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家庭教育
2024年陶行知家庭教育读后感范文
2024年陶行知家庭教育读后感范文《陶行知家庭教育》是一本关于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著作,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家庭教育的见解和建议。
这本书积极传递了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家庭教育的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陶行知是中国教育家,他自己也是一个家长,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总结出了一套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
首先,他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家庭教育不仅仅是父母的责任,更是一种义务和使命。
父母应该意识到自己的教育责任,承担起正确引导孩子成长的责任。
陶行知在书中提到,家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他认为,父母不能过度保护孩子,应该让他们从小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只有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权,他们才能发展出独立的思维能力和自主的行动能力。
此外,陶行知还强调了家庭教育的温暖和关怀。
他认为,父母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关心,建立起亲密的家庭关系。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注重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亲子之间建立起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上,孩子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也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阅读完《陶行知家庭教育》,我深受启发。
首先,我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意识到自己的教育责任,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孩子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其次,我意识到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性。
陶行知说:“要教会孩子独立,他的经验就是他的知识。
”我们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权,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发现,从中获得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只有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他们才能在未来面对各种挑战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最后,我认识到了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怀的重要性。
陶行知提到:“爱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最好动力。
”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理解。
只有建立起亲密的家庭关系,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和支持,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陶行知家庭教育》是一本值得深思和借鉴的书籍。
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
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作为教育者和家长,我们都希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够培养出良好的亲社会行为,这不仅有助于孩子在社会中更好地融入,还能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正是一个很好的引导方向,通过践行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亲社会行为,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自信、独立、负责任,实现全面发展。
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教育家,他提出的生活教育思想强调“尊重、爱护、信任和启发”,主张通过对孩子自由的尊重,给予他们爱和信任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发展自我,解放智慧,实现人格的完善。
而要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践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提倡尊重和理解。
尊重和理解是培养孩子良好社会行为的基础,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行为举止,都需要得到家长和教师的尊重和理解。
不管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学校中,孩子应该感到自己的意见和感受都能够被尊重和理解。
家长和教师也需要教育孩子要尊重他人,不伤害他人的感情,学会换位思考。
通过尊重和理解的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愿意帮助他人。
建立信任和支持。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信任和支持对于培养良好亲社会行为是至关重要的。
家长和教师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和支持,让他们有机会自由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
家长和教师也需要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帮助,让孩子明白社会上有很多人是愿意帮助他们的。
通过建立信任和支持,可以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让他们信任他人,乐于与他人合作,形成积极的人际关系。
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要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让他们从生活中获得知识,从实践中获得经验,从错误中学会成长。
在培养孩子亲社会行为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鼓励孩子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多接触社会,从实践中学会与人相处,并且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在社交场合中更加自信,更加大胆地表达自己。
陶行知家庭教育
陶行知家庭教育陶行知(1891年-1946年),字子蔚,江苏宜兴人,中国著名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被誉为“中国新教育运动的先行者”。
