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同步辅导】高一人教版化学必修1课时作业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综合测评
(教师用书独具)
(考试时间90分钟,本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16个小题,共48分)
1.(2015·湖北襄阳四中、龙泉中学、荆州中学高一联考)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国庆期间燃放的焰火是某些金属元素焰色反应所呈现出来的色彩
B.小苏打是制作馒头和面包等糕点的膨松剂
C.为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因被氧化而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或硅胶
D.青铜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材料,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合金材料是钢铁
【解析】生石灰和硅胶具有吸水性,只作干燥剂。

【答案】 C
2.(2015·试题调研)水是重要的物质。

有水参加或有水生成的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条件略)如下:
①2H2O2===2H2O+O2↑
②2Na2O2+2H2O===4NaOH+O2↑
③4Fe(OH)2+O2+2H2O===4Fe(OH)3
④3NO2+H2O===2HNO3+NO
⑤2F2+2H2O===4HF+O2
⑥2Al+2NaOH+2H2O===2NaAlO2+3H2↑
⑦C+H2O(g)===CO+H2
⑧2H2+O2===2H2O
⑨4HNO3===4NO2↑+O2↑+2H2O
⑩H2+CuO===H2O+Cu
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水只作还原产物的分解反应是①⑨⑩
B.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化合反应是②③④⑥
C.水只作氧化剂的反应是⑥⑦
D.水只作还原剂的反应是②⑤⑧
【解析】A项,⑨中H2O既不属于还原产物,也不属于氧化产物,⑩中H2O是氧化产物,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项,反应②④⑥不属于化合反应;C项,H2O作氧化剂,只能是H被还原生成H2,故水只作氧化剂的反应是⑥⑦;D项,反应②中H2O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反应⑧中H2O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答案】 C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检验某稀溶液中是否含有NO-3,可先将溶液浓缩,然后加入浓H2SO4和铜片,观察有无红棕色气体产生
B.鉴别NO2和溴蒸气可用AgNO3溶液,也可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
C.除去NO中的NO2气体,可通入氧气
D.检验溶液中是否含NH+4,可加入足量NaOH溶液,加热,再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伸入试管,观察试纸是否变蓝
【解析】A项正确,利用浓HNO3与Cu反应产生红棕色气体的现象检验NO-3的存在;B项错误,因为NO2、溴蒸气均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C 项错误,NO会与氧气反应,不能除去NO2;D项错误,因为试纸不能伸入试管内。

【答案】 A
4.下列实验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是()
A.NH3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B.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适量稀盐酸,有透明的凝胶形成
C.将NO2通入水中,气体由红棕色逐渐转变为无色
D.向Fe2(SO4)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
【解析】A项中,NH3与水反应生成NH3·H2O,NH3·H2O电离出少量OH
-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项、D项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NO2与水反应时氮元素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则NO2与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答案为C项。

【答案】 C
5.对实验Ⅰ~Ⅳ的实验操作现象判断正确的是()
A.实验Ⅰ:产生红褐色沉淀
B.实验Ⅱ:溶液颜色变红
C.实验Ⅲ:放出大量气体
D.实验Ⅳ: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溶解
【解析】实验Ⅰ可以制取Fe(OH)3胶体,A项错误;Fe2+不能与SCN-离子产生红色现象,B项错误;Mg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气,C项错误;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能够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D项正确。

【答案】 D
6.有一瓶可能部分被氧化的Na2SO3溶液,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此溶液,滴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振荡后,仍有白色沉淀。

