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建筑物观测规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
水工观测规程
目录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2)
5 巡视检查 (2)
6 大坝安全监测 (5)
7 监测资料的整编与分析 (10)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尼那水电站水工建筑物观测作业过程中的要求和内容,具体包括坝体、坝基、坝肩以及近坝岸坡和工程边坡的建筑物和设备的仪器监测方法和巡视检查方法。
管理人员应熟悉大坝观测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规范及技术规程,掌握本工程大坝安全观测方法,同时对观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确保大坝安全运行。
本标准适用于尼那水电站水工建筑物观测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1416-2020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标准
DL/T 5211-2019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技术规范
DL/T 1559-2016 水电站水工建筑物技术监督导则
DL/T 1558-2016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运行与维护规程
DL/T 5259-2010 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DL/T 5209-2005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
GB/T12897-2006 国家一二等测量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3.1术语
3.1.1 运行期:初蓄期后的时期,若水库长期达不到正常蓄水位,则首次蓄水三年后为运行期。
3.1.2变形:因荷载作用而引起结构外形或尺寸的改变为变形。
结构任一点的变形为位移。
3.1.3垂直位移:竖直方向的位移。
3.1.4水平位移:水平方向的位移。
3.1.5滑坡:土体或岩体顺坡向地向下移动。
3.1.6渗流:水通过坝体、坝基或坝肩空隙的流动。
3.1.7渗漏:通过坝体接缝、裂缝和缝隙流出的非期望的水流。
3.1.8扬压力:作用在坝基面向上的水压力。
3.1.9孔隙压力:岩石或混凝土内部孔隙内的水压力。
3.1.10应力:作用于单位面积的荷载或力。
3.1.11 中误差: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的综合值。
3.1.12初始值:仪器设备埋设安装后的首次测值为初值。
仪器设备埋设安装后正常稳定工作前的测值为初始值。
3.1.13 基准值:作为计算起点的测值为基准值,其中最重要的是蓄水前的基准值。
3.1.14 异常:背离正常或一般规律的现象。
3.1.15监控指标:对已建坝的荷载或效应量所规定的界限值。
该值可以是设计值;当有足够的监测资料时,也可是经分析求得的允许值(或允许范围)。
前者称设计监控指标,后者称运行监控指标。
3.2定义
3.2.1大坝变形监测:大坝变形监测项目主要有坝体变形、裂缝、接缝以及坝基变形。
包括平面、垂直位移、正倒垂线、引张线、真空激光准值及测缝位移等。
3.2.2渗流监测:渗流监测是混凝土必须监测的项目,包括扬压力、渗透压力、量水堰渗漏量及水质监测等。
