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马背上的民族5篇范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教案马背上的民族5篇范文
第一篇:幼儿园教案马背上的民族
幼儿园教案
马背上的民族
目标:
1、初步感受祖国是个大家庭,有许多的民族。

2、了解蒙古族的民俗风情,知道他们擅长骑马和打猎。

准备:
课件《马背上的民族》和播放课件的相关设备。

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老师:今天,我遇见了一位小导游,他想要带你们去参观他美丽的家乡,你们想不想去啊?(想)
分析:以课件的形式导入,比较能够吸引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播放课件画面一:(出现一个可以动的蒙古族小男孩的形象)嗨,大三班的小朋友,你们好,很高兴认识
你们,你们能猜出我是哪个民族的小朋友吗?(蒙古族)恭喜你,答对了。

今天,我就是你们的导游,向你们介绍我生活的家乡和我们的民族。

2、观看赛马的图片
师:好,现在我们就和小导游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画面二:
师:你们看,小导游带我们来到了一个什么地方啊?出示画面:美丽的草原图,上面有赛马画面。

幼儿回答
师:对了,这就是蒙古小导游的家乡,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

播放《赛马》的音乐
小导游: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啊?请你们通过这个音乐猜一猜我的蒙古族伙伴们在干什么?
幼儿对于猜谜性的提问方式,特别能够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

大家欣赏音乐中的一段
师:有哪个小朋友猜出来了,请你告诉小导游,看你猜的对不对?
请几个幼儿站在座位上回答这个问题。

师:刚才的几个小朋友猜的对不对呢?我们一起跟着小导游去看一看吧。

幼儿回答。

师:哦,原来他们是在赛马。

你们看那些蒙古族的小朋友多勇敢啊。

小导游告诉我,蒙古族生活在大草原
上,是游牧民族,他们的孩子从小就学习骑马,因此,别看他们的年纪很小,骑马的技术是非常的好。


仅如此,他们还会用弓箭打猎。

请部分幼儿模仿赛马的动作。

3、了解蒙古族的民族风情
(1)
展示蒙古族生活的画面
虽然不能够亲身感受蒙古风情,但是,通过生动的画面也能带给幼儿真实得感受。

小导游:刚刚带你们参观过蒙古族最有特色的赛马,现在我要带你们去看一看我们蒙古族的家。

播放蒙古包的画面:
师: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呀?
请大家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不要给与评价
师:对了,这就是蒙古族小朋友的家,叫蒙古包,是蒙古族的家。

你们知道为什么蒙古族爱骑马吗?为什么要住在蒙古包里吗?
先给幼儿回答,然后小导游再进行讲解。

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导游是怎么说的吧
播放课件,同时小导游进行讲解:我们蒙古族生活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是游牧民族,我们骑在马背上,以放牛、养羊为主,哪里的草丰富,我们就骑着马带着蒙古包到哪里安家,马儿是我们在最好的
交通工具
和伙伴。

(2)
展示蒙古族的服饰
师:你们看蒙古族小导游的服装和我们的服装有什么不一样?(请幼儿仔细观察,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蒙古小导游是怎么说的。

孩子们对于不同一般的蒙古族服装十分得感兴趣,在这个地方如果加入幼儿试穿蒙古服装的环节,效果会更加好。

小导游:我们蒙古族的服饰是蒙古袍。

为什么要这样穿呢?是因为在我们骑马放牧时能护膝防寒,晚上
能当被盖;长长的袖筒冬天可护手持缰,夏天可防蚊叮咬;宽宽的腰带在我们骑马时可保持腰板的挺直和稳
定。

夏天的蒙古袍薄一点,冬天的蒙古袍厚一点。

师:原来蒙古族的服装是根据他们的生活来设计的。

(3)
展示蒙古族的节日
师:小导游,你还想带我们去参观什么啊?
小导游:带你们去参观我们蒙古族特有的节日播放相关画面
小导游:每年7月、8月间,草原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

摔跤是“那达慕”的主要内容。

除摔跤之外,“那达慕”上还举行射箭、赛马、马术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和歌舞表演。

