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1课件:第5章 第4节 第2课时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基本过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若使该植物继续处于 CO2 浓度为 0.003%的环境中,暗反应中 C3 和 C5 浓度达到稳定时,物质 A 的浓度将比 B 的________(填 “低”或“高”)。
(4)CO2 浓度为 0.003% 时,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要的光 照强度比 CO2 浓度为 1%时的________(填“高”或“低”),其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标记 CO2 中的 14C,请写出光合作用中 14C 的转化途径。 提示:14CO2+C5―→2C3(只有一个 14C)―→C5+(14CH2O) ③试总结光合作用各元素的去向。 提示:光合作用总反应式及各元素去向:
(3)结合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分析,若突然停止光照或停止 CO2 供应,叶绿体中 C3 和 C5 相对含量发生怎样的变化?
解析:(1)CO2 浓度降低时,C3 的产生减少而消耗不变,故 C3 的含 量降低,与物质 A 的变化趋势一致;而 C5 的产生不变却消耗减少, 故 C5 的含量增加,与物质 B 的变化趋势一致。(2)在正常情况下, 1 mol CO2 与 1 mol C5 结合形成 2 mol C3,即 C3 的分子数是 C5 的 2 倍。CO2 浓度迅速下降后,C5 的产生不变却消耗减少,故 C5 的 浓度升高。(3)在达到相对稳定时,C3 的含量是 C5 含量的 2 倍。 (4)CO2 浓度较低时,暗反应强度低,需要的[H]和 ATP 的量少, 故在较低的光照强度时就能达到此 CO2 浓度时的最大光合速率。
绿叶→_暗__处__放__置__→叶片一半 曝光、一半遮光→_碘_蒸__气__处理 →颜色变化(曝光处呈深蓝色)
植物叶片在光合作用中 产生了_淀__粉_
科学家
实验过程或依据
实验结论
1941年 鲁宾和卡门
光合作用释放的O2全 部来自于__H_2_O__
20世纪40年 代卡尔文
用14C标记CO2
探明了_C_O__2_中的碳在 _光__合__作__用__中转化成 _有__机__物__中__碳__的途径, 即卡__尔__文__循__环_
[思考探究] (1)为什么暗反应不能较长时间地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提示:因为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H]、ATP 是有限的。 (2)试利用同位素示踪法,分析光合作用过程中各元素的转 移途径。 ①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 H2O 中的 H 和 O,则能在光 合作用的哪些物质中检测到放射性? 提示:O 可在释放的 O2 中检测到;H 可在产生的糖类中 检测到。
绿体基质中进行的。
4.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列参与暗反应必
需的物质是
(B)
A.H2O、CO2、ADP
B.CO2、[H]、ATP
C.H2O、CO2、ATP
D.[H]、H2O、ADP
酶 解析: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包括 CO2 的固定(CO2+C5――→2C3)
和 C3 的还原[2C3[H―]―、酶―A→TP(CH2O)+C5],需要[H]作为还原剂和
成了淀粉;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物
中的氧气来自反应物中的水。
3.光合作用的过程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D )
A.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光反应和暗反应
B.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暗反应,不进行光反应
C.叶绿体基质中可进行光反应和暗反应
D.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暗反应,不进行光反应 解析:光反应是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暗反应是在叶
(√ )
(4)光反应和暗反应必须都在光照条件下才能进行
( ×)
2.1864 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
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
理叶片,成功地证明了
(A)
A.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
B.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水
C.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
D.光合作用产物中的氧气来自反应物中的水 解析:本实验的实验现象是叶片的曝光部分颜色变蓝,说明生
了光合作用产生的 O2 来自 H2O 而不是 CO2 解析:恩格尔曼的实验能够证明 O2 由叶绿体释放出来,叶绿体
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但不能定量分析光合作用生成的 O2 量。
