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丈八寺镇小学
综合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我们县对小学3-6年级学生进行了品德社会、科学学科的期末质量测试,其目的是为了检测学生对学科知识、技能的掌握及运用程度,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以便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找准切入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努力提高品德社会、科学学科的教学质量。
针对我镇综合科试卷,进行了认真分析查阅,从中看到了一些成绩与问题。
下面就我镇小学品德社会、科学学科的教学质量做以下分析。
一、关于试题
1、指导思想
本次命题本着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原则,以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理念为指导,紧扣教材,抓住重点,联系实际,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结合本学科特点,以闭卷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全面的测查,力争用我们的测试来引导教师的教学方向,调动广大师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
2、命题原则
本次命题既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测查,又注重了过程与方法的测查,同时还考虑到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全方位的综合素质测查,主要体现以下几个原则:
(1)基础性原则:基础知识的比例占70%,充分照顾各个层次水
平的学生。
(2)创新性原则:各个年段的试卷中均设有开放性试题,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放飞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创新性。
如有的填空题没有固定的答案,旨在检测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3)导向性原则:通过测试使广大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及早转变教学观念,了解当前教学改革的方向,以便对今后的教学起到导向作用。
如:每张试卷死记硬背的题目少,需要学生灵活回答的题目多,结合学生实际的题目多。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死抠书本,要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
(4)实践性原则:在品德社会、科学学科的测试卷中,均设计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题型,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
如每个学科中的简答题,就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并能解决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试题特点
(1)面向全体学生。
本次命题面向各个层次的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试题,这是本科试题的最大特点。
(2)注重基础知识。
70%的试题是测试学生的基础知识,都是应知应会的内容,体现在填空、选择、判断等题目中,具体题目不在此一一列举。
(3)试题灵活多样。
除了题型众多外,试题的灵活多样主要体现在知识点的灵活运用上。
如简答题,这道题前一问是书上的问题,后一问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写出自己的学习方法。
这就需要学生灵
活掌握知识,并会综合运用。
(4)突出重点、贴近生活、难易适度。
本次试题把教材的重点内容都包容在内,难而不偏怪,易而不迁就,出题时既要考虑到重点,又要照顾到全面是有一定难度的。
二、试卷分析
1、基础知识较好。
我把试卷进行整理、统计、分析,从数据统计表中不难看出,无论是思德社会还是科学,各年级的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非常好。
体现在基础知识比较集中的判断、填空题得分率较高。
如三年级品德社会判断题应得分10分,实得平均分9.7分,得分率占97%;四年级判断题应得分10分,实得平均分为9.3分;五年级判断得分率为99%;六年级判断得分率为98%。
2、大部分学生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说明我们的学生语文书写基本功比较过关,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这得益于我们的老师长期的训练。
3、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答的非常好。
如四年级品德社会:写出你所见过的交通工具;你家附近的市场或卖店出售哪些蔬菜和水果?哪些是当地产的?哪些是从外地运来的?同学们答的都非常好,几乎没有丢分的。
4、大部分教师批卷认真,学生成绩真实可信。
学生答题、得分情况符合试题的难易分布。
如:五年级科学第一题填空,第二题判断并改错较简单,有个别同学只做了判断没有改过来外,其余的题丢分不多,学生的得分率为81%
5、基本能力差。
考查能力、创新方面的题目,大部分学生答得不太好,学生的语言组织得不好,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较弱,知识教条化,缺乏灵活性,以致于有些题答得死板。
三、存在的问题
1、忽视综合科的教育作用。
由于一些主客观的原因,一些教师、学生、家长把它看作“副科”、“小科”,致使综合科的教学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2、提高教师素质
担任综合科的教师多为由班主任兼任,教学科目多,课节多,给备课带来极大困难,加之部分教师,缺乏相关学科教学理论的学习,又没有外出学习的机会,教学上照本宣科,这是造成综合科成绩不尽人意的重要因素。
3、教育理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
教师独霸课堂,以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本位,以教材为本位,教学过程中不讲方法,只让学生背条条框框,造成学生思维不开阔,能力较差。
也有很多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教育理念,把学生当作盛装知识的容器,忽视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缺乏师生民主和谐关系的协调。
教师代替学生体验,代替学生思考,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与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背道而驰,这是影响综合科教学质量的又一重要因素。
四、几点建议
为使教师在教学上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清晰的思路,科学的方法,为了增强综合科教育的实效性,提高综合科的教学质量。
在此提出几点建议:
1、提高四个意识
(1)目标意识。
即教学活动的目的性。
教学的每一项活动,从确定活动主题,选择活动内容,采取活动方法,乃至整个活动过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
(2)主体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目的,改变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
(3)情感意识。
以教师的真情实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注意通过学习活动挖掘儿童对生活的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
(4)诊断意识。
即注意对儿童课上生成性问题的指导,以及学生对学习的反馈。
2、实现四个转变
(1)由过去的灌输向积极地引导转变。
过去我们考虑比较多的是教什么,给学生什么,重在讲道理。
教师在备课和教学中考虑最多的是怎样把要教的东西给学生讲清楚。
现在应从“重在讲”变为“重在引”,教师要研究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的
学习过程中给予积极的引导。
(2)由问题的主考官向积极启发转变。
(3)由课堂上的主宰者向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合作伙伴、朋友转变。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要能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对于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不加掩饰,与学生一起探讨,解决各种问题。
(4)由道德行为的评判者向辅导者转变。
对一个事物、一种道德行为不要由教师来评判对与错,而是辅导学生通过比较、研讨,学着自己判断。
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为学生提供学习服务,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道德行为习惯。
3、开足课时,配齐任课教师。
课程标准要求“各学校都应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不得随意减少课时或提前结束课程,并按照班级数额和课时要求配齐教师。
”这个规定的提出是有针对性的,以往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有的学校往往认为综合课都不是“主课”,而随意削减。
尤其是到考试阶段,即使开设也早早结束课程,让出时间给语文、数学等“主课”。
根据我们县的“县情”,各校都能做到开足课时,在配齐教师方面会有一定困难,但不管怎样,各校不能忽视综合科的地位与作用,综合课一定要有人上,而且要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
4、加强培训,提高师资水平。
品德与社会课以“参与社会,学会做人”为课程的核心,教学内
容从个人身心、家庭、学校一直涉及到国家和世界,包含了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知识、能力和做人的正确态度与价值观。
因此,对任课教师的人品与学识均有较高的要求。
这样,各学校不仅安排教师时要选择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相关专业知识和较强教学组织能力的教师担任教学工作,而且还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总之,通过测试我们看到了成绩与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教研员将加强对新课程的教学研究,搞好新课标、新教材的培训工作,与第一线的教师一起,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改革进取,不断创新,使这门综合课程的教学日臻完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