4、了解其他擅长骑马的民族。

师:看来蒙古族人的生活和娱乐都离不开马,真是马背上的民族。

小导游:我还有几个小伙伴要介绍给大家,他们都是很擅长骑马和和打猎,和我们蒙古族一样是马背上的民族。

师:好啊,让我们先来猜一猜他们都是哪些民族的。

播放其他民族的小朋友,然后点击后分别介绍。

藏族:我们是藏族的小朋友,我们生活在西藏,那里有著名藏教圣地——不达拉宫,我们的民族主要以放牧为主,因此我们擅长骑马
射箭,我们的藏族歌舞也很有特色。

鄂温克族:我们鄂温克族有的和蒙古族一样过着游牧、住蒙古包的生活,擅长骑马;有的居住在森林里,住在撮罗子里,擅长狩猎。

哈萨克族:我们哈萨克族绝大多数人过着游牧生活,我们居住的地方是一种轻便而又易于支撑和拆的毡房。

我们很善于骑马,每逢过节的时候我们都要进行赛马的游戏。

5,结束活动。

播放乐曲《赛马》,幼儿和老师一起模仿骑马的动作,幼儿很乐意参加这种音乐游戏的活动。

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1、幼儿很喜欢参加这种多媒体形式的集体教学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比较高。

同时,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也比较集中。

2、这种多媒体活动和幼儿的交互性比较高,使幼儿能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3、这种活动的开展对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幼儿的需要合理的设计相关课件。

第二篇:幼儿园教案马背上的民族
幼儿园教案马背上的民族
活动目标:
1.了解蒙古族人民的居住地、服饰特点、风俗习惯等,知道他们擅长骑马。

2.知道蒙古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大民族之一,对民族文化感兴趣。

活动准备:
1.音乐下载《赛马》《小牧民》、骑马视频。

2.PPT、电脑、电视机。

活动过程:
一、欣赏赛马音乐。

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人们在干什么?
二、观看赛马视频。

1.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他们是那个民族的人吗?(蒙古族)
2.小结:他们都是蒙古族人,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大名族之一。

设问:他们为什么要骑马呢?
三、通过情景教学旅行,了解蒙古族。

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蒙古旅游,了解蒙古族。

1.逐一看PPT,了解蒙古族的居住地、风俗习惯、服饰特点。

(1)地理风光:草原、牛羊、蒙古包等,蒙古包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搬运轻便,十分适合蒙古族游牧生活。

(2)见面礼仪:献哈达是蒙古族的一项高贵礼节。

献哈达时,献者躬身双手托着递给对方,受者亦应躬身双手接过或躬身让献者将哈达挂在脖子上,并表示谢意。

请幼儿模拟练习献哈达。

(3)服饰特点: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为玛瑙、珍珠、金银制成。

(4)食俗:羊是蒙古人生活的主要保证、财富的源泉。

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与肉。

最具特色的是蒙古族烤全羊(剥皮烤)、最常见的是手抓羊肉;蒙古族几乎都有饮奶茶的习惯,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煮奶茶……
(5)爱好:骑马、摔跤、挤奶、拉马头琴等。

2.提问:现在你知道他们为什么喜欢骑马?
3.小结:蒙古族生活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他们就骑着马带着蒙古包在草原上草丰富的地方安家,以放牛、养羊为生,马儿就是他们最好的交通工具和伙伴。

是游牧民族也叫马背上的民族。

四、旅行结束,和蒙古人一起随音乐表演。

今天的旅游就结束了,蒙古小朋友邀请我们一起去跳舞,好吗?
1.倾听音乐《小牧民》,带幼儿边走边围成一个圈。

2.用蒙古人喜欢的动作来表演音乐。

第三篇:大班社会《马背上的民族》
大班社会活动:马背上的民族
备课人:茆志凤备课时间:2010年11月2日上课时间:年月日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祖国是个大家庭,有许多的民族。

2、了解蒙古族的民俗风情,知道他们擅长骑马和打猎。

活动准备:
课件《马背上的民族》和播放课件的相关设备。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播放课件画面一:吸引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出现一个可以动的蒙古族小男孩的形象)嗨,大四班的小朋友,你们好,很高兴认识你们,你们能猜出我是哪个民族的小朋友吗?(蒙古族)恭喜你,答对了。

