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的复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的复习题
第一册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古代神话与远古歌谣
1、记载神话比较多的书有:P5
答:《山海经》、《楚辞》、《淮南子》。
2、名词解释:神话。
答:在人们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
P5
3、我国比较著名的神话:P6
答: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
4、简要说明中国原古神话的特点:P9—P11
答:(1)记载零散,并多有异说。
(2)多被历史化,与传说难分。
(3)我国的神话从思想上说,比较突出为公、为群的精神。
(4)赞美勤劳与创造发明。
第二章诗经
4、简述或名词解释赋、比、兴。
P28—P29
赋:就是直接的铺叙陈述,如实地把事情说出来。
这是叙事的基本手法,在《诗经》中是大量运用的。
运用这种手法,如果能在选材和遣词造句上下功夫,是可以写出很优美的诗篇的。
比:就是比喻,有明喻,有隐喻,目的都在于要把所写的对象的本质或形状形象具体地刻画出来。
兴:又叫起兴,从别的事物写起,引到所要表达的意思上来,带有引起联想的意味。
5、名词解释:诗学四家(毛诗、鲁诗、齐诗、韩诗)。
P33
毛诗:秦汉间鲁人毛亨(大毛公)作诂以传赵人毛苌(小毛公),其书称《毛诗故训传》是《诗经》现存最古的解释本。
由于这是用先秦时的古文写的,故属古文学派。
鲁诗:汉初鲁人申公对《诗经》的解释。
齐诗:汉初齐人辕固生对《诗经》的解释。
韩诗:汉初燕人韩婴对《诗经》的解释。
作品:《将仲子》P98、《蒹葭》P101。
第三章屈原与楚辞
1、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是现存楚辞最早的注本。
P36
2、一般认为屈原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招魂》和《九歌》。
P36
3、《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诗史上的一篇最早的长篇。
P36
4、《九歌》有多少篇诗歌流传?《九章》有多少篇诗歌流传。
答:《九歌》有11篇诗歌流传;《九章》有9篇诗歌流传。
5、简要论述屈原作品的悲剧美。
P42—P43
屈原作品抒情中内涵着一种悲剧美。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悲剧是人的伟大的痛苦,或是伟大人物的灭亡。
”《离骚》、《思美人》、《怀沙》都是以诗人必死之志收篇,但篇篇皆反复表白自身高洁、忠诚、正值的品格,美政的理想。
屈作之悲,是楚亡之悲;其身之生死,系乎楚国之存亡。
屈原所表现的痛苦之所以伟大,不但在于展示了主人公与黑暗的社会环境顽强斗争的精神,而且在于展示了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复杂斗争。
屈原之死,并非光是因为他是楚王的宗亲,只是一种血缘的衣服,而是个人的命运与楚国的命运已息息相关。
抒情诗的悲剧色彩在《诗经》中的《氓》、《正月》等风雅之作亦可见之,但情调的低沉的,无可奈何的,称不上是伟大。
屈原则不然,读者的感情如果与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共鸣,也将会感受到政坛上的惊涛骇浪,也会感到冤屈、焦虑、烦躁,会设身处地替主人公选择去就。
在这过程中,将得到诗人的熏陶、引导,在理智与感情上得到升华。
面临主人公的悲剧,虽有同情、惊疑震悼,但更多的是赞叹,受到鼓舞,“因为它的本质是表现壮丽的英雄品格,它将激发我们的生命力感和努力向上的意识”,把我们引向崇高。
这就是屈作的悲剧
美所在。
6、《悲秋》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母题是由谁创造的。
P53
答:宋玉的《九辩》。
第四章历史散文
1、名词解释:“微言大义”和“春秋笔法”。
P56
《春秋》写得十分简约,像大事记一般。
其中的褒贬是通过一字一词来表示的,后人称这为“微言大义”、“春秋笔法”。
微言大义:含蓄微妙的言语,精深切要的义理。
春秋笔法: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不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
2、《左传》和《春秋》都是编年体的形式。
P57
