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透析患者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一、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管理
营养不良是透析重要并发症,也是贫血、微炎症状态和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病因。

相当一部分的透析患者存在蛋白质-能量消(protein-energy wasting,PEW),加重各种代谢紊乱,与患者死
亡和住院事件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营养治疗是改善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贫血、骨矿物质代谢异常等并发症的重要基础。

(一)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常见病因
1、摄食减少和厌食症。

2、高分解代谢状态。

3、炎症和共存疾病。

4、胰岛素抵抗。

5、代谢性酸中毒。

6、血液透析相关原因透析不充分、透析丢失等。

7、膳食限制。

8、药物。

(二)透析患者营养评估与治疗
应综合患者年龄、生理需求及原发疾病等因素,在充分评估患者营养状况的基础上,制定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水电解质等个体化的营养治疗方案,并通过定期监测进行调整。

二、容量管理
容量超负荷是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原因。

透析间期容量超负荷易导致患者高血压、心力衰竭,同时导致血液透析治疗时单位时间脱水量增加,易引起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心律失常、透析不充分等,长期容量超负荷是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容量超负荷和营养不良相互关联和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是血液透析患者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血液透析患者容量管理的目标
通过容量管理达到最佳目标干体重。

最佳干体重的定义为:透析后可耐受的最低体重,此时患者仅有极轻微的低血容量或血容量过多的症状或体征。

采取个体化措施,以保持血容量过多与透析时低血容量之间的平衡。

(二)透析患者容量的评估内容
1、病史和体格检查透析间期是否出现提示直立性低血压的症状(如头晕目眩),透析中是否出现提示目标干体重过低的症状(如肌肉痉挛)。

注意体重与血压测定,透析前颈静脉搏动、外周或肺部听诊及水肿体征检查。

2、临床检验血清钠、血清钙及血浆钠尿肽浓度测定。

3、有条件的单位可使用生物阻抗容积描记法、相对血浆容量监测、下腔静脉直径测定等较为精确的方法。

(三)血液透析患者的容量管理方法
1、容量管理以控制钠盐摄入为主,限制水、钠摄入量。

所有患
者应坚持限盐饮食(每日摄入 1500~2000mg 钠)。

2、避免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过多(理想情况为<2~3L),以限制透析时超滤量。

3、准确评估干体重,防止过量超滤。

4、在数日到数周期间调整目标体重。

每次透析增加 0.5L 超滤量逐渐降低目标干体重。

若不能耐受,尝试每次透析增加 0.2L 超滤量。

5、难以降低目标干体重的患者,可延长透析时间、增加透析频率或可调钠透析。

三、血管通路管理
(一)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管理
1、术前注意保护上肢血管资源,避免腕部以上部位血管穿刺和采血;保护手臂皮肤不要破损。

2、术后抬高术肢,促进血液回流,减轻水肿,及时活动手指,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术后 72h 可进行握拳锻炼,促进内瘘成熟。

伤口如有渗血可轻压止血,听诊杂音,避免压迫过重导致内瘘闭塞;严重出血需开放止血。

3~7d 换药 1 次,10~14d 拆线。

避免内瘘侧肢体负重、受压、测血压、输血、输液及采血。

3、合并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如止血良好,术后可给予低分子肝素或阿司匹林等预防血栓形成,但要注意个体化处理。

4、术后 8~12 周,内瘘成熟后进行穿刺透析。

如果评估内瘘成
熟,也可考虑提前穿刺透析;但尽可能选择其他静脉穿刺作静脉回路,减轻内瘘损伤。

5、穿刺前检查内瘘区域皮肤颜色、温度,有无肿胀、疼痛及破溃,内瘘震颤及杂音情况,血管弹性、张力及搏动情况,举臂实验及搏动增强实验,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行超声或影像学检查。

6、初期内瘘由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穿刺;有条件的单位,内瘘首次使用或遇疑难情况时建议超声引导下穿刺。

7、血液净化治疗时连接体外循环,应依照无菌原则规范化操作(参见“第 11 章血液透析”)。

8、血液净化结束拔出穿刺针后,压迫穿刺点 15~30min。

如遇穿刺区域出现血肿,24h 内适当间断冷敷,并注意观察内瘘震颤情况,24h 后确认不再渗血可热敷或涂抹消肿类软膏,或采用理疗等方式消肿。

9、日常护理
(1)指导患者注意内瘘局部卫生。

(2)每日对内瘘进行检查,包括触诊震颤、听诊杂音情况,观察内瘘区域有无红、肿、热、痛,有无异常搏动,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血液透析室(中心)的医护人员汇报。

(3)衣袖宜宽松,以防止内瘘受压,避免内瘘侧肢体负重,睡眠时避免内瘘侧肢体受压。

(4)每次透析前内瘘侧肢体用肥皂水清洗干净,透析后穿刺点敷料应第二日撤除,避免穿刺点沾水,洗澡时以防水贴保护,以免增
加感染风险。

10、建议常规 3 个月左右进行内瘘超声检查,早期发现狭窄、血栓及血管瘤等并发症,有异常情况时则随时检查;定期评估透析再循环率及透析充分性等。

(二)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的管理
1、每次治疗前,观察导管出口处皮肤有无压痛、红肿、分泌物、出血及渗液,Cuff处是否红肿、破溃、脱出,以及导管尾翼缝线固定情况。