今天,我就是你们的导游,向你们介绍我生活的家乡和我们的民族。

2、观看赛马的图片
师:好,现在我们就和小导游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画面二:
师:你们看,小导游带我们来到了一个什么地方啊?出示画面:美丽的草原图,上面有赛马画面。

幼儿回答
师:对了,这就是蒙古小导游的家乡,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

播放《赛马》的音乐
小导游: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啊?请你们通过这个音乐猜一猜我的蒙古族伙伴们在干什么?
师:有哪个小朋友猜出来了,请你告诉小导游,看你猜的对不对?请几个幼儿站在座位上回答这个问题。

师:刚才的几个小朋友猜的对不对呢?我们一起跟着小导游去看一看吧。

幼儿回答。

师:哦,原来他们是在赛马。

你们看那些蒙古族的小朋友多勇敢啊。

小导游告诉我,蒙古族生活在大草原上,是游牧民族,他们的孩子从小就学习骑马,因此,别看他们的年纪很小,骑马的技术是非常的好。

不仅如此,他们还会用弓箭打猎。

请部分幼儿模仿赛马的动作。

3、了解蒙古族的民族风情
(1)展示蒙古族生活的画面
小导游:刚刚带你们参观过蒙古族最有特色的赛马,现在我要带
你们去看一看我们蒙古族的家。

播放蒙古包的画面:
师: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呀?请大家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不要给与评价老师:今天,我遇见了一位小导游,他想要带你们去参观他美丽的家乡,你们想不想去啊?(想)师:对了,这就是蒙古族小朋友的家,叫蒙古包,是蒙古族的家。

你们知道为什么蒙古族爱骑马吗?为什么要住在蒙古包里吗?先请幼儿回答,然后小导游再进行讲解。

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导游是怎么说的吧
播放课件,同时小导游进行讲解:我们蒙古族生活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是游牧民族,我们骑在马背上,以放牛、养羊为主,哪里的草丰富,我们就骑着马带着蒙古包到哪里安家,马儿是我们在最好的交通工具和伙伴。

(2)展示蒙古族的服饰
师:你们看蒙古族小导游的服装和我们的服装有什么不一样?(请幼儿仔细观察,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蒙古小导游是怎么说的。

小导游:我们蒙古族的服饰是蒙古袍。

为什么要这样穿呢?是因为在我们骑马放牧时能护膝防寒,晚上能当被盖;长长的袖筒冬天可护手持缰,夏天可防蚊叮咬;宽宽的腰带在我们骑马时可保持腰板的挺直和稳定。

夏天的蒙古袍薄一点,冬天的蒙古袍厚一点。

师:原来蒙古族的服装是根据他们的生活来设计的。

(3)展示蒙古族的节日
师:小导游,你还想带我们去参观什么啊?小导游:带你们去参观我们蒙古族特有的节日播放相关画面
小导游:每年7月、8月间,草原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

摔跤是“那达慕”的主要内容。

除摔跤之外,“那达慕”上还举行射箭、赛马、马术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和歌舞表演。

4、了解其他擅长骑马的民族。

师:看来蒙古族人的生活和娱乐都离不开马,真是马背上的民族。

小导游:我还有几个小伙伴要介绍给大家,他们都是很擅长骑马和和打猎,和我们蒙古族一样是马背上的民族。

师:好啊,让我们先来猜一猜他们都是哪些民族的。

播放其他民
族的小朋友,然后点击后分别介绍。

藏族:我们是藏族的小朋友,我们生活在西藏,那里有著名藏教圣地——不达拉宫,我们的民族主要以放牧为主,因此我们擅长骑马射箭,我们的藏族歌舞也很有特色。

鄂温克族:我们鄂温克族有的和蒙古族一样过着游牧、住蒙古包的生活,擅长骑马;有的居住在森林里,住在撮罗子里,擅长狩猎。

哈萨克族:我们哈萨克族绝大多数人过着游牧生活,我们居住的地方是一种轻便而又易于支撑和拆的毡房。

我们很善于骑马,每逢过节的时候我们都要进行赛马的游戏。

5,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播放乐曲《赛马》,幼儿和老师一起模仿骑马的动作,进行游戏。

