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_《神州音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州音韵》教学设计
课题:唱歌综合科
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法、欣赏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法
教具准备:电子琴、小鼓、多媒体课件
教材分析:《凤阳花鼓》是安徽民歌,其旋律优美、歌词朴实便于传唱,深受老百姓所喜爱,因凤阳流传最早而出名,所以称之为《凤阳花鼓》。

《赛龙夺锦》又叫《龙舟竞渡》,属“广东音乐”,是广东音乐名家何柳堂的代表作。

描述了我国南方端午节龙舟竞渡的热闹情境,表现了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唱《凤阳花鼓》,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通过欣赏《赛龙夺锦》,让学生了解广东音乐。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不同的形式感受音乐作品。

2、欣赏乐曲《赛龙夺锦》,了解广东音乐的代表乐器。

知识和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演唱《凤阳花鼓》
2、指导学生欣赏广东音乐《赛龙夺锦》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有感情的背唱歌曲。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学唱歌曲当中的衬词,了解民族五声调式。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
1.小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
师打节奏,学生模仿。

引出切分音,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2.由鼓引出课题《凤阳花鼓》
通过微视频了解凤阳花鼓。

三、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
设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作品介绍
3.哼唱歌曲
4.教师范唱,学生跟唱。

5.为歌曲填词演唱。

解决切分音、衬词的知识点。

6.完整演唱歌曲。

7.分组演唱巩固歌曲。

8.指导学生进行唱谱,讲解鱼咬尾,观看微视频,讲解五声调式。

9.背唱歌曲
10.组建小乐队表现歌曲。

11.创编旋律的练习——旋律接龙,引出《赛龙夺锦》
四、欣赏《赛龙夺锦》
1.初听乐曲
2.作品介绍
3.欣赏讲解
4.为乐曲编配动作,感受乐曲。

五、拓展提升
欣赏其他地区的民歌
六、小结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民间音乐十分丰富。

凤阳花鼓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朴实的像山间的一缕清风,记录着人们生活的喜怒哀乐;《赛龙夺锦》给予我们团结向上的力量,这些民间音乐是我们的瑰宝,我们要传承和发展下去,让它们焕发出新的光彩!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喜欢听流行音乐,正处在变声期的学生不喜欢自己演唱,这跟他们青春期心理与生理的变化有关,因此,我想多让他们聆听音乐也是一种学习,在聆听的基础上加强音乐知识的学习,扩大学生音乐视野。

通过培养他们自主创新能力,让八年级
的学生自主学习音乐歌曲,尝试做音乐老师来教同学唱歌,这样更能促进学生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学教能力。

在教学的方式我不会像以前陈旧的教学模式只教学生学完歌曲就行了,我会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用肢体表演来展示歌曲的内涵,结合“说、唱、跳、演、人声伴奏”等形式进行,做到完整的音乐剧表演,全面开发学生的方面的能力,培养独特的艺术感觉。

二、教学措施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1、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演唱歌曲。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

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等方式,发展听、唱、创编的综合能力。

(二)、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把音乐教学与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关注性格内向学生,尽可能为他们创造表演的机会。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学会学习。

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演唱、课堂展示等,从而实现学习目标。

2、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个别学生学习习惯还不够好,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不能做到认真听讲。

首先,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持久性,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优秀,可大多数学生懒惰成性,不愿多动脑、动手、动口,没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

其次,少数学生性格太胆小、内向,整天闷坐着,不愿参加各种活动。

三、学困原因:
1、学生学习习惯较差,上课不会听讲,注意力不集中。

2、年龄小接受知识慢。

3、反应迟钝。

4、盲目追求流行音乐。

四、措施方法:
1、关爱学生,做学生进步的欣赏者。

法国教育家第惠多斯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而这种充满情感的激励、唤醒和鼓励,对于每一个学生都是值得的,都将会产生令人欣喜的力
量。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在赞扬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爱,在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谴责,在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

每个学生的发展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要承认这种差异,尊重这种差异。

我们教师要学会赞扬,要学会说“太好了,你真棒”之类的赞扬的语言。

我们的教师更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一双能发现学生闪光点的慧眼,欣赏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哪怕只是小小的进步,及时给学生鼓励、表扬,呵护他们的那一份来之不易的成功。