3.2.3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项目主要有应力、应变监测、温度监测、锚索(锚杆)应力监测、钢筋应力监测、钢板应力监测、接缝裂缝开度监测和地震反应监测等。
4 总则
4.1 目的
4.1.1按照本规程要求开展尼那水电站水工建筑物观测工作,以便了解水工建筑物的运行状态,发现异常现象,及时采取缺陷处理和除险加固措施或改善水库运行方式,防止事故发生,保证水工建筑物的安全。
4.1.2定期对观测资料进行考证、分析,进一步认识水工建筑物的变化规律,总结运行经验,为验证设计、评价施工质量、改善运行方式和制定消缺及维护计划等提供技术依据。
4.1.3做好观测资料的积累工作,有计划的整编观测资料,为电站未来可能开展的改造提供一定的技术资料。
4.2 原则
4.2.1观测项目的建立,应注重实用、有效、简单、可行、有重点的原则,合理选择观测断面、测站位置及适宜的监测仪器、设施,并适当考虑今后采取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的可能性。
尽可能采取多种观测手段,以便相互补充、相互校核、相互印证、保证观测资料的完整性,可靠性,全面系统地掌握水工建筑物的运行状态,以达到安全监测的目的。
4.2.2结合尼那水电站大坝的工作性能、特点、以及本工程地质条件或建筑物结构中的特殊问题,建立大坝安全运行所必需的重点监测项目。
4.2.3要求观测资料必须保证真实,准确反映客观实际,必须符合精度要求,计算必须准确无误,分析资料必须客观全面。
4.2.4 监测实践中应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完善观测设备,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引进先进设备,不断提高观测水平。
在更新观测项目时,新旧项目应同时观测一段时间,以便保证观测资料的连续性。
4.2.5在尼那水电站运行阶段,应进行日常的及特殊情况下的巡视检查和观测工作,并负责观测系统和全部观测设施的检查、维护、校正、更新、补充、完善,进行观测资料的整编,观测报告的编写及技术档案的建立。
在本阶段,还应根据巡视检查和观测资料,定期对大坝的工作状态提出分析和评估,为大坝的安全运行提供依据。
4.2.6对水工建筑物应进行系统的连续观测,在新规程出现之前应严格执行本规程。
如本规程在执行过程中与上级有关部门制定的规程有相互矛盾时应以上级部门规程为准。
5 巡视检查
5.1 一般规定
5.1.1大坝安全检查分为日常巡查、年度详查、定期检查、特别检查四种类型。
5.1.2日常巡查由运行管理部负责。
日常巡查应指定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在现场对各建筑物、闸门、启闭设备及水流形态和库区地质等进行巡视、检查。
检查频次按照有关规定执行,检查结果以表格的方式进行记录,发现异常迹象或变化及时报告部门领导和电厂分管领导。
5.1.3年度详查由电厂分管领导组织。
每年汛前、汛后或枯水期对大坝及其附属建筑物进行详细检查。
其内容包括分析观测资料的数据,审阅检查运行、维护记录等资料档案,对大坝及其附属建筑物各种设施进行全面或专项检查,提出大坝安全年度详查报告,报上级部门审查。
5.1.4定期检查由国家能源局大坝安全监察中心组织运行、设计、施工、科研等有关单位参加。
检查的内容为:复查原设计数据、方法及安全度;审查和了解观测资料分析成果;评定大坝的结构性态和安全状况;提出大坝鉴定报告和改进建议。
5.1.5特种检查是由上级单位负责的一种特殊情况检查,当发生特大洪水或暴风雨,强烈地震或重大事故等非常事件后,或发现异常迹象对大坝安全有怀疑时,应安排特种检查。
检查范围取决于异常事件的严重程度和所担忧的事故后果。
检查后,应及时提出大坝安全特种检查报告。
5.2 检查周期
5.2.1日常巡视检查