3、最善于叙写战争,是历来对《左传》的定评。
P59
4、《崤之战》出自哪里?P60
答:《左传》。
5、同是写人,《左传》注重写什么?《战国策》注重写什么?P62
答:《左传》在写人时注重真实而《战国策》则注重神似。
6、先秦历史散文对后代文学艺术的影响和作用。
P63
先秦的几部历史著作对后代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们为传记文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小说的发展提供了不少可利用的题材与可借鉴的手法。
一般的史书,只是极概括地叙述和说明历史,但它们却善于运用具体的描述,通过人物言行的刻画去形象地再现历史。
不仅记事,而且写人。
在基本符合史实的前提下,往往有所提炼、加工,甚至虚构,把历史的画面以历史人物的面貌展现得栩栩如生。
到了汉代司马迁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优良传统,着重为人物立传,创造了传记文学。
这一创造,是同时凝聚了先秦史家的心血的。
在散文的写作上,先秦的历史散文也为后代作家所模仿,如汉代贾谊、晁错,宋代苏洵、苏轼父子都学习《战国策》,唐代韩愈、柳宗元取法《左传》《国语》。
都是很突出的例子。
这些史书记录了富有戏剧性的历史事件和精彩而富有教育意义的人物言行,还给后代文学创作提供了加工的素材。
第五章诸子散文
1、名词解释:诸子。
P64
诸子:按字面上讲,就是各位先生的意思。
有理论、有主张的先生们的著作也称之为诸子。
2、反映孟子民本思想最有代表性的话语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P67
3、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赋家是:荀子。
P68
5、庄子的著作也被称为:《南华经》P72
6、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是:韩非。
7、韩非法家思想体系的模式是:
以法治为主,法、术、势三者结合。
P72
8、名词解释:兴观群怨。
P74
(1)兴:激发感情的意思。
一说是诗的比兴。
美感的作用
(2)观:观察了解天地万物与人间万象。
观察认识的作用
(3)群:合群。
团结凝聚的作用
(4)怨:讽谏上级,怨而不怒。
教育作用
“兴观群怨”四者比较全面地涉及了诗歌的美感作用、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
揭示了诗歌的本质特征,对后代的文论很有启发和影响。
9、名词解释:以意逆志。
P74—75
解说诗词,不要只从辞句上望文生义,也不要某些艺术性夸张修饰作机械的理解,而应该通过自己对全诗的分析和体会,去理解作者的用意。
10、《孟子》的寓言多数是采用民间故事,《韩非子》的寓言多数采用历史传说,而《庄子》寓言多数是自己意识虚构的。
11、“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出自谁的文章。
答:韩非。
第二册
第一章汉代散文
1、王充《论衡》、王符《潜夫论》、仲长统《昌言》。
第二章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简要论述《史记》对后代文学的影响。
P31
1.《史记》的散文成为后代古文运动的旗帜,为唐宋元明清历代大散文家们所效法。
2.《史记》是元明戏曲的一个重要题材的来源。
《史记》的人物、故事,被大量地改编为戏曲。
3.《史记》对小说也有很大的影响。
一方面,《史记》的人物故事也往往被后世的小说、话本所借用。
另一方面,《史记》写人物、写故事的技巧为后世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4.《史记》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国界,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史记》有它一席光荣的位置。
1956年,司马迁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在世界范围内得到纪念。
第三章汉赋
1、枚乘是从骚体赋向散体大赋转化的代表人物。
其代表作是《七发》。
P42
2、散体大赋的代表人物是司马相如。
其代表作是《子虚赋》、《上林赋》。
P43
第四章汉诗
1、名词解释:乐府。
P51
国家的音乐机关,秦朝已经存在,汉代武帝更加兴盛。
乐府的任务:训练专业乐队,组织演出,收集民歌,谱曲作歌。
乐府的含义由此扩大,不但指乐府机关,而且指乐府机关所收集谱曲的民歌,因而乐府又指一种诗体。
