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考数学考重点公式大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公式 第零章
一、()()0000<=>⎪⎩

⎨⎧-=a a a a a a
二、因式分解常用的公式
222)(2b a b ab a ±=+± ))((22b a b a b a -+=- )
)((2233b ab a b a b a +±=±
三、分式:除式中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分式,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零 1.分式的基本性质:M B M A B A ⨯⨯=
M
B M
A B A ÷÷=(M 为整式,且0≠M ) 2.分式的运算:
加减法:
c b a c b c a ±=
± bd bc ad d c b a ±=± 乘除法:bd ac d c b a =⋅ bc
ad
c d b a d c b a =⨯=÷
乘方:n n
n b
a b a =)( (n 为正整数)
四、1.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a
ac b b x 242-±-= (042
≥-ac b )
2.韦达定理:a b x x -=+21;a
c x x =⋅21 第一章
一、非空集合A 有:子集:n
2个;真子集:12-n
个;非空真子集个数:22-n
个 二、两个实数大小的比较
b a b a >⇔>-0 b a b a =⇔=-0 b a b a <⇔<-0
第二章
一、不等式的性质 1.对称性:a b b a <⇔> 2.传递性:c a c b b a <⇔>>, 3.(同加)m b m a b a +>+⇒>
4. bc ac c b a >⇒>>0, bc ac c b a =⇒=>0, bc ac c b a <⇒<>0,
5.(1) 加法运算(同向加):d b c a d c b a +>+⇒>>,
(2)减法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c b d a c d b a d c b a ->-⇒->->⇒>>,, 6.(1)(正向同乘) bd ac d c b a >⇒>>>>0,0 (2)除法运算:统一乘法运算
0011,
00,0>>⇒>>>>⇒>>>>c
b
d a c d b a d c b a 7.乘方运算(正乘方):)1,(0>∈>⇒>>+n N n b a b a n
n
且 8.开方运算(正开方):)1,(0>∈>⇒>>+n N n b a b a n n

9.(同号倒) b
a a
b b a 110,<⇒>> 二、均值定理
1.
时取等号当且仅当其中b a R b a ab b
a =∈≥++,,,2
2. 时取等号当且仅当其中c b a R c b a abc c b a ==∈≥+++,,,,3
3
三、重要不等式 1. 0)(2
≥+b a
2. 时取等号当且仅当其中b a R b a ab b a =∈≥+,,,22
2
3. )0,0,0(33
3
3
>>>≥++c b a abc c b a
第三章 一、
1.正比例函数时为减函数时为增函数,当当00),0()(<>≠=k k k kx x f
2.一次函数时为减函数时为增函数,当当00),0()(<>≠+=k k k b kx x f
),0()(.3≠=
k x
k
x f 反比例函数)上是减函数,
,)和(,函数在区间(时当∞+∞->00,0k )上是增函数,)和(,时,函数在区间(当∞+∞-<000k
时,函数为增函数时,函数为减函数,当当且对数函数110),10(log y 4.a ><<≠>=a a a a x 时,函数为增函数
时,函数为减函数,当当且指数函数110),10(y 5.><<≠>=a a a a a x
二、函数)0(2
≠++=a c bx ax y 叫做二次函数 三、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
四、任何一个二次函数)0(2
≠++=a c bx ax y 都可把它的解析式配方为顶点式;
a
b a
c a b x a y 44)2(2
2-++=
性质
1.图像的顶点坐标为)44,2(2a b ac a b --,对称轴是直线a
b
x 2-= 2.当0>a ,函数在区间)2,(a b --∞上是减函数,在),2(+∞-a b
上是增函数, 当0<a ,函数在区间),2(+∞-a b 上是减函数,在)2,(a
b
--∞上是增函数,
3.最值
(1)当0>a ,函数图像开口向上,当a b
x 2-=时,a b ac y 442min -=
(2)当0<a ,函数图像开口向下,当a
b
x 2-=时,a b ac y 442max -=
[]说明1.我们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常用的方法有两种:配方法和公式法