他对于家庭教育有着独到的见解,强调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以陶行知的家庭教育理念为切入点,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实践方法,旨在引起家长和社会对于家庭教育的关注和重视。
一、家庭教育的意义陶行知认为,家庭是一个孩子最早的课堂,也是他们最重要的学校。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的基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价值观念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温暖和睦、有爱的家庭环境能够使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出良好的品质和道德素养。
其次,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和自律能力的关键。
陶行知提倡在家中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律能力。
家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最后,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社会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
家庭是一个孩子最早接触社会的场所,从父母和亲人的互动中,孩子能够学习到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陶行知的家庭教育理念陶行知提倡以爱为基础的家庭教育,他认为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关注,从而培养出健康、自信、有责任心的孩子。
首先,爱是陶行知家庭教育的核心理念。
他认为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无私的。
父母应该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安全、温暖的家庭环境,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意,给予他们足够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其次,陶行知强调和谐家庭关系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他认为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是培养孩子品质和道德观念的基础,父母应该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庭教育亲子沟通的案例都有哪些
家庭教育亲子沟通的案例都有哪些很多家长不知道跟孩子沟通,就算看了许多有关亲子沟通的知识,还是一头雾水,这可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多看一些亲子沟通的案例,从中学到一些有关亲子沟通的技巧和启示。
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亲子沟通的案例指导,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亲子沟通的案例一学会“欣赏”对孩子很重要!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于是他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启示:人和人的尊重是互相,当你尊重他人时,他也会尊重你。
给予他人更多的理解和欣赏时,你就启动了他人心灵的力量,赋予了他人自我修正的空间。
我们家长对待孩子也是,不是所以的严父母才能教育出好孩子,有的时候换一种方式,也许效果更好,孩子子也希望被欣赏,事情本无对与错,你用积极的思维去欣赏孩子时,你就在所有的经历中在彼此心中种植了美好的记忆!亲子沟通的案例二妈妈们,你有无意识地伤害孩子呢?一个周末晚上孩子上网玩游戏,妈妈问她什么时候睡,孩子说要等到“杀死”一个怪物,大概需要十分钟。
平时女儿都要和妈妈一起睡,非要妈妈等她不可,结果半小时过去了,孩子还没有关电脑,理由是那个东西还没有死。
妈妈已经很累也很困了,很生气,对女儿凶了几句,然后自己去睡觉了,可睡不着。
过了一会儿,女儿也来睡了,侧着身子,没有像往常那样和妈妈亲,妈妈觉得孩子还是有情绪。
在妈妈的信念里,孩子带着情绪睡觉是不好的,于是爬起来对女儿说:你起来,我问你,刚才你知道错了吗?女儿没有吭声,说要睡觉,不愿意起来,妈妈不甘心,继续拽着女儿,要她起来。
陶行知家风家训体会
陶行知家风家训体会
陶行知是中国著名的儒家思想家,他以其智慧和勤奋使儒家学说达到了最高峰。
陶行知家风家训是他家族传承下来的,其中包括他对人生观、道德观、才能观、行为观的思考,影响了许多后代,其中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陶行知家风家训的体会。
在陶行知的家风家训中,他首先认为,家庭诚实可靠,是荣誉的底线。
陶行知强调,“以诚待人,量体裁衣。
”意思是说,尊重彼此,把握诚信,根据客观情况适当处理,以诚待人是一种最佳的处事方式。
家庭之中,诚信是一种精神,把它体现在每一件事上,都能使家庭更加有序、和谐、融洽。
陶行知指出,“家教要随时教,益于子孙,后世子孙”,即家庭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家长要把家风文化传承下去,并在工作中做好家庭教育的工作,以便给子女创造一个开放、宽容、友善的环境,培养他们具有家庭精神的独立性格。
此外,陶行知在家风家训中强调了“勤俭”,他认为,勤勉懂得“知足常乐,孝服长辈”这是家庭中最基本的原则。
因此,他要求家庭成员把“勤”作为其一生的修行,要常常节约开支,不要奢想,以简朴节俭的作风生活。
最后,陶行知在家风家训中还重视了“真情”,他认为,“真情”是彼此之间有着坚实的感情,即使在困难时期也不会忘记、犹豫不决。
家庭是一个爱与关心的地方,家人之间要多说话,互相关心,要多表达感情,和谐亲情,让每个家庭成员都能感到家庭的温暖。
以上就是陶行知家风家训体会的全部内容,它提倡孝顺、勤俭、诚实、真情,如果我们能够把它们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家庭中,一定能使家庭变得更加有序、和睦、融洽,有助于家庭的稳定和发展。
陶行知关于家园共育的话
陶行知关于家园共育的话家园共育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育理念,它强调了家庭和学校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在这个理念中,家庭和学校应该相互协作,共同育人。
家庭和学校都应该扮演重要的角色,互相支持和补充,为孩子提供全面的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孩子最重要的教育场所。
在家里,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让孩子学会基本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家庭应该为孩子提供安全、和谐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在家里感受到爱和关怀。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爱好,让孩子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也是孩子最重要的教育场所。
在学校里,孩子能够接受正规的教育,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
学校也是社交的重要场所,孩子可以在学校里结交朋友,建立社交网络。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差异,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而不是让孩子成为机器人般的学习者。
在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中,家庭和学校应该相互协作,共同育人。