下述有关此实验的结论正确的是()
A.Na2SO3已部分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B.加入Ba(NO3)2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中一定含有BaSO4
C.加硝酸后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BaSO4
D.此实验不能确定Na2SO3是否部分被氧化
【解析】Na2SO3具有还原性,放置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Na2SO4,取少量溶液加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能是BaSO3,可能是BaSO4,亦可能二者兼有,加入足量的稀硝酸,仍有白色沉淀,此时沉淀为BaSO4;因BaSO3、
BaSO4都是白色沉淀,故此实验不能确定Na2SO3溶液是否部分被氧化,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 D
7.(2014·福建高考)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只滴加氨水鉴别NaCl、AlCl3、MgCl2、Na2SO4四种溶液
B.将NH4Cl溶液蒸干制备NH4Cl固体
C.用萃取分液的方法除去酒精中的水
D.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解析】A.错误,氨水与NaCl溶液、Na2SO4溶液都不发生反应,无明显现象,但与AlCl3溶液、MgCl2溶液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现象相同,故不能鉴别。

B.错误,NH4Cl受热易分解,在蒸干NH4Cl溶液过程中即发生分解。

C.错误,酒精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应该用先加CaO后蒸馏的方法除去水分。

D.正确,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光束照射时产生光亮通路,而溶液则不能。

【答案】 D
8.(2013·上海高考)将X气体通入BaCl2溶液,未见沉淀生成,然后通入Y 气体,有沉淀生成,X、Y不可能是()
【解析】A项将SO22SO2溶解在水中后与后来通入的H2S 发生反应2H2S+SO2===3S↓+2H2O生成S沉淀,B项始终不反应无现象,C项反应为2NH3+H2O+CO2+BaCl2===2NH4Cl+BaCO3↓,D项发生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 BaCl2+H2SO4===BaSO4↓+2HCl,因此选B。

【答案】 B
9.(2014·山东高考)等质量的下列物质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放出NO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A.FeO B.Fe2O3
C.FeSO4D.Fe3O4
【解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还原剂提供的电子越多,氧化剂硝酸生成的NO的物质的量就越多。

1 g题述四种物质能提供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A.
1
56+16
×1 mol;B.0;C
1
56+32+16×4
×1 mol;D.
1
56×3+16×4
×1
mol(Fe3O4也可以写为Fe2O3·FeO),提供电子的物质的量最多的为FeO。

【答案】 A
10.(2014·广东高考)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Na+、Ca2+、Cl-、SO2-4
B.Fe2+、H+、SO2-3、ClO-
C.Mg2+、NH+4、Cl-、SO2-4
D.K+、Fe3+、NO-3、SCN-
【解析】逐一分析判断每个选项中四种微粒的性质,如果能生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络合离子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就不能大量共存。

A.Ca2+和SO2-4能生成硫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

B.ClO-能氧化Fe2+、SO2-3,H+和SO2-3能生成二氧化硫气体,H+与ClO-能生成HClO,不能大量共存。

C.四种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能大量共存。

D.Fe3+和SCN-能形成络合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答案】 C
11.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 g由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0.1N A
B.56 g铁片投入足量浓H2SO4中生成N A个SO2分子
C.标准状况下,11.2 L H2O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5N A
D.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每生成0.1 mol氧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 A 【解析】B项,铁片投入浓H2SO4钝化;C项,标况下H2O为液体;D 项,生成0.1 mol O2, 转移0.2 mol e-。

【答案】 A
12.(2014·江苏高考)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Cu溶于稀HNO3:Cu+2H++NO-3===Cu2++NO2↑+H2O
B.(NH4)2Fe(SO4)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制Fe(OH)2:Fe2++2OH-===Fe(OH)2↓
C.用CH3COOH溶解CaCO3:CaCO3+2H+===Ca2++H2O+CO2↑
D.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制Al(OH)3:
CO2+AlO-2+2H2O===Al(OH)3↓+HCO-3
【解析】A.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应为3Cu+2NO-3+8H+===3Cu2++2NO↑+4H2O。

B.漏写NH+4与OH-的反应,应为2NH+4+Fe2++4OH-===Fe(OH)2↓+2NH3·H2O。

C.醋酸为弱电解质,发生部分电离,书写离子方程式时用化学式表示,应为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

D.H2CO3的酸性强于Al(OH)3,NaAlO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可得到沉淀。

