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地质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类地质
潍坊市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我国东部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和第二沉降带的衔接部位。

沂沭断裂带纵贯山东南北,其西部为鲁西隆起区,东部为鲁东古隆起区。

潍坊市所辖各县(市、区)横跨鲁东古隆起区西部、鲁西隆起区东部及沂沭断裂带北段,3个次级构造单元。

第一辑地层
境内地层发育较齐全,太古界及元古界变质岩系组成东西两地块的结晶基底;古生界及中生界分别不整合于两侧古老结晶基底之上;新生界形成断陷盆地、山间盆地河湖相沉积和沿海滨海相沉积。

辖区内地层属华北地层区。

以沂沭断裂带的昌邑--大店断裂为界将山东分成鲁东、鲁西两个地层分区。

两分区地层发育有很大的差异,沂沭断裂带内与鲁西相近,但也有差别。

潍坊市位于鲁西地层分区的东北部,包括潍坊小区和泰安小区的东缘;鲁东地层分区西端,包括蓬莱、莱阳、胶南3个地层小区的西部。

属鲁西地层分区的有寿光、青州、临朐、昌乐、潍城、坊子、寒亭和昌邑、安丘的西半部。

出露的地层是太古界泰山群;上元古界(震旦亚界);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中、下统);石炭系(中、上统)、二迭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

缺失下元古界;古生界志留系、泥盆系、奥陶系上统、石炭系下统;中生界三迭系。

属鲁东地层分区的有高密、诸城、五莲和昌邑县东部,安丘县的东半部。

出露的地层是下元古界胶南群,五莲群和粉子山群;中生界侏罗系(上统莱阳组)、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

缺失上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侏罗系中、下统。

辖域内出露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
泰山群(Art) 分布于沂山凸起和汞丹山凸起。

上部和下部为泥砂质碎屑岩建造,中部为碎屑--火山岩建造,岩石普遍受中高级变质作用,属铁铝榴石角闪岩相,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作用强烈。

根据岩石组合和原岩建造,自下而上分为万山庄组、太平顶组、雁翎关组、山草峪组。

万山庄组(Artw)
分布于临朐县辛山、蒋峪一带。

主要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夹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变粒岩、黑云角闪片岩、斜长角闪岩和各种混合岩。

同位素年龄24.25亿年。

太平顶组(Artt)
出露于昌乐县马驹岭等地。

本组岩性主要有黑云斜长片麻岩、夹角闪斜长片麻岩、二云斜长片麻岩、黑云石英片岩、含矽线石黑云斜长片麻岩等。

同位素年龄23.24亿年。

雁翎关组(Arty)
分布于昌乐县蔡家河一带。

岩性复杂,主要岩性为角闪片岩、斜长角闪岩。

纵向变化以斜长角闪岩与黑云片麻岩多次重复为特征。

该组含铁矿层,矿石类型为磁铁石英岩、磁铁角闪岩。

山草峪组(Arts)
分布于安丘县西古庙、昌乐县阿陀等地。

主要岩性为眼球状黑云钾长片麻岩、白云钾长片麻岩。

该组白云钾长片麻岩中含少量电气石,可作为找硼线索。

元古界
胶南群(Ptjn)该群出露于胶南隆起区,五莲县东南部和诸城市的南部。

原岩建造为一套复杂的火山一沉积岩系,经浅--中深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较普遍,属绿片岩相至角闪岩相。

按岩性和建造特征分为4个组,下部是大山沟组、甄家
沟组,上部为邱官庄组、于家岭组。

上下部之间呈平行不整合或角度不整合接触。

大山沟组(Ptjnd)
分布于五莲县街头、叩官和诸城市桃林一带。

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二长片麻岩、黑云斜长变粒岩,斜长角闪岩、黑云片岩、白云石英片岩等。