家庭和学校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成长状态。
家长和教师应该共同制定教育计划,为孩子规划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方向。
家长和教师也应该共同参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为孩子提供支持和帮助。
家庭和学校的合作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发展,也有利于家庭和学校的发展。
对于学校来说,和家庭的合作可以提高学校的声誉和学生满意度,也可以增加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对于家庭来说,和学校的合作可以增加家长的教育知识和技能,也可以增加家庭的社会资源。
在家庭和学校的合作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家长和教师要尊重彼此的角色和职责,不要相互干涉。
其次,家庭和学校要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避免出现矛盾和冲突。
最后,家长和教师要注重孩子的利益,为孩子的发展和成长着想。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家庭和学校应该相互协作,共同育人。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差异,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孩子提供全面的教育。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摘要: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教育思想家,他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
他所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中“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是给后人留下的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称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赞他是“万世师表”,江泽民评价他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黄潭源村人,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革命家、学者。
他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
他所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精辟深邃,其中“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是他教育理论的精髓,是给后人留下的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称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赞他是“万世师表”,江泽民评价他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一、陶行知生平(一)反对旧式教育,主张教育改革1918年任南京高师教务主任,1921年任东南大学教授、教育系主任,同年12月中华教育改进社成立,他担任主任干事。
其间他反对“沿袭陈法,仪型他国”,主张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
他促成南京高师首次招收本科女生,成为我国大学开放女禁的最早实行者。
(二)进行办学试验,推行平民教育为了改革旧教育,提倡新教育,陶行知着力进行办学试验,如举办南京高师暑期学校、南京安徽公学、平民初级学校等,这些早期的重要办学活动对他的教育思想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他决心“要用四通八达的教育来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1]。
1923年6月他和黄炎培等人组建了南京平民教育促进会,编写《平民千字课》课本。
为了推行平民教育,他辞去了东南大学教育系主任之职,放弃了每月400银元的高薪,风尘仆仆奔走全国十几个省市,他说“凡我所到的地方,就是平民教育到的地方。
陶行知 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而生活则是我们每个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陶行
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生活和教育之间的密切关系。
首先,生活是最好的教育。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照顾自己,
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应对挑战。
生活中的点滴经历,都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正如陶行知所说,生活中的点滴细节都在悄悄地教育着我们,让我们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其次,教育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学校里学习知识,还是在社会中不断
积累经验,教育都贯穿于我们的整个生活过程。
在家庭中,父母的言传身教,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在工作中,同事之间的相互学习,也是一种教育。
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它更多地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最后,生活和教育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会影响我们的
学习成绩和工作表现,而教育也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品质和人生观念。
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可以成为我们的教育资源,让我们更加坚强和成熟;而教育的知识和技能也会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总之,生活即教育,这句简短的话语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成长、进步,让生活成为我们最好的老师,让教育贯穿于我们的整个生命之中。
这样,我们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走得更远。
陶行知家庭教育名言
陶行知家庭教育名言1、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所以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和独立的意识。
2、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
3、孩子在幼儿其间,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需要父母加以挖掘和引导。
4、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5、家庭教育应当由经验教育人向科学教育人转变,由片面注重书本知识向注重教育孩子怎样正确做人转变,由简单命令向平等沟通转变。
6、造就子女成人是父母的一种神圣职责。
7、有些你以为坏的东西或许会引发你孩子的才能;有些你以为好的东西或许会使这些才能窒息。
8、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