第四篇: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民族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少数民族(优质课)
作者:孙明霞来源:上海学前教育网上传时间:2004-09-08 08:00:00 关键词:大班社会教案,少数民族,优质课
活动目的1.让幼儿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勤劳勇敢,他们都是中国人。

2.主要从服装上尝试辨认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四个民族,了解他们的主要生活习惯及居住地。

3.培养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准备
1.课前丰富有关地理知识与音乐舞蹈方面的技巧。

2.自制投影片,中国地图,四个民族娃娃(彩色图片),居住地标记(蒙古包、大雪山等彩色图片大小各一套),彩色挂图,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中国地图,复习儿歌“中国地图”,巩固以前所学的地理知识。

2.让幼儿知道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

第一次尝试: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请幼儿说一说知道有哪些民
族,居住在地图上的什么位置?
幼儿讨论
3.出示朝鲜、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四个民族的娃娃,一起找出他们居住在“大公鸡”的什么地方,并将民娃娃与他们居住地的标记贴在地图上。

二、基本部分
1.放映投影片,并出示挂图,认识四个民族的服饰特征并了解其生活习惯。

(1)放映蒙古族的投影片,让幼儿通过观察、讨论,了解蒙古族人的服饰特征与主要生活习惯。

第二次尝试:幼儿观察讨论蒙古族人穿什么样的衣服?他们的服饰跟我们有什么不一样?他们爱好什么?……
(2)出示蒙古族的挂图,深入引导幼儿观察,并能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其服饰、生活、乐器等部分特征。

然后由教师小结,加深幼儿印象。

教师小结:蒙古族人身穿长袍,斜开衣襟,头上扎着头巾或戴着皮帽子,腰间束丝带,脚穿皮靴。

他们生活在大草原上,以放牧为生,住在可以随拆随搭的蒙古包里,他们爱吃牛肉、羊肉、喝奶茶。

蒙族人喜欢唱歌、跳舞、弹马头琴。

(3)用同样的方法,介绍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

2.利用投影片,组织添色游戏“为民族娃娃穿花衣”,让幼儿再辨认不同的民族服饰及居住地,巩固所学知识。

游戏规则:利用投影的套色方法为民族娃娃戴漂亮的服饰,然后请小朋友辨认所出示的民族娃娃并送到相应的布景下。

(在教室四周准备雪山、蒙古包、城堡、花园的布景)
3.欣赏四个民族的音乐,尝试创编民族舞蹈。

第三次尝试:幼儿根据平时的知识与上课的认识边听音乐边跳舞,区别各民族不同的舞蹈风格,鼓励幼儿创编。

三、结束部分
1.培养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几个少数民族,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中国人,我们五十多个民族生活在一起,一起劳动,一起唱歌跳舞,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
【说课】
我选择的是一节常识课,如何摆脱枯燥、单调的形式,让幼儿心情愉快地得到知识、开阔眼界,我便在活动的设计、教具的选择以及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动脑筋。

具体地说,认识少数民族这样一节常识课,大体可以分为三部分。

开始部分主要是利用幼儿的以往经验,从复习儿歌认识中国地图开始,知道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重点是让幼儿知道除了汉族外,其他的各个民族都是少数民族。

教师用意在使幼儿理解民族大团结),引入本课的具体内容,(请来四个做客的民族娃娃,让幼儿猜一猜他们来自哪里,客人说出自己从哪里来)认识四个民族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

这样通过大地图(中国)→许多民族→四位客人。

一步步深入到课题,吸引幼儿,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

基本部分是让幼儿认识各民族的服饰特征与生活习惯,通过认识、巩固加深幼儿印象。

可以先让幼儿观察幻灯片,由教师的导语让幼儿尝试,进一步仔细观察挂图,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出教师小结,由此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

