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贫先治愚 扶贫先扶教--沈师附校教育扶贫的实践与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贫先治愚 扶贫先扶教
——沈师附校教育扶贫的实践与启示
◎苏 杭
摘 要: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教育扶贫是我国扶贫助困的治本之策。

本文希望通过沈阳师范大学附属学校20年来潜心扶教扶贫,助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成功案例,为各地开展教育扶贫、精准扶贫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精准扶贫;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沈师附校
一、前言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扶贫的重要意义,要通过教育让同学们“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

在落实教育扶贫工作重点以保障建档立卡家庭学生顺利接受义务教育为核心,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贫困家庭学生应助尽助的基础上,各地和各扶贫单位在落实教育资助的形式上也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而沈阳师范大学附属学校(以下简称:沈师附校)这所在新时代的曙光下由薄弱农村小学蜕变成长起来的优质学校,二十年如一日地用朴实的良心教育践行教育精准扶贫的责任与担当,也让人们看到了教育改革实践者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道路上的奋进历程。

二、沈师附校的教育扶贫实践
(一)践行“教育扶贫”的初心与使命
沈阳师范大学附属学校伴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春风于2000年应运而生,是一所集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各层次教育为一体的优质学校。

学校实行寄宿与走读并存的管理方式,是一所新理念、新体制、新模式合理衔接和精细化管理的现代化新型学校,现有教职工300余人,在校学生4400余名。

校长由沈阳市教育专家刘闺立教授担任。

20年前,沈阳市北郊的四台子村只有一所简陋的村办小学。

沈师附校就是在这简陋的四台子小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作为一所民办学校,沈师附校没有国家的一分投入,在重重困难中自负盈亏,艰难跋涉,但却承担起了四台子村和方溪村的义务教育任务,这两个村的农民子女全部免费入附校读书,并且对四台子村民子女免费入学的政策一坚持就是二十年。

即使在学校举步维艰的办学初期,自身生计都很困难的情况下,创业校长刘闺立仍然坚守初心,践行着对农村子女就学的精准帮扶。

二十年来,沈师附校共承担义务教育学生4894人,累计减免学费金额26,797,000元,并为四台子村的文明建设累计投入数千万元。

沈师附校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教育扶贫”的初心和使命,用默默的奉献和优质的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做着积极的贡献,并通过教育的“扶志、扶智”让农民子女不在“起跑线”上掉队,让村里娃有了人生的希望和前途。

(二)让农民工子女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早年间因城市政策优势而出现的各种户籍歧视,很多进城务工人员苦恼于“没有户口,孩子入学难”“公立学校借读费数万元,支付不起”等问题。

在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中,沈城也聚集了大量的进城农民工。

当年在自身也相当困难的情况下,沈师附校秉持教育扶贫的初心:教育应该是公平的,教育应该是有温度的,要让农民工子女享有同等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要为这些社会底层入学有困难的家庭提供帮助,给这些贫困家庭孩子以平等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沈师附校义不容辞地向农民工子女伸出了温暖的手,每学期每人只需150元的学杂费,农民工子女就能在学校享受全面的文化素质教育。

建校以来,沈师附校扶贫扶弱,持续为14814个入城务工家庭、无工作家庭解决困难,为其子女提供公平入学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二十年间,共有万余名学子在附校圆了享受优质教育的梦,并考入了理想大学。

让农民子女和农民工子女成批地走进大学校园,这是基础教育“精准扶贫”“扶志扶智”的壮举。

(三)扶贫扶弱控辍保学,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教育扶贫,控辍保学是基础。

附校将“博爱”放在校训首位,把控辍保学作为学生工作中的首要任务来抓,不让任何一名贫困学生辍学。

二十年来,附校坚持“奉献爱心 升华师魂”系列帮扶活动,出现了一幕幕以爱帮扶、救治成功的感人画面。

2012年“七一”之际,高二年级的张天同学家庭困难,无力承担后续的高中阶段学习费用。

在校党委书记、校长刘闺立的号召下,附校开展了“大家庭里手牵手,爱心温暖你我他”的捐助活动。

所有党员同志向张天同学伸出援手,筹集学费,保证了该名学生平稳完成高三学业并考取了自己理
- 95 -
想的大学。

2014年,八年级的温馨同学不幸罹患白血病,这让原本就父亲失明、生活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

闻讯后,校党委和校团委联合发出倡议,一夜之间全校师生自愿捐款32.7万元。

2015年张忠保同学患恶性淋巴瘤,在党团组织的倡议下,全校师生筹募善款24.3万元。

2018年陈晓•同学患IV型狼疮性肾炎,住进ICU病房,学校再次伸出援助之手,全校师生捐助医疗费20余万元。

控辍保学事关学生的个人前途及其家庭的未来发展,沈师附校二十年来竭尽全力地去关爱每一个学生,确保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助力。

