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的病原学、传播途径及临床诊疗(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学习专家课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状病毒( Coronaviruses)
• 单股正链RNA病毒,巢病毒目(Nidovirales)冠状病毒科 (Coronavirdae)正冠状病毒亚科(Orthocoronavirnae)。
• 分为α、β、γ和δ四个属。 • 可以感染许多动物物种
• 蝙蝠、狗、猪、老鼠、鸟、牛、鲸、马、山羊、猴子等。 • 人。
临床特点
临床表现
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病例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 。 多以发热起病,中低热者比例较高;持续高热者病情重。
值得注意:部分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重症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 。 应密切观察病情,尽早发现重症病例,早期干预,阻断病情进展;极期多在9-12天。 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 一起15例聚集发病:12例肺炎(发热4例,无症状5例,10例淋巴细胞正常),3例无症状无肺炎。
临床分型
重型(儿童) – 符合下列任何一条: • 出现气促(<2月龄,RR≥60次/分;2~12月龄,RR≥50次/分;1~5岁,RR≥40次/ 分; >5岁,RR≥30次/分),除外发热和哭闹的影响; • 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2%; • 辅助呼吸(呻吟、鼻翼扇动、三凹征),发绀,间歇性呼吸暂停; • 出现嗜睡、惊厥; • 拒食或喂养困难,有脱水征。 – 发生率较低。
病理改变(第七版新增)
肺脏 呈不同程度的实变; 肺泡腔内见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物及透明膜形成; II型肺泡上皮细胞显著增生,部分细胞脱落; 肺泡隔血管充血、水肿,可见单核和淋巴细胞浸润及血管内透明血栓形成; 肺组织灶性出血、坏死,可出现出血性梗死。部分肺泡腔渗出物机化和肺间质纤维化; 肺内支气管黏膜部分上皮脱落,腔内可见黏液及黏液栓形成; 少数肺泡过度充气、肺泡隔断裂或囊腔形成; 电镜下支气管黏膜上皮和II型肺泡上皮细胞胞质内可见冠状病毒颗粒。
病毒与疾病名称
国家卫生健康委: 中文名仍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第七版) 英文名修订为: COVID-19 (19冠状病毒病)
病毒名称 我国称为“新型冠状病毒” WHO称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常用名:2019新型冠状病毒”,分类名为“SARS冠状病毒2”
近期陆剑等报告,对103个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分子进化分析,发现了149个突变点,并可分为L型和S型两种, 其中S型相对更古老,而从S型演化而来的L型更具攻击性。这些亚型的意义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
+
感染症状期,或感染活跃期;
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 影及间质改变,以肺 外带明显。
2020 01 23
胸部影像学
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 磨玻璃影、浸润影,
2020 02 08
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 胸腔积液少见。
2020 02 01 2020 03 10
谢** 女 52
诊断标准---疑似病例
请关心国家官网
临床分型
重型(约占15%)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 • 出现气促,RR≥30次/分; • 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3%; • 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300mmHg (1mmHg=0.133kPa)。 • 高海拔(海拔超过1000米)地区应根据以下公式对PaO2/FiO2进 行校正 : PaO2/FiO2 x [大气压(mmHg)/760]。 肺部影像学显示24-48小时内病灶明显进展>50%者按重型管理。
重型、危重型患者常有炎症因子升高
实验室检查
病原学检查: – 采用RT-PCR或/和NGS方法在鼻咽拭子、痰和其他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粪便等标本 中可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
– 检测下呼吸道标本(痰或气道抽取物)更加准确。标本采集后尽快送检。 血清学检查: – 新冠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多在发病3-5天后开始出现阳性,IgG抗体滴度恢复期较急性期有4倍及以
请关注国家卫健委最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 关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聚集性疫情、密切接触者的定义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具有以下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之一者: 1、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2、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3、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 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有阴性转为阳性 或
已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有6种
2019-nCoV
• α属:229E、NL63。
• β属:OC43、HKU1、MERSr-CoV、SARSr-C、 其中:HKU1、 SARS-CoV 、MERS-CoV :可引起肺炎。
• 此次为一种新型冠Hale Waihona Puke Baidu病毒(β属) (WHO命名为COVID-19)。
对热敏感,56℃ 30 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 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氯己定(即洗必泰)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请关注国家卫健委最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 针对近期输入病例的情况,对流行病学史的调整
诊断标准---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具备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者:
• 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 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 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 • 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 恢复期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 • 血清学作为确诊标准的意义还有待于更多的临床数据验证。
上增高。
IgM IgG 临床提示
-
-
核酸
检测 +
-
病 原
阴性 弱+ -
无感染者或感染潜伏期,需询问接触史(14天无暴露,可排除) 干扰导致的检测结果假阳性;或干扰急性期,核酸结果假阴性,结合临床和CT诊断。 干扰导致的检测结果假阳性;或初次干扰载量极低并处于早起,结合临床和CT诊断。

