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nd和L-band雷达干涉数据西部冰川区域相干性对比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期,总第80期2009年6月1513
国土资源遥感
R E M O T E SE N SI N G F O R L A N D&R ES O U R C E S
N o.2.2009
J un..2009
C—band和L—band雷达干涉数据西部
冰川区域相干性对比分析
周建民1’3,李震2,李新武2
(1.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2.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北京100086;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摘要:干涉雷达相干性问题是制约利用干涉方法提取中国内陆冰川相关参数的重要原因。

本文在理论分析干涉空间失相干因素的基础上,从垂直基线、地面坡度和波长3个方面对比了雷达干涉数据在内陆冰川表面的干涉特性。

以中国两部典型的内陆冰川(冬克玛底冰J i l)为研究区域,采用C—band的E N V I SA T/A SA R和L—band的A L O S/PA LS A R数据,对比分析二者在冰J i I区域相干性的差别,并给出了鼍化结果。

研究表明,相比于c—b and雷达干涉数据,L—band雷达干涉数据在内陆冰川区域具有更强的抗失相干的能力,更适合于内陆冰川相关参数的提取。

关键词:雷达干涉测量;失相干;相干特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TP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70X(2009)02—0009—05
0引言
中国西部冰川分布区是我国及高亚洲10条大江大河的水资源形成区,冰川对这些江河水资源的形成与变化有着十分突出的影响。

冰川也是环境变化和气候变暖的敏感指示器,其变化信息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反应出全球气候的变化特征。

气候变暖,冰川退缩,已给我国西部水资源变化带来了显著的影响,因此,对冰川相关参数提取技术的研究极为必要。

近些年来,雷达干涉测量(InS A R)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立数字高程模型(D i gi t a l El e va t i on M od.el,D EM)和提取地表形变信息等¨卫。

方面。

另外,I nSA R技术也成功地应用于提取冰川地形和冰川运动信息中。

1993年,G ol dst ei n等首次利用E R S一1 D—InS A R获取了南极R ut f or d冰流的流速,开辟了冰流测量的新天地一J。

ER S一2的成功发射提供了与ER S一1/2仅相隔1d的追逐飞行模式,使探测极地快速冰流成为可能,利用ER S一1/2I nSA R已经定性或定量地测量了南北极许多地区的冰流,取得不少研究成果’4“1|。

2006年,C heng等利用JE R S一1和E R S t andem数据成功提取了南极格罗夫山及其东部地区的冰流速场¨21。

但是,I nSA R技术用于冰川相关参数的提取,大多应用于极地区域,成功应用于内陆冰川相关参数提取的研究很少,国内关于冰川的研究也集中在极地区域。

造成这种现实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西部冰川相对于极地冰川来说,覆盖范围小,冰川运动复杂,冰川周围地形起伏大,这些原因导致了冰川表面完全失相干的问题,所以I nS A R技术较少应用于内陆的山谷冰川研究。

本文在介绍干涉失相干因素的基础上,对C—band和L—band雷达干涉数据在内陆冰川抗失相干方面的能力进行了量化分析,找出了导致C—ba nd在内陆冰川表面完全失相干的因素,并以青藏高原的冬克玛底冰川为试验区,使用C—band的E N V I SA T/A S A R和L—band的A L O S/PA L SA R影像数据,通过干涉处理得出各自的相干图,对我们的结论进行了验证。

1雷达干涉相干特性
1.1干涉雷达相干性的计算
在雷达干涉测量中,相干系数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量值,它不仅是局部干涉条纹质量的重要评价标准,而且还提供了关于散射体的重要信息。

为了对SA R重轨干涉测量数据的相干特性进行描述,特引入相干系数这个参数。

S A R重轨干涉测量雷达数
收稿日期:2008一l l一20;修订日期:2009-02一13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723901)、国家自然科学基会(40671140)、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向项目(K ZC X2一Y W一301)和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知识创新项目(08S03100C X)共同资助。

·10·国土资源遥感
2009年
据一般以复数形式记录。

对于复干涉雷达数据,其相干定义为
p :≮—』兰兰窒兰(1)舻Zi i i 亏幂
¨’
式中,<·>表示期望值;书表示复数共轭;
<u>=专∑U ,i 表示图像窗口的期望值。

