陈
B. 梁、宋、齐、陈
C. 齐、宋、梁、陈
D. 梁、陈、宋、齐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420年,原东晋将领刘裕自立为皇帝,国号宋,此后160年间,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4个朝代,合称为南朝。
故选:A。
本题考查南朝的兴亡,知道南朝包括宋、齐、梁、陈4个朝代。
本题考查南朝的兴亡,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3.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是()
A. 都城从平城迁往洛阳
B. 借鉴汉族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C. 加强对经济和政治的管理
D. 推行学习汉族的文化风俗政策
【答案】D
【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是推行学习汉族的文化风俗政策。
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共同生活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北魏孝文帝顺应历史发展趋势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改革措施。
孝文帝规定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贵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拔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顺应历史发展趋势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改革措施。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影响。
24.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认识。
某同学设计了下面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
这段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B.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答案】D
【解析】示意图展示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根据题干信息“判断这段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故本题答案为D。
故选:D。
本题以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认识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注意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
25.南北朝时期,佛教传人我国,在下列哪个领域得到了直接反映()
①建筑②书法③石窟④哲学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③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朝时,劈山削崖、凿窟造像之风盛行,形成了将中国古代建筑、绘画和雕塑艺术与佛教文化融为一体的石窟艺术。
因此只有③项符合题意,因此排除A、B、C三项。
故选:D。
本题以南北朝时期,佛教传人我国为依托,考查魏晋南北朝的石窟艺术。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他要求南迁的鲜卑人把洛阳看成自己的家乡,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
--改编自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历史教材材料二唐朝采用了通婚和亲来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
李世民在位的二十三年中,嫁给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唐公主、宗室皇亲之女就有六人。
--赵昌《略论贞观时期的民族政策》材料三忽必烈在即汗位之时……实现了中国空前的大一统,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复杂。
他为了巩固对这个偌大国家的统治……建立起了以蒙古贵族为主要统治者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北魏哪一位政治家?他的做法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什么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的方式。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元朝的疆域有何特点?“为了巩固对这个偌大国家的统治”,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什么制度?
(4)综合本题所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认识。
【答案】(1)依据材料一“汉族先进的文化”“南迁的鲜卑人”等信息可知“他”是北魏的孝文帝。
北魏孝文帝继位后,推行了汉化的改革,如改穿汉服、使用汉姓等,使少数民族在饮食、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加快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过程,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2)依据材料二中“唐朝采用了通婚和亲来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可总结第一小问的答案。
根据“赞普”“辞别唐太宗入藏”等信息可知,图片描绘了文成公主入藏这一事件。
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松赞干布几次向唐求婚,后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他。
(3)依据材料三“实现了中国空前的大一统,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复杂”可概括第一问的答案。
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设置行省制管理疆域。
(4)作为开放性试题,从前面的材料、问题和答案中寻找答案。
通过前面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唐朝与吐蕃的通婚,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元朝设置的行政机构,稳定了政局,促进了国家的统一,由此得出: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民族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稳定。
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孝文帝。
促进了民族融合。
(2)通婚和亲。
(3)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复杂。
行省制度。
(4)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民族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稳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孝文帝改革、唐朝民族关系、元朝统治措施相关知识的掌握。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孝文帝改革、唐朝民族关系、元朝统治措施相关知识的掌握。
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是个分裂与动荡的时期,然而,透过历史的表象,又可发现这也是一个文化交流与融合频繁发生的时期。
而且其交融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影响之深远,在中国文化史上都殊为可观。
(1)图一位于什么地方?
(2)图二的作者是谁?他还有什么传世之作?
(3)文化交流与融合“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除材料一的内容外,还有哪些成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4)根据所学知识结合两则材料,谈谈艺术、科技和社会现实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答案】(1)根据图一“龙门石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因此图一位于位于河南洛阳。
(2)根据图二“《洛神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的顾恺之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他擅长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顾恺之一生的创作很多,流传下来的作品有摹本《女士箴图》和《洛神赋图》.图二的作者是顾恺之。
他的传世之作是《女史箴图》。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文化交流与融合“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例如:书法艺术成就辉煌,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
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科学家祖冲之在世界上首次将圆周率数值准确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
(4)根据两则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艺术、科技和社会现实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各种艺术形式都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艺术来源于生活;科技的发展水平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缩影。
故答案为:
(1)位于河南洛阳。
(2)顾恺之。
《女史箴图》。
(3)书法艺术成就辉煌,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
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科学家祖冲之在世界上首次将圆周率数值准确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
(4)各种艺术形式都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艺术来源于生活;科技的发展水平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缩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的相关史实。
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总的时代特点是政权分立,民族融合,这一特点在科技文化上的表现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影响深远。
如,王羲之和《兰亭集序》;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祖冲之和圆周率;顾恺之的《女士箴图》和《洛神赋图》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的相关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