日常巡视检查的次数:大坝在正常运行期,枯水期(11月至次年5月)每月不少于1次;汛期(6月至10月)每月不少于2次;电站出现长时间、大流量泄洪等非常情况下,巡视检查应加密。
5.2.2特殊情况下的检查
5.2.2.1暴雨时,暴雨后对厂区、岸坡、排水系统等应进行全面检查。
地表排水沟;排水管是否畅通,上坝公路、进厂公路交通通行情况(尼那沟出口);岸坡、混凝土护坡等有无下沉和局部的塌方;各辅助建筑物渗漏等情况。
5.2.2.2特大洪水时,对大坝、厂房、泄水闸等主要建筑物及山体进行严密的监视,发现异常做好记录,并及时向部门负责人及分管领导汇报。
5.3 检查项目和内容
5.3.1 枢纽右岸重力坝及工程边坡检查项目
5.3.1.1检查右岸岸坡接合处有无开裂、渗水情况。
5.3.1.2右岸坝肩区有无裂缝、滑坡、溶蚀及绕渗等情况。
5.3.1.3右岸灌浆平硐有无裂缝、渗水、析出物等异常情况。
5.3.1.4右岸工程边坡有无落石、滑坡等情况,被动式柔性防护网是否完好。
5.3.1.5其他异常情况。
5.3.2厂房坝段检查项目
5.3.2.1 厂房各层建筑物构造是否完好,有无梁、柱、墙体等构造物开裂现象,厂房内有无渗水等情况。
5.3.2.2厂房内排水系统是否完善,有无变形、破坏、淤堵等现象发生。
5.3.2.3坝体各部位廊道是否存在裂缝、渗水、析出物等现象发生。
5.3.2.4其他异常情况。
5.3.3混凝土坝上、下游面检查
5.3.3.1 检查进水口运行是否正常。
5.3.3.2 闸墩上下游有无裂缝,漏水情况。
5.3.3.3闸墩侧面混凝土有无破损,水流冲刷面混凝土有无冲蚀、掉落现象。
5.3.3.4进水闸附属建筑物是否完好,启闭机室有无漏雨。
5.3.3.5混凝土是否存在裂缝、剥蚀、膨胀、冻融等现象发生。
5.3.3.6其他异常情况。
5.3.4泄水闸及其附属建筑物检查
5.3.4.1 检查泄水闸闸墩上下游有无裂缝、漏水情况,水流冲刷面混凝土有无冲蚀、掉落现象。
泄水闸附属建筑物是否完好,启闭机室有无漏雨。
5.3.4.2 其他异常现象。
5.3.5左岸土坝
5.3.5.1坝顶:有无裂缝、异常变形、积水或植物滋生等现象。
5.3.5.2 上游面:混凝土六方体及勾缝等是否有破坏现象,坡面有无植物生长,有无动物洞穴。
坝前铺盖有无冲坑、渗坑、塌陷等异常现象。
5.3.5.3下游面:混凝土六方体及勾缝是否有破坏现象,坡面是否平整,有无裂缝、有无空洞、有无坑穴。
5.3.5.4干砌石坡面:是否平整,有无裂缝、有无空洞、有无坑穴。
干砌石护坡状况是否良好,有无块石架空现象,有无水流淘刷情况。
坝后是否存在渗水点等异常现象。
5.3.5.5土坝与混凝土坝接头部位:有无坍塌、裂缝情况。
5.3.5.6土坝坝肩与岸坡衔接部位:有无塌陷、裂缝情况。
5.3.5.7其他异常情况。
5.3.6水库库区检查项目
水库检查应注意水库渗漏、塌方、库岸冲刷,尤应注意近坝库区的这些现象,主要检查项目如下:
5.3.
6.1水库:渗漏、冒泡现象;库水失流;新的泉水。
5.3.
6.2库区:附近地区渗水坑、地槽;四周山地植物生长情况;库区位移及沉陷情况。
5.3.
6.3塌方与滑坡:库区左右岸是否有滑塌征兆和裂缝、位移产生。
5.3.
6.4其他异常情况
5.3.7其他部位检查
根据现场需要对光伏电站等其他生产部位开展检查。
5.4 检查方法和要求
5.4.1检查方法应符合的要求
5.4.1.1常规方法:眼看、耳听、手摸、鼻嗅、脚踩等直观方法,或辅以锤、钎、钢卷尺、放大镜等简单工具对工程表面和异常现象进行检查。
5.4.1.2特殊方法:采用开挖探坑(或槽)、控井、钻孔样或孔内电视、向孔内注水试验、投放化学试剂,潜水员控摸或水下电视、水下摄影、录像等或其它方法,对工程内部、水下部位或坝基进行检查。
5.4.2 检查工作要求
5.4.2.1巡视检查必须是熟悉水工专业的管理人员参加。
5.4.2.2日常巡查人员应相对稳定。
5.4.2.3年度检查和特别检查,均须制定详细的检查计划并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a.安排好水库调度,为检查输水、泄水建筑物或进行水下检查创造条件。