9、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时期,大部分是生活在家庭里,而这正是孩子们长身体、长知识,培养性格、品德,为形成世界观打基础的时期,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给孩子深远的影响。
10、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之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
11、士大夫教诫子弟,是第一紧要事。
子弟不成人,富贵适以益其恶。
子弟能自立,贫贱益以固其节。
12、应该使每个人懂得:在社会面前,他的责任和对社会最重要的义务,就是教育自己的孩子。
孩子的首席教育者,第一任教师,就是母亲和父亲。
13、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感悟和学习的过程。
14、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变成一种游戏的。
15、要是做父母的生活放荡,儿女就会变成酒徒和罪犯。
16、父母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并由此树立孩子的信心。
17、父母是天然的教师。
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影响最大。
18、要使大家充分认识,关心下一代、关心少年儿童,就是关心我们祖国的`伟大前程,就是关心全世界的伟大前程。
20、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对儿童有害。
一是忽视,二是希望太切。
忽视则任其像茅草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
21、怎能从甜东西的种子长出来?在每个年龄上,性格都得转变,父母的劝告不宜多,且须谨慎从事,以身作则才是唯一有效的劝告。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启示摘要:“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提出的教育思想核心,它批判性的指出了中国传统教育概念偏离现实生活的弊端,构造了教育以及现实生活相互紧密结合的教育思想。
“生活教育理论”中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对当前家庭教育的脱离生活、偏离生活、封闭式的拘束管理、习惯性干涉等等现象的误区的改正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与借鉴价值。
本篇论文以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为基本,分为三个大的部分,其分别阐述了“生活教育理论”的具体内容及其家庭教育所存在的弊端和“生活教育理论”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家庭教育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意在说明有怎样的生活即存在着与其对应的教育方式,在教育中现实生活的教育是我们接受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和文字带给我们的教育,我们要从我们的实际情况出发,将教育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去,从而形成教育的根本在于生活的变化,生活变化的不断发展决定了生活教育的本质。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中心。
[3]陶行知认为,真正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陶行知坚决反对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
[1](二)社会即学校陶行知主张想要形成真正的教育就应将教育扩展到社会这个大家庭中不应仅仅局限于书本交给我们的知识,走进社会我们会发现另一片天空。
[2]社会即学校,就像是一只坐在井底的青蛙,在青蛙的眼中天空只有进口的大小,因为他看不见井口以外是什么样子的,但当它跳出井口走向大自然它会发现原来在井外还有另一片天空。
他会见识到井底之外的世界是如此的多彩。
融入生活、走进社会我们会看见不一样的天空。
(三)教学做合一陶行知的教学方法是教、学、做合一,目的是批判一些老套的教育方法,他反对以前教师按部就班,以书本为中心每天都围着教材转,而学生也是死记硬背,不能活学活用的传统教学模式所以提出了这个教学方法论。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理论篇誗理论前沿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朱婷婷(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鑫苑幼儿园,江苏昆山)家长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都扮演着重要的教育者角色,在孩子幼年时期,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孩子的青少年时期,家长是孩子的朋友,需要在家庭中引导孩子独立自主、自尊自爱、团结互助。
陶行知始终关注家庭教育的目标和方法,在生活教育理论中对家庭教育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为当代家庭教育带来了极其重要的启示。
一、从小培养和以身作则陶行知教育思想注重孩子全方位能力的培养,不单单是知识性教育,还包括孩子的自理能力、生存能力和为人处世的能力等。
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求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从小就开始进行培养,并且要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行为模范。
任何一个成人都要经历幼儿阶段、青少年阶段和成年阶段,其中,幼儿阶段是培养一个孩子的最关键的基础性阶段,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会对孩子的一生都产生影响。
陶行知曾提倡建立父母学校,就是要教导父母如何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从幼年到成人都能在家庭中接受来自父母的教育和影响。
一个孩子在幼儿阶段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和不平衡等特征,家长应当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孩子进行教育。
陶行知提出,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就在生活和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就会使孩子的一生都保持儿童时期形成的良好习惯。
二、尊重孩子和了解孩子陶行知教育思想认为家庭教育应当是爱的教育,将爱作为家庭教育的基础和核心,让孩子在爱中成长和接受教育,以爱为核心的家庭教育应当充分尊重孩子和了解孩子,在尊重和了解的过程中对孩子进行教育。
除了要尊重孩子,家庭教育也离不开对孩子的理解,只有了解孩子,才能使家庭教育产生更好的效果。
家长应熟知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阶段的特点,0—3岁的孩子开始具有语言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3—6岁的孩子开始参与社会交往,也是开始掌握大量词汇的阶段;6—12岁的孩子能够逐渐掌控自己的情感,希望得到认可;12—18岁的孩子具有非常强的自我意识,身心发展趋于成熟。
陶行知家庭教育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家庭教育的启示【摘要】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了由“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局部所组成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理论。