2.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数小时“饥饿”处理(消
耗掉叶片中的淀粉)后,再把叶片的一部分遮光,其他部分曝光。
一段时间后,将该叶片经脱色、漂洗再用碘液处理,结果遮光
第 2 课时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基本过程
1.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而呼吸 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光能
2.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为:CO2+H2O叶―绿―→体(CH2O) +O2。
3.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产物是 O2、[H]和 ATP。 4.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产物是糖类等物质。 5.光合作用中的物质转化为:
物质变化 和O2;
+C5→2C3;
②ATP的合成:在相关酶的 ②C3的还原:
作用下ADP和Pi形成ATP 2C3→(CH2O)+C5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能量变化 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有机物中稳定的化
学能
相应产物
O2、ATP和[H]
葡萄糖等有机物
3.两者的联系 (1)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 ATP; 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 ADP 和 Pi,即两个反应阶段相辅相成,密切联系。 (2)没有光反应,暗反应缺乏[H]和 ATP,无法进行;暗反应 受阻,光反应因产物积累也不能正常进行。可见,二者相互制约。
2.在正常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某植物,当突然改变某条件后,
即可发现其叶肉细胞内 C5 含量突然上升,则改变的条件
可能是
(D)
A.停止光照
B.停止光照并降低 CO2 浓度
C.升高 CO2 浓度
D.降低 CO2 浓度
解析:CO2 是暗反应进行的条件之一,如果 CO2 减少,自然就不
能顺利地形成 C3,已有的 C3 仍会通过 C3增加
CO2供应不变
增加
光照不变,CO2 减少 增加 由充足到不足
增加
光照不变,CO2 增加 减少 由不足到充足
减少
模型分析
[题组冲关]
1.玉兰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稳定的光合作用时,如果将之
移至暗室中,短时间内叶绿体中 C3 与 C5 相对含量的变化
分别是
(A )
4.如用 14C 标记的 CO2 来追踪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碳原子,则 14C
的转移途径是
(C )
A.14CO2→叶绿素→糖类
B.14CO2→C5→C3→糖类
C.14CO2→C3→糖类
D.14CO2→叶绿素→ATP 解析:光合作用过程中,CO2 首先与 C5 相结合,形成 C3,
然后 C3 被还原形成糖类等有机物。
[归纳拓展] 光合作用中元素去向分析
1.分析思路
光照和 CO2 浓度骤变时 C3、C5、 [H]和 ATP 物质含量变化的分析
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光合作用中 C3、C5、[H]、ATP 含量
的变化可以采用下图分析:
2.分析结果
条件
C3 C5 [H]和ATP
光照由强到弱, 增加 减少 减少或没有
核心要点二 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关系 1.过程图解
2.两者的区别
比较项目
光反应
暗反应
实质
光能转换为化学能,并放
出O2
固定CO2,形成有机物
时间长短
短促
较缓慢
需要条件
色素、光照、酶
不需要色素和光,需 要多种酶
反应场所 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
叶绿体的基质中
比较项目
光反应
暗反应
①水的光解:水分解生成[H] ①CO2的固定:CO2
酶的催化,并消耗能量(ATP)。
核心要点一 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实验分析 1.萨克斯实验 (1)实验过程:
绿叶―暗几―处―小放―时置→一 一半 半曝 遮光 光―碘处―蒸―理气→曝遮光光处处变无深颜蓝色色变化 (2)实验分析: ①设置了自身对照,自变量为光照,因变量是叶片颜色的变化。 ②实验的关键是饥饿处理,使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避免 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③本实验除了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的同时,还证明了光 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密闭玻璃罩+绿色植物+ 蜡烛→不易熄灭 小鼠→不死亡 500多次植物更新空气实验
植__物__可__以__更__新__空__气___
在_阳__光__照__射__下,植物体 只有_绿__叶__才能更新空气
1845年 梅耶