厚1013至2042米。

同位素年龄22亿年。

甄家沟组(Ptjnz)
广泛分布于诸城市石河头一带。

主要岩性为黑云二长片麻岩、白云二长片麻岩、斜长黑云片岩、黑云斜长片麻岩等。

厚781米。

邱官庄组(Ptjng)
零星分布于千秋岭、常河店等地。

岩性以黑云变粒岩、浅粒岩为主夹黑云片岩、底部云母片麻岩夹大理岩。

厚487至1091米。

于家岭组(Ptjny)
主要分布于诸城市大岳峙一线。

岩性为黑云片岩、角闪黑云片岩、浅粒岩、变粒岩夹大理岩。

厚783米。

五莲群(Ptw)
分布于胶南隆起西北边缘,五莲县东北部。

原岩建造下部为基性火山岩喷发旋回,上部为泥沙质碳酸盐沉积旋回。

属浅一中区域变质作用,绿片岩相。

按岩性,建造特征分为海眼口组和坤山组。

海眼口组(Ptwh)
主要出露于五莲县海眼口、贺家岭等地。

岩性为云石等。

该组赋存红柱石矿产。

全组总厚778米。

坤山组(Ptwk)
分布于五莲县坤山、小庄等地。

岩性为白云质大理岩及方解石大理岩夹石英岩。

坤山大理岩是较好的水泥原料和建筑材料。

厚604米。

粉子山群 (Ptf) 分布于胶北隆起西南,昌邑县东南岞山、饮马和安丘县东北盖公山一带。

原岩沉积建造为泥砂质碎屑建造和碳酸盐建造。

中低级区域变质作用,属铁铝榴石角闪岩相。

同位素年龄13.89亿年。

区内只出露山张家组和明
村组。

山张家组(Ptfs)
分布于昌邑县饮马至安丘县盖公山一带。

主要岩性为石英岩、大理岩、黑云变粒岩、片岩、片麻岩。

厚422米。

赋存有沉积变质铁矿。

明村组(Ptfm)
分布区同山张家组。

主要岩性为大理岩、斜长角闪岩、黑云变粒岩、石英片岩。

厚度846米。

该组含有比较丰富的矿产,有石墨、滑石、菱铁矿、含铜磁黄
铁矿等。

震旦亚界(土门群)(Zt)出露面积较小,仅分布于昌乐县五图、安丘县于家河、坊子区南部。

地层出露不全,岩性以页岩为主,其次为泥灰岩、灰岩、长石石英砂岩和少量砾岩。

属浅海相类复理石建造和碳酸盐建造。

岩层厚度不稳定, 52 米至428米。

含较丰富的迭层石。

同位素年龄为7亿年。

古生界
寒武系(∈)大面积分布于青州市和临朐县的西南部山区,沂沭断裂带内呈零星分布,如安丘县的于家河、温泉一带,坊子区荆山洼、昌乐县的鄌郚孤山一带。

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和泥质岩类建造。

按沉积旋回,接触关系划分为上、中、下 3个统,8个组。

下统五山组(∈1w)
分布于安丘、坊子、昌乐一带。

本组为一套碳酸盐岩,主要岩性为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矽质灰岩,局部见有砂岩、页岩。

由南向北地层变厚,厚度16至
446米。

下统馒头组(∈1m)
分布与出露情况同五山组。

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主要岩性为灰岩、泥质灰岩,夹少量暗紫色页岩。

生物群为莱得利基三叶虫。

灰岩、泥灰岩是水泥工业重要原料。

下统毛庄组(∈1m2)
一套浅海相页岩,紫色页岩夹薄层灰岩。

生物群为褶颊虫亚目三叶虫。

坊子区至安丘县厚度最大,向西南变薄。

中统徐庄组(∈2X)
分布范围同毛庄组。

主要岩性为暗紫色云母页岩和薄层砂岩。

安丘县、昌乐县一带下部为鲕状灰岩。

安丘县南部厚度最大,向南、向北变薄。

中统张夏组(∈2z)
分布范围同毛庄组。

主要岩性为灰岩、鲕状灰岩、黄绿色页岩。

安丘县、昌乐县一带页岩较多。

生物群是褶颊三叶虫,少量长眉三叶虫。

厚层灰岩可作化工制碱原料。

上统崮山组(∈3g)
分布范围同毛庄组。

主要岩性为灰岩、泥质灰岩、少量鲕状灰岩,局部有黄绿色钙质页岩。

生物群为德氏三叶虫。

厚度稳定。

上统长山组(∈3c)
分布同毛庄组。

主要岩性为薄层灰岩、竹叶状灰岩、鲕状灰岩。

生物群有德氏三叶虫,长山超科三叶虫等。

厚度南部最大,北部变薄。

上统风山组(∈3f)
分布同毛庄组。

主要岩性为白云质灰岩、灰岩、豹皮灰岩。

中厚层灰岩、豹皮灰岩质纯可做化工原料。

奥陶系(O)主要分布于青州市、临朐县西南部,安丘县西南部,昌乐县鄌郚亦有零星分布。

下统为冶里-亮甲山组,中统为马家沟组,缺失上统,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建造。

下统冶里-亮甲山组(O1(yt“L”))
本组为一套泻湖相碳酸盐岩。

主要岩性为白云质灰岩,燧石结核和燧石条带白云质灰岩,泥质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等。