包括乐府中所收集的、谱曲演唱的文人作品,模仿乐府民歌的作品。
2、汉乐府主要保存在《乐府诗集》的杂曲部分。
P52
3、以《孔雀东南飞》与《陌上桑》为例,简要说明汉乐府的艺术成就。
P53-56 1.现实主义传统的发扬光大
从《诗经》的国风中我们看到了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但自此以后,从战国到汉武帝400年间,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可观的,甚至像样的现实主义作品。
而
在民间,现实主义的传统,还是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在发展。
汉武
帝之后乐府机关所收集的民歌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虽然现存的汉民歌只有几十首,但农民、城市、贫民、游民、士兵、病妇、孤儿的生活,社会的主要矛盾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反映。
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就是国风“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精神的发扬光大。
所以余冠英先生说:“《诗经》本是汉以前的乐府,乐府就是周以后的《诗经》,而且对现实的、反映的深度与广度来说,乐府都超过了《诗经》。
2.叙事诗的飞跃发展
在汉乐府以前的楚辞中,叙事诗是很少见的。
但到了汉乐府,叙事诗猛增。
特别是汉乐府的一些名篇,多数叙事诗。
如《诗经》、《陌上桑》。
以叙事为主城了汉乐府的显著特点。
这一特点,与它的现实主义精神是相一致的。
汉乐府的叙事诗不见数量多,而且质量高,思想性强,艺术性也强。
有些选取一个场面,如《陌上桑》,有些选取某些情节,如《东门行》,有些写一个故事,如《孔雀东南飞》。
叙事中多用烘托、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而以诗中人物对话的形式为最常见。
像《孔雀东南飞》就很有戏剧性的情节,人物的语言又具个性化,标志着叙事诗的成熟。
3.五言诗的成熟
五言诗萌芽于民歌,但成熟还是体现在汉乐府。
五言的叙事诗有《陌上桑》、《孔雀东南飞》,五言的抒情诗则有古诗。
由于乐府主要是民歌,或者文人模仿民歌的作品,因而在语言上颇具特色。
在语言形式上、语言风格上,乐府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建安文学
1、名词解释:建安文学P269
建安前几年至魏明帝最后一年这段时间的文学,实即曹氏势力统治下的文学,而创作主要是在建安年间。
2、为什么说建安是一个“文学自觉时代”。
P269
第一,文学摆脱了“经“的附庸地位而独立。
第二,出现了专门的文学论著,有意识地对前人及时人的创作实践,从理论的高度进行总结、探索;发现与强调了文学的特性,提出“文以气为主”,“诗赋欲丽”等主张。
第三,文学创作繁荣。
3、现存较早的文人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
P272
4、建安时期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家是曹植。
P273
5、名词解释:建安七子。
P275
“七子”是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的。
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文学创作的共同点:叙述战乱的现实,感叹个人身世,表达自己的理想。
艺术上也各有所长。
6、名词解释:建安风骨。
P278
“风”指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感受及对读者的感染力,“骨”指作品的思想内容既与之相应的刚健文辞。
建安文学的风骨,具体地说,即真切的感受,炽热的情怀,深刻地反映了战乱的现实,表达了对国家统一与太平的渴望,对人民疾苦寄予同情。
语言刚健清峻,质朴有力。
是对建安文学总体艺术风格的概括。
第二章正始西晋文学
1、名词解释:竹林七贤。
P280
是正始时期的一个作家群体,在司马氏集团的暴力统治下,当时许多士大夫都采取了避世自全的态度,出现了多个隐士群体,其中以“竹林七贤”最为著名。
人物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2、太康文学的代表性作家。
P288
三张(张华、张载、张协)、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