2.无论是利用公式法还是配方法我们都可以直接得出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与对称轴,但我们
讨论函数的最值以及它的单调区间时一定要考虑它的开口方向 五、常见函数的表达式:
1.正比例函数表达式:)0(≠=k kx y
2.反比例函数表达式:)0(≠=
k x
k
y 3.一次函数表达式:)0(≠+=k b kx y 4.二次函数表达式:
一般式:)0(2
≠++=a c bx ax y
顶点式:为抛物线顶点其中),(),0()(2
n m a n m x a y ≠+-=
两根式:c bx ax x x x x x x a y ++--=2
2121),)((为二次方程、其中的两根,或函数与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
第四章
一、幂的有关概念
1.正整数指数幂:)(+∈=⋅N n a a a a n
n

2.零指数幂:)0(,10
≠=a a 3.负整数指数幂:),0(,1
+∈≠=
-N n a a
a
n n
4.正分数指数幂:)1,,,0(,>∈≥=+n N m n a a a n m n
m
5.负分数指数幂:)1,,,0(,1
>∈>=
+-
n N m n a a
a
n
m
n
m
三、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 1.n
m n m a a a +=⋅
2.mn
n m a
a =)(
3.)0,0,()(>>∈⋅=⋅b a R n m b a b a n
n
n
、注 四、函数),10(R x a a a y x
∈≠>=且叫做指数函数
五、一般地,指数函数)1,0(≠>=a a a y x
在其底数101<<>a a 及这两种情况下的图像和性质如下表所示:
1>a (1)R x ∈
(2)0>y
(3)函数的图像都通过点(0,1) (4)在),(+∞-∞上是增函数
(5)当100;10<<<>>y x y x 时,
当时,
10<<a (1)R x ∈
(2)0>y
(3)函数的图像都通过点(0,1) (4)在),(+∞-∞上是减函数
(5)当10;100><<<>y x y x 时,当时,
六、对数概念
如果)10(≠>=a a N a b
且,那么b N N a b a =log 的对数,记作为底叫做以,其中
叫做真数叫做底,N a
特别底,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N N lg log 10可简记作 七、对数的性质
1.1的对数等于零,即)10(01log ≠>=a a a 且
2.底的对数等于1,即)10(1log ≠>=a a a a 且
3.零和负数没有对数 八、积、商、幂的对数:
1.)0,0,10(log log )(log >>≠>+=N M a a N M MN a a a 且
2. )0,0,10(log log )(
log >>≠>-=N M a a N M N
M
a a a 且 3. )0,10(log log >≠>=M a a M a M a a
a 且
九、换底公式:)0,1,10,0(log log log >≠≠>>=N b a b a b
M
N a a b 且
十、对数恒等式:)0,10(log >≠>=N a a N a
N
a 且
十一、对数函数:形如)0,1,0(log >≠>=x a a x y a 的函数我们称为对数函数
十二、一般地,对数函数)1,0(log ≠>=a a x y a 在其底数101<<>a a 及这两种情况下的图像和性质如下表所示:
1>a (1)0>x
(2)R y ∈
(3)函数的图像都通过点(1,0) (4)在),0(+∞上是增函数
(5)当010;01<<<>>y x y x 时,当时,
10<<a (1)0>x
(2)R y ∈
(3)函数的图像都通过点(1,0) (4)在),0(+∞上是减函数
(5)当010;01><<<>y x y x 时,当时, 十三、指数方程及解法 1.定义法:b x f b a
a x f log )()
(=⇔=
2.同底比较法:)()()()
(x g x f a a x g x f =⇔=
3.换元法:[]
x t c bt t t a c a b a x f x f x f 后再求求得得可设,002)()(2
)
(=++=⇔=+⋅+
十四、对数方程及解法 1.定义法:⎩⎨
⎧=>⇔=b
a a
x f x f b x f )(0
)()(log 2.同底比较法:⎪⎩

⎨⎧=>>⇔=)()(0)(0)()(log )(log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a a
3.换元法形如:[]0)(log 0)(log )(log 22
=++=⇔=++c bt t t x f c x g b x f a a a 得可设
第五章
一、利用数列的前{}的通项公式:之间的关系求出数列与项和n n a n S n
n n a a a a S ++++= 321 ⎩⎨⎧≥-==-)2(,)
1(,11n S S n S a n n