中统马家沟组(O2m)
主要岩性为浅海相豹皮灰岩,含燧石条带灰岩夹白云质灰岩。

厚层状纯灰岩是较好的化工原料。

石炭系(C)仅出露于昌乐县鄌郚高镇。

根据钻孔揭露在昌乐县朱刘店、临朐县五井一带的断陷盆地中呈隐伏分布。

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砂页岩建造。

只发育有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缺失下统。

与下伏中奥陶统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本溪组(C2b)主要岩性为粘土岩、粉砂岩,夹4至5层灰岩及1至2层煤线。


64至87米。

太原组(C3t)
主要岩性为粉砂岩、细砂岩及薄层灰岩。

含煤11层,可采煤6层,是区内主
要的含煤地层。

层厚91至146米。

二迭系(P)其分布范围同石炭系地层。

共两组,山西组和石盒子组。

山西组(P11S)
主要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粉砂岩和细砂岩,间夹灰白色中粒砂岩和鳞状粘土岩。

含可采煤1至2层,厚83至145米。

石盒子组(P21-P12)
主要岩性为杂色粘土岩、灰绿色细砂岩。

地层厚135米。

中生界、新生界
侏罗系(J) 侏罗系主要分布于中生代断陷盆地或坳陷盆地中,受大地构造控制。

沉积环境,岩相变化较大,形成鲁东、鲁西两个不同地层系列。

鲁西有中、下统坊子组、上统蒙阴组。

鲁东仅有上统莱阳组。

坊子组(J1+2f)
仅分布于坊子区盆地和安丘县辛庄两地。

为一套河湖相、沼泽相含煤砂页岩建造。

下部为长石砂岩底部含砾;上部为炭质页岩、页岩。

含3层煤,煤层总厚
1.5至11.6米。

顶部软质粘土岩是较好的耐火材料。

地层厚90至230米。

蒙阴组(J3m)
分布于临朐县汪家沟、柳山寨、刘家庄、蔡家官庄,昌乐县营丘等地。

为一套类磨拉石建造。

下部为紫红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页岩;上部为砂质页岩、含砾砂岩、砾岩。

地层厚24.5米。

莱阳组(J3L)
分布于胶莱坳陷中部及南部边缘,包括高密县城律至大王庄一带,诸城市的桃园至五莲县的罗圈一带,大面积出露。

诸城市桥上、桃林,五莲县长城岭、户部岭有零星分布。

该组为一套河湖相碎屑岩建造。

主要岩性为砂岩、长石砂岩、粉砂岩,次为凝灰岩、泥灰岩、硅质岩,底部为砾岩。

厚度1591米。

白垩系(K) 广泛分布于胶莱坳陷和沂沭断裂带内的断陷盆地中。

下部以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建造为主;上部为陆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为主。

按岩性、
建造分为青山组、王氏组:
青山组(K1q)
主要分布于五莲县七宝山,诸城市指挥庄至障日山一带,安丘县的凌河、雹泉、东召一线,坊子区的涌泉庄等地。

此外,五莲县的马耳山,临朐县的王家圈等地也有零星分布。

本组为一套火山岩系,主要由安山岩、玄武岩、粗面岩及火山碎屑岩组成。

其岩性纵、横向变化较大。

下部岩性以安山岩、安山质碎屑岩为主夹碱性流纹质熔结角砾凝灰岩和砂岩、砾岩;中部岩性为流纹质角砾岩、流纹质凝灰岩等;上部岩性以安山质碎屑岩和安山质熔岩为主夹有少量英安岩和砂砾岩。