3、与陆机并称的作家是潘岳。
P291
4、作为诗歌悼亡体裁的开创者——潘岳。
P294
5、“洛阳纸贵”是出自哪个作家和哪部作品的典故。
答:左思《三都赋》P297
6、“闻鸡起舞”是出自哪个作家和哪部作品的典故。
答:刘琨《答卢谌》P298
第三章陶渊明
1、陶渊明做的最后一个官是彭泽令,逝世后,私谥“靖节”。
P300-301
2、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最集中、最大量地创作田园诗的作家。
P302
3、简要说明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P307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最受后人称道的是其平淡自然的风格,“古今尊陶,统归平淡”。
陶渊明的平淡是彻悟人生忧患后复归于平静安详,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平淡自然不仅是陶渊明的人格修养,也是他的审美追求。
因而,在陶诗中出现的事物,大都是平常可见的东西,没有奇特的意象,不雕章琢句,诗人以清新的感受,真切的体验化俗为雅,化平凡为神奇。
这是陶诗韵味隽永的原因。
创造出浑融完整的意境也是陶渊明诗歌艺术的重要特色。
陶诗善于以白描手法勾勒景色,点染环境。
重点不在描摹物态,而以写意为主,诗中常出现的孤松、秋菊、白云、归鸟,都带有象征性意义,表现诗人自身的品格,饱含着诗人的感情。
陶诗还常在抒情写景之中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一些人生哲理,情、景、理融会贯通,创造出浑厚深远的诗歌意境。
陶诗语言别具特色,完全不受当时骈俪文风的影响,诗句多接近口语,平易近人。
这种朴素真率的语言风格与其平淡自然的心境正好合拍。
4、哪一篇作品带有自传性质。
P309
答:《五柳先生传》。
5、哪一篇作品表达了陶渊明的社会理想。
P309
答:《桃花源记》。
第四章南朝诗派
1、名词解释:游仙诗。
P316
游仙诗是以神仙境界作为主要描写对象,借傲游虚无缥缈的仙境来抒发情怀的诗歌。
2、游仙诗的代表人物是郭璞。
P317
3、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着力创造山水诗的诗人是:谢灵运。
P323
4、简要说明谢眺山水诗的艺术成就。
P335-337
1.谢朓诗歌继承、发展了谢灵运山水诗创作的成果。
谢朓不少登临游玩之作都有谢灵运诗的影子。
但谢朓的山水诗在谢灵运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大步。
首先,去掉了谢灵运诗常有的玄言的尾巴;其次,文辞更加清新自然,没有谢灵运可以雕琢的痕迹;其三,他的诗歌许多对山水景物的描写,都渗透着自己的人生感受,不似谢灵运那样把笔力主要用在对山水自然景物做客观的摹绘上。
2.谢朓的诗歌讲究文辞对偶、整齐,平仄协调,自觉用新发现的“四声”来调和音韵,探索诗歌声韵,为律诗的产生创造了良好条件。
谢朓是“永明体”的代表诗人。
5、名词解释:永明体。
P338
“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一个年号,483-493年。
永明体是指永明年间形成的讲究声韵格律,以“四声”声调的异同相对为节奏特点的五言诗,以沈约、谢朓为代表人物。
6、名词解释:宫体诗。
P342-343
宫体诗是盛行于南朝梁陈时期的一个诗歌流派,以描写宫廷生活、女性情态为主。
宫体诗以表现女性情态与女性有关的事物以及宫廷贵族生活为题材,是一种“艳诗”。
宫体诗在形式上的特点,则是所谓“清新巧制”、“雕琢曼藻”,风格靡丽轻艳。
代表诗人有萧衍、萧纲、萧绎父子;徐摛、徐陵父子;庾肩吾、庾信父子以及江总。
7、简要论述《宫体诗》对诗歌艺术发展的贡献。
P345
首先,宫体诗以女性人体美为诗歌的审美对象,开拓了诗歌的表现领域;其次,宫体诗着力刻画了女性复杂、细腻的情感世界,在思妇、宫怨等题材上取得了新的成果;再次,宫体诗在诗歌声律方面,比永明体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技巧运用
更加娴熟,声韵更加谐和晓畅,基本上完成了从古体诗到近体诗的过渡。
8、《玉台新咏》是谁编的一部诗歌总集。
P345
答:徐陵。
第五章南北朝乐府民歌
1、南朝乐府最主要的是哪两种?各产生于?P358
吴声歌:产生于南朝的都城建业(南京)为中心的地区。
西曲歌:产生于以荆州为中心的南朝西部一带。
2、南朝乐府的代表作是《西洲曲》P367
3、北朝乐府的代表作是《敕勒歌》。
P374
第六章骈体文
1、名词解释:骈体文。
P375