生活教育理论说明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让教育回归生活,对当今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及启示。
【关键词】生活教育家庭教育启示陶行知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针对近代中国“洋化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弊端,并在合理吸取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内涵的根底上提出的教育理论。
其主要思想是要求教育同生活实际相联系。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局部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根底。
长期以来,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着三重三轻现象:重学习成绩,轻德行培育;重脑力劳动,轻体力劳动;重物质享受,轻精神追求。
陶行知对生活与教育之间的阐释,蕴含着许多合理的因素,也正好是对这种“三重三轻〞现象最好的批判理论之一,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启发性。
一、生活教育的内涵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涵极为丰富,他曾概括表述何谓生活教育:“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
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从这一思想出发,他提出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三大原理分别表达了陶行知对生活教育的内容、资源、方法等的阐释。
〔一〕生活即教育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其他所有的内容都要围绕此展开。
陶行知对此有精辟的阐述:“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陶行知认为生活与教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辩证关系。
首先是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也就是说指教育的范围与生活的范围相同。
其次是生活对教育的决定性,即过什么样的生活就会受什么样的教育。
陶行知家庭教育读后感常用版
陶行知家庭教育读后感常用版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家之一,他提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推动家庭教育的发展。
他的家庭教育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中国家庭中,对培养下一代具有积极影响力的人才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陶行知家庭教育读后感》中,我将结合自己的家庭教育经验,谈谈对陶行知家庭教育理念的思考和认识。
陶行知在他的家庭教育理论中,强调了父母的教育责任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的场所,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教育者。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积极的家庭教育,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有益的条件。
在自己的家庭中,陶行知的理论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我意识到作为父母,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更要注重他们的个性和品德的培养。
每天下班后,我会与孩子一起度过一段时间,尽量多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和需求。
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我会引导他们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我也会给予他们适当的自由空间,鼓励他们尝试新的事物,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同时,我也认识到家庭教育需要父母之间的配合。
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父母之间的良好关系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我和配偶会定期进行家庭教育方面的交流和讨论,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和策略。
我们也会互相支持和鼓励,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共同承担起教育的责任。
陶行知的家庭教育理念还让我更加重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
他认为,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家庭教育是更为重要的环境。
我深有感触地认识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在我的家庭中,我和孩子们经常进行讨论和交流,让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
我会带他们去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增加他们的见识和知识面。
同时,在孩子们的学习过程中,我也会与孩子的老师进行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进展。
通过与学校的合作,我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情况,与孩子们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当前家庭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当前家庭教育的启示陶行知提出的“四分法”生活教育理论,比较注重家庭沟通,从教育
的本质上认为教育是家庭关系,是父母和孩子间的沟通和分享。
同时,他
也认为家庭沟通应该多元化,不仅是口头沟通,还能以各种形式展示,使
孩子更好地感受到家庭的亲密感。
因此,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家庭教育
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注重家庭沟通:父母与孩子之间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利用每
一个可能的机会尽量多的沟通,为子女提供一个可以表达自己的舒适空间。
二、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父母应尊重孩子的独立性,避免过分干涉,
及时给予信任与支持,使孩子在独立自主的环境中成长。
三、重视孩子的发展:父母应重视孩子的情感与智力发展,鼓励孩子
勇于开拓,多多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适当地增加他们的社交活动,全面
促进孩子的综合发展。
四、多元化家庭沟通:家庭沟通不仅仅是以口头形式,还可以通过多
种形式表达,如玩耍、运动、创作等,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促进
他们之间的亲密感。
著名教育家的家庭教育理念