由此计算
的相干系数值范围在0一l 之间。

其中,0表示不相关,1表示完全相关。

1.2失相干特性分析
在实际的相干处理中,影响两幅SA R 图像相干性的因素很多,主要的失相干因素有空间失相干
(P 删d)、多普勒质心失相干(PD C )、体散射失相干
(P ,山。

)、热噪声失相干(P 。

一。

)、时间失相干
(P 。

,叩。

)及干涉处理失相干(P 。

酬鲳)等6种,总的
失相干可表示为¨列
P 2p 。

pa 矧PD c P ,。

l 。

Pt henna I Pte m por al Pp 。


(2)
1.2.1
空间失相干
空间失相干(p 。

训d)主要受基线或几何影响,可以用式(3)表示¨引,即
2co s 0
B 1R (;R R
川Pspatial_l 一———i ■~
L j J
式中,B l 为垂直基线;0为入射角;A 为雷达波长;7为斜距向距离;RG 。

为斜距分辨率。

由式(3)可以看出,空间失相干会随着干涉对之间的垂直基线距和地形坡度的变化而变化。

1.2.2多普勒质心失相干
多普勒质心失相干(pD C )随着干涉图像对的多普勒质心频率差(4一虻)的增加而线性降低。

如果在对原始信号进行成像处理时采用相同的多普勒中心频率,虽然可能降低多普勒带宽和导致输出信号的信噪比下降,但却保证了图像对的相关性。

另外,还可以在于涉处理过程中对已经成像的图像在方位向
进行滤波处理,只保留其共同的多普勒频谱。

1.2.3体散射失相干
体散射失相干(p 劬。

)与雷达波的穿透密切相关,依赖于雷达波长和散射介质的特性。

体散射失相干的主要影响源于两次卫星观测时入射角、地面粗糙度和地面介质等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使微波在穿透深度方面产生了差异。

对于内陆冰川来说,雪层对于微波的削弱程度不同,回波的主要散射层位置不同,故雷达回波强度和相位的相干程度会出现差异,使干涉相干性降低。

1.2.4热噪声失相干
热噪声失相干(p ‰。

)主要受雷达系统信噪比
(SN R )的影响,用式(4)表示n 引,即
PIh 一。

=__1丁
(4)
1+赢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获取的雷达数据SN R 都是足够大的,因此,在干涉处理过程当中可以忽略热噪声失相干的影响。

1.2.5时间失相干
时间失相干(风。

d)是由图像对获取时地表散
射特征发生变化所致。

成像地区的后向散射特征由于地表运动、天气过程以及其它一些随时间变化的因素而发生变化,统称为时间去相干。

1.2.6干涉处理失相干
干涉处理失相干(P ,。

;噌)是指在干涉处理的配准过程中由于配准和插值引起的失相干。

研究表明,配准精度在方位和距离向优于0.2个像素时,对
相干性的影响将小于10%L 161,故应选择高精度的配准和插值算法。

2理论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影响两幅SA R 图像相干性的因素有6个方面,但是,在对干涉数据进行实际处理的过程中,部分因素可以不予考虑。

因为,试验所用数据的SN R 足够大,足以使Pt he 一。

一1,因此,可以忽略热噪声失相干的影响。

通过对各图像对进行恰当的处理,可以消除由于干涉处理引起的失相干;通过对干涉图像对进行方位向和距离向滤波,只保留其共同的多普勒频谱,可以消除由于多普勒中心偏移引起的失相干。

另外,所有数据都选在相同的季节和近似相等的时间间隔(数据详细信息见本文第3部分),因此体散射失相干和时间失相干对于两种数据来说可以作为一个常数项来考虑,假设它们近似等于1。