n
[]说明这里是用两个式子联合起来表示的,切莫忘记前一个式子,事实上,当1=n 时,
001,S S S n 而=-没有意义,因而第二个式子也无意义
二、等差数列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公差,记为)(,1++∈-=N n a a d d n n 即 等差数列的一般形式为 ,2,,111d a d a a ++ 三、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d n a a n )1(1-+=
四、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
记n n a a a a S ++++= 321,则d n n na S a a n S n n n 2
)
1(2)(11-+=+=
或 []说明在n n
S a
n d a ,,,,1
五个量中,已知任意三个量可求出另两的量,即“知三求二”
五、等差中项
对给定的实数b a A b A a A b a 与叫做成等差数列,则称使得,如果插入数与,, 的等差中项,且b a A b
a A +=+=
22
或 六、等差数列的性质
1.在等差数列中,若公差0=d ,则此数列为常数列;若0>d ,则此数列为递增数列;若0<d ,则此数列为递减数列
2.在等差数列中,),,()(n m N n m n
m a a d d n m a a n
m n m ≠∈--=
-=-+或
3. 在等差数列中,若正整数q p n m ,,,满足q p n m +=+,则有q p n m a a a a +=+
4. 在等差数列中,每隔相同的项抽出来的项按照原来的顺序排列,构成一个新的等差数列,如 ,,,531a a a 仍然是等差数列
5. 在等差数列中,每连续m 项之和构成的数列仍然是等差数列,如654321,,a a a a a a +++仍然是等差数列
6. 有穷等差数列中,与首末两端距离相等的两项之和相等,并等于首末两项之和,若项数为奇数,还等于中间项的2倍,即
中a a a a a a a a a n p n p n n 2112312=+=+==+=++---
[]说明在三个成等差数列的数中,一般设为:d a a d a +-,,
七、等比数列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公比,记为)(,1
++∈=
N n a a q q n
n 即 等比数列的一般形式为 ,,,2
111q a q a a 八、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0(11≠=-q q a a n n
九、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
记n n a a a a S ++++= 321,则)1(1)1(1)
1(11≠--=≠--=
q q
q a a S q q q a S n n n n 或 []说明1.以上的两个式子都是针对1≠q 的情况,当1=q 时,数列为常数列,故1na S
n
=
2.在n n S a n d a ,,,,1五个量中,已知任意三个量可求出另两的量,即“知三求二” 十、等差中项
对给定的实数b a G b G a G b a 与叫做成等比数列,则称使得,如果插入数与,, 的等比中项,且ab G ab G ±==或2
[]说明1.b a 、两个实数必须是同号的,即0>ab ,这时b a 、才有等比中项
2.其中的一个值ab ,当b a 与是正数时,有称为b a 与的几何平均数 十一、等比数列的性质
1.在等比数列中,若公比1=q ,则此数列为常数列;若10,01,011<<<>>q a q a 或,则此数列为递增数列;若1,010,011><<<>q a q a 或,则此数列为递减数列
2.在等比数列中,
),,(n m N n m q a a q a a n m n m n m n
m
≠∈==+--或 3. 在等比数列中,若正整数q p n m ,,,满足q p n m +=+,则有q p n m a a a a =(特殊地,若2
,2p n m a a a p n m ==+则)
4. 在等比数列中,每隔相同的项抽出来的项按照原来的顺序排列,构成一个新的等比数列,如 ,,,741a a a 仍然是等比数列
5. 有穷等比数列中,与首末两端距离相等的两项之和相等,并等于首末两项之积,若项数为奇数,还等于中间项的平方,即
2
112312中a a a a a a a a a n k n k n n =====+---
6. 在等比数列中,每连续m 项之和(积)构成的数列仍然是等比数列
如 654321,,a a a a a a +++仍然是等比数列; 654321,,a a a a a a 也仍然是等比数列
[]说明在三个成等比数列的数中,一般设为:aq a q
a ,,
第六章
一、弧度π=0
180 二、弧长公式:)(为弧度数ααr l
⋅=
三、扇形的面积公式:)(2
1