【答案】 D
13.(2014·江苏高考)下列各组物质中,不.满足组内任意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反应的是()
【解析】 A .Al 与HCl 、NaOH 溶液都能反应生成H 2,HCl 溶液与NaOH 溶液能发生中和反应。

B .NH 3与O 2在催化剂、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NO 和H 2O ;O 2与HNO 3不能发生反应;NH 3与HNO 3反应生成NH 4NO 3。

C .SiO 2与NaOH 溶液、HF 溶液分别发生反应:SiO 2+2NaOH===Na 2SiO 3+H 2O 、SiO 2+4HF===SiF 4↑+2H 2O ;NaOH 溶液与HF 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D .SO 2为酸性氧化物,可与Ca(OH)2溶液反应生成盐;H 2SO 3的酸性强于H 2CO 3,SO 2可与NaHCO 3溶液反应生成CO 2;Ca(OH)2溶液可与NaHCO 3溶液反应生成CaCO 3沉淀。

【答案】 B
14.有甲、乙、丙三种溶液,进行如下操作:
―甲――→
――→则甲、乙、丙三种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 ( )
A .BaCl 2、H 2SO 4、MgCl 2
B .CaCl 2、HNO 3、AgNO 3
C .CaCl 2、HNO 3、NaCl
D .BaCl 2、HCl 、Na 2CO 3
【解析】 采用逐项实验分析法即可推出。

A 中,BaSO 4不溶于稀H 2SO 4;B 中,发生的反应依次为:CaCl 2+Na 2CO 3===CaCO 3↓+2NaCl ,CaCO 3+2HNO 3===Ca(NO 3)2+H 2O +CO 2↑,AgNO 3+NaCl===AgCl ↓+NaNO 3;C 中,最后加入NaCl 不能产生白色沉淀;D 中,由于第二步加入过量盐酸,第三步也得不到BaCO 3沉淀。

【答案】 B
15.(2013·安徽高考)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

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
【解析】 结合题给装置图从反应物的选择、反应条件、收集方法以及尾气吸收方法等方面进行逐一的分析判断,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选项。

A .可以利用题目提供的试剂制取氨气,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收集氨气时,c 中的导管应“短进长出”,所以错误。

B.实验室可以用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制取二氧化硫,且收集装置和尾气吸收装置均正确。

C.稀硝酸和铜反应生成的是NO 而不是NO 2,要制取NO 2应选择浓硝酸和铜反应,所以错误。

D.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可以制取氯气,但此反应需要加热,而图中并没有加热装置,所以错误。

【答案】 B
16.将15.6 g Na 2O 2和5.4 g Al 同时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200 mL 溶液,再缓慢通入HCl 气体6.72 L(标准状况),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保持不变,则( )
A .反应过程中得到6.72 L 的气体(标准状况)
B .最终得到的溶液中溶质为NaCl 和NaOH
C.最终得到15.6 g沉淀
D.最终得到的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5 mol·L-1
【解析】15.6 g Na2O2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生成0.4 mol NaOH和0.1 mol O2;5.4 g Al与NaOH发生反应:2Al+2H2O+2NaOH===2NaAlO2+3H2↑,生成0.2 mol NaAlO2,放出0.3 mol H2;反应过程中共得到8.96 L气体(标准状况),A项错误;通入的0.3 mol HCl先与0.2 mol NaOH反应,剩余的0.1 mol HCl再与NaAlO2发生反应:NaAlO2+HCl+H2O===Al(OH)3↓+NaCl,生成0.1 mol即7.8 g沉淀,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NaAlO2,NaCl的物质的量为0.3 mol,其物质的量浓度为:0.3 mol÷0.2 L=1.5 mol·L-1,B项、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2分)
17.(8分)(2013·广东高考节选)化学实验有助于理解化学知识,形成化学观念,提高探究与创新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在实验室中用浓盐酸与MnO2共热制取Cl2并进行相关实验。