因此,对于本研究来说,导致冰川表面干涉失相干的因素只有空间失相干p 。

叫了。

由式(3)可知,空间失相干与垂直基线和波长等因素有关。

假定雷达的入射角为O o ,a 为地形坡度角,则雷达入射角可以表示为0=O o —t l t 。

因此,雷达的斜距分辨率可用式(5)来表示,即
“曲8—2B 。

I
si n(00—O t )l
V 式中,c 为光速;B 。

为线性调频信号频带宽度。

从式(5)可以看出,当人射角等于地形坡度角,即地面与雷达波束几乎垂直的时候,雷达的斜距分辨率会无限增大。

需要说明的是,R 。

实际上是个有限的量值,这是因为,地面不可能是一个理想的平
第2期周建民,等:C—band和L—band雷达干涉数据西部冰川区域相干性对比分析·11·
面。

另外,我们从式(3)可以看出,当R。

很大的时候,它对空间失相干的影响会非常明显。

因此,地面坡度角必须满足一定条件的时候,才能维持雷达干涉数据之问的相干性。

将式(5)带入式(4),建立起空间失相干与垂直基线、波长和地面坡度角之间的关系,即
cB.
P。

叫柚=l一音I C08(00—a)l(6)
^’yD w
由式(6)不难看出,空间失相干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方面是冰川表面的坡度角;另一方面是干涉数据对的垂直基线和波长。

从式(6)发现,随着地面坡度逐渐接近入射角的时候,相干性会降低;而当垂直基线的长度增加时,地面坡度达到相干性最小值时的角度也会变小,但是当波长增加的时候,数据之间的相干性会增加。

空间相干性与垂直基线、波长和地面坡度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C—ban d和L—band雷达图像在不同地面坡度、垂直基线(B1)情况下与空间失相干之间关系
图1为L—band和C—band雷达干涉数据在垂直基线为100m、200m和400m时的相干性变化趋势。

可以看出,随着垂直基线的增加,C—band 雷达干涉数据相干系数下降较L波段的明显。

另外,从两种数据相干系数总体变化趋势来看,随着地面坡度的变化,L—band雷达干涉数据相干性明显高于C—band雷达干涉数据的。

3试验与分析
为了进一步对比分析垂直基线、波长和地面坡度与空间相干性之间的关系,这里选用两对C—band E N V I SA T/A SA R影像数据和一对L—ba nd A L O s/PA LsA R影像数据作为研究对象。

3.1试验区概况
冬克玛底冰川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唐古拉山中段山区,海拔均在5000m以上,河谷谷底为古冰川作用形成的平坦开阔的稀疏草地,是长江源区具典型代表性的山谷冰川。

冬克玛底冰川面积为16.40km2,是由一条朝向南的主冰川(大冬克玛底冰川)和一条朝向西南的支冰川(小冬克玛底冰川)汇流而成的。

主冰川面积14.63km2,长5.4km,末端海拔5275r n,粒雪线为5600m,冰川表面平缓;支冰川面积1.767km2,长约2.8km,位于主冰川东侧,最高点5926m,多年粒雪线为5620m,冰川表面亦较平缓¨川。

冬克玛底冰川表面相对比较平缓,根据当地的数字高程模型计算出冰面坡度约为150。

该流域没有明显的四季之分,仅有寒、暖季之别,冬半年在西风环流控制下,寒冷晴燥而又多风,寒季长达8个月(10月至翌年5月);夏半年受西南印度洋湿暖气流影响,气候温凉较湿润。

暖季仅有4个月(6~9月)。

流域年平均气温为一6.0oC,气温年较差为24.9oC,全年只有6—9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5,降水集中于6—9月¨81。

图2为该区光学图像。

图2冬克玛底冰川光学图像
3.2试验数据
试验数据为C—band的E N V I SA T/A SA R单视复数据和L—band的A LO S/P A LS A R单视复数据。

E N V I S A T/t S A R C波段(波长约5.6cm)具有5种工作模式,其先进性表现在雷达数据获取的覆盖范围、入射角范围、极化方式和操作模式的灵活性。

本文采用的是A SA R成像模式l B数据产品,H H极化组合,入射角范围为19.2。

一26.7。

,空间分辨率方位向4m,距离向8m。

本文采用的影像日期为2007年11月8H/2007年12月13日和2007年11月27El/2008年1月1日两对雷达数据。

A L O S卫星搭载的L波段合成孔径雷达(PA L-SA R)具有高分辨率、扫描式合成孔径雷达及极化3种观测模式,能获取比普通S A R
更宽的地面幅宽。

.12.国土资源遥感
2009年
本文采用的是2007年12月10日和2008年1月25两种不同波段的雷达干涉数据详细信息见日获取的A LO S /PA LSA R
Level
1.1级雷达数据。

表1。

表1
试验区数据的相关参数
3.3
C —band 和L —band 数据相干性比较
根据两种试验数据的参数和试验区的地面坡度
角,基于式(6)绘制了当地空间失相干和地面坡度之间的关系图(图3)。