212为弧度数扇形ααr lr S ⋅== 四、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点α是角),(y x P 的终边上的任意一点,且该点到原点的距离为)0(>r r ,则
y
r
x r y x x y r x r y ======
ααααααcsc ,sec ,cot ,tan ,cos ,sin 五、三角函数的符号
七、平方关系:1cot csc ,1tan sec ,1cos sin 2
22
2
2
2=-=-=+αααααα 八、商数关系:
αα
α
αααcot sin cos ,tan cos sin == 九、倒数关系:1cos sec ,1sin csc ,1cot tan =⋅=⋅=⋅αααααα 十、诱导公式:
1. ααααsec )sec(,cos )cos(=-=-
2.终边相同的角,其同名三角函数值同
3.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十一、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公式
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 β
αβ
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 ±=
±
十二、倍角公式
αααcos sin 22sin = ααααα2
2
2
2
sin 211cos 2sin cos 2cos -=-=-=
α
α
α2tan 1tan 22tan -=
十三、半角公式
2cos 12
sin
αα

= 2cos 12cos α
α+±= α
α
αααααα
sin cos 1cos 1sin 2tan cos 1cos 12
tan
-=+=+-±
=或
十四、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x y sin =
图像
定义式:R 值域:[]1,1-
周期性:最小正周期π2=T 奇偶性:x x sin )sin(-=-奇函数 单调性:在上递增Z k k k ∈⎥⎦

⎢⎣⎡++-
ππππ22,22
在上递减Z k k k ∈⎥⎦
⎤⎢
⎣⎡++ππππ223,22
x y cos =
图像
定义式:R 值域:[]1,1-
周期性:最小正周期π2=T 奇偶性:x x cos )cos(=-偶函数
单调性:在[]上递增Z k k k ∈+-πππ2,2
在[]上递减Z k k k ∈+πππ2,2
x y tan =
图像
定义式: ⎭
⎬⎫

⎨⎧∈⋅+≠Z k k x x ,2ππ
值域:R
周期性:最小正周期π=T 奇偶性:x x tan )tan(-=-奇函数 单调性:在每个区间上都是递增Z k k k ∈++-
)2
,
2
(ππ
ππ
十五、正弦性函数:k x A y ++=)sin(ϕω ,
最小值:最大值:k A k A +-+, ϖ
π
2=
T 最小正周期:
十六、余弦性函数: k x A y ++=)cos(ϕω ,
最小值:最大值:k A k A +-+, ϖ
π
2=
T 最小正周期:
十七、正切性函数: k x A y ++=)tan(ϕω ϖ
π=
T 最小正周期: 十八、辅助公式:)sin(cos sin 22ϕααα++=+=b a b a y (其中a
b =
αtan ) 十九、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1.π=++C B A
2.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
3.直角三角形中:1sin ,sin ,sin 2
222===
+===+C c
b
B c a A b a c
C B A 、、π
二十、余弦定理
A bc c b a cos 22
2
2
-+= bc
a c
b A 2cos 2
22-+=
B ac c a b cos 22
2
2
-+= ac
b c a B 2cos 2
22-+=
C ab b a c cos 22
2
2
-+= ab
c b a C 2cos 2
22-+=
二十一、正弦定理
)(2sin sin sin 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其中r r C
c
B b A a === 二十二、三角形面积
B ca A bc
C ab S ABC sin 2
1
sin 21sin 21===

第七章 一、运算律
若为实数,则、μλ 1.a a ⋅=)()(λμμλ 2. a a a μλμλ+=+)( 3. b a b a λλλ⋅=+)(
[]说明数乘向量的运算律与实数的运算律类似
二、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
若b a b a b λλ=⇔≠,使存在唯一实数则//,0
[]说明当b a b //,0,显然对任意实数λ=
三、向量内积的概念与性质 1.两向量的夹角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b a 与,作,,b OB a OA ==则AOB ∠是向量b a 与