著名教育家的家庭教育理念摘要:一、引言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三、著名教育家的家庭教育理念1.孔子2.陶行知3.鲁迅四、如何践行家庭教育理念五、结论正文:一、引言家庭教育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早、最直接的教育形式,对于培养孩子的品质、兴趣和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三位著名教育家的家庭教育理念,以期为广大家长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激发学习兴趣以及塑造健康的人格。
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能够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著名教育家的家庭教育理念1.孔子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主张“教无类”,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受到教育。
在家庭教育方面,孔子强调家长的榜样作用,认为家长应该身体力行、言传身教。
他还提倡“因材施教”,关注孩子的个性差异,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兴趣进行教育。
2.陶行知陶行知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他主张教育应该与生活、生产紧密结合,提倡“生活教育”。
在家庭教育方面,陶行知认为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实际需求,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学会独立自主,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鲁迅鲁迅是我国近现代文学巨匠,他在家庭教育方面强调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认为阅读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鲁迅主张家长应该引导孩子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阅读来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如何践行家庭教育理念1.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既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
2.家长要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孩子在家庭环境中学会尊重他人、关心社会。
3.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家庭教育】陶行知的“四块糖”批评艺术
【家庭教育】陶行知的“四块糖”批评艺术古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成年人都会犯错误,何况思维还不成熟的孩子呢?面对犯错的孩子,我们大多数父母的做法通常上来就一顿批。
那么,孩子被我们骂醒了吗?事实告诉我们:孩子越来越背离我们的期望。
我们何不学陶行知的“四块糖”批评艺术?当年,陶行知任小学校长。
一天,他在校园里看见男生王友用泥块砍自己班上另一名男生,当即阻止了他,并令他放学后至校长室回去。
放学后,陶行知走进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工作挨训了。
可以一见面,陶行知却拿起一块糖:“这糖就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走进这里,而我却耽误了。
”王友惊讶地接过糖果。
随后,陶行知又拿起一块糖果:“这第二块糖也就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想你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表明你认同我,我必须奖你。
”王友更天下大乱了,眼睛瞪得大大的。
陶行知又拿起第三块糖塞在王友手里,说道:“我已经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砍那个男生,是因为他不死守游戏规则,捉弄女生;你砍他,表明你很正直正直,存有跟坏人坏事并作斗争的勇气,必须奖励你啊!”王友敬佩极了,他不含着眼泪生气地大喊:“校长您踢我两下吧!我弄错了,我砍的就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笑了,他掏出第四块糖递过去:“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剩这一块糖了。
我的糖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陶行知的作法没像是有的老师和家长(微博)一样用主人看待仆人的态度训斥、抨击。
而是把孩子放到和自己公平的边线上,用包容的心态看待孩子所犯的错误,用器重的心态奖励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他的作法表明孩子:我观赏你身上的优点,期望你改正错误,谋求努力做到更杰出。
直面这样的师长,孩子存有什么理由不废止自己的错误行为呢?每一次的奖励都要指向明确。
故事中陶校长的每一块糖的奖励目的都就是明晰的:第一块糖奖励王友按时至,第二块糖奖励王友及时住手,第三块糖奖励王友的正直正直,第四块糖奖励王友正确认识错误。
每一块糖都使王友确切地晓得自己就是为什么受奖励的。
【家庭教育】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
【家庭教育】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前言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
无论我们是否希望孩子以世俗的成功标准去赢取他们的人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健康的身体、完整的人格、良好的品行,以及优秀的学习能力,是立足的必需之本。
我们这些做父母的,能做的就是在他们长大之前,给孩子撑起一把伞,告诉他们遇到晴天或者雨天,应该如何在崎岖的人生道路上行走。
这就是教育,其中的学生,不是孩子,是我们每一位父母。
作为一个孩子的妈妈,我在果果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事情,相信很多家长也都遇到过。
比如:果果把我给他买午餐剩下的钱,用作了捐款。
孩子做的看似合理,但真的对吗?回家后发现满桌子都是被孩子啃过的苹果,这是一次事故,还是一次机会?果果3岁的时候要换转幼儿园,这时最需要关注孩子的地方是什么?果果和小朋友打起来了,妈妈是该袖手旁观,还是上前拉开孩子,还是……孩子什么都好奇,什么都想学,妈妈都要答应吗?没有任何现成的教材,教妈妈们如何处理这些事情。
但我总是学着用一些办法去处理,而且结果都还不错。
那作为一位妈妈,我的法宝是什么呢?核心是会提问。
家教是一门艺术,而提问是和孩子沟通交流的中心环节。
有效的提问是引导孩子思考的发动机,提高亲子情感交流的有效方法。
我主要从信息层提问、问题层提问、解决层提问、影响层提问这四个层级来打造提问艺术,然后再辅以封闭式、假设式、比较式等提问方法。
经过这样的提问和沟通,培养孩子的换位思考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在提问中引导孩子解决问题,促进孩子快乐健康成长。
这四个层级的提问方式,读者朋友们在书中的故事和案例中,都可以看到。
为此,我根据每个故事都做了思维导图,更清晰地展示我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提问步骤,以供大家参照和思考。
我是妈妈群中活跃的妈妈之一,和大家一样,把“当妈妈”作为一辈子的事业,只是有些特殊的经历和感想,让我想和更多的人来分享当妈妈的经验。
我是学师范教育的,近10年的师范教育系统学习经历,加上当老师的妈妈给予我的多年教育和影响,让我对教育有着一些自己的思考。
陶行知家庭教育
