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一等奖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逍遥游一等奖说课稿
《逍遥游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逍遥游一等奖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逍遥游》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的首篇课文。
《逍遥游》作为《庄子·内篇》的第一篇,具有开宗明义的价值。
更关键的是,庄子所追求的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的理想就集中体现在这一篇中,它是作者批判现实的理论依据和深层动力。
并本单元要求学生加强自学,掌握和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字、词和句式,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欣赏作品的情节、形象和语言。
欣赏中要展开想象,进入作品创造的艺术天地。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学生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继续加强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
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
另外教学大纲要求重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整合,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语感的培养,以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据此本文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和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字、词和句式。
2、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形象化说理的风格。
智能目标:
1、练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
2、养展开想象、进行文学鉴赏的能力,能欣赏作品听情节、形象和语言。
德育目标:
1、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论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思路纵横、气势非凡、汪洋恣肆的特点,欣赏其浑莽开阔的意境和独具特色的气韵美。
[教学重点]
1、掌握和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字、词和句式。
2、了解、赏析本篇形象化的说理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无所待”的思想
二、教法运用
教法的选择是要看对象的,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及相应的教学目标,结合所教学生的基础实际,我采用以下方法教学:
1.教师提示诵读要领,学生诵读,整体感知的教学方法。
有助于学生了解内容并体味、把握其中的感情变化。
2.介绍归纳整理相关知识点的.方法,点拨词句,帮助学生学会积累文言词语,培养学生发现文言现象的能力。
为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主要采取发现法、联想法。
发现法是来训练学生发现问题从而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思维的高级形式;联想法练习思维的发散,有助于学生开拓思维空间,为创造思维打下基础。
对重点字词句则是引导、启发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联系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利于记忆掌握及巩固。
三、学法分析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存在着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学生被动接受。
对文言文学习也是望而生畏,不敢学,不愿意学。
文言文学习停留在一种教师单边进行的层面上。
文言文教学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
一个瓶颈。
本课还将采用自主式学习法,让学生在学习古文时“动”起来,引导他们自主发现,自主整合,自主积累和自主提高。
当导语故事引出作者时,让学生以回忆的形式了解作者,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还巩固了以前学过的知识点。
在对本文一些常用文言字词句式的梳理时,学生在掌握本文知识的同时,联想到过去学过的相关知识,并加以归纳,有利于形成知识网,联合巩固新旧知识。
四、教学程序设计
(一)课前安排学生利用工具书及课文注解进行预习,力求初步熟悉课文,扫除生字障碍,对照课文注释与工具书,口头翻译课文,读懂课文大意;并整理出预习中解决不了的疑难字词
(二)导语:由一则小故事引出追求逍遥游的庄子,并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介绍作者,教师再并结合一些文学常识补充完善。
(三)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让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全文。
再指导朗读,体味其中的感情变化以及作者独特的文笔。
(四)全班朗读,指出朗读中的不足或错误。
因为本单元要求加强自学,故本课时以总结归纳的方式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并联系学过的相关知识使之掌握和巩固。
内容涉及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五)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并提示下节课的内容。
(六)布置作业,巩固这节课的内容,并引导学生进一步自学,深入了解课文。
(七)板书设计:重点突出,直观系统。
将板书大体分为三块,左边为文学常识板凶括作家及作品简介等。
中间与右边两块作为教学重点的突出版面,内容包括重点字、词和特殊句式。
五、教学效果
课上,学生积极配合并思想,达到了较好的互动。
经过这节课,学生了解了相关的文学常识,在掌握了本文的一些文言字词句的同时,归纳梳理了以前学过的知识点,将新的知识点与旧的知识点联结起来形成知识网络。
并掌握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提高其学习的自主
性,积极性。
2、逍遥游一等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
《逍遥游》是庄子的作品,文本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为我们揭示了庄子思想的精髓:逍遥游。
这篇课文是编排在鲁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属于讲读课文。
二、说目标:
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高中生“要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一定数量的名篇”。