b.做好电力安排,为检查工作提供必要的动力和照明。
c.排干检查部位的积水,清除检查部位的堆积物。
d.安装好临时交通设施,便于检查人员行动。
e.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确保人身、工程及设备安全。
f.准备好工具、设备、车辆或船只,以及量测、记录、绘草图、照相、录像等器具。
5.5 检查路线
日常巡视检查路线分为3条路线:
5.5.1坝顶巡检路线:右坝头(右岸坝肩、右岸灌浆平洞、右岸坝肩边坡)→混凝土坝(坝顶、上下游坝面、水库库面、右岸水库库周)→泄水建筑物(泄水底孔控制段,1#、2#、3#泄水闸控制段,1#、2#、3#泄水闸进水口,泄水底孔进水段,泄水闸上游左右导墙)→均质土坝(坝顶、上下游坝面、坝脚、左岸坝肩、土坝与左岸连接部位、土坝与泄水闸连接部位、左岸水库库周)→坝下(下游河道、下游两岸防护结构、泄水闸下游左右岸导墙、土坝与泄水闸下游面连接部位)。
5.5.2廊道路线:厂房(厂房缝宽、运行层结构缝、主机结构缝、技术供水层结构缝、厂房排水照明设施、厂房混凝土结构、厂房屋顶)→封闭门右侧廊道(右岸高程2213m灌浆廊道、封闭门右侧基础廊道)→封闭门左侧廊道(泄水闸排水廊道、泄水底孔消力池灌浆排水廊道、泄水闸消力池右导墙渗水、封闭门左侧基础廊道)。
5.5.3库区路线:右岸近坝库岸→左岸近坝库岸→泥鳅山古滑坡堆积体。
巡视检查分为日常巡视检查、详查和定期检查。
日常巡视检查频次至少1次/月,汛前、汛后、出现有感地震后对水电站进行详查(普查),水库达到设计洪水位时检查频次为1次/天。
5.6 检查记录和报告
5.6.1记录和整理工作要求
5.6.1.1每次巡视检查均应按要求作出记录。
如发现异常情况,除应详细记述时间、部位、险情和绘出草图外,必要时应测图、摄影或录像。
5.6.1.2现场记录必须及时整理,还应将本次检查结果与以往巡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如有问题或异常现象,应立即进行复查,以保证记录的准确性。
5.6.2 报告和存档工作要求
5.6.2.1日常巡视检查中发现异常现象时,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报告部门领导及主管部门。
5.6.2.2年度巡视检查和特别巡视检查结束后,应提出简要检查报告,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应急措施,然后根据设计、施工、运行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写出详细报告,并立即向公司领导及有关部门汇报。
5.6.2.3各种巡视检查的线路、图件和报告等均应整理归档。
6 大坝安全监测
6.1 高程控制网监测
6.1.1 布置情况
高程控制网包括1个水准基点(LE-N-01)、9个水准点(BM-N-01~03、BM-N-05~08、BM-N-10、BM-N-12),以及2个水准工作基点(BM-NN-01、BM-NN-02),共13个网点,组成1个闭合的水准环线。
工作基点BM-NN-01和副点BM-NN-02布置在右岸2238.00m高程1#灌浆平洞内,副点位于工作基点的右侧,作为坝顶几何水准的起测点,水准工作基点的高程由水准基点(LE-N-01)引测。
6.1.2监测方法
高程控制网采用闭合水准环线施测,闭合水准环线为LE-N-01→BM-N-01→BM08→BM-N-02→
BM-N-03→BM-N-05→LDD01→LDD02→LDW01→LDW02→LDW03→LDW04→LDW05→BM-N-06→BM-N-07→BM-N-08→BM-NN-01→LDZ-01→LDZ-02→LDZ-03→LDZ-04→LDZ-05→LDZ-06→LDZ-07→LDZ-08→LDZ-09→LDZ-10→NNK-04→LDT-X-01→LDT-X-02→BM-N-10→BM-N-12→LE-N-01。