规定0
1800≤≤
[]说明
①b a 与0
②b a 与0
180
③b a ⊥0
90
2.内积的定义
b a =⋅
[]说明
①b a ⋅的结果是一个实数,可以等于正数、负数、零
叫做a b 在方向上正射影的数量 3.内积的性质
①如果e 是单位向量,则a e e a =⋅=⋅ ②0=⋅⇔⊥b a b a
③a a ==⋅

b a =
⑤b a ≤⋅ 四、向量内积的运算律 1. a b b a ⋅=⋅
2. )()()(b a b a b a λλλ⋅=⋅=⋅
3. c b c a c b a ⋅+⋅=⋅+)(
[]说明一般地,)()(c b a c b a ⋅⋅≠⋅+,也就是说,向量内积没有“乘法的结合律”
五、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是),)(,(2211y x y x 则 ),(),(),(12121122y y x x y x y x AB --=-= 六、向量直角坐标运算
1.设),(21a a a =,),(21b b b =则
),(),(),(22112121b a b a b b a a b a ±±=±=± 2.),(),(2121a a a a a λλλλ==
3.若),(21a a a =,),(21b b b =则2211b a b a b a +=⋅ 七、向量长度坐标运算
1.若),(21a a a =2
221a a +=
2.若),(),(2211y x B y x A ,212212)()(y y x x -+-=
[]
说明也叫A 、B 两点的距离,记为B
A d
、,上式也叫两点距离公式
八、中点公式
设),(),(2211y x B y x A ,线段AB 的中点坐标为),(y x ,则2
,22
121y y y x x x +=+= 九、平移变换公式 点平移公式:
若把点⎩
⎨⎧+=+==201
021000),,(),(),(a y y a x x y x P a a a y x P 则平移到点按向量
十、两向量平行于垂直的条件 设),(21a a a =,),(21b b b =,则
)00(0//212
2
111221≠≠=⇔
=-⇔b b b a b a b a b a b a 且 02211=+⇔⊥b a b a b a
十一、图像平移公式:
一般地,函数)(x f y =的图像平移向量),(21a a a =后,得到的图像的函数表达式为
)(12a x f a y -=-
第八章
一、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一条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 轴的正方向所成的最小正角α,称为直线的倾斜角
规定:当0//=α轴时,x l 倾斜角的范围是:πα≤≤0
2.直线的斜率:若α为直线l 的倾斜角,当2
π
α≠
时,将αtan 叫做直线的斜率,记作:
αtan =k ,当2
π
α=
,直线的斜率不存在
3.斜率的计算公式:
①αtan =k
②如果),(21v v v =为直线的一个方向斜率,且1
2
1,0v v k v =≠则 ③如果),(B A n =为直线的一个法向量,且B
A k
B -
=≠则,0 ④如果),(),(2211y x N y x M 是直线上的两个点 ,且1
21
221,x x y y k x x --=≠则
二、直线的方程 1.直线方程一览表
2.特殊的直线方程
①平行于y 轴的直线方程:0x x = ②平行于x 轴的直线方程:0y y = ③过原点的直线方程:kx y =
[]说明当一般式方程y x ,系数有为零时
1. ,0:111=+C x A l ,0:222=+C x A l 则重合与或2121///l l l l
2
1
2121//C C A A l l ≠
⇔;2
1
2121/C C A A l l =⇔
重合与 2. ,0:111=+C x A l ,0:222=+C x B l 则21l l ⊥
四、待定系数法求直线方程
已知直线l :0=++C By Ax ,则
与l 平行的直线方程可设为:0=++D By Ax 与l 垂直的直线方程可设为:0=+-D Ay Bx 五、两直线的夹角
1.定义:两条直线相交,组成两对对顶角,其中不大于
2
π
的角叫做两条直线的夹角;当两直线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夹角为0,常用θ表示两直线的夹角 2.范围:2
0πθ≤≤
3夹角公式:
① 设0:1111=++C y B x A l ,0:2222=++C y B x A l 则
2
2
2
22
12
12121cos B A B A B B A A +⋅++=
θ
②111:b x k y l +=,222:b x k y l +=则2
11
21tan k k k k +-=θ
六、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1.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设点),(000y x P 到直线l :0=++C By Ax 的距离为d ,则2