由图3可以发现,当冰川表面坡度为15o 时,C —band 的A S A R 数据的相干系数为0.27,而L —band 的PA L SA R 数据的相干系数则高达0.96。

另外,我们发现,当C —band 的A SA R 数据的垂直基线B ,=362m 的时候,冰面的相干系数已经是0了。

对3组干涉数据分别做干涉处理得到相干图如图4所示。

图4研究数据结果
从图4来看,A LO S 干涉对的相干性明显大于EN V ISA T 干涉对的。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现象,分
地嘶坡度角/(。

)
图3
空间失相干与地面坡度之间的关系
别对这3组干涉图进行了统计分析,其相干系均
值见表2。

第2期周建民,等:C—band和L—band雷达干涉数据西部冰川区域相干性对比分析·13·表2干涉提取的相干系数均值
干涉对平均相干系数值
A l E2 E10.74 0.23 O.12
从表2可见,尽管A LO S干涉对基线长于EN V—I S A T干涉对的,但是由于其波长长的优势,相干系数仍然远远高于EN V I S A T干涉对的,在冰川区域保持了很好的相干性。

4结论
本文在介绍雷达干涉测量干涉失相干的基础上,从理论和试验结果两方面分析对比了C—band 和L—band雷达干涉数据在中国西部内陆冰川区域相干性的特点,发现不同波段长度的雷达干涉数据在内陆冰川表面,其相干性具有很大的差别。

具体得到以下结论:
(1)冰川区域的干涉相干性与波长、垂直基线和地面坡度关系密切,尤其是地面坡度,当冰川表面的坡度过大时,相干性非常低。

(2)由于内陆冰川表面一般起伏较大,冰面坡度角相对来说比较大,所以在选择干涉数据的时候,应尽量选择长波段,短基线的数据来进行干涉测量,如果选择C—band的雷达干涉数据,其垂直基线要尽量控制在300m以内。

(3)相比于C—band,L—band的雷达干涉数据在内陆冰川区域具有更好的抗失相干能力,可以有效地避免冰川表面的空间失相干问题。

另外,由于本文选取的两种不同波段的雷达干涉数据获取时间都集中在寒季,且时间间隔非常近似,所以可以假设冰川区域的体散射失相干和时间失相干近似为常数项,本文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的相关研究。

实际上,体散射失相干和时间失相干是一对非常复杂的失相干因素,其对冰面的相干特性有着复杂的影响,关于对这两个失相干因素的研究,需要更多期的数据。

随着冰川区域雷达干涉数据的不断积累,我们将在以后的研究中对这两个失相干因素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Z ebker H A,G ol ds tei n R M.T opogr aphi c M app i ng f r o m Int e ffe ro-
m et r i c Sy nt het i c A per tur e R adar O bs ervat i ons[J].J ou r nal o f G eo-
ph ysi c al R ese ar ch,1986,91(B5):4993-4999.[2]El d hus et K,A nde r sen P,H an ge S.et a1.E R S T a nde m I nSA R
Proces s i ng f or D E M G ener at i on,G l aci er M oti on Est i m at i o n and
C oher enc e A n a l y s is Sval bar d[J].Int er n at i on al J o ur n a l o f R e—
m ot e Sensi ng,2003,24(4):1415—1437.
[3]G ol dst e i n R,E ngel har d R。

K a m b B,et a1.Sat e l l i t e R ada r In t e rfe r-
om e tr y fo r M oni t or i ng I ce Sheet M ot ion:A ppli cat i on A ntar c-
t i c Ic e St r eam[J].Sci ence,1993,262(10):1525—1530.
[4]J ans hi n I,T ul aczyk S,Fahnes t o ck R,e t a1.A M i ni—s ur ge
t he R yde r G l acier,G r een l and,O bs er ved by S a t e l l i t e R adar In t er-
f er om et r y[J].Sci ence,1996,274(10):228—230.
[5]J onghi n I,W i nebr er m er D,Fahnes t o ck M,et a1.M eas ur em e nt of
I ce—s heet T opogr aphy
U s ing
Sat e ll it e—ra dar I nt erf er om et ry[J].J ou r nal of G l aci ol og y。