具体测量线路见图6.1-1。
观测采用瑞士徕卡DNA03电子水准仪和与其配套的铟钢数码水准尺进行,该仪器标称精度为±0.3mm/km。
图6.1-1 高程控制网复测线路图
6.2 几何水准
6.2.1 布置情况
坝顶共设有35个水准点:混凝土坝顶上游侧设10个水准点,编号为LDZ-01~10;土坝坝顶上、下游侧各设有8个水准点,编号为LDT-F-01~08、LDT-D-01~08;土坝下游侧坝坡设有两个水准点,编号为LDT-X-01~02;尾水平台设5个水准点,编号为LDW-01~05;另外在泄水闸右导墙末端设有沉降点LDD-01、LDD-02。
6.2.2 监测方法
水几何水准测量采用瑞士徕卡DNA03电子水准仪和与其配套的铟钢数码水准尺进行,该仪器标称精度为±0.3mm/km,按二等几何水准进行水准测量。
几何水准观测频次为1次/月,分为两条闭合水准路线进行观测,具体观测线路如下:
线路1:NNK-04→LDT-X-01→LDT-X-02→LDD01→LDD02→LWD01→LWD02→LWD03→LWD04→LWD05→BM-N-06→BM-N-07→BM-N-08→BM-NN-01→LDZ01→LDZ02→LDZ03→LDZ04→LDZ05→LDZ06→LDZ07→LDZ08→LDZ09→LDZ10→NNK04
线路2:NNK-04→LDT-F-01→LDT-F-02→LDT-F-03→LDT-F-04→LDT-F-05→LDT-F-06→LDT-F-07→LDT-F-08→LDT-D-08→LDT-D-07→LDT-D-06→LDT-D-05→NNK-01→LDT-D-04→LDT-D-03→
LDT-D-02→LDT-D-01→NNK-04
6.2.3 观测要求
观测应尽量设置固定测站和固定转点可,以提高观测的精度和速度。
6.2.3.1 水准观测采用的水准仪为莱卡DNA03电子水准仪,配合铟钢数码水准标尺;平面变形观测采用的全站仪为Leick TCA2003全站仪(仪器操作方法及检定方法见附录C)。
6.2.3.2观测使用的水准仪除每年按国家计量部门的要求送检外,作业前应按《国家水准测量规范》的规定进行有关项目的检验和校正。
6.2.3.3观测时应尽量使用同一对水准尺,观测使用的标尺除每年送国家计量部门鉴定外,每次观测前,尚应进行有关项目的检校。
6.2.3.4 水准观测的各项限差规定:
a.同一标尺基本分划与辅助分划数相差±0.3mm;
b.由基本分划、辅助分划标出的高差之差为±0.5mm;
c.同一标尺上、下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差为±3.0mm;
d.一测站前后视距差≤±0.5m;
e.前后累计视距差≤±1.5m;
f.环闭合差≤1mm√F(F:环线长度,以km计)。
6.2.3.5所有环线标点,均以主标接测在线路中,副标与主标间的高差应直接测定,即使用同一根水准标尺,采用变换仪器高的方法观测2次,所的高差互差不得超过±0.7mm。
6.3 正倒垂线
6.3.1 布置情况
本工程共布置3条垂线,其中倒垂线2条,编号为IP01~02,正垂线1条,编号为PL-01。
IP01位于大坝右岸坝顶观测房内,作为坝顶引张线右端点。
IP02和PL-01垂线组位于泄水闸引渠左导墙廊道内,作为坝顶引张线的左端点。
垂线测点基本情况见图6.3-1。
表6.3-1 垂线基本情况表
6.3.2 监测方法
各垂线均安装1台南瑞RZ-25型电容式双向垂线坐标仪进行自动化观测,频次为1次/天;3条垂线均设置MZ-1型人工读数盘,2017年12月后定期人工比测,频次为1次/月。
6.4 引张线
6.4.1 布置情况
在混凝土坝顶上游侧布置1条引张线,分别在三个泄水闸坝段、安装间段、1#~4#机组段及右岸两个重力坝段各设1个测点,共10个测点,编号为EX-01~10,用于监测各坝段坝顶水平位移。
引张线设施情况见表6.4-1。