-
+
提示既往感染,病毒已清除,处于恢复期或已康复,IgG可在体内长期存在,结合临
对社区人群的预防建议 世界卫生组织、美国CDC提出几乎一样的预防建议:勤洗手。注意呼吸道卫生(如咳嗽或打喷嚏时遮 挡口鼻)。避免触摸面部(尤其是眼、鼻和口)。避免密切接触患病者。对常触碰的物体和表面进行清 洁和消毒。
新加坡的一项研究阐明了环境消毒的重要性: 该研究涉及3例COVID-19患者。该研究证实,其中1例有症状轻度COVID-19患者的病房进行常规 清洁之前,研究人员在几乎所有的经检测物体表面检出病毒RNA。这包括:把手、照明开关、床和 扶手、门窗内侧、抽水马桶、盥洗池。
密切接触者 密切接触者指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2天开始, 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开始,未采取有效防护与 其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临床分型
轻型。 – 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 • 约占5%,应注意在发病早期诊断的此型患者,随着病程延长,病情有可能会进展。
普通型 – 具有发热、呼吸道等症状,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 – 普通型即为该病最为常见的类型。约占75%。
或呼吸道症状 的病例)
2、临床表现 ①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 ②具有上述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 ③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
✓ 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 有几种可能性: 1+ ① ②
✓ 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
1+ ② ③
1+ ① ③ 0+①②③
吐、 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反应差、呼吸急促。
实验室检查
一般检查。(与第六版相同)
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可 出现肝酶、LDH、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多为一过性);部分危重者可见肌 钙蛋白增高。
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严重者D-二聚 体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
病理改变(第七版新增)
肝脏和胆囊 体积增大,暗红色; 肝细胞变性、灶性坏死伴中性粒细胞浸润;肝血窦充血,汇管区见淋巴细胞和单核 细胞细胞 浸润,微血栓形成; 胆囊高度充盈。
肾脏 肾小球球囊腔内见蛋白性渗出物,肾小管上皮变性、脱落,可见透明管型。 间质充血,可见微血栓和灶性纤维化。
其他器官 脑组织充血、水肿,部分神经元变性。(已有病毒性脑炎报告) 肾上腺见灶性坏死。 食管、胃和肠管黏膜上皮不同程度变性、坏死、脱落。 是一种以肺脏损伤为主要靶器官的病毒病。
新冠病毒的病原学、传播途径及临床诊疗
基于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解读
新冠疫情现状
北京时间6月28日2时(格林威治时间6月27日18时), Worldometers新冠疫情实时数据显示,全球累计确诊病例突 破10000000例。 6天内,全球新冠肺炎确诊例数又增加100万。
腾讯新闻《新冠肺炎疫情最新动态》显示,截至28日12时,全球累计确诊超1008万例。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校准数据显示,北京时间6月28日17时,全球累计确诊9994206例, 累计死亡499024例。
疫情报告变化,
1、流行病学史
当地社区通告
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发病前14天内与新冠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
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
状的患者
聚集性发病(2周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和/
– 应注意粪便、尿对环境污染造成经气溶胶或接触传播。
组织建议1米,美国CDC是2米) 空气传播是指超1米~2米距离
– 粪口途径无证据。
后,含更少病毒的空气溶胶还 具有传播能力。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潜伏期:基于目前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
传播的预防措施
为减少医院内感染,世界卫生组织建议。 世界卫生组织 主要预防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并进行眼或面部防护。 但在产生气溶胶的操作中时,还需要采取空气传播防护,例如:气管插管、无创通气、气管切开术、 心肺复苏、插管前手动通气、支气管镜操作。
恢复期较急性期倍以上升高。
聚集性疫情 聚集性疫情是指14天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 校班级、车间等)发现2例及以上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
者,且存在人际传播可能性,或共同暴露而感染的可能性。
无症状感染者 无临床症状,呼吸道等标本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或血清 特异性IgM抗体检测阳性者。 主要通过密切接触者筛查、聚集性疫情调查和传染源追 踪调查等途径发现。

床和CT排除。
血 清
+
+
提示近期感染,核酸结果假阴性,结合临床和CT诊断;或处于恢复期,IgM尚未消失。


IgM IgG 临床提示

-
-
感染“窗口期”,体内未产生抗体,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或免疫缺陷性疾病导致不产
结 核酸
生抗体。
果 判
检测 阳性
+
-
感染早起,IgM可以症状3~5天开始产生

-
+
感染中晚期且病毒尚未清除
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
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 据报道:北京定点医院临床显示无肺炎病例< 5%。
后期大宗病例的数据亦如此。 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 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死亡病例多为此类患者。为重
型、危重型高危因素。
孕产妇病情与同龄患者相近。 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部分儿童及新生儿病例症状可不典型,表现为呕
MERS-CoV
(2012)
传染源
流行病学特点
– 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
– 包括有肺炎和无肺炎的患者。
– 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 包括尚未发病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
– 经呼吸道飞沫、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是说话,咳嗽、打喷 嚏等行为后,含病毒的飞沫在
– 密闭场所、长时间暴露、高浓度的环境中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空中传播1米~2米(世界卫生
病理改变(第七版新增)
脾脏、肺门淋巴结和骨髓 脾脏明显缩小,灶性出血和坏死,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脾脏内巨噬细胞增生并可见吞噬现象; 淋巴结淋巴细胞数量较少,可见坏死;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脾脏和淋巴结内CD4+ T和CD8+T细胞均减少; 骨髓三系细胞数量减少。
心脏和血管 心肌细胞可见变性、坏死,间质内可见少数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或)中性粒细胞浸润; 部分血管内皮脱落、内膜炎症及血栓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