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收藏的精选政治经济学39道问答题及答案.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能提高生产力水平?
1科学技术越是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就越能提高生产力水平。
1.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劳动者掌握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理论和生产技术,能够更加熟悉和掌握生产过程的规律,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日益丰富,设计和制造出更先进的机器设备,从而大大增强了劳动者征服和改造自然界的能力,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2.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进生产工具的质量,用先进工艺代替落后工艺。
3.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劳动对象质量的提高,并能促进劳动对象数量和品种的增长。
4.科学技术的发展,还会引起生产过程的其他方面,如生产管理、工艺流程等发生变化。
二、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我们认识客观世界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也是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理论武器。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武器。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科学依据。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提高马克思主义自觉性和改造世界观的指导思想。
三、经济规律的特点和类型
经济规律与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相比,它们的共同点是都具有客观性,但是,经济规律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1.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的。
2.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大多是长久不变的,而绝大多数经济规律并不是长久不变的。
3.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总是有阶级背景的。
按照经济规律依产生和发生作用的经济条件不同,经济规律有三种类型:
1.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共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一切社会生产的某种共同本质的联系。
2.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某几个社会在生产关系方面的共同的本质的联系。
3.某种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该社会生产关系的特有的本质联系。
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联系和区别:
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产品(或产值)和劳务总量的产出增长,它反映的是国民经济量的变化。
经济发展除包括经济增长的内容外,还包括经济结构方面的变化,如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收入结构、消费结构的变化等等。
此外,经济发展还包括生态平衡的保持、环境质量的提高、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生活状况的改善、以及贫困落后状态的减少和消除等一系列社会经济生活方面的质的变化。
所以,经济增长是着重反映国民经济数量的变化的概念,而经济发展是既反映国民经济的数量变化,又反映
国民经济质量变化的概念。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经济增长,不可能实现经济发展。
五、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因素
1.劳动者数量和劳动者的素质。
2.科学技术及其应用。
3.生产管理和劳动组织。
4.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
5.自然条件。
6.产业结构和比例关系。
7.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十九、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
1.以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为主导、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同时共同存在和共同发展。
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存在,按劳凡品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3.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还较低,必须大力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商品经济。
4.在共同富裕的目的下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1.0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二十、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如何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1.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准,只有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使其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才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真正建立起来。
2.只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的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保证国民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3.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才能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快速高效增长。
4.公有制是保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经济条件。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以下方面:
1.确保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保证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3.发挥国有经济对整个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
4.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是就全国来说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二^一、什么是产权制度,建立的意义。
产权制度就是有关产权的归属、权责、保护、流转和监管的制度。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和完善“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为特征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
二十二、按劳分配的内容、作用
按劳分配原则的主要内容:
1.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以参加劳动作为获取消费品的前提条件。
2.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对象不包括全部社会产品,只是其中的个人消费品。
3.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
作用:1.按劳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按劳分配有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
3.按劳分配是彻底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差别的一个经济手段。
二十三、如何保证和规范分配秩序
规范分配秩序的基本方针是:国家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最低收入。
1.要建立法人对支付个人收入的申报制、个人收入申报制和储蓄存款实名制等制度,推进个人收入的公开化、货币化和规范化。
2.要区别合法收入与违法收入、合理收入与不合理收入,实行不同的政策。
3.整顿不合理收入。
4.调节过高收入。
5.通过对收入过低者的扶持、救助,实行最低保障收入。
二十四、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的原因
除了社会分工这个决定商品经济存在的一般前提条件的作用外,从生产资料不同所有者和不同经济利益主体这个决定商品经济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来看,还有以下原因:
1.社会主义现阶段存在多种公有制经济形式,这些形式之间存在社会分工。
要实现它们之间的经济联系,必须实行等价交换,也就必然存在商品经济。
2.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各企业之间也存在商品关系。
3.在我国现阶段,除了占主体地位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外,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因而还存在其他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商品经济,他们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共同构成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经济。
二十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着市场主体结构。
2.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制约着市场经济的分配机制。
3.社会主义国家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能够实行更有效、更自觉的宏观调控。
二十六、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
目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证。
任务: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二十七、为什么说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1.它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掌握先进技术设备,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对这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控制力。
2.它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实现者,可以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产品、基础设施、重要资源和技术力量。
3.它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主要体现者。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经济活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都离不开国有企业,它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主要经济基础。
二十八、如何从内外两个方面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途径是多方面的,需要进行综合治理,但主要是依靠企业内部机制的转换,具体来说:1.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通过深化改革,探索国有企业的有效实现形式,推进国有企业的体制创新。
按照现
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
市场主体。
2.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
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企业,放活中小企业。
3.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
4.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
国有企业管理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推进科学管理,强化基础工作,从严管理企业,实现管理创新,形成自主管理的机制。
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除了企业自身改革,还要外部条件的配合:
1.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
2.发展各类市场,维护正常经济秩序。
3.健全中介服务体系。
4. 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
5.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减轻企业社会负担。
此外从宏观上保持经济总量的平衡,扩大对外开放力度,以及制止不合理的重复建设等,都对完善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十九、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内容
基本特征:1.产权关系明晰。
2.企业权责明确。
3.出资者权责明确。
4.政企分开。
5.科学管理。
企业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
基本内容:1.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
2.企业法人财产制度。
3.有限责任制度4.企业组织管理制度三十、如何培育和完善生产要素市场
发展生产要素市场,是我国培育和规范市场体系的重点。
1.培育和完善金融市场,包括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
2.培育和完善土地市场,包括土地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3.培育和完善劳动力市场。
4.培育和完善技术与信息市场。
5.培育和完善产权市场。
6.培育和完善生产资料市场。
三十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经济效益是缓解我国人口众多而资源短缺矛盾的需要。
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经济效益是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变化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需要。
3.是搞好国有企业的需要。
4.是参与国际竞争、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经济差距的需要。
三十二、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作用和意义
1.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
2.实行对外开放,可以利用国际分工, 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
3.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加快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有利于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
5.有助于增强与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和互相了解,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十三、引进先进技术的原则
1.要有利于提高国内的经济效益。
2.要努力把学习和独创结合起来。
3.还必须注意保护国内工业的发展。
三十四、引进资金的主要方式及必须坚持的原则:
方式:财政信贷、商品信贷、直接投资
原则:1.必须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拒绝一切不平等和奴役性的条件。
2.利用外资,必须从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偿还能力、配套投资能力等实际情况出发,量力而行,不能单凭主观愿望行事。
3.要坚持重质量、重效益的原则,努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4.要进一步健全涉外经济法和提高政策透明度。