2
00B
A C
By Ax d +++=
2. 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
设0:1111=++C y B x A l ,0:2222=++C y B x A l 的距离为d ,则2
2
21B
A C C d +-=
七、定义:平面内,与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轨迹)叫做圆,定点叫做圆的圆心,定长叫做圆的半径 八、圆的标准方程
圆心在点),(b a C ,半径为r 的圆的标准方程是2
2
2
)()(r b y a x =-+- 特殊地,圆心在坐标原点,半径为r 的圆的标准方程是2
2
2
r y x =+
九、圆的一般方程
022=++++F Ey Dx y x
把圆的一般方程化为标准方程的形式就是:4
4)2()2(2222F
E D E y D x -+=+++
1.当F E D 422-+>0时,方程表示一个圆的方程,圆心为(2
D
-
,2E -)
半径为2
422F E D r -+=
2. 当F E D 422-+=0时,方程表示一个点(2
D
-
,2E -)
3. 当F E D 42
2
-+<0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十、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对于点),(000y x P 和圆2
2
2
)()(r b y a x =-+-或02
2
=++++F Ey Dx y x ,点P 到圆心距离记作d
1.

P



⇔⇔<-+-22020)()(r b y a x r d F Ey Dx y x <⇔<++++0002
020
⇔在圆上点P .2⇔=-+-22020)()(r b y a x r d F Ey Dx y x =⇔=++++0002
020 ⇔在圆外点P .3⇔>-+-22020)()(r b y a x r d F Ey Dx y x >⇔>++++0002
020
十一、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直线l :0=++C By Ax ,圆C: 2
2
2
)()(r b y a x =-+-
有直线和圆的方程联系得到关于y x 或的一元二次方程,求出判别式∆
1. 直线与圆相离⇔圆与直线没有公共点⇔∆<0⇔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r d >
2. 直线与圆相切⇔圆与直线有一个公共点⇔∆=0⇔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r d =
3. 直线与圆相交⇔圆与直线有两个公共点⇔∆>0⇔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r d <
[]说明
当直线与圆相离时,圆上的点到直线的最大距离=r d +,最小距离=r d -其中d 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知圆上的一点),(00y x P ,则过点P 的圆2
2
2
)()(r b y a x =-+-的切线方程为:0))(())((0000=--+--b y y y a x x x 十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2
2
12
11)()(r b y a x C =-+-,圆212
22222,)()(C C d R b y a x C ==-+-,
1.外离r R d +>⇔ 2外切r R d +=⇔
3.相交)(,r R r R d r R >+<<-⇔
4.内切r R d -=⇔
5.内含r R d -<⇔
十三、椭圆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21F F 、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21F F )的点轨迹叫做椭圆,定点21F F 、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焦距
第二定义: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 的距离和到一条定直线l 的距离的比是常数)10(<<e e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定点F 叫做椭圆的一个焦点,定直线l 叫做与该焦点对应的准线(一个椭圆有两个焦点和两条准线)常数e 叫做椭圆的离心率
十四、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
