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YSWorkbench接触分析案例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SYSWorkbench接触分析案例详解本⽂由Workbench⼩学⽣授权转载
这篇⽂章囊括了接触分析中常见的问题,并通过思考和验证,给出了解决⽅案和经验总结,相信朋友们按照这篇教程完整的⾛⼀遍分析过程,会对接触分析的理解更近⼀步。

1.建模。

条件:⼀个圆盘与⼀个矩形板,⽣成壳体。

注意:两者分析之前未接触。

2.选取材料。

进⼊材料库,选取⾮线性材料中的铝合⾦(Aluminum Alloy NL)
注意:NL表⽰Nonlinear ,译为⾮线性。

3.进⼊分析模块,调出Properties选项
4.修改分析类型,将Analysis type由3D改为2D
5.双击Model进⼊分析界⾯,修改矩形板的材料为Aluminum Alloy NL,圆盘默认为结构钢(Structural Steel)
6.参数设置
(1)根据左侧outline依次向下添加(由于此分析不⽤添加局部坐标系,因此修改完材料属性后,直接添加接触)
(2)⼯况:矩形板与圆盘为摩擦接触(也可使⽤⽆摩擦接触,读者可以亲⾃尝试)
(3)接触⾯为圆盘外圆周,⽬标⾯为矩形板顶边,设置摩擦系数为0.15
(4)由于模型为刚-柔接触,因此修改behavior为⾮对称(Asymmetric)
(5)在advanced中将接触算法设置为增⼴拉格朗⽇(Augmented Lagrange)
(6)探测⽅法设置为⾼斯点探测(on Gauss point )
注意:
①由于两者的材料都是⾦属,因此摩擦系数 ≤0.2
②⾮线性分析中默认的接触算法为增⼴拉格朗⽇(Augmented Lagrange),线性默认为纯罚函数(Pure penalty)
③纯罚函数的收敛性很好,接触刚度对其影响⼤,但是它的穿透性不可控制,⽽增⼴拉格朗⽇收敛性表现为穿透较⼤,迭代次数较多,但其可以在⼀定程度上控制穿透性
④⾼斯点与节点探测的区别:
⾼斯点:适合⼤多情况,⽹格密度⼩、更精确
节点:仅适⽤于⾓接触
⑤局部坐标系的添加:如果全局坐标系不是所需要的,就必须添加局部坐标系作为附属坐标系
7.划分⽹格(Mesh),选中图中模型,根据模型⾃动划分⽹格
8.分析设置(Analysis Setting)
(1)打开⾃动时间步(Anto Time Stepping)与⼤变形(Large Deflection)
(2)修改载荷⼦步依次为50,50,100后,其他均默认
9.添加边界条件(Load or Supports)
(1)选中矩形板的下边线,将其设置为Displacement
(2)X⽅向数值设置为-15mm,Y⽅向数值设置为0
(3)选中圆盘的外圆周,将其设置为Fixed support
思考:
为什么打开⼤变形开关?
答:因为在静⼒学中,极限转动⾓度为10°,⼤位移或者⼤转动即视为⾮线性分析,当受⼒物体的变形与其⼏何尺⼨相⽐较⼤,且线性叠加原理不再适⽤时,可视作⼤变形。

10.求解(Solve),计算到0.11359s时,开始不收敛,求解图形出现⼲涉。

注意:在2D分析中,displacement的分量只有X与Y,选项默认为Free,设置为0表⽰约束此⽅向的位移,在本案例中,设置Y⽅向位移为0,如果Y向设置为Free,表明Y向是可动的,矩形块向左移动过程中,会顺着圆弧滑移⽽⽆法达到本次分析的⽬的(读者可以⾃⼰尝试这两者的区别)
思考:
为什么displacement加载为矩形块的下边线⽽不是侧边与上边线?
答:虽然给矩形块的任意部位加载位移都会使其移动,但是由于上边线与圆盘在分析过程中会接触,⽽侧边在⼤位移的情况下(当矩形块的侧边与圆盘接触)依然会接触,进⽽导致不收敛,解决⽅案为:添加载荷的部位应该远离其受⼒位置。

11.检查模型。

查看等效应⼒发现,在收敛的最后⼀个⼦步,模型表现为出现明显穿透。

12.修改接触状态,修改接触⾯和⽬标⾯,将⽬标⾯选中为矩形板的上边线和侧边。

13.再次求解。

依然存在微⼩的穿透现象,原因:矩形板与圆盘接触的尖⾓处未处理,使计算出现较⼤接触刚度波动,导致不收敛。

14.查看收敛曲线图。

查看Worksheet中的⼒收敛曲线,发现的⼒标准值(Force Criterion)位于⼒收敛值(Force Convergence)的下⽅,说明⾮线性不收敛。

注意:⼒收敛图查看⽅法:当紫线⼀直处于蓝线上⽅,表现为不收敛状态,如果紫线在蓝线的上下波动或紫线⼀直处于蓝线下⽅,表明每个载荷⼦步收敛,当最终紫线的终点位于蓝线下⽅时,表明计算收敛。

15.进⼊Design Modeler模块修改模型,将矩形板与圆盘接触部分的尖⾓改为圆⾓,圆⾓半径为0.5mm,实现接触平滑过渡。

注意:圆⾓半径不宜过⼤,防⽌影响模型整体的精度
16.修改接触,将⽬标⾯设置为圆弧段、矩形板上边线及侧边,其余默认。

17.求解,再次不收敛。

18.调换接触。

调换接触⾯与⽬标⾯所选的对象,并修改载荷⼦步依次为100,50,1000
19.查看Worksheet中的⼒收敛图,发现⼦步收敛(Substep Converged)。

20.计算完成,得到最终云图。

总结:
(1)⼀个好的⽹格(六⾯体⽹格)既能使计算更好的收敛,⼜能保证计算的精度,可以通过查看⽹格质量,倾斜度,雅克⽐等
(2)⽬标⾯/接触⾯的不正确选择,可能导致错误结果
选择原则:⽬标⾯应为—凹、粗、刚、⾼阶、⼤
⽬的:为了减少穿透量(接触⾯不能穿过⽬标⾯,⽬标⾯可穿过接触⾯)
(3)载荷⼦步数太⼩也会导致计算结果不收敛,因此减⼩步长(增⼤载荷⼦步数)是必要的,但需要与边界条件和⽹格相配合才能达到收敛
(4)边界条件的错误,例如载荷施加过⼤、约束施加错误或⼲涉都会导致计算的不收敛
(5)接触设置必须将所有能接触到的模型部位选为接触⾯或⽬标⾯
(6)⾮线性是位移与载荷不是线性关系,求解⾮线性⽅程组时,将⾮线性问题分割为多段,然后对每段就⾏线性求解,求解的结果与理论的结果的差值如果在收敛准则内,则表明求解收敛,否则还需要划分的更细,⼦步数量就是对载荷划分的数量,⼦步越多,越容易收敛。

输⼊⼦步数时,应注意:最⼩⼦步≤初始⼦步≤最⼤⼦步,最⼩⼦步与最⼤⼦步应相差⼀个数量级
(7)纯罚函数与增⼴拉格朗⽇中,可以对接触刚度进⾏调节来保证收敛,但是需要多次调试
(8)不收敛也可以通过对后⼏阶残差进⾏查看,判断不收敛情况的影响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