2、提高自身知识素养,更新教育观念:
教师有其独特的教育魅力。

只有不断学习,加强自我教育,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才能不断开拓进取,不断完善自己。

在教育工作中具有开拓进取、实事求是的精神,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专业知识精深并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使自己永远立在时代的前头,教育的过程中,要时时刻刻牢记自己的角色,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

效果分析
本节课的创新点在于:首先用节奏小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导入歌曲《凤阳花鼓》。

在游戏中让学生提前进行切分节奏的练习,为后来歌曲节奏的学习做铺垫。

微视频的运用,让学生更能清晰准确的掌握知识点。

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利用视听结合、分组接唱、组建小乐队等形式,让学生感受歌曲,激发他们学习歌曲的愿望。

整个环节层层深入,由哼唱到填词到背唱然后表现歌曲。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利用小游戏《请你来找茬》《旋律接龙》来巩固知识点,解决重难点,如切分音、衬词、鱼咬尾、起承转合、五声调式,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知识技能。

用响指等动作,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旋律的创编,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体现了他们的团结协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然后用《旋律接龙》的游戏的启发导入欣赏乐曲《赛龙夺锦》,过渡自然。

在听赏中,让学生用划船的动作感受乐曲并进行乐器的听辨。

在拓展环节中聆听其他地区的民歌,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知识面。

最后的作业为开放的创编型作业——夸夸我家乡。

整节课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整个课堂效果较好,学生能积极的主动去学习歌曲,演唱歌曲,对音乐知识进行自主的探究和学习。

然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反馈和创编。

课堂中的不足是:学生处于变声期
以及青春期的特点,胆小,不能自如的展现自己。

在音乐知识的学习上,基础比较薄弱。

在今后的课堂上要进行音乐知识的练习和反馈,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实现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从而实现情感价值目标。

教材分析
《凤阳花鼓》是安徽民歌,曲调自然、质朴,歌词生活化、口语化,是凤阳花鼓中流传较广的一首。

作曲家瞿维曾在他创作的钢琴独奏曲《花鼓》中采用了这首民歌的旋律。

全曲是单乐段结构,音域为小十度,五声宫调式。

由四个基本乐句和一个补充乐句、一个曲尾补衬构成。

起承转合的四个基本乐句的旋律采用“鱼咬尾”的发展手法。

乐句与乐句之间连贯绵延,流畅自然。

一、三句落在属音上,二、四句落在主音上。

补充句和衬段采用第一部分磨具的材料进行变化、分裂,以此对音乐内容进行补充和升华。

而补充句和衬段均落在主音上,衬段的句幅以一小节为一个律动单位,显得急促、跳跃、欢快,与前面乐句乐段的歌唱性形成鲜明的对比。

“得儿飘”、“另当”这些词语很有特点。

具有生活化、口语化的特点,多是在乞讨的过程中顺口拈来、为讨个好彩头的话语。

“另当”是锣鼓敲打的声音,为模仿花鼓、小锣的象声词。

衬词的加入,虽然没有实际的含义,但却极好的渲染了欢快的气氛,使歌曲情绪不那么沉重悲伤。

赛龙夺锦又名《龙舟竞渡》,广东音乐名家何柳堂的代表作,是一首流传很广的广东音乐,也是广东音乐兴盛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乐曲通过描述端午节民间举行龙舟赛,勇夺锦标的欢腾热闹场面,表现了劳动人民勇敢、豪放、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评测练习
教学过程中在完整演唱歌曲之后,为了检测学生掌握歌曲的程度我采用了多种演唱形式来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

在进行知识点的掌握时,利用微视频和小游戏来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神州音韵》教学反思
《凤阳花鼓》是一首民间广为流传的安徽民歌,曲调简单很容易通过模唱或是多遍学唱让学生学会。

怎样才能使学生较好的体会歌曲蕴涵的情感,通过演绎唱出来呢?与其一遍遍枯燥的分析歌词内容和歌曲背景,以达到理解歌曲情感的目的,不如通过视听结合的手段,在感官上刺激学生,使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有鲜明的了解,演唱也随之生动起来。