陶行知家庭教育陶行知,是中国教育家、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家和教育理论家,被公认为是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家庭教育方面。
本文将探讨陶行知的家庭教育理念,并提出一些适合家长们参考借鉴的方法。
陶行知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他认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基石,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正确价值观的关键环境。
他提倡父母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这意味着父母应该以正确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并将这种标准转化为日常行为的一部分。
除了以身作则,陶行知还强调了家庭教育中的爱与尊重。
他认为,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和尊重,尊重他们的个性和独立思考的权利。
家长应该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自主权,帮助他们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此同时,陶行知还特别强调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孩子的个性和创造力。
他认为,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自由、宽松的成长环境,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索。
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提供适宜的教育资源和培养机会,帮助他们发展潜能。
在实践方面,陶行知提倡家庭教育要注重情感的培养。
他认为亲子关系是建立在相互的信任、理解和关爱基础之上的。
因此,家长应该积极与孩子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父母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最后,陶行知还提倡家长们要在孩子教育过程中注重生活教育。
他强调家长要教育孩子独立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父母应该让孩子了解生活的真谛,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责任感。
总之,陶行知的家庭教育理念提倡以身作则、爱与尊重、培养个性和创造力、注重情感培养以及生活教育。
这些理念对于家长来说是宝贵的指导,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教育和培养孩子。
在现代社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因此我们应该深入研究陶行知的家庭教育理念,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为孩子创造更美好的成长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摘要】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了由“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部分所组成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理论。
生活教育理论阐明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让教育回归生活,对当今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及启示。
【关键词】生活教育家庭教育启示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针对近代中国“洋化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弊端,并在合理吸取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内涵的基础上提出的教育理论。
其主要思想是要求教育同生活实际相联系。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
长期以来,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着三重三轻现象:重学习成绩,轻德行培育;重脑力劳动,轻体力劳动;重物质享受,轻精神追求。
陶行知对生活与教育之间的阐释,蕴含着许多合理的因素,也正好是对这种“三重三轻”现象最好的批判理论之一,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启发性。
一、生活教育的内涵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涵极为丰富,他曾概括表述何谓生活教育:“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
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从这一思想出发,他提出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三大原理分别体现了陶行知对生活教育的内容、资源、方法等的阐释。
(一)生活即教育
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其他所有的内容都要围绕此展开。
陶行知对此有精辟的阐述:“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陶行知认为生活与教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辩证关系。
首先是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也就是说指教育的范围与生活的范围相同。
其次是生活对教育的决定性,即过什么样的生活就会受什么样的教育。
如果生活出现了变化,那么教育的内容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当生活向前不断发展时,教育也应随之不断发展。
再次是教育对生活的能动性。
虽然生活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但教育并不是仅仅处于被动的地位,它对生活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教育可以改变生活,生活会因为教育而发生变化。
(二)社会即学校
可以说,“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延伸,陶行知认为既然“生活即教育”,那么“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
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教育理念的提出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传统教育观念,从而形成了社会与学校,学校与生活浑然为一体的崭新概念。
(三)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学说中最富有创造性的现代教育方法论之一,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原则的实施。
其主要涵义是指:“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
教法、学法、做法是
应当合一的。
我们对于这个问题所建议的答语是: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怎样教就怎样训练教师。