根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光合作用把光__能__转换成 _化__学__能__储存起来
1864年 萨克斯
部分不变蓝,曝光部分变蓝。下列有关本实验的分析及结论合
理的是
()
①本实验未设对照组 ②有无光照是遮光和曝光区域显现不同结
果的唯一原因 ③实验初始时遮光和曝光区域均应达到无淀粉状
态 ④实验证明叶绿体利用光照将 CO2 转变成了淀粉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实验中曝光部分能够变蓝是因为产生了淀粉,遮光部分 不变蓝是因为没有产生淀粉,因此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充分 说明光照下能产生淀粉;而 CO2 对本实验结果的影响未作研究。 答案:A
[题组冲关]
1.历经一个半世纪,科学家们做过许多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
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在下列几个著名实验中,相关
叙述不.正确的是 A.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 C)
B.萨克斯的实验也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C.恩格尔曼的实验定量分析了水绵光合作用生成的 O2 量 D.鲁宾和卡门的实验中,用 18O 分别标记 H2O 和 CO2,证明
①14CO2―→14C3―→(14CH2O);②H2 18O―→18O2。 6.光合作用的能量转换为:光能―→ATP 中活跃的化
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与探究历程 1.光合作用的概念[填图]
2.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填表]
科学家
实验过程或依据
实验结论
1771年普 利斯特利
1779年 英格豪斯
2.鲁宾和卡门实验 (1)巧妙之处:两组实验相互对照直观地表现出氧气是来自于 水中的氧,而不是来自于二氧化碳中的氧。 (2)自变量为被标记的 C18O2 和 H2 18O,因变量是 O2 的放射性。
3.卡尔文循环 (1)探究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用 14C 标记 CO2,追踪检测放射性,探明了 CO2 中的碳在 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 (2)结论: 碳的转化途径:14CO2+C5→14C3→(14CH2O)。 [名师点拨] 萨克斯和鲁宾、卡门实验对照方式的不同 萨克斯实验和鲁宾及卡门实验的对照设计方法是不相同的。萨克 斯实验的对照方式为自身对照(一半曝光与另一半遮光);而鲁宾和卡 门实验的对照方式为相互对照(通过标记不同的物质:H2 18O 与 C18O2)。
提示:①停止光照:C3 含量相对增加,C5 含量相对减少。 ②停止 CO2 供应:C3 含量相对减少,C5 含量相对增加。
[题组冲关] 3.据下面光合作用图示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⑥过程发生于叶绿体基质中 B.⑤过程发生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C.图示①~④依次为[H]、ATP、CO2、(CH2O) D.②不仅用于还原 C3,还可用于矿质离子吸收等 解析:光反应产生的 ATP 只用于暗反应,呼吸作用产生的 ATP 才能用于矿质离子吸收等生命活动。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 1.过程及分析[据图填空]
①场所: 类囊体薄膜 ②条件: 需光
叶绿体基质 不需要光
2.反应式
1.判断下列有关叙述的正误
(1)光合作用产生的 O2 来自于 CO2 和 H2O 中的“O”
(×)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是 CO2 和 H2O,产物是有机
物和 O2
(√ )
(3)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光能
这样 C3 减少,C5 形成后却不能进一步转变,于是就积累起来。
3.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培养在 CO2 浓度为 1%环境中的某 植物迅速转移到 CO2 浓度为 0.003%的环境中,其叶片暗反应 中 C3 和 C5 微摩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物质 A 是________(填“C3”或“C5”)。 (2)在 CO2 浓度为 1%的环境中,物质 B 的浓度比 A 的低,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 CO2 浓度从 1%迅速降低到 0.003%后,物质 B 浓度升高的原 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增多 减少
B.减少 增多
C.增多 增多
D.减少 减少
解析: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稳定的光合作用时,C3 和 C5 处
于动态平衡状态;移至暗室后,短时间内由于光反应速度下降,
ATP 和[H ]的合成减少,C3 还原成 C5 的过程受到影响,而 C5 仍能正常和 CO2 反应生成 C3,故 C3 增多,C5 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