①下列收集Cl2的正确装置是________。

C D
②将Cl2通入水中,所得溶液中具有氧化性的含氯粒子是________。

③设计实验比较Cl2和Br2的氧化性,操作与现象是:取少量新制氯水和CCl4
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运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物质制备的原理及方法、非金属性的比较等知识分析。

①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收集时采取向上排空气法,又因为氯气有毒,所以在收集装置后要有尾气处理装置(NaOH溶液);②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溶液中溶解的Cl2也具有氧化性;③比较Cl2和Br2的氧化性强弱,可以通过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来判断,即把溴化钠溶液加入到盛有新制氯水以及四氯化碳的试管中,然后振荡,静置后可发现溶液出现分层现象,下层溶液变为橙色(说明生成了溴单质),从而说明Cl2的氧化性强于Br2。

【答案】①C②HClO、Cl2、ClO-③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溴化钠溶液,振荡使其充分反应,发现溶液出现分层现象,下层溶液变为橙色18.(8分)(2014·福建高考节选)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之一。

某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焦亚硫酸钠的制取
采用下图装置(实验前已除尽装置内的空气)制取Na2S2O5。

装置Ⅱ中有Na2S2O5晶体析出,发生的反应为Na2SO3+SO2===Na2S2O5。

(1)装置Ⅰ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从装置Ⅱ中获得已析出的晶体,可采取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_。

(3)装置Ⅲ用于处理尾气,可选用的最合理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为________(填序号)。

【解析】(1)装置Ⅰ中发生的是实验室制备SO2的反应,采用的原理是强酸制备弱酸,故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2)将焦亚硫酸钠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应该采取过滤的方法。

(3)实验产生的尾气主要是SO2气体,a装置是密闭的环境,SO2通不进去,b装置中食盐水吸收SO2的效果不如d好,且易引起倒吸,c装置浓H2SO4不吸收SO2,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因此用NaOH溶液吸收最好,且d装置还不易引起倒吸。

【答案】(1)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或Na2SO3+2H2SO4(浓)===2NaHSO4+SO2↑+H2O)(2)过滤(3)d
19.(8分)已知有如右图所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

已知;①X、Y、Z、W均为氧化物。

常温下,X是红棕色
气体;Y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②相
对分子质量:甲<乙。

③将甲的浓溶液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
质量减小浓度降低;将乙的浓溶液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质量增加浓度降低。

请完成下列空白:
(1)Z是(写化学式):________。

(2)将乙的浓溶液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质量增加浓度降低,表明乙的浓溶液具有________性。

利用这种性质可以进行________项(填字母)实验操作。

A.钝化铁片B.检验Ba2+
C.干燥氨气D.干燥氯气
(3)在X 与Z 的反应中,被氧化的X 与被还原的X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

(4)W 可用于工业制溴过程中吸收潮湿空气中的Br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该反应很好地解决了环保问题,但给工业生产带来了_______的问题。

(5)写出M 与甲的浓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

【解析】 该题考查NO 2、SO 2、浓硝酸、浓硫酸的性质,关键是根据题给已知信息推导出,X 为NO 2、Y 为CO 2、Z 为H 2O 、W 为SO 2,甲为浓硝酸,乙为浓硫酸,M 为碳,其余各问便很容易解答了。

【答案】 (1)H 2O (2)吸水 D (3)2∶1
(4)SO 2+Br 2+2H 2O===2HBr +H 2SO 4 强酸对设备腐蚀
(5)C +4HNO 3(浓)=====△
CO 2↑+4NO 2↑+2H 2O
20.(10分)(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卷改编)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 密度(g·cm -3)
沸点/℃ 溶解性
在a中加入20 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 mL浓硫酸。

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

分离提纯:
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

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 g。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是________。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立即补加B.冷却后补加
C.不需补加D.重新配料
(3)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________;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________(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

(4)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圆底烧瓶B.温度计
C.球形冷凝管D.接收器
【解析】(1)b是直形冷凝管。

(2)实验室中为了防止爆沸,常加入碎瓷片;在加热过程中如果发现忘加碎瓷片,应该停止加热待反应液冷却后再打开瓶塞,加入碎瓷片;如果在加热的状态下直接打开塞子,则可能造成液体溅出,增加安全隐患。