定义:M 为椭圆上的点)2(22121F F a a MF MF >=+ 焦点位置:x 轴 图形:
标准方程:122
22=+b
y a x
参数关系:)0(2
2
2
>>+=b a c b a 范围:b y a x ≤≤,
对称性:对称轴:x 轴、y 轴 对称中心:原点 焦点:)0,()0,(21c F c F 、- 顶点:),0()0,(b B a A ±±、 轴长:长轴长a 2;短轴长b 2
准线:c
a x l 2
:±=
离心率:a
c e =
焦点位置:y 轴 图形:
标准方程:122
22=+b
x a y
参数关系:)0(2
2
2
>>+=b a c b a 范围:a y b x ≤≤,
对称性:对称轴:x 轴、y 轴 对称中心:原点 焦点:),0(),0(21c F c F 、- 顶点:)0,(),0(b B a A ±±、 轴长:长轴长a 2;短轴长b 2
准线:c
a y l 2
:±=
离心率:a
c e =
十五、双曲线定义:平面内,与定点21F F 、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大于0小于
21F F )的点轨迹叫做双曲线,定点21F F 、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焦距
第二定义:平面内,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1(>e 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定点叫做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定直线叫做与该焦点对应的准线(双曲线有两个焦点和两条准线)常数e 叫做双曲线的离心率
十六、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
定义:M 为双曲线上的点)20(22121F F a a MF MF <<=- 焦点位置:x 轴
图形:
标准方程:122
22=-b
y a x 参数关系:)0,0(2
22>>+=b a b a c 范围:R y a x ∈≥,
对称性:对称轴:x 轴、y 轴 对称中心:原点
焦点:)0,()0,(21c F c F 、-
顶点:)0,()0,(21a A a A 、-
轴长:实轴长a 2;虚轴长b 2 准线:c
a x l 2
:±= 渐近线:x a b y ±
= 离心率:a
c e =
焦点位置:y 轴
图形:
标准方程:122
22=-b
x a y 参数关系:)0,0(2
22>>+=b a b a c
范围:R x a y ∈≥,
对称性:对称轴:x 轴、y 轴 对称中心:原点
焦点:),0(),0(21c F c F 、-
顶点:),0(),0(21a A a A 、-
轴长:实轴长a 2;虚轴长b 2 准线:c
a y l 2
:±= 渐近线:x b a y ±
= 离心率:a
c e = 十七、抛物线定义: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 的距离和到一条定直线l 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定点F 叫做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l 叫做抛物线的准线
第二定义: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 的距离和到一条定直线l 的距离的比是常数)1(=e 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定点F 叫做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l 叫做抛物线的准线,常数e 叫做抛物线的离心率
十八、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
焦点位置:x 轴正半轴
图形:
标准方程:px y 22=
范围:R y x ∈≥,0
对称性:对称轴:x 轴 焦点:)0,2
(p F 顶点:原点:(0,0) 准线:2:p x l -
= 离心率:1=e
焦点位置:x 轴负半轴
图形:
标准方程:px y 22-=
范围:R y x ∈≤,0
对称性:对称轴:x 轴 焦点:)0,2(p
F -
顶点:原点:(0,0) 准线:2:p
x l =
离心率:1=e
焦点位置:y 轴正半轴
图形:
标准方程:py x 22=
范围:0,≥∈y R x
对称性:对称轴:y 轴 焦点:)2,0(p
F
顶点:原点:(0,0) 准线:2:p
y l -=
离心率:1=e
焦点位置:y 轴负半轴
图形:
标准方程:py x 22-=
范围:0,≤∈y R x
对称性:对称轴:y 轴 焦点:)2,0(p
F -
顶点:原点:(0,0) 准线:2:p
y l =
离心率:1=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