据此,我设置了一课时内容,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的实虚词、句式、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2、理解《逍遥游》语言特点和写作方法。
(二)能力目标:
诵读课文,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德育目标:
了解庄子及《逍遥游》的基本哲学思想,并且辩证的看待这种思想。
三、说重、难点:
重点:落实具体的文言知识及涵咏体味文本的思想感情。
难点:辩证看待庄子在《逍遥游》中所体现出的哲学思想。
四、说教法:
1、诵读法。
古文,必须通过诵读才能培养出一种古文的语感,只有通过反复的吟诵,学生才能愈来愈深刻的了解文章的内涵。
2、梳理法。
对于文本的文言现象,采用分组重点突破,讨论归纳整理的方法进行教学。
3、研讨法。
对于文章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哲学思想,可结合时代背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组研讨进行分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点拨提示,促使学生往深一层想。
五、说学法:
1、预习法。
学习一篇课文,预习是必不可少的。
文言文,知识量大,所需掌握的内容多,不经预习直接听课,学生很可能会不知老师所云者何,听课效果大打折扣。
反之,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听课时对文章重难点的把握就会事半功倍。
2、诵读法。
“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生学文言文,实际上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读懂文言文。
《逍遥游》气势磅礴,寓意丰富,想象奇特,比喻生动,通过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探究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动性,通过诵读、思考、讨论、探究归纳文言知识现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促成学生的有效学习。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约3分钟)
马叙伦曾经说过:“开宗不解?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足见《逍遥游》之魅力。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近庄子,走近《逍遥游》,去解读一下“逍遥” 的内涵。
(设计依据:《课标》与“教学大纲要求”中提出要求“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阅读和鉴赏,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多媒体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奠定学习散文的感情基调。
)(二)一读文本(学生朗读),疏通字词,整体感知文本。
(约5分钟)
明确:
给下面的字注音。
鲲鹏抟坳堂夭阏蜩榆枋蟪蛄斥鴳泠然数数然
(设计依据:课标指出,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作品,应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把握文体知识。
通过诵读突破知识目标。
)
(三)再读文章(学生自由读),积累并梳理文言知识,归纳总结重点字词句式:(约10分钟)
由于预习充分,在课堂上可给学生少许时间(2分钟左右),整理一下思路,提出难以理解的词句,学生之间分组讨论、交流、补充、订正,相互答疑,老师从旁予以纠正。
明确:
重点实词:志适穷绝待
重点虚词:其之斯恶
重点句式:
(1)判断句(南冥者,天池也。
)
(2)倒装句(彼且奚适也?)
(3)固定句式(天之苍苍,其……?其……?)
通假字:冥—溟反—返知—智辩—辨而—能辩—办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合作探究,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自觉归纳整理文言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目标,达到掌握一定文言现象的目的。
)
(四)三读文本(学生诵读),涵咏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庄子思想及写作手法。
(约20分钟)
1、请一位朗诵水平较好的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完成一项任务:在文本中找出作者所阐释的“逍遥”的含义的段落,理解其字面含义。
学生思考、圈画、交流、讨论,然后小组发言,其他小组补充,教师从旁予以点拨,引导学生明确作者的思想情感。
明确:《逍遥游》最后一自然段。
2、怎样才能达到“逍遥”的境界?
(五)四读文本,巩固文言知识,深切体悟作者的思想,获得审美体验。
(3分钟)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充分把握本文的教学内容,深刻体悟作者的情感,了解作者的哲学思想,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
(六)小结:(2分钟)
《逍遥游》是作者哲学思想的一种体现。
通过这节课的品读分析,我们发现庄子思想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在我们的人生之路上,正
像于丹所说:孔子负责八小时之内,教我们敬业;庄子负责八小时之外,教我们静心。
我们应该辩证的学习庄子的“逍遥游”思想。
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但它可以叫我们学会审视。
(七)作业:(2分钟)
写作练习:假如庄子生活在现在……
(设计意图:进一步体味庄子“逍遥”的思想,在写作的过程中更辩证地看待作者的思想,同时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
板书设计:
逍遥游
庄子
鲲鹏——蜩学鸠
野马尘埃
朝菌蟪蛄——冥灵大椿有所待,不逍遥。
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彭祖——众人游于无穷,无所待,逍遥。
宋荣子列子——知效一官者
3、逍遥游一等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
《逍遥游》是第四册,第六单元的文章。
第六单元由两篇古代散文和两篇古代小说组成,单元要求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并领略文言文在叙事和抒情中的艺术魅力。
《逍遥游》是表现庄子思想的重要篇章,庄子所追求的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的理想就集中体现在这一篇中,它突出的艺术特色在于它的奇特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风格。
根据本文的特色,现将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确定如下:
1、教学目标
结合课文注释即工具书读通全文,增加文言积累,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