表6.4-1 坝顶引张线监测设施情况表
6.4.2 监测方法
引张线各测点均安装1台南瑞RY-20电容式引张线仪,自动化观测频次为1次/天。
各测点均设有人工读数钢尺,2017年12月后定期人工比测,观测频次为1次/月。
经复核,引张线自动化绝对位移计算公式形式上是正确的,但由于端点垂线自动化测值存在方向和正负号问题,应在南瑞系统中对垂线自动化测值进行修正后,重新计算引张线绝对位移。
6.5 静力水准和双金属标
6.5.1 布置情况
混凝土坝基础灌浆廊道共布置了2套静力水准:1套位于泄水底孔坝段、泄洪闸坝段及泄洪闸左导墙(坝左0+064.00~坝右0+036.00m),共5个测点,编号为SL-Z-01~05,在坝左0+064.00m处布置了1套双金属标(DS1-1(铝)、DS1-2(钢)),作为静力水准的工作基点;1套位于1#~4#机组坝段、右岸重力坝段(坝右0+047.50~坝右0+188.00m)基础灌浆廊道内,共7个测点,编号为SL-Y-01~07,以SL-Y-07作为静力水准基点。
6.5.2 监测方法
各测点处均安装1台南瑞RJ-50型(量程50mm)电容式静力水准仪进行自动化观测,无人工观测设施,双金属标安装RW型双金属标位移计进行自动化观测,其中测点SL-Z-01~05以SL-Z-01为工作基点,以双金属标标为校核基点;测点SL-Y-01~07,以SL-Y-07为工作基点。
静力水准与双金属标观测频次为1次/日。
经复核,静力水准与双金属标计算公式正确。
6.7 测压管及绕坝渗流监测孔
6.7.1 布置情况
6.7.1.1 厂房及右岸重力坝:在厂房及右岸重力坝2193.00m高程廊道内沿坝轴线布置有9支测压管,编号为UP-CG-01~09,另外在2213.20m高程廊道布置有4支测压管,编号为UP-YG-01~04。
6.7.1.2 泄水闸:在泄水闸坝基廊道内设有测压管31支,编号为UP-X01~31,用于监测泄水闸及消力池底板坝基扬压力。
6.7.1.3 泄水底孔:在泄水底孔消能段灌浆排水廊道内设有测压管10支,编号为UP-DX01~10,用于监测消力池底板扬压力。
6.7.1.3 绕坝渗流:在大坝右岸布置有6个绕坝渗流监测孔,用于监测大坝右岸绕坝渗流情况,编号为绕右-01~06,孔内安装南瑞NYZ型压阻式渗压计进行自动化观测。
在土坝左岸、土坝下游及混凝土坝与土坝接头处共布置28个绕坝渗流监测孔,用于监测各部位绕渗情况,编号为绕左-01~28,孔内安装南瑞NYZ型渗压计,进行自动化观测,但多数测压管因施工被掩埋无法找到,仅绕左-01~09、16、18等11支测压管完好。
2015年重新造孔恢复了绕左12、15、22、25、28等5个绕坝渗流监测孔。
6.7.2 监测方法
在测的测压管和绕坝渗流监测孔全部安装南瑞NYZ-200S型渗压计进行自动化观测,观测频次为1次/天。
坝基廊道内54支测压管同时安装有压力表,2017年12月后定期人工比测,有压孔采用压力表观测,无压孔采用电测水位计观测,频次为1次/月。
6.7.3 人工观测方法和要求
6.7.3.1 观测采到最小估读单位。
6.7.3.2观测须按规定测次、采用定人、定时沿固定顺序路线进行。
6.7.3.3观测成果应载入记录本,观测是本次观测值应同上次观测值比较,若数值相差较大,应重新测读。
如读数没错,应仔细观察是否发生异常现象,要及时找出原因,并在记录本上加以说明。
若一时找不出原因,应立即上报。
6.7.3.4若观测设备出现缺陷,观测时一起载入记录。
6.7.3.5当观测实测值大于设计监测值时,应加强观测,查找原因,并逐级上报。
6.7.3.6使用压力表读数时,压力值应读到最小估读单位,两次压力读数差不得大于压力表最小刻度单位。
6.7.3.7用压力表观测测压管水头时,应根据在管口处可能产生的最大压力值选用压力表的量程和量级。
一般压力表读数在1/3-2/3量程范围内较为适宜。
安装压力表时接头处应不漏水。
6.7.3.8资料计算
a.测压管水位计算
H=Z+H0+P
式中H——测压管水位(m)