本组含有较丰富的非金属矿产,中部产沸石、膨润土、珍珠岩,下部含明矾石矿。

地层总厚度2255米。

王氏组(K2w)
主要分布于诸城市盆地和安丘县盆地的中心,昌乐县的鄌郚、高密县城一带也有出露。

岩性以各种粒级的砂岩为主,其次为粉砂岩、页岩、砾岩、灰岩、泥灰岩等。

上部夹有多层玄武岩。

该组含巨型恐龙化石(诸城吕标)。

地层最大厚度1596米。

新生界
第三系(R)下第三系始新一渐新统五图组(E2+3w)
分布于昌乐县五图镇、北岩、北鄌郚,临朐县的罗家村、刘家庄,安丘县的李家埠,潍城区的董家等地。

本组为一套湖泊--沼泽相沉积。

底部为砾岩、角砾岩;中部以粘土岩、页岩、泥灰岩为主,夹数层煤和油页岩;上部为细砂岩、粉砂岩、砂质页岩,夹薄层煤和石膏。

地层厚1234米。

上第三系中新统牛山组(N1n)
分布于临朐县牛山、尧山、解家河;安丘的留山、大安山、城顶山;昌乐县的方山、王家大山;潍城区的符山等地。

岩性以灰黑色气孔状玄武岩、橄榄玄武岩为主,底部为砂岩、砂砾岩、泥岩。

在该组顶部橄榄玄武岩中含有较丰富的刚玉和蓝宝石,玄武岩底部与砂岩之间分布有膨润土矿。

地层厚95米。

中新统山旺组(N1S)
分布于临朐县山旺一带。

底部为玄武质砾岩,下部为灰绿色泥岩、页岩、油页岩、硅藻土;上部为气孔状玄武岩和橄榄玄武岩夹少量泥岩。

该组含有很丰富的动植物化石,是中新世的化石宝库,人称“万卷书”。

地层厚38至97米。

上新统尧山组(N2Y)
分布于临朐县的牛山、尧山、苍山,安丘县留山、大安山,昌乐县方山、北岩等地。

岩性以厚层状玄武岩、橄榄玄武岩为主夹少量砂砾岩、泥灰岩,局部夹褐煤透镜体。

地层厚194米。

经钻探揭露在潍北凹陷中,在第四系之下广泛发育下第三系地层。

属内陆湖相或泻湖相碎屑沉积。

自下而上分为孔店组、沙河街组、馆陶组、明化镇组。

下第三系始新统孔店组(E2K)
分布于昌邑、寒亭、寿光等县区北部平原。

为一套湖相-沼泽相沉积,底部为棕红色泥岩、砂岩、砾岩;中部为灰色泥岩夹砂岩;上部为红色泥岩、砂岩。

中部是主要生油层和储油层。

厚487至2193米。

沙河街组(E2+3S)
本域内仅见始新世晚期沉积,岩性为油页岩、泥岩等。

厚0至372米。

上第三系馆陶组(Ng)
岩性为浅灰色细砂岩、砂砾岩、泥岩等。

厚56.5至905米。

明化镇组(Nm)
岩性为土黄色、棕红色砂岩、泥岩等。

厚73至82米。

第四系(Q) 分布于河流两岸,山间洼地,沿海平原等地。

自更新统至全新统均较发育。

有冲积、洪积、坡积、残积和海积等多种成因类型。

冲积层分布于河系的河床、河漫滩,为中粗砂、砂砾夹卵石。

冲积洪积层分布于潍北平原及山间洼地。

为黄褐色粘质砂土、砂质粘土、粉砂、细砂及砂砾层。

坡积洪积层分布于山前地带,为黄褐色粘质砂土、砂质粘土夹岩石碎块。

残坡积层分布于山坡、山前地带。

为黄褐色、棕色砂质粘土夹岩石碎块、砾石。

海积层分布于北部沿海,为细粉砂夹含砾粗砂及黑色淤泥。

该层含有很丰富的地下卤水资源。

第二辑构造
潍坊市辖区横跨鲁东、鲁西两个隆起区和沂沭断裂带3个结构不同的次级构造单元,形成了区内构造多样性及复杂性的格局。

沂沭断裂带
次级构造单元的划分沂沭断裂带是郯庐区域大断裂带的一部分,向南经郯城入江苏;向北经渤海进辽宁。

在本市境内长约150公里,宽40余公里,北宽南窄,断裂带呈北北东向10°至25°方向延伸,平均走向17°。

由4条主干断裂组成,自西向东依次为鄌郚--葛沟断裂、沂水--汤头断裂、安丘--莒县断裂、昌邑--大店断裂。

由于4条主干断裂的切割形成了两堑一垒构造,中间是汞丹山地垒凸起区,东侧是安丘--莒县断裂,它与昌邑--大店断裂所夹为安丘--莒县地堑凹陷;西侧是沂水--汤头断裂,它与鄌郚--葛沟断裂所夹为马站地堑凹陷;沂沭断裂带北端为中新生代潍坊凹陷。