然后是复习了新课。

最后为了丰富知识,让幼儿大致了解他们的音乐及舞蹈,这样满足孩子爱唱爱跳的欲望,培养音乐的感受力及欣赏、创编的能力,教师应跳出各民族的舞蹈风格,用情绪与动作感染幼儿,活跃课堂气氛。

结束部分既要与开头呼应,又是全课的“点睛之笔”,再一次理解“民族大团结”的含义,通过浅显的讲解与欢快的动作,让幼儿感受“团结”、“欢乐”的氛围,由此完成教学目的。

环境创设能够吸引幼儿,活跃课堂气氛。

我首先引导儿童在地图上找位置,复习所学过的地理知识,也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

其次在认识几个民族时我运用幻灯片与图片相结合,因为一组反映一个民族的幻灯片内容虽然丰富、认识合面,但细节不族娃娃,居住地的布景,这样才能吸引幼儿参与游戏,复习知识,并且加深印象。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我选择了“尝试教学法”,因为通过平时的实践我认识到孩子先说先做、多动手、多尝试比老师教一句幼儿跟一句效果会好得多。

这节课让幼儿三次尝试,首先说一说四个民族在地图上的什么位置居住,因为孩子在幼儿园、家庭、社会不时地会听到、看到、学到一些知识,让幼儿说可以满足他们表达的欲望、激发他们以后有求学的情趣。

其次通过观看幻灯片、观察图片,幼儿第二次尝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与表达能力,说一说自己所看到的。

最后让幼儿第三次尝试,欣赏不同民族的音乐,创编舞蹈,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想像力、创造力、鉴赏力。

第五篇:马背上的法庭
《马背上的法庭》
在云南西北蜿蜒的红土路上,缓缓的走过来这样一支队伍:五十几岁的法官老冯,摩梭族书记员杨阿姨,和第一次下乡开庭的彝族大学生阿洛。

队伍的最后,还有一匹驼着国徽的老马。

这样的一支队伍,就是为群山里的三个少数民族寨子解决纠纷、送来法制的法庭。

电影的时间跨度只有短短7天,在这7天里,法庭队伍遇到5个并不复杂的民事案件和一起盗窃案,这本应法庭工作中最平常和简单的案件,却因为年轻法官阿洛加入,打破了这支队伍30年维持的平衡。

杨阿姨因为司法制度化、职业化的改革而离职休养,回归村寨成为一个普通的农妇;阿洛和老冯几次观念冲突,年轻气盛的他带着新娘离开了法官队伍;只剩下老冯牵着老马,走在狭窄的山道上,最终,因疲劳过度滑下山崖……
在苍广的崇山峻岭中,蜿蜒的土路就是一条线索,这条线索穿起了三个古老的寨子,穿起了5个寻常人家的纠纷,也穿起法律与山民社会中3组难以调和的矛盾。

第一组矛盾是乡土社会中宗教、习惯、道德和现代法制之间的矛盾。

在普米族的鸡头寨里,被告的猪拱了原告家的罐罐山,老冯让阿洛去解决,阿洛面对原告带有迷信色彩的诉求,简单的以“法律不支持封建迷信”为由不予立案,而老冯知道,破坏人家祖先的骨灰冢在寨子里可是“要出人命的”,果然,当老冯赶到当事人门前,双方正
打算开展一场械斗。

老冯拿出法官的身份调解,全无效果,最终老冯让原告派猪去拱被告家的罐罐山,被告终于体会了原告的感受,同意赔偿一头猪,案件才算初步解决。

在对原告要求做法事的请求上,老冯明确表示法律不予支持,却又悄悄对原告说:“法院不给批,喇嘛庙的门你还不认得啊?”在这个案子中,涉及的其实是法律与宗教(包括被视为迷信的宗教仪式)的冲突,老冯的处理方式——支持要求赔偿的诉讼请求,至于法事则不置可否——颇富智慧,让法律的归法律,宗教的归宗教,将法律/司法限制在其必须且可行的领域而不越界。