(四)示范引领,促教育均衡发展
二十年来,沈师附校认真做务实抓,为促进教育公平和脱贫攻坚贡献着自身力量。

并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胸怀,向教育系统和社会不断输送着自身的正能量,为实现教育事业的“携手共进”而做出自己不断地努力。

2007年,首届“辽宁省民办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在沈师附校举行,作为校园文化建设走在时代前列的典型单位,刘闺立校长做了会议的主题发言,得到了领导和教育界同行的赞许;2010年,首届“辽宁省‘拯救胖孩阳光工程’启动仪式”在沈师附校举行,该校一直坚持的“健康第一”的理念和实践得到了行业内外的广泛认可;2011年,首届“辽宁省民办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在沈师附校举行,该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得到了省内专家和各参会校长的高度好评;2012年,皇姑区中高考工作现场会在沈师附校举行,该校中考成绩、高考成绩实现“低进中出,中进高出”的教育教学成果得到好评;2015年,“辽宁省保护眼睛现场会”在沈师附校召开,该校对学生的“护眼工程”走在全省前列;2016年,“辽宁省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演练”现场会在沈师附校召开,该校应急处置演练工作成了各校的模板;2017年,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党建工作培训示范班在沈师附校现场教学,该校党委书记、校长刘闺立做了党建工作先进典型发言。

2019年6月,“辽宁省民办教育党建工作现场会”在沈师附校举行,该校再次做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发言,分享了沈师附校党建工作的具体做法和工作经验。

2019年9月,中国民办教育“不忘初心 五育并举”现场会在沈师附校隆重举行。

沈师附校向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近300名民办学校负责人分享了该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五育并举”的办学经验和教育成果。

该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谐的校园生活给予了每一位学生充分展示个人才华、提升自我能力的广阔平台。

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尽情挥洒青春,描摹梦想,开阔眼界,快乐成长;2020年扶贫攻坚收官之年,沈师附校完成了教育部的扶贫项目“云南省广南县中小学后备干部培训班”在该校的现场教学任务。

沈师附校摒弃“自我中心主义”,从构建“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目标出发,实现了“我”到“我们”的跨越,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该校是涵盖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的全年级制学校,被评为“辽宁省示范性高中”“沈阳市标准化高中”,是国家教育系统最高奖“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的获得单位。

三、沈师附校教育扶贫实践的几点启示
启示一:教育扶贫应是构建脱贫攻坚长效机制的政策重点。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给农村贫困地区的发展形势带来了深刻变化,农村地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型贫困问题已经得到基本解决。

当下构建脱贫攻坚的长效机制仍是要围绕贫困农民主体,着重提高贫困农民自我发展动力与能力,而教育扶贫是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的筑底之作,正所谓“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

只有未来农民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才能带动其自我发展动力和能力的提高,所以,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教育扶贫应成为各级政府制定脱贫攻坚长效机制的政策重点。

启示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国民对教育理念的认知不断提升,贫困农民对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越加重视,在过去10多年前,贫困农民家庭子女因家庭生活困难、学业差以及农村教育质量不高等一系列问题,中途辍学的案例比比皆是。

随着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和脱贫攻坚战的开展,如今贫困农民家庭生活状况相对得到改善,对于子女的教育问题十分重视,让子女接受更高等教育的理念已经逐渐深入贫困农民家庭之中。

而接受高等教育的前提是要有良好的中小学基础教育,所以在谋划实施乡村振兴这盘大棋时,不仅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也要统筹城乡教育资源,补足农村基础教育薄弱的短板,使城乡教育得到均衡发展。

启示三:对口帮扶是解决农村基础教育薄弱的直接途径。

通过沈师附校的扶贫实践,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一个乡村小学到省级示范学校的蜕变过程,这里除了体现沈师附校二十年如一日地用朴实的良心教育践行教育精准扶贫的责任与担当外,也给我们带来了有益启示,就是对口帮扶是解决农村基础教育薄弱的直接途径。

目前各地帮扶脱困的形式有许多,如: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对口帮扶、上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对农村贫困地区家庭的包户帮扶、上级党组织选派党员干部驻村帮扶等等,这些帮扶办法和形式对被帮扶对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所以应大力提倡和实施教育对口帮扶,即由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帮扶计划和鼓励政策,由城市中具有良好师资力量和办学能力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口帮扶本地区农村的薄弱中小学校,使城乡教育得到均衡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附属学校 
辽宁 沈阳 110034
- 9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