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层次范畴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层次范畴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摘要:“范畴化”一直语言学家和其他认知科学工作者研究的热点,原型范畴理论和基本层次范畴理论则是人们研究范畴化的两个重要理论成果。
目前国内学者对前者的介绍和研究较多,对后者则研究较少。
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外对基本层次范畴理论的研究成果,并初步探讨了该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范畴化基本层次范畴理论英语词汇教学
1 引言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各种性质不同、形状各异、色彩有别的事物组成的。
”(Ungerer & Schmid,2001)在这些事物中,没有任何两件事物相同的。
面对这些千差万别的客观事物,人们是如何认识它们的呢?这就涉及到分类的问题。
分类是人类语言的重要功能之一,分类的心理过程通常称作“范畴化”,而范畴化的产物就是“范畴”。
“范畴指的是一组被认为是相同的事物的集合。
”(Rosch,1976)如,“笔”这个范畴就是由具体生活中的一只只“铅笔”、“钢笔”、“毛笔”组成的集合。
这里,虽然一只“铅笔”和一只“钢笔”是不同两个客观事物,但是作为“笔”这个范畴的两个成员我们仍认为它们是相同的。
我们的大脑到底如何实现对事物和动作行为的范畴化?这是语言学家和其他认知科学工作者多年来孜孜以求急待解答的问题。
过去,语言学界多从理论思辩的视角探讨范畴化的问题,主要成就是“经典范畴理论”。
然而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对范畴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主要体现在,“原型范畴理论”和“基本层次范畴理论”。
由于国内对原型范畴理论的介绍和研究相对较多,本文着重介绍基本层次范畴理论和它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2 基本层次范畴优势论
在对一个事物进行范畴化时,我们可选择抽象程度不同的词语。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只麻雀时,我们既可以把它叫做“鸟”,也可以把它叫“麻雀”,还可以称它为“动物”。
显然,这三个不同范畴被一种等级关系(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联系起来:“鸟”是“麻雀”的上位范畴,“动物”是鸟的上位范畴;同时,“鸟”是“动物”的下位范畴,“麻雀”是“鸟”的下位范畴。
(注:为了避免混乱,下文中使用的上位范畴和下位范畴概念,特指在等级关系中高于或低于基本层次范畴的范畴。
虽然“鸟”相对于“麻雀”也可以是上位范畴,但是我们仍把它归为基本层次范畴。
)
1976年,Rosch等人发现:虽然人们在范畴化时可以使用抽象程度不同的词语,但是在人们的认知过程中存在着一个中间层次。
人们在这个层次上进行范畴化时要比其上位层次和下位层次要快。
Rosch等人把这种中间层次称作“基本层次”(basic level),而处于这个层次上的范畴称作“基本层次范畴”(basic level category)。
具体来说,他们通过四个实验对基本层次范畴下了定义:基本层次范畴是most inclusive的范畴,它的实例(a)具有相当多的共同的属性特征(b)
能引起人的行为反应的一致性(c)具有相似的心理完形(d)能被人们从两个成员的平均图形中识别出来。
概括来说,通过一系列实验,他们有以下发现:(Rogers,2004)
被试在辨认基本层次范畴成员时速度最快。
在图片命名任务中,被试倾向使用基本层次范畴。
他们在区分处于基本层次上的物体时速度最快。
他们在基本层次范畴上表现出更大的视觉启动效应。
儿童通常最先学会使用基本层次范畴。
由此可以看出,与上位范畴和下位范畴相比,基本层次范畴在人的认知中占有明显的优势地位,即基本层次范畴优势(basic level advantage)。
Rosch等人将这种优势归因为基本层次范畴的一些特殊属性,即与上、下位范畴相比,基本层次范畴的实例之间共享更多属性,而与其它范畴的实例有更多的区别属性。
因此在一般场合下,基本层次范畴既能为我们的交际提供足够多的信息量,也能避免太多的细节信息,给我们的认知资源造成负担,具有“认知经济性”这也使得基本层次范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显得更为有用。
例如,当我们听到“水果”这个词语时,我们无法推断出太多关于它的具体信息;而听到“红富士苹果”时,我们又需要更多时间来把它们与其它品种的苹果区分开;而只有听到“苹果“时,我们会很快知道它通常是一种椭圆、味道甜美的植物果实,而不是“香蕉”、“西瓜”。
然而,一些“其它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基本层次范畴优势,如基本层次范畴往往词长更短,习得年龄更早,出现频率更高。
