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力 本章复习》公开课_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力》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理解力的效果和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
3、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直向下
重点:
1、画力的示意图
2、重力和弹力的定义及大小
难点:
1、利用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释现象
2、重力与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一、 自主复习,唤醒记忆
1、画出质量为3kg 小球所受到的重力和拉力力的示意图(g=10N/kg )
2、画出与水平面成30角斜向右上用80N 的力拉小车
质量和重力
二、精讲点拨,拓展创新
【例1】 如图,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__,该弹簧测力计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直接读出的示数就是物体的重力.
(师拓展:如果我们在实验的时候遇到的是一个不能调零的弹簧测力计,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够准确的测出物体的重力呢?)
【例2】 仔细观察图甲和乙,分别说出它们都反映了什么力学知识
图甲说明:
图乙说明:
【例3】在研究弹簧的伸长与外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实行的,用记录的外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x作出的F-x 图线如图7-2所示。
(该弹簧测力计的最大量程为10N)
(1)由图可知,该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1 N,弹簧的伸长增加cm。
(2)据图推知,如果物体受到10N的拉力,弹簧应该伸长到cm。
【例4】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5:2,则甲、乙两物体的重力之比为.若甲物体的质量是20 kg,则乙物体的重力大小是。
(g=10N/kg)
三、链接中考,再接再厉
1、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记录如下表: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和;(2)在上表空白处填出比值G/m的平均值;
(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是:
(3)数据的处理方法。
2、画出下列各题中力的示意图
(1)、放在斜角为20º的斜面上的物体,受到平行于斜面向上的12牛的拉力和20牛的重力
(2)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3牛。
(图1)
(3)与水平面成45º角,用50牛的力朝右上方拉小车。
(图2)
(4)、小车在A点受到大小为80牛、方向水平向左的拉力。
用力的示意图画出此力。
(图3)
图1 图2 图3
课后反思
本堂课我尝试使用导学案教学。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从身边的实例着手,让学生展开思考、讨论、比赛等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
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容量,我在选题时,注重各题组紧紧围绕课时复习目标,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题规律,重复出现,螺旋式递进,这符合学生的理解规律,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来龙去脉,加速从模仿到灵活使用的过程,能深深印入到学生的脑海中。
题目的选编以考纲为纲,以教本为本,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起到示范作用。
在教学中,我带领学生学会反思,本题复习了哪里基础知识?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和重演了哪些科学方法?体现了哪些基本技能,重温了哪些科学方法?体现了哪些科学思想?哪道题能够推广,引申变式?哪些题还有哪些解法(一题多解)?把后两个疑问交给学生,使他们持续地反思,在反思中巩固、深化、提升,使他们的知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试图通过一章知识的复习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结构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水平。
使用回顾知识——例题精炼——直击中考三大板块实行教学。
由点到面,由基础到水平的训练,较好的表达了教学。
通过这次教学。
我深刻理解到教学基本功对教学的影响。
让我惭愧的普通话制约了我的表达,影响了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