”这里的“‘做’含有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三种特性,由行动而产生思想,由思想产生新价值,这就是创造过程。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生活教育理论与家庭教育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家庭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
生活教育理论产生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陶行知年青时曾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从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先生。
学成回国后,陶行知运用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思想改造中国的教育,实践中碰到许多问题难以解决,于是他边办学边修正自己的思想直至创造性地构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生活教育理论。
他的理论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贴近生活,强调行动,这正是家庭教育最需要的。
生活教育理论是大众理论,它用浅显直白的语言阐述教育规律,老百姓一读就懂;生活教育方法可操作性很强,每一位家长都可以在自己的家庭中施行;生活教育理论是平等的理论,在这个理论框架中,人人都是先生,人人也都是学生,因而有利于教育中的互动。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检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至今仍有极强的生命力。
用他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观指导家庭教育,不仅可以教育子女,还可以教育家长,提升家长的素质。
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接受着什么样的教育。
要子女接受好的教育,那么家长就必须营造好的家庭生活,比如健康的、文明的、和谐的、具有创造意味的生活。
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子女就会成长为健康的、文明的、和气的、具有创造性性格的人。
用陶行知的“在劳力上劳心”的方法训练子女,子女就必能成为生活技能强、善于手脑并用、富有创造性思维的人。
陶行知的终身教育思想对构建学习型家庭、对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发展都提供了无限的空间。
三、生活教育理论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一)立足生活,让子女在生活中成长
虽然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教育对孩子成长成才的重要性,但是许多家庭仍然存在教育的责任主要是学校和老师承担的观念,忽视在家庭内的教育,以及缺乏从生活找素材找机会教育孩子的意识。
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便将教育立足于生活,主张在生活中汲取经验,收获知识及技能,比如逢年过节可以教授我国传统的文化习俗,在上学的路上可以讲讲交通规则,这就是“生活即教育”。
家庭教育就是要帮助孩子使其社会化,培养孩子使其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应具备的素质如情感、意志、品格、生活技能及家庭伦理等,都必须在家庭中得到训练。
这些素质绝不是智育或特长训练能涵盖的,只有在正常的家庭生活中,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与家人的互动才能逐渐养成。
只有经常参加家务劳动,才有可能使孩子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关心他人、有孝心等,也都是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养成的品格。
所以,家庭教育千万不能离开生活这个中心。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育环境
陶行知主张:“生活教育即以社会为学校,自然教室的范围,不是在房子里,而是在天地间。
需要研究农事,教室就在旷野里;需要研究工业,教室便在工厂里;需要研究商业,教室便在市场;需要研究社会问题,教室便在十字街头。
”可
见,陶行知认为,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让学校内外的人与资源沟通起来,使课堂延伸到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去。
这样,能引导教育对象适当参与社会生活,丰富生活经验。
显然,这对我们改革传统的封闭性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家长可以扩展子女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以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首先,充分利用自然环境。
丰富多彩的自然界是孩子学习的广阔场所。
我们应该创造条件,组织孩子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主动、自觉地去看、去听、去触摸、去感知,获得最亲近生活的丰富而感性的经验。
其次,利用社区环境。
社区有各种各样的场所和文化物质资源,幼儿通过社区平台,参与社会活动,感知社会生活,可以获得更多的人生经历和生活资源,从而促进其社会化的发展。
再次,整合家庭与幼儿园资源。
家庭与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环境,我们可以利用幼儿一日生活的点滴细节对幼儿进行生活化的教育。
(三)以身作则,让孩子学以致用
陶行知在《儿子教学做》中所指出:“我希望:个儿子做成一个什么样的儿子,我得把我自己先做成那样一个儿子。
我要教儿子自立立人,我自己就得自立立人。
我要教儿子自助助人,我自己就得自助助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来说,作为老师,父母的职责不能只局限在“教”上,即不能只“言传”,还要在行动中带头让孩子“学”,从而达到孩子能“做”的效果。
“教学做合一”的理念还强调孩子“做”的方面,当今许多家庭出现了对子女溺爱的现象,家长常常舍不得给予孩子动手的机会,不用他们打扫房间,不用他们自己动手洗衣服洗完等等,父母总是习惯性地代替孩子去体验,去思考,还自以为这种剥夺式的行为是“爱”。
事实上,对于儿童的成长而言,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是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此,家长应尊重孩子的各种奇怪的念想,放手让孩子触摸新知,探寻奥秘。
鼓励孩子动手去做,去玩,去练,让他们在玩和练的过程中观察世界,在做中体验生活。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 陶行知.生活教育文选[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3] 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4] 缪建东.家庭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 李煜.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内涵看当前幼儿园教育[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7
[6] 张美娟.张琪.新课改背景下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再认识[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7] 吴佳玮.当前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应对方略[J].教育研究.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