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和形象化说理的风格。
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气势磅礴、汪洋恣肆的特点。
能一分为二的适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
度。
理解本文的主旨,文章为了强调“无所待”的观点,从反面提出问题,紧紧扣住“有所待”论证,最后给予否定,提出正面主张。
2、教学重点
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赏析本文形象化说理的特点。
3、教学难点
理解庄子世间万物若“有所待”则不自由的思想。
理解“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思想。
二、说教学方法
1、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古代散文的感悟和理解。
2、问答法。
对文中较容易的问题采用问答法,简明扼要。
3、讨论法。
对有难度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
教学课时:两课时
三、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将本课题安排为:导入文本——感知文本——理解文本——走出文本四大板块,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一)情感激发,导入文本
1、利用《列御寇》中庄子临死前的小故事,初步感知庄子的思想,引入课文
2、多媒体展示庄子的简介、主要哲学思想及写作的主要特色。
《逍遥游》全文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论中世间万物都因有所待而不自由,自己追求的是“无所待”的最高境界。
第二部分则是通过一系列的语言故事,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通过无为来达到。
而本文选自第一部分。
解题“逍遥。
”
(二)诵读品析,感知文本
1、在听读问记中疏通文意,积累文学常识。
2、重读文章,整体感知,概括每段的大意。
第一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
第二段:小大之辨
第三段:提出无可待的观点
(三)合作探究,理解文本
A 在这部分中,细读每段,这部分主要采取问答的方式进行。
1、课文举例说明世界万物都有所待的时候,所涉及到的人和事物有哪些?哪些是作者赞美的,哪些是作者嘲讽合法否定的?
2、第一段中,庄子说万物都有所待都不自由,第二段为什么还要讨论“小大之辨”,为了把这个问题说明白,作者举了哪些例子?
强调小大之辨,一方面强调人在认识上的大小区别,说明以小及大的困年,另一方面,也反映庄子认识世间事物时,并不能完全地“无己”,他是肯定事物有差别的。
文字间充满了对鲲鹏的热爱和对蜩与学鸠的鄙夷。
3、课文第三段写了那三种不同层次的人,作者怎样得出最后的结论?
4、《史记》说庄子“汪洋恣肆以适己”,在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种特点?
首先是全文的构思。
鲲鹏的雄伟与细微者的对比
其次,是作者描绘的鲲鹏形象
B文中出现了几个“笑”,各笑什么?为什么笑?庄子对这种笑是赞成还是反对?
全文可以说,由三个“笑”组成,“蜩与学鸠笑之”“斥`笑之”“宋荣子犹然笑之”三个之,是笑的对象。
全文基本上是否定,是从反面论证,最后才用几句话提出正面主张。
(四)拓展延伸、走出文本
如何看待庄子的“无所待”思想?
庄子对人的精神的肯定是对的,但这种“绝对自由”的超现实性,恰恰表现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想借精神上的自由来逃避现实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有待和无待以为着人生的两个层面,物质形体活动都是有待的,而无形的精神活动可以是无待的。
人生世间,难
免神为形累,心为物役,应该通过“无用”、“无己”的道德修养,使精神突破有待的束缚,达到无待的自由。
课文总结: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才,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
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显示中的万物都是对立和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
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4、《逍遥游》
一、学习目的:
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了解庄子想象奇特、意境开阔、富于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
二、学习重点
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了解庄子想象奇特、意境开阔、富于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
三、学习难点
学习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哲理的方法。
理解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四、学习方法
阅读、体会、分析
五、学习过程
【一】积累
1.重点词语
怒:奋发范例讲解:怒而飞(振翅奋飞)
斯:则,就范例讲解:风斯在下矣:(风就在下面了)
夭阏:阻塞范例讲解:莫之天阏(没有阻碍)
枪:触、碰范例讲解:枪榆枋而止(碰到树木就停下来)
控:投,落下范例讲解:控于地而已矣(落在地上罢了)
效:显才能范例讲解:知效一官(才能胜任一官之职)
比:合范例讲解:行比一乡(善行能联合一乡之人)
正:本所应有范例讲解:乘天地之正(顺应天地万物之性)
恶Wū:何范例讲解:恶乎待哉(凭借什么呢)
2.通假字
冥,通溟范例讲解:北冥有鱼
培,通凭范例讲解:而后乃今培风
知,通智范例讲解:小知不及大知
辩,通辨范例讲解:此小大之辩也
而,通耐范例讲解:而征一国
有,通又;反,通返范例讲解;旬有五日而后反
辩,通变范例讲解:御六气之辩
3.古今异义
海运:海波动荡范例讲解: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海范例讲解:南冥者,天池也
野马:游动的雾气范例讲解:野马也,尘埃也
果然:饱的样子范例讲解:腹犹果然
众人:一般人范例讲解: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羊角:旋风范例讲解: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4.词类活用
1.名词用如动词范例讲解: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向南飞)
2.使动用法范例讲解:彼于致福者(致:使……到来)
5.固定句式
1.其……邪?其……邪?(选择句) 范例讲解: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奚以……为,(表反问,哪用……呢) 范例讲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3.恶乎……哉(表疑问) 范例讲解:恶乎待哉(凭借什么呢)
【二】翻译课文
5、《逍遥游》
一、学习目的:
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了解庄子想象奇特、意境开阔、富于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
二、学习重点