构造层沂沭断裂带内构造层与鲁西隆起区相同,以昌邑--大店断裂为界与鲁东隆起区有较大差异。

基底构造层由太古界泰山群变质岩系构成结晶基底;古生界地层构成地台盖层;中新生界地层构成活化地台构造层(地洼层)。

褶皱构造基底构造层泰山群褶皱构造发育,形成北东轴向的紧密褶皱构造;上元古界土门群及古生界地台盖层褶皱构造不发育,为单斜构造;中新生界活化地台盖层产状平缓,部分形成宽缓向斜或背斜。

断裂构造断裂构造是该小区的主体,除沂沭断裂带的4条主干断裂外,还有平行的次级构造白芬子--浮莱山断裂。

沂沭断裂带总体走向北东10°至25°,倾向以北西为主,倾角60°至85°,因受东西向、北东、北西向次级断裂构造的切错,在平面上呈折线状。

沂沭断裂带具有长期性、多次性、复合活动的特点,它始于太古代、元古代,发展于中生代,新生代仍在活动,主要活动期在白垩、第三纪。

构造体系归属沂沭断裂带是山东境内新华夏系构造的主体,其两侧发育有平行的北北东向构造和相伴生的北西向(大义山式)构造、北东东向(泰山式)构造组合。

有关矿产沂沭断裂带因其长期活动,对两侧的沉积环境、岩浆活动、成矿作用都起着一定的控制作用,与它有成生联系的矿产有多金属铜、铅、锌,非金属
重晶石等。

沂沭断裂带是地应力集中和释放带,是重要的地震带。

鲁西隆起区
次一级构造单元划分市域内的鲁西隆起区以益都断裂为界,其南侧为泰沂凸起,包含沂山凸起和临朐凹陷两个低序次的构造单元;北侧为潍西凹陷,含有寿光凸起和广饶凸起两个低序次构造单元。

构造层鲁西隆起区具有3个构造层,基底构造层由太古界泰山群变质岩系构成结晶基底,古生界碳酸盐岩建造,细碎屑岩建造构成地台盖层;中新生界类磨拉石建造,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建造构成活化地台构造层(地洼层)。

褶皱构造基底构造层褶皱构造发育,形成轴向北西的紧密褶皱。

境内有沂山复背斜、柳山复背斜。

地台盖层和活化地台构造层产状平缓,褶皱构造不发育,多呈单斜或形成短轴开阔背斜、向斜构造。

断裂构造断裂构造较发育,按其走向分北东向和北西向,北东向构造组走向25°至50°,在淄河断裂、上五井断裂、九山--固东断裂、王家圈断裂等;北西向构造组走向330°有益都断裂、九山断裂等。

构造体系归属北东向构造与北西向构造是在同一应力场所产生的两组不同方向的扭裂面,同属新华夏系构造体系。

这两个方向的构造又是鲁西旋卷构造的一部分,北东向构造组早期在旋卷构造的张应力作用下,形成大小悬殊杂乱无序的角砾岩带,后经新华夏系扭应力复合迭加形成粗糜岩及经磨圆的扁豆状砾岩。

显示先张后压的特点。

北西向构造也称大义山式构造,具早期为张扭、晚期为压扭的特点。

有关矿产与断裂构造有成生联系的淄河铁矿,沿淄河断裂呈断续分布。

受断裂构造控制的中新生代陷落断块常保存有石炭二迭系含煤地层。

鲁东隆起区
次级构造单元的划分鲁东隆起区包含胶北隆起、胶莱坳陷、胶南隆起3个次级构造单元。

市域东部横跨这3个次级构造单元的西部。

构造层鲁东隆起区基底构造层由太古界胶东群,元古界粉子山群、胶南群、五莲群变质岩系构成结晶基底;缺失地台盖层;中新生界活化地台盖层(地洼层) 直接覆盖在太古界、元古界结晶基底上。

褶皱构造基底构造层中褶皱构造发育,多形成紧密的褶皱构造,胶西北有盖公山--饮马向斜构造,胶南隆起区有桃林--报屋顶复式背斜;活化地台盖层,褶皱构造简单,地层产状平缓,形成开阔短轴向斜构造。

