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县教育局近四年工作总结及后五年工作计划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四年工作总结及后五年工作计划
地方县教育局
我县现有中小学168所,其中省示范性高中1所,市示范性高中1所,职业中专1所,初中17所,小学148所(含教学点),特殊教育学校1所。
实有在编教职工2810人,在校学生64985人,其中小学41765人,初中18254人,高中4966人(普高4195人,职高771人)。
公民办幼儿园121所(其中公办中心幼儿园8所,村级小学附属幼儿园72所,民办幼儿园41所),在园幼儿共14858人,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达75.6%。
近年来,我们以打造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狠抓项目建设,培强教师队伍,优化内部管理,全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县教育事业得到了健康、协调、持续发展。
一、近四年工作总结
(一)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对教育高看一眼厚爱一筹。
在2011年相继实施县直单位联系帮扶学校工作机制、设立校长经费和教师节慰问金、绩效工资的基础上,2013年,又倾力推出多项重教举措。
一是设立乡村教师特殊补贴。
2013年至2014年,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给予乡村在岗教师每人每月80元至560元不等的特殊补贴。
二是实施高中阶段“两免一补一奖励”。
从2013年下期开始,全县高中阶段在校学生全部实行免学费、免课本费入学,并对家庭困难学生进行生活补助,对普高品学兼优学生及升入我县普高就读的7A初中毕业生和品学兼优的高中在校生进行奖
1
励,为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助推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发展环境。
(二)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2013—2015年,全县投入资金24156.5万元,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48所、校安工程续建项目6所、农村公办幼儿园53所(其中公办中心幼儿园5所)、改造中小学校厕所79间、改造校园足球场15个、新建农村教师周转房1100套,薄弱学校改造项目13个。
另外,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新建了县第六完小;投入资金近5亿元,新建了地方一中,新增城区学位8000多个,有效缓解了我县城区学位紧缺问题。
同时,2016年,规划投资11226.24万元,实施农村中小学校(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1大类80个小项目。
截止目前,已经累计完成投资5843.94万元,占总投资任务的52.1%,所有工程项目已经启动。
其中,2015年续建项目500套教师公租房、初中工程建设项目(万水中学宿舍楼、汾市中学学生宿舍楼)已经完工;2016年新建项目21所义务教育合格学校、68套教师周转房、2个学校足球运动场已经完工,其它建设项目正按计划全面推进。
(三)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一是加大教师招聘和委培力度。
2013年以来,全县总计招聘教师496名,其中,本县自主招聘教师216名,招聘特岗教师280名。
先后选送了233名优秀初、高中毕业生到师范院校定向培养,优化了全县中小学校教师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
二是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
以实施“国培”计划为平台,制定了《地方县中小学“名师”、
2
“名校长”培育方案》,先后创建了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县级名师工作室7个。
目前,雷俊英名师工作室吸收成员2456人,总计开发并上传各类教育教学资源26243条,带领本县教师开发成系列的小学语文微课资源296件,访问量达到了1596684次,名列全省第一。
同时,通过组织骨干教师“外培”、邀请外地专家“内培”、集中专业教师“县培”和全面推行“校培”等方式,分层、分类、分批对全县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共培养出国家级骨干教师2人、省级骨干教师11人、市级骨干教师48人,县级骨干教师565名,全县教师队伍业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四)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一是实施“城乡一体化教研”。
2014年,我县出台了《地方县“打造城乡教研联合体,实现城乡教研一体化”课改实施方案》,按照1个城区学校带4个农村学校的模式,把全县中学、中心小学分区、分片组建了9个城乡教育共同体,实行城乡一体化教研,促进教师业务水平快速提升。
近三年,我县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武,获得国家一等奖10人次,国家二等奖2人次,省级一等奖20人次,市一等奖50人次。
二是推行“公案”教学。
组织各校学科骨干教师集中时间,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写出教案,再由县教研室从全县骨干教师中抽调评委,对教学公案进行统一评选,形成优秀学科教学“公案”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
全县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使用“公案”进行教学,真正做到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目前,我们已编写教学公案600余份。