2、观察导管外接头部分有无破裂、打折情况,管腔通畅程度,如果发现血流量不足或闭塞,要立即通过超声及影像手段判断导管内有无血栓及纤维蛋白鞘形成,及时行溶栓或换管处理。

3、血液净化治疗连接或断开体外循环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参见“第 11 章血液透析”)。

4、禁止将已经脱出的导管,消毒之后再插入血管中。

非抢救状况时,中心静脉导管仅用于血液净化治疗,不用于输血、输液。

5、询问患者有无发热、畏寒等不适,明确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感染。

一旦疑似感染,立即停止使用导管,同时进行血液和分泌物病原菌培养,根据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经验性用药可选择针对 G+球菌为主的抗生素,静脉用药同时联合抗生素封管。

经抗生素治疗后感染情况仍不能有效控制时,要及时拔除导管,同时留取导管尖端行病原学培养。

6、因感染需要更换新的导管,需重新建立隧道或选择新的静脉
重新置管,继续抗生素治疗 1~2 周。

7、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要注意局部卫生,保持导管周围的皮肤清洁,观察导管局部有无出血及渗出,避免导管受压及扭曲。

(三)移植物内瘘的管理
移植物内瘘的管理与动静脉内瘘相似,以下情况有所不同:
1、术后 2~4 周穿刺,即穿型移植物内瘘术后 24h 内即可穿刺。

2、准确判断血流方向,穿刺点距离吻合口 3cm 以上,动静脉穿刺点相距 5cm 以上,避免在血管袢的转角处穿刺。

建议绳梯式穿刺,避免同一穿刺点多次反复穿刺,避免血管壁受损,减少瘢痕、动脉瘤及局部狭窄的形成。

3、指导患者指压止血,必须在穿刺针完全拔出后加压,徒手用纱布卷轻压穿刺针刺入血管的位置而非皮肤进针位置,压迫止血10~15min,压力应适中,既能止血又不阻断血流。

4、每周进行移植血管的物理检查,包括杂音、震颤、搏动及血管瘤等;每 1~3个月进行常规超声检查。

5、移植物内瘘感染建议切除感染段或全部移植血管,并进行局部引流,留取血培养及移植物,及时给予强力抗感染治疗,经验性治疗应该覆盖革兰氏阳性及阴性菌,参考药敏结果后续治疗。

四、血液透析相关医疗指标的监测管理
(一)传染病学指标的监测
新入血液透析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学、艾滋病病毒标
志物、梅毒螺旋体需定期检测,具体内容参见“第 3 章血液透析室(中心)感染控制操作规程”。

(二)慢性并发症的指标监测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并发症[肾性贫血、慢性肾脏病-矿物质与骨异常(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CKD-MBD)、微炎症状态等] 指标的最低检测频率详见“第 1 章第 3 节血液透析医疗质量管理”。

五、血液透析患者主要并发症的管理
血液透析患者主要并发症为高血压、肾性贫血、CKD-MBD 等。

高血压的管理参见“第 19 章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治疗”。

肾性贫血的管理参见“第 25 章血液透析患者贫血治疗”。

CKD-MBD 的管理参照“第26 章慢性肾脏病矿物质与骨异常的防治”。

六、血液透析患者的运动康复管理
血液透析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活自理或体力活动障碍。

运动能改善患者钙磷代谢、营养状态、生活质量、心理与睡眠状况,防止肌肉萎缩,提高免疫、心肺功能与透析充分性,还有助于控制血压与血糖。

有条件的血液透析室(中心),建议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定期规律的运动锻炼。

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对于规律运动的透析患者,每 6 个月评定 1 次;以 FITT(frequency:频率,intensity:强度,time:时间,type:方式)原则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

1、运动频率每周 3~5 次,每次运动时间为 30~60min。

2、运动强度中低强度的运动量为宜,即心率以不超过最大心率的 60%~70%或主观疲劳感觉评分 12~16 分,即自感稍累或累,但又不精疲力竭的状态。

3、运动时间
(1)非透析期:饭后 2h、至少睡前 1h,早晨与傍晚为佳。

(2)透析期运动:透析治疗过程的前 2h 或治疗过程中。

4、运动方式可为以下一种或多种方式联合。

(1)灵活性运动:如颈关节、上下肢关节、髋关节等。

(2)有氧运动:非透析期如行走、慢跑、游泳、保健操、太极拳等;透析过程中脚踏车等。

(3)抗阻力运动:透析期及非透析期均可进行非内瘘侧上肢或双上肢举哑铃、弹力带训练、进行性脚踝负重、阻力带训练、膝盖伸展运动、髋关节屈曲、踝伸屈运动、递增式的仰卧抬腿等。

5、终止运动指征明显疲劳、与运动不相符的呼吸困难、胸痛、快速或不规则心律失常、低血压或高血压发作、头痛或嗜睡、肌肉痉挛、关节疼痛等明显不适。

6、禁忌证透析方案及服药方案改变初期、发热、严重心血管病变、血压过高、血压过低、视网膜病变、体能状况恶化、未控制好血糖的糖尿病,严重贫血(Hb< 60g/L)、发生过骨折的肾性骨营养不良或运动可能加重关节、骨骼病变等。

透析间期体重增加>5%干体重时,不宜进行透析期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