1996,42(140):10-22.
[6]J oughi n I,K w ok R。

Fahnes t o ck M.Est i m at i o n o f I ce—s heet M o-
t i on U s ing Sa t el l i t e R ada r I nt er f em m et r y:M et hod and Err or A nal y—si s w i t h A pp l i cat i on H um bo l dt G l aci er,G r eenl and[J].Jour nal
o f G l aci ology,1996。

42(142):564—575.
[7]J onghi n R。

W i nebr er m er D P,Fahn∞t ock M A.O bser vat i ons of
I ce—s heet M oti on i n G r eenl an d
U s ing S a t e l l i t e R adar I nt er fe r om e-田[J].G eo physi cal R es ear ch LeU e鹅,1995,22(5):571—574.[8]K w ok R,Fahnes t o ek MA.I ce Sheet M oti on and T opogr aphy f rom
R ada r I nt er f er om et r y[J].I EEE Tr ans ac t i on s G eos ei ence and
R em o t e Sensi ng,1996,34(1):189—200.
[9]K w ok R,Si ege rt M J,C ar s ey F D.1ee M ot ion O ver l ake V ost ok,
A n t ar ct i ca:C ons tr aint s I nf er e nc es R egardi ng t he A eer et ed Ic e
[J].J ournal o f G l aci ol ogy,2000,肇(155):689-694.
[10]R i gnot E,G o西neni S,K r abil l W,et a1.N or t h and N o r t h e a st
G r eenl and Ic e D i sc ha rge f r o m Sa t el l i t e R ada r I nter f em m et ry[J].
Sci ence。

1997,276(5):934—937.
[11]W a ngenst ce n B,W eyda hl D J.H a gen J O.M a ppi ng G l aci er V e-
i oe i t i es at Sp i t s h er gen U s i ng E R S T a nde m S A R D at a[A].I n P r o-
eeedi n gs o f I nt e r nat i ona l G eos ci ence and R em ot e Sensi ng Sy m p os i—
um[C].Pi scat away N J:I EE E,1999.
[12]C heng X,X u G.T h e In t e gr at i o n o f J E R s—l and Ell S SA R i n
D i ff er ent i a l I ntcr f em m et r y fo r M eas ur em ent of C om pl ex G l aci er M o-
t i o n[J].J our n al of G l aci ol ogy,2006,52(176):80一88.
[13]王超,张红,刘智.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M].北
京:科学出版社,2002.
[14]Lee H。

K u J G.A nal ys i s o f Top ogr aph i c D ec orr e la t ion i n SA R I n·
t er fom m et r y U s i ng Rat i o C oher enc e I m ager y[J].I E EE Tra ns a c-
t i on s G eogcience and R em ot e Sen si ng,2001,39(2):223—
232.
[15]Ze bker H A,V i l l as ensor J.D ec or re l at i o n i n I nt er fe r em et ri c R ada r
E c hoes[J].I E EE Trans act i o ns G eos ei ence and R em o t e Sens-
i ns,1992,30(5):950—959.
[16]D an J W.A nal ys i s of Ell s T a nde m SA R C oher enc e F r om G l ac—
i er s.V all eys。

an f Fjord Ic e Sva l bar d[J].I EE E Tra nsa c ti on s
G eos cience and R em o t e Sensi ng,2001,39(9):2029—2039.
[17]姚檀栋,上田丰。

等.青藏高原冰川气候与环境:1989年中日
青藏高原冰川考察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18]张寅生。