三是大力推行课
3
题研究。
近几年,我县先后承担了29项省市立项的“十二五”规划课题,7个省市立项的“十三五”规划课题。
以课题研究为契机,全面推行同课异构、送课下乡、课改经验专题讲座、高效课堂优秀案例评比、课堂教学比武等常规教研活动。
全县29个“十二五”课题均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是落实教学质量奖励。
为提升全县教师的质量意识,2014年我县对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奖励方案进行了修订,进一步加大奖励力度,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150万元,用于高考、学考、中考和学校其他年级质量监测教学质量奖励,全县各学校及广大教师的质量意识全面增强。
高考一本上线111人,二本上线327人,实现了一本上线超过百人,二本上线超过三百人的重大突破;学考全县一次性合格率87.58%,其中省示范性高中一次性合格率94.65%,市示范性高中一次性合格率65.95%;中考一次性合格率98.33%,7A人数399人。
(五)信息技术不断发展。
把发展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实现教育信息化作为我县教育发展的一个亮点工程来突破。
在投入资金近5000万元,于2011年成功创建省现代教育技术试验县的基础上,2014年我县又成功申报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县。
投入资金近438万元,实施了“数字资源全覆盖工程”。
全县所有中小学校(含教学点)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构建了媒体终端普及到班、网络系统全面覆盖、信息资源实现共享的教育信息化大格局。
同时,按照“学校领导会指导,骨干教师会设
4
计,专业教师会制作,普通老师会应用”的要求,抓实抓好广大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我县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一直全市领先。
在全国第十四届教师多媒体软件大赛中,全省有51件作品获奖(郴州10件),其中我县占了6件。
此外,我县还在全市率先承担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初中数学微课资源开发任务,共有2700余名教师在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注册。
目前,已完成207个微课的课件制作、脚本开发、进阶练习、学习任务单等制作。
(六)助学力度不断增强。
扶贫助学成效明显。
认真落实上级资助政策,扎实抓好各类资助金的发放工作。
20113年以来,县学生资助中心共落实发放各类助学金2055.465万元,同时,帮助973名贫困大学生办理生源地贷款,贷款金额达677.88万元。
2013年以来,县教育基金会资助贫困师生26177人次,组织了496名教师开展了“园丁之家”培训活动,组织师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爱心传承”活动45000余人次,助学助教的资金达1345.16万元。
2015年,县教育基金会经省社会组织管理局认定为“5A”级社会组织。
(七)教育特色不断凸显。
一是全面实施国学教育。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2011年,县委范儒平书记亲自主持,精心编撰了《国学选读》教材和《国学精品教案》,每年投入资金近200万元,免费为学生提供《国学选读》读本,把国学教育纳入课堂教学,每周开设两节国学课,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进国学教育。
我县国学教育经验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湖
5
南卫视、郴州电视台、为先在线报道。
2014年,《湖南教育》6月刊以《让国学经典流淌在血脉里》为题,对我县区域推进国学教育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深度报道。
目前,我县精心编撰《国学选读》和《国学精品教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面向社会出版发行,得到全国29个省、市同行的青睐,大大提升了我县国学教育的知名度。
二是强力发展校园足球。
2015年,我县启动创建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县工作,一年来,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建设学校足球运动场15个,添置了足球教学的相关器材,组织了教师培训,开设了足球课,同时,组建校级足球队24个,组织开展了全县中小学生第一届足球联赛,全县中小学校园足球普及率和竞技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在全市率先成功创建“湖南省青少年校园足球省级试点县”,并有地方三中、县一完小等9所学校被评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16年4月郴州市校园足球现场推进会在地方召开,并作典型发言。
《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中新网、《科教新报》、《郴州日报》、省教育新闻网、郴州新闻网等媒体全面报道了我县创建工作经验。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县教育发展水平逐年提升。
连续4年高考、学考、中考三大考试成绩综合排名全市前三。
连续3年荣获全市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先进单位。
2013年11月份,全市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暨阶段性成果现场展示会在我县召开,我县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二、后五年工作计划
6