(3)分液漏斗在使用前应该检查是否漏液;在分液时密度大的液体从漏斗下
口放出,密度小的液体从上口倒出。

(4)无水氯化钙具有吸水性,可以除去粗产品中的少量水分。

(5)在环己烯的蒸馏过程中,用不到球形冷凝管。

【答案】(1)直形冷凝管(2)防止暴沸 B
(3)检查是否漏水上口倒出
(4)干燥(或除水除醇)(5)C
21.(10分)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铁与浓硫酸反应,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用“可抽动铁丝”代替“直接投入铁片”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2)能说明有SO2气体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后,不需要打开胶塞,就可使装置中残留气体完全被吸收,应当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

(4)反应一段时间后,他们对A中溶液的金属离子进行探究,请完成相关问题:
①提出假设:
假设1:只含有Fe3+;
假设2: __________;
假设3:既有Fe3+,又有Fe3+。

②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3,
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硫酸、KMnO4溶液、NaOH溶液、淀粉KI溶液、H2O2溶液
【解析】(1)在加热的条件下,当铁丝与浓硫酸接触时才能反应,当往上抽动铁丝时,铁丝与硫酸不接触,反应停止,所以用“可抽动铁丝”的优点是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2)SO2具有漂白性,品红能被二氧化硫漂白,可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所以能说明有SO2气体产生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褪色。

(3)从导管D管口向装置A中鼓入大量空气,就可使装置中残留气体完全被吹出,气体经过B时,二氧化硫被吸收,经过C时已经完全吸收。

(4)①铁与浓硫酸反应,铁可能被氧化成Fe3+或Fe2+;A中溶液所含的金属离子,可能有三种情况:只含有Fe3+;只含有Fe2+;既有Fe2+,又有Fe3+。

②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3:须验证Fe3+和Fe2+,步骤一:用胶头滴管取A试管中的溶液,用水稀释并分装试管Ⅰ、Ⅱ备用,二价铁离子为浅绿色,三价铁离子为棕黄色,所以预期现象和结论是溶液有颜色;步骤二:往试管I中滴加少量的淀粉KI溶液,若溶液变蓝色,则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3+,因为Fe3+能氧化碘离子,把碘离子氧化成单质碘,单质碘与淀粉作用显蓝色;步骤三:往试管Ⅱ中滴加少量的KMnO4溶液,若溶液褪色,则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因为Fe2+能还原高锰酸根离子,结合步骤二溶液变蓝,则假设3正确。

【答案】(1)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2)品红溶液褪色(3)从导管D管口向A中大量鼓气
(4)①只含有Fe2+

量浓硫酸,迅速搅拌,放出大量的热,同时观察到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生成的黑色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体积膨胀,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表明,浓硫酸具有________(填序号)。

①酸性 ②吸水性 ③脱水性 ④强氧化性
Ⅱ.向80 mL 浓硫酸中加入56 g 铜片,加热一段时间后,至不再反应为止实验测得反应中共有13.44 L 标准状况下的SO 2生成,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有________mol 。

【解析】 Ⅰ.(1)蔗糖与浓H 2SO 4作用,蔗糖脱水生成C 。

(2)炭黑在大量放热条件下继续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O 2和有刺激性气味的SO 2气体,使糊状炭黑变得疏松多孔,体积膨胀。

(3)浓硫酸使蔗糖脱水炭化表现出脱水性,将硫酸氧化炭黑生成CO 2表现出强氧化性。

Ⅱ.浓硫酸还原为SO 2时,S 元素由+6→+4价,生成13.44 L 标准状况下的
SO 2转移电子13.44 L 22.4 L·mol
-1×2=1.2 mol 。

【答案】 Ⅰ.(1)C
(2)C +2H 2SO 4(浓)=====△
CO 2↑+2SO 2↑+2H 2O
(3)③④
Ⅱ.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