Z——测压管压力表底座高程(m)
H0——压力表中心至底座的高度(m)
P——压力表读数(Mpa)
b.渗压系数计算
对渗压系数的计算、目的是对建筑物的稳定进行校核,通过分析,若发现有影响大坝安全的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αi=(Hi- H下)/(H上- H下)
式中αi——第i测点渗压系数
Hi——第i测点实测扬压力水位(m)
H上——上游水位(m)
H下——下游水位(m)
6.8 量水堰
6.8.1 布置情况
本工程共设置量水堰5座,其中WE01位于右岸重力坝2213m高程2#灌浆平硐下游侧排水沟,用于监测右岸重力坝及右岸山体渗流量,WE01渗流量汇入WE02中。
WE02位于厂房1#机组段基础灌浆排水廊道集水井右侧下游排水沟,用于监测1#机右侧坝基、坝体渗流量。
WE03位于厂房1#机组段基础灌浆排水廊道集水井左侧下游排水沟,用于监测泄水底孔孔身段到1#机组段左侧坝基坝体渗流量。
WE04位于泄水闸尾渠段横向灌浆排水廊道左侧排水沟,用于监测泄水闸段坝基坝体及消力池基础渗流量。
WE05位于泄水底孔消能段纵向灌浆廊道上游侧排水沟,用于监测泄水底孔消力池基础渗流量。
6.8.2 监测方法
量水堰的堰板前各安装1支南瑞RL-100型电容式量水堰流量计进行自动化观测,观测频次为1次/天,2017年12月后采用容积法进行人工比测,观测频次为1次/月。
6.9 监测自动化系统
6.9.1 系统组成
在右岸重力坝坝后办公楼内设有安全监控中心机房,数据采集计算机设在机房内,安装有南瑞DAMS-IV型智能分布式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负责现场的数据采集,存储管理,进行数据的整编分析,完成日常图表的制作。
监测自动化系统数据采集网络采用总线型结构,网络通信介质为双绞线,采用RS-485标准通信方式。
监测自动化系统包括DAU2000数据采集单元33台,安装差阻式(2块NDA1103和32块NDA1104型)、电容式(11块NDA1303型)、振弦式(2块NDA1403型)、标准量(8块NDA1514型)、环境量(1块NDA1705型)等采集模块共56块。
监测自动化系统共接入仪器707台/支。
6.9.2系统运行管理
监测自动化系统2004年3月完工并移交电厂,移交后监测系统没有进行过有效维护,部分监测设备受损,监测自动化系统瘫痪停测,历史观测数据也全部遗失。
2011年9月对部分受损仪器及外观测点进行了修复,更换了整个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DAU箱、数据线及通讯线),重新建立了终端软件系统及数据库,修复后仪器基本采用原安装参数及基准值,部分测点(如渗压计、量水堰流量计等)修复时未找到原始参数,自动化系统内未编入公式进行计算;2011年12月底监测自动化系统恢复正常工作,并以1次/2天的频率进行日常观测,2014年4月后改为1次/天,数据库备份为1次/1月。
6.9.3 现场检查
各自动化采集单元(DAU2000)均采用壁挂方式安装,每个采集单元由数个采集模块、通信线、电源等组成,并设有备用电源,各模块均设有数据存储、掉电保护及抗电磁干扰等功能。
7 监测资料的整编与分析
7.1 一般规定
7.1.1资料整编包括平时资料整理与定期资料编印。
7.1.1.1平时资料整理的重点是查证原始观测数据的正确性与准确性,进行观测物理量的计算;填好观测数据记录表格;点绘观测物理量过程线图,考察观测物理量的变化,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变化异常值。
7.1.1.2定期资料编印,应在平时资料整理的基础上进行观测物理量的统计,填制统计表格;绘制各种观测物理量的分布与相互间的相关图线;并编印编写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