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20xx理的方法。
了解庄子想象奇特、意境开阔、富于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
三、学习难点
学习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哲理的方法。
理解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四、学习方法
阅读、体会、分析
五、学习过程
【一】点拨
1、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城(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战国中期思想家、散文家。
虽生活贫困,有时靠借米和打草鞋度日,但拒绝楚威王的重金礼聘。
所持思想极为复杂,涉览当时各家学说,独与儒、墨针锋相对,而以老子之言为指归,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称“老庄”。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
把老子的“道”,解释为脱离一切事物的神秘的精神。
否定人的认识能力和是非的客观标准的存在,在无是非、无得失、无荣辱的虚无缥缈的境界中逍遥漫游,从而倒向了虚无主义和宿命论,对后世产生消极影响。
但他愤世嫉俗,鄙薄富贵利禄,拒绝同统治者合作的精神,在反礼教、反封建统治的斗争中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2、关于作品
《庄子》一书又名《南华经》。
《汉书·艺文志》曾标录为五十二篇,今存郭象注本只三十三篇。
其中内篇为庄子本人所作,外篇、杂篇可能出自其门人及后学之手。
其文构思巧妙,想象奇幻,词汇丰富,尤以巧用寓言见长,富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
不仅在先
秦诸子中独具一格,而且对嵇康、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曹雪芹乃至鲁迅、郭沫若等后世著名作家的思想和创作,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寓言这一文学形式及其定名,即从庄子开始。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常常描写得极为生动,如《逍遥游》中的藐姑射之山的神人形象,《养生主》中庖丁的形象,《秋水》中河伯的形象等。
另外《螳臂挡车》《东施效颦》等寓言故事,至今仍常为人所称引。
《逍遥游》为《庄子》的首篇,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说都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
它主要说明庄子绝对自由的人生观,指出大至高飞九万里的鹏,小至蜩与学鸠,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只有消灭了物我界限,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是绝对的自由,这就是逍遥游。
全篇集中表现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虚无主义与绝对自由。
【二】文章导读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或哲学家)、文学家,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
《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而且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对《庄子》散文的辉煌艺术成就,鲁迅曾说:“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逍遥游》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以神话传说熔铸成篇,构思宏伟,气势磅礴,笔墨恣肆,洋洋洒洒,“寓真于诞,寓实于玄”(刘熙载《艺概》),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比喻的运用,繁复灵活,令人应接不暇,回味无穷。
《逍遥游》主要说明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指出大到高飞九万里的鹏,小至蜩与学鸠,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只有消灭了物我界限,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是绝对的自曲,这就是“逍遥游”。
它体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观。
【三】阅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6、《逍遥游》
一、学习目的:
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了解庄子想象奇特、意境开阔、富于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
二、学习重点
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了解庄子想象奇特、意境开阔、富于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
三、学习难点
学习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哲理的方法。
理解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四、学习方法
阅读、体会、分析
五、学习过程
【一】结构图解
【二】要点详析
借用寓言说理庄子善于运用寓言来阐明道理。
全文开始即运用寓言,天池海运是荒唐之言,作者形象地刻画大鹏之飞,仍不能无所待;待海运,必须水击三千里,九万里风在下,才有力负起偌大的翼,六月才能息于天池,种种限制,有待即非逍遥。
将反衬用在哲理散文之中,结合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有助于说理之透彻。
另外,像惠施与庄子的对话中的题材有比喻,有故事,化用得非常神妙,形象而生动,很有说服力。
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邀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
写鹏的南徙,一“击”,一“传”,“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
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看来荒诞无稽,却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
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如第一段,写积水负舟是以水比风,以大舟比鹏鸟;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描写学鸠,赋予人的性情,是拟人。
这些都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三】写作特点
想象丰富,意境壮阔。
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
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