Murphy和Smith(1982)在他们的实验中设计了一系列人造范畴,排除了这些“其它因素”的影响,结果发现基本层次范畴优势依然存在,从而验证了Rosch等人的观点。
3 基本层次范畴词
基本层次范畴在语言中以基本层次范畴词(basic level terms)体现出来。
总体来说,上位范畴词大都比较抽象,如动物(animal),工具(tool),家俱(furniture)等。
基本层次范畴词是在不需要特别细节时的缺省选择项,其词形相对短小,使用频率较高,词彩基本为中性,同时也是构成基本词汇的重要部分。
而下位范畴词则多为合成词或词组,其构成方式是在基本层次范畴词前加上一个限定和说明部分,如牧羊犬、沙滩椅等。
关于英语里的基本层次范畴词与上下位范畴词之间的辨别,可参考梁丽与冯越进(2003)提出的下几条原则:
(1)基本层次范畴词一般都是常用词汇,多数是由词形简单、音节较少的英语本族词语构成而非基本层次范畴词汇在语源上或构造上相对会要复杂一些。
(2)基本层次范畴词的构词能力最强。
由于基本层次范畴的优先地位,基本层次范畴词最早被人们感知和习得,成为语言中最基本的词汇。
这些基本词汇的数量虽然有限且已有较大的稳定性,但在它们的基础上用合成法和派生法组合的非基本层次范畴词以及通过元音交替和词类转化构成的新词却是相对无限的。
上位范畴词和下位范畴词一般都晚于基本层次范畴词出现。
上位范畴是对基本层次范畴和下位范畴的高度概括,下位范畴是对基本层次范畴的进一步切分,它们都依赖于基本层次范畴而存在,可被称为寄生范畴(parasitic category )。
(3)基本层次范畴因其显突性而成为一种缺省范畴,在不需要特别细节的时候成为交际中的首选项。
(4)基本层次范畴一般都有具体形象但在抽象的范畴层次中这一点例外,可以引起人们的丰富联想,可以进行喻化。
因此基本层次范畴词比其他范畴词有更多的隐喻用法。
例如,dog,cat,bird 等词就比animal衍生出了更多的转喻和隐喻的意义川。
4 基本层次范畴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基本层次范畴理论对我们进行词汇教学提出了新的启示。
首先教师应当优先教授基本范畴词汇,如图一中的bird,fish,dog。
由于基本范畴词汇往往是母语习得过程最先习得的,且基本范畴词相对短小,易于记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范畴词使用频率较高,其语言的交际功能容易得以实现;同时,基本范畴词汇还在词汇网络中起着承接作用,因此教授好这些词汇对学生建立自信,扩大词汇量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次,在教授词汇时教师应当帮助学生从认知角度构建一个以某范畴为核心、包含不同层次范畴的词汇网络。
例如,当教授学生anima一词的时候,如果能够用图一所示的词汇网络来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可以形成一个以“anmimal” 为上义的不同层次范畴的词汇网络。
在记忆这些单词时,学生大脑中显现的就不只是一个个零散、孤立的范畴,而是一个语义相关的立体网络。
通过该网络,学生不仅易于掌握这些范畴的词汇形式,更重要的是能够更好理解这些范畴意义的相关性及区别,对减少词汇遗忘数量和降低遗忘速度有很大帮助。
5 结语
基本层次范畴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领域内非常重要的一个理论,对语言的学习和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尽管该理论也存在自身的不足,例如,目前并没有一种很好的可以准确的识别基本层次范畴的标准,而且由于在范畴化过程中受主观性和文化语境的影响,有些范畴的基本层次范畴难以确定等,但它的确为语义范畴以及人类认知语言学提供了可行性的解释。
目前应用该理论来解决语言学习以及教学上的问题的学者并不是很多,对于基本层次范畴理论如何应用于教学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Murphy, G. L. & Smith, E. E. Basic-level superiority in picture categorization[J]. 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 Verbal Behavior, 1982, (21).
[2] Rosch, E., Mervis,C. B., Gray,W. D., Johnson, D. M., & Boyes-Braem, P. Basic objects in natural categories[J]. Cognitive Psychology,1976,(8).
[3]Rogers,T. T., & McClelland, J. L. Semantic cognition: A parallel distributed processing approach[M].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2004.
[4]Ungerer F. & Schmid, H.J.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5]梁丽,冯越进. 认知语言学中的基本层次范畴及其特征[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