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技术学发展史

一、教育技术学的定义

虽然从技术的定义出发,人们未必就能正确的推导出教育技术的定义,但是仍有必要讨论它的定义。因为教育技术的上位概念的技术,而不是教育。所以下面有两个关于教育技术的94定义和05定义。

AECT在1994年给教育技术下的定义是:“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原文是: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development 、utilization、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AECT05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和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原文是: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using、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二、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史

(一)从整体上看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史据有关资料显示,从整体上来讲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种是以塞特勒为主的,他认为在文明之时,教育技术就出现了;另一种是我国国内常见的说法,即教育技术开始于美国的视觉教育。

(二)从国内外来看

1、国外教育技术学发展简史

国外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17世纪-19世纪末)——直观技术与哲学认识论(感觉论)在理论上直观技术是以哲学认识论(感觉论)为基础的。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人同世界的任何一种属人的关系——视

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思维、直观、感觉、愿望、活动、爱——总之,他的个体的一切官能,……是通过自己的对象性的关系,亦即通过自己同对象的关系,而对对象的占有。”从17世纪开始逐渐形成的,以班级教学为认识形式、以书本、粉笔、黑板、图片、模型及口语为媒体的直观技术是较为简单和原始的教育技术;发展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60年代)——媒体技术兴起与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国外有些人将“教育技术”称为“教育中的技术”,在这一阶段以视觉教育和听觉教育为主要特征。形成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系统技术与教育技术学。60年代初,视听教学领域又出现了新的趋势,它同时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传播理论,二是早期的系统理论。香农(shannon)创立的信息论引入教育、教学领域,产生了视听传播学。视听传播学主要涉及学习过程的讯息的设计和使用。传播学的产生,把人们的注意力从“物”引向从信源(教师或视听材料)到受者(学习者)的信息传播过程上来。在传播学渐渐向视听教学渗入的同时,系统论也开始对教育产生作用和影响。此外,教育是个复杂的系统,它是由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媒体、教育方法、教育设施以及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构成的有机整体。要使教育系统整体发挥到最好,不仅需要各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更取决于系统中各要素的最优配合和协调一致。因此逐渐由媒体应用转向了系统设计,由媒体技术进入系统技术阶段。在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兴起的时期,传播学、行为科学、系统设计渗透于教育之中,“教育技术”作为一个独立的科学概念和专门术语逐渐形成。60年代初,Education Technology(教育技术)一词首先在美国一些书刊、杂志中出现,并很快在国际上传播开来。

2、我国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程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电化教育阶段(1978年以前);定义、内涵探讨阶段(1978-1987年);学科体系形成阶段(1987年至今)。

(1)电化教育阶段(1978年以前):(a、电化教育的兴起(1919-1949)特点:幻灯、电影、无线电等媒体正在教育中得到了应用;b、电化教育的开端发展(1950-1965)特点:播音教育(举办俄语广播学校、文化补习学校、广播函授大学)、电看大学(北京、上海、沈阳、哈尔滨、广州等)学校(中小学与高校)电化教育——开课(如:北师大1947年有电化教育馆,开设选修课);辅助教学;c、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和疾速发展(1978-90年代中期)特点:全国电教零碎组成、电教实验与教改实验,电化教育深进课堂、积极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手法的钻研、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钻研、程教育的疾速发展、教育技术学科的建设与发展;d、从看听教育到消息化教育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特点:普及消息技术课程,建设校园网与教育城域网、教育技术学科疾速发展)20世纪初,幻灯片传入我国,我国就从那时开始了最早的无声电影和幻灯教育手段。1936年,教育部在南京成立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这是我国最早的电教机构,至今在国家教育委员会仍设电化教育司。1936年教育界人士讨论确定了“电化教育”名称,同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日]西本三十二著、金溟若译的《学校播音的理论与实际》一书。1937年,商务印书馆还出版了我国学者陈友松著述的第一本电教专著《有声教育电影》。1938年金陵大学设有“电化教育专修科”,1945年,苏州国家教育学院建立了电化教育系。1947年,北平师范学院建立直观教育馆。1949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杜维涛译戴尔的名著《视听教学法之理论》。1949年11月我国在文化部科学普及局成立了电化教育处,由留美电化教育专家萧树滋任管理科科长。1951年在北京辅仁大学教育系开设电化教育课程,由萧树滋主讲。1957年西北师范学院教育系开设了电化教育课。1958年,北京市建立了“北京市电化教育馆”。而后三年的经济困难和1966年开始的十年“文革”,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电化教育未能很快发展。

(2)定义、内涵探讨阶段(1978-1987年):

a、电化教育是否更名为教育技术的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