姚檀栋,蒲健辰.等.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冬克玛底河
流域水文过程特征分析[J].冰川冻土,1997,19(3):214—
222.
【下转第18页)
·18·国土资源遥感2009年
T H E D Y N A M I C M O N I T O R I N G O F D E S E R T I FI C A T I O NI N H O R Q I N SA N D Y L A N D O N T H E B A SI S O F M O D I S N D V I
D u Z i—t a01,Z han Y u—l i nl,W ang C hang—ya01,Song G uang—zhi2
(1.St ate研Labor at ory ofRem ot e Sen si ng Science,Ins t i tut e ofRem ot e Sensi ng A ppl i cat ions,
C hi nese A c ade m y of Sci e nces,B e i ng100101,C h i na;2.N ai m an B anne r For es t r y B ur eau,T ongl/so028300,C hi na)
A bs t r act:M a ki ng use of t he M O D I S ve ge t at i on i nd ex product pr o vi d ed by t he Ear t h O bs e rvat i on Sys t em t he dat a r es o ur ce and ut i l i zi ng t he cl o se cor r ect i on bet w een t he N D V I and t he vege t at i on f r act i on.t hi s paper has m a de a di vi si on of t he de ser t i f i c at i o n degr ee by m ea ns of N D V I and r egar ds t he di vi si o n t he quant i t a t i ve s t andard of de.se rt i f i c at i on.T he a ut hors obt a i ned t he N D V I hi er ar chi ca l di s t r i but i o n m ap s of2000and2007i n H or qi n s an dy l and and coun t ed t he c or r es pondi ng per c ent a ges of t he de ser t i f i c at i o n of va ri ous deg r ees.A t l as t,t he pap er co m m ent s on t he de ser t i f i c at i o n si t uat i on and dyna m i c change of t he s t udy a rea t he bas i s of t he per cent age of di f f e r ent·-gr ade de ser t i f i c at i o n l a nd and t he hi er ar chi ca l di s t r i but i o n m ap of f er e d by N D V I and t he spat i al di st r i but i on of de se ai fi ca-t i o n.T he r es ea rc h r esu l t s i ndi c at e t ha t t he de ser t i f i c at i o n a rea had on t he w ho l e decr eased f rom2000t o2007.
K eyw or ds:D es er t i f i cat i o n;M O D I S i m age;N o r m al i zed di f f er e nc e vege t at i on i ndex(N D V I);V eget at i on f r act i o n 第一作者简介:杜子涛(1979一),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全球变化遥感。

(责任编辑:李瑜) (上接第13页)
A C oM PA RA T【、,E ST I JD I Y oF C oH E R E N C E PⅣn卫R N S oF C—
B A N D A N D
L—B A N D I N T E R FE R oM E T R I C SA R I N W ES TE R N G L A C I E R A R E A S
Z H O U J i an—m i nl一,LI Z hen2,L I X i n—W U2
(1.St at e K ey L ab or at o r y of R e m ot e Sensi ng Sci en ce,I ns t it ut e of R em ot e Sen si ng A ppl i cat i ons,C hi nese A cadem y of&i ences,
B ei j i ng100101,Chi na;2.
C e nt e rf or E a r t h O bs er vat i o n and
D i gi t al
E a rt h,C hi nes e A c ade m y of Sci ences,B ei j i ng100086,Chi na;
3.G r a dua t e Scho ol of C hi n ese A cadem y of Sci ences,B ei j i ng100039,C hi na)
A bst r act:D eeor r el at i on i s of t he key r est r i ct i ve f act or s w he n t he I nSA R t echni q ue is used t o deri ve t he para m e—t er s of i nl and gl a ci e r s i n C hi na.Thi s pap er has com pa r ed t he coherence pa t t e rns bet w een di f f er e nt per pendi cul ar ba sel i nes,t e r r ai n s l ope s and w avel engt h s f r o m bot h t he t h eor e t i ca l and t he e xpe ri m ent al r esu l t s based o n a na l yzi ng t he f a ct or s l ea di ng t o t he i nt er f er om e t r i c spat i al dec orr e l a t i on.Taki ng t he D ongkem adi G l ac i e r of w e st e r n C hi na
t he s t udy ar e a.t he a ut hors a na l yz ed t he di f f er e nt coherence pat t e r ns of t he D ongke m adi G l a ci er by usi ng C—ba nd E N V I SA T/A S A R and L—band A L O S/P A L S A R dat a.T he quant i t at i ve r es ul t i s al so gi ve n.7Ihe r esu l t s i ndi c at e t ha t t he ca pa bi l i t y of t he coherence by A L O S/PA L SA R r epeat—·pa ss pai r s is hi gher t h an t ha t of t he coherence by E N V I·-SA T/A SA R pai r s.T he L—ba nd A L O S/PA L SA R dat a ar e m or e fi t f or ext r act i ng t he param et er s of t he i nl a nd gl acier,
K ey w or ds:SA R i nt er f er om e t r y;D e c or r el at i on;A na l ys i s of t he coherence pa t t e r ns
第一作者简介:周建民(1978一),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微波遥感和干涉雷达遥感应用。

I责任编辑:刁淑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