在鸡肚寨,当马和国徽丢失的时候,村里的女长老就以借给法庭一匹马,帮法庭找回失物为条件,要求老冯不要报警。

当族人们凭借着经验、权威、宗教的力量找到了被偷的马,在女长老看来事情算是圆满解决,老冯向女长老追问偷马的人,要将其交由公安机关处理的时候,女长老只是说;“菩萨会给他惩罚。

”在这里,老冯考虑的是“盗马案”已经构成刑事案件,必须由国家公权力介入,依法追究盗贼刑事责任;而女长老考虑的是当事人和整个村寨的名声。

在一个抬头不见低头见、众人连结为一体的熟人社会,用道德自律或族规家法来处理更宜被接受。

即便在前一晚,鸡肚寨的村民将失而复得的国徽高高悬挂,歌唱赞颂,将它看作和等同于菩萨的信仰,可对于国徽代表的法的含义,村民却不能接受。

老冯和女长老各自信仰着自己的“菩萨”,成为深藏在法制社会与村民社会中的冲突。

第二组矛盾是理想的法律实施和极度落后的经济基础之间矛盾。

这马背上的法庭,在重山峻岭的寨子中,为老百姓解决的不得不说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就是这些小事,却因为极度落后的经济条件,成为几乎不能解决、甚至拖垮一个家庭的难事。

在鸡头寨,妯娌俩为一个价值5元瓦罐闹上法庭,杨阿姨调解不成,倔强的两人都一言不发,谁也不肯让步,老冯只得摔了瓦罐,给了妯娌俩一人2.5元,结了案子;在鸡肚寨,一件最简单的债权纠纷,借款人愿意以家里对东西抵债,可即便是全家的东西加起来,也不值150元。

两难之间,老冯掏出150元,买了原告家的小猪,解决了纠纷。

影片最让人不安的一
幕是在鸡尾村的离婚引发的房产纠纷中,贫苦不堪的山民村妇,趴在地上四处打转并执拗地发出示威的干嚎,这是她本能、直接并且也是唯一可以表达自我意愿的方式。

老冯、老杨束手无策,按照当地的风俗,离婚后财产可以归妇女,可房屋只能留给男方,显然,这个家庭的所有财产也不能维持妇女的生存,也没有任何法官能在这个时候提出房屋作为不动产分割的办法。

妇女歇斯底里的干嚎,所反映出来的人的生存状态,真叫作命如草芥。

一个连温饱食宿也解决不了的人,争夺的房屋不是财产权,而是生存权,是大于一切法律的权利的最高权利;这样的情形提醒我们:法律问题,归根结底是社会问题。

可以想见,如果一个社会不能保障普通民众的生存温饱,那么这个社会的法律注定会局部失效,从它所不能保障的领域退出。

正因此,老冯的束手无策不仅是司法的尴尬,而是整个社会的尴尬。

第三组矛盾是老法官老冯和大学生法官阿洛之间的矛盾。

在山里工作了30年的老冯已为乡风打磨、深谙情理法各种三味,他有一套来自经验的实用办法,把解决实际问题放在第一位,法官的尊严在老冯眼里,就是解决一件一件的问题,老百姓累积的信任;而年轻的大学生阿洛法官有一套来自理论的现代理念,只有严格适用法律,才能维护作为的法官的尊严。

在瓦罐案和借款案件中,阿洛不支持老冯自掏腰包解决纠纷的办法,这绝并不是因为阿洛小气(在向村民租马的时候,阿洛曾想多给村民钱,被老冯制止了),在私人经济交往上,阿洛大方而善良,但面对法律案件,阿洛秉承的是绝对公平的法律理念,规范而无情。

猪拱罐罐山案件的执行上,阿洛又看不惯老冯动手牵猪的行为,觉得有辱法官形象。

实际上,在这三个案件中,要想通过正规的执行程序、甚至运用法律的强制力来执行,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时效性、经济性上都不足取;面对于正等着一个个说法的村民而言,老冯自己出钱出力解决,是最简单、及时、有效的方式。

影片冲突的高潮发生在阿洛结婚的酒席上,阿洛的岳父姚葛作为寨子的主任,根据的村民法则,杀了邻村来吃草的两只羊,而乘着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