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促进教育率先突破发展、科学发展,事业规模、教育结构和教育质量位居全市前列,最终实现教育资源优质、教育体系完善、教育特色明显、教育质量满意的发展目标。
(一)科学规划学校布局,破解学位紧缺难题。
抓紧编制《地方县2015-2030年教育发展专项规划》(目前已经邀请郴州市规划设计院对我县学校布局进行统一规划)。
按照《规划》的总体思路,适时在文体广场与环城南路之间、工业园、环城北路与解放北路交界处各新建1所小学;文体广场与环城南路之间、工业园、环城西路附近各规划1所标准化初中;在县工业园周边、喜上喜附近、文体广场附近、环城北路与解放北路交汇处、现五完小北侧等处各规划1所标准化的中心幼儿园,逐步缓解城区学位紧缺难题。
同时,对麦市、金江等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中小学进行扩容提质,适时择地新建麦市镇第二完全小学和金江镇第二完全小学,破解学位紧缺难题。
(二)加大学校建设力度,解决城区太挤、农村太弱的问题。
按照完全小学、初中建设全面实现标准化、村级小学(教学点)全面实现合格化的要求,切实加大学校建设力度,切实解决城区学校太挤、农村学校太弱的问题,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
按照上级关于“标准化”学校建设要求,按照每年建设2—4所标准化学校的思路,计划投入资金2亿元,“十三五”期间完成全县完全小学以上学
7
校的“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
二是加快村小合格学校建设。
根据合格学校建设规划,十三五期间,规划投入资金8000度万元,对92所村级小学(含教学点)进行合格学校建设改造。
三是多渠道争取资金发展教育。
加大向上争资立项力度,强化本级财政配套,努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引进社会资金参与发展教育事业,提升民办学校办学规模、档次,引导民办学校向标准化、搞档次迈进,做大做强民办教育。
(三)加大教师招聘、培养力度,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一是加大教师招聘和委培力度。
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按计划每年招聘一定数量的教师。
同时,用好用活上级关于免费师范生定向委培政策,积极培养教师后备力量。
二是加大教师的培养培训。
分层、分批、分片,有计划地对全县教师进行全员轮训,整体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是实施“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
以“省级名师工作室”、“县级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优秀教师、高级教师、优秀校长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按“一帮N”、“一带N”的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四是加强教师队伍的统一调配,努力实现学校之间、学科之间教师的平衡发展。
(四)完善设施设备,提升学校装备水平。
一是继续稳步推进省级“通过信息化手段在区域内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试点”工作,全力申报“郴州市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工程”,推进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打造地方特色的“互联网+教育”
8
发展模式。
同时,加大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持续完善“三通两平台”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十三五”期间逐步完成全县中小学(含教学点)的“三通两平台”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
二是抓实薄弱学校改造项目。
根据中央省市全面改薄的要求,十三五期间,规划投入资金6500万元(每年约1300万元),新建教学楼、宿舍、食堂、厕所、综合楼等校舍40000平方米,采购更新学校各类配套设施。
三是以创建“市级实验室建设样板校”为契机,切实加快学校各类功能室的建设、配足配齐学校图书、仪器等教育教学装备,提升学校装备水平。
(五)全力抓好课改,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继续推进“城乡一体化教研”、网络教研,充分应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推动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二是建设开放灵活的教育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创建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完善县级教育教学资源中心建设,建立覆盖各类教育、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资源库、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向学校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三是完善教育教学质量奖励机制。
围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全过程发展,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认真执行《地方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奖励方案》,进一步加大奖励力度,激励广大教师聚焦课堂,提升质量。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