骈体文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体。
骈的原意的指二马并驾一车,引申为对偶的意思。
顾名思义,骈体文就是一种以句式对偶为基本结构形式的文体。
骈体文产生于魏晋,盛行于南朝,代表作家是庾信。
2、“江郎才尽“是关于江淹的典故。
P383
3、江淹的代表作是《恨赋》和《别赋》。
P383
第七章北朝诗文
1、“北地三才”:温子升、邢绍、魏收。
P547
2、北朝的三部散文著作:《水经注》、《洛阳伽蓝记》和《颜氏家训》。
P388
3、为什么说庾信是南北朝文学之大成的作家。
P398
将南方柔靡清丽的文学传统和北方雄浑豪迈的生活气质融合起来,从而创造出一种既秀丽细腻,又富有清刚之气是诗文艺术。
庾信在南方和北方都生活了很长时间,他到了北朝后,生活环境的改变,身份地位的改变,使他的文学创作就不全是以轻松玩赏的笔调描绘奢靡的生活。
他用诗文抒发自己亡国之痛,羁留异国他乡之愁,形成苍凉沉郁的风格。
而庾信有着深厚的文学修养,他的诗歌词赋强调声韵和谐,讲求词藻华美,对偶整齐,因此他的作品既不同于南朝的奢靡,又不同于北朝乡土文学的质朴粗犷,而是在苍凉沉郁中带有一种清新的美,精致的美。
所以,庾信不仅是集南朝文学之大成的作家,而且是集南北朝文学之大成的作家。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1、《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是《搜神记》。
2、《轶事小说》的代表作是《世说新语》。
第九章文论和《文选》
1、《典论·论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文学批评专门论文,P415
2、《文赋》的作者:陆机。
P416
3、《诗品》的作者是《钟嵘》。
P417
4《文心雕龙》的作者是刘勰。
P420
5、萧统的《文选》是我国最早的文学总集。
P425
第三册
第四编隋唐文学
第一章隋唐诗的概貌
1、唐诗的发展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P10
第二章初唐诗歌
1、“文章四友”是谁?P34
答:李峤、崔融、苏味道和杜审言。
2、“吴中四友”是谁?P50
答: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
3、张若虚的代表作是《春江花月夜》。
第三章盛唐诗歌
1、唐代最出名的岭南诗人是谁?P54
答:张九龄。
2、简要说明王孟山水诗“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艺术特点。
P68
王士祯《带经堂诗话》评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诗说:“诗至此,色相俱空,政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
”“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即是说诗人用一种闲逸的心情点染山水景物来营造心平气和、优游自乐的冲淡意境,不拘泥于物迹,而务得其神,只以神遇,不以迹求。
3、以下同属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的是: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
綦毋潜。
4、高适的《燕歌行》是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作品。
P77
5、简要说明“岑参兄弟皆好奇”中“好奇”是什么意思?P81
第五章杜甫
1、简要举例说明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P129—130
创造性地运用百转千回、反复咏叹的抒情方式来抒写内心的复杂、深沉博大的思想情怀,形成了以沉郁顿挫为主导的艺术风格。
吴瞻泰《杜诗提要》指出:“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
”沉郁是指杜诗中意境的深远和情调的浑厚;顿挫是指用万转千回、反复咏叹是抒情方式使思想感情的表达形成一种有起伏节奏的震荡。
如《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人晚年漂泊西南,悲时局的艰难,伤人生之蹉跎。
开头四句即用通感描述三峡秋景,已藏“悲秋”情怀,暗示了漂泊无归宿的凄凉身世。
“无边”、“不尽”,悲壮阔大;“萧萧”、“滚滚”,传出漂泊的悲哀。
杜诗的“思苦”正是由于杜甫矢志不渝、深沉博大的精神个性选择了万转千回、反复咏叹的抒情方式所造成的沉郁顿挫诗风的整体显现。
