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版浅谈小学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内容提要: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积极的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即数学来自生活实际,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究竟如何让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理解。


一、扑捉“生活素材”,唤起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但生动的内容被列入教材后就成了抽象的概念。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创造性地再把教材还原于现实生活,将数学教学与生活融合,勾勒出“生活画面”,就可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一年级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节数学课,可这样设计:“新学期开学了,大家走进校园,你会看到校门口两旁摆放着许多盆花,你知道每边有多少盆花吗?两旁一共有多少盆花吗?”“今天大家刚来学校,互不认识,你知道我们班的每组各有几个同学吗?全班一共有多少个吗?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吗?全校又共有多少人吗?我想大家对这些问题的答案暂时还不知道,我们就要不断地学习,从中了解到会计算出来,这就是我们的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大家有信心学好它吗?”又如,在教学“6的分成”时,可创设一个分李子的情境:妈妈买来6个李子,要你分给自己和弟弟吃,你准备怎么分呢?为什么?这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个学生都在积极思考,既让学生对6的组成有了清晰的认识,又在课堂中渗透了“人文”精神,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友爱。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自经历将生活原形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过程,学生在生活中碰到很多问题都是数学知识的具体化,如《钟面的认识》《统计》等,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如讲故事、做游戏、看图等,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多体会到数学贴近生活。

在教学“10以内各数的认识”时,我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环境布置,说说有几扇窗、几块黑板、几盏灯等,指导学生们用规范的语言表达物品的数量。

让孩子们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类似的与生活相贴近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用处真大,实现了学习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化。

如认识图形教学,让学生观察身边有哪些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让学生亲自摸一摸、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这样亲身体验和感受物体的形状,便有得学生弄清这些图形的特征。

三、课堂教学数学问题生活化。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要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堂。

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

教学时千万不要把自己和学生都死死捆绑在教科书里,死记那些小学生认为枯燥的概念和公式。

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把培养学生带着问题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从生活中的事物中提炼出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让数学为实际生活服务。

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

新教材设计从学生出发,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素材,每一个新授知识都为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设计了参考的教学情境图,老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一种适合自己教学的模拟生活的情境,使学生感到数学是可亲可近的,在不知不觉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

逐步产生求知的欲望。

第一册“统计”单元,例题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聚会情境提出问题,体现了生活里需要统计,以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时,我对教材进行了加工,使整堂课围绕过生日这一内容展开,先让学生回忆自己过生日时,家里来了哪些客人,并说说当时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话锋一转,大象今天也过生日,看看它的家里来了哪些客人?这时学生兴趣高涨,争着说自己的发现。

我抓住时机问:你还想知道什么呢?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显然正是由于学生非常熟悉情境中的生活,所以不仅学得主动,而且兴趣盎然。

如: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整百、整千数的速算,可以利用学生买东西的生活经验去发现和理解算法。

教师可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妈妈到商店买球鞋,身上有133元,每双球鞋98元,妈妈可以怎样付钱,还剩多少元?学生想出了多种方法,其中有的借鉴买东西时“付整找零”的经验得出付出100元,再用33元加上找回2元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抽象出133-100+2的算式。

又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

四、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文/李大卫
94
95
学习版
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

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积极的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
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尝
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即数学来自生活实际,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单位:元宝山区元宝山镇中心校)
微课优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文/李文静
微课是一种采用图像、文字、音须、动面等多体教学技术,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来讲述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的教学方式。

微课是建构主义思想在教学领域中具体应用,通过微课能把难讲授或者复杂的知识点折分为多个系统完整的,有着内在逻辑关系的微小知识模块。

微课的时间一般在十分钟之内,资源容量上比较小,时间也很简短。

由于短小精的特征,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灵活使用。

小学生一般都处在6岁12岁的年龄阶段,认知特点是很难维持长时间的注意,对事物感知以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的为主。

微课的形象生动的特征,是非常满足小学生的需要。

一、利用微课激发识字兴趣。

根据教学经验,笔者发现,识字量少的学生,大多会认为“识字难”。

面对一个个“方块字”,在缺乏他人的正确指导时,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畏难,因此对识字提不起兴趣。

而“兴趣是最好的老
师”,教师利用微课,创设童趣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学生识字更加主动。

例如在一年级上学期,在进行一年级第一课识字课前,笔者制作了一个微课。

该微课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把《天地人》里的一类字装扮成了一个个能说话的卡通人物。

如“天”字,笔者给“天”字的第一横画中画出了两只眼睛,第二横画成了一个人张开手臂的样子,把撇和捺画成了双腿。

这样一个“天”字就成为了一个卡通人物。

笔者借机和学生说道:”每个汉字,都和我们一样,有自己的名字。

我们想认识它们吗?“学生们兴趣盎然,在教授“天”字的读音、意思后,笔者趁机教授“词语”的概念——汉字和我们小朋友一样,很喜欢交朋友。

“天”字也有朋友,它和“地”字在一起,成为了好朋友。

这对好朋友就叫“天地”。

“天地”是一个词语,“天”字还有许多好朋友呢,比如“白”,它和“白”一起就组成了“白天”。

通过充满童趣的微课情境导入,抓住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的的特点,微课把汉字、图像、声音有机结合在一起,让识字教学变得充满趣味,学生主动学习汉字的热情被点燃。

利用微课,可以给汉字赋予“生命”,成为形象鲜明的卡通人物,学生在视觉冲击中趣味识字,主动识字。

二、利用微课营造融洽氛围。

微课视频除带有总结作用外还能在课上营造出轻松、舒适的学习氛围,提升课堂活力,调动学生的主观生动性,让他们可以在兴趣的基础上进入深度学习。

首先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探析,从文本中寻找能代表主题思想或段落的含义的字词,以此为
基础进行拓展,既强调字词的拼音、写法和用法,还要将其扩展为完整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可以主动思考相关问题,并积极地和教师、同学沟通,在微课视频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明显降低,他们能真正融入课堂,同时也能锻炼思维能力,从文字中领悟到更深藏的内涵,最终强化学生能力,久而久之也会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未来学习和发展提供保障。

在此期间教师需要注意一点,微课视频的内容不得脱离教材内容,保证学生能够真正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最终由字过渡到词,再由词过渡到句,最终提升理解能力,从根本上强化语文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三、利用微课让教学直观化。

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根据低年级学生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的这一特点,笔者尝试通过微课把学生带进形象的情景中。

如教学《口耳目》一课,笔者借用微课,向学生展示了“羊、鸟、兔、木、禾、竹”等字的演变过程,学生体会到了象形字演变的奇妙,对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又如在学习《日月明》时,笔者制作了微视频,学生通过生动、直观的动态视频,很轻松地明白了会意字的组成,如“男”就是一个人在田里出力干活,“看”就是手遮在眼睛旁,仔细往旁边望。

学生体会到了汉字的有趣,因此在学习本课其他生字时,纷纷猜测每个字是什么意思,发言踊跃:“我知道了细小的土就成了尘。

”“一物体细而长的部分朝上就成了尖。

”......这种形象的造字方法,不但让学生乐于识字,同时也对学习祖国的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利用微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从我国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后,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有了明显的提升,在教学中更关注对于学生的启发和引导,但在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中,要想提高整体学习质量,还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微课则可以实现该目的。

在使用微课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所掌握的碎片化知识加以整合,从而促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结构。

在此基础上,即使教师不在场,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独立进行识字学习,大大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这是传统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方法无法实现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指导性有所削弱,反而可以提高了教师的启发引导性作用。

总之,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充分开发和利用微课教学,能极大地提高识字的效率,让学生真正享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从而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单位: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前河乡中心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