首先通过微视频对凤阳花鼓的介绍,给学生第一次感受。

让学生了解当地的民俗,有了这些渲染,教师提出让学生唱出歌曲韵味的要求得水到渠成。

其次,《凤阳花鼓》作为一首喜庆歌曲,还要唱得活泼、热烈。

在学唱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表现形式来表演歌曲,为歌曲伴奏。

其中加入了很多的小游戏,在学生在游戏中去渗透各种知识,进行所学知识的一个反馈。

赛龙夺锦又名《龙舟竞渡》,广东音乐名家何柳堂的代表作,是一首流传很广的广东音乐,也是广东音乐兴盛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乐曲通过描述端午节民间举行龙舟赛,勇夺锦
标的欢腾热闹场面,表现了劳动人民勇敢、豪放、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最后,在热烈的气氛中,趁热打铁,给学生最后一次感知升华。

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方面,我利用歌曲中衬词的特殊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学唱。

器乐伴奏环节也是引导学生自己去为歌曲设计伴奏节奏性,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但在课堂的高效教学方面,我觉得还做得不足,如:
1、教学环节设计上可更加突出高效教学,更好地利用学生课时前半段的学习热情和专注力。

2、歌曲教学的衬词部分可继续深入学习,充分去调动学生的探究精神引导学生去主动积极思考,不要点到为止。

3、打击乐器的教学环节可多轮换几次,让学生的参与面更大。

打击乐器的使用上可让学生利用自制乐器。

4、学生的演唱情绪上需要进一步引导。

今后将继续在课堂的高效教学方面学习、努力,争取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更大的受益,获得更多的快乐。

课标分析
在音乐课程中,“感受与鉴赏”这一教学领域所以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因为音乐鉴赏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

“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照。

通过这种对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

《凤阳花鼓》这一课的三维目标可设定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唱《凤阳花鼓》,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通过欣赏《赛龙夺锦》,让学生了解广东音乐。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不同的形式感受音乐作品。

2、欣赏乐曲《赛龙夺锦》,了解广东音乐的代表乐器。

知识和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演唱《凤阳花鼓》。

2、指导学生欣赏广东音乐《赛龙夺锦》。

为什么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音乐课程目标的首位?
传统的课程观由于过分强调认知而忽视了情感、态度在学习中的功能,从而导致把丰富、生动的教学活动局限于狭窄单调的认知主义框框中,这种缺乏情感内涵、充满理性的课程设计,使学生普遍感到学习的枯燥、单调,甚至恐惧、苦恼,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新的课程观将情意因素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和高度来理解,赋予其在课程目标中重要的价值取向。

如情感,不仅仅体现为学习兴趣、学习爱好和学习热情,更体现为情感本身的体验与内心世界的丰富;态度,在表现为学习追求、学习责任的同时,更表现在对生活的乐观、进取、向上的态度;价值观,既反映在个人价值方面,同时更反映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自然价值的统一。

怎样理解音乐课程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过程和方法论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重视过程,强调方法,其实质是尊重学生的学习经历、体验和方式,这是一个学习者必须要经历的过程,是一个人生存、生长、发展的内在需要。

应该如何看待音乐课程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基础教育中的任何课程,只要是一门学科,必然会有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因此,对于基础音乐教育来说,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是必要的,这既是人的整体素质中的音乐文化素质的需要,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奠定了基础,为学生在音乐上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平台。

基础教育中新的音乐知识与技能观认为,音乐知识不仅仅体现为乐理知识,它还包括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和音乐常见结构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知识,尤其是涵盖了音乐创作知识和音乐历史知识,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

音乐技能不是仅仅体现为视唱、练耳、识谱等方面,也不只是发声、共鸣、咬字吐字等歌唱技术层面,更为重要的是把乐谱的学习与运用或歌唱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放在整体音乐实践中进行,将其视为音乐表现活动的一个环节和组成部分,这样才有利于构成基础音乐教育知识与技能的整体体系。

此外,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式上,也需作根本的改变。

既要改变音乐教学中单纯传授音乐知识,以讲授代替体验的理性方式,又要改变机械训练音乐技能,以枯燥练习代替探索、研究的倾向。

应把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放在丰富的、生动的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同情感、态度、兴趣、智慧等因素紧密结合,通过体验、探究、合作、综合等方式和过程来得以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