第六周中唐诗歌
1、大历、贞元的诗歌创作大致出现三大倾向。
P137
一是以“大历‘十才子’”为代表的有意绕过杜甫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道路,以着重抒写一己身世遭际的情感意趣的创作倾向,逃避现实,追求个人安逸,而成为大历诗歌创造的主流;二是以刘长卿、韦应物为代表的直接继承王、孟山水田园诗清丽淡远的美学追求,缘情体物,直接影响柳宗元;三是元结、顾况、戴叔伦等人为代表的继承陈子昂的风雅兴寄和杜甫的感事写意,崇尚雅正的创作倾向,开元
稹、白居易的政治讽喻诗的先河。
李益的边塞诗直追盛唐,而又形成自己清奇雅正的诗风。
3、被称为“刘随州”的是刘长卿。
P142
4、下列诗人“自以为五言长城”的是:刘长卿。
P143
5、简要说明韩愈以文为诗的利弊。
P150-P151
以古文笔法写诗,形成雄奇纵恣、壮浪狂放的阳刚气势。
以古文笔法来写的诗大量运用散文化的句式,大量使用文言虚词,在布局构思上处处以文章的气脉入诗。
这表现了韩诗在艺术上力求打破常规、不拘一格的创造各种,抒情写意更为自由。
然而,韩愈以古文笔法写诗也存在明显的缺陷:一是有些诗大量运用虚词,几成押韵之文;二是有些诗长篇议论,缺乏感性形象,注重了理趣而相对忽略了情趣;三是用辞赋家铺张雕绘是手法作诗,铺排堆砌佶屈聱牙的怪字,损伤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韩愈“以文为诗”,开创了中唐诗歌以“奇险”写矫情越俗的意趣的一路,而成为韩、孟诗派的鼻祖,对宋诗的重理趣、散文化、议论化和清代郑珍、黄遵宪等人的诗歌创作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6、名词解释:郊寒岛瘦。
P151-155
苏轼在《祭柳子玉》中曾提出“郊寒岛瘦”之说。
“寒”首先是孟郊的性情气质的特性,然后才是孟郊诗的风格。
孟郊所处的时代环境和个人遭遇使他形成了“寒”的“心气”,外化为外化为诗便有“孤峰峻壑之气”。
孟诗多描写贫寒的生活体验,是诗人高洁孤直个性的外化。
由此,“郊寒”的第一要义是指孟郊人格个性的高洁孤直,外化到诗歌中则属于诗歌的思想情怀并由此种思想情怀呈现出来的美学风格。
贾岛和孟郊都是苦吟诗人。
贾岛的苦吟就是将其诗意不断地“瘦”化的过程。
“瘦”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抒情方式是把诗人的“心源”活水不断地往深远、往神奇导流。
苏轼的“郊寒岛瘦”将孟郊和贾岛诗歌齐名,其美学意义不仅在于以“寒”、“瘦”分别揭示两种诗美的类型,而最重要的是揭示“寒”、“瘦”分别是二人的心灵感受和审美体验。
7、“回乐峰前沙似雪,骤降城下月如霜。
”这两句诗歌出自谁的
作品。
P172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第七章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1、名词解释:新乐府。
P174-P175
“新乐府”一词,出自白居易的《新乐府序》。
“新乐府”的主张理论:
1.强调端正诗歌创作的方向
2.强调恢复古乐府的“写实”传统
3.强调恢复《毛诗序》风雅比兴的美刺传统
4.突破音乐的限制
3、“张王乐府”是哪两个诗人的作品。
P188
答:张籍、王建。
第八章晚唐诗歌
1、举例说明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
P205-206
由于诗人有意隐秘意旨,因而他更多是根据意识流动的需要,把内在的情感体验外化为一串串具有情感逻辑的意象,立象以传意,使得诗歌呈现委婉曲深的朦胧美。
如《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诗人追写“昨夜”在“画楼西畔桂堂东”与意中人的一次会面:星明风清,宴会上灯红酒暖,送钩射覆将气氛推向高潮,两人并没有护诉衷肠,然心照不宣、灵犀相通,可惜呀,上朝的鼓点催我离去,我不得不为生活忙碌奔波。
这些诗思致微渺,随着意识的流动,缘情体物,通过象征、暗示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领略到一种处于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的朦胧之美。
我们虽然不能很清楚地理解这类诗的意旨,但是能够强烈地感受到这类诗的感伤情调。
通过这类诗,我们看到了另一个李商隐,他心灵锐敏、情感细腻、多愁善感、欲吐还吞……
2、鹿门子是哪一位诗人的自号。
P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