断裂构造断裂构造发育,按其走向可分为北北东、北东东、东西向3组。

北北东向构造最发育,胶莱盆地中有景芝断裂、相州断裂、呼家庄断裂等;胶南隆起区有市美--日照断裂、瓦店--铨园断裂、松柏林--街头断裂、梁家坪断裂等。

这组断裂走向北东20°左右,变化于20°至40°之间,倾向不一,倾角40°至80°。

北东东向构造组主要有山相家--郝官庄断裂,走向北东70°至80°,倾向北西,倾角45°至65°,控制着胶莱坳陷的南边界。

东西向构造组主要有百尺河--二十五里夼断裂、胶县断裂。

它控制着侏罗系地层在胶莱盆地中部的展布。

构造体系归属北北东向构造组和北东东向构造组都属新华夏系构造体系,是同一应力的扭裂面,北北东向是新华夏系的主体,北东东向为新华夏系的配套构造,也称泰山式构造。

有关矿产区域性大断裂构造控制着中新生代胶莱盆地的发生与发展,以及伴随着的岩浆活动对热液型金属矿产金、银、铜,非金属矿产重晶石、明矾石等都有成生联系。

第三辑岩浆岩
市域内岩浆岩分布较广,以沂沭断裂带为界东侧更发育,尤以中生代燕山期岩浆活动最为强烈,形成大面积的火山岩及大规模的侵入岩。

侵入岩
域内侵入岩比较发育,从太古代至中生代;从超基性岩到酸性岩;从深成至浅成、超浅成;从原地混合交代成因到高位岩浆成因等,各种类型皆有之。

在空间分布上多出露于隆起区及大断裂带附近,其中胶南隆起区侵入岩出露面积约占全区侵入岩的2/3,其次是沂沭断裂带附近及沂山凸起。

侵入岩自老到新可划分为4大活动期。

即太古代泰山期,元古代桃科期和胶南期,中生代印支期和燕山期,新生代喜山期。

太古代泰山期侵入岩泰山期侵入岩主要是基性--超基性岩和交代式花岗岩、混合花岗岩。

基性岩、超基性岩代表岩体有鄌郚和马驹岭角闪石岩体,安丘县温泉蛇纹岩体。

岩体规模小,分布零星,多呈脉状产出,产于泰山群地层中,岩体产状与围岩片麻理一致。

交代式花岗岩和混合花岗岩为原地混合交代作用形成。

主要分布于沂山凸起和汞丹山凸起。

元古代桃科期和胶南期侵入岩元古代侵入岩根据分布在不同地质构造单元,分为桃科期和胶南期。

分布于沂沭断裂带、鲁西隆起及胶北隆起的元古代岩浆岩称为桃科期,分布于胶南隆起区的元古代岩浆岩称为胶南期。

桃科期侵入岩:辖域内不甚发育,代表性岩体有临朐县沂山花岗岩体和安丘县盖公山花岗岩体,岩体呈岩基、岩株产出,分别侵入泰山群和粉子山群地层中。

沂山花岗岩是很好的建筑石材,著名的“沂山红”建筑装饰板材即取自该岩体。

胶南期侵入岩:分布于诸城市、五莲县境内,侵入于胶南群和五莲群地层中,整个岩浆活动由基性到酸性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岩浆活动旋回。

按其旋回演化规律可分为月季山和秦家庄两个阶段。

(1) 月季山阶段侵入岩,包括榴辉岩类、超基性岩类、斜长角闪岩类及混合花岗岩类。

以基性、超基性岩类为主。

岩体规模小,多呈脉状,透镜状成群成带分布,岩体长轴方向与围岩片麻理层理一致,呈北东向延伸。

(2) 秦家庄阶段侵入岩,包括闪长岩类、二长岩类、石英闪长岩类及交代式花岗岩类。

以中性岩为主,岩体规模较小,多以小岩株、岩枝形态产出。

代表岩体有红泥崖闪长岩体。

胶南期侵入岩多遭受不同程度的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岩石一般都具片麻状构造,条纹、条痕状构造及变余、变晶、交代结构。

与其有关的矿产有云母、稀土、钾长石等。

中生代侵入岩中生代印支期侵入岩辖区内不甚发育,主要分布于胶北隆起区,代表性岩体有昌邑县石埠花岗岩(1∶20万地质图定为桃科期) ,侵入于粉子山
群地层中呈岩基、岩株产出。

中生代燕山期侵入岩主要分布于胶南隆起区和胶北隆起区,沂沭断裂带以西仅见零星出露。

燕山期侵入岩早期域内不发